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關于音樂的教案反思
幼兒園關于音樂的教案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并正確說出五官的位置。
2.嘗試貼出五官。
活動準備:
1.大臉外形圖、五官圖卡、雙面膠、色紙、剪刀、糨糊、五官造型背粘膠。2.教學CD、錄音機。
3.學習單《小小臉兒》。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活動前教師放一張白色的大紙,引起幼兒的好奇。
二、集體活動
1.教師在空白的大紙上畫一個圓,請幼兒猜猜看這個圓會是什么。
2.問幼兒:“這是老師的臉,可是臉上是空白的,請大家仔細看,老師的臉上有什么?”(有眼睛、鼻子、嘴巴、頭發、耳朵,眼睛在臉的中間偏邊上一點,左邊一只右邊一只;鼻子在臉的中間;嘴巴在鼻子的下邊;眉毛在眼睛上邊;耳朵在臉的兩邊。)
3.請幼兒將所說的五官圖卡貼在適當的位置,完成一張臉的圖。“這里有嘴巴、眼睛、鼻子、耳朵,誰來把它們放回到臉上,想一想放在哪里最好看。”
4.每個人都有眼睛、鼻子、嘴巴、眉毛、耳朵,可是每個人長得都一樣嗎?請幼兒仔細地相互瞧一瞧。
5.請不同臉型及特征的幼兒上前,讓大家比較不同的特征(如長發、短發、卷發、扎辮子等),鼓勵幼兒說一說。
6.指導幼兒完成學習單《小小臉兒》。
7.幼兒知道五官的位置之后,教師播放教學CD,教唱歌曲《眼、耳、鼻和口》,并示范律動動作。
三、分組活動:五官大比拼
1.請幼兒用不同的五官造型背粘膠,分別貼出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眉毛。
2.分享和欣賞做好的臉型,并引導幼兒說出每張臉不同的地方,注意肯定每位幼兒的表現。
幼兒園關于音樂的教案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彩帶的運動軌跡,嘗試繪制彩帶舞圖譜;
2.在感受音樂和認識豎排隊形圖示的基礎上,進行團體表演。
3.體驗同伴間合作舞蹈的愉悅。
活動過程:
一、教師跳彩帶舞:我讓彩帶跟我跳了一個怎樣的舞
1.剛才我做了哪些動作
2.根據幼兒回答逐個示范動作。
3.出示相應圖片,請幼兒嘗試。
4.請幼兒跟著教師做動作。
二、請幼兒創編綢帶舞。
1.幼兒分組制作舞譜,自我分配任務。
2.幼兒制作圖譜,教師巡回指導。
3.張貼幼兒完成的舞譜,教師帶領幼兒跳彩帶舞。
三、變化隊形跳綢帶舞。
1.除了動作在變化,還有什么在變化
2.播放教師跳的綢帶舞視屏。(有隊形變化)
3.出示隊形圖(臉的朝向圖),解決豎排、橫排。
四、出示新圖示,嘗試看圖譜跳綢帶舞。
1.教師帶領幼兒看圖示跳。
2.教師帶領幼兒跳。
3.面朝客人教師跳。
4.教師帶領幼兒圍成大圓,面向中間,在教師帶領下跳綢帶舞。
活動評析:
首先,我覺得在公開課中開展舞蹈活動,精神可嘉,一般教師都不太敢嘗試舞蹈活動,一怕亂,二怕自身舞蹈素養不夠,可是周教師給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舞蹈素養好,上課精氣神十足,教態親切。
其次,教師選用的教學策略也比較好,經過讓幼兒繪制圖譜來創編動作,完善彩帶舞;運用視屏及圖譜讓幼兒明白如何變換隊形,這些,都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可是活動也存在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整個活動的關鍵詞是“舞”,應當讓幼兒舞起來,從表到達表現,要讓幼兒感受音樂與彩帶的關系;舞姿與彩帶的關系;幼兒的動作與彩帶飄逸的關系;幼兒所有動作與彩帶的關系。除了舞動彩帶,身體也應當隨著彩帶舞動起來,最終的整套動作應當與音樂進行匹配,幼兒應當能夠看著圖譜,隨著音樂,完整地演示彩帶舞,音樂與動作應當配套。
提議摒棄“教”的痕跡,能夠先讓幼兒聽著音樂自由舞動,然后動作與圖片匹配,然后與音樂配合,完整表演。同時能夠研究上下左右的空間關系,讓彩帶在上下左右都飄動起來。
幼兒園關于音樂的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跳躍、輕快的歌聲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感。
2、結合已有的生活的經驗,探索表演理發師的理發的動作,感知理發的過程。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理發的經驗
2、剪刀、推子、刷子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生問好,練聲
2、復習歌曲《胡說歌》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談話,引出主題
2、教師:小朋友,你去過理發店嗎?理發店是做什么的?
