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預測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應對突發情況。優秀的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供大家參考。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是為以后幾節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2.教學目標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節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4)德育目標: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3.難點和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折射規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3)關鍵:對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確定.

二、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三、處理

對日常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以現象引入新課,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興趣濃厚.光的折射規律的認識,宜先提出問題及研究方法,通過學生猜想,對照演示實驗的觀察,輔以多媒體模擬演示,學生思維清晰,準確,有利于規律的總結歸納,并注意理論聯系實

際,重視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遵循認識的規律: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系,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采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2.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征,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并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系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采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律,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

1.提問:

(1)均勻介質中如何傳播?

(2)是光的反射定律?

2.引入: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幣,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學生剛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倒入適量的水,請同學觀察實驗現象.(錄像重放)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象.

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2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2)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在這一節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一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這一節我們就來探究有關力的一些知識。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學中所說的力是什么呢?我們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請一位同學到教室前面表演舉啞鈴。

請這位同學談談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緊張)

最初我們對力的認識,就是從肌肉的緊張的感受而得來的。那么,在物理學中我們又是怎樣來認識力的?

(2)學生用圖11-4-1所示的器材做實驗。

問題:小鋼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運動,當磁鐵靠近小鋼珠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實驗結束后,學生交流所觀察到的現象:

①靜止的小鋼珠被磁鐵吸引,向磁鐵方向運動。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小鋼珠被正對運動方向位置的放磁鐵吸引,速度變快。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小鋼珠被與運動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鐵吸引,運動方向改變,偏向磁鐵方向運動。

(3)學生看課文圖11.4-2乙、丙,交流圖中在運動員力的作用下所發生的現象:①棒球運動員用力將球投出,由靜止變為運動。

②足球守門員接住射進球門的足球,足球由運動變為靜止。

(4)告訴學生: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靜止是一種特殊的運動狀態。無論物體是從靜止到運動,還是運動速度或者方向發生變化,都可以認為是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引導學生分析:在磁鐵吸引下小鋼珠運動狀態改變情況和手球、足球在運動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改變的情況。

由此得出結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5)請一位學生演示用力拉和壓彈簧,看看彈簧的形狀(長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在拉力的作用下,彈簧的長度伸長;在壓力的作用下,彈簧的長度縮短。)

(6)學生看課本圖11.4-2甲,交流圖中在射箭運動員力的作用下所發生的現象。

(弓被拉開了,弓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7)讓學生再舉些例子,如:踢足球時,足球的形狀發生了變化等。

(8)讓學生自己根據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類效果。

結論: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三、力的單位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學中對力的單位作了規定: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體驗1N的大小:讓學生用手托起一個蘋果,手對蘋果施加的力大約是1N。

補充例子: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約是700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等等。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3

本小節的教學內容分為:機械運動的概念、參照物、運動的相對性,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中,機械運動的概念較為簡單學生理解也相對容易,所以將教學重點放在后兩部分,在參照物的教學中通過一個小實驗,鋼筆放在書本上推動書本運動。利用機械運動的概念討論鋼筆是運動還是靜止?從而激發學生思考,選擇不同的標準獲得不同的運動形式,自然的引出參照物的概念。整體的設計思路利用身邊的現象賴引導學生理解參照物和相對運動的概念,期間可通過穿插一些視頻和音頻資料,讓學生理解更加具體、生動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

初二時學生初次接觸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節內容,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在自然界一切物體都在運動,學生先從身邊最簡單的運動著手,對于學生物理學科的入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對于本節不熟悉的參照物,教材通過大量的具體事例,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最終理解運用。

三、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初二的學生,物理思維還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較弱。該年齡段的學生有好奇心,但是對問題缺乏深刻的思考,對知識的提煉和總結缺乏訓練。比如物體的運動選取不同的參照物運動形式不同。學生容易將參照物和研究對象混淆,對于這個問題,一定要先通過明確誰是參照物誰是研究對象,再討論后續的相對運動。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停運動著的世界中,能舉例說明常見的運動現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了解參照物的概念及其選取的方法。能舉例說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參與式的體驗學習,使學生能靈活選取參照物來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釋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和科學人生觀教育,通過“STS”教學,激發學生學好科學技術,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情懷。

五、重點難點

1.參照物概念的形成2.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六、教學策略和手段

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身邊的日常生活現象,引導學生學習機械運動的概念,通過不斷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運動的相對性,通過視頻資料了解我過前沿的航空科技,尤其是飛船對接技術中的相對運動,讓學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但又改變生活。

七、課前準備

簡單的實驗器材準備,圖片資料、視頻和音頻資料,學生的課前預習

八、教學過程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

圖片引入:1.春天,風箏在空中迎風擺動;2,夏天,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3.秋天,落葉紛紛飄落;4.冬天,雪花漫天飄灑;

6.今天,你上學的路上,路旁的樹木不斷被甩在身后

7.此時,鐘表的秒針在不停地“走動”;學生思考并回答:看了這些圖片有什么樣的啟示?(學生回答)

師: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運動(如心臟在跳動,血液在流動),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體都在運動著。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4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2.掌握光從空氣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光從水或其他介質射入空氣時的偏折規律。

3.會用折射原理解釋光的折射現象。

1.2過程與方法

4.通過對“光的折射規律”的探究,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經歷小魔術和小游戲,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6.通過對光折射的分析,解釋生活中光學現象。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7、在探究“光折射規律探究”的實驗中,讓學生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光的折射規律

2.2教學難點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工具

多媒體、刻度尺、水、激光筆

教學過程

6.1引入新課

【師問】空碗出財寶(放在杯底剛好看不見的硬幣,加上水后又會看得見。)

【活動】叉魚比賽。

【師說】同學們對以上的現象一定很好奇,那么我們一起通過這節課“光的折射”的學習,就可以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了。

【目的】實驗現象很奇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2新知介紹

1、探究光的折射規律

1)

【活動一】在不透明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幣,把杯子端到可以看到硬幣的高度后慢慢上抬,直到剛好看不到杯內硬幣時,向杯內倒水,你能再次看到硬幣嗎?

【生答】能。

【活動二】將鉛筆插入水中,你會發現鉛筆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答】鉛筆斷了。

2、實驗設計

1)指導---觀察光的折射現象實驗

【師問】觀察光從空氣射入水中的傳播路徑,并把你看到的現象畫出來。

【師補充】

(要求畫圖記錄下觀察到的光進入水中的傳播途徑)學生可以看到光的偏折現象,告訴學生,這就是光的折射現象,若換成其他介質光也會發生偏折嗎?

【實驗過程】

將量角板平放在桌子上,玻璃磚的一條邊和量角器的底邊重合,讓光線從量角器的頂點入射,然后分別讀出入射角大小和折射角大小。改變入射角,重復操作試驗多次,記錄數據以便總結規律。

【實驗記錄】

【師問】采用類比法,結合光的反射規律來探究光的折射規律需研究哪些方面?

