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小學體育游戲教案
設計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走、跑的動作。
2、體驗與同伴合作進行競賽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師幼合作用廢舊報紙卷成紙棒作成小樹苗。
2、場地布置如圖,終點放兩個廢舊蛋糕盒。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1、帶幼兒到戶外場地。隨著老師的節奏跟著老師活動身體各部位:
頭部運動、手臂運動、腰部運動、腳部運動、關節運動。
2、我們要去做運送小樹苗的小勇士了,先去觀察一下地形吧。
跟著老師環場地慢跑兩圈。
F、大班體育游戲活動:勇敢的“小特警隊”探險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對梯子的各種游戲,發展幼兒的攀爬能力和平衡能力。
2、培養幼兒無畏、勇敢、果斷、鎮定的優秀品質。
3、增加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
活動準備:竹梯、彩色滾筒、椅子、牛筋等。
活動設計:
一:準備部分
基本動作練習。立正——稍息——向右看齊——向右轉——原地踏步走——齊步走——小跑——立停。
二:基本部分
小特警已經學會了許多本領,今天要進行考試了——探險。在我們探險的路上,要過許多小橋。有有趣的小橋、也有很危險的小橋,大家可要注意了!看哪個小特警員特別勇敢、機智、聰明。
1、過小橋
第一關:平地小橋要求:規定用走、跳的方法在梯內和梯上通過。
第二關:傾斜小橋要求:規定用走、跳的方法在梯上通過。
第三關:懸空小橋要求:規定用爬的方法在梯上通過。
設計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游泳時需要注意的安全常識。
2、認識游泳時可能發生的問題以及學會及時處理。
二、活動過程:
(一)游泳安全須知
1、游泳前必須進行身體檢查,體檢合格方可游泳。
2、禁止到非游泳區游泳,要在游泳館、池或標有無危險標記的游泳區游泳。
3、游泳要由家長、老師或可靠的人帶領,或結伴,不能單獨游泳。
4、游泳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使全身各個器官、系統得到活動。
5、頭痛、發燒、傷風感冒或者病剛好,及餓肚子、飯后、身體過于疲勞、大量出汗后、喝酒后都不能游泳。
6、在水中游泳的時間,每次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特別使初學的人,在水中時間不宜過長,一般15-30分鐘就要休息一下。
(二)問題及處理
1、游泳的時間或水溫不當時,容易引起抽筋。這時應立刻停止游泳。仰面浮在水面上呼救,并拉伸抽筋肌肉,舒緩后,要換個泳式游回岸邊,一定不要亂掙扎。
2、游泳時身體感到疲勞或寒冷時,要馬上游回岸邊。
3、游泳時遇到水中有水草纏身時,要趕快像脫手套或脫襪子那樣擺脫水草纏身,然后離開有水草的地方。
4、游泳時可能會出現頭痛。這時要停止游泳,迅速上岸,用大拇指對準頭部太陽、百會、列缺等穴位進行旋轉按摩,并用熱毛巾做頭部保溫。
三、活動小結:
游泳前、游泳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如果游泳時發生問題,一定要及時處理。
設計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3
一、教學內容:
跳繩、仰臥起坐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仰臥起坐中躺下時肩著地,起來后肘觸膝,臀部不離地的動作要領,提高動作的準確性,提高身體的腰腹力量。使80%的學生能在一分鐘之內完成30個仰臥起坐的完整動作。
2、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一分鐘之內跳繩的個數,掌握正確的跳繩的方法。
3、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積極參加活動,通過團隊合作,增強自信心,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肩著地,肘觸膝,臀不離地
教學難點:提高腰腹力量
四、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
1、課堂常規教學:
(1)、體育委員整隊
(2)、師生問好、
(3)、宣布本課內容與要求
(4)、安排見習生
2、準備活動:
(1)、游戲:大魚
(2)、徒手操
要求:認真積極,全心投入
組織:散點
(二)、基本部分
1、跳繩
1)、教師講解鏡面示范跳繩的動作;
2)、學生自主練習。
3)、一分鐘練習,糾正錯誤動作
4)、講評;
要求:動作正確,速度快
組織:成廣播體操隊形;
2、仰臥起坐:
1)、講解動作要領
2)、學生自主練習
3)、1分鐘練習
4)、講評
要求:肩著地,肘觸膝,臀不離地
組織:四列橫隊
(三)、結束部分?
