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并且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里給大家分享中學語文教案參考,方便大家寫中學語文教案參考時參考。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劇本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寫法。

2、學習用語言、動作、表情描寫表現人物。

3、感受環境描寫的作用。

4、體會課文的畫面感。

二、教學重點

1、理解劇本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寫法。

2、學習用語言、動作、表情描寫表現人物。

三、課前準備

1、(教師)多媒體課件《音樂之聲》視頻、音頻

2、(學生)自學課文字詞反復朗讀課文

四、教學時數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之聲》中的插曲《鈴兒響叮當》。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主人瑪麗亞熱愛歌唱,并以音樂的形式表達出她對祖國的熱愛,今天,我們共同走進瑪麗亞的音樂世界,體會她無拘無束的快樂天性及偉大的愛國情懷。

(二)簡介影片

根據音樂劇改編而成的電影《音樂之聲》取材于1938年法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薩爾茨堡地方有個馮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個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師的妻子瑪麗亞,在德國并吞奧地利之后,組成了家庭合唱團,到處演唱奧地利民歌和愛國歌曲。影片以善良美麗的瑪麗婭,奧地利美麗迷人的秀麗風光,及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打動了全世界觀眾的心,本片獲得了1965年第3__屆奧斯卡影片獎。

(三)、了解劇情

思考:課文可分為幾個場景?每個場景寫什么?

明確:全文共有兩個場景:

第一場景:(開頭至“急速地跑下山來”)在薩爾茨堡的野外,瑪麗亞忘情于山上的風光,縱情歌唱。

第二場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結尾)在修道院內,寫眾嬤嬤對瑪麗亞的議論。

(四)、劇情表演

第一個場景表演:

由一個女學生表演主角“瑪麗亞在薩爾茨堡的野外,瑪麗亞忘情于山上的風光,縱情歌唱”的情景。(歌詞可以讀)(播放背景音樂《音樂之聲》主題曲)

第二個場景表演:

由八名女同學分別表演瑪麗亞、修道院院長、貝爾塔、瑪格麗塔、貝爾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亞在修道院內的情形。(歌詞可以讀)(放背景音樂《鈴兒響叮當》《哆來咪》)

學生點評表演。

(五)人物形象分析

我們認識一個活潑自由、熱愛生活、音樂、心地善良美好、有豐富情感的少女,那么,院長及眾嬤嬤眼中的瑪麗亞是什么樣的姑娘呢?

(明確:在眾嬤嬤眼中瑪麗亞天性活潑,熱愛歌唱;不守常規,無拘無束;純真歡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樂,也總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她十分可愛又讓人頭痛。瑪麗亞自由活潑的性格,是與修道院的環境和要求極不協調的,因此她們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她們對瑪麗亞非常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六)問題探究,深入賞析

1、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對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有什么藝術效果?

(第一個場景以及第二個場景結尾瑪麗亞回到修道院時的情形,是對瑪麗亞形象的正面描寫;第二個場景中院長與眾嬤嬤的對話和對唱,則是側面描寫。

課文對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輔相成,從不同角度塑造了瑪麗亞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側面描寫很見藝術功力:它豐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將正面描寫難以表現或無法表現的豐富內容,簡練而藝術地加以表現;活潑風趣的議論,增添了輕松歡快的喜劇氣氛。)

2.課文是怎樣體現音樂故事片的特色的?

(課文作為電影劇本的節選,其中瑪麗亞的內心獨白式的縱情歌唱,具有濃郁的抒情風格;眾嬤嬤對白式的、帶有夸張的歌唱,則富有喜劇風格。二者都體現了《音樂之聲》的音樂故事片的特色,而后者突出地體現了音樂故事片常有的喜劇色彩。)

3、修道院院長把瑪麗亞比作“皎潔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認為這樣的比喻恰當嗎?為什么?

(恰當。院長唱詞的意思是說拿瑪利亞毫無辦法,這正如人們無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潔的月光”。修道院院長把瑪麗亞比做這兩件事物,生動而形象地表現了瑪利亞自由活潑的性格和眾嬤嬤對瑪麗亞的由衷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七)小結

結束語:享有“音樂之鄉”之稱德薩爾茨堡是音樂大師其特的故鄉,濃郁的音樂氛圍使這一片優美的自然風景更具靈氣。影片體現出來的真善美是獻給人類靈魂的聲響禮物,這種美我們將繼續傳唱!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2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描繪的景物及其特征,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選用的準確生動的詞語及形象貼切的比喻、擬人句,并分析它們的精妙之處。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課前學習活動

1.摘錄文中的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結合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圖書館、網絡等,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繪冬天的詩文或名句;

3.反復朗讀課文,能讀出感情并體會語言的精妙。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提起北國的冬天,同學們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怎樣的畫面呢?(學生暢所欲言: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等蕭條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去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問題:

①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這個特點能從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

②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③作者寫景是按照一定順序的,你能理清寫景的層次嗎?

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組內討論解決)

三、研讀賞析

整體感知后,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學生可合作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賞析文章,品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色。

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賞析,教師提供示例。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讓學生還原到課文中,反復朗讀,體會語言的妙處:

(一)揣摩下列語句,說說劃線的詞語好在哪里。

1.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無情物,作者卻說它們“睡著”,還能被春風“喚醒”,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這一個老城寫活了。

2.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著一“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

3.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兩個“臥”字,與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著”相照應,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

4.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三字將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樣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仍然充滿著春意。

(二)精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然后把這段文字背誦下來。

這一題主要訓練學生精讀文章的`能力,讓他們自己發現美,理解美的所在。

這一段寫雪后的小山,有很多準確生動的語句。如“看吧”一語,好像把讀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又如不說樹尖上落滿了雪,而說“頂著一髻兒白花”,緊跟著又比作“日本看護婦”,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詩情畫意。又如寫薄雪“害羞”的情態,寫露出“粉色”容顏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們嬌美的情態和小山秀麗的景色。

(三)閱讀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語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這一題主要是積累語言材料,由學生自由完成。

(四)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成果,教師小結。

四、拓展延伸

1.組織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通過和《春》的比較,小結歸納出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歸納五點:a.細致觀察b.抓住特征c.按順序(不同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五、作業布置

1、課外閱讀《白馬湖之冬》,和本文進行比較鑒賞。

2、假如你是一位導游,冬季帶領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游詞。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注釋解釋全文大意,并能初步體會是中蘊含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對文章中關鍵內容的探究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優美和表達的精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對文章中關鍵內容的探究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優美和表達的精妙。

三、教學方法

問答法、自主思考、小組討論、PPT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應該都聽說過,詩詞在古代交際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會友送別,游遷升貶都會寫詩寫詞感懷一番,收到的人,還常常再和一首。歷史上留下了很多這樣內容的詩。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二)初讀感知

1.用ppt出示劉禹錫簡介如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板書標題)

2.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

3.用ppt出示白居易當年所作之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4.簡單描述白詩大意。

5.初讀全詩,結合文中注釋解釋全文大意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三)深入研讀

1.我們要理解本詩的內涵及情感,就須將本詩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理解。那么我們對比白詩,來看看劉詩第一聯為什么要這樣寫?

(劉禹錫這首是酬答詩,接過白居易詩的話頭,寫自己謫居在巴楚荒地,已經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有唱有和,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系。)

2.第二段有什么典故?暗含了怎樣的情感?