【生答】可以類比光的反射規律,從而注意光的折射需從哪些方面進行研究。

【目的】引出光的折射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3、光的折射

1)【師講解】光的折射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注意】折射現象的產生是光從一種透明物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的物質時,在交界面處發生的。(同時也會發生反射)。

2)

圖1

【動手做一做】能在圖1中標出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入射角、折射角.

3)【師講解】光折射現象

光的介質:能夠傳播光的物質,如空氣、水、玻璃、真空等

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現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師歸納】光的折射規律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光線從空氣斜射入其他介質中,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5)

【師問】除此之外你還探究到哪些發生折射時光的特點?

【生答】

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當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減小;

當光線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時,光的傳播方向不變。

6)【師歸納】光的折射與反射的異同點。

相同點:①當光傳播到兩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般要同時當生反射和折射。

②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都與對應的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③反射光線、折射光線都和對應的入射光線分居法兩側,即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位于法線的同側。

④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隨對應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它的減小而減小。

⑤光在反射和折射時光路都是可逆的。

不同點:反射光線與對慶的入射光線在同種介質中,折射光線與對應的入射光線在不同介質中。

4、生活中的折射現象

1)【師講解】

彎曲的筷子:筷子反射的光線在水面處發生折射后進入眼睛

怎么樣才能叉到魚:水中魚的實際位置比看上去的要深.

大氣層的折射現象:太陽光經過大氣層到達地球,光線發生了彎折。

2)【師問】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知道光的折射現象?

【生答】

岸上的人看清澈的池水,覺得池底變淺了。

潛水員在水中看岸上的樹會覺得樹是變高了。

【師歸納】池底變淺,樹變高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照相機的構造,知道它的成像原理

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了解眼鏡是怎樣矯正視力的。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分析怎樣矯正近視眼與遠視眼

嘗試應用已知的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和凸透鏡成像規律等科學知識來解決相關問題、解釋有關現象,獲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主題活動,使學生具有眼保健意識

有將科學規律、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二、教學要點

1.重點:眼睛成像原理和調節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2.難點:眼睛的調節作用、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三、教學方法:

探究性學習(以啟發式為主,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索知識)

四、教具:

普通照相機;視力表;實物投影儀,小氣球,眼球模型;眼睛的構造和成像原理掛圖、投影片;遠視眼及其矯正的掛圖;度數不同的近視眼鏡、遠視眼鏡;

五、學具:

度數不同的近視眼、遠視眼鏡(可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凹透鏡代替);蠟燭;光具座;凸透鏡;火柴(四人/組)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都有一雙眼睛,你們能否想象出,人是如何通過眼睛去觀察周圍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很多同學都喜歡照相,那么照相機(出示)是怎樣給你留下成長的足跡、精彩的瞬間的呢?為了解決你的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和研究與照相機、眼睛、眼鏡相關的知識。

三、照相機與眼睛視力的矯正(板書)

(二)展開:

1、實物投影書本照相機,請同學回答出物體可通過鏡頭(凸透鏡)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學生)根據這回憶出凸透鏡成像規律并且根據同學日常經驗得出照相規律:物遠,像則近,像越小;物近,像則遠,像越大。(板書)

2、我們一起來觀察我們眼睛的結構,來解決眼睛為什么能看見物體這個問題。

投影片顯示眼睛結構圖,并結合生物掛圖眼睛成像原理圖,與同學們一起探討、分析,再與照相機比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晶狀體、角膜等組織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它會聚成像在視網膜上(相當于智能的光屏),再通過視覺神經把信息傳到大腦,從而產生視覺。(放映物理教學參考資料光盤中眼睛成像動畫)

閱讀:電影與視覺暫留(課后請同學做一做)

3、活動1:在黑板上出示視力表,請一位視力好的同學分別站在第一排、第三排、最后一排都能看清同一個E字。

(老師設疑:)用凸透鏡使距離不同的物體成像,像(光屏)與透鏡之間的距離會不同。而用眼睛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時,在視網膜上都成清晰的像,而眼球大小沒有變化,即像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不變,這不是與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有矛盾嗎?

(學生看書:)眼睛的調節(課本P.100)

(學生討論:)是晶狀體在改變形狀和焦距。(老師用氣球模擬)

(老師:)很好,其實眼睛在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晶狀體在睫狀體的作用下,改變厚薄,從而改變了眼睛晶狀體的焦距(即調焦)。請大家用桌面上的幾個凸透鏡和帶來的水透鏡(盛有水的透明塑料袋),實際感受一下晶狀體的厚薄與焦距關系,以及如何調焦。

(學生活動:)討論出凸透鏡厚焦距短,凸透鏡薄焦距長

(師:)遠眺時:睫狀體放松,晶狀體較薄,焦距較長,遠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會聚在視網膜上,人便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近觀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較厚,焦距較短,近處物體射來的光又會聚在視網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處的物體。(動畫模擬眼睛在看遠近不同的物體,在視網膜上都成清晰的像。)

4、學生活動2:請班里所有視力不好的同學分兩次看視力表中較小的E字(一次摘掉眼鏡,一次戴上眼鏡)談談有什么感覺(生:一次模糊,一次清晰)

(師:)那么常見的視力缺陷有近視(中學生)和遠視(老年人),是怎樣形成的呢?(生討論出:)主要是由于晶狀體的調節功能不好引起的。

(師:)很好,我們是怎樣去矯正的呢?這個問題我請你們結合書本自學并實驗,大家先個人自學兩分鐘,然后用度數不同的眼鏡(應作好標記,并告訴學生度數越大焦距越短,光線折射時偏折越多,度數不同的眼鏡也可以用光具座上的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凹透鏡代替。)小組按照實驗活動4.4視力的矯正邊實驗邊討論。

活動3(分組):學生先獨立自學,后小組實驗、討論、填表;教師巡堂指導。)

戴近視鏡1(度數小的)不戴近視鏡1戴近視鏡2(度數大的)不戴近視鏡2戴遠視鏡1(度數小的)不戴遠視鏡1戴遠視鏡2(度數小的)不戴遠視鏡2

清晰像與透鏡的距離(cm)

相差(cm)

結論

(作用)

在學生自學和實驗差不多的時候,請學生交流反饋一下活動后的結果,及時講解并給與提出問題的機會。再用多媒體動畫播放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形成及其矯正,統一學生的認識: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它的作用是將光發散,使像相對于晶狀體向后移,從而將清晰的像落在視網膜上;遠視眼鏡是凸透鏡,它的作用是將光會聚,使像相對于晶狀體向前移,從而將清晰的像落在視網膜上。(板書)

(師:)通過實驗,同學們發現當給凸透鏡(眼睛)戴上和拿下度數大小不同的鏡片時,兩次成清晰像時光屏移過的距離是一樣的嗎?

