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發現、了解小花、小樹過冬的秘密的過程中,知曉愛護草木的知識。
2、在嘗試幫助樹木過冬的活動中,體驗初步的合作勞動的快樂。
3、在參與活動中,產生對小花小樹乃至其它生命體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吊蘭分放在三個不同地方(小班走廊、天橋、三樓暖房)。
2、手表4只,幼兒12人。
3、幫小樹過冬的各種材料(稻草繩、泥土、石灰水及各類輔助材料:小鏟子、小刷子等)。
4、暖房阿姨一人。
5、課件:小樹過冬;照相機。
經驗準備:幼兒了解園內常見的小花小樹。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帶領幼兒觀賞園內花卉的過程中,讓幼兒自主地發現、提出問題。
1、師:小朋友,你們為什么要穿著棉襖呀?(幼兒說)天冷了,穿暖了才可過冬。那我們幼兒園的小花小樹怎么樣了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一路觀賞,老師和幼兒一起看看說說,點明有些花兒一點也不怕冷,生命力頑強,鼓勵幼兒向它們學習,做個勇敢的孩子。)
2、在觀賞中,幼兒自發地提出問題。幼:咦,這里的吊蘭、一葉蘭、太陽花、喇叭花哪里去了?
二、找花卉。
1、師:想一想,為什么這些吊蘭會不見呢?它們可能會到哪里去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好嗎?提出要求:這樣,我們4人一組,分成3組,先請各組討論一下,準備到哪里去找。小組長負責看時間,當分針指到數字X上(五分鐘),就帶領你的組員馬上回來,路上注意安全,明白了嗎?好,現在我們來對一下時間。出發!
2、幼兒分組找。
3、分組介紹:我們在__找到了吊蘭。師:你們帶大家一起到暖房看看。
4、(在暖房里)師:吊蘭真的在這里呀!這里還有好多其他的花呢,你們認識它們嗎?(教師隨機介紹一些花的作用,讓幼兒有所了解:觀賞、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愉悅身心等作用)為什么要把它們搬到這里來呢?(幼兒說)
暖房阿姨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天氣這么冷,花卉朋友也要過冬的,所以我們把它們搬到暖房,因為這里陽光充足,又沒有風,很暖和,花卉朋友在這里就可以舒舒服服地過冬了。
教師小結:呀,怪不得X組小朋友在小一班門口和天橋也找到了吊蘭,因為那里和暖房里一樣陽光也很充足,又沒有風,很暖和的,適合它們過冬。怕冷的花草到了冬天,我們一定要關心和保護它們,把它們擺到室內陽光充足、沒有風的空間里,常常噴些水,它們就可以順利過冬了。
三、幫助小樹過冬。
1、師:這些小盆景我們可以把它們搬到暖房里過冬,可是還有些搬不進室內的樹木朋友怎么過冬?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師幼來到樹旁。師:我們幼兒園有哪些樹呢?天這么冷,我們怎樣來幫助小樹過冬呢?(幼兒自己說)
3、師:那我們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去聽聽電腦博士是怎么說的。(帶幼兒到多功能廳)
4、看課件。
出現電腦博士的圖象:小朋友,你們好!(幼兒向他打招呼)有什么問題要問我嗎?
幼兒問:小樹是怎樣過冬的?(電腦博士邊出示圖片邊回答)
師:小朋友,聽了電腦博士的話,你們知道樹木過冬的方法了嗎,誰來說一說?
5、師:原來用稻草、石灰、堆土等方法都可以幫助小樹過冬。那今天我們就來幫助幼兒園的幾種樹過冬吧。(帶幼兒來到小樹旁)和剛才一樣分成3組,先商量一下你們組準備幫助哪種樹,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如果有困難,可以請大家幫忙。
6、幼兒實踐。(木芙蓉堆土,香樟樹涂石灰,杜英繞稻草繩。)
7、小結。請每組幼兒介紹操作方法。
四、合影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用各種方法幫助小樹過冬,一定很高興吧!讓我們一起和小樹合影留念好不好,擺個poss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綠色食品標志,知道綠色食品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健康食品。
2.開展活動使幼兒知道只有有了干凈的水源、純凈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才能生產更多的綠色健康食品。
3.激發幼兒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
2.綠色食品的標志一個,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的卡片三張。
3.幼兒收集的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標志,導入活動
1.請幼兒仔細觀察標志上的圖案,猜想像什么。
本環節主要是讓幼兒認識綠色食品標志,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察標志上的圖案,從而了解標志的真正含義。
2.教師向幼兒講解標志上圖案表示什么以及它所蘊涵的意義:綠色食品的標志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培蕾組成,寓意為植被在陽光的照耀下長得枝繁葉茂,從而形成一片綠色的環境。整個標志為正圓形,寓意為保護。
3.幼兒操作:綠色食品、非綠色食品分類。
找一找,把綠色食品放在有綠色食品卡片的一邊,把非綠色食品放在非綠色食品卡片的一邊。
4.為什么這些食品不是綠色食品?可能是什么原因?
