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電子版教案
小學一年級語文電子版教案篇1
《星星和哨兵》教案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我”為什么要當哨兵,體會哨兵工作的艱辛。
3、正確認讀十四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教學難點:理解“我”為什么要當哨兵。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搜集關于解放軍的故事。
2、關于解放軍站崗放哨的錄象片。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及設計說明
一、導入新課。
星星和哨兵相比,你更喜歡誰?為什么?生自由發言。
(設計說明: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給學生以自主權)
二、認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瀆課文,不認識的字劃出來,自己想辦法解決(看拼音、問同學、問同學等)
(設計說明:通過自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獨立閱讀的能力。)
2、生讀課文,師生互評互議,適當肯定學生的長處,并引導學生讀正確、流利。
3、進一步縮小語言單位,讓學生認讀含有本課生字的句子、詞語,直至能脫離語言環境認讀單個生字。“奶、累、遇、直、視、啥”幾個可以結合學生學過的字或聯系實際讓學生掌握。
4、組內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又正確又流利。
5、在班內自由找對手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設計說明: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這是理解課文的基礎。)
三、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師范度,引導學生了解“星星”和“哨兵”的表現有什么不同,說自己更喜歡誰?為什么?從而理解“我”為什么要學習哨兵。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傾聽以及思考能力,讓學生在傾聽中理解語言。)
2、學生講講他們所知道的關于解放軍的故事。
3、教師給學生提供一段關于解放軍站崗放哨的錄像片。
4、帶著自己體會到的感情去讀課文。
(設計說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以此方式達到對內容的理解,“淺化”而又“深刻”,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體驗,在體驗中理解。)
四、拓展延伸。
1、讓學生練習制作小賀卡,把自己想對解放軍叔叔說的心里話寫在上面,有條件的話可以把學生制作的小賀卡寄給解放軍叔叔。
(設計說明: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并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
2、你還想了解哪些關于解放軍叔叔的知識?怎么了解?(看書、看電視、上網、向別人請教等)
(設計說明:通過本課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口,激發學生探索的_。)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星星和哨兵》的小作者是喜歡“星星”還是喜歡“哨兵”?為什么?課下你了解了哪些有關解放軍叔叔的知識?
(設計說明:課內與課外相融合,鼓勵學生課外閱讀行為,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二、認讀復習本課生字。
1、出示帶生字的句子。
(1)祖國的邊疆站著哨兵。
(2)奶奶說:“星星不怕累,”
(3)日夜注視著周圍的動靜。
(4)一直守衛著祖國的邊境。
2、自己讀后指名讀,注意帶橫線的字。
3、出示字,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認讀/
4、說說自己記住了那些字,有什么好方法。
(設計說明:在具體的語境中認識生字,理解字意,并且交流識字方法,激發自主識字的積極性,提高識字效率。)
三、指導生寫生字。
1、認讀、組詞、說話。
2、觀察字型,自己數一數筆順筆畫。
3、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說說怎樣寫好看,老師重點指導“空”第四筆是撇,第五筆是點。
4、自己練習書寫,老師個別指導。
(設計說明:寫字教學也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讓他們學會觀察分析審美,在寫正確的基礎上寫好看,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整體設計說明:本課的教學設計力爭體現新課程提出的理念,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給學生自主權,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獲得知識,學會方法,培養情感,提高素養。)
小學一年級語文電子版教案篇2
教學要求:
1、鞏固復習學過的生字,讀一讀,寫一寫。了解漢字部首的表意作用。
2、讀一讀,積累詞語。
3、說饒口令。
4、閱讀欣賞。了解倒影的常識。
5、做吹泡泡的游戲,觀察泡泡的大小、形狀、顏色,再說一說。
重難點、關鍵:
1、正確書寫漢字,積累詞語。
2、學會觀察,并有序、通順的說,培養學生的觀察以及表達能力。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語海拾貝及閱讀欣賞部分,鞏固復習學過的生字,能夠正確書寫,并積累詞語,讀中認識倒影。
教學過程:
一、有趣的漢字
1、學生讀一讀課中的生字。
2、指名讀一讀,其它正音。
3、以第一組為例,引導學生觀察。
(1)引導學生從字型上觀察,找出它們的異同點。
(2)指名反饋:第一組的字都和木字有關。
4、學生同法觀察其它組生字,并說說自己的觀察結果。
5、教學小結,引導學生從部首或部件的表意作用,理解漢字,另外也可以用類推法歸納同類的字,幫助自己系統的識記漢字。
二、詞語超市
1、學生自由讀一讀。
2、思考: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
3、學生反饋,教師小結。
4、讀中積累。
三、寫一寫
1、出示要求書寫的生字,學生讀一讀。
2、引導學生觀察每一行的共同點。
3、第一行全包圍,第二行上下結構,第三行左右結構。討論書寫時應遵循什么規律。
4、指導書寫,教師巡視輔導。
四、說繞口令
1、學生自由拼讀。
2、教師板書鼻韻母。
3、集體比賽讀饒口令。
五、閱讀欣賞
1、讀兒歌。
2、討論:傻鴨子為什么撲了一個空?
