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精選篇1
教學內容:唱歌《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
2.了解奧林匹克五環標志的含義。
3.通過歌曲的學習,啟發學生立志從小鍛煉,長大后報效祖國的決心。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
教學難點:1、切分音的時值。
2、音程的音準。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出示奧林匹克五環標志,讓學生回答這個標志是什么?
誰知道奧林匹克五環旗的含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補充。
2.學唱歌曲《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首先閱讀歌曲中的提示。和學生共同說一說對北京奧運會的了解。
(1)學生帶著問題聽錄音范唱。
①歌曲內容唱的是什么子
②歌曲分為幾段?(歌曲分兩段)。
(2)學生跟翻唱錄音輕聲模唱歌詞。
(3)學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教師范唱歌曲旋律。
(5)分段學唱歌譜。
①第一樂段
注意:A、切分音的時值以及節拍重音;
B、每一句最后一個音要唱足時值(三拍);
C、6—4、7—3音程的音準;要體現出進行曲的風格。
②第二樂段
注意:A、本段與第一樂段情緒上的對比;
B、3—6、2—6、6—3音程的音準;
C、樂句與樂句之間的力度變化。
(6)集體練習歌曲的歌詞部分。
(7)教師小結。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精選篇2
教學內容:唱歌《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
2.了解奧林匹克五環標志的含義。
3.通過歌曲的學習,啟發學生立志從小鍛煉,長大后報效祖國的決心。
教學重點:處理歌曲《當五環旗傳到北京的時候》。
教學難點:唱出歌曲的樂段情緒對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
1、學生跟范唱錄音帶復習歌詞,教師糾正。
2、學生分小組練習旋律。
3、學生跟伴奏帶練習歌曲旋律。
二、處理歌曲。
1、第一樂段用進行曲的風格演唱歌曲,激昂向上。
2、第二樂段抒情,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
3、唱出學生立志從小鍛煉,長大后報效祖國的決心。
4、用教師處理和學生理解完整跟伴奏帶練習歌詞。
三、豎笛練習。
1、自己練習歌曲旋律,教師指導。
2、集體分樂段練習歌曲旋律。
3、用豎笛完整地演奏歌曲。
4、教師小結。
教師按“北京歡迎你”把學生分為五組搜集有關奧運會的資料。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精選篇3
教學內容:1、欣賞《奧林匹克號角》
2、欣賞《手拉手》
教學目標:
1、了解樂曲《奧林匹克號角》的情緒高亢激昂,向全世界傳遞著友誼和激情,鼓舞著運動健兒積極進取、奮力拼搏。
2、欣賞《手拉手》,第24屆漢城奧運主題歌。
教學重點:了解不同風格的奧運會歌曲。
教學難點:增進對奧林匹克運動的了解,積極投身到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去。
教學內容:
一、欣賞《奧林匹克號角》。
教師介紹:管弦樂曲《奧林匹克號角》是為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的第23屆奧運會而創作的。