以同樣品牌的牛奶作對比。
小結:同樣的牛奶一個有綠色食品標志說明它是純天然的食品,而另一個則是在加工生產的過程中往牛奶里添加了香料、防腐劑、色素等東西,所以不能稱綠色食品。
本環節讓幼兒在認識標志的基礎上進行親身體驗,嘗試把所帶的食品按照標志分成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兩大類,進一步加深對標志的認識。
(二)了解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
1.觀看課件講述: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
看一看這些地方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加工成為綠色食品?
(1)奶牛在黑煙沖天的工廠旁的草地上吃草,提問: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
為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2)農田里用被污染的水澆灌,旁邊還有黑煙。
提問:這農田里生產的東西能加工成綠色食品嗎?為什么?
(3)山清水秀風景地。提問: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為什么?
2.師生共同總結:只有有了干凈的水源、純凈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保護才會生產出更多的綠色食品。
本環節讓幼兒了解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這也是活動的難點。我通過直觀的教具,運用明顯的對比,啟發幼兒想象、了解生產綠色食品的條件。
(三)創造綠色環境從我做起
1.討論: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環境被污染的現象,我們應該怎樣做呢?(重點突出廢舊電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
2.爭做綠色小衛士。
幼兒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說。
本環節的重要提問:“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保護綠色的環境?”引起幼兒的共鳴。在幼兒相互交流中產生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活動使幼兒真正了解綠色食品來之不易,并且學會看綠色食品的標志,也激發了幼兒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意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西瓜的外形特征。
2.知道西瓜是夏季水果,并喜歡吃西瓜。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習慣
2.課件:圖片-西瓜切面
3.西瓜(供幼兒品嘗)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西瓜。
(1)教師:小朋友,在炎熱的夏天,我們可以吃些什么來防暑降溫呢?
(讓幼兒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大膽講述。)
(2)教師:西瓜就是一種很好的夏季水果,有哪些小朋友喜歡吃西瓜舉起小手讓老師看看。
2.觀察、認識西瓜。
(1)西瓜是什么樣的?
出示圖片:西瓜
(2)請幼兒觀察、講述西瓜的外形。
小結:有的西瓜是圓圓的,有的西瓜是橢圓的,有的瓜皮是深綠色的,有的是淺綠色的,
還有的是帶花紋的。西瓜是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一敲會“砰砰”地響,推一推還會滾動。
(3)西瓜里面是什么樣子的?
讓幼兒猜測后,出示圖片。
3.引導幼兒了解無籽西瓜
(1)出示圖片:有籽西瓜,無籽西瓜的切面。
請幼兒觀察后說出,兩個西瓜有什么不同。
(有籽,無籽)
(2)教師:無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時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
4.品嘗西瓜
(1)你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
小結:西瓜水分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還能防止生痱子呢!
(2)幼兒通過品嘗,感受西瓜的味道。
5.畫西瓜
(1)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認識了西瓜,知道西瓜有有籽西瓜,無籽西瓜,
還品嘗了甜甜的大西瓜,現在,我們來畫一個大西瓜好不好?
(2)幼兒涂色:西瓜
要求:西瓜皮用深綠色或淺綠色,西瓜瓤用紅色,瓜子用黑色或棕色。
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能觀察、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有喜歡小兔子、關心秒度動物的情感。
3.豐富詞語: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活動準備
1、動畫片:小兔子真可愛
2、兔子一只,草、白菜、胡蘿卜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
動畫片引發觀察小兔子興趣。
二、觀察小兔子
1、兔子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有順序的觀察兔子的頭部(長耳朵、三瓣嘴)
身體(橢圓形、四條腿、前腿短、后腿長);
尾巴(短短的)
2、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啊?我們來學一學好嗎?
三、抱抱小兔子
1、那你喜歡小兔子嗎?我們來輕輕的摸摸它抱抱它好嗎?
