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禮貌用語的教案
有關禮貌用語的教案篇1
教學形式:
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法:
行為辨析法、游戲童謠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掌握自我介紹的禮儀,并培養幼兒在團體面前做自我介紹的膽量。
2、培養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本事
核心要素:
做介紹要大方口齒清聲響亮,先名字后年齡讓對方更知情
活動準備:
記錄四個小朋友在進行自我介紹時所表現出來的情景的圖片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今日我們班新來了一位小朋友,此刻我們每個人做一個自我
介紹,讓新朋友認識一下大家,好嗎”
二、關鍵步驟:
1、自我介紹
a、教師示范自我介紹的方法
自我介紹時站姿應端正,聲音應洪亮
自我介紹時方法:“大家好!我叫...,我是男(女)孩,今年四歲。”
邊說邊拍手打節奏
當有幼兒在作自我介紹時,其他幼兒要堅持安靜,眼睛看著作自我
介紹的小朋友,耳朵要認真地傾聽。當這個幼兒介紹完畢時,其他
幼兒應及時給予回應:“...,你好!__,你好!”
b、邀請幼兒依次進行自我介紹
2、比對錯
a、教師依次出示圖片,然后請小朋友觀察四幅圖片
第一幅圖:一位小朋友在演節目前,大聲、簡潔地向大家介紹自我
第二幅圖:一位小朋友轉到了新的班級,他長篇大論地介紹自我
第三幅圖:一位小朋友在自我介紹時,忘了說自我的姓名
第四幅圖:一位小朋友在向別人介紹自我時,把頭扭向別處
b、教師請幼兒討論:圖片中的四位小朋友,哪位做得好,為什么說做
得好其他三位小朋友為什么需要改正應如何改
3、討論
a、能常,我們都在什么時候進行自我介紹(作客、表演節目或進入
新的班級時)
b、我們應如何進行自我介紹
三、引歌套詞
可參考《小松樹》的曲調,也可自選歌曲
活動延伸
1、游戲《學做小記者》
小朋友分組進行情景表演,輪流扮演小記者,手拿話筒去采訪。“小記者”喲啊大方地進行自我介紹,然后再提出自我的問題,請別人理解采訪
2、自我介紹練習
a、教師:“小朋友,請你想一想,當我們自我介紹時,除了介紹自我的名字與年齡外,還能夠向別人介紹些什么”
b、一齊唱《找朋友》的歌曲,等音樂結束,兩位小朋友就要結成對子,并互相做自我介紹
家園互動
1、生活中,請家長在給幼兒供給自我介紹的機會,并適當地給予鼓勵
2、請家長平時在做自我介紹時要做到姿態和聲音洪亮、吐字清楚,為孩子樹立榜樣
注意事項
小朋友自我介紹時,應走到教師或同伴的面前,雙眼注視大家進行介紹。介紹時要避免一些小動作的出現,如撓頭、揪衣角、挖鼻孔等
有關禮貌用語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與人交談的禮儀,文明待人的好處。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本事。
3、能正確用“請”字。
【活動準備】
1、文明禮儀課件,文明用語圖片。
2、課前預習一半故事:
【活動過程】
一、理解故事資料,體會“請”字的神奇。
提問:金花會找到李阿姨的家嗎?(讓孩子自由發揮,各抒己見)金花是怎樣找到李阿姨的家的呢?引出故事:
提問:金花順利地找到了李阿姨,是因為她用了一個神奇的字,小朋友明白是什么字嗎?
二、引導幼兒學習用“請”字
1、讓幼兒用“請”字說一句話:小朋友在一齊游戲時怎樣用“請”字。
幼:我的車開到路邊,我想倒車,我會說“倒車請注意”。
幼:游戲開始,請小朋友注意安全。
2、團體談話:自我遇到困難需要別人幫忙時應當怎樣說。
3、幼兒自由討論:生活中什么時候還會用到“請”字。
幼:買東西時會用到。
幼:坐車的時候會用到。
幼:我和媽媽去提水時也用到了,我說:“爺爺,請你先來。”
三、情景表演,鞏固文明用語。
1、播放文明禮儀課件,讓幼兒仔細觀察。
2、將文明用語圖片貼在教室四周,供幼兒自由進行情景演練。(幼兒教育)
有關禮貌用語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初步的交往技能及與同伴友好和睦相處的方法。
2、體驗與教師、同伴互相關心和互相幫忙帶來的歡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請幼兒課前收集有關“我和好朋友友好相處”的故事,以圖畫或圖示等方法記錄下來。
材料準備:紙、筆、幼兒活動操作材料《健康∕社會·小黑豬嚕嚕》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小黑豬嚕嚕》引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引導幼兒欣賞操作材料《健康∕社會·小黑豬嚕嚕》,鼓勵幼兒說說小黑豬沒有朋友的原因。提問:小動物們喜歡和小黑豬玩嗎?為什么?
討論:如果你是小黑豬,要怎樣做才能讓小朋友喜歡你?
