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教案簡單
垃圾分類教案簡單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2、體驗制作垃圾標志的樂趣。
3、培養良好的垃圾處理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次課的重點是要求孩子了解垃圾、垃圾的種類并學習分類。
本次課的難點是要求孩子制作垃圾分類的標志。
活動準備
U盤《環保小尖兵》8_9頁、電子互動白板、A4紙、畫筆、透明膠帶、剪刀垃圾桶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玩的東西?(出示垃圾袋內準備好的垃圾)
師:對,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垃圾。現在我們要用這些垃圾來玩一個好玩的游戲,小朋友想想這些垃圾可以怎么玩?
師:那我們一起來玩玩吧。(打開U盤《環保小尖兵》8_9頁之游戲____垃圾分類)
二、基本環節
1、幼兒討論垃圾分類的作用。
(1)提問: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請小朋友分組討論)
師:既然垃圾分類這么重要,那我們在丟垃圾時就要將同類的垃圾丟在一起,那該怎樣區分呢?(引導幼兒按垃圾特征進行分類:瓶瓶罐罐、紙類、廚余、一般垃圾)
2、出示垃圾桶,啟發幼兒制作垃圾分類的標志。
師:(出示一個垃圾)這個垃圾應該放在哪個垃圾桶呢?怎樣區分垃圾桶呢!我們一起來給垃圾桶做一個標志。
3、制作垃圾分類的標志。
師: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已的愛好對標識做設計,分組進行討論。制作成功后請各組將自己的標識分貼到幼兒園每個班級及公共垃圾桶上。
三、結束環節
師:寶貝們今天太棒了,不光自己學到了垃類的相關知識,還做了一件光榮的事——幫助幼兒園的其他班級制作了垃圾分類的標志,比如:__的標志是收集紙類的,DD的標志是收集瓶罐的。這樣大家將生活中有用的垃圾收集到一塊再利用,大家真正的參與到環保的活動中,我們的環境才會更美好。
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和家長分享垃圾分類的心德,并和家長一起在家執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教案簡單篇2
一、設計意圖
為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質量,探索幼兒園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可行途徑,推進校園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開展,提高幼兒園師生的環境意識,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以實際行動參與垃圾分類的宣傳,掌握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常識,特制定此工作教案。
二、工作目標
以創建垃圾分類質量為目標,整合全園各方面的力量,圍繞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的主題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教育,引導師生、家長認識到垃圾分類是要從源頭上分離出來,并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量,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做到人人知道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自覺進行垃圾分類。
三、人員分工
成立節約資源、垃圾分類領導小組
組長:園長,負責全面策劃、指揮、督導垃圾分類的工作。
副組長1:常務副園長,負責組織、協調、落實垃圾分類工作。
副組長2:安全主任、保健醫生,負責協調、落實垃圾分類工作。
副組長3:保教主任,負責組織教師開展垃圾分類活動、記錄活動資料等。
各班級級長:負責協助副組長,帶領本級教師具體落實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工作。
四、工作重點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校領導要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切實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我校環境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抓實、抓好、抓出特色。學校制定垃圾分類全民行動推進計劃,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櫥窗、班級宣傳欄、校園網等宣傳陣地,廣泛宣傳,使垃圾分類人人知曉、深入民心,營造師生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氛圍。
(三)加大投入,落實保障。在校園內增加垃圾分類設施的購置,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如操場、園門等地方放置分類垃圾桶,方便師生分類投放,提高師生參與程度,并加強垃圾分類設施的日常維護、保潔。幼兒園后勤組要做好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工作。
六、垃圾收集的方法
1.走廊的垃圾桶為家長、領導來園,以及師生在課間活動中產生的垃圾時存放所用,教室產生的垃圾不得倒入其中。由清潔工每周清理數次,其中可回收垃圾交幼兒園后勤組統一處理。
2.教室產生的垃圾分類后送交幼兒園垃圾收集箱,其中可回收垃圾由專門人員統一計量,不可回收垃圾統一由保潔員來清理。
3.廢舊電池由后勤組統一收繳后交環保部門處理(廢舊電池一定要放在專用收集箱內,家中使用的電池也可帶來)。
4.文印室的廢墨盒由文印室人員統一保管集中處理。
5.廚房垃圾每天由專人進行收集處理。
七、統一分類收集時間
1.每天上午、中午、下午放學前由保育員清理教室垃圾。
2.后勤組定期對可回收垃圾送廢品回收站。
3.后勤組對有害垃圾不定期送交環保部門專門處理。
八、反饋檢查
由保育員負責,后勤衛生檢查小組檢查各班活動室是否對垃圾進行正確的分類,若沒有按要求分類,按要求責令班保育員立即整改。
垃圾分類教案簡單篇3
一、說教材