3、教師出示山的倒影圖,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倒影。
4、學生再讀兒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組織學生開展吹泡泡游戲,并指導學生觀察泡泡的大小、顏色、形狀,再說一說。培養學生的觀察以及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師讀題,明確要求
1、教師:這一次的語文生活讓我們干什么?
2、平時我們都玩過吹泡泡的游戲,只是我們沒認真的觀察過。
3、教師提出吹泡泡活動過程的要求。
(1)仔細觀察。
(2)活動中注意禮讓,注意活動的安全。
二、吹泡泡活動
三、說一說
1、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擴大說的面。
2、指名說一說,學生評議:哪些地方說的好,值的學習,哪些方面說的不夠,要更正。
3、再指名說一說。
4、教師小結。
小學一年級語文電子版教案篇3
1、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次學習活動中,我徹底打翻了教材中“我的發現”“日積月累”這樣條條框框式的學習,而是把“發現”和“積累”揉碎在“摘果子”和“走迷宮”的快樂中,借助“小豬胖胖”這一引領者的身份,把學生帶到“果園里”、“迷宮中”、“故事林”各處去觀光旅行,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索。讓原本躺著的文本,在孩子的語言中立起來。學生比平時學得更輕松,更有趣,更扎實。
2、語文學習是一個開放的過程。《語文園地》提供了一定量的語文練習,但并不是說學生掌握了這些就可以了,我在教學中進行了適當地拓展、補充有關的語文知識和語文練習,以鞏固和熟練掌握有關的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
3、語文學習要在語境中才有意義。在“講故事”這個環節,我通過有序地指導,從說清楚一句話開始訓練,在引導學生把話說生動的方法,讓學生有章可循,有話可說,不會在說話的起步階段產生害怕、無話可說的顧慮。
總的來說,這節課我體現了母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包括聽、說、讀、寫的實踐,有效地體現了寓教于樂,創設了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樂學、會學。
小學一年級語文電子版教案篇4
《神奇的耳朵》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同時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情趣。
3、正確認讀本課1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正確認讀本課1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同時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激趣,課題質疑
1、出示謎語——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不見面。(打一五官)
2、板書課題:神奇的耳朵同時請學生用鼻子書空。
3、請學生對課題質疑。
二、自讀課文,初解疑難。
1、借助拼音讀課文,解決字音問題。
2、生交流識字方法。
3、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看你能得到幾個大蘋果!)正確流利同學愛聽聲音洪亮
4、讀書反饋,接力讀文。
5、生評生讀書,生學生讀書。(找出哪里讀得好)
6、師范讀課文,課件演示課文內容。生評師讀書,生學師讀書。(找出哪里讀得好)
7、去掉拼音讀文,分組讀。評出“組合”。
8、課件出示詞語、字——“識字俱樂部”
神奇 耳朵 剛剛 叢林 聲音 使勁 伸展
彈琴 普通 所有 雪白 露珠 花瓣 蝴蝶
出示字:(開火車讀字)
神 耳 剛 叢 音 使 勁 展 蝴 聲
蝶 露 珠 瓣 彈 普 通 所 雪 兔
三、直奔興趣點,“淺化“疑難。
1、這兩只小白兔聽到了什么聲音?
課件出示句子:
嘎巴,嘎巴,小草在伸展手腳。
咝咝,咝咝,蝴蝶在扇動翅膀。
滴答,滴答,露珠在花瓣上跳躍。
吱吱,吱吱,小甲蟲在草葉上彈琴。
2、師讀句子(引導體會象聲詞的讀法),生讀句子。
3、演一演——“草長、蝶飛、露珠跳躍、甲蟲彈琴”
四、聯系生活,“深化”疑難。
1、在生活中,你聽到過哪些聲音?(例:沙、沙、沙,春雨在唱歌。)
2、生交流。
3、我們也來聽聽兩只小白兔聽到的聲音。(課件播放:蝶飛草長、露珠跳躍、甲蟲彈琴的動畫)
4、引導學生比較發現:兩只小白兔聽到的聲音是聽不到的,凸顯耳朵的神奇。
五、拓展視野,尋找答案
1、大自然是位能工巧匠,它為我們創造了奇異的世界。請欣賞(花開、積雪融化的動畫),看你能聽到什么?
