認識水果課件教案
認識水果課件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創編兒歌。
2、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3、理解兒歌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
2、水果掛飾(梨子、蘋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是誰呢?現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1、教師逐一出示蘋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圖片(沒涂顏色的一面),并引導幼兒說出是什么水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
3、請幼兒說說蘋果是什么顏色的,說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蘋果。
4、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說說其它水果的顏色,如說對了,老師則將該水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梨子、紫葡萄、綠西瓜。
二、編兒歌《水果歌》
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水果的顏色來編兒歌。
1、給蘋果編。
老師先編一句:什么水果紅紅的?啟發幼兒編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告訴幼兒把老師編的一句和小朋友編的一句連起來,兒歌就編好了。
2、給梨子編。
由老師編第一句:什么水果黃黃的?啟發幼兒說出“梨子梨子黃黃的。”
3、給葡萄編。
“現在我們給葡萄編。誰來編第一句?”請一能力強的
幼兒編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么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什么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們編的兒歌真好聽。現在我們再給西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么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6、請幼兒試著把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7、集體再念一遍,可邊念邊動作。
三、游戲:水果歌。
請幼兒戴上水果掛飾,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么水果紅紅的?”戴蘋果掛飾的幼兒則站起來說:“蘋果蘋果紅紅的。”戴其它掛飾的幼兒則不可以站起來。
四、鼓勵幼兒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編進兒歌,并念給爸爸媽媽聽。
五、延伸活動:
1、區域設置和日常活動組織
在語言活動區放置其它水果圖片,引導幼兒為它們編《水果歌》。
2、與家長溝通計劃
可請家長帶幼兒認識更多的水果,了解其顏色,并將其編進兒歌,建議家長邀請鄰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參加創編,體驗成功的快樂,增進孩子之間的友誼。
認識水果課件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積極動腦的習慣。
2、通過比較,能夠多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蘋果、橘子、等的特征。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各種水果
2、感知水果特征并用言語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橙子、蘋果、梨子、桔子、香蕉若干;水果刀一把,盤子一只。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水果,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
教師:寶貝們認識它們嗎?
幼兒:這是蘋果、這是桔子?
2、觀察水果,說出外部特征
教師:你看到的蘋果是怎樣的?
幼兒:紅紅的、圓圓的?
3、摸水果,增強孩子對各種水果的外部特征的感知。并用言語表達:冰冰的。涼涼的。梨子桔子表面不平滑。香蕉蘋果滑滑的
4、觀察水果的內部特征,切開各種水果,讓幼兒更深入觀察水果的內部特征,并用言語表達:梨子蘋果白色的、香蕉橘子等是黃色的、橙色的、有黑色的`籽等
5、品嘗水果,通過味覺感知水果特征
將切好的水果分別請幼兒品嘗,并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軟軟的等
6、游戲
將幼兒眼睛用布蒙住后,再品嘗水果。猜猜自己吃到的是什么水果。
7、教師總結一下。并延伸多吃水果有利身體健康。
認識水果課件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創編兒歌。
2、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
2、水果掛飾(梨子、蘋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是誰呢?現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1、教師逐一出示蘋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圖片(沒涂顏色的一面),并引導幼兒說出是什么水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
3、請幼兒說說蘋果是什么顏色的,說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蘋果。
4、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說說其它水果的顏色,如說對了,老師則將該水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梨子、紫葡萄、綠西瓜。
二、編兒歌《水果歌》
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水果的顏色來編兒歌。
1、給蘋果編。
老師先編一句:什么水果紅紅的?啟發幼兒編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告訴幼兒把老師編的一句和小朋友編的一句連起來,兒歌就編好了。
2、給梨子編。
由老師編第一句:什么水果黃黃的?啟發幼兒說出“梨子梨子黃黃的。”
3、給葡萄編。
“現在我們給葡萄編。誰來編第一句?”請一能力強的幼兒編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么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什么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們編的兒歌真好聽。現在我們再給西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么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6、請幼兒試著把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7、集體再念一遍,可邊念邊動作。
三、游戲:水果歌。
請幼兒戴上水果掛飾,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么水果紅紅的?”戴蘋果掛飾的幼兒則站起來說:“蘋果蘋果紅紅的。”戴其它掛飾的幼兒則不可以站起來。
四、鼓勵幼兒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編進兒歌,并念給爸爸媽媽聽。
區域設置和日常活動組織
在語言活動區放置其它水果圖片,引導幼兒為它們編《水果歌》。
與家長溝通計劃
可請家長帶幼兒認識更多的水果,了解其顏色,并將其編進兒歌,建議家長邀請鄰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參加創編,體驗成功的快樂,增進孩子之間的友誼。
附兒歌
水果歌
什么水果紅紅的?