2、交流“我和朋友友好相處”的故事,學習友好相處的方法。
談話:引導幼兒說出已有的友好相處經驗。
師:平時是怎樣和好友友好相處的?
師幼共同梳理友好相處的方法:一齊分享玩具、懂得謙讓、關心幫忙同伴、待人有文明等。
3、分組情景表演,體驗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歡樂。
(1)幼兒分組進行表演,教師指導。
(2)團體分享,為幼兒頒獎。
4、活動結束,進一步感受同伴之間友好和睦相處帶來的歡樂。
師:朋友在一齊互相關心、互相幫忙多開心呀,我們大家一齊比一比誰的朋友多把!
(四)活動延伸:在班級進行"誰的朋友多"的評選活動。
有關禮貌用語的教案篇4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小豬、小猴、小兔等小動物頭飾
活動目標
經過活動讓幼兒學會正確使用文明用語。
教育幼兒要從小養成有文明的好習慣。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帶動跳《文明歌》進入教室。
師:小朋友,你看小動物們都這么有文明,小兔也想做個文明的孩子,我們看看小兔是怎樣做的,仔細聽聽它是怎樣說的,它說的對不對。
2、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看
師:小兔子都遇到了誰。幼:小豬、小猴、小貓、小青蛙。
師:小兔子的文明用語說的對不對。幼:不對
師:小兔子分別遇到了豬伯伯、小貓、小猴、小青蛙是怎樣說的呢它說的不對,那么它應當怎樣說請小朋友把它說錯的地方改過來。
3、再次播放課件,教師分段引導幼兒觀看
師:小兔子遇到豬伯伯是怎樣說的它應當怎樣說幼:小兔子說沒關系(多謝你)
師:小兔子遇到了小猴子是怎樣說的它應當怎樣說幼:小兔子說多謝你(沒關系)
師:小兔子撞到了小貓是怎樣說的它應當怎樣說幼:小兔子說別客氣(對不起)
師:小貓應當怎樣說幼:小貓說沒關系
師:小兔子救了青蛙,青蛙是怎樣說的呢小朋友一齊來說說
幼:小兔子多謝你
師:小兔子是怎樣說的啊。幼:小兔子說對不起(不客氣)
師:小朋友真棒,把小兔子說錯的文明用語都改過來了,此刻我們一齊來說說這個故事吧。
4、結合實際,對幼兒進行文明教育
師:小朋友剛剛我們都學了那些文明用語。幼:多謝,沒關系,不客氣。師:那么我們除了這些文明用語我們平時還用了哪些文明用語。(幼兒回答)
師:小朋友平時早上你到幼兒園要跟教師怎樣打招呼
幼:跟教師說早上好
師:你不細心踩到別人的小腳,應當怎樣說
幼:對不起
結束語
我們出去把這些文明用語說給好朋友聽,讓他們也成為有文明的.號孩子。
活動反思
經過這次的教學活動讓孩子體會到了用文明用語不僅僅會讓自我的小伙伴開心,他們本身也會得到一份歡樂。我運用課件輔助教學能夠更快更好的教幼兒學習正確使用文明用語,并使整個課堂生動趣味,簡便愉悅,增強幼兒學習的進取性。
有關禮貌用語的教案篇5
設計意圖:
文明是和諧社會的核心理念,核心價值,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習慣,是我們作為老師應該重視和必不可做的一件事情,現階段我們班孩子我發現在吃飯環節中,挑食、吃飯時說話的情況比較多,沒有一個良好的進餐習慣,吃飯時愛影響他人,所以我特意設計了本次活動,希望孩子進餐情況有所改善。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內容,知道進餐的禮儀。
2、學會正確的進餐方法,進餐后會收拾自己的餐具等。
3、養成正確進餐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視頻、圖片等
活動過程:
1、播放視頻,導入主題。
師:小朋友們,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們小朋友要來當小評委,看看圖中哪些小朋友做的對,哪些小朋友做的不對。
(幼兒自由討論并回答。)
師:看誰是最文明的進餐者?為什么?
師:那其他的小朋友他們為什么不是文明的進餐著,為什么?
師:那良好的進餐狀況是什么樣的?
總結:兩腳放在桌子下面,身子靠著桌子,坐得很好,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一口接一口地吃,不用手抓飯菜,正確使用餐具,愛護衛生,進餐時保持自己、桌面、地面的清潔,進餐后會收拾自己的餐具。
2、游戲:《做客》
師:今天我和小朋友玩個游戲叫“做客”,請一個小朋友來當家里的主人,其他小朋友來當客人。
一起去主人家做客,看看小朋友的表現,吃飯的時候都要注意什么呢?
(幼兒進行角色表演)
教師對角色游戲進行點評。
3、結束部分
小朋友相互分享自己在游戲中的表現。
延伸活動:小朋友可去區域活動中玩娃娃家做客,鞏固文明進餐小知識。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能知道進餐時的文明禮儀,學會正確的進餐方法,進餐后會收拾自己的餐具等,養成正確進餐的好習慣,因為是大班孩子了,語言上表述的都非常好,活動氣氛非常好,幼兒也能積極的參與其中,但是在角色表演的環節中,有些幼兒有些不太重視,感覺是在玩,沒有經自己投入進去,角色游戲時有時會出現說到做不到的現象。
有關禮貌用語的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經過圖片和教師的講解理解古詩《憫農》的含義,初步學習古詩。
2.在欣賞、朗誦故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古體詩與兒歌的區別。
3.明白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自制古詩圖片1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古詩資料。
教師:圖畫上畫了什么?