(“聞笛賦”西晉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殺后,向秀路過嵇康的家鄉,聽到有人吹笛,悲從中來,作出《思舊賦》;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兩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觀看,童子下完棋后,斧頭已經腐爛,王質下山后發現已過百年,同輩人皆已故去。此兩句表明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暗示了世態的變遷,抒發回歸之后物是人非,生疏惆悵的心情。)

3.本詩的第三聯是千古名句,請同學們對比兩首詩品析一下這兩句。

(白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酬答。以沉舟、病樹自喻,略有惆悵,又相當達觀。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感到不平,對世事變遷和宦海沉浮,表現出豁達的襟懷。此外,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今日常被人引用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4.第四聯質樸清新平實,這兩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因第三聯傷感低沉的情調,第四聯便順勢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表明作者對生活并未完全喪失信心。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卻是振奮。)

(四)鞏固提高

我們學過的詩中,常常蘊含一些人生的哲理,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或者你聽說過哪些類似的詩句?簡述說明了哪些道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由《游山西村》等等)

(五)小結作業

作業:課下請學生選擇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賞析。下節課點評。

五、板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首聯唱和

頷聯用典

頸聯達觀

尾聯振奮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4

教學目標

1.感知故事情節,感受到科學工作者專注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

2.品味文章通俗易懂,而且生動活潑的詼諧語言的魅力。

3.從對于動物行為的冷靜觀察和熾熱描述中,感受人們對動物的關愛和對人類自身行為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1.從對于動物行為的冷靜觀察和熾熱描述中,感受人們對動物的關愛和對人類自身行為的思考。

2.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及評注的讀書方法。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小說常識和自學能力,能自己搜集資料并借助資料理解課文內容,感性認識較強,但理性分析不足。本文內容生動、語言形象,學生很容易被其情節和語言所吸引,就是對小說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分析還需老師引導完成。

課時分配

1課時

教學設計(設計者:)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下面介紹一位人物,大家猜猜他是誰。他是當今最杰出的博物學家之一。研究對象是鳥類和魚類,曾有人稱他為現代的法布爾,因為他不僅像法布爾那樣,用別具一格、魅力十足的語言提供了大量新事實和新發現,而且還在動物思維與行為的基礎原則和理論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他是動物行為學的開山祖師,1973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他向一般大眾描述動物行為的生花妙筆,通俗有趣,流傳最久,最為膾炙人口,被譽為所羅門王散落人間的“指環”。

康拉德勞倫茲。

對,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康拉德勞倫茲先生的《動物笑談》,看他是如何與鳥成為好朋友的。

二、交流資料

同學們都查找了有關本課作家、作品等的資料,請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檢查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訓練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自主獲取知識的表現)

作者簡介:勞倫茲是奧地利著名動物行為學家,也是現代動物行為學的創始者。由于其對動物行為學研究方面開拓性的成就,曾獲1973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勞倫茲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在動物行為方面的通俗寫作。著有《所羅門王的指環》《灰雁的四季》《狗的家世》《攻擊的秘密》等多部作品。在他的深刻觀察以及生花妙筆之下,讀者可以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和趣味。

《所羅門王的指環》是著名科普作家、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獲得者勞倫茲的經典科普著作。本書將科學知識與文學趣味巧妙結合,將讀者大眾引入有趣的動物行為學世界,作者通過介紹斗魚、水鼩、寒鴉等動物的生動故事,使人們認識到大自然的美好,認識到動物行為學的意義所在。

為什么書名叫《所羅門王的指環》呢?勞倫茲說:“根據史料記載,所羅門王能夠和鳥獸蟲魚交談,而他卻需要借助一枚指環。這事我也會,雖然我只能和幾種我特別熟悉的動物交談,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幫助,這點他就不如我啦!活潑的生命完全無須借助魔法,便能對我們訴說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實面貌,比起詩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三、速讀課文,說“笑談”

快速通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我”與動物之間哪幾件“笑談”?

四、合作欣賞,品“笑談”

作者是怎樣把小水鴨和“可可”寫得如此可愛的呢?文中有許多吸引人的描寫,你最喜歡哪一段,找出來,把你的感受、你喜歡的理由寫在書的扉頁;再有感情地朗讀,細細地品味。(老師準備了合適的音樂,給朗讀的學生配樂;先小組朗讀,然后全班展示。)

五、質疑探究,議“笑談”

再讀課文,思考:

1.作者“逗笑”“怪誕不經”“瘋子”般奇怪行為表現出作者的什么精神?

2.質疑:對文章的某個句子的理解、文章內容等,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

(小組合作、探究質疑,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3.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么感想,就“關愛動物”這個主題,談談你自己的感悟。

(學生分組討論,師作總結。)

小結:是啊,因為關愛,鳥與人變得親密、友好。因為關愛,讓鳥與人彼此心靈溝通,真情相融。關愛是一把火,能融化心中的冰;關愛是一縷縷陽光,普照萬物,使自然更美,人類更美——只有釋放關愛,人與動物才會更和諧。

結束語:

瞧,這又是另一幅美麗的畫面。有這樣一個法國小姑娘,她出生在非洲,在叢林里長大,把大象視為哥哥,和小豹子一起甜蜜入睡,與鴕鳥共舞……這不是童話,這是全球暢銷書《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為我們講述的法國小姑娘蒂皮和非洲野生動物交朋友的真實故事。就讓我們帶著《動物笑談》給予我們的啟示去讀讀這本書。我們棲息的地球是如此美好,我們祈愿讓真誠的關愛充滿生活的每個角落,讓關愛之情流淌于萬物之間!

【板書設計】

動物笑談“我”學鴨子叫和行走“我”車站學鸚鵡聲呼喚“可可”“可可”咬下父親的衣服扣子“可可”將母親的毛線纏在樹上關愛動物和諧發展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5

重點:

1.理解通過傳神有趣的細節,表現一家人互敬互愛、相處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寫法。

2.通過朗讀,體會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和曉暢素雅的語言美,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難點:

1:文中僅有的兩處景物描寫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對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輕聲讀《散步》。

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音的字,注音。(具體操作參照教法建議1)能把課文順暢地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二、請一位同學朗讀一遍課文。

大家從兩方面評議:

1.有沒有讀錯字音的情況。

2.有沒有讀破句子的情況。

三、分組討論:朗讀這篇課文時該怎樣把握語氣、語調?

說明:要邊討論,邊練習朗讀,邊評議。

1.明確本文朗誦的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

2.明確我的語氣、語調:

①我是個中年男子。

②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散步中,處處表現了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3.完成討論之后,練習朗讀。每組推舉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讀,大家評議。評議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注意把握語速、重音。

4.再請幾位同學朗讀課文,然后全班根據前面所明確的朗讀的方法進行評議,選出一名朗讀最好的同學。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下面題目供參考,可以選擇其中一兩個題目談。(可用幻燈演示題目)

1.這篇課文哪些描寫最令你感動?舉一兩處為例談談。(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等)

2.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整體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這篇課文的&39;中心意思是什么?(整體感知)

5.你最喜歡課文中哪些語言?為什么?(對語言的品味)

說明:這些問題,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規定統一答案。學生只要能對其中一兩個問題有所認識就可以了。注意讓學生發言時不要脫離課文。教師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導的地位,注意傾聽學生發言,及時給予點撥和激勵評價。這項練習中1、2、4小題可在課堂討論的基礎上落實在作業本上,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比較閱讀。

手段:以朗讀訓練為基本形式

設計思想: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同時,重視識字、寫字、積累詞語的訓練。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6

教材分析:

《世說新語》之《期行》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主要寫了陳元方和父親友人的對話,面對父親的友人的無信、無禮,元方則針鋒相對,義正辭嚴地加以反駁的故事。既表現了他的聰敏,更寫出了他懂得“誠信”乃立世之本的道理。說明了“信”與“禮”的重要性。這一則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學情分析:

1、七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學習文言文,加上鄉鎮中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缺乏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對文言文有一定的畏難情緒。這是學生接觸的第二篇文言文,已經有了一點膚淺的文言知識,能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

2、這則短文所述故事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學生會表現得積極主動。對于本課的主題思想,學生可以較好地理解。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3、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教學本文,應培養學生明禮誠信的優秀品質。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培養語感,翻譯難理解的句子,了解故事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獲取情感體驗,認識到“誠信”是立世之本。學習古人懂禮知儀的優秀品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1、誦讀課文,結合文章的內容,理解文章蘊含的道理。

2、通過故事內容,推究文章內涵,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教學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學中要積極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學生能夠質疑的情境氛圍,調動學生視、聽等多種感官,通過探究討論使學生在不斷地解決問題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2、生成問題策略:“生成”是促進學生學習,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教學指

導策略,設計教學過程時,給學生留出主動參與的時間與空間,根據答問討論等學習活動情況,對學生思維行為作即時的疏導、點撥,有效的“生成問題”,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條件。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收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閱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譯讀課文,把握內容

--悟讀主旨,質疑探究--創讀課文,指導人生。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展示: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說新語》