A、學生聽賞歌曲《奧林匹克號角》,教師提示學生看主題音樂。
主題A:樂曲以雄壯、嘹亮的號角主題A開始,催人奮進。仿佛宣告:奧林匹克運動會拉開了大幕。
主題B:由弦樂為主奏樂器,節奏舒展、深情婉轉,隱約還能聽到銅管樂器演奏的號角音調,兩主題呼應,好似在回憶奧林匹克歷史。
主題C:樂曲在低音鼓的襯托下,節奏疏密相間,奏出了主題C,好似奧運歷史從遠古走到了今天。這個主題重復一遍出現,仿佛世人在期待著奧運英雄的誕生。
當A、B再次交替出現時,力度比前面有所增強,配以小軍鼓奏出的節奏,樂曲情緒逐漸高漲,仿佛人們對奧運英雄的盼望之情日益高漲。最后主題A經過幾次調性上的轉換,在幾個高亢的長音中結束樂曲。
樂曲《奧林匹克號角》情緒高亢激昂,向全世界傳遞著友誼和激情,鼓舞著運動健兒積極進取、奮力拼搏。
B、再次聽歌曲《奧林匹克號角》,體會歌曲高亢激昂的情緒。
二、欣賞《手拉手》
教師介紹:由托姆?惠特洛克作詞、喬吉奧?莫羅德爾作曲的第24屆漢城奧運主題歌。
A、學生聽賞歌曲《手拉手》,教師提示學生看歌詞和旋律。
教師介紹:A段寬廣、舒展。B段熱情和號召性。后半句音樂情緒更熱烈。在歌曲結尾處,原文中有“阿里郎”的詞句。《阿里郎》是朝鮮半島人民最喜愛的民歌,“阿里郎”在這里為虛詞,象征這屆奧運會在韓國舉行。
B、學生再次欣賞歌曲《手拉手》,輕聲跟唱。
三、教師小結。
希望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多了解奧運會歌曲,從中獲得積極進取、奮力拼搏的精神。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舞劇《小刀會》劇情。
2.通過記憶法,隨錄音哼唱歌曲《花香鼓舞》,記憶主題旋律。通過欣賞歌曲《花香鼓舞》,引導學生喜歡歌曲的江南音樂風格。
教學重、難點
記憶主題旋律,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了解樂曲所表達的意境。
教材分析
《花香鼓舞》是民族舞劇《小刀會》中的選曲,表現的是小刀會起義軍打敗清兵和英兵,占領了上海城,老百姓跳起《花香鼓舞》歡迎起義軍,慶祝勝利的情景。《花香鼓舞》的旋律取材于江蘇揚州地區的《漁籃花鼓》。如果把它與《茉莉花》對照一下,可以明顯地感到與《茉莉花》在旋律走向和節奏上的相似之處。
《花香鼓舞》“”《茉莉花》“”
歌曲為一段體,徵調式轉宮調式,由五個樂句構成。第一樂句六小節,圍繞5音上下回轉,連音與斷音的交替運用和直接上行到高音,使音樂顯得明朗、活潑,前兩小節的旋律與《茉莉花》第二、三小節的旋律一樣,一開始就給人明顯的江南音調特征,使人聯想起江南特有的水鄉景色。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同頭換尾,后半句從5下行到1在2音上回繞,音樂更顯得柔和。第三樂句和第四樂句是連接的兩個樂句,每個樂句五小節,中間沒有明顯分句的痕跡。前兩小節節奏的變化和八分休止符的運用增添了歌曲的活潑情緒。第五樂句是第四樂句的擴展句,共八小節,前三小節是襯詞,音樂使用了前面部分樂句的元素,然后重復第四樂句結束。全曲始終圍繞著5音,后轉回宮調,婉轉、細膩,具有典型的江南音樂風格特點。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新課
教學要求:老師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舞劇小刀會的片斷,介紹《小刀會》的劇情,介紹《花香鼓舞》在整個舞劇中的地位,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欣賞《花香鼓舞》
1.教學要求:初次聆聽歌曲《花香鼓舞》。
師:說出歌曲的情緒、節奏、速度有什么特點?
生:優美、婉轉,速度稍慢,具有江南地區的音樂特征。
2.再次聆聽歌曲《花香鼓舞》。
師:聽辨這首歌曲的旋律和哪首江南民歌的旋律相似?