(生:)不同,鏡片度數越大,兩次成清晰像時光屏移過的距離越大,說明光線折射時偏折越多,也說明晶狀體自身的調節功能越差,視力越差。

(師:)非常好,我再簡單介紹眼鏡的度數計算方法(度數=100/f)f是焦距,單位用米(m)。請同學算一算200度的眼鏡的焦距:f=?(生齊答:0.5m)

(師:)這節課我們結合實驗,研究了眼睛和眼鏡的問題,大家學得很投入。我出幾個思考題檢查一下大家,大家先獨立思考,再與小組其他同學交流討論。

5活動4:教師出示課堂思考題;學生思考、小組交流討論。(附后)

6、師生一起作課堂小結

7、學生活動5:放眼保健操樂曲,請同學邊做操邊回顧和思考本節知識。

8、課后作業:

1、做書上的視覺暫留小制作:籠中鳥,比比誰做得好。

2、誰不希望自己擁有一雙明澈的眼睛?愛護眼睛,遠離近視,是我們健康用眼

主題。請你寫一篇200字的小文章談談近視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預防近視?

3、保護學生的視力,有些地方要求學生用的書籍、資料、練習本不再用白色紙張

而是用特定的淡黃色紙張,請你談談你的感覺,并在課后查閱有關資料,弄清其中的道理。

4、人類有許多東西是仿照動植物的一些特性而制造出來的(即仿生學)。就是利用

眼睛的調焦特性,人們制造出調焦照相機和攝像機,請你查閱有關資料談談它們的優點。

附課堂練習:

(1)人眼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當人觀察物體時,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縮小的虛像B、正立縮小的實像

C、倒立、縮小的虛像D、倒立縮小的實像

(2)有兩個同學都是近視眼,甲視力0.4,乙視力0.8,他們眼睛的晶狀體有什么不同?他們要矯正視力,佩戴的近視眼鏡有什么不同?眼睛度數誰高?度數高說明什么?醫學上可以采取激光的方法醫治近視眼,你猜猜這種從物理的角度是做什么?

(3)f=1m的近視眼鏡,它的度數是多少?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6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②知道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簡單的平衡情況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條件;

④能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學會從分析一個物體上受到幾個力到能知道這幾個力的平衡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②通過探究與交流,使學生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討論的愿望,認識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二力平衡條件

難點: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線”問題2.勻速直線運動時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學工具

2把彈簧秤,一塊輕質塑料片(片上有幾個洞),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慣性定律的內容是什么?能不能反過來說,凡是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物體都沒有受到外力呢?

列舉: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靜止在路邊的人、在空中勻速下降的跳傘運動員。

提問:他們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二.新課教學

1.力的平衡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平時生活中觀察到的物理現象,舉出身邊一兩個受力物體的實例,分析它們的受力情況及運動狀態,在黑板上畫出物體所受力的示意圖。(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動的墨水瓶,掛在天花板上不動的電燈勻速運動的小車等)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展示其所舉的實例,利用這些例子使學生認識到:當一個物體受幾個力作用時,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從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這時作用在物體上的各個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說幾個力互相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體在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這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在幾個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簡單的,我們來研究二力平衡的情況。.com

2.二力平衡的條件

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仍從同學所舉的例子中找出實例,使學生認識到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那么,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要使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兩個力要滿足什么條件?

[實驗]:用兩把彈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樣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靜止不動?

歸納小結塑料片靜止必須滿足的條件。

這兩個力可能出現的幾種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條直線上)并動態顯示最終的結果(均不能保持靜止狀態):

對第四種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體上)進行點撥:將塑料片從中剪斷,變成兩部分,這兩部分能靜止嗎?

結論:物體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的條件是這兩個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演示實驗]:手在繩端用力F拉彈簧秤和物塊,使之靜止,觀察彈簧秤的示數。然后用力拉彈簧秤和物塊使之勻速上升,觀察彈簧秤的示數,并比較兩次彈簧秤示數的大小。

分析物塊受的兩個力的大小、兩個力的方向、兩個力是否在一條直線上。

通過上述演示實驗,歸納:物體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也是這兩個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得出二力平衡條件。

二、二力平衡的條件

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將條件歸納成口決:“同物、等大、反向、同線”。

歸納: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力的合力為零。

“彼此平衡的兩個力的合力為零”

3.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實際應用,應會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來判斷物體所受的兩個力是否平衡;或根據平衡狀態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條件求其中一個力。

三、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1.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來判斷兩個力是否平衡。

2.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可求其中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3.反饋練習

1.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或狀態,這幾個力就相互平衡。

2.汽車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

3.每方十人拔河時,某時刻繩子靜止不動,這時這二十個人拉繩子的合力是。

4.一個物體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頓,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小是牛頓,方向是,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體分別是和。

5.在平直公路上勻速向東行駛的汽車重為5000牛,受到的牽引力是200牛。那么,汽車受到的阻力是牛,方向是。

6.質量為2千克的物體,靜止懸掛在繩子上,繩子對物體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體使它勻速向上運動時,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

7.如下圖所示,物重6牛,彈簧秤豎直向上拉,示數為4牛,水平地面給物體的支持力是多大?

二力平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知道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簡單的平衡情況是二力平衡;

3.理解二力平衡條件;

4.能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從分析一個物體上受到幾個力到能知道這幾個力的平衡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2.通過探究與交流,使學生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討論的愿望,認識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應用

【教學難點】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線”問題;2.勻速直線運動時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學工具

滑輪、硬紙片、鉤碼、細繩、剪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2.什么叫慣性?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有慣性?

二、引入新課

教師: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時候總要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但是一切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物體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這二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師:請大家思考,你見過的哪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靜止狀態?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內的吊燈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燈保持靜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水桶靜止。課桌受到重力,書本對它向下壓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課桌靜止。

教師: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也能見到。一列火車在一段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火車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牽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師: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

根據這個觀點,我們可以從吊燈的靜止狀態可知吊燈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師:請大家按照這樣的說法敘述上述各例中的物體的運動狀態及它們個自受到的力之間的關系。

(學生敘述)

四、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師:二力平衡的情況最簡單,我們先研究這種情況。

教師演示課本實驗并講解這個木塊受兩個拉力。

當兩個拉力大小不等時,木塊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師提問:要使木塊靜止,這兩個力應該滿足哪些條件?

(學生回答)

我們使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重復剛才的實驗。

(演示)

我們發現木塊處于靜止狀態,此時,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見,兩個力的平衡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同一條直線上力的合成的法則可知,當兩個力彼此平衡時,物體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可以從兩方面去掌握。

1.根據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題:質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畫出人受力的圖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處于靜止狀態,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這兩個力一定滿足二力平衡的條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人的質量,計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上。(圖示略)

2.根據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物體不受力,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狀態。物體受一個力,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這是力產生的效果。物體受平衡力時,應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例如,火車在平直的軌道上行駛。在豎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牽引力大于阻力,火車將加速;如果牽引力小于阻力,火車將減速;牽引力和阻力相等時,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車勻速直線前進。

課后小結

力和運動的關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維持運動不需要力的作用,因為物體有慣性,只有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時才需要力。但是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不會改變。

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呢?從理論上說,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時就可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而實際上物體是沒有不受力的,所以物體受平衡力時就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7

課時:1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能說出幾個證明大氣有壓強的事例.

2.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

3.知道托里拆利實驗說明什么.知道大氣壓強的大小.