閱讀理解這個故事,由王戎的善于思考,聰慧機敏,引出《世說新語》中還有很多像王戎這樣聰敏機智的兒童,導入新課《期行》。

2、簡介《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古代筆記小說集。由南朝宋時期文學家劉義慶組織編寫,原書八卷,分為德行、言語、方正等三十六類,主要記述東漢末年到晉代之間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期行》這一則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類。“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聽讀課文: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音頻資料,學生認真聽讀欣賞。

2、朗讀課文:學生朗讀,教師課件展示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

(1)讀準字音:如“尊君在不?”讀fǒu,

(2)讀好節奏:把握停頓,準確斷句。如“君/與家君/期日中。”

(3)讀出情味:由兩位同學分角色進行表演,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

3、師生評價,共同糾正:要重點讀出友人“禮--怒--慚”的語氣和情感變化。要把元方維護父親尊嚴,有理有據地駁斥友人“無信”“無禮”和入門不顧的小孩情態表現出來。

4、背誦課文。

三、譯讀課文,把握內容

1、教師提示,課件展示自譯方法:

(1)留:國名、人名、地名、年號等保留不譯

例:陳太丘,元方。

(2)補:將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例:(太丘)去后(友)乃至。

(3)比:比較異同。

例:尊君:你父親;

君:你、您;

家君:我父親。

(4)參:參考課文注釋或工具書。

(5)積:通過各種方式學習、積累文言詞匯。

2、自讀自譯:學生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理解詞句,疏通文意。(教師在巡視中引導學生讀課文,讀注釋,嘗試翻譯文章,并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

3、學生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討論、解決詞句方面疑難問題。(教師適當指導。)

4、把握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交流后理出文章的兩個層次,前半部分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后半部分通過元方和客人的對話闡明寓意。

四、悟讀主旨,質疑探究

課件展示探究問題

1、友人為什么怒?

2、元方是從哪幾個方面反駁的?

3、試對人物進行評價

4、你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教師對學生的見解都要予以重視,因為很可能會出現一些我們無法預見或超出教學預設的教學情境,這時教師就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積極應對,不斷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發展時空,搞好課堂上的動態生成。特別是評價人物時,要客觀、公正、全面。

在經過師生相互的活動之后,達成共識:

1、因為陳太丘沒有等他,認為陳太丘沒有守信。

2、一是“無信”,二是“無禮”。

3、友人“無信”“無禮”,知錯能改。元方聰敏機智、懂禮識義。

4、誠信是立世之本,我們要做一個明禮誠信的人。

五、創讀課文,指導人生

課件展示“八榮八恥”內容,提出問題:

1、如果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你認為這則故事可以作為哪方面的教材?

“八榮八恥”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學生討論后明確: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2、請選擇一句或者寫一句關于誠信的格言、警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

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不信不立,不誠不行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創誠信校園,樹誠信學風,做誠信學子。

誠信為本,學做真人。

誠信為榮,失信可恥。

我誠信,我美麗.

我誠信,我自豪!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誠信是一條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絕,流出了黃面孔,流出了黃土地,流出了華夏大地的蕓蕓眾生;誠信是一支神奇的筆,龜背上長出了漢字,漢字上長出了華夏,一代代,一脈脈,吸天地之靈氣,吮日月之精華。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牢固樹立講誠信的觀念,努力踐行:……的莊嚴承諾。

七、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課文

2、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列各句中詞義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顧反,為女殺彘反:同“返”

C、妻適市反適:往D、特與嬰兒戲耳特:特別

(2)翻譯“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讀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教學反思:

1、加強了誦讀,誦讀的多樣化(錄音范讀,自讀,齊讀,表演)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逐步積累、感悟,體會文章的內容及蘊涵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2、抓住教學預設之外的突發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課堂動態生成,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例如:按照教學預設,出示問題:“怎樣評價元方這個孩子?”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聰敏機智、懂禮識義”,基本上大功告成。突然有學生提出:友人已經感到慚愧,并下車牽元方,元方仍然“入門不顧”,也是不懂禮貌。我馬上組織討論,學生發表了很多見解:(1)只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確實不懂禮貌。(2)因為友人無信無禮在先,元方這么做并不為過。(3)元方只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入門不顧”這只是一個小孩對別人罵自己父親后的一種很自然的反應,不能用要求大人的標準去要求他。)然后我很自然的引導學生要學會客觀、公正、全面的去評價一個人。

3、注重了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在教學設計中有意加重了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從中領悟到如何做人。

4、環節設計過于全面,顯得臃腫繁瑣。過于看重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環節時間根本無法全部保證。一堂好課不必“滴水不漏”,應留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遐想與深思;沒有遐想與深思,也就少有個性與創新。有時留下空間,就是留下期待,留下余韻,留下創造!古人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注重方法與知識,能力并重。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胡同的特點和胡同文化的特點。

(2)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篩選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語言的能力。

3、德育目標:積累民居文化,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

二、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篩選信息的能力以及感悟語言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

互動討論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六、教學過程:

導入:如果到北京旅游,你會游玩那些景點?

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

故宮。皇上住的地方,不到故宮很遺憾。

前些年新興旅游的熱點:胡同。坐上一個老實黃包車,到胡同里面逛逛,感受一下原汁原味得北京市民文化。

(我們的導游)作者介紹:汪曾祺(1920—1998),江蘇高郵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等。雖是江蘇人,但他大半輩子都在北京度過,對北京文化有深厚感情。其寫作風格和沈從文相似,取材自由,講歷史、掌故、花鳥蟲魚、四方食事。其作品以營造氣氛為手段來抒發情感,語言平實自然,較多使用口語,很有表現力。

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然后梳理文章思路。

1.北京胡同的特點(1----4)

2.北京胡同文化的特征(5----12)

3.胡同文化發展的趨勢(13----15)

我做一個示范:讀文章第一段。然后找到中心句:“北京城象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這種反正不當影響了北京人得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下面大家按照這個方法,快速默讀文章2------4段。

提問,然后歸納。

胡同特點:

胡同特點——正

名字來源——廣

胡同數目——多

胡同環境——靜

第五段是一個過渡段落。

胡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市民生活體現一定的文化特征。

居住習慣——安土重遷

鄰里關系——過往不多

物質生活——要求不高

處事態度——置身事外

先讓學生欣賞電影片段,提示注意北京的方言。然后在此過程注意品味語言。

1.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2.“還有個章法沒有?我可是當了一輩子安善良民,從來奉公守法。這會兒,全亂了。我這眼面前就跟‘下黃土’似的,簡直的,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這份兒心。糧店還賣不賣棒子面?”

“賣!”

“還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市民生活體現一定的文化特征

市民生活胡同文化

安土重遷

封閉

過往不多忍

要求不高易于滿足

置身事外安分守己

13―――15自然段,重點品味作者的感情。

品味語言:

1.西風殘照,衰草離披,滿目荒涼,毫無生氣。

2.再見吧,胡同

討論作者的感情:

1.喜愛與批判

2.傷感與留戀

3.理智與豁達

七、作業

課本84頁。研究性學習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王實甫作為“文采派”代表的戲曲語言特點。

2、學習情景交一融,運用景物氣氛描寫來烘托戲曲人物形象的寫法。

【能力目標】

1、能通過反復誦讀品味本劇語言的詩情畫意之美,并正確賞析用詩詞典故對人物感情與性__格的表達效果。

2、能夠根據劇情正確分析概括人物性__格及主題。

3、能運用比較鑒賞的方法提高欣賞戲曲語言藝術的品位。

【情感目標】

能正確認識封建家長制與禮教思想對青年男一女愛情婚姻的壓制與殘害,能欣賞張生和鶯鶯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及叛逆性__格。

第一課時

一、由柳永〈雨霖鈴〉導入。

全詞中心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對愛情執著追求,勝過榮華富貴的名句:

次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以特殊時間、地點與景物襯托離愁悲苦的名句:

今宵有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二、王實甫與〈西廂記〉簡介。

1、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

2、〈西廂記〉是元雜劇四大愛情劇的高一峰。

3、四大愛情悲劇:

王實甫〈西廂記〉關漢卿〈拜月亭〉鄭光祖〈倩女幽魂〉白樸〈墻頭馬上〉

4、〈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試解題)是元雜劇中特殊的連本長戲,共五本二十一折。[唐、元稹〈鶯鶯記〉,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5、劇情簡介。(參見〈導學〉與注解①)

三、速讀課文后,全班朗讀全文,注意角色__轉換及情感變化。

四、整體把握呢哦容:本折庫名為〈哭宴〉,題目為課文編者所加,試按談兩題各自側重點,并按本題為線索把全折分為幾個畫面,分別擬定小標題。

1、原題側重送別的氣氛情感,突出性__格矛盾而編題側在地點、事件,留有懸念,但也較一般化。

2、五里——短亭,十里——長亭,送君終須別,離愁萬里長。崔鶯鶯在什么情況下與張生分離?在送別過程中有怎樣的情感變化?可以分為幾個場面?試給它們各擬小標題。

[板書]鶯鶯→長亭送別←張生

3、讀到這里,我們耳邊仿佛仍響著鶯鶯對張生深情的呼喚,眼前也會浮現出她泣涕漣漣的哀凄形象,它不禁使我們聯想到上學期學過的兩首詩詞中情一人、愛人惜別的場面,試加以比較,本劇對離情的描寫在場面、氣氛上更接近于哪一首,而在情感表達上又更接近于哪一首?