蘋果蘋果紅紅的。
什么水果黃黃的?
梨子梨子黃黃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綠綠的?
西瓜西瓜綠綠的。
認識水果課件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兩種水果,能準確的說出兩種水果的名稱。
2、幼兒通過視覺、嗅覺、味覺說出水果的顏色、形狀、味道等特征。
3、培養幼兒對水果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重難點:
能準確說出水果的名稱。
能說出水果的顏色、形狀或味道
活動準備:
水果實物、切好的果盤、神秘袋兩個、神迷盒兩個、牙簽若干。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手指操
二、基本活動
1、出示神秘袋
師:“寶貝們,看,今天老師帶來兩個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想)
師:“那你們知道里面裝的什么好吃的嗎?”(不知道)
師:“老師也忘了里邊裝的什么啦?我來……(老師假裝往出拿)誒,老師請兩個小朋友來幫老師,誰愿意來?”
師:“______、______你倆來摸一摸”(請幼兒過來,先摸一摸,提醒幼兒只能摸一個)“______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呀?”“寶貝,那你摸到了什么呀?”(幼兒進行猜測,是哪種水果之后再拿出驗證)
師:“那我們拿出來看一看,到底是不是____?”
(通過引導,幼兒說出水果的名稱,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例如,蘋果)
師:“呀,這是什么啊?蘋果。那______猜對了沒有?拍拍手吧。
師:“誰能告訴我這個蘋果是什么顏色的呀?它長什么樣子的?”(如幼兒說不來提醒是圓圓的還是長長的)。
運用此方法,逐個拿出認識蘋果,香蕉。
2、聞一聞
師:老師這兒還有兩個漂亮的神秘盒,里邊也裝了好吃的,這次老師不要你們用手摸,要讓你們用小鼻子聞一聞里邊裝的是什么?(老師請若干幼兒來聞一聞是什么水果。并拿出來驗證)
3、嘗一嘗
師:“寶貝們表現的真棒,想不想吃?那怎么樣才可以吃啊?”(蘋果洗洗吃、香蕉剝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過程中,引導幼兒復習水果的名稱。)
師:“老師這兒給你們準備了洗干凈、切好的水果,我們一起來嘗一嘗,看看他們是什么味道的。”
(1)、請幾個幼兒先來嘗一嘗,說出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2)、請幾個幼兒將眼睛蒙起來吃,吃完告訴大家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3)、幼兒分組吃不同的水果,吃完告訴老師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三、結束活動
師:“寶貝們,蘋果和香蕉好不好吃呀?蘋果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的啊?什么味道的啊?香蕉是什么樣子?什么顏色?什么味道的啊?”(最后總結,復習水果名稱,顏色和味道)
師:“今天老師在外面也藏了一些水果寶寶,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好嗎?”
和幼兒去戶外找,結束活動。
認識水果課件教案篇5
活動背景
為了培養孩子學會認真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能力。并且學習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所觀察的東西。我設計了一節認識水果的教學課。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積極動腦的`習慣。
2、通過比較,能夠多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蘋果、橘子、等的特征。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各種水果
2、感知水果特征并用言語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橙子、蘋果、梨子、桔子、香蕉若干;水果刀一把,盤子一只。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水果,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
教師:寶貝們認識它們嗎?
幼兒:這是蘋果、這是桔子?
2、觀察水果,說出外部特征
教師:你看到的蘋果是怎樣的?
幼兒:紅紅的、圓圓的?