生:茉莉花……
分析《花香鼓舞》《茉莉花》的相似之處。
教學要求:聽辨兩首歌曲,感受兩首歌曲在旋律、音樂風格上的相同之處。
教師播放歌曲《花香鼓舞》和《茉莉花》。
生:都是優美婉轉具有江南小調的音樂風格特點的樂曲。
3.教師出示《花香鼓舞》歌曲譜例,學生哼唱歌曲的旋律。
教學要求:學生隨錄音劃拍子演唱,注意十六分音符演唱時要連貫,把握歌曲婉轉的藝術風格。
4.欣賞《小刀會》序曲。
教學要求:通過欣賞,再一次熟悉《花香鼓舞》的音樂,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情緒,加深對作品的了解。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的歌曲《花香鼓舞》具有江南地區的音樂風格特征。同學們在熟悉這首作品以后,還可以找一找與其類似的音樂作品,拓寬我們的音樂視野。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精選篇5
教學目標
了解舞劇體裁的特點以及音樂的發展。通過對優秀舞劇音樂的欣賞,提高鑒賞音樂的能力和自身的藝術修養。
教學重、難點
舞劇音樂作品《白毛女》《絲路花雨》《胡桃夾子》選曲的聽賞、分析。
教材分析
舞劇是把舞蹈、音樂和戲劇結合在一起的戲劇藝術。它的特點是劇情的發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員的舞蹈動作(還有音樂語言)來表現。劇中的舞蹈分情節舞和表演舞兩種。情節舞用來表現戲劇情節,表演舞用來描繪劇情發生的時代和環境的特征。
《白毛女》是現代芭蕾舞劇。主人公楊白勞與女兒喜兒相依為命,喜兒與同村青年大春相愛。楊白勞因生活所迫向惡霸地主黃世仁借了高利貸,之后外出逃債。在除夕之夜楊白勞偷偷回家。黃世仁聞訊后強迫楊白勞賣女頂債,楊白勞被黃世仁用手槍打死。喜兒被搶進黃家,遭黃世仁欺辱,逃入深山,頭發全白。兩年后,大春隨著八路軍回鄉,在山洞里找到喜兒,替她申冤雪恨。結尾處,村民們和喜兒一起開會聲討黃家的罪行,慶賀窮苦大眾的重見天日。《白毛女》是中國第一部新歌劇,音樂采用了河北、山西、陜西等地的民歌與地方戲的曲調。《北風吹》出現在歌劇第一幕四三拍,旋律親切流暢,表達了喜兒與爹爹相依為命盼望爹爹早點回家過年的焦急心情。第二部分扎紅頭繩則表現了喜兒天真爛漫、追求美麗、盼望過年的愉快心情。
六幕舞劇《絲路花雨》以我國盛唐為背景,以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素材,歌頌了畫工神筆張和歌伎英娘父女的光輝藝術形象。描寫了他們的悲歡離合以及他們與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間的純潔友誼。高度贊揚了中外人民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深厚友情,再現了唐朝內政昌明、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的盛況。舞蹈民族風格濃厚,有很多舞蹈動作模仿了敦煌壁畫中的動作。在舞蹈結構上,突出了獨舞的空靈和群舞的恢弘,女主角英娘舞段中的“琵琶舞”“波斯舞”“盤上舞”等被認為開創了“敦煌舞”獨特的藝術流派。
《胡桃夾子》取材于德國浪漫派作家霍夫曼的童話《胡桃夾與鼠王》和法國作家大仲馬(1802─1870)的改編本。其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就要過圣誕節了。客廳里,父母親和仆人們正在忙碌著裝飾圣誕樹。克拉拉姐弟透過鑰匙孔偷偷地看著客廳里發生的一切。圣誕節到了,孩子們蹦蹦跳跳地在客廳里尋找圣誕禮物。教父給孩子們帶來了四個機動木偶,克拉拉一眼選中了胡桃夾子。入夜,克拉拉在臥室忽然聽到客廳里傳來一陣響動。在一片漆黑中,她看到圣誕樹像是要刺破屋頂似地變得越來越大,木偶玩具也開始活動起來。七只老鼠及其兵隊氣勢洶洶,而胡桃夾子則變成了一位英俊的少年王子與其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大炮里發射出色彩繽紛的糖塊和氣球。在刀光劍影中,玩具軍團凱旋獲勝,鼠王被徹底打敗。圣誕樹還在不斷地變大,窗戶不斷地變寬,眼前出現了一片積雪彌漫的森林。克拉拉坐在木偶床上,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著前行。