一、課題分析:隨著資源的不斷開發,資源的浪費日益嚴重。人們已漸漸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都積極行動起來,拯救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增加全民的環境危機感和環境意識。如何讓幼兒從小樹立起環保的意識,增加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呢?通過認識無毒無害的廢舊物,了解哪些是可以循環再用,并通過分類操作,從而使幼兒進一步感知無毒無害的廢舊物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也是培養幼兒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
因而,從中班起,我就注意從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抓起。本次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環保行為、環保意識的其中一個內容。
二、活動目標
1、知道有哪些是無毒無害的廢舊物,了解它們能循環再用。
2、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對廢舊物進行分類,并認識相應的分類標志。
難點:在對廢舊物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能分辨哪些是可以循環利用。
二、說學法、教法
一、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已由直覺行動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聽故事,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我以游戲、故事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設置適合大班年齡特點的“送信”形式,把幼兒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課題中。并在活動中,以游戲、故事,提供大量實物,讓幼兒以操作貫穿始終。讓幼兒在活動中玩中學(分類),玩中說,玩中做,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真正發揮教與學主動作用。
二、有教育學家認為,幼兒的學習源于游戲。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幼兒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尖上”,說明操作在幼兒的分類活動中的作用。目前,在科學教育方法中,應注意內容的興趣性與生成性。使幼兒能對感興趣的東西學得積極主動,效果好。孩子天生愛探索,對許多事物感興趣。教師要把教育的出發點從教材轉向幼兒,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擴展成幼兒教學教育的內容,生成教育活動。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幼兒準備了大量的廢舊物,讓幼兒在游戲和延伸活動中,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達到玩中學,玩中做的目的。從而真正發揮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操作活動中,我還注意用言語鑲嵌,讓幼兒說出廢舊物的名稱,是屬于哪一類。讓幼兒在動手、動口的操作活動中達到活動的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我以“收信”的形式導入,激發幼兒閱讀信上內容的欲望。從而引入課題。讓幼兒猜、說的過程中認識分類標志圖的圖案及代表的意義。(這就完成第二個活動目標和突破活動的重點。)
二、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我以游戲的形式,請幼兒把“垃圾寶寶”送回家,請幼兒學習按塑料、果皮、紙張、等進行分類,并要求幼兒邊分邊說:藥盒是用紙做的,放在紙張的標記這里,是可以再利用的。可樂瓶是用塑料做的,放在塑料的標記這里,是可以再利用的。柑皮是屬于果皮類的,放在紙張的標記這里,是不可以再利用的。幼兒通過把廢舊物進行分類的操作活動,從而解決了活動的難點。(有利于幼兒對剛認識的分類標志圖作進一步的加深認識。)
三、鞏固環節:為了讓幼兒能更進一步了解廢舊物能循環再用的作用與意義。我以故事“山羊公公的商店”,使幼兒從中受到啟發,思考有哪些廢舊物還可以循環再用,引導幼兒從自身和他人的經歷、體驗中了解關愛環境行為的真正意義。
四、延伸環節:在幼兒了解關愛環境行為的真正意義時,激發幼兒積極、主動、自覺地自制物品的興趣。把幼兒自制物品作為活動的延伸,把活動推向高潮。使幼兒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逐漸成為一個真正的“環保小衛士”。(此環節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繼續進行。)
四、活動效果預測
幼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個體,他們從小開始就在逐漸探索環境,教師通過抓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垃圾分類及周圍環境中的宣傳廣告滲透。讓幼兒感受到人與環境的依存關系,并自覺地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爭當一名“環保小衛士”,并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建立起“關愛環境”的意識。
垃圾分類教案簡單篇4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垃圾分類標記,嘗試按標記給垃圾進行分類。
2.懂得垃圾分類的方法,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1.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等。
2.2只垃圾分裝桶,上貼2種標志。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活動導入
1)教師帶領幼兒在隨地丟垃圾的地方走走,提問:"你們看,地上是什么呀?"幼:垃圾。
2)教師:"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你住的地方到處都是這種垃圾,你覺得怎么樣?那我們該怎么辦?"
3)引導小朋友嘗試發言。幼:應該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教師:"對,我們就應該把這些垃圾寶寶放到垃圾桶里,把它們送回家!"
