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簡單反思
中班科學教案簡單反思篇1
有趣的蝸牛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觀察蝸牛,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觀察。
2、敢于探索,發展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組觀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春天的小動物
――讓孩子們講講自己對春天的動物的認識
2、戶外:找蝸牛
3、觀察蝸牛
A:引導孩子們觀察蝸牛。
――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各種工具來觀察,并把自己的發現及時的記錄。
B:分享個自的經驗
4、介紹“我知道的關于蝸牛的知識”
5、講講“我對蝸牛一些的問題”
6、小結
中班科學教案簡單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各種電動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征。
2、使幼兒知道電池在電動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3、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興趣。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幼兒人手一個電動玩具。
活動進程:
一、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1、教師扮演師貓頭鷹博士,邀請幼兒去電動城玩。
2、幼兒在電動城里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玩一玩,玩過以后,告訴大家,自己玩的是什么?它會怎么樣?
3、幼兒分散按意愿玩,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幼兒進行觀察。
4、幼兒交流觀察結果。
二、尋找電池。
1、教師提問。電動玩具為什么有的能動、有的能響呢?(幼兒互相發表自己的想法)
2、幼兒自由探索和操作,尋找電池:請你們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誰供給它們電,使它們動的?
3、幼兒交流探索結果,是電池讓電動玩具動起來的。
4、請一名幼兒上來將電池拿掉,其他幼兒仔細觀察。
5、教師簡單小結:看來,真是電池起了作用,電池可以供電給玩具讓它們能動、能亮,電池的本領可真大啊!
三、學習正確安裝電池。
1、幼兒觀察電池,了解電池的基本結構。
2、幼兒初步嘗試給玩具裝上電池,讓它們能再動、再跑。(幼兒嘗試裝電池,教師巡回觀察,不作指導)
3、請一名幼兒上來邊操作邊講述,教師引導其他幼兒觀察。
4、請沒有完成的幼兒再次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電池是各種各樣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還學會了正確地裝電池,可你們要記得電池用完了以后一定要拿出來,不然會把電動玩具給弄壞的,記住了嗎?
四、結束活動——教師扮演貓頭鷹博士,歡迎幼兒下次再到電動城來玩。
中班科學教案簡單反思篇3
設計背景
西瓜是幼兒經常吃、喜歡吃的瓜果之一,果市場上隨處可見各種品種的西瓜的身影。在合山市河里鄉有一種西瓜品種,無籽,水分非常多,且色澤鮮嫩,人稱“河里瓜”,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為了讓幼兒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了解本土西瓜的文化,我選擇了西瓜作為教學內容,設計了這節課,引導幼兒在觀察和品嘗西瓜的過程中,發現“河里瓜”的優點,了解怎樣吃西瓜、為什么吃西瓜、怎么畫西瓜等內容。
活動目標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過品嘗、比較,體驗河里西瓜的優點。
活動重點:
了解各種西瓜品種的特征,體驗本土西瓜的優點。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如何畫西瓜。
活動準備
1、外形各異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
2、餐巾、點心盤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3、繪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西瓜
1、教師出示外形各異的普通西瓜及河里西瓜若干,讓幼兒觀察。
(1)請各組幼兒觀察桌上的西瓜,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并進行適當引導。
(2)請幼兒表述各自的探索過程和結果。
教師小結:西瓜是圓圓的,瓜皮是有的是深綠色的,有的是淺綠色的。河里瓜還帶花紋,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一敲會“砰砰”地響,推一推還會滾動。
二、西瓜里面是什么樣子的?