2、小兔子全身長滿了什么?(毛)
3、身上的毛是什么顏色的?
4、抱起來的感覺是怎么樣的?
(毛茸茸的`、柔柔的、軟軟的、暖暖的)
四、喂喂小兔子
1、小兔子愛吃什么?(青菜、青草、蘿卜)
2、吃東西的時候它的嘴巴是怎么動的?(
結束部分
教師:那我們一起喂喂小兔子好嗎?
帶著兔子和孩子們一起散步,給兔子吃點。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自由排序,讓幼兒在自由的探索活動中,嘗試和發現不同的排序方法,并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
2、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排序材料:積木、幾何圖形、吸管、數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關排序圖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項鏈、毛巾、建筑物等等。
活動過程:
一、玩“給物品娃娃排隊”的游戲,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想象來自由探索,嘗試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師向幼兒介紹各種物品娃娃,并請幼兒給物品娃娃玩排隊的.游戲。
2、幼兒自己選擇物品娃娃進行排隊,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結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問題:你是怎樣跟物品娃娃排隊的?
2、根據幼兒的操作結果,引導幼兒發現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師小結:
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狀、顏色、數量、長短等特征來排隊,排序的規律也有很多,如:ABAB、ABBABB、ABCABC…………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6】
幼兒園科學活動:好玩的彈性物品
一、活動目標
發現物體的彈性,了解彈性與人們的關系。
二、重點難點
利用材料制作彈性玩具。
三、活動準備
細鐵絲、畫紙、圓柱體、橡皮泥若干。皮筋、皮球、氣球、拉力器等。
四、活動過程
1、出示“會跳的小狗”引起興趣,了解物體的彈性
我們教室里來了兩只小狗“汪汪汪”小狗可開心了,你們看,它們跳得多開心呀!我們歡迎歡迎兩只小狗,不過兩只小狗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問題,想聽聽是什么問題嗎?
(汪汪,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是怎樣跳起來的嗎?)
誰來回答這個問題?
聽,小狗是怎樣回答的,好嗎?(你們聽好了)
“小朋友真聰明,在我們的身體下有彈簧,潘老師用力把我壓下去,下面的彈簧變短了,我就沉下去了,潘老師一松手呀,我們就跳起來,彈簧呢也就恢復原樣了。”
教師小結:聽明白小狗的話了嗎?噢,原來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會發生變化,松開力時,又恢復原狀,這就叫物體的彈性。
2、提供各種材料,讓小朋友感知發現彈性。
兩只會跳的小狗還給我們帶來好多好玩的物品,等一下請小朋友去玩一玩,看看這些好玩的東西發生了什么變化?
幼兒操作:拉拉皮筋會變長,一松手又變成原來的樣子壓皮球,皮球會扁,松手又鼓起來了。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樣玩的?發現它們有什么變化?
3、彈性的作用,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彈性物體有好多好多,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有彈性嗎?
自行車打氣,座墊裝彈簧,是為了減少振動,夾子、理發推子有彈簧是為了方便使用,沙發、床用海棉和彈簧是為了坐躺時更舒服,水龍頭開關里有皮墊子是為了防止漏水,彈簧秤用來測量物體的輕重……。
4、小制作“會跳的小人”
師:今天“會跳的小狗”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有彈性的物品,為了謝謝他們讓我們一起來制作一個“會跳的小人”送給他們好嗎?
出示示意圖
老師帶來了制作“會跳的小人”的示意圖,請小朋友看看,你們能看明白嗎?誰能告訴我第一幅圖示是什么意思?第二幅呢?
老師講解后幼兒操作。
5、結束:讓我們一起來和會跳的小狗跳舞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影子的“眼睛”
大班幼兒對影子這一有趣的光學現象特別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影子做游戲,因此我們經常會開展有關影子的科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圍繞著影子產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我們運用反證的方法,通過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讓幼兒自己對有關影子的錯誤或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紙擋住光就會出現影子,而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等粗淺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探索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
2.能與同伴合作觀察和記錄,并對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現象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塊、幼兒記錄紙若干。
2.教師演示材料:關于動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頭、手電筒、集體記錄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說影子,引起興趣
1.師:這幾天我們都在玩影子游戲,你們發現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現象?