教具:橡皮碗一對,茶杯,硬紙片,大、小試管,水.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現在我們學習大氣壓強的知識.先請同學們看兩個實驗.

演示課本圖11—2、11—3實驗.演示前說明做法.

讓學生討論:什么原因使兩個皮碗緊貼在一起拉不開呢?

什么原因使硬紙片不掉下來呢?

二、大氣壓強

分析上面實驗中現象的原因.皮碗周圍只有空氣,沒有別的物體,把皮碗緊壓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氣產生的.

向上托住硬紙片不掉下來的力,也只能是空氣產生的.

上面的實驗證明,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有壓強.

人們很早就對大氣壓強進行研究了.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討論原因.

講述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板書:一、大氣的壓強

1.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有壓強.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三、大氣壓強有多大

1.馬德堡半球實驗表明大氣壓強很大.

2.伽利略的學生托里拆利測出了大氣壓的值.

演示托里拆利實驗,邊做邊講.

讓學生注意觀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銀槽里后,水銀柱的變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這時水銀柱高約760mm.

讓學生思考并試著回答:

(1)水銀柱上方是真空還是空氣?

(2)是什么力量支持著水銀柱不落下來?

教師解釋水銀柱不落下來的原因.這個實驗表明水銀柱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強.

3.大氣壓強的值

引導學生回憶前章學過的計算液體壓強的方法,討論如何計算出760mm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p=ρ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

用比喻使學生體會大氣壓強的大小:人的手掌面積約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氣壓力約等于500N,相當于一個質量50kg的同學站在手上.可見壓力是很大的.

板書:2.大氣壓強等于760mm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約為105Pa.

討論:大氣壓強能支持760mm高水銀柱,如果把玻璃管內的水銀換成水,大氣壓強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水銀密度是水的13.6倍,所以水柱的高度應為水銀柱高的13.6倍,13.6×760mm≈10m.

即大氣壓強約等于10m高(三層樓高)的水柱產生的壓強.

介紹大氣壓發現的歷史:抽水機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

討論:大氣壓為什么沒有把我們壓癟?

四、討論“想想議議”.先猜后演示.再討論原因,教師歸納、解釋.

五、布置作業

1.課本中本節練習題1、2.

2.課本中本章后的習題3.

3.閱讀章后的“大氣壓發現的歷史”.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會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單位、含義及寫法讀法,會進行不同密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3)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進一步體會

比值定義法在密度概念建立過程的應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概念建立過程中,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的唯物法思想,通過了解密度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感受物理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應用。

教學難點:利用“比值”定義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質本身一種性質”。

教學方法:本課主要采用“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并配合講授、討論、展示等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木塊、鐵塊、鋁塊、銅塊、一杯水、一杯糖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觀察桌上的木塊、鐵塊、鋁塊、銅塊,提出問題:用什么方法區分它們?

學生回答出顏色。(還有其他答案)

繼續引導兩杯透明液體,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

學生回答出味道。

繼續提問:除了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你們還知道哪些分辨物質的方法?

學生思考并回答。

總結: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等都是物質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情景導入:昨天我買了一枚金戒指,想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同學們幫我鑒別一下。

啟發:顯然以上的方法都不好區分,今天同學們會學到一種有效的鑒別物質的方法,也就是物質的另一種特性——密度。(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科學探究

引言:那么什么是密度呢?下面我們就從已學的質量和體積入手,探究物質的質量和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一)探究活動

1、提出問題:

(1)出示體積相同的鋁塊和鐵塊,誰的質量大?誰的質量小?

學生回答:鐵塊質量大,鋁塊質量小

接著問:你知道為什么?

學生發表意見,總結:因為組成它們的物質不同,所以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2)以你的生活經驗判斷:出示兩塊大小不同的木塊,哪個質量大?

學生回答:體積大的木塊質量大

總結: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不同,質量也不同。

2、猜想與假設: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3、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實驗,并記錄數據,實驗記錄表:

物理量

物質

質量m/g

體積V/cm3

質量/體積(g/cm3)

鋁塊15

鋁塊210

鋁塊310

鋁塊420

采集實驗數據,并由學生分析數據

4、分析論證

通過探究,分別計算每個鋁塊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并在圖象上表示出來。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同種物質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因此,這個比值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的這種性質,引入密度的概念。

有質量/體積若體積是1m3,1dm3,1cm3等單位體積的話,就有質量/體積=質量,即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表示單位體積的質量。

(二)密度

1、概念: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根據速度定義,引導學生討論說出密度的定義式。

公式:密度=質量/體積ρ=m/v

注意:(1)ρ的讀法和寫法。(與p的區別)

(2)密度公式適用于固體、液體、氣體。

展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相同物質的密度相同,與其質量和體積無關。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3、單位:密度的單位是由質量的單位和體積的單位決定的,是復合單位。

有:千克/米3kg/m3(板書)

討論說出“kg/m3”這個復合單位的讀法及物理意義。

若質量的單位為g,體積的單位為cm3,則密度的單位是:g/cm3(板書)

展示:單位換算1g/cm3=1000kg/m3

學生練習做題。

學生查看小資料,了解常見物質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質?最小密度的物質?同種物質,狀態變了,其密度變了嗎?說明它們表示的物理意義。(記住水的密度)

學生討論交流:如何鑒別金戒指的真偽?

(三)密度的應用

1、密度公式的變形:求質量m=ρV;求體積V=m/ρ

2、看例題,然后出示變式習題:

展示:例題

學生做題,講解,點評學生做得情況。

【想想議議】一卷細銅絲,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長度?需要什么器材?如何測量?如何計算?(如果時間充足,可以啟發,提示一下學生)

判斷金屬球是實心還是空心。

展示:例題(時間問題,可以課后做)

三、小結

以板書內容為綱,總結本節課學到的知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密度的知識,它是這章最重要的一個物理量,我們經過實驗知道了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則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正好反映了某種物質的一種屬性,什么屬性呢?就是單位體積的物質的質量是多少的屬性,這對于區分不同的物質是很有幫助的,所以我們把這個比值定義為密度。其公式、單位和單位的換算都是由此概念延伸出來的。

四、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2、5、6

板書設計:

密度

1、概念: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表示符號:ρ

2、公式:ρ=m/V

3、單位:kg/m3、g/cm3等。1kg/m3=10-3g/cm3。

4、密度的應用

(1)鑒別物質

(2)求質量m=ρV;求體積V=m/ρ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9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高二年級物理課教學,根據學生的成績分析得出,學生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對必修1、2內容掌握比較好的學生不多。學生基本知識點落實不夠好,學習效果不明顯。所以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應注重基礎知識回顧,重點是與會考知識點的結合。恰當的處理教學內容的深度與難度。以會考要求為準。