《雨霖鈴》情景相融相生,觸景生情,景由情生(虛寫),情景相生。

《孔雀東南飛》敘事抒情,直抒胸臆,纏一綿悱惻,海誓山盟,反抗封建家庭與封建禮教。

五、朗讀幾個精美唱段。

六、作業:

1、試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比較與《竇娥冤》的不同。

2、試分析崔鶯鶯與張生的形象,并概括本劇主題。

第二課時

一、復述《竇娥冤》的語言特色__,并與本文作比較,體會本文語言文采斑斕的特點。(注意本文描寫、化用與用典)

《竇》唱詞通俗《長》離愁別恨的絕唱→花

本色__派對白樸實優美動人的情詩間

直抒胸臆詩情畫意的氣氛美

清新自然情景相生的藝術人

純屬口語名句典故的化用的

較少典故文采斑斕的語言風

二、試分析作者怎樣通過戲劇語言來表現人物不同個性__,揭示人物之間自身的矛盾沖突,以而為主題服務?

[板書]

人物感情性__格

張生鐘情貧寒白衣,為人誠摯,追求愛情與功名愛情與功名

鶯鶯深情名門之女,為人善良,重愛情輕功名

紅娘熱情深為婢女,活潑善良,堅持正義絕不妥協家長禮教與

夫人無情相國夫人,盛氣凌人,重富貴輕親情親情愛情

→愿天下有情一人終成眷屬(反禮教,爭自一由)

三、開放討論題。本文抒情特點是情景交一融,情隨境遷,景隨情生。請你引用唱詞或對白來說明這三種情況。

1、送別路上:借景抒情,情景相融,景語皆情語。“曉來誰染霜林一醉?總是離人淚。”最為動人,是直抒胸臆。

2、餞行宴上:以心里感受的唱詞抒發了悲傷無奈而刻意掩飾的內心愁苦,只一對句寫句烘托氣氛,這是景由情生之句。

3、餞行宴上:鶯鶯以一曲[滿庭芳][快AA][朝天子]直抒胸臆,表現內心難以抑制愁苦與強烈反叛不滿之情。

4、惜別一節:幾乎全是直抒胸臆,只兩組對句以景襯情,情景相生。

5、離愁一節:因戀去身影遠逝而極目盡處,觸景而生情,情隨境生,更突出“淚隨流水急,愁逐野云飛”的無盡之苦。

四、朗讀全文。

五、作業:

1、《導學教程》之[同步驅動]部分。

2、預習《閨塾》:

①了解湯顯祖生平及代表作。

②了解《牡丹亭》全劇劇情。

③課文節選部分主要表現什么樣的矛盾沖突。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9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二、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構。

三、教學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實意義。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指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理解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后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樹的根②德義:德政與信義。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④不勝:不堪

⑤景命:大命⑥殷憂:大憂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責。⑨茍免:茍且免罪。

⑩宜:應當。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險。

⑿謙沖:謙虛。⒀自牧:自立調養。

(14)簡能:選拔人才。(15)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義。

3.教師巡查解答疑問。

五、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訂正練習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教師引導補充。

教師小結: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歷代統治者創業后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業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律。這是因為創業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業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危”、“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討論“十思”的現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現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課堂答疑。

(五)、學生誦讀,體會。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10

以“悵望”為題,將[一煞][收尾]兩支曲子改寫成現代詩歌,盡量用上曲中意象,從鶯鶯的視角表現離別之情。示例:

清山啊,你不要擋住我的視線/樹林啊,你不要遮住我的眼睛/淡煙暮靄啊,也請你快快散開/讓我再送一送我的張郎//夕陽古道啊,你見過多少離人淚/可如今,只剩我無數話兒無人說/秋風禾黍啊,是你送來我張郎的駿馬鳴嘶嘶/聲聲馬鳴,撕著我的心兒痛/說什么門當戶對媒約之言,我只道今生今世與張郎心相連/說什么功名和仕途,我只問何年何月何日是歸期//山重水復情難斷,水斷山崩思綿綿/我的離愁啊,山一樣重水一樣長/象這般大的車兒如何載得起,向前行

(三)小結

【一煞】與【端正好】兩相輝映,并與【滾繡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掛住斜陽”互相照應;【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傷感悲涼、惆悵眷戀心境;此外,本折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四、課堂練習

閱讀

[正宮·端正好][一煞][收尾]完成下列各題。

1、.對[正宮·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鶯鶯對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發了情人分別的痛苦壓抑的心情。

B.藍天的白云,萎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它們在凄緊的西風中融成一體,構成了寥廓蕭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曉來”兩句,使客觀景色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構成一種“無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僅把外射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后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

(答案:C。“曉來”兩句應為“有我之境”。王國維《人間詞話》云“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顏色”“無我之境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該句有主觀色彩當為“有我之境”。)

2、下列對[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夕陽”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極深。日夕薄暮,本是當歸之時,而今卻揮袂遠別,人何以堪!

B.一個“古”字,不但平添了許多蒼涼況味,而且把別離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著人物內心的許多“潛臺詞”,也啟示著讀者觀眾的豐富聯想。

C.“無人語”三字既道出了環境的寂靜,更刻繪了鶯鶯“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的孤獨感和無處可訴的痛苦心理。

D.“來時”一句,直抒胸臆,表現鶯鶯留戀美景,留戀情人的情懷。

(答案:D。留戀美景顯然不當。)

4、“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一段曲文,多處化引了古詩文語句,下列不屬此列的一項是:

A.“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D.“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浪淘沙令》

(答案:D。該句寫的是亡國之痛,不是離別之愁。)

五、總結、擴展

本課時我們只重點賞讀了支曲子,對課文華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語言已多有領會。王實甫是釀造氣氛、描摹環境的圣手,他描繪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語言大師,曲詞艷麗曲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矯揉造作。主要特點為:1、意象的選用;2、情與景的交融;3、特定情態的描寫;4、容古誓詞典故入戲;5、修辭手法的廣泛運用

六、課后作業

1.將《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改寫成現代散文;將《一煞》《收尾》改寫成現代詩。

2.誦讀其余曲子,重點賞讀《幺篇》、《朝天子》、《耍孩兒》、《五煞》、《二煞》,體會鶯鶯的心理活動與其反封建的性格。

板書設計

淡雅的水墨畫,真摯的抒情

景——情

(碧云、黃花、西風、北雁、離人)

途中之境:暮秋霜林圖傷感悲涼→情由景生

長亭送別宴中之境境由情現

話別之境

目送之境:古道煙靄圖惆悵眷戀→景隨人遠

(疏林、暮靄、古道、秋風、斷腸人)情隨境長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賞讀“宴中之境”與“話別之境”,體會鶯鶯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教學過程:

一、學生朗讀課文

二、重點賞讀“幺篇”“快活三”“朝天子”“耍孩兒”“五煞”“二煞”幾支曲子。

三、檢查作業:

以“長亭路”為題,將[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曲改寫成散文。示例:

暮秋時節一天,碧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地上到處是零落的菊花,蕭瑟的秋風一陣緊似一陣,避寒的大雁結陣飛向南方。百草憔悴,霧涼霜寒,楓林經霜變紅,在秋風中紛紛離枝,墜落于地。

一輛油壁香車從普救寺駛出,穿過疏林,駛向十里長亭。車上坐著相府千金崔鶯鶯和侍女紅娘。傍晚清冷的陽光斜照在鶯鶯掛滿淚痕的臉上,哀怨中透著幾分嬌媚。輕車的前側,張生騎在馬上,不緊不慢行著。秋風掀開車廂幕簾一角,鶯鶯順眼望去,恰見張生向車廂投過深情一瞥,面容凄慘雙目噙淚。

長亭孤零零坐落在山腳路旁。車馬聲驚動亭上棲鴉“噗噗”飛起。鶯鶯被紅娘攙下車來,目睹此景,倒吸一口涼氣。此處就是分手之地么?張生和鶯鶯對視一眼,心有萬語千言,卻又無從說起。只見南飛的大雁,劃過眼前。它是否在為離別的人兒傳來平安的消息呢?