幼:影子有時會變得很長,有時又會變得很短,有時又會消失不見。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來影子也會停下來。
幼:影子的顏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淺。
2.小結:影子真像一個魔術師,有時會出現,有時又會躲起來;有時會變長,有時又會變短。
(分析:在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對剛剛結束的影子游戲進行交流,教師在提問時特意突出“有趣”二字,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特性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回顧關于影子的各種經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準備。)
二、比較不同的影子,記錄各種猜測結果
1.教師演示關于動物影子的PPT,幼兒根據局部特征猜測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個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3.猜猜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會有眼睛,幼兒結伴商量并記錄猜測結果。
4.交流各種猜測記錄。
猜測一:在兔子頭像上畫兩只眼睛;
猜測二:在兔子頭像上貼兩只眼睛;
猜測三:在兔子影子上畫兩只眼晴;
猜測四:在兔子頭像上剪兩只眼睛。
5.教師在集體記錄紙上記下幼兒的各種猜測,并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用商量好的辦法試一試,然后再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小動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師通過演示動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引發幼兒對兩種影子進行比較,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猜測、記錄階段。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大膽猜測“如何才能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并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初步驗證自己的各種設想。)
三、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幼兒運用猜測的方法進行驗證,并進行記錄。
師:請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記錄下實驗結果。試過自己的方法后,也可以試試別人的方法。
2.幼兒根據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現。
●光透過動物頭飾上的小洞后影子上就會有“眼睛”
師:為什么給動物頭飾畫眼睛、貼眼睛都無法讓我們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個小洞就能看見呢?
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紙上的小洞后影子就會有眼睛,而畫眼睛或貼眼睛都會將光擋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間的關系
師:小動物的眼睛都一樣大嗎?為什么?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結:剪的洞越大透過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過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實驗驗證后,當幼兒開始交流實驗結果時,教師的開放式提問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并鼓勵幼兒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較為復雜的光學原理。教師預設的一些關鍵提問,能夠幫助幼兒對光和影子的一些錯誤或是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并通過同伴間的引導、自己的操作,從而進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現眼睛”的光學現象。)
四、延伸活動:手影游戲
1.出示手影游戲的PPT,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么。
2.幼兒在區角中模仿手影動作進行游戲。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落下來
設計意圖:
在地球上,所有東西往上一拋都會落下來,這是小班幼兒都有的生活經驗。但是對幼兒熟知的經驗有沒有進一步探索的意義和價值呢?我們試圖通過一個集體活動來推動幼兒對這些生活經驗進行深層次的探索,以幫助幼兒學習觀察、比較、記錄等科學探索的方法。
目標:
1.觀察、比較物體下落時的現象,對物體的下落現象感興趣。
2.能用記錄的方式和語言來表達觀察到的現象。
準備: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紙杯、紙盤、泡沫積木、樹葉、羽毛、軟球、絲巾、繩子、手帕、廢棄的飲料瓶、三毛球等,數量之和多于幼兒人數。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記錄紙和筆。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樣大小、顏色的手工紙每人一張。
過程:
一、觀察一種物體的下落現象并清楚表達
1.提出任務。
師: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沒那么簡單考考你”的挑戰游戲。“沒那么簡單考考你”是什么意思呢?(看上去很簡單,其實不簡單。)
師:我們知道在地球上所有的物品往上一拋,都會――(幼兒補充:落下來。)這個問題真的很簡單!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每種東西落下來是什么樣子的呢?又能否用清楚流暢的語言來表達呢?這可有點不簡單了。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品落下來的樣子,等一會兒要請你表達。
2.教師操作,逐一讓物體下落。
3.交流與總結。
(1)幼兒交流。
(2)教師總結:大家通過仔細觀察,把“落下來”這件事情表達得很清楚。有的注意到了落下來的聲音,有的觀察到了落下來的樣子,有的發現了落下來的速度。很棒!
