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體育教案
學生體育教案篇1
響應市教育局、區教育局開展“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的號召,豐富學校課間活動的內容,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做操質量,進一步推動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經學校決定舉行廣播操、手語操比賽。
一、比賽時間:
6月5日(星期六)下午3:00-4:00
二、比賽地點:
學校田徑場
三、比賽順序:
從一年級至六年級
四、比賽辦法:
1、比賽流程:
(1)各班級成四路縱隊站在指定的`地點。
(2)分年級進場后,先做《七彩陽光》,后做手語操《飛翔》。
(3)做完操列隊退場回教室。
2、評比方法:
(1)以年級為組別:按七彩陽光、手語操分別取前三名。
(2)著裝整齊:10分。要求統一服裝,不整齊按每人次扣1分。
(3)進、退場各5分。要求聽從指揮,隊伍整齊,縱橫成行。沒有達到要求,酌情扣1-5分。(較整齊,出現個別差錯扣1-2分,不夠整齊扣3-4分,交錯不齊扣5分。)自由散漫每人次扣0.1分。
(4)精神面貌:10分。要求參賽隊員精神狀態好,注意力集中,團體氣勢好。根據表現,酌情扣1-5分。(隊員精神面貌欠佳扣1-2分,較差扣3-4分,很差扣5分。)
(5)動作規范整齊:70分。動作規范、整齊、到位,跟準音樂節奏,不搶拍、不拖拍。根據表現,酌情扣1-10分。(欠規范扣1-3分,明顯偏差扣4-6,嚴重偏差扣7-10。)
五、比賽人員安排:
1、裁判:行政組;
2、統分、計分:
3、現場組織調控:體育組老師;
4、廣播:
5、攝像、照像:
6、救護:
學生體育教案篇2
一、活動宗旨:
為了豐富全校學生的文體生活,加強交流、增進友誼,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營造活潑健康的文化氛圍,開展形式多樣,輕松活潑的趣味體育活動,使學生們活躍身心,共同體驗運動的趣味和快樂,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精神。為此,為我校體育節再添輝煌,特組織趣味體育活動競賽。
二、活動口號:
“青春在舞動,活力滿校園”趣味體育活動競賽
三、活動地點:
汪柘中學籃球場。
四、組織單位:
體育組
五、參賽人員:
每個班每個單項限報10人,每人限報一項。
集體項目每班限報兩組,男、女各一組(多人跳繩僅一組)
六、活動項目:
本次活動設個人單項賽和團隊項目賽
1、個人單項賽:趣味投籃、2分鐘雙腳左右盤踢、袋鼠跳、
1分鐘個人雙腳單搖跳繩、1分鐘個人雙腳雙搖跳繩、
18人“8”字繞環跳、1分鐘跳繩(雙人雙腳單搖跳繩)袋鼠跳接力、兩人三足
七、及表格:
為10月24日——10月30日。
八、報名方式:
用OA平臺直接將報名表格王老師。
九、比賽時間:
12月23日(暫定,如遇雨天,順延。)
十、參賽方法:
1、趣味體育比賽項目中每位運動員在個人單項賽中只能報一項,團隊項目賽中如何出賽由團隊成員統一商量;
2、比賽出場順序由抽簽決定,具體抽簽時間與。
十一、趣味體育項目比賽規則與說明
(一)、個人單項賽規則說明:
1、《趣味投籃》
比賽方法:每生只有兩次機會,把籃球擊地反彈進筐,男生距筐7米,女生距筐5米,通過地面反彈將球落入球筐,即為進球,統計班級總次數,總次數多者名次列前。
要求:
1、各班級要精心組織學生開展訓練(可利用體育課、下午課外活動課訓練).