四、自讀“宴中之境”

1.從夫人的說話來看,她是怎樣一個人?

提示:“三輩子不招白衣女婿”,貪圖富貴權勢的勢利的貴族。

2.“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與哪一詩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張手法,意思是說因為離愁別恨而消瘦了;與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同。

4.“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表現了崔鶯鶯怎樣的思想感情?提示:珍惜愛情,輕視功名利祿。

5.[滿庭芳]中用了幾個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運用孟光獻飯的典故,是表現崔鶯鶯對張生的體貼之心;運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現崔鶯鶯對張生的愛之深切。

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一句化用的是誰的詩句?提示:范仲淹《蘇幕遮》。

7.“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這個典故出于何處?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樣的意思?提示:語出蘇軾《滿庭芳》詞。表明了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痛恨態度。

五、賞讀“話別之境”

1.夫妻贈詩表現了二人怎樣的心情?

提示:崔鶯鶯告誡張生切勿忘記她;張生則發誓永無別戀。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誼。

2.怎樣理解[耍孩兒]中的典故?

提示:“紅淚”借王嘉《拾遺記》的典故,司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現主人公因離別而生的傷心之情。“伯勞飛去燕西歸”則用牛郎織女的典故表現兩人纏綿難舍的心情。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情?

提示:對張生的生活的關心,千叮萬囑,真情自現。

4.[二煞]中所用是幾個典故?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個典故,見課本。其作用是表明崔鶯鶯對張生的擔心。

5、運用想象,以“話別”為題,將此境改寫成話劇片斷。示例:

(西風黃葉,寒煙衰草。長亭酒席上崔張淚眼相對。)

鶯鶯(舉杯,神情慘惻):今日一別,未知何日相見(淚落杯中)??

張生(接杯):小姐放心,此一去,定然爭得功名,早日回歸!(飲酒)

[紅娘見張生有自負之色,輕笑]

紅娘:金榜題名,倒要小心呀。

張生:(語塞)這……紅娘是了解我的心跡的。

鶯鶯: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取妻”啊。

張生(摔杯):還有誰比的過你啊,我怎會生此念?有違情義,如同此杯!

鶯鶯:夫婦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蓮花,勝過狀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虛名?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回來就是。

張生:(感動,流淚)小姐知我。(傳來馬嘶聲)時辰不早,我得準備上路了。

鶯鶯:(淚流滿面)前程漫漫,一路要多加小心啊。荒村野露要早點睡,野店風霜要晚點行。

張生:這我自知道,我走之后你也要保重啊。(欲行)

鶯鶯:且慢。君行別無所贈,但有一物送君。(展帕,輕吟)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張生:(恭聽,接帕端詳)小姐不必多慮!謹占一絕,以剖寸心。(吟詩)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紅娘:(輕嘆)勞燕分飛,一對苦命的人兒。

2.《長亭送別》中,鶯鶯的反封建意識具體表現在哪些曲詞中?

鶯鶯在送別張生時的依戀、痛苦、怨恨、憂慮,都是與她美好的愛情理想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她對張生的愛,是相互傾慕的產物,絲毫沒有摻雜進世俗的考慮和利害的打算。她所追求的是純真專一、天長地久的幸福愛情,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

①對拆散鴛鴦的不滿。鶯鶯“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

②對功名富貴的蔑視。鶯鶯勸張生休憂“文齊福不齊”,休提“金榜無名誓不歸”,認為“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功名富貴不過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3、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

離愁別恨:經歷艱難,始能結合,昨夜允婚,今日別離。

憂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風霜,無人扶持,最難調護。

惴惴不安:異鄉花草,再行棲遲,停妻再娶,忘情負義。

埋怨不滿:拆散鴛鴦,催逼上路,此情難訴,此恨誰知?

4、方法

直抒胸臆:如“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借景言情:如“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以景襯情:如“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

妙用修辭:如運用典故、比喻、對偶、夸張等手法。(例略)

六、討論

《西廂記》第五本寫張生高中狀元,衣錦榮歸,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明代的金圣嘆批點本《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砍去《西廂記》第五本大團圓結局,崔、張分手為劇本的結局,遂令《西廂記》由喜劇變為悲劇。對金批《西廂》的結局,談談你的看法。(示例)

第一種看法:劇中主人公生活的時代,封建禮教堅如磐石,大團圓結局本來就缺少生活依據,而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崔、張愛情走向毀滅是合乎邏輯的結果。狀元及第,奉命完婚更是入了俗套,令人感到先前崔母的刁難竟是如此“合理”。

金批《西廂》讓崔張愛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場,揭露了封建禮教對美好愛情的摧殘,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批《西廂》的流行,是歷史的選擇。

第二種看法:愛情的極點便是幻滅的終點,這不符合作者“讓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這一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觀眾希望“花好月圓”的審美心理。崔、張從一見鐘情到兩情相悅,經歷了許多艱難曲折,起碼,在王實甫看來,大團圓是這對癡男怨女的最好結局。第五本中的封建因素是時代局限造成,不宜苛求古人。金批《西廂》尾截王實甫《西廂記》是沒道理的。

板書設計

一、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

離愁別恨憂心忡忡惴惴不安埋怨不滿

二、方法:

直抒胸臆借景言情以景襯情妙用修辭

三、鶯鶯:追求真摯自主美好的愛情,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四、主題:反封建禮教,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11

一、課文悟讀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內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并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全詩以強烈的詠嘆憑空起事,繼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傳說和高危險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躍式的詩歌情感結構,給人以奔騰回旋的動感;流走于其中的氣吞山河的宏偉氣魄,給人以滌蕩心靈的強烈震撼。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汪洋捭閩,變幻莫測,處處險中見奇,展現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

詩的開首4句是全篇的總綱,以后按蜀道的由來、歷史,蜀道沿途各處高峻、陰森、險惡和動蕩不定的社會情況等內容次第寫來,鏡頭一組比一組驚心動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在詩中反復疊現吟唱,作者以酣暢淋漓的筆墨,創造出了一個神奇驚險、雄健開闊的高遠境界,使全詩的情感始終處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蕩,余韻悠長。

二、亮點探究

1.詩人是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

探究學習: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李白正是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2.連峰去天不盈尺AA冰崖轉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探究學習: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3.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得如此動人?

探究學習: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馳走風云,鞭撻海岳,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豐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現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4.在表現手法上你最欣賞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尋找美點。教師千萬不要越俎代庖,因為鑒賞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得到的,所以,教師要放開手,讓學生說,同時要多肯定學生,讓他們嘗到鑒賞的甜頭,堅定地走下去。當然在學生不知從何說起時,教師可拋磚引玉。

5.全詩最后一段寫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

探究學習:在風云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以為鑒戒,警惕戰亂的發生,并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是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雙關語句,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為詩篇增加了現實的內涵、深厚的意蘊。

三、選題設計

1.太白風采與盛唐氣象之間有何聯系?