胡桃夾子少年從鼠王頭上取下頭飾給克拉拉蓋上,帶著她前往神話中的仙國,在雪花紛飛中兩人歡樂舞蹈。克拉拉和王子來到了奇妙的糖果仙國,天使們奏樂舞蹈助興。葡萄干精對于王子力戰鼠王的英勇行為表示欽佩,隨即下令慶宴開始。一段段優美歡樂的舞蹈相繼展開:在“瘋狂的巧克力”中,兩位演員表演活潑的西班牙風格舞蹈;在“咖啡舞”中,一位身穿阿拉伯人服裝的咖啡打斷了巧克力的舞蹈。只見他把咖啡倒入杯中接過吸管,開始跳起慢吞吞、懶洋洋的獨舞,力氣使完后便一頭栽倒在地呼呼入睡。在“紅茶舞”中,一對少年戀人從涂著油漆的木箱里出來,表演由跳躍、空中劈叉等動作組成的中國舞蹈。他們舞完之后又回到箱中,由別的演員推著下場。在“糖棍舞”中,身穿印有糖棍圖案緊身衣褲的男演員,以旺盛的活力和復雜的舞步蹦跳。舞蹈音樂使用了歡快的俄羅斯農民的狂熱舞曲。在“巴旦杏糖果舞”中,一群牧羊女身穿鮮艷的節日盛裝,在領舞帶動下興高采烈地跳起了舞蹈。在“酒心糖果舞”中,由男演員扮演的生姜媽媽穿著寬綽、肥大的長裙出場。只見她解開鈕扣,原來裙子里藏有八名兒童,他們精力棄沛地跳起舞蹈,舞畢,又鉆回到媽媽的裙子里。在“糖果之花”中,隨著圓舞曲音樂的冉冉飄起,水果糖們敏捷地跳起快速的圓舞曲舞蹈。在“雙人舞”中,糖果仙子和男伴—騎士來到舞臺中心,跳起了包括由轉圈與平衡控制交替組合的慢板舞蹈,和在伴有鋼片琴叮當聲中展開輕柔優雅的女變奏在內的華麗的大雙人舞。后,克拉拉和王子在朋友們的歡送下,登上小船,離開了仙國……這真是一個甜美的夢。克拉拉伸伸懶腰,又沉睡到她的美夢之中。《花之圓舞曲》是舞劇中糖果仙子與眾仙女群舞時的音樂,為舞劇中的片段。豎琴演奏出的旋律華麗流暢,把人們帶到瑰麗的仙境,接著圓號奏出圓舞曲主題旋律優美抒情,表現了糖果仙子和仙女們輕盈婀娜的舞姿。在單簧管、長笛的多次呼應演奏后,樂曲進入尾聲部分,樂曲在情緒歡快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新課
師講解:舞劇音樂是舞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表現思想內容、發展戲劇情節、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音樂不但擔任舞蹈的器樂伴奏,而且音樂本身具有揭示劇情和刻畫角色內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正如人們曾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劇音樂是舞劇的靈魂。”它是表現劇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可運用比較欣賞法,歸納出舞劇音樂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渲染舞臺氣氛等手段來揭示和表現劇情。
二、中國舞劇片段介紹
教學要求:老師布置學生分組預習,初步了解上課的內容。
1.芭蕾舞劇《白毛女》劇情簡介。
教學要求:
了解舞劇《白毛女》的劇情及片斷和舞蹈演員的情況。
師:《北風吹》是舞劇《白毛女》中較的音樂片段,請同學談談其音樂的特點。
生:北風吹的旋律親切流暢,表現了喜兒淳樸善良的性格,配合的舞蹈也是輕快活潑的,表現了喜兒盼望過年時的愉快心情。
師總結:《白毛女》是中國第一部新歌劇。音樂采用了河北、山西、陜西等地的民歌與地方戲的曲調。北風吹出現在歌劇第一幕四三拍,旋律親切流暢,表達了喜兒與爹爹相依為命盼望爹爹早點回家過年的焦急心情。第二部分扎紅頭繩則表現了喜兒天真爛漫、追求美麗、盼望過年的愉快心情。
學生欣賞《北風吹》中《扎紅頭繩》音頻,熟悉精彩樂句。
師總結:舞劇是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美術、文學、戲劇等藝術形式,表現特定人物和一定戲劇情節的舞臺表演藝術。
2.介紹另一段舞劇《絲路花雨》片段。
師: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劇情簡介。
教師講解: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寶庫,中國古代美術史的畫廊。壁畫絢麗多彩、彩塑栩栩如生。壁畫中描繪的宗教人物有沉靜莊嚴的佛、雅致美麗的菩薩、英俊威武的力士、善良虔誠的弟子。描繪的供養人像有尊貴顯赫的天子、皇后、貴族、官吏,有普通平凡的百姓、藝人;有漢族,也有回族、蒙古族;還有來到中國的印度、非洲、羅馬人和西域各國人像。歷代人物服飾,浩如煙海,美不勝收,是一部十分珍貴的古代服飾演變資料。