2、各班應根據比賽安排及時把班級帶到比賽候場地點,任何班級不得棄權。
2、雙腳左右盤踢毽子比賽
統一采用左右雙腳盤踢,單腳連踢不算,左右各踢一次算一個,比賽時間2分鐘,計規定時間內的總個數。
3、《袋鼠跳》
比賽方法:開賽前,于各自賽道起點線后站立的參賽選手應將雙手隨(及腰部)套入麻袋,雙腳蹬至麻袋底部,雙手緊握袋口兩側并上提至齊腰部位。(裁判要檢查,看是否就位)裁判發令后,運動員在保持身體平衡的狀態下,應充分利用雙腿的屈伸蹬地動作連續向前躍跳,直至到達終點。計時方法以參賽選手用時少者名次列前。
比賽規則:A、前行過程中若出現雙手滑脫(麻袋離開雙手)或任何一腳離袋觸地等情況,均視違例,成績無效。B、若因躍跳重心不穩而致跌倒,在手未滑脫(可一手持袋),腳未離袋的情況下,可從跌倒處立起后繼續前行。C、行進中,若出現步入他道、踩踏分道線或摔倒至鄰道,均屬違例,成績無效。
4、一分鐘跳繩(單人雙腳單搖繩)
比賽跳繩自備,單人雙腳單搖繩,計1分鐘內的次數,次數多者名次列前。
5、一分鐘跳繩(單人雙腳雙搖繩)
比賽跳繩自備,單人雙腳雙搖繩,計1分鐘內的次數,次數多者名次列前。
6、18人“8”字繞環跳繩
在本班內自選18人組成一個隊繞“8”字跳大繩,全隊過5次,計通過的時間,范規成績記為零。
7、一分鐘跳繩(雙人雙腳單搖繩)
比賽跳繩自備,雙人雙腳單搖繩(自找本班同學為搭檔),計1分鐘內的次數,次數多者名次列前。
8、《50米×3袋鼠跳》(每班限報2組,男、女各一組)
比賽方法:每隊3人,50米距離,采用接力賽形式,聽發令后,運動員跑向隊友另一邊,到達指定地點后,要及時脫下布袋交由另外一名隊友穿上,由另外一名隊友接著跑向另一端,接應隊友。比賽規則:進行接力時,接力方必須在指定線內完成接力,以最后完成接力用時最少的隊伍獲勝。
9、《50米×3二人三足》
比賽方法:每隊3人,采用接力賽形式,距離為50米。
比賽規則:賽前每兩名運動員各一條腿用布帶捆綁在一起(捆在踝關節以上和小腿靠近膝關節部位,捆牢),站立方式起跑,鳴起跑信號后,兩人同時起動,以兩人靠后者軀干任何部份到達終點線內沿垂直平面的瞬間計取比賽成績。比賽過程中必須始終在各自的賽道內行進,不得踩踏分道線或跑入他道。兩名選手捆縛的布帶賽中脫落,需站在原地重新捆綁,然后繼續比賽,否則成績無效。
學生體育教案篇3
一、立定跳遠
1.測試目的
測試學生下肢爆發力及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水平。
2.場地器材
電子智能型測試儀器,紅外線非接觸傳感器測量,自動測量成績。
3.測試方法
測試學生兩腳自然分開站立,站在起跳線后,腳尖不得踩線。考生兩腳原地同時起跳,不得有墊步或連跳動作。兩次跳完后,記錄其中最好一次成績。
4.注意事項
(1)腳尖不要踏線犯規,跳出雙腳觸地時身體向前,手不要背后觸地,跳完后都要從正前方走出,并繞過紅外測試桿,兩次試跳犯規者視為無成績。
(2)可以赤足,但不得穿釘鞋、皮鞋、塑料涼鞋參加測試。
二、引體向上
1.測試目的.