研究方法:

(1)查閱相關的書籍,收集有關資料。

(2)整理李白詩詞中最能表現其風采的詩句和盛唐歷史文化方面的史料。

(3)在上面準備的基礎上,分組探究,仔細分析,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系。

參讀書目:

(1)《唐詩鑒賞辭典》。

(2)王運熙《李白研究》,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

(3)茆家培《中國李白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

(4)林庾《詩人李白》,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1954年版。

(5)馬鞍山市李白研究會編《中日李白研究論文集》,中國展望出版社。

(6)胥樹人《李白和他的詩歌》。

(7)汪靜之《李白研究}。

(8)王瑤《李白》,華東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9)《古代文學家傳記》(上),中華書局出版。

2.《蜀道難》主題思想探源。

研究方法:

(1)分小組探究,然后綜合。

(2)查閱資料,整理不同說法。

(3)小組討論,確定比較合適的觀點。

(4)上網查詢,多方求證。

參讀書目:

(1)《唐詩別裁》。

(2)《唐宋詩醇》,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3)《中華活頁文選》(成人版),1998年第24期。

(4)顧炎武《日知錄》。

3.我心中的詩仙李白。

研究方法:

(1)廣泛閱讀李白的作品,不僅僅限于詩歌。

(2)查閱李白的傳記。

(3)在廣泛占有材料的基礎上,梳理對李白的獨特感悟。

參讀書目:

(1)《古代文學家傳記》(上),中華書局出版。

(2)汪靜之《李白研究》。

(3)《河岳英靈集》。

(4)《唐詩鑒賞辭典》。

(5)胥樹人《李白和他的詩歌》。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12

課程改革后的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尤其是對學生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創新思維等能力的培養。根據這一點,我在平常教學過程中把這一教學目標滲透到教學內容里,但是,那一次的課堂,我忽視了一顆天真的心。

那天,在講授伊索寓言中的《蚊子和獅子》這則故事,課堂教學步驟由整體感知內容到分析故事情節再到探索寓意,在此基礎上,我問學生:“蚊子被蜘蛛網黏住后還會發生什么事呢?”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就是要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個問題提出后,學生很快的陷入思考中,一分鐘后,有好幾個學生舉手了,以下是他們的回答:

生1:“當蜘蛛看到有獵物落網了,一下子高興過頭,一不小心掉到地下了,蚊子趁機掙脫了。”

生2:“蜘蛛很高興看到有蚊子落入了蜘蛛網,當它爬到蚊子身邊,準備要大吃一頓的時候,但是由于它平常太懶了,不去修補蜘蛛網,導致蜘蛛網破舊不堪,不勝蚊子的掙扎,一下子就斷了,蚊子飛走了。”

生3:“當蜘蛛準備要吃蚊子的時候,蚊子就告訴蜘蛛它剛剛打敗了強大的獅子,因此贏得了蜘蛛的尊敬把它放了,并且結成了聯盟,在動物界橫行霸道。”

生4:“當蜘蛛正準備要吃蚊子的時候,剛好樹上滴下了松脂,把蜘蛛變成琥珀了,蚊子也就撿回了一條命。”

聽到以上這四個學生的回答我含笑點頭,以示贊許,課堂的氣氛也到達了最高點,再掃視了一下,看到還有一名女生仍在舉手,讓她回答,她站起來說:“蚊子看到自己很快就成為蜘蛛口中的美餐,不甘心,就跟蜘蛛說要唱首歌給它聽,于是蚊子就唱起了催眠曲,結果蜘蛛睡著了,蚊子趁機逃走了。”我一聽到這,心中馬上就想:怎么這么幼稚的想法?她話音落下后,我就說:“這太幼稚了,好像幼兒園的小朋友想的那樣。”其他同學也跟著笑了起來,那女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紅著臉坐下了。

課后反思,我很快意識到我當時說那女生的想法太幼稚是一個失誤。回想當時她的回答為什么會讓我認為太幼稚,是因為與前面四個同學的答案相比,她好像還是幼兒園小朋友的思維,好像是講著寶寶聽著媽媽唱催眠曲甜甜地睡著了的&39;故事。仔細回味,那并不是幼稚,而是她還擁有著一顆童心,是那顆童心讓她不愿蚊子就此死去,不愿蜘蛛成為殘忍的屠夫,想到了蚊子會像媽媽一樣唱催眠曲,蜘蛛就是聽催眠曲的寶寶,這是一顆如水般透明的童心,這顆童心讓她的回答是多么的天真。實際上,蜘蛛過于興奮掉到地上讓蚊子能趁機逃走,蜘蛛太懶了使到蜘蛛網日久失修讓蚊子得以逃生,蚊子打敗了獅子得到了蜘蛛的尊敬等,這些回答不也是很天真嗎?正是因為天真,他們才會有這樣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財富,智能是財富,天真也是財富。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天真是想象力的胚胎,有天真才有想象力,才有創造力。沃爾特·迪斯尼因為天真,創造了一只米老鼠,于是建造起為全世界源源輸送歡樂、輸送天真的迪斯尼王國。安徒生因為天真,寫下了《安徒生童話》,一個個經典的童話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兒童成長,把一代又一代人兒時的夢想裝飾得更美麗。世界公認的頂級理論物理學家、“活著的愛因斯坦”霍金因為天真,在65歲時還寫下了兒童科幻小說《喬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鑰匙》,他說科學應像科幻讓人興奮,他用童心劃亮了自身,照耀著孩子們在科幻世界里上天入地。如果沒有天真,就沒有想象力,就沒有迪斯尼,沒有安徒生,沒有霍金。同樣,學生有了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在知識的天空自由翱翔,成為富有創造力的人。

現在,我懂得了,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我們不能習慣地用成人的思維去衡量學生,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而要呵護他們的童心,他們的天真。我想,一雙天真好奇的眼睛和一顆童心,是成長的前因,是發展的定金。有了這些,才能去發現,去探索,去求知,去開拓,無止無境,無窮無盡。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13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抓住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來寫景的方法。

2、領會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

3、通過朗讀揣摩,品味文章生動的寫景語言。

4、提高學生分析綜合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景物的寫法;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運用形象化語言抓住景物特征描繪美景的方法寫片斷作文。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一提起冬天,我們腦子里浮現的恰是北風怒號、白雪皚皚、萬木蕭條的畫面。但濟南的冬天卻是與眾不同的,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更是別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別樣的美感。那么濟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別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樣來表現這種美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追隨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濟南冬天特有的溫馨吧。

二、作者簡介及其寫作背景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師范學校,愛上了文學。1924年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1930年回國,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1937年,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這是一首“舊時代的葬歌”,小說被譯成十幾種外國文字,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老舍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從1950年至1965年,僅劇本就寫了十多部,其中影響最大的如《龍須溝》(1951)、《茶館》(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老舍1924年只身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他身居異國,飽嘗了寄人籬下的孤獨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的話:“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想北平》)為了結束這“沒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終于在1929年夏動身回國,但因路費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應邀到山東濟南齊魯大學任文學院副教授,并編輯《齊魯月刊》。由于這樣的經歷,老舍回到祖國,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強烈的愛國之情,寫下了《濟南的冬天》。

三、聽讀課文,感受濟南冬天美景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2、注意以下字詞的正確讀音:

xiānɡxiǎnɡqínɡwēnqínɡānshìjīfūxiùqi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

lǜpínɡshuízǎozhùxùchénɡqīnɡkōnɡlínɡ

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

shuǐmòhuàlánwānɡwānɡ

水墨畫藍汪汪

3、聽錄音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想象作者筆下濟南冬天的一幅幅美景。

(過渡)下面,請大家借著美妙的音樂,循著課文的范讀錄音,馳騁你豐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濟南冬天的美,想想,濟南的冬天給你的總體印象如何?你能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出來嗎?溫晴、慈善。

四、感知文章的內容,分析文章的結構:

思考: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濟南冬天的特點的?