生:舞蹈民族風格濃厚,有很多舞蹈動作模仿了敦煌壁畫中的動作。
教師講解:在舞蹈結構上,突出了獨舞的空靈和群舞的恢弘,女主角英娘舞段中的“琵琶舞”“波斯舞”“盤上舞”等被認為開創了“敦煌舞”獨特的藝術流派。
3.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劇情簡介。
教學要求:
(1)了解《胡桃夾子》的劇情及作者柴可夫斯基和他所作的芭蕾舞劇。
師講解:芭蕾的起源與發展。舞劇,在西方統稱為“芭蕾”,芭蕾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形成于16世紀的法國。19世紀后,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女演員要穿特制的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因此,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芭蕾經過400年左右的演化發展,已成為世界性的舞劇藝術形式(意大利──法國──世界各地)
(2)欣賞《胡桃夾子》中《花之圓舞曲》音頻,感受外國舞劇音樂的浪漫色彩。
師:說說這段音樂是什么體裁的?舞蹈又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師總結:這是一首圓舞曲,曲名為《花之圓舞曲》,是舞劇中糖果仙子與眾仙女群舞時的音樂,為舞劇中的片段。豎琴演奏出的旋律華麗流暢,把人們帶到瑰麗的仙境。接著圓號奏出圓舞曲主題,旋律優美抒情,表現了糖果仙子和仙女們輕盈婀娜的舞姿。在單簧管、長笛的多次呼應演奏后,樂曲進入尾聲部分,樂曲在情緒歡快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只介紹了幾部舞劇作品,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合作學習,了解一些中外舞劇的資料讓我們共享。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精選篇6
單元教學內容
1.活動:《絢麗多彩的舞劇音樂》。
2.欣賞:《花香鼓舞》《羚羊舞》《快樂的女戰士》《天鵝湖組曲》。
3.唱歌:《軍民團結一家親》。
單元教學目標
1.感受舞劇中舞蹈、音樂和戲劇等各門藝術的獨特魅力,認識舞蹈、音樂、戲劇相互關聯、共同作用的舞劇藝術特色。
2.感受舞劇音樂的旋律、節奏、音色和曲式結構的特點,能用連貫的氣息和優美的聲音演唱,理解音樂情緒。
3.接觸中外經典舞劇,欣賞中外優秀舞劇音樂,提高舞劇藝術鑒賞的能力和綜合藝術修養,從中了解舞劇藝術所表現的歷史、社會、文學等多方面的內容,從而喜愛觀賞舞劇藝術。
單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用連貫的氣息和優美的聲音演唱《軍民團結一家親》,表達對親人解放軍的熱愛。
2.分辨管弦樂合奏《快樂的女戰士》的音樂結構,感受不同樂段的情緒,背唱其中一段旋律。
教學難點:
1.隨錄音哼唱歌曲《花香鼓舞》,記憶主題旋律。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了解樂曲所表達的意境。
2.體會《西班牙舞曲》中的節奏類型,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主要是舞劇片斷欣賞。在欣賞之前學生可能對本單元的《小刀會》《紅色娘子軍》等劇情不甚了解,老師一定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搜集資料詳細介紹舞劇的內容,或者請同學們利用網絡搜集資料,了解有關本單元涉及的舞劇內容,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學習之前,就本單元提供的舞劇曲目,教師可以就樂曲表現的情節和舞蹈以及此樂曲在整個舞劇的地位有一個詳細的介紹。
單元主要教學方法
聽唱法、講授法、合作學習法、多媒體演示等方法。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精選篇7