3、摸水果,增強孩子對各種水果的外部特征的感知。并用言語表達:冰冰的。涼涼的。梨子桔子表面不平滑。香蕉蘋果滑滑的
4、觀察水果的內部特征,切開各種水果,讓幼兒更深入觀察水果的內部特征,并用言語表達:梨子蘋果白色的、香蕉橘子等是黃色的、橙色的、有黑色的籽等
5、品嘗水果,通過味覺感知水果特征
將切好的水果分別請幼兒品嘗,并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軟軟的等。
6、游戲
將幼兒眼睛用布蒙住后,再品嘗水果。猜猜自己吃到的是什么水果。
7、教師總結一下。并延伸多吃水果有利身體健康。
活動反思:
對于孩子來說,在課堂中出現一些新鮮的事物會高度集中幼兒注意力。運用觀察、觸摸、品嘗介紹的方法來了解水果。用實踐來感知事物。這樣幼兒感觸最深。引導幼兒表達自己感知到的東西教育幼兒多吃水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設計貼近生活,尊重孩子主體地位孩子有說的機會。游戲貫穿課堂。讓孩子實踐中學、玩中學。激發孩子學習樂趣。
如果以后再上這堂課,我將把重點放在認知一些熱帶水果和其他亞熱帶水果上。教法和這節課相同。常見水果可以一帶而過。給他們沒見過的水果會很好奇。給以后的學習創造學習的動力。
認識水果課件教案篇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秋天,認識了解一些秋天的水果,知道秋天是個收獲、果子成熟的季節。
2、引導幼兒了解和認識蘋果、獼猴桃等水果的相關知識。
3、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喜歡科學活動,主動觀察和探索水果的相關知識,并且樂于分享。
二、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
2、兒歌《秋天果子多》
3、蘋果、獼猴桃、梨子、句子等常見水果
4、畫紙和彩筆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學課件,進入課件芝麻環節,通過聽兒歌進入今天活動主題。
(1)教師播放兒歌《秋天果子多》,說說兒歌中描述了哪些水果?
(2)教師引導幼兒仿照兒歌中的詞語或句子描述自己知道的水果。
2、教師出示教學課件,進入科學探索環節,引導幼兒了解有關蘋果、獼猴桃的科普知識。
(1)請幼兒欣賞圖片中蘋果和獼猴桃的花,了解過時的形成過程。
解答部分:水果寶寶們只有先開出花,才能結出味道鮮美的果實。當然,這個過程離不開小蜜蜂授粉。
(2)請幼兒繼續觀看蘋果和獼猴桃的果實圖片,說說自己對這兩種水果的認識。
解答部分:很多水果在沒成熟之前,顏色和我們吃時的顏色也許會不一樣,就像蘋果在沒成熟之前就是青色的,成熟后的蘋果是紅色、深紅,或者帶黃色。獼猴桃沒成熟之前皮是綠褐色,成熟后是帶紅褐色,而且表面還有一層濃密的絨毛,皮軟,剝皮后即可食用。
3、教師出示真實的蘋果和獼猴桃水果,并向幼兒切開展示,引導幼兒從外形特點、果肉顏色、種子顏色等進行觀察和理解。
(1)蘋果外觀圓圓的,紅紅的,表面光滑,聞起來很香。切開蘋果后果肉偏米白色,中間還有蘋果核,蘋果的種子是黑色的。
(2)獼猴桃外形就像是一個橢圓形,摸起來軟軟的,表皮還有一層濃密的絨毛,切開后果肉是綠色的,有黑色和黃色的種子在果肉上,獼猴桃的中心部分呈淡黃色,偏硬,可以食用,食用時除去皮,果肉豐富,味道鮮美。
(3)教師出示梨子、橘子等常見水果,請幼兒自由觀察,并小心切開,看看水果內部。
(4)教師鼓勵幼兒自由組織語言對兩種水果進行總結發言,教師另補充。
4、教師組織幼兒繼續回歸課件,進入課件快樂探索環節,請幼兒欣賞水果的圖片。
(1)請看看圖片中的水果,你們都認識嗎?你最喜歡什么水果?把你喜歡和認識的水果向大家分享一下吧!