(可讓幼兒猜測,以引起他們對觀察、探索西瓜內部特征的興趣。)
(1)教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
(2)教師選一個普通的西瓜,一個河里瓜,分別切開,讓幼兒認識。
(3)讓幼兒分別品嘗普通西瓜和河里瓜,說說它們的不同之處。
(4)根據幼兒的表述教師小結: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特別河里西瓜,它是無籽的,吃起來又方便又好吃,能解渴、祛暑,深受人們的喜愛,是合山著名的本土水果之一。
三、畫西瓜
1、教師先示范如何畫西瓜,幼兒欣賞。
2、幼兒操作畫西瓜,教師適當指導。
3、幼兒相互交流作品。
教學反思
《西瓜》這節中班科學活動看似簡單,可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要想上好這節課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幼兒對西瓜并不陌生,在炎炎夏日經常可以吃到,但是那只是幼兒對西瓜的表象理解,并沒有深入了解西瓜的特征及家鄉“河里瓜”的優點。因此,在課前準備上我在教具上也花費一番功夫,特意到市場上去買了許多西瓜及“河里瓜”。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通過讓幼兒觀察、品嘗、比較等方式,讓幼兒明白西瓜的總體特征及“河里瓜”的優點。在給他們品嘗西瓜后,鼓勵他們用語言表述出西瓜的特征及味道,體驗本土西瓜的優點。在說說普通西瓜和河里瓜的不同之處這個環節時,大部分幼兒都能說出不同點來。在畫西瓜這個環節,我要求幼兒看著西瓜實物來畫,多數幼兒繪畫水平達到了我的教學要求。這節課感到不足之處就是老師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少了些,氣氛不夠活躍。如果給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加入一些小互動、小游戲進去,讓幼兒學習起來沒有那么枯燥。
中班科學教案簡單反思篇4
有趣的飛盤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飛“飛盤”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狀的飛盤與距離遠近的關系。
2、培養幼兒勤于探索、樂于發現的科學精神,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
探索飛飛盤的方法、不同形狀的飛盤與距離遠近的關系
活動準備:
三角形、圓形、長方形飛盤各8個、裝飾好的飛盤3個、黑板、活動場地安排
活動過程:
一、玩飛盤
1、出示3種形狀的飛盤,鼓勵孩子自由玩
2、小結玩的多種方法,引出方法――飛飛盤
二、探索飛的方法
1、同種形狀兩兩結對飛飛盤,比一比誰飛的遠
2、小結飛飛盤的多種方法
三、探索誰飛的遠
1、3人一組(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用科學的方法飛飛盤,比一比誰飛的最遠
2、集中交流:哪個飛盤飛的最遠,為什么?
3、小結:圓形飛盤在飛的時候轉的很快,空氣寶寶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飛的也就遠了。長方形、三角形飛盤在飛的時候轉的比較慢,空氣寶寶推它的力量就比較大,所以就飛的近了。
四、活動延伸
看老師的飛盤漂亮嗎?請你們也給飛盤打扮一下,再來玩玩。
中班科學教案簡單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磁鐵的秘密,感知磁鐵的特性。
2.愿意參與探索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感知磁鐵的磁性與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實驗器材:磁鐵、帶回形針的紙小魚、水彩筆、螺絲帽、棉簽、螺絲釘、扣子、別針、發夾、橡皮筋、紙片、回形針、小棒、塑料玩具、硬幣、氣球一人一份。
2、觀察記錄表一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 釣魚游戲。
二、 大膽的猜想。
1、認識實驗材料。
2、想想哪些會被磁鐵吸住,哪些不會被吸住?
3、學會把自己心里想的記錄在記錄表的第一排中
三、 大膽嘗試磁鐵吸吸吸。
1、動手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2、與小伙伴交流結果。
四、 大膽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五、 拓展經驗,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作用。
中班科學教案簡單反思篇6
可愛的瓢蟲
活動目標:
1、了解瓢蟲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蟲的命名方式。
2、學習用目測撕的方法撕出瓢蟲的外形特征,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色手工紙,糨糊,抹布,瓢蟲圖片若干。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制作瓢蟲。
活動難點:瓢蟲的命名方式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出示圖片
1、提問:你們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瓢蟲,先出示7星,介紹完之后再引出它還有很多朋友,我們來看看它們長的什么樣?)
2、你們仔細看看,他們長得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形狀一樣,背上的花紋不一樣)
3、小結:瓢蟲是一類非常漂亮的甲蟲,圓圓的身體,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體長通常在1-15毫米之間。
4、逐一介紹瓢蟲:這只背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它叫__瓢蟲(7星是益蟲,其它都是害蟲)。
5、教師小結:我們見到或捉到瓢蟲時,往往會數一數鞘翅上的斑點數,隨后會說幾星瓢蟲,有時這種方法真的管用。因為瓢蟲的種類很多,不易記住名字。一般只要數一數鞘翅上的斑點或條紋,說幾星或幾條瓢蟲就可以對69.2%。不管怎么樣,我們看到瓢蟲時,還是要數一數它的星點數。
(二)制作瓢蟲
1、講解方法:
(1)教師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這只是什么瓢蟲?”
“這張作品看上去和平時的剪紙作品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議論,教師告訴答案是用目測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蟲的邊線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樣光滑。
2、嘗試新方法:
(1)教師講解目測徒手撕瓢蟲的方法:
可以將紙對折撕出完整瓢蟲身體。
可以將瓢蟲的身體分開表示在飛。
撕貼完成后,添上瓢蟲的花紋、眼睛、觸角。
(在粘貼瓢蟲時,要呈現瓢蟲的不同方向,使畫面生動。為表示瓢蟲在飛時,可以粘住瓢蟲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兒操作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欣賞
幼兒介紹自己作品,欣賞同伴作品。
(這只是誰做的,這叫什么瓢蟲,哪里最可愛,我們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