教學目標
了解舞劇《野斑馬》劇情,以及羚羊舞的音樂特點。
教學重、難點
了解羚羊舞的音樂特點。
教材分析
《野斑馬》舞劇很有故事趣味性,里面出現了好多好多森林中的動物,有斑馬、羚羊、熊媽媽、猴子、狐貍精、豹子、大鳥及天鵝,它們聯合上演了一幕森林鬧劇!故事大意是,熊女王渴望在其生日慶典時穿上一件用100張野斑馬皮縫制的衣服,為了得到后一張野斑馬皮,她欲以一匹野斑馬作祭品,不料卻被她的養女斑馬姑娘放生。為和平,斑馬姑娘欲鋌而走險,去制止一場森林殺戮的爆發;為愛情,斑馬姑娘不忍目睹心上人被屠殺;為親情,斑馬姑娘希望媽媽健康長壽……痛苦抉擇之后,斑馬姑娘毅然決定獻出自己的皮來成全熊媽媽的貪婪!動物家園走向了人性化的世界。羚羊舞是一段具有浪漫色彩的男子群舞。作曲張千一擺脫了“宣敘調”式的生澀與枯燥,把描寫白鵝、羚羊、猴子等每一段帶有主導動機性質的性格主題都刻畫得個性十足、優美動聽。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
教學要求:介紹舞劇劇情以及編劇是導演張繼剛,他的代表作有《千手觀音》。還要介紹一下舞劇的作曲張千一先生。(教師播放《千手觀音》視頻)
補充材料:《野斑馬》是中外舞劇首例以全動物造型的舞劇,被稱之為動物世界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該劇從民族舞和芭蕾舞中汲取了不少養分,并加以創新,是一部介于古典和現代之間的嶄新舞劇。一共有三幕,第一幕熊媽媽的生日,第二幕野斑馬的天空,第三幕熊媽媽病了。
二、舞曲欣賞《羚羊舞》
教學要求:感受音樂特點,感受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
師:聽辨這段音樂的情緒。
生:節奏舒展,音樂旋律抒情。
三、模唱主題旋律
教學要求:教師出示《羚羊舞》主題旋律譜,學生跟琴模唱旋律,感受節奏舒展、速度緩慢及旋律流暢的特點。
四、了解舞劇《野斑馬》
教學要求:加深對舞劇《野斑馬》的了解,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
五、課堂小結
為和平,斑馬姑娘欲鋌而走險,去制止一場森林殺戮的爆發;為愛情,斑馬姑娘不忍目睹心上人被屠殺;為親情,斑馬姑娘希望媽媽健康長壽,痛苦抉擇之后,斑馬姑娘毅然決定獻出自己的皮來成全熊媽媽的貪婪,維持生命家園的和平、友愛、共存。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精選篇8
教學目標
能夠背唱管弦樂曲《紅旗頌》主題。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對比、模唱等方法感受樂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前奏音調和樂曲主題。
2.能夠背唱樂曲的主題。
教材分析
《紅旗頌》是一首單樂章的管弦樂曲,創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在“上海之春”音樂周作為開幕式首演。樂曲氣勢宏偉、旋律優美、結構嚴密、配器精細,音響豐滿卻又通俗易懂,是我國管弦樂作品中的精品。樂曲一開始由小號奏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前奏音調為素材的引子,先在bB調、后在C調上奏響,接著圓號在C調上再次重復這一音調,然后強大的低音闖入,奏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首句音調“”,從而引入優美的、歌唱性極強的歌頌紅旗的主題“紅旗主題”譜例。這一主題由弦樂器奏出,在鋼琴的和弦和木管跳躍的音型伴奏下,顯得格外明朗絢麗,富有激動人心的溫暖感。接著這一主題提高大二度,在D大調上弦樂器和木管樂器重復演奏,氣勢更加輝煌,鋼琴用流水般的音型伴奏,表現了人民激蕩的情懷。
接著“紅旗主題”稍作變化,作為連接部在G大調出現:
在“”音調的不斷重復推進中,樂曲進入了浩浩蕩蕩的具有進行曲風的中部。連續的三連音音型、不斷的調性變化,形成一往無前的氣勢,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前奏的主題不斷出現,終于迎來了“紅旗主題”的再一次出現。但此時音樂的情緒已經有了變化,在進行曲速度的背景和弦樂器三連音音型襯托下,這一主題已變得矯健雄壯,表現了中國人民在紅旗指引下,英勇戰斗、奮勇向前的步伐。接著“紅旗主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前奏的主題交織鳴響,其實越來越強大,在密集的五連音、七連音音型的推動下,樂曲進入第三部分。