(2)教師請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水果畫出來,可以選擇課件中展示的水果,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畫出自己看到的、吃過的水果都可以。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帶領幼兒在美工區展開繪畫,展示并點評。
2、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和爸爸媽媽認識一下身邊的水果寶寶。
五、資料庫
兒歌:葡萄娃娃
葡萄娃娃
葡萄園,撘扶梯,葡萄娃娃真歡喜。
你也爬,我也爬,一級一級爬扶梯。
爬到高處相互瞧,臉兒憋得紅又紫。
認識水果課件教案篇7
活動設計背景
本周對班級墻報上我貼了一些水果圖片,孩子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水果圖片都特別興奮,像發現了寶貝似的叫起來:“這么多水果呀,有蘋果、香蕉……”,“我吃過香蕉,還有獼猴桃呢,那是什么水果我沒見過……”。許多孩子便討論起水果來,相互交流著自己吃過的以及認識和不認識的水果。
活動目標
1、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見到或吃過的各種水果的名稱、形狀、味道等特點。
2、感受水果的多種多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孩子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見到或吃過的各種水果的名稱、形狀、味道等特點。
難點:訓練孩子表述清楚。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家長帶孩子參觀水果市場,找一找各種各樣的水果。
2、活動室內布置各種水果圖片、掛圖、實物、或模型。
3、每組一個“百寶箱”,里面放有各種各樣的水果。
4、收集各種各樣的水果。
活動過程
1、通過回憶、交流,能大膽、清楚地說出水果的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還記得昨天老師叫你們的家長帶你參觀什么地方了嗎?你在水果市場找到什么水果?我們教師里有沒有?(幼兒自由交流后個別介紹,并指出相應的水果)
幼A:我找到了蘋果。
幼B:我找到了香蕉,我吃過可甜呢。
幼C:我找到了荔枝,我爸爸說這是南方的水果。老師哪個水果叫什么?
幼D:那是山竹,我吃過,超市里有買的。
(分析:活動一開始幼兒的認識興趣就很濃厚,還提出問題,這說明水果對幼兒有著深深的吸引,根據幼兒這一特點我設計了下一個活動環節)
2、通過“摸水果”感知各種水果的特點。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百寶箱”,里面放了好多水果,我要請小朋友去摸一摸,摸到以后可以拿出來一個,看一看你認不認識?說一說它的名字、形狀和顏色。
幼A:老師我摸到了,好像是蘋果。
師:可以拿出來看一看。
幼A:呀!就是蘋果,這么大,它圓圓的,是紅色的。
幼B:老師我摸到了,是香蕉,它是黃色的,有點彎,像小船。
幼C:我看還像月亮。
(分析:幼兒在認識過程中想象力得到很好的發揮。)
3、通過品嘗與交流,了解水果有各種各樣的味道。
師:這么多好吃的水果你們想不想嘗一嘗?你可以一邊吃一邊和旁邊的小伙伴說一說:我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幼兒邊品嘗邊交流)
集體交流:我吃的是什么水果,什么味道。
幼A:我吃的是香蕉,它甜甜地、軟軟地。
幼B:我吃的是荔枝,它需要剝皮,味道甜甜的還有核呢。
幼C:我吃的是蘋果,酸甜酸甜的,還挺脆的。
幼D:老師我吃的蘋果是甜的但是不脆很綿軟。
4、小結:水果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圓的、橢圓的、長的等等;還有各種顏色,紅的、綠的、黃的、橘紅的、紫的等;還有不同的味道,甜的、酸的、酸甜的、又甜又苦的等。并且要多吃水果能使身體更健康,所以我們要每天吃水果。
5、延伸活動:在活動區進行秋天水果展,讓幼兒在日常活動中繼續干支水果的特征。
教學反思
教學中指導學生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讓學生拿出自己所喜歡的水果,按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作用,進行觀察、品嘗,切身感受、體驗,讓學生詳細介紹自己所喜歡的水果,從中表達對水果的喜愛之情。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擁有了寬松而又富有高漲熱情的說話的愉悅氛圍,讓學生有話可說。
“示范引領”是培智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先引導學生觀察桔子的形狀、顏色,再感受其香味、滋味,并逐項交流。這樣通過創設“摸摸、嘗嘗、說說”三個活動一方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立即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把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了起來。使他們體會到了做課堂主人的自豪和快樂。
不足: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與學生互動做得不夠好。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創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教學經驗,完善和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認識水果課件教案篇8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動手探索的能力,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發現水果的不同特點。
活動準備:
自制的水果圖書,油畫棒。
活動過程:
復習歌曲《蘋果》
一、出示水果圖書,引起幼兒制作水果圖書的欲望。
老師: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展示制作好的水果圖書)
二、認識水果,引導幼兒發現水果的不同特點。
提問:
1、你們認識這些水果嗎?
2、你最喜歡吃什么水果?
3、看一看,想一想,這些水果有什么不同?
三、動手操作,繪畫水果圖書。
1、啟發幼兒從水果的大小,味道,皮的厚薄,水分的多少等各方面來發現他們的不同特點。
2、鼓勵幼兒動手繪畫水果觀察比較交流結果。
3、小結統計結果
四、欣賞水果圖書,總結評價。
與幼兒一起看看自制的水果圖書,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你發現了水果的哪些地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