教師:理發店的叔叔阿姨用什么來理發?理發時剪刀會發出什么聲音?
三、學唱歌曲教師:
教師扮演理發師,手拿理發工具,表演歌曲《理發店》。教師帶領孩子有節奏的隨音樂念歌詞。
教師:教師唱歌,請幼兒當理發用的剪刀和推子,發出“卡擦卡擦”“刷刷刷”的聲音。教師:你們喜歡這個聲音嗎?我們也來學一學。
教師:理發師理發的時候開心嗎?用什么樣的歌聲來表現理發師理發時的開心心情?
四、教師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教師:
理發師用剪刀、推子剪頭發的時候,會做出什么樣的動作呢?
教師:理發完后,要幫客人做什么呢?
幼兒創編動作后,帶領幼兒練習表演動作。
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隨著音樂表演理發的動作。
五、結束部分復習歌曲《神奇的布》
幼兒園關于音樂的教案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含義,明白任何事務、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是有缺點的。
2、喜歡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長處,承認自己的短處,學習取長補短。
3、體驗婚嫁帶來的喜悅氣氛和抬轎子游戲帶來的樂趣。
4、認讀漢字:照、遮、吹、擋、打洞、抓、取長補短
活動準備:
(1)節奏明顯的音樂,歡慶音樂一段,故事背景音樂一段。
(2)PPT圖片(花轎、美叮當、村長、小啊郎、大黑貓、太陽、烏云、風、墻)
(3)太陽、云、風、墻、老鼠、貓的圖片
(4)字寶寶(照、遮、吹、擋、打洞、捉、取長補短的漢字)
活動過程:
一、課題導入,激發興趣。
1、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音樂,你們聽聽看,這段音樂里聽上去,好象人們在干什么?(欣賞嗩吶演奏的音樂《過新年喜洋洋》)
幼兒討論(高興的事、結婚),都是高興的事情,那么,今天在這個音樂背景下,又發生了什么高興的事情呢?
2、出示圖片:花轎
提問:這是什么?花轎是誰坐的?今天的新娘是誰呢?
二、欣賞理解故事《老鼠娶新娘》
1、美叮當要出嫁了,她要找一個世界上最強的新郎,她找到了誰呢?(出示循環圖)她找到了太陽、云、風、高墻、老鼠小阿郎、貓。到底誰是世界上最強的新郎呢?我們來聽聽故事。
2、美叮當到底會嫁給誰呢?我們來聽聽故事。
講故事(邊講邊演示PPT圖片,故事背景音樂輕輕響起)
提問:你覺得在這個故事里誰是最強的新郎呢?小結:他們六個雖然不是最強的新郎,但他們都有自己最強的地方,分別是??,他有什么本領?幼兒講到誰就出示字卡。
3、認讀并復習漢字:遮、照、吹、擋、打洞、抓、取長補短
三、遷移感受
1、最強的你:
小朋友你們有最強的地方嗎?(幼兒發言)
我們把最強的地方叫做長處,你知道自己的長處是什么嗎?每個人都有長處,有長處,可真好,因為長處會讓我們很棒。
2、不強的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強的地方,但每個人也有不夠強的地方,我們把不強的地方叫做短處,你知道你的短處是什么嗎?請3-4個幼兒回答
你們能夠知道自己的短處,真好,因為只有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夠進步!