二、本學期教材分析

選修3—2分為三章內容,第一章《電磁感應》,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現象》,第三章《交變電流》,第四章《遠距離輸電》,第五章《傳感器及其應用》。在本模塊的學習,學生將比較全面地學習物理學及其技術應用,了解它與社會發展以及人類文化的互動作用。通過第一章《電磁感應》第三章《交變電流》第五章《傳感器及其應用》的學習加深對世界的物質性和物質運動的多樣性的認識。本模塊中的概念和規律是進一步學習物理學的基礎,是高中物理核心內容的一部分。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教學重點為在會考的要求上完成選修3—2的教學。在后半個學期的時間內對高一必修內容進行相應的復習。旨在期未的會考考試中讓學生以充足的知識與信心去通過它。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客觀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復習手段;

2、仔細研究教學指導意見與會考要求,認真備課,準確把握教學的知識點與難度,以及學生的學習動態,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3、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4、認真積極批發作業、試卷等,及時反饋得到學生的學習信息,以便適時調節教學;

5、盡量多做實驗,多讓學生做實驗,激發學生興趣,增加感性認識,加深理解;

6、認真做好教學分析歸納總結工作,教師間經常互相交流,共同促進。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10

1.(濟寧中考)去年暑假,小夢陪著爺爺到湖里去叉魚.小夢將鋼叉向看到的魚方向投擲,總是叉不到魚.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圖中,能正確說明叉不到魚的原因是(D)

2.有一盛水的圓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進水管和出水管調節。在其右側某一高度朝確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產生一個光斑,如圖所示。該光斑(C)

A.是激光束經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動,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經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動,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經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動,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經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動,表明水面下降

3.(中考o上海)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射角為0°,折射角為(A)

A.0°B.30°C.45°D.60°

4.(中考o河池)如圖所示,當一束光從空氣中斜射向水面時,會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下面哪一幅圖能正確表示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傳播方向

(B)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能用打點計時器或其他實驗儀器得到相關的運動軌跡并能自主進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推出自由落體運動規律,并能夠運用自由落體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會根據現象進行合理假設與猜想的探究方法。

(2)會利用實驗數據分析并能歸納總結出物理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指導學生探究,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2)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抽象出一種物理模型──自由落體。

(3)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和協作意識,敢于積極探索并能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1.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

2.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并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并運用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及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這一環節采用游戲導入,教師在課前需要設計制作好“測反應時間尺”(在一約50cm長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標上自由下落對應長度所用的時間)。

師:一般情況下,刻度尺是用來測量什么物理量的?

生:測量物體長度的!

師:大家看到我手里的這把尺子了沒有?我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樣,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測量出你的反應時間。不信?我請幾位同學上來試試。

找幾名同學上來做這個實驗。可通過比比誰的反應時間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師: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這把尺為什么能測出人的反應時間呢?是根據什么原理呢?我可以告訴大家,尺子測時間的原理就是利用尺子下落過程中的運動特點制成的。而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尺子下落這樣的運動。

師:像尺子下落這樣的運動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掛在線上的重物,如果把線剪斷,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豎直方向下落。從手中釋放的石塊,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沿著豎直方向下落。

師: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一樣呢?物體下落的快慢由哪些量決定?請大家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回答問題。

生:不同物體下落快慢應該是不一樣的,下落快慢應該是由質量決定,質量大的下落快,質量小的下落快慢。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對不對呢?大家看我來做幾個實驗。

演示實驗

(1)將一張紙和一張金屬片在同一高度同時釋放,結果金屬片先著地。教師不發表意見,繼續做實驗。分別將實驗內容和實驗結果板書在黑板上。

(2)將剛才的紙片緊緊捏成一團,再次與硬幣同時釋放,結果兩者幾乎同時落地。

(3)將兩個完全一樣的紙片,一個捏成團,一個平展,則紙團下落快。

師:物體下落快慢是由質量決定嗎?

生:不是的!

師:為什么這樣說?

生:第2個實驗和第三實驗都說明了這個問題,特別是第3個問題,質量一樣卻下落有快慢之分。

師:那你現在覺得物體下落快慢由什么因素決定呢?

生:我想應該是空氣阻力。

猜想

師:如果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氣阻力,那么在沒有空氣阻力,物體的下落快慢應該是一樣的,這種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

驗證—牛頓管實驗

師:剛才的實驗現象驗證了我們的猜想,在沒有空氣阻力即物體只受重力的情況下,所有物體由靜止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

師:1971年美國阿波羅15號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將錘子和羽毛同時釋放,它們同時落在月球表面,這是通過電視轉播過的。

2、新授環節

(1)自由落體運動

師:物體若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由靜止下落,它的受力情況有什么特點?

生:沒有空氣阻力,則物體只受重力。

師:很好!物理學中把這種只受重力作用,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在只受重力的情況下,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師: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落體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嗎?比如開始測反應時間的尺子的下落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嗎?

生:肯定不是,因為在地球表面大氣層內,沒有空氣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師:說得很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下,自由落體運動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種理想運動模型。但利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我們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空氣阻力影響不大的落體運動近似看作自由落體運動。什么樣才叫做阻力影響不大,就是阻力跟重力相比可以忽略。

近似條件:一般情況下,密度較大實心物體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規律

師: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的運動規律是什么呢?速度隨時間是如何變化的?位移隨時間又是如何變化的,我們該如何來研究它的運動規律呢?

生:利用打點計時器。先選擇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必須密度大,實心,體積不要太大,這樣的話就可以把這個物體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近似看成自由落體運動。接著用打點計時器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

師: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并進行實驗,將紙帶的處理結果告訴我。

學生設計、操作并處理實驗結果

總結分析運動規律

師:實驗結論是什么?

生: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師:如何得出這個結論?

生:根據實驗得到的紙帶,我猜想它是勻加速運動。于是我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運動規律

來驗證紙帶,結果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師:回答得非常正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這個結論我們要牢記。

師:那再計算一下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生:我所算得的結果在9.4左右,方向是豎直向下,因為物體是豎直向下勻加速的,所以加速度方向應該與速度方向相同,豎直向下。

師:其他同學的結果呢?

生:我的也差不多。

關鍵點提問

師:大家用的是質量不同的重錘做的實驗,為什么求出來的加速度結果差不多呢?

生:雖然重錘質量不同,但由于空氣阻力影響較小,均可以近似成自由落體運動,而我們已經知道:所有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情況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測出來的結果差不多是符合事實的。

總結歸納重力加速度

師:同學們剛才測量計算出來的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精確的實驗發現,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1、緯度越高,g越來越大;2、同一緯度,高度越大,g越小。一般的計算中可以取9.8m/s2或10m/s2,如果沒有特殊說明,都按9.8m/s2計算。

3、鞏固練習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D)

A.物體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B.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C.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鋼球受到空氣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體運動。

D.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鋼球受到空氣阻力作用,因為阻力與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所以能看成自由落體運動。

例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A.g是標量,有大小無方向。

B.地面不同地方g不同,但相差不大。

C.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樣。

D.在地面同一地方,高度越高,g越小。

例3、AB兩物體質量之比是1:2,體積之比是4:1,同時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求下落的時間之比,下落過程中加速度之比。

解:因為都是自由落體運動,高度一樣,所以下落時間一樣,1:1;下落過程加速度也一樣都是g,1:1

例4、質量為2kg的小球從離地面80m空中自由落下,g=10m/s2,求

1、經過多長時間落地?