1、集體放松
2、教師講評
3、下課
器材準備:體操墊若干、跳繩若干
設計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4
一、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強身育人”為教育目標,以“小青蛙回家”為主題,以情景發展為主線,以自主學練為主要方式,以主體參與為策略,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授之以“漁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給學生一次機會,還您一份驚喜,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在參與中快樂,在快樂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長。
二、教材分析
本課主題是立定跳遠,該教材是小學一年級跳躍的內容,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基本掌握立定跳遠。跳躍是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并且是具有實用意義的體育項目,深受少年兒童的喜愛。跳躍教材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而富有童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增強下肢的力量,提高協調靈敏的素質。有利于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于是我在課中安排了兒歌《小青蛙回家》,游戲《跳過小河接力賽》。借助游戲的功能,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練。在學練中使技能得以接受,情感得以升華。
三、學生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自控能力和約束能力較差,但只要是讓他感興趣的活動(游戲),他們就樂意去學,樂意去練。在玩中學,學中練,才能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積極活潑地參與體育,并表現出全身性的活動。
2.掌握兩腳同時起跳和輕巧落地的跳躍方法,以及明白游戲的規則和方法。
3.發展跳躍能力,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4.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教學重點:雙腳起跳,雙腳落地。教學難點:上下肢協調配合,落地屈膝緩沖。
五、教學流程
第一部分:引起動機
1,兒歌《小青蛙回家》,幾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跳跳——呱呱,跳跳——呱呱。小青蛙回到了家——呱。教師唱第一句,讓學生接后面呱,并學青蛙跳一次。
2,學生模仿動物跳——小白兔,老虎,袋鼠跳等。
第二部分:發展活動
1.小青蛙找媽媽:設計情境,幾只小青蛙迷路了,怎樣回家?
(引起學生思考,跳躍時輕巧落地。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師生共同參與游戲)。
2.小青蛙學本領。
(1)怎樣跳,才能和小青蛙一樣跳得高又落地輕?
(2)各小組利用小墊子想辦法練習,目標落地輕,落得遠。
3.小青蛙初試本領。
(1)請各組做做看,選出最好的個人(青蛙王),帶領練習。
(2)各小組相互交流,努力完成目標。
4.小青蛙展示本領。
游戲——跳過小河接力賽。設計陷阱,將小墊子縱放,小青蛙跳躍過“陷阱”,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過陷阱。
第三部分:穩定情緒,恢復身心
1、游戲:“巨人”、“高人”、“矮人”。學生成橫隊面向教師站立,教師說:學生按規定動作做該動作兩個八拍。
教師說的動作方法是指:
(1)“巨人”兩臂放松上舉,兩腳原地踏步同時深呼吸。