3、朋友圈:
我們都有長處和短處,今天老師帶你們來玩一個朋友圈的游戲(用你的長處去幫助別人,你的短處請別人來幫助你,這就是取長補短)出示字卡。
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當我們取長補短,互相幫助時,就會變得更強大。
4、美叮當的新郎。
世界上沒有最強的人,那美叮當到底該找誰當新郎呢?(可提示:找不到最強的,但可以找最喜歡的,最適合的,那么誰最喜歡、最適合她呢?美叮當想一想,還是找到阿郎做新郎,看,叮叮礦,叮叮礦,大小老鼠來幫忙,今夜老鼠娶新娘。
幼兒園關于音樂的教案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有表情地演唱。
2、唱準曲調,唱好休止符,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即興表演。
3、體驗與朋友和好,和睦相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
2、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自由結伴隨音樂進活動室,動作自選。
二、基本部分
1、練聲,熟悉曲調。
采用拉拉勾的部分曲調,用“啊”和“啦”進行練聲。
2、學習新歌《拉拉勾》
1)教師生動地講述歌詞內容,幫助幼兒理解生氣時的表情動作與和好時的難為情、互相友好拉拉勾的情景。
2)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要求幼兒聽出老師是怎樣用聲音表現生氣和友好的。
3)教師彈琴并大聲演唱,幼兒輕聲跟唱兩遍。
4)分段字唱,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歌曲,更好地唱準曲調,把握歌曲的情緒變化。
第一段:
師:假如你真的生氣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氣了,你們回怎么樣?想一想第一段是唱得快一點還是唱得慢一點?重點兒唱還是輕點兒唱?是連貫地唱還是斷頓地唱。
第二段:
師:你現在和朋友和好了,一開始有點兒不好意思,該怎樣唱?后來已經和好了,你心里覺得怎么樣?這時應該怎樣唱?
5)整首歌曲齊唱。
要求幼兒聽清前奏,并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唱,同時跟好教師的`琴聲。
3、即興表演
幼兒可以離開座位兩個兩個找朋友,邊唱歌曲邊即興表演,讓幼兒在自由、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通過自編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加深情感的體驗。
三、結束部分
隨歌聲,讓幼兒自由地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1、表演區中可提供機會讓幼兒表演。
2、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醒幼兒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
幼兒園關于音樂的教案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民謠兒歌《板凳謠》。
2、幼兒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3、幼兒初步學會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幼兒輕音樂磁帶;
2、幼兒自制打擊樂35三十五件(玻璃瓶、奶粉罐)
3、活動卡片板凳、乖乖、小猴、熊貓、白鵝一套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提問:小朋友們參加過運動會嗎?運動會上都有哪些項目?(師友討論)
2、小動物們也要開運動會了我們趕快去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教授兒歌《板凳謠》。
(1)教師配著歡快的音樂一邊念兒歌一邊根據兒歌內容操作活動卡片。(板凳、乖乖、小猴、熊貓、白鵝逐一出示)
(2)根據兒歌內容,教師提問,幼兒看圖回答,熟悉兒歌內容。
提問:最先坐在板凳上的是誰?乖乖出來干了什么?乖乖下來是誰坐在板凳上?小猴參加了什么項目?小猴下來是誰坐在板凳上?熊貓出來干來了什么?白鵝參加了拉拉隊,大家要去干什么?