教師:畫面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人們是怎樣干活的?天氣怎樣樣?人們在干活的時候感到怎樣樣?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的背景、人物的動作、表情等,并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我對圖片資料的理解。)
2.在理解圖片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欣賞、學習古詩。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圖片的資料。
——幼兒傾聽教師朗誦古詩兩遍,初步理解古詩的資料,感受其意境。
3.引導幼兒圍繞古詩資料進行團體討論,進一步理解古詩。
教師:古詩的名字叫什么?(引導幼兒了解古詩的名字。)
教師:你聽到古詩里說了什么?這句古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呢?(鼓勵幼兒用古詩的句子回答問題,初步感知古詩中的語句。鼓勵幼兒將古詩句子和教師講述的故事資料向匹配,理解古詩每一句詩的大概含義。)
4.幼兒學習跟著教師完整地朗誦古詩2~3遍。
5.教師提問:你對哪一句聽不太懂?教師:農民伯伯種糧食可真辛苦啊!我們應當怎樣愛惜糧食呢?
6.幼兒個別優美的朗誦古詩
有關禮貌用語的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設計理念:
語文課,更多的應該是一種交流,一種對話,是雙向互動,師生、生生之間暢所欲言,發表觀點,在交流中學習知識,培養情感,得到教育,形成技能。本課設計,我側重讓課堂成為學生主體發展的空間,彰顯自我個性的平臺,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實現禮貌教育。讓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內化思想。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性。
2.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
教學方法:
教師“先扶后放”,授生以法,學生自學合作,積極參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情景:老師喊上課,學生起立,問老師好,但老師僅僅做手勢讓學生坐下。).剛才老師和同學們問候的有沒有禮貌?大家滿意嗎?為什么?
2.那么我們再來互相問候一次。(師生互相問好,老師做請坐的手勢。)
3.這次老師有禮貌嗎?大家滿意嗎?
4.我們都知道有禮貌的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談禮貌》。(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二、復習舊知
我們在四年級上學期曾經學過一篇文章《說勤奮》,《說勤奮》這篇文章和《談禮貌》在表達方法上是一樣的。我們先來復習一下《說勤奮》。
課件出示:
1.課文開頭先推出道理: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2.然后舉例論證:
司馬光“警枕”自勉;童第周勤能補拙。
3.最后歸納總結:
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溫故而知新
1.完成《談禮貌》這篇課文的練習。
(課件出示)
提出道理:
舉例論證:
歸納總結:
2.請同學們自行閱讀課文,完成練習。
四、解讀古訓,明白觀點
1.課文第一自然段推出了道理,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訓,是哪句?
2.請同學們用文中的語句說說這句古訓的意思。
五、研讀事例,懂得道理
作者圍繞自己的觀點,舉出了三個故事。(板書:問路道歉安慰)
(一)精讀故事一
1.(過渡: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是朗朗的讀書聲。)下面,我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個故事,注意要把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讀好。其他同學拿好書,注意傾聽并思考:
牛皋、岳飛同向一位老者問路,結果卻完全不同。怎么不同?為什么不同?
2.這個故事生動有趣,可以改編成一個課本劇,接下來,老師就考考同學們的導演和扮演能力,小組配合,表演岳飛、牛皋問路,注意神態、動作以及說話時的語氣。
3.哪一個小組上來表演,請同學們做評委,評價一下他們的表演。
4.接下來,是讓他們再表演一次,還是換一組,如果換一組,要吸取他們的經驗,表演得要更好。(再次評價。)
5.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6.說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的意思。(禮貌待人會使人心得到溫暖,沒有禮貌會遭到別人的嫌棄。)
(二)合作學習后兩個故事
1.老師想考考同學們的合作探究能力,請同學們合作學習第二、三個故事。
(課件出示)
這兩個故事分別講了什么內容?通過這兩個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合作學習方式:(任選一種)分角色朗讀;課本劇表演;講故事;談感受。
2.匯報交流。
(1)說說第二個故事的內容。
(2)哪兩位同學讀讀他們的對話?
(3)想象一下,假如小學生和女青年都是沒有禮貌的人,有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4)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5)第三個故事是說什么?周總理為什么事安慰朱師傅?怎么安慰?
(6)大家一起讀讀周總理的話,讀出和氣寬容的語氣。
(7)朱師傅內心發生了什么變化?
(8)這個故事又說明了什么道理?
六、回歸全文,感知寫法
1.課文三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板書:禮貌待人)
2.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寫法簡潔明了,作者就是通過三件不同的事例,說明禮貌待人的道理。這樣的結構方式叫總—分—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