2、第一秒和最后一秒的位移。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12

一、教材分析

浮力概念貫穿本章始末,與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對物體浮沉和浮力產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綜合應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而對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側重于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這兩個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應用。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觀察,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2)通過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

(3)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認識浮力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初步建立應用浮力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學情分析

浮力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可以借助實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學方法

作為自然科學的規律課,教材的編寫思路一般是無論從方法論的角度還是對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獲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課的教法主要是“開放情境、引導探究”,而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親身體驗,在探究中學習”。這節課綜合應用目標導學、分組實驗、直觀演示實驗、講授和討論并輔以電教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已列為《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初中物理教學目的之一,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中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邊動手邊思考。從實驗數據總結出結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2.初步了解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通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過程與方法

1.動手參與“想想做做”,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主要方法。

2.閱讀科學世界,了解顏料三原色與色光三原色的不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光的色散現象,物體的顏色。

難點:色光的混合。

三、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資料(美麗的彩虹光碟)、電視機、放大鏡。

學生:玻璃水槽(裝水)、平面鏡、白屏、紅玻璃片、藍玻璃片、黃玻璃片、紅紙、綠紙、黃紙、棱鏡。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14

教學目標

1、知道大氣有壓強;

2、知道大氣壓數值的測量方法以及估測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2、知道大氣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設計多種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測量大氣壓大小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象或故事在發生著:患有關節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處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

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后會發生什么現象?

2.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后,松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象是什么?想一想為什么?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么原因?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

那么,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現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并盡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著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復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后,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于大氣壓大于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于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

學生閱讀:托里拆利實驗。

提問:(1)開始時,汞為什么會下降?什么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并強調: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學生閱讀:氣壓計并了解其作用。

動手做實驗,估測大氣壓。

學生討論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參考課本)

4.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1)學生閱讀相關內容,了解:大氣壓與天氣的關系;高壓鍋與宇航服。

(2)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么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3)實驗演示: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液體液面上方的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就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五)小結

(1)大氣有壓強嗎?它有什么特點?你可以做哪些實驗來證明?你還可以列舉哪些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2)你會估測大氣壓嗎?有哪些方法?說一說。

(3)托里拆利實驗中,應注意的哪些問題?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4)大氣壓有什么應用?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么原因?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

那么,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現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并盡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著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復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后,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于大氣壓大于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于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

學生閱讀:托里拆利實驗。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象或故事在發生著:患有關節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處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

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后會發生什么現象?

2.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后,松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象是什么?想一想為什么?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么原因?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其原因。

(2)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

那么,你還能列舉哪些現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現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并盡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著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復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后,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于大氣壓大于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于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

學生閱讀:托里拆利實驗。

提問:(1)開始時,汞為什么會下降?什么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并強調: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學生閱讀:氣壓計并了解其作用。

動手做實驗,估測大氣壓。

學生討論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參考課本)

4.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1)學生閱讀相關內容,了解:大氣壓與天氣的關系;高壓鍋與宇航服。

(2)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么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3)實驗演示: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液體液面上方的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就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五)小結

(1)大氣有壓強嗎?它有什么特點?你可以做哪些實驗來證明?你還可以列舉哪些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2)你會估測大氣壓嗎?有哪些方法?說一說。

(3)托里拆利實驗中,應注意的哪些問題?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4)大氣壓有什么應用?

二、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1、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2、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二、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1、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2、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15

[教學目標]⑴知道彈力是怎樣產生的;⑵掌握彈力產生的條件和彈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實際運用所適用的條件,物理教案-彈力。

[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鋼尺、彈簧、重物(鉤碼)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重力是怎樣產生的?其方向如何?

2、復習初中內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板書)

(一)形變

(1)形變

(2)彈性形變

演示圖示1中的實驗,請同學們注意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這二力平衡。)

②支持力是誰加給重物的?(鋼尺)

③鋼尺為什麼能對重物產生支持力?(鋼尺發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

(二)彈力

(1)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提問:④由此可見,支持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

⑤重物放在鋼尺上,鋼尺就彎曲,為什麼?(重物在重力作用下與鋼尺直接接觸,從而發生微小形變,對鋼尺產生了向下的彈力即壓力,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彈力》。)

可見,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并進一步分析得出:

(2)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①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②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提問:電燈對電線產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生的拉力屬什麼樣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麼?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③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小f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即:f=kx。式中k叫彈簧的倔強系數,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系數一般不相同。這個規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形變。

三、小結

四、學生練習:閱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1)(3)(5)與學生一起討論。作業本上寫(2)(4)。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16

第二課時

(二)、實像與虛像

通過剛才做實驗,我們知道凸透鏡成像有的可以呈現在光屏上,有的不能呈現在光屏上。這些成像有什么區別呢?什么叫實像?什么叫虛像?

我們把光屏上得到的像叫做實像,得不到的像叫做虛像。光屏上能承接的像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而虛像不能用光屏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它不是實際光線會聚點,而是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回過頭來我們看看凸透鏡什么時候成實像,什么時候成虛像?回憶實驗,觀察的記錄表格,可以得出: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即,凸透鏡成正立的虛像,虛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接到;當物距大于焦距時,即,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板書:二、虛像和實像

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像叫做實像。

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成的像叫虛像。

(三)、想想議議

我們知道什么是實像、什么是虛像之后,請你們進一步猜測并根據上面探究所得的資料進行分析,什么情況下凸透鏡成實像、什么情況下成虛像。

1.物體在1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的實像。

2.物體在1倍焦距內時,成正立的虛像。

照相機和投影儀能在光屏上成實像,放大鏡成的像在光屏上得不到,但眼睛能看到成虛像。像與物在凸透鏡同側成虛像,像與物在凸透鏡兩側成實像。我們的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都是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成像的,能說出它們的原理嗎?

照相機的原理是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的原理是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的原理是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我們知道了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原理。想進一步了解它們嗎?我們從上節課知道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膠卷相當于光屏,機殼相當于暗室。我們今天又知道,被拍照的景物到鏡頭的距離遠遠大于焦距才能在膠卷上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那么照相機中的調焦環、光圈、快門,它們有什么用處?

照相機中調焦環是調節鏡頭到膠片的距離,拍攝近的景物時,鏡頭往前伸,離膠片遠一些,拍攝遠的景物時,鏡頭往后縮,離膠片近一些,調焦環上刻著數字,表示拍攝的景物到鏡頭的距離。光圈是用來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的多少,光圈可以開大或縮小,光圈環上刻有光圈數。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17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速度不同。3、能分析一些常見的聲現象。

重、難點:(重)1、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的探究。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

3、聲現象的分析、解釋。

關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結論。

教學過程:

導學達標:

學生觀看第一部分錄像——各種各樣的聲音。引入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

1、聲音的產生

演示實驗:(1)、敲打音叉——音叉振動,發聲。

(2)、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馬上停止。

(3)、放一段聲音的錄像。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4)、擴展:錄制聲音

2、聲音的傳播:

(1)、得出:固體、氣體可以傳播聲音。

(2)、實驗14頁圖1-4示: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學生活動:月球上的宇航員如何交談?