(3)教師請幼兒看圖說兒歌。(教師提示)
(4)教師請幼兒拍手打節奏看圖說兒歌。
(5)教師請幼兒配上歡快的音樂有節奏的說兒歌。
2、師幼利用自制打擊樂打節奏說兒歌,熟練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1)教師示范第一種兒歌節奏,師幼打節奏說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節奏型:
(2)教師示范第二種兒歌節奏,師幼打節奏說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節奏型:
(3)配音樂打節奏說兒歌。
(三)結束部分——小動物們的運動會真熱鬧,我們也一樣愛運動,我們到操場上做運動吧!
總結:
此活動教師能通過美妙的音樂及活動圖片讓幼兒從聽覺和視覺上對朗誦兒歌產生興趣,同時又能運用自制樂器,打擊節奏,使幼兒從中感受民謠兒歌的韻律美。在動靜交替的活動中,不僅調動了幼兒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還體驗了樂器、兒歌融為一體帶來的快樂,順利完成了教育目標。
幼兒園關于音樂的教案反思篇7
活動設計意圖:
剛入園的孩子,都有點嬌氣,我班許多孩子早上來的時候不是大人抱著就是大人背著來的。為了讓幼兒愿意自己走,不要大人抱,知道不能凡事都依賴大人,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我特設計了《乖孩子》這個活動。《乖孩子》是一首內容富有童趣,能為幼兒所理解,適合動作表現的歌曲。
活動目標:
1、知道歌曲的名稱,理解歌詞內容,愿意學著用好聽自然的聲音唱歌,愉快的邊唱邊做動作。
2、愿意自己走,不要大人抱。
活動重點:
讓幼兒知道不能凡事都依賴大人,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難點:
讓幼兒學著自然的唱歌,邊唱邊做動作。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自己走》,
2、錄音機,音樂磁帶《乖孩子》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掛圖,理解畫面內容。
“圖片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小鳥在飛、小貓在跑。
2、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熟悉旋律及歌詞。
(1)放歌曲《乖孩子》,
(2)請幼兒說出自己聽到的歌詞內容。
(3)請幼兒邊聽歌曲邊自由學小鳥飛、小貓叫。
(4)教師帶領幼兒邊聽樂曲邊跟讀歌詞,念清歌詞“小鳥自己飛、小貓自己跑,我們都是乖孩子,不要媽媽抱。”
3、幼兒學唱歌曲,自由的做動作表演:
(1)教師彈唱歌曲,激發幼兒想唱、愛唱的興趣。
(2)再次唱歌,告訴幼兒要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唱歌
(3)鼓勵幼兒根據歌曲內容自由的動作表演。
幼兒園關于音樂的教案反思篇8
活動目標:
1、能以情帶聲地演唱,注意歌曲連貫,斷頓的變化。
2、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媽媽的辛苦,增進母子親情。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鋼琴。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擠奶》、《采茶》、《北京的金山上》。
2、練聲《小動物的叫聲》、《國旗紅紅的哩》、《山谷回音真好聽》。
二、基本部分。
1、復習樂曲旋律。
——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引導幼兒回憶歌曲的名稱和旋律。
——提問:剛剛老師彈的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的名字叫《雨中接媽媽》
2、教師和幼兒一起演唱歌曲:小朋友記不記得這首歌怎么唱的,我們一起來唱一唱。提醒幼兒注意唱準字音。
3、歌曲里面都唱了些什么?。
4、教師引導幼兒以情帶聲地演唱歌曲,并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提示幼兒注意歌曲連貫、斷頓的變化。
師:這是一首孩子關心媽媽的歌,怎樣唱,才能唱出你對媽媽的愛呢?聽聽老師是怎么唱的?
(2)教師帶領幼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3遍。提示幼兒注意情緒的表達。
5、創編歌詞
(1)、媽媽已經接回來了,可是爸爸還沒有回來,我們一起去接爸爸吧!(幼兒跟隨教師創編演唱)
(2)、你還想去接誰?到哪去接?請你也把它們唱到歌曲里面吧!
(3)將幼兒創編的歌詞唱出來。
三、結束部分。
復習歌表演《讓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