測試學生的上肢肌肉力量的發展水平。
2.場地器材
高單杠或高橫杠,杠粗以手能握住為準。
3.測試方法
測試學生跳起雙手正握杠,兩手與肩同寬成直臂懸垂。靜止后,兩臂同時用力引體(身體不能有附加動作),上拉到下頜超過橫杠上緣為完成一次。記錄引體次數。
4.注意事項
(1)測試學生應雙手正握單杠,待身體靜止后開始測試。
(2)引體向上時,身體不得做大的擺動,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動作撐起。
(3)兩次引體向上的間隔時間超過7秒停止測試。
三、仰臥起坐
1.測試目的
測試學生的腹肌耐力。
2.場地器材
墊子若干塊(或代用品)、鋪放平坦。
3.測試方法
測試學生仰臥于墊上,兩腿稍分開,屈膝呈90度角左右,兩手指交叉貼于腦后。用腳背勾住測試儀器,以固定下肢。受試者坐起時兩肘觸及或超過雙膝為完成一次。仰臥時兩肩胛必須觸墊。測試人員發出“開始”口令的同時開表計時,記錄1分鐘內完成次數。1分鐘到時,受試者雖已坐起但肘關節未達到雙膝者不計該次數,精確到個位。
4.注意事項
(1)如發現受試者借用肘部撐墊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坐時,該次不計數。
(2)兩手指沒有交叉貼于腦后,該次不計數。
四、800米跑和1000米跑
1.測試目的
測試學生耐力素質的發展水平,特別是心血管呼吸系統的機能及肌肉耐力。
2.場地器材
400米、300米、200米田徑場跑道,地質不限;
電子智能型測試儀器,電子感應式測量,自動測量成績。測試學生佩戴感應腕表進行測量。
3.測試方法
測試學生按20人一組,依此類推,尾數組隨后,排隊站在起點線后,聽測試儀器發令聲響后開始起跑。
4.注意事項
(1)如果在非400米標準場地上進行測試,監考員向測試學生報告剩余圈數,以免多跑距離。
(2)監考員告知學生在跑完后應保持站立并緩慢走動,不要立刻坐下,以免發生意外。
(3)測試學生不得穿皮鞋、塑料涼鞋、釘鞋參加測試。
學生體育教案篇4
畢業生中考體育考試事關學生升學及身體安全,為確保今年我校中考體育工作的順暢進行,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考試時間安排:
4月23日,12:40考生集中學校教室;13:00統一坐車出發;13:30到實驗中學,考生下車排隊到職專學校熱身;14:30檢錄,開始考試;15:30考試結束,返程。
二、組織機構
組長:
組員:
三、職責分工:
1.考務組:__及各班主任與帶隊老師。主要負責考務工作:聯系家長、通知學生、組織報到檢錄等。
2.安全組:__及各班主任。主要負責安全工作:預案制訂、來回交通、安全管理等。
3.技術組:__。主要負責技術指導:考試注意事項、考前準備工作等。
主要工作有:
做好班級考生考勤工作,并強調考生紀律,確保考試的順暢進行;學生考完后,指導學生及時查閱成績;確認無誤后督促學生集合上車返校;
四、紀律要求:
1、聽從學校安排,不得隨意離開崗位。
2、分工協作。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做好學生的服務性工作。
3、班主任考前要向學生強調考試紀律要求,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4、聯系電話:__校長__,__老師__,__老師__
學生體育教案篇5
內容:
雙杠(五副雙杠)
目標:
①多數同學能掌握雙杠支撐擺動前擺下的方法。
②運用激勵法,讓學生友伴組合互相探究,運用雙杠器械自行設計出發展上肢、腰腹力量的動作與方法,培養學生自覺的創造性學習,體驗成功感。
步驟:
1、學生代表(各班組)集隊點名、帶跑、準備動作;
2、示范方法、提出要求及問題;
3、組合自己的小組進行合作練習;
4、教師到各組巡視(示范、提示、幫助、鼓勵);
(在完成規定動作外,鼓勵學生多設計自選動作,視動作、花樣或創意程度,給予累積分數)
5、鼓勵學生完成有一定難度的動作,但要求大家應量力而行,并在互幫互助下完成;
6、課中對自行設計、創新練習者及有合作精神者給予肯定。
課后小結:
①學生代表輪流帶準備活動,讓每位學生得到了組織能力,膽量等鍛煉的機會,多節課下來,證明他們都能自覺帶操,有的口令聲大、方法多樣,大膽,組織能力得到提高。
②有創意的自選動作方法給予追加分數的激勵機制,極大促進了學生思考,自覺、自主練習的積極性,課中涌現出爭著、搶著雙杠練習的現象屢見不鮮,課后自練同學還不少。
③友伴組合練習,自評、互評,課后出現合作練習、上課互幫互助甚至指導他人的現象不乏其人。
④學生主動請教老師指導的狀況也并不新鮮。
⑤對個別肥胖學生的指導,其大膽上雙杠的嘗試,還有待探究。
⑥課堂中絕大多數學生能主動學練,氣氛濃,“主動參與”體現顯著。
學生體育教案篇6
教材分析
1、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能、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
2、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學情分析
1、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籃球運動有一定認識和了解,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喜好籃球運動;
2、學生對籃球運動缺少系統的認識和基本技能的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通過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讓學生初步了解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素質組合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并進一步提高籃球基本技能和戰術水平
2、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課堂開始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出勤情況。
2、師生問好。
3、教師宣布本次課內容:籃球
二、準備工作
1、教師講解練習的方法,即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動作或者模仿所見過的某些球星的動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熟悉球性練習。
2、教師下到學生中間一起練習或做一些動作讓學生模仿。