學生活動:如何證明液體可以傳聲?

(3)、聲波:利用錄像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聲波?同水波進行對比。

3、聲速:不同介質中的聲速是不同的。

學生活動:(1)、看15頁的表格內容

(2)、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速度誰快?

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學生活動:對著遠處的高山喊可以聽到回聲,為什么在教室里講話聽不回聲?

4、回聲:聲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結:

小結本節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三、達標練習: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本節內容,因內容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課外練習。

四、課后活動:

動手動腦:1、2、3題。

教學后記:

在課堂上對聲音的知識不能擴展太多,這只是聲音的第一節課,可降低難點。

要測一測學生的接受情況。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1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桿;

(2)理解支點、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

過程與方法:通過舉例認識杠桿,會分析杠桿的幾個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認識杠桿。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浮力的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偉大的科學家,他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有兩項:浮力問題與杠桿平衡問題。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說這句話的根據是什么?你認為這可能嗎?

阿基米德用來撬動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桿,也就是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二、杠桿

1、認識杠桿

要求學生觀察書上圖12-2-3:生活中的常見的杠桿。

要求學生舉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桿。

進行討論,找出圖中杠桿的共同特征——都繞一固定點轉動。

教師出示羊角錘,分析使用時有一固定點。

要求學生分析其余杠桿的固定點。

得到杠桿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桿,叫杠桿。

“硬桿”指在力作用下不易發生形變的受力的桿狀物體,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彎的,形狀也可以是各種各樣,可是方的、圓的等。

要求學生再舉其他例子。

例如:用來擰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們輕易地將螺母擰緊或擰松。

訂書機可以很方便地把紙裝訂在一起。

2、與杠桿有關的概念

首先認識杠桿的幾個概念

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

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L1):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L2):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作力臂的步驟:(1)找準支點;(2)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線;(3)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4)標出力臂。

教師舉杠桿撬球的例子分析五個概念。

畫出杠桿撬球中的各種物理量。

支點是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在分析支點時,我們可以假想杠桿發生轉動,杠桿圍繞哪一點轉動,哪一點就是支點。如圖所示,我們假設杠桿在動力作用下做逆時針轉動,其中O點是不動的,所以O點就是支點。

力的作用線就是從力在杠桿上的作用點起,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如圖所示,動力的作用線是從A點起沿F1方向的直線。

從支點O向動力F1的作用線所畫的垂線就是動力臂L1,從支點O向阻力F2的作用線所畫的垂線就是阻力臂L2了。畫力臂實際上就是作一個點到一條線的垂線,只要把平面幾何中作“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方法遷移過來,就不難解決力臂作法這一難點。

必須明確: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如圖所示中,不能把OA和OB作為動力臂和阻力臂。

例題:在黑板上畫出各杠桿的示意圖,畫出它們的支點、動力和阻力。

如:鍘刀、瓶蓋起子、獨輪車、鐵鍬等。

由4名學生分別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導,最后進行講評。

可選擇分析一些實際杠桿,如:抽水機、汽車剎車踏板、胳膊、縫紉機踏板等。

三、課堂小結

認識杠桿,并介紹了杠桿的幾個重要概念,學會分析生活中的杠桿。

四、實踐活動

注意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桿,試著分析它們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五、板書:

第一節杠桿(一)

杠桿:1、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桿,叫杠桿。

2、杠桿的幾個概念:

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

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

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動力臂(L1):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L2):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19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2、初步了解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通過他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的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光的色散現象,物體的顏色。

2、難點:色光的混合。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資料,學生光源,三棱鏡,紅玻璃片,藍玻璃片

五、教材分析

本節是選學內容,教材通過光的散射實驗,介紹白光的組成,進而由實驗說明透明體和不透明體呈現不同顏色的道理,說明色光混合和顏料的情況.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中經常見到用到,是科學常識,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識.

六、教法思考

本節介紹的知識都是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中經常見到用到的,是科學常識,有很強的趣味性,可用實驗法將各種光的色散現象展示出來,在日常生活現象的分析上可采用啟發式教學.為明確顏料的三原色與色光三原色的不同,可采用實驗教學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方式.

七、教學設計

(一)新課引入

溫故知新:光的折射的兩道習題。

導入:

方案一:教師可向學生講述牛頓分解色光的小故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引入新課.

方案二:學生實驗:太陽光通過棱鏡分解成色光.

這個實驗學生在小學自然課中知道,對于這個實驗,教師可稍加指導.在學生興趣被激起后轉入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學生實驗:太陽光分解成的色光經棱鏡混合成白光.這個實驗學生是生疏的,為保證實驗質量,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注意以下兩點:

(1)兩個棱鏡要靠得很近

(2)承接混合成白色的屏不要離第二個棱鏡太遠,避免能量損失太大,亮度過弱,看不清楚.

2.物體的顏色教學應分為兩部分.

(1)透明體的顏色

演示太陽光通過棱鏡和紅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條紅色光帶,啟發學生解釋此實驗現象的原因.如果此實驗現象不明顯,可適當增加幾塊紅玻璃或多層紅玻璃紙.

再用藍玻璃重復上面的實驗步驟,啟發學生分析總結玻璃是藍色的原因.

總結學生的發言,得出: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能透過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

(2)不透明體的顏色

演示實驗:在白屏上貼一張紅紙,屏上只有被紅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換用一張綠紙,屏上只有被綠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總結實驗結論:有色的不透明體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

3.色光的混合

首先說明彩色電視機的色彩是利用紅、綠、藍三種色光合成的.讓三種色光各自所占比例不同,就合成形形色色的各種色光.

演示實驗:用手搖轉臺裝上紅、綠、藍三色盤進行演示.調整三色比例,旋轉時就看到三色盤呈灰白色.對于紅、綠色光的混合,可調整三個色盤,使其只露出紅色和綠色部分,改變各色比例,旋轉時就會觀察到隨著紅、綠比例不同,會依次出現橙紅、橙、黃和綠黃幾種顏色.各種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給學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幾個即可,其余可由學生在課下完成.

4.顏料的混合

方案一:向學生展示課本彩圖顏料的三原色,使學生明確顏料的三原色與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方案二:由學生用各種顏色的顏料畫畫,對比展示顏料的三原色與色光的三原色不同,并指出混合原理不同.

(三)、課堂總結

建議由學生發揮主動性,討論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教師可在課前準備好板書演示,配合學生的總結發言.