(開門見山地讓幼兒帶著任務觀察物品落下來的現象,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經驗準備。)
二、觀察、比較兩種物體下落現象的不同,用記錄方式表達觀察到的現象
1.提出任務。
師:我們今天的挑戰是“沒那么簡單考考你”,下面請選擇兩樣物體,讓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落下(用動作解釋“同一高度,同時落下”),觀察它們的不同,并記錄下來。
教師在幼兒操作時的指導要點如下:
●注意了解幼兒是否遵守“同一高度,同時落下”的規則。
●當幼兒有了自己的發現時提醒他們記錄下來。
●當幼兒記錄有困難時,可以讓他們觀察同伴記錄,提醒他們用符號進行記錄。
2.交流與總結。
(1)幼兒交流自己的記錄。
教師這時可以關注以下兩個方面:
●幼兒創造性地用符號來表示自己的發現。
●幼兒記錄物體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現。
(2)總結物體下落現象的相關因素。
師:大家通過觀察、比較、記錄,知道了物體落下來時有許多不同。可是,這些不同可能和什么有關系呢?(根據幼兒的回答總結:可能與物體的輕重、大小、形狀以及風力有關。)
(這個環節的任務難度提高了,即要在前一個環節觀察的基礎上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并且從語言表達轉為記錄表達。)
三、探索讓同樣的紙出現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務。
師:請記住我們的挑戰題目是――(幼兒補充:沒那么簡單考考你。)
師:(出示一張手工紙,使其落下)給你們一張同樣的紙,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的不一樣。看上去簡單,其實不簡單哦!試一試吧。
2.幼兒操作。
教師邊與幼兒一同操作,邊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指導要點如下:
●當幼兒出現折疊動作時,便上前鼓勵,并與之比較兩張紙的下落速度有何不同。
●當大多數幼兒受同伴影響采用折疊方法時,教師應進一步引導:除了折疊.你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團、撕開等。)
3.交流與總結。
教師在總結時可以讓所有幼兒將變化后的手工紙與教師手中的手工紙一同落下,進行比較觀察,鼓勵幼兒設法使紙落得快一些。
(在進行了兩個環節的`嘗試、觀察、比較和對下落相關因素的思考之后,這個環節嘗試讓幼兒解決問題,即如何讓兩張相同的紙下落速度不一樣。)
四、結束
師:在“沒那么簡單考考你”的挑戰游戲中,你們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努力思考和嘗試,取得了勝利,為自己鼓掌吧!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物體間的間隙
設計意圖
進入秋天,各種果實和農作物逐漸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大人們要帶孩子回家團圓的機會,我們給孩子們布置了“走進田野,采集果實”的任務。節后回來,那火紅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還有各種各樣的高粱秸、谷子穗、帶莢毛豆等農作物,紛紛登上了我們班的展示臺。孩子們對這個小展臺情有獨鐘,一有空就圍攏過來整理和擺弄。
在一次裝瓶時,有個孩子偶然發現在他裝滿的一瓶花生里,竟然還能再裝上半杯小米!看著小米慢慢地從花生的空隙里穿過、漏下,孩子們都特別驚奇!追隨孩子們的興趣點,于是一個關于“物體間的間隙”的科學探索活動就在孩子們的激烈討論和探索中展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體的空間。
活動準備
盤子、紙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記錄表、篩網、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實驗用品,說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什么呀?”“誰愿意來說一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樣呢?”
2.小結:乒乓球大大的、圓圓的,玻璃球小小的、圓圓的,而小米又細又小,當我們用手抓起小米時,小米會從我們的指縫里流下來。
二、幼兒探索、嘗試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裝到一個瓶子里
1.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把三個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裝到一個玻璃瓶里,看誰最愛動腦筋,能把他們都裝進去!”
2.指導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并注意操作規則,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說說我的發現
1.師:“有的小朋友已經裝完了,清你拿著記錄表坐到前面來?”“沒有成功也不要緊,把你怎樣裝的記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誰愿意來說一說,你是怎么裝的?你成功了嗎?”
四、引導幼兒用篩網將摻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開,再進一步探索其他的裝瓶方法
五、交流、討論實驗結果
提問:“這一次你成功了嗎?成功的請舉手!”
討論:“為什么先裝乒乓球,再裝玻璃球,最后裝小米的方法比較容易成功呢?”
六、觀看課件,引導幼兒懂得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要學會合理安排物體的空間
師:“先裝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這樣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給填上了,最后我們再放上小米,這樣小米又把更小的縫隙也給填上了,所以最后它們都被裝了進去。”
七、拓展幼兒對物體間間隙的理解
引導幼兒再次嘗試:裝滿的瓶子里,還能再裝上半杯水嗎?為什么?