(2)“高人”上體放松前彎,兩臂體前交叉,兩腳原地踏步,同時按節奏呼吸。
(3)“矮人”坐在地上兩手抖動大、小腿肌肉。通過放松動作,充分消除激烈緊張的運動疲勞,調節心情,身心得以恢復,使學生充分體驗到體育的樂趣。
2、教師對各小組進行評價,對優勝組進行表揚,對其他各小組進行指導鼓勵。最后學生協助好教師收好器材,師生再見。
設計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激發頑強的競爭意識。
2、增強腿部的彈跳力以及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的發展。
3、復習“立定跳遠”,能正確掌握跳躍的動作要領。
活動重難點:
重點: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
難點:手腳協調,兩腳同時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躍。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集合要做到:快、靜、齊,精神飽滿,動作正確、整齊。
2、熱身運動:
a、快、慢跑交替(快跑2組,慢跑2組,變速跑同時,教師要多關注幼兒及時提醒幼兒,避免相互沖撞的現象出現。
b、徒手操:
頭部運動4×8、肩部運動4×8、膝關節運動4×8
跳躍運動4×8、手腕腳踝關節運動4×8
基本部分
1、情景導入: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動物王國中,哪幾種動物是跳著走路的嗎?我們以前也練習過幾種跳躍的本領,展示出來看看能不能比小動物
2、教師示范并講解:立定跳遠
動作要領:兩腳自然左右開立,上體稍前傾,兩臂前后擺動各一次,兩腿配合作自然彈性屈伸,然后兩臂用力向前上方擺,兩腳同時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落地時以腳跟先著地。
3、幼兒進行對比練習,分組練習。
4、游戲:看誰跳的格子多。
要求:認真游戲,聽從指揮,注意安全。教師講解游戲規則及注意事項,每組每次跳4個人,從起跳線起跳,每人向前連續跳5次,第2次跳躍取最近距離為起跳線,格子數多的為勝。
5、教師活動小結
結束部分
1、集合
2、整理放松運動:原地踏步
3、活動總結
4、解散
設計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6
教學目標:
通過體育游戲與球類運動相結合,提高運傳搶球等籃球基本技術,發展團結協作的能力,培養團隊協作和集體主義。
課的內容:
一、隊長球
(一)游戲目標:提高學生移動傳、接球的能力,培養學生傳球的配合意識。
(二)準備工作:
1、籃球(或排球)若干個。
2、在場地上并排畫幾直徑為50厘米的圓圈,彼此間隔2米,距圓圈4至6米處畫一條橫線。
(三)游戲的進行: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個隊,每隊推選一名隊長站在圓圈內,其余的隊員成縱隊,面向隊長站在橫線后,排頭手持一球。游戲開始,各隊排頭按規定的傳球方法,將球傳給隊長后,迅速站到自己隊的隊尾。第2人立即上前去接隊長的回傳球,以此按順序進行傳、接球,最后以先傳完的隊為勝。
(四)游戲規則:
1、傳球時,不得出圈或過線。
2、傳接球時誤時,應由本人將球拾起,跑回線后方能再傳球。
(五)教法建議:
1、此游戲可改變傳球的方法或規定傳球的次數進行比賽。
2、可輪流擔任隊長,即傳球后迅速跑到圈內,接替隊長去接下一人傳來的球,被替換下來的隊長,應迅速跑到隊尾,連續進行替換、接球。
二、傳球追觸
(一)游戲目標:提高學生行進間的傳、接球技術,增強其協同配合傳球的意識。
(二)準備工作:籃球場地一塊,籃球一個,紅布帶若干條。
(三)游戲的進行:全體學生分散站在籃球場內,教師指定3名學生為“追觸者”(系上紅帶標志以示區別),其中一人手持籃球做好準備。游戲開始,3名追觸者相互進行移動中的傳、接球,并在傳、接球過程中,用球觸及其他同學,被觸及者系上紅帶標志,參加到追觸者行列進行游戲,追觸者不斷增加,直到剩下最后一名學生為止
(四)游戲規則:
1、“追觸者”只準相互傳球,不允許運球或走步違例(同籃球比蹇規則要求)。
2、追觸人時,只能手持球觸人,不允許用球擲擊人。
3、被追觸者如被逼出界時,按被觸及論。