2、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記。
1)教師展示垃圾寶寶的"家"。
2)嘗試讓幼兒說說這些圖示分別表示什么,教師并進行一定的引導。
教師:"你們看,這就是垃圾寶寶的家---垃圾桶,(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你們認識它們嗎?"讓幼兒說說。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認識了這些標記,接下來我們每人選一個垃圾寶寶,把它送回家。"
3、垃圾分類
1)幼兒第一次操作:垃圾分類
2)檢查分類情況。
3)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垃圾寶寶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家。"(教師與幼兒一起看,不對的進行討論,應該放在哪里。)
4)教師:這個桶里面是紙張,它是紙張寶寶的家;這個是塑料袋,它是塑料寶寶的家;是果皮,它是果皮寶寶的家;里面是金屬,它是金屬寶寶的家。
5)幼兒第二次操作:垃圾分類教師:"現在這些垃圾寶寶都找到自己的家了。你們看那邊還有許多垃圾,我們把它們也送回家吧。"(幼兒自由選擇垃圾,然后一個一個的對垃圾進行分類,教師一旁指導。)
4、教師小結。
1)教師:"垃圾寶寶都已經送回家了。那誰能告訴大家把這些垃圾一個個分開有什么用呢?"邀請幼兒嘗試回答。
2)教師:"那讓老師告訴你們,其實垃圾分類是很重要的,比如喝過的易拉罐可以制作筆盒;廢紙可以再加工變成新的紙,小朋友們可以繼續畫畫、寫字;塑料瓶也可以再加工變成新的,再灌水;還有這些果皮就被埋在地底下了。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干干凈凈的,也讓我們的清潔工叔叔阿姨們減少了工作量。所以我們小朋友在平時不要亂扔垃圾(嘗試讓幼兒結合生活實際舉例子),做一個環保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能!)那讓我們一起從今天做起。
垃圾分類教案簡單篇5
一、指導思想
堅持把開展志愿服務與提高各級公共機構生活圾分類意識結合起來,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開展豐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
二、活動主題
垃圾分類?綠色
三、活動時間
________年__月-____月
四、活動對象
區各公共機構節能成員單位
五、活動目的
以志愿者為主要力量,以各級公共機構為宣傳陣地,通過以播放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宣傳片、分發垃投分類和減量指導手冊和海報,舉辦主題活動和講座等形式,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宣傳和實操活動,促進資源回收利用,倡導垃圾分類和減量的生態環保理念。
六、活動實施
(一)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
區各公共機構節能成員單位原則上選派一名____周歲及以下的正式在職在編工作人員作為聯絡員,負責組織本單位(含二級單位)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參與全區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干部職工帶頭踐行“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志愿行動,抓好各級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實。
(二)舉行垃圾分類志愿者主題活動啟動儀式。
舉行____區“垃圾分類?綠色”志愿者主題活動啟動儀式,邀請相關部門進行志愿服務指導,對志愿者的服務理念、垃圾分類知識等進行培訓,不斷提升志愿者服務意識、能力和水平。
(三)開展垃圾分類志愿宣傳。
開展垃圾分類減量主題宣傳和知識普及。利用辦公場所電視屏,宣傳欄和工作微信群,刊播垃圾分類宣傳標語、短視頻公益廣告等內容,大力營造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四)組織垃圾分類志愿者活動督查。
區公節辦將對各單位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并將垃圾分類志愿者活動開展情況列入年度考核。
七、有關要求
(一)強化組織保障。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活動,貫徹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活動教案,建立志愿者活動臺賬,加強對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和管理,組建本單位(含二級單位)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建立志愿者活動的長效機制。
(二)強化活動實施。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活動的組織和管理,積極營造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先行,廣大干部職工共同參與的工作氛圍。
(三)強化宣傳報道。要將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活動作為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推進我區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有力抓手,充分利用網絡、電視等多種宣傳手段,加強對志愿者活動的宣傳報道。
垃圾分類教案簡單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與生活的關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嘗試給垃圾分類。
3.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收集來的礦泉水瓶、可樂罐、塑料袋、廢舊電池、果皮、廢紙、樹葉等廢棄實物或照片。
2.做紙漿的工具、三個垃圾桶、白色卡紙和水彩筆。
3.有關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相關圖片和影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教師:“什么是垃圾嗎?環衛工人為什么每天都要清掃垃圾呢?”
2.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①教師:“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么樣?我們應該怎么辦?還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處理垃圾?”
②教師:“今天,我們撿來的垃圾應該怎樣處理呢?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介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教師:“我們可以怎樣給垃圾分類呢?”