(1)濟南的冬天——“溫晴”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三組對比,突出它的“溫晴”,贊譽濟南是個“寶地”。三組對比是:與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突出“溫晴”的特點,為下文作鋪墊。

(2)濟南的山:依次寫了陽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以及城外遠山,寥寥數筆,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3)濟南的水:岸邊垂柳綠萍水藻極寫水藻之綠,襯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寫水“不忍得凍上”,具體表現了濟南冬天的“暖和”。繼而又拓展視野,將天光、山景、水色融為一體,將濟南描繪得明麗多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全文,既點題,又深化題意。

四、細讀課文第三段,說說作者如何形象而有序地描繪了雪后山景的美妙。

先說寫作順序:第一句先用“最妙”二字概括雪后山景的特點。然后分別描寫了小雪下的矮松、山尖、山坡和山腰的不同風景色,基本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來寫的。再說寫法特點:最主要的特點是描寫多用比喻、擬人,語言形象生動。寫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作者把它比喻成“日本的看護婦”,非常貼切,而且新穎;描寫山尖上的雪,把它比作給藍天鑲上的“一道銀邊”;寫山坡景象,把那種黃白相間的景色比喻成“帶水紋的花衣”,把山坡本來的面貌比作“山的肌膚”,色彩和形態逼真,富有動感,十分傳神;而寫夕陽下山腰的雪景,則把山上的薄雪當人來寫,說它“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五、從修辭角度欣賞本文的語言美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4.朗讀或背誦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討論并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討論并歸納: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智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六.提問:

這段文字用什么修辭手法寫雪后的山景?討論并歸納: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

七.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并歸納:

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著”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八、朗讀第5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

(l)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9.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討論并歸納: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征。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課后思考題: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這一特點的?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最突出的特點是“溫晴”。本文首先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與北平、倫敦及熱帶地方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溫晴”二字,統領全文。在寫過對濟南的總體感受之后,分別寫濟南冬天的山和水。文中二至四段寫濟南冬天的山。依次寫了陽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以及城外遠山,寥寥數筆,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五段描寫濟南冬天的水。極寫水藻之綠,襯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寫水“不忍得凍上”,具體表現了濟南冬天的“暖和”。繼而又拓展視野,將天光、山景、水色融為一體,將濟南描繪得明麗多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全文,既點題,又深化題意。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14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能讀出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

2、抓住關鍵語段,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學習寫景散文的賞析方法。

3、領會黃河精神的象征意義,理解黃河精神在職場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朗讀,品味文章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

2、理解壺口瀑布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孕育了璀璨的華夏文明。因此,黃河是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如果要去瞻仰這位母親,你知道黃河的哪一處景觀是不可不看的嗎?

二、自讀課文,落實字詞?

1、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查檢并記憶生詞的讀音及解釋。

2、課堂交流補充,當堂提問檢測。

3、齊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

三、整體感知?

1、如果為壺口瀑布選擇一個詞作為宣傳語,你覺得哪一個詞最為貼切?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說說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寫了兩次看壺口瀑布的經歷,為什么寫兩次的景觀?對于表現壺口瀑布的壯觀起到怎樣的作用?

3、朗讀課文,想象、感受壺口瀑布的景觀。

四、感受壺口水的陽剛之美?

1、文章重點寫第二次看壺口瀑布,第二次看壺口瀑布主要表現壺口瀑布的水有怎樣的特點?

2、討論:作者是怎樣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的?怎樣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

不同方面多種角度描寫?

通過寫石側面表現水?

擬人的手法為水注入了生命力?

恰當形象的奇特比喻?

想象的動詞選擇?

短促有力的句式?

排比鋪陳的&39;句式?

3、朗讀課文第四、五段,讀出力度感,讀出陽剛之美。

4、朗讀互評,再讀。(重點強調重要字詞的重音,果斷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語氣變化)

五、景與情的關系,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寫這篇游記散文是否僅僅停留在了所見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壯觀的層次上?作者僅僅是為了表現壺口瀑布之水的陽剛之美嗎?由水想到個人——由個人想到民族(有層級的過渡,少說教味,易于理解接受)?2.壺口瀑布之水與作者所思所想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相似、聯系——觸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

3、穿插:中國古人關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剛,水滴石穿——辯證思維。

4、在思考的基礎上朗讀文章最后一段,并說說你怎樣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出來被我們看見”(思考:這篇文章結尾標注了寫作日期,有何用意?)

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且將這種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六、作業

運用排比句式,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15

教學目的:

學習本文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

體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有條理地說明事物。

教學設想:

本課時教案設計力求探索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發展學生的個性開啟學生的思維。本堂課帶給大家兩個觀念,一是方法點撥比知識教育更重要,二是要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大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開啟學生思維。

教學過程:

一、創設課堂教學環境:

由杜牧《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激趣導入。荔枝是這樣鮮美,很遺憾,今天我們不能品嘗,可我們可以通過白居易為我們留下的《荔枝圖序》來感受這人間美味。

二、出示板書:

三、荔枝外殼有瘤狀突起,果肉色白多汁,味甜美。(摘自《學生辭海》)

四、板書課題:《荔枝圖序》白居易

看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引導學生研究:

(1)序;

(2)白居易;

(3)教師講述:顧況與白居易的故事。

(4)老師為什么知道得這么多呢?其實并不是老師記憶力強,老師只不過善于查資料。

資料的

利用身邊的資料:課本、字典、課外書等;

向同學借資料;

查圖書館資料;

五、指導讀課文: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的要求是:讀通、讀懂、讀好。

六、學生讀課文,抽學生點評。教師指導讀課文的要求:咬準字音。

七、指導學生讀懂課文:

(1)結合課文下注釋讀,不懂的字問同學,還不懂的劃下來師生共同討論。

(2)弄懂課文的主要內容。

(3)師生共同討論:還有不懂的地方嗎?趕快提出來,我們一起研究。

(4)大家都讀懂了課文,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荔枝?

(5)學生點評。

八、討論為什么他給大家介紹得這樣清楚呢?為什么他介紹得這樣形象呢?

學生討論教師板書:按順序;

講方法.

九、設疑:大家反復讀讀,動動腦筋,有問題嗎?

十、同學們都喜歡吃水果,你給大家介紹

一種你喜愛的水果吧。

十一、總結:今天大家品嘗了鮮美的荔枝,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學會了怎樣讀書,還懂得向別人介紹事物要按順序:講方法,別人才能很清楚,印象才會深刻。但愿這對你今后的學習和交往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附:板書設計

《荔枝圖序》

(唐白居易)

身邊的、朋友的、圖書館的

讀書步驟:讀通、讀懂、讀好

一日

二日

三日

形葉花實朵核殼膜瓤汁

整體局部外內按順序

打比方講方法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16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從“醉”和“樂”中所抒發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3.掌握基礎的文言詞語。

4.背誦課文,默寫重要句子。

【教學重點】

掌握實詞解釋與重要句子翻譯;領會課文內容;體驗作者心情。

【教學難點】

領會“與民同樂”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多媒體顯示:歐陽修圖片

知道他是誰嗎?(歐陽修)誰為大家介紹一下歐陽修?

多媒體顯示: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史學家,24歲考取進士,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多媒體顯示:醉翁亭圖片

知道這個亭子的名子嗎?(醉翁亭)醉翁亭與歐陽修之間有什么關系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去探尋答案!

二、范讀感知

活動一:我是小導游

1.聽讀課文,要求:邊聽邊提煉出醉翁亭的地理和人文信息。

活動:你來做導游,把醉翁亭介紹給游客。

注:此環節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聽讀全文,提煉醉翁亭的位置、造型、建造者、命名者、命名的原因、周圍的環境、當年的歷史等有效信息,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聽了這幾位同學的講解,相信大家一定對醉翁亭有了初步的印象,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印象和了解把這篇文章齊讀一遍。

多媒體顯示:

2.齊讀課文,要求:

①讀準字音

②以導游的身份,讀出對風景名勝醉翁亭的欣賞和贊美。

注:此環節的目的在于組織學生落實字音,并初步感受醉翁亭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三、朗讀探究

剛才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讓我想起了許多古文鑒賞家對《醉翁亭記》的評價,他們說:《醉翁亭記》讀起來,朗朗上口,錯落有致,極富音韻美。你們認為本文的.音韻美表現在什么地方?

活動二:走進錄音棚

1.自讀課文,思考:本文的音韻美表現在什么地方?