2、生欣賞,生交流。
3、為什么我們也能聽到這美妙的但聽不見的聲音?是不是也有神奇的耳朵?
——引出中心;只要我們用心去聽,就能聽到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聲音。
4、齊讀最后一段。(我們的耳朵都是普通的耳朵,只要我們喜愛這世界上的一切,用心去聽,就能聽到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聲音!)
5、小結:美無處不在,讓我們用心去發現美,傾聽美,去創造美。
(音樂聲中下課)
第二課時
一、品讀全文,感悟內涵。
分角色讀。
師配樂讀文,生隨樂讀文。
二、認讀字詞,逐個認字。
課件出示句子(齊讀,指名讀)
1、小草在伸展手腳,蝴蝶在扇動翅膀。
2、露珠在花瓣上跳躍,小甲蟲在草葉上彈琴。
出示詞語(生領讀,接龍讀)
神奇 耳朵 剛剛 叢林 聲音 使勁 伸展
彈琴 普通 所有 雪白 露珠 花瓣 蝴蝶
出示字:(開火車讀字)
神 耳 剛 叢 音 使 勁 展 蝴 聲
蝶 露 珠 瓣 彈 普 通 所 雪 兔
出示課件(我能讀)
小剛使勁地聽,聽見草叢里有甲蟲唱歌。
蝴蝶在花瓣上彈琴,露珠在草葉上跳舞,太美了。
她穿著一件雪白的上衣,上面有只可愛的小白兔。
三、辨析字義、記憶字形
鼓勵學生發現規律記字;“蝴蝶叢露珠彈瓣神剛”等為形聲字。
交流記憶字的方法。
四、觀察字形,寫字指導
1、同學仔細看例字,說出每個字的關鍵筆畫。(即橫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
2、課件演示筆順,老師指導書空。
3、生唱寫字歌,同時調整坐姿與握筆姿勢。
4、指導書寫,學生練習。(播放輕音樂)
重點“兔”字,不要少一點。(兔子的尾巴短短的,還要藏一下。)“聲”上半部是“士”而不是
“土”字。“雪”字下半部,中間一橫別出頭。
五、小結
作業設計:
用心去聽,你能聽見什么聲音?寫在小本本上。
小學一年級語文電子版教案篇5
教學內容
《小壁虎借尾巴》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壁虎向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為他們各自尾巴都有用處所以沒有借到。通過這個故事,學生認識到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點。課文寓科普知識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之中,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使孩子們即學習了科學知識,又受到了美的熏陶。文章反復采用相同的句式,敘述了不同的內容,既易于學生接受,有富有生活情趣,角色鮮明,非常適于朗讀訓練。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能夠表演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壁虎、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3、正確認讀本課十六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教學重點:
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教學難點:
熟練認字,熟讀課文,體會對話的不同語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錄像、課件、生字卡片、動物頭飾。
學生準備:生字卡片、學生搜集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師出示謎語:活動地盤在墻壁,專門收拾飛蚊蟲,尾斷無礙會再生,醫學名稱是守宮。
師:這節課我們就學一個關于小壁虎的故事,請同學們看錄像《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讀課文:
自讀(學生自己想辦法掃除字音障礙,利于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
師:課文沒有注音,怎樣才能讀懂這個故事呢?學生聯系以前的經驗自己想辦法。(看圖、查生字表、猜讀或請教別人)
學生活動:同桌互相檢查讀文,重點看字音是否讀準確,句子是否讀通順。
師:同學們匯報自己新認識的字,并說出自己是怎樣認識的(提倡有創意的識字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指名當小老師領讀讀得準的詞語,并提醒大家應注意的地方。
(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和成功體驗中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圖文對照讀課文,理解課文。
師提問:1、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小壁虎為什么自己把尾巴掙斷了?
生讀書,思考,回答。
2、小壁虎都向誰去借尾巴?它是怎樣說的?借到了嗎?