三、教學內容
1、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2、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3、教學比賽
4、素質練習
四、設計意圖
1、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術、戰術水平
2、通過素質組合練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五、課堂結束
1、放松練習
2、教師小結本次課情況
3、教師宣布下一次課內容、地點
教學反思
1、本課遵守體育課的課堂教學常規,按照常規要求進行。
2、在課堂準備工作,通過讓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參與,融合師生關系,讓學生有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3、在籃球教學中,首先是運用體育課的基本教學方法進行籃球基本技術的教學,讓學生觀察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觀察、模仿、達到學習的.目的:其次,在籃球教學比賽中,讓學生自己組織比賽,學生自己輪流擔任裁判工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組織能力,進一步運用所學過的籃球基本知識于實踐中,通過實踐又可以檢驗所學過的基本知識,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最后聽教師的講評,學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籃球水平。
學生體育教案篇7
案例背景:當前,在體育教學中,許多教師從趣味性、多樣性、實效性出,安排了一些新穎的教學內容。加強了課堂氣氛的活躍性,學生鍛煉的積極性更為提高。但在教學大綱占有一定比例的隊列隊形的練習,在實施中卻有被“擠掉”的現象,造成學生的隊列隊形練習素質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的質量,根據這一現象,談一下隊列隊形在廣播操中運用的效果,以引起體育教師的重視:
在隊列隊形的練習中,學生根據教師的“口令”做規定的動作,并使自己的行動和集體協調一致。這就要求學生具有集體的組織觀念和較強的紀律性。嚴格要求的隊列隊形練習,能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的精神。在廣播體操、體育課集合時做到快、靜、齊,精神煥發。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加強,課堂紀律明顯好轉,為學校的教育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隊列隊形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使兒童、青少年從小養成正確的站立、行走等姿勢,使他們的肌肉和骨骼得以正常協調地發育,使全身的肌肉協同、對抗而完美地收縮和放松,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減少中小學學生中出現的駝背,雞胸等脊椎,胸廓結構變形等問題,形成良好的身體姿勢。
廣播操的教學無論從教來講還是從學來說都是一項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圓滿完成廣播操教學的前提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準備部分
在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發興趣導入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課堂升溫,具體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分級進行趣味游戲,并以此達到熱身的目的。因為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比較“稚嫩”、孩子氣還很重,適當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基本部分
因為廣播操有硬性的教學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書面要求進行教學,所以除了盡量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外,仍然采用傳統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講解教學—完整教學的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分的強調“教”,而是“教”與“學”并重。在動作傳授完以后,讓同學之間分組練習、討論,互相糾錯,以此培養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并讓動作完成好的學生進行示范領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培養學生敢于表現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們的學生在上課之前都已經分組,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讓他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同學做的規范,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我全程指導及時發現錯誤動作,在錯誤動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糾正過來。
3、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比較簡單,只是一些課堂的常規,讓學生總結點評一下這節課的收獲,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的學生,讓其在課后加強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