由于本節是選學內容,可適當創造機會,發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四)作業:P52第2、3題

(五)板書第五節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原因:白光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

二、色光和顏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2、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三、物體的顏色

1、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

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教案怎么寫初二物理篇20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思考,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②通過推理、分析與閱讀,得出功與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定性關系。

③經歷探究功的原理的過程,感知使用機械不能省功的事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聯系生活、生產實際激發求知欲,培養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②通過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展。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功的概念及計算。

2、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對“功的原理”的探究與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與實驗演示,師生互動理解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說出下列詞語中“功”的含義:

功勞、立功__貢獻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成效師:在力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

板書:功

二、新課教學

(一)物理學中的功

師: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就說這個力作了功。

多媒體:投影教材插圖

師:兩組實驗中,分別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生:觀察并總結共同點和不同點師: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師:如何判斷是否做功?生:用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來判斷。

師:有哪些情況看似做功,但實際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離S=0(如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生:

2、有距離S,但力F=0(如慣性運動)

生:

3、有力F也有距離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進)

練習(投影):

1、起重機將貨物從地面A點提升到B點,又從B點平移到C點,在這一過程中起重機一直都在做功嗎?為什么?

2、在下列幾種情況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是()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勻速滑動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動

C、學生背著書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上

D、清潔工把一桶水從地上提起

(二)功的計算

師: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投影:

由圖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圖乙把同樣三塊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與甲相比有什么關系?把一塊木板提升3米呢?

師:講述物理學中對功的規定,以及公式、單位。功的公式:W=FSW—功—焦耳(J)F—力—牛頓(N)S—距離—米(m)

功的單位是:“牛·米”專業名稱為:“焦耳”1J=1N·m關于公式的幾點說明:

1、公式中的各個量W、F、s均用國際單位

2、在功的單位中,“牛·米”才能寫成“焦”。而力x力臂單位是牛·米,不能寫成焦。

投影反饋練習題:

1、推鉛球時,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應是哪個距離?

2、你爬樓梯時,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動的距離應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為100N的物體,使該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前進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師:我們已經知道使用簡單機械可省力、省距離、改變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啟發引導學生猜想。

投影:用杠桿、定滑輪和動滑輪提升物體的圖示。

師:要得到不用機械提升物體和利用機械提升物體所做的功,分別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過圖示加以說明。可通過哪些方法獲得這些數據?最簡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討論,在圖上指出要測的量。討論用怎樣的方法最簡便。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計算收集證據。生:進行計算、說操作步驟,協助教師完成實驗。教師總結強調。

投影練習題: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動滑輪提起50N的重物,人對繩做的功是100J,求動滑輪把物體提起的高度。

三、課堂小結:

在學生自我歸納小結后,教師投影小結內容

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即W=F×s注意:F≠0,S=0時不做“功”;F=0,S≠0時不做“功”;F⊥s時不做功。

3、功單位:1焦=1牛×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業

P107動手動腦學物理12345板書設計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即W=F×s

3、功單位:1焦=1牛×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教學反思

1、“功”的含義很多,有“貢獻”的意思,還有“成效”的意思。力學里所說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確切的含義。“功”新概念引入,學生比較難理解。

2、在力學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義的?怎樣才叫做功?又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區分日常功的認識和物理學中功的概念。

3、功的計算,和日常功的計算的差別認識,是難點。

870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法律咨询【24小时在线】深圳律师咨询免费 | 天空彩票天下彩,天空彩天空彩票免费资料,天空彩票与你同行开奖,天下彩正版资料大全 | 无锡装修装潢公司,口碑好的装饰装修公司-无锡索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网络推广公司_网络营销方案策划_企业网络推广外包平台-上海澜推网络 | 泉州陶瓷pc砖_园林景观砖厂家_石英砖地铺石价格 _福建暴风石英砖 | 亮化工程,亮化设计,城市亮化工程,亮化资质合作,长沙亮化照明,杰奥思【官网】 | 钢格板|热镀锌钢格板|钢格栅板|钢格栅|格栅板-安平县昊泽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智能电表|预付费ic卡水电表|nb智能无线远传载波电表-福建百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水质监测站_水质在线分析仪_水质自动监测系统_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仪_水质传感器-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RS系列电阻器,RK_RJ启动调整电阻器,RQ_RZ电阻器-上海永上电器有限公司 | 企小优-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_网络推广_网络推广公司 | 短信通106短信接口验证码接口群发平台_国际短信接口验证码接口群发平台-速度网络有限公司 | 锂电池生产厂家-电动自行车航模无人机锂电池定制-世豹新能源 | 净气型药品柜-试剂柜-无管道净气型通风柜-苏州毕恩思 | 无锡网站建设_小程序制作_网站设计公司_无锡网络公司_网站制作 | 无痕胶_可移胶_无痕双面胶带_可移无痕胶厂家-东莞凯峰 | RO反渗透设备_厂家_价格_河南郑州江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高柔性拖链电缆-聚氨酯卷筒电缆-柔性屏蔽电缆厂家-玖泰电缆 | 飞歌臭氧发生器厂家_水处理臭氧发生器_十大臭氧消毒机品牌 | 烟台螺纹,烟台H型钢,烟台钢材,烟台角钢-烟台市正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换网器_自动换网器_液压换网器--郑州海科熔体泵有限公司 | 水厂自动化-水厂控制系统-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闸门自动化控制-济南华通中控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化展_机器人展_机床展_工业互联网展_广东佛山工博会 | 泥浆在线密度计厂家-防爆数字压力表-膜盒-远传压力表厂家-江苏大亚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重庆磨床过滤机,重庆纸带过滤机,机床伸缩钣金,重庆机床钣金护罩-重庆达鸿兴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螺旋丝杆升降机-SWL蜗轮-滚珠丝杆升降机厂家-山东明泰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昆山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卫生级蝶阀,无菌取样阀,不锈钢隔膜阀,换向阀,离心泵 | 全自动真空上料机_粉末真空上料机_气动真空上料机-南京奥威环保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 在线钠离子分析仪-硅酸根离子浓度测定仪-油液水分测定仪价格-北京时代新维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 利浦顿蒸汽发生器厂家-电蒸汽发生器/燃气蒸汽发生器_湖北利浦顿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成人纸尿裤,成人尿不湿,成人护理垫-山东康舜日用品有限公司 | 上海APP开发-APP制作-APP定制开发-上海APP开发制作公司-咏熠科技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_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不卡_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AV_精品一区美女视频_日韩黄色性爱一级视频_日本五十路人妻斩_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4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四区_国产小萍萍挤奶喷奶水_亚洲另类精品无码在线一区 | 细沙回收机-尾矿干排脱水筛设备-泥石分离机-建筑垃圾分拣机厂家-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空气净化器租赁,空气净化器出租,全国直租_奥司汀净化器租赁 | 深圳激光打标机_激光打标机_激光焊接机_激光切割机_同体激光打标机-深圳市创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快餐店设计-餐饮设计公司-餐饮空间品牌全案设计-深圳市勤蜂装饰工程 | 环境模拟实验室_液体-气体控温机_气体控温箱_无锡双润冷却科技有限公司 | LCD3D打印机|教育|桌面|光固化|FDM3D打印机|3D打印设备-广州造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不锈钢丸厂家,铝丸,铸钢丸-淄博智源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 蒸压釜_蒸养釜_蒸压釜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大型低温冷却液循环泵-低温水槽冷阱「厂家品牌」京华仪器_京华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