八、幼兒分享交流實驗的結果,進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間
師:“小朋友你們都成功了嗎?為什么這么滿滿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還能裝上這一小杯水呢?”(因為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九、結束活動
把實驗材料投放到幼兒的活動區里,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活動情況,可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不規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嘗試裝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頭、鵝卵石、沙子等。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天氣符號,了解簡單的氣象知識。
2、關注天氣預報,有觀看天氣預報的意識
活動重點:
了解天氣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天氣預報視頻、天氣預報中常見的天氣符號。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課題:
1.猜一猜,這是什么電視節目開始了?(播放天氣預報的音樂)
2.說說自己對天氣預報的了解。
我們從天氣預報中可以知道些什么?讓我們提早知道明天的天氣情況。
(為什么要收看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
二、了解天氣預報內容,認識氣象標識:
1. 播放天氣預報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段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它能讓我們知道全國各地的天氣狀況和氣溫。)
今天我們先來認識天氣符號。哪些是天氣符號?哪里會出現天氣符號呢?
我們來記錄一下,這段錄象里,出現了哪些天氣符號。每個孩子一張表格,你看到哪個圖案有出現,就在后面的空格中打勾。
播放視頻,幼兒操作。同伴之間,相互看看。
大張,匯總。(我們的祖國真大,在同一天里有各種不同的'天氣。)
2.師生一同認識各種常見的氣象符號。(PPT)這里的有不認識的嗎?一起認讀一次。
3.現在我們來學學氣象預報員預報天氣。模仿氣象預報員,學報城市天氣預報。
分兩組進行。
三、了解天氣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好吧,天氣預報到底給我們生活帶來什么幫助呢?
四、游戲活動:(下雨,熱天,下雪。)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篇8】
教育目標:
一,能夠認識我們身邊的蔬菜有哪些。
二,能分清楚蔬菜和水果的區別。
三,了解蔬菜對我們的作用,愛上吃蔬菜。
教學準備:
各種蔬菜的卡片,一些常見的真實的`蔬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大家今天早上吃了些什么呀!哦,包子啊,還有嗎?嗯,有的小朋友吃的是面條。那么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看見面條或者包子里面有些什么東西啊!哦,有肉還有呢?嗯有面條還有呢?嗯還有菜是吧!
小朋友們,你們認識自己,吃過的這些菜嗎?
二,引入蔬菜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我們認識的一些蔬菜寶寶。白菜寶寶,西紅柿寶寶,番茄寶寶,土豆寶寶,南瓜寶寶,哦,還有大白菜寶寶,包菜寶寶,胡蘿卜寶寶,白蘿卜寶寶,哎,還有小朋友說蘋果寶寶?
朋友們,蘋果寶寶是蔬菜一家的嗎?
哦,有的小朋友說對啦,蘋果寶寶不是蔬菜一家的,它是屬于水果一家的。
三,蔬菜做游戲
晚安,小朋友們真棒,我們現在認識了這么多蔬菜寶寶,現在讓我們跟蔬菜寶寶一起來玩一玩游戲吧!
捉迷藏游戲。你畫我猜游戲。比比看游戲。
四,分辨蔬菜和水果
哎呀,現在蔬菜寶寶玩累了,小朋友們幫我們送蔬菜寶寶回家好不好?以,看看前面那個是哪個寶寶呀!哎呀,這不是香蕉寶寶嗎?還有西瓜寶寶。
看來西瓜寶寶和香蕉寶寶是迷路了呀,小朋友們,我們把西瓜寶寶和香蕉寶寶也送回家吧,西瓜寶寶和香蕉寶寶的家是哪一個呢!
哎,有的小朋友把西瓜寶寶和香蕉寶寶也送回了蔬菜家。哎呀,蔬菜家的爸爸媽媽,不讓西瓜寶寶和香蕉寶寶進來呢!看來西瓜寶寶和香蕉寶寶不是蔬菜一家的,那么西瓜寶寶和香蕉寶寶是哪個家的呢!哦,是水果一家。
除了西瓜,寶寶,香蕉寶寶還有我們之前說過的蘋果寶寶,那么小朋友們還知道哪些寶寶是水果一家的呢!哦,哎呀,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
好了,現在小朋友們,閉上你們的小眼睛,看看老師給大家變出什么東西來?
五,出示真實的蔬菜
當當等,小朋友們睜開小眼睛,看看老師,這里是什么呀!有沒有小朋友認識啊!偶是大白菜,還有西紅柿,小朋友們,真聰明。
六,結束
好啦,小朋友們,我們也認識了蔬菜寶寶啊,順便還認識了一些水果寶寶,我們還見識到了真正的蔬菜寶寶。現在呢?我們這節課就要結束了,老師給大家布置一個任務,我們回到家吃飯的時候,仔細的看一看,我們的飯桌上,有些哪些蔬菜寶寶?我們要把蔬菜寶寶吃到肚子里面,讓我們長得高高大大健健康康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