“紅旗主題”在C大調上再次再現,更顯寬廣、浩蕩,接著長號、大號奏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首句音調,并迅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前奏主題匯合,兩者或交替出現、或相互重疊,在“”全奏中結束全曲。
這首樂曲所用的音樂素材并不多,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前奏的音調,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首句,三是作者創作的“紅旗主題”,作者將這三個主題巧妙地編排組合、交替重疊,形成了一首氣勢宏偉的管弦樂曲,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被選入“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
教師播放樂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前奏。
師:大家聽出了這個樂曲片段的名稱嗎?
學生自由回答問題。
教師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前奏樂譜。
師生一起跟琴模唱。
二、欣賞部分管弦樂曲《紅旗頌》
1.聆聽樂曲的引子部分和結尾部分。
師: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由呂其明創作的管弦樂曲《紅旗頌》,這首樂曲的開頭和結尾處蘊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音調,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請同學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前奏進行比較。
2.聆聽樂曲中的“紅旗主題”。
師:每一首樂曲都有它的主題旋律,請同學們欣賞“紅旗主題”旋律。
學生聽后結合音樂要素談談這段主題帶來的感受及特點(中速、節奏舒展,給人寬廣、歌頌的感覺)。
3.學唱樂曲中的“紅旗主題”。
(1)教師出示“紅旗主題”譜例,并再次聆聽“紅旗主題”旋律。
(2)教師彈琴帶領學生慢速學唱“紅旗主題”,反復幾次以便加深記憶。
(3)播放“紅旗主題”旋律,師生試著跟唱,進行鞏固。
4.比較“紅旗主題”再次出現時情緒上的變化。
教師播放“紅旗主題”再次出現部分。
學生聽后結合音樂要素談談這段主題中的情緒變化(速度稍快、節奏緊密,給人寬廣浩蕩、前赴后繼的感覺)。
“紅旗主題”的第三次出現又回到寬廣、歌頌的感覺。后樂曲在國歌第一句的音調中結束全曲。
三、完整欣賞管弦樂曲《紅旗頌》
師:管弦樂曲《紅旗頌》所用的音樂素材并不多,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前奏的音調、首句的音調和作者創作的“紅旗主題的音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前奏的音調和首句的音調,是具有語義性的音調,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的斗爭,象征著中國人民追求幸福和解放的理想,象征著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等。與紅旗主題編制組合,具有緬懷烈士、頌揚幸福、鼓舞斗志的意義。
這三個主題音調巧妙地編織、組合在一起,他們在交替重疊中形成了一首氣勢宏偉、激蕩情懷、感人至深的樂曲。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初步欣賞了管弦樂曲《紅旗頌》,同學們被它的宏偉氣勢所打動,請同學們在課后再次認真聆聽這首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