生讀書,思考、回答,互相補充,師適時點撥。
3、重點指導第三自然段,讀好小壁虎和小魚對話的語氣。
課件出示句子: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小魚,把尾巴借給我。
通過比較朗讀,學生體會出小壁虎說話很有禮貌,語氣略帶請求。
4、小魚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學生做動作理解“撥水”,體會小魚的心情。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對話。
5、方法遷移,學生練習分角色讀好小壁虎和黃牛、燕子的對話。
評價(自評和互評結合,培養學生閱讀欣賞和評價能力)
學生帶頭飾分角色表演對話,先自評然后請大家評價。
第二課時
一、學生讀說結合,再次感知讀文。
二、回憶:小壁虎向誰借尾巴了?為什么沒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說說,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三、學習7、8自然段,自讀討論:
1、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只好爬回家里找媽媽,結果怎么樣?為什么?
2、指導朗讀:小壁虎這時的心情可高興了,它的話該怎么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全班評讀、齊讀)
表演(童話表演不僅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四、感悟全文,升華認識。
1、分角色朗讀全文。
2、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分配角色,學生進行創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動作練習排練。)
3、分組表演,全班評議改進。
(評議標準:表演的連貫性;角色的表情語氣是否恰當。)
拓展(多種形式的練習設計,激發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
五、擴展練習,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小壁虎還會向誰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說法結合查找的資料,再續說一兩個自然段。
小學一年級語文電子版教案篇6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山、石、土、田、人”5個生字。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能按筆畫記字形,能結合插圖了解字的意思。
2、認識新筆畫“豎折”,能按筆順規則書寫本課生字。
3、繼續認識田字格,能依照田格里的范字寫字。
4、會讀指定的詞語。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能讀準字音,記住字形,了解字義,正確書寫。
教學重點:
“山、石”的書寫。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前幾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生字朋友,我們是怎么記住他們,和他們成為好朋友的?愿意叫出他們的名字嗎?(出示生字卡片復習前兩課學習的生字)生字朋友認識的越多我們的本領就越大,你們愿意認識更多的生字朋友嗎?好,這節課我就在給大家介紹5位新朋友。
二、整體感知。
打開識字第三課,看看這課一共有幾幅圖,我們要認識幾位生字朋友?借助拼音叫一叫這些生字朋友的&39;名字?
三、學習生字。
(一)識記。
1、學習:山。
(1)出示圖片:看圖,你看到了什么?用圖畫引出“山”的象形字,進一步認識生字“山”,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電腦出示象形字“山”,古時候的人就是用這樣的符號記錄的,我們把這樣的字叫象形字。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為了便于書寫,就把這彎曲的筆畫拉直,逐漸規范就成了今天這樣的字了。)
(2)出示小朋友爬山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
(3)我們應該怎樣記住“山”字呢?“山”共有幾筆?課件演示按筆畫記字形,同時認識新筆畫“豎折”。(學生伸出小手和課件一起寫,邊寫邊說筆畫。)
2、學習:石。
(1)看圖認識“石”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用“石”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3)按筆畫記字形。
3、學習:土。
(1)看圖認識“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用“土”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3)按筆畫記字形。
4、學習:田。
(1)看圖認識“田”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用“田”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3)按筆畫記字形。
5、學習:人。
(1)看圖認識“人”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用“人”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3)按筆畫記字形。
課中休息:找朋友
(二)指導書寫。
1、讓學生認真觀察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2、觀察后,說說每個字的筆順和筆畫的位置。
山:第一筆是“豎”,寫在豎中線上,寫到下半格的中間靠上一點收筆。
第二筆“豎折”,起筆在左半格中間橫中線下邊一點,注意豎短折長。
第三筆“豎”,起筆比第二筆豎折的“豎”略微高一點,要寫對稱。
石:第一筆是“橫”,起筆在上半格中間豎中線左邊一點寫,橫不要太長。
第二筆“撇”,起筆在橫中間偏左一點寫,注意不要出頭。
第三筆“豎”,寫在豎中線上。
第四筆“橫折”的“橫”靠近橫中線,注意“口”不要寫得太寬。
田:“田”字要寫在田字格的中間,注意里邊的“橫”寫在橫中線上,兩邊不要寫滿,“豎”要寫在豎中線上,筆順是先外后內再封口。
土:上邊是十,“橫”要寫短,寫在橫中線上,“豎”寫在豎中線上,第一筆橫上邊的豎和下邊的豎應一樣長。最后一筆“橫”稍微長一點。
3、讓學生按筆順把書中的紅色筆畫描一遍,及時鞏固筆順。
4、學生在書上把每個字獨立試寫一個。
5、學生提出難寫的字,如:“石”字,教師范寫,具體指導。
6、學生照書上范字把每個生字再寫一遍,寫后評一評。
四、練習。
課件演示:數筆畫。
五、小結。
六、作業。
寫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