教師:“像塑料制品、玻璃、金屬、紙制品這樣還可以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像腐敗的菜葉這樣沒有用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2.認識有機垃圾。
(1)教師:“菜葉等垃圾腐爛后會有什么用?”
(2)學習詞匯:有機垃圾。提問:“還有哪些也是有機垃圾?”
(3)看影像資料(一):回憶菜葉的變化,了解菜葉等垃圾在土中會腐爛,這些垃圾可以慢慢變成肥料,讓其他植物長得更好。
3.認識有害、有毒垃圾。
(1)看影像資料(二):觀察塑料袋的變化,并與菜葉的變化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塑料袋不會腐爛,只會越積越多污染環境,動物不小心吃了會有危險,我們把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盡量不用或少用這些東西,以保護環境。
(2)教師:“我們小朋友都知道還有一種垃圾有毒,是什么?誰來說說廢電池對我們有哪些危害?”
(3)看影像資料(三):了解廢電池的毒害,知道廢電池要作特別處理。
教師:“廢電池是有毒垃圾,亂扔能使一大片的土地不長莊稼或污染水源,我們要把它進行單獨回收,專門處理。
(4)經驗擴展:“還有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
4.觀察“做紙漿實驗”,認識可回收垃圾。
(1)提問:“老師是怎么做的?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結:紙可以做成紙漿再造出新的紙,紙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叫‘可回收垃,圾’,學習詞匯:‘可回收垃圾’。
三、垃圾分類。
1.看影像資料(四):垃圾分類、回收的錄像片段。
提問:“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的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記。
(1)出示“回收利用”的標志,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志的含義,并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志。
(2)講解“回收利用”標志含義。
提問:“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么?”
(3)啟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志圖。
提問:“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么?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
(4)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5)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凈化環境,保護資源。
3.引導幼兒將垃圾分類。
(1)教師:“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游戲:看誰做得對。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3)出示貼有標志的三只垃圾分類裝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廢舊電池回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志分類。
(4)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進行分類。
四、學習制作垃圾標記及分類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制作標記來區分垃圾桶。
教師:“老師這兒的垃圾桶都一樣怎么辦呢?我們該做什么樣的標記呢?”
(2)幼兒分組進行設計垃圾桶標記,在白紙卡片上畫標記。
(3)展示各組幼兒設計的標記,請幼兒介紹為什么要這樣設計標記。
(4)教師給每組幼兒提供垃圾桶,請幼兒粘貼標記。
(5)師幼共同欣賞彼此設計的標記并說出其含義。
(6)欣賞兒歌:
小朋友講衛生廢棄物不亂扔
歸好類可再生節資源保環境
垃圾分類教案簡單篇7
學習目標
1、了解分類垃圾箱的分類和功能
2、分辨可在利用的垃圾,培養珍惜資源的態度。
3、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分類垃圾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自制兩個垃圾筐一個可回收一個不可回收、搜集廢紙,塑料瓶、果皮及食品垃圾、廣告宣傳單、衛生紙紙筒
活動過程
1播放有關垃圾分類的視頻短片
師;你知道那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嗎?(廢紙、塑料瓶、金屬)
你們家里有把垃圾也分類嗎?
2,播放幼兒電子書師生討論,
圖上有4個大的垃圾箱,它們有什么不同?
你們知道“可回收物”垃圾箱里分貝應該放什么樣的垃圾嗎?
寫著“廚余垃圾”的垃圾箱里應該放什么養的垃圾?
3,出示兩個一樣的垃圾箱,上面貼著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標志,在桌子上擺放各類廢紙、塑料瓶、飲料罐、食品垃圾袋、果皮,廣告宣傳單、衛生紙紙筒。請幼兒說說這些垃圾分別應該放在哪個垃圾箱中。
4告訴幼兒,塑料、金屬和廢紙都可以回收再制造有用的東西,如廢紙可制成再生紙等,把垃圾分類便于回收利用,這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方法之一。
5游戲,請幼兒上來逐一將垃圾分類,放可回收垃圾筐或不可回收垃圾筐,并說說可回收那這樣東西還可用來做什么?
反思:
本次活動的預設目標基本達到,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分類垃圾箱的用途,也能說出可回收用來做什么,如衛生紙筒可以用來做手工,廣告宣傳單可以帶來幼兒園剪紙等,最后建議幼兒回家以后,家里也準備兩個垃圾箱或袋子將廢舊物品可以進行分類裝,以便更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