(五)教法建議:
1、如參加游戲的人數過多時,可再分為若干組,分別在兩個場地進行游戲。
2、此游戲可改兩隊進行比賽,一隊追觸,另一隊躲避,被觸及者站到場外停止游戲,直至全隊被觸及后,兩隊交換進行游戲。
三、小手球
(一)游戲目標:提高傳接球和運球技術水平,培養攻守配合意識;發展靈巧性及速度、力量等體能。
(二)準備工作:
1、排球或足球一個。
2、籃球場地一塊,以投籃3米區(即以端線的中心點為圓心,以6、25米半徑畫弧,連接兩側端線)為球門區,在籃球場端線中心點兩側放置兩根立柱(立柱間距3米)作為球門。
(三)游戲的進行: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各隊推選一名隊長,一名守門員。兩隊隊長猜拳挑邊,決定攻守。游戲開始,各隊隊員別站在中線本半場的一側,進攻隊持球,防守隊做好準備。當裁判員鳴笛后,進攻隊利用互相傳遞球、運球,通過簡單的戰術配合,尋找機會射門。防守隊則盡力組織防守,設法阻止對方攻門,并積極搶斷球,從而控制球,轉守為攻。最后以得分多的隊為勝。
(四)游戲規則:
1、攻守雙方均不得進入球門區進攻或防守,否則判由對方擲邊線任意球(守門員除外)。
2、將球射入球門算得1分,然后由對方在中線發球繼續比賽。
3、射門時,球必須在守門員頭部以下部位射入球門,否則射中無效。
4、守門員觸球出邊界,由對方發球;如觸球后出端線,則由守門員發球門球。
5、不準推人、拉人,如影響直接射門得分,則由對方在球門區外正中點處罰球;一般情況,由對方發邊線球。
6、比賽分上下兩半場,每半場10至15分鐘,中間休息2分鐘。下半場,兩隊交換場地和發球。
(五)教法建議:
1、每隊參加游戲的人數7—9人為宜。各隊按守門員、后衛、前鋒等位置進行分工。
2、比賽時間可視具體情況增減。
3、比賽規則可參照正式手球比賽規則,也可有所調整。
設計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7
教學目標:
通過體育游戲與球類運動相結合,提高運、傳、投搶等籃球技術動作的銜接、連貫和應用能力,發展的靈敏、速度、力量等體能。
課的內容:
一、二球一賽
(一)游戲目標:提高靈敏性和應變能力。
(二)準備工作:籃球場地一塊,籃球兩個(球要有明顯的區別,或一個標準籃球,另一個是橡皮球)。
(三)游戲的進行:首先選出兩名裁判員,兩名助理裁判員,然后以5—6人為一隊,把學生分成若干隊。游戲時,兩個隊上場比賽,其他隊準備替換負隊。進行兩球一賽游戲時,雙方各有一名隊員手持球站在自己半場的端線外準備發球。當裁判員鳴笛后,各自發球開始比賽。
比賽時,兩隊同時在場上傳遞、運球,突破,力求將本隊的球投入對方籃內得分,同時又要設法阻截和防止對方的球被攻進自己的籃內,并積極搶斷對方的球,力爭將其攻入對方籃內。比賽中若有一方將球投中,比賽即可結束,勝隊留在場內繼續游戲,負隊則被替換下場。比賽中,如一方將球碰出界,則由助理裁判員視情況令對方在前半場或后半場發球。如由于犯規造成“死球”時,也由助理裁判員執行規則,令對方在犯規隊員的本半場發球。
(四)游戲規則:
1、比賽中出現犯規、違例、傳球出界等情況時,均按籃球比賽規則判其在犯規、違例、失誤一方的半場發球,而不執行罰球的條款。
2、兩球一賽,除兩個球同時出界時才能停止全場比賽,比賽始終不得間斷,直至一方得分為止。
(五)教法建議:
1、兩球一賽游戲的運動量、密度較大,比賽時間不易過長,勝負隊可同時下場,待各隊決出勝負后,勝隊與勝隊再重新組合比賽,避免連續獲勝隊負荷過大。
2、有關比賽規則,可視實際情況根據正式籃球比賽的`規則進行調整。
二、換球投籃接力
(一)游戲目標:提高運球、投籃技術動作的銜接、連貫和應用能力,發展靈敏和速度等體能。
(二)準備工作:
1、籃球場地一塊,在籃球場罰球圈頂和中線靠邊線處,各畫兩個直徑為50厘米的圓圈。
2、籃球6個,每個圓圈各放一個籃球。
(三)游戲的進行: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各成縱隊分別站在球場兩個端線外的兩側,排頭手持籃球。游戲開始,教師發令后,排頭運球至本場罰球圈頂處的圓圈,將手中球放至圓圈內,拿起圈內的球運球至中線處的圓圈處,將手中球放至圓圈內,再拿起圈內的球運球上籃,投中后迅速運球返回本隊,將球交給第2人后站到隊尾。第2人按同樣方法進行,直至全隊做完為止,以先完成的隊為勝。
(四)游戲規則:
1、交接球換人時,必須站在端線外。
2、運球至圓圈時,必須換球,并將手中的球在圓圈內放穩方能繼續運球前進。
3、運球人不得持球跑。運球失誤,則應從失誤處重新運球前進。
4、投籃必須投中方能返回。
(五)教法建議:
1、可要求運球人在換球后改為換手運球,以增加游戲的難度。
2、在投籃命中后,可允許運傳球給本隊第2人,但接球人在接到球之前不得過線進入場內。
三、“30”投籃
(一)游戲目標:鞏固和提高跳投、搶籃板球和補籃的技術,發展快速反應能力。
(二)準備工作:籃球場地兩塊,籃球4個。
(三)游戲的進行: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4個隊,各成縱隊分別站在4個半場的罰球線后,排頭手持籃球。游戲開始,教師發令后,排頭做原地跳起投籃,投中計得2分。無論投中與否,只要在球未落地之前接到球,可補籃一次,投中則得1分,然后,把球傳給第2人,自己站到隊尾處,第2人按同樣方法進行,以此類推,全隊依次輪換投籃,直至籃積30分為止,以先完成的隊為勝。
(四)游戲規則:
1、跳投時,必須站在罰球線后起跳投籃。
2、跳投后,如球落地則不能再補籃,投中也無效。
(五)教法建議:
1、根據游戲者的水平,可改投籃點、投籃的角度等條件。
2、此游戲可改跳投為原地投籃,然后沖搶籃板球補籃,以減少游戲的難度。
四、圓圈追傳球
(一)游戲目標:發展視覺觀察和反應能力,提高傳球的速度和準確性。
(二)準備工作:
1、在場地上畫一個大圓圈(大小根據學生人數而定)。
2、籃球兩個。
(三)游戲的進行: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且為奇數的甲、乙兩隊,并讓兩隊學生交錯站在圓圈上。兩個籃球分別交給對稱站立的甲、乙隊各一名隊員手中。游戲開始,持球的兩隊隊員,根據教師伸出左手或右手,向該方向同隊下一名同學依次傳球,教師不斷變換方向,最后以一個隊的球追上另一隊的球為止,追上的隊為勝。
(四)游戲規則:
1、傳球時,必須依次傳遞,不得間隔傳球。
2、傳球失誤時,必須由失誤人將球拾起跑回原位置后,方能繼續往下傳球。
3、傳球中,兩隊隊員不得干擾對方的傳球。
(五)教法建議:
1、此游戲可先規定向某一個方向傳球。
2、也可規定某一種傳球的方法進行傳球。可采用不分隊,全班站成一個圈,根據教師指定的方向傳球,直至兩個球集中到一人手的里時,游戲即可結束。
設計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8
學習階段:
水平一
學習目標:
積極在參加體育活動,并能在活動中體驗出民間體育活動的快樂
學習內容:
跳短繩、游戲
學習步驟:
一、快樂游戲,活躍情緒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集隊、隊列
2、提出要求,組織學生分組游戲。
學生活動:
1、看老師手勢,聽老師口令快速集隊,并從集隊中體驗“快、靜、齊”的集隊要求。
2、聽口令練習原地踏步,動作做到位。
3、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游戲“快找伙伴”并能按老師要求做出各種不同的跑步姿勢和各種模仿動作。
組織:五路縱隊、自由分散
二、自主跳繩,熟練動作
教師活動:
1、提出自主練習的要求:注意安全、用繩子體驗不同的活動。
2、組織學生進行不同的跳繩比快、比多的練習。
3、組織學生進行半分鐘跳短繩練習。
4、提出要求,組織學生自己壓腿。
學生活動:
1、每人一繩,自主地進行練習,可以進行跳繩也可以借助繩子進行各種游戲活動,充分地發揮短繩的練習作用。
2、按老師要求進行并腳向前跳短繩、向后跳短繩、和老師比一比誰跳得快,同學比一比誰先完成任務等。
3、積極參加半分鐘跳短繩練習,比一比誰跳得最多。
4、自己進行各種姿勢的壓腿練習。
組織:分散練習
三、一毽多用、嘗試游戲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自主練習踢毽。
2、講解示范游戲規則、方法。
3、組織學生游戲,并總評。
學生活動:
1、按老師要求認真練習踢毽。
2、認真觀看,了解游戲方法規則。
3、大膽地嘗試游戲,并積極參與比賽。
組織:分散練習、分組游戲
場地器材:體育館、短繩每生一根、毽子每生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