答案明確:

①“.......者......也”判斷句式的運用,整齊而富有節奏。

②21個也字,24個而字,回環往復,韻律獨特。

③駢散結合,富有變化,搖曳多姿。

④有許多千古傳誦的名句,膾炙人口。

注:學生談出2-3點即可,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補入、補齊。

同學們,僅僅知道《醉翁亭記》的音韻美還不行,我們還要能夠讀出《醉翁亭記》的音韻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錄音棚錄下自己朗朗的讀書聲。

多媒體顯示:

2.感情朗讀,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可以是判斷句式;可以是駢散句;可以是也字句、而字句;也可以是千古名句......

活動:大聲朗讀,讀出節奏,讀出變化,讀出韻味,讀出感情,錄下自己朗朗的讀書聲。

注:此處是學生的朗讀表演,旨在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本文的音韻美,并隨機給學生講解字、詞、句的含義。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恰當的點拔和指導,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積累文言字詞。

多媒體顯示:3.師生共讀,要求:搖頭晃腦,拖出長腔,仿效古人,

讀出古韻美。

注:此處應成為整堂課的朗讀高潮,師生情感達到共鳴。

四、研讀品

不知同學們注意了沒有,本文除用了21個也字,24個而字,還有一個字,出現了10次之多,是哪個字?(樂)

活動三:尋找快樂源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出文中包含樂字的句子,并給出翻譯。

答案明確:

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樂

②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山水之樂

③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觀也。——宴酣之樂

④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禽鳥之樂。

⑤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太守之樂。

在該節語文課中,學生急于讀課文,都自行讀下去了,教師也就順其自然,這一點非常好,要根據課堂的變化,及時調整。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的表現作用。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愛國、孝順父母。

教學重點:理清故事情節、把握木蘭形象。

教學難點: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的表現作用。教學課時: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影片引讀(6)

問: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蘭》片段三~四分鐘)。

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這個故事卻來自于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詩歌誦讀,整體感悟(20’)

1、詩歌誦讀:

①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學生點評。

②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疏通文義,把握情感。

③學生比讀,互評互讀。

2、整體感悟:

①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概述故事情節。

②在概述情節的基礎上,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結構。

引導: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替父從軍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戰第三部分(5—6段)―――凱旋歸來第四部分(第7段)―――結尾附文

三、人物賞析,品讀探究(12’)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b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愿”——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c“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d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e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花木蘭形象: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品讀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明確: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②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

(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④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對木蘭的贊美。再一次表現木蘭的機智謹慎。)

⑤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3、詳略分析:

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明確:從軍緣由——詳寫出征前的準備——略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詳寫詳寫女兒情態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略寫英雄氣慨凱旋辭官——詳寫家人迎接——詳寫木蘭改裝——詳寫作用:

(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樣安排是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征來進行詳略安排的,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4、語言品味:

請同學們試著找出詩中語言精煉的句子,并感受其特點。

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中學語文教案參考篇18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3、介紹有關擴展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錢塘江是浙江省最長的一條河流,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解釋“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有什么不同)。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引導學生理解“奇觀”的意思)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放錄像(潮來時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奇。

2、學生談看錄像后的感受。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附:板書

觀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

(時間順序)

教學反思: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是四年級,是向高年段過度的時期。但對于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夠重視。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6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交流學生喜歡的句子。(根據學生的交流隨即通過大屏幕展示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加深理解體驗大潮的奇特。)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教學反思:

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

667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吊装实验室设备,顶装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成套设备厂家,校园功能室设备,智慧书法教室方案 - 东莞市惠森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 回转窑-水泥|石灰|冶金-巩义市瑞光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单电机制砂机,BHS制砂机,制沙机设备,制砂机价格-正升制砂机厂家 单级/双级旋片式真空泵厂家,2xz旋片真空泵-浙江台州求精真空泵有限公司 | 水冷散热器_水冷电子散热器_大功率散热器_水冷板散热器厂家-河源市恒光辉散热器有限公司 | 蓝牙音频分析仪-多功能-四通道-八通道音频分析仪-东莞市奥普新音频技术有限公司 | 专业生产动态配料系统_饲料配料系统_化肥配料系统等配料系统-郑州鑫晟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湖州织里童装_女童男童中大童装_款式多尺码全_织里儿童网【官网】-嘉兴嘉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河北凯普威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高档轮椅系列,推车系列,座厕椅系列,协步椅系列,拐扙系列,卫浴系列 | 永嘉县奥阳陶瓷阀门有限公司| 钢化玻璃膜|手机钢化膜|钢化膜厂家|手机保护膜-【东莞市大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SMN-1/SMN-A ABB抽屉开关柜触头夹紧力检测仪-SMN-B/SMN-C-上海徐吉 | 大学食堂装修设计_公司餐厅效果图_工厂食堂改造_迈普装饰 | DAIKIN电磁阀-意大利ATOS电磁阀-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 | 数显水浴恒温振荡器-分液漏斗萃取振荡器-常州市凯航仪器有限公司 | 密集柜_档案密集柜_智能密集架_密集柜厂家_密集架价格-智英伟业 密集架-密集柜厂家-智能档案密集架-自动选层柜订做-河北风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液压油缸-液压缸厂家价格,液压站系统-山东国立液压制造有限公司 液压油缸生产厂家-山东液压站-济南捷兴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找培训机构_找学习课程_励普教育 | 不锈钢法兰-碳钢法兰-法兰盘生产加工厂家-[鼎捷峰]-不锈钢法兰-碳钢法兰-法兰盘生产加工厂家-[鼎捷峰] | 济南保安公司加盟挂靠-亮剑国际安保服务集团总部-山东保安公司|济南保安培训学校 | CXB船用变压器-JCZ系列制动器-HH101船用铜质开关-上海永上船舶电器厂 | 胶泥瓷砖胶,轻质粉刷石膏,嵌缝石膏厂家,腻子粉批发,永康家德兴,永康市家德兴建材厂 | 首页_欧瑞传动官方网站--主营变频器、伺服系统、新能源、软起动器、PLC、HMI | 道康宁消泡剂-瓦克-大川进口消泡剂供应商| TwistDx恒温扩增-RAA等温-Jackson抗体-默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工控机-图像采集卡-PoE网卡-人工智能-工业主板-深圳朗锐智科 | 百度关键词优化_网站优化_SEO价格 - 云无限好排名 | 变位机,焊接变位机,焊接变位器,小型变位机,小型焊接变位机-济南上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耐酸碱泵-自吸耐酸碱泵型号「品牌厂家」立式耐酸碱泵价格-昆山国宝过滤机有限公司首页 | 比亚迪叉车-比亚迪电动叉车堆垛车托盘车仓储叉车价格多少钱报价 磁力去毛刺机_去毛刺磁力抛光机_磁力光饰机_磁力滚抛机_精密金属零件去毛刺机厂家-冠古科技 | 安全光栅|射频导纳物位开关|音叉料位计|雷达液位计|两级跑偏开关|双向拉绳开关-山东卓信机械有限公司 | 步进_伺服_行星减速机,微型直流电机,大功率直流电机-淄博冠意传动机械 | 钢绞线万能材料试验机-全自动恒应力两用机-混凝土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北京科达京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照相馆预约系统,微信公众号摄影门店系统,影楼管理软件-盟百网络 | 运动木地板厂家,篮球场木地板品牌,体育场馆木地板安装 - 欧氏运动地板 | 胶辊硫化罐_胶鞋硫化罐_硫化罐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意大利Frascold/富士豪压缩机_富士豪半封闭压缩机_富士豪活塞压缩机_富士豪螺杆压缩机 | 北京翻译公司_同传翻译_字幕翻译_合同翻译_英语陪同翻译_影视翻译_翻译盖章-译铭信息 | 碳化硅,氮化硅,冰晶石,绢云母,氟化铝,白刚玉,棕刚玉,石墨,铝粉,铁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氧化铝粉,硅微粉,蓝晶石,红柱石,莫来石,粉煤灰,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硫酸镁-皓泉新材料 | 烟气换热器_GGH烟气换热器_空气预热器_高温气气换热器-青岛康景辉 | 安平县鑫川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声屏障,高速声屏障,百叶孔声屏障,大弧形声屏障,凹凸穿孔声屏障,铁路声屏障,顶部弧形声屏障,玻璃钢吸音板 | 找果网 | 苹果手机找回方法,苹果iPhone手机丢了找回,认准找果网! | 防爆正压柜厂家_防爆配电箱_防爆控制箱_防爆空调_-盛通防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