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活動簡短教案
游戲活動簡短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10以內各數的組成,理解加法,培養幼兒的運算能力。
2.激發幼兒學習10以內數字加法的興趣。
3.練習加法和組成,并能在生活中運用。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10以內各數的組成,理解加法。
難點:練習加法和組成,并能在生活中運用。
活動準備
撲克牌5-6副,并將牌中的(10,J,Q,K及大王,小王)拿掉。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示范玩法。
幼兒分成5人一組玩石頭,剪子,布游戲,確定首先摸牌者(用其他方法來指定也可以)。
二、基本部分:教師指導幼兒游戲。
1.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依次輪流摸牌,每人摸5張。
2.從桌上的牌中再翻開5張擺放好。
3.確定出要湊的數目(如湊10)
4.幼兒觀察自己手中和桌面上的牌,尋找是否有可以湊成“10”的牌(用兩張或三張牌湊成“10”均可)。
5.由能湊成“10”的幼兒出牌,并將湊成“10”的牌收為已有;不能湊“10”的小朋友可隨意出一張牌放在桌上。
6.依次出完牌后,再輪流摸牌,將手中的牌補齊始終保持5張牌,桌上的牌也保持5張牌。
7.根據以上規則繼續玩游戲,最后得牌多的為勝。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分組按以上玩法進行游戲。
活動延伸:在家庭或活動區中繼續玩此游戲。
教學反思
這一活動屬于游戲型活動。這一游戲,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定出要湊的數目,按對幼兒年齡特點,一般從5開始比較合適,以后逐漸增大到10;在游戲中可啟發幼兒用多張牌湊出規定的數目如,3和2湊成5,也可用兩個2和1湊成5,以培養幼兒思維的變通性和敏捷性,提高幼兒的運算技能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通過這節課也可以做減法游戲,方法與其相反,另外,把這節課用別的教材來講也可以,如;用各種水果模型來玩也可以,反正,無論用哪種方法來講,幼兒理解而實際生活中運用每節課所學的內容,才能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游戲活動簡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學習將物體按顏色進行匹配。
2、嘗試用多種方法讓圓筒發出聲音。
3、充分體驗游戲與成功的快樂。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協助幼兒收集各種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會唱歌的旺仔寶寶”范例一個(在牛奶筒內放入一些物品,使之發出聲音)
3、布置“旺仔寶寶的家”:鋪地墊,上面放人手一個旺仔牛奶筒(紅、黃、綠三色);大型積木(紅、黃、綠)三塊放地墊后
4、材料人手一盒:豆類(紅豆、黃豆、綠豆)或雪花片積塑(紅色、黃色、綠色)分類放于紅、黃、綠三塊大型積木上;剪好的即時貼圓片(紅、黃、綠色)
活動過程:
一、制作“會唱歌的旺仔寶寶”
1、以“旺仔寶寶”的口吻激趣
①師出示范例,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向旺仔寶寶打招呼。
②以旺仔寶寶的口吻說“今天我又來跟你們做游戲了,我的本領可大啦!聽,我還會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搖一搖,唱一唱,搖一下,唱一下,搖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領大不大?”“你們喜歡我嗎?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歡跟我玩,今天我還請來了許多好伙伴。”(教師和幼兒一起走到“圓筒寶寶的家”里)
2、感知1和許多、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①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這兒有許多旺仔寶寶,看,都有些什么顏色呀?”幼兒介紹(紅、黃、綠)
②鞏固1和許多。
讓每個幼兒拿1個旺仔寶寶,輕輕地和旺仔寶寶說說話。
提問:“你拿了幾個旺仔寶寶?”“你拿了1個什么樣的旺仔寶寶?”
3、制作會唱歌的旺仔寶寶――練習顏色匹配
①設疑:“你們的旺仔寶寶會唱歌嗎?”
“為什么我的旺仔寶寶會唱歌,而你們的不會唱歌呢?”
“怎樣讓你們的旺仔寶寶也唱起歌來呢?”
②提出要求:紅寶寶說“我要找紅朋友”,綠寶寶說“我要找綠朋友”,黃寶寶說“我要找黃朋友”。
③介紹材料:“這些紅朋友、黃朋友、綠朋友都在哪兒呀?”分別介紹豆類、雪花積塑。
④放“找朋友”音樂,幼兒邊邊看邊找相同顏色的物體匹配、撿放豆豆或花片,要求邊放邊數。
5、幫旺仔寶寶戴帽子――找相同顏色的圓片匹配、粘貼(封口)
①設疑“調皮的豆豆逃了出來,怎么辦呢?”
②用好方法把圓筒封口
二、嘗試用多種方式讓“旺仔寶寶”唱歌
1、幼兒跟教師一起邊讀兒歌邊搖旺仔寶寶
2、設疑“旺仔寶寶除了搖一搖會唱歌,還會怎樣唱歌呢?”
3、幼兒自由嘗試、探索,教師觀察
4、邊評價邊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方式讓旺仔寶寶唱歌(拍、搓、轉、滾、敲身體各部位等)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音樂游戲貫穿始終,由于我采用了邊唱邊和幼兒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的動作。通過與老師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觸、與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讓孩子在反復感受中,輕松而興趣地進行游戲。
游戲活動簡短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手腳著地爬的動作。
2、聽信號做動作,做到動作靈敏協調,初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4、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小布袋、烏龜頭飾;大鼓一只。
2、設置情景:樹林、山洞。
3、房子一座。
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1、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做個游戲。我做烏龜媽媽,你們做小烏龜好嗎?寶貝們,快叫媽媽一聲!(媽媽)哎!我的小寶貝們真乖。
2、現在跟著媽媽一起來活動一下身體吧!
二、學習本領。
1、教師示范講解動作要領:雙手膝蓋著地、一二一二向前爬。
2、幼兒練習。
三、參觀新家。
1、烏龜媽媽:寶貝們,媽媽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的新家造好了。媽媽帶你們一起去參觀一下吧!
2、幼兒跟著烏龜媽媽向前行進爬。
3、在家聽音樂休息。
四、烏龜運糧食。
1、烏龜媽媽:冬天快到了,我們要準備過冬的糧食了,寶貝們,媽媽帶你們一起去運糧食吧!
2、途中設置情境:遇蛇。引導幼兒聽信號做躲好的動作。
3、到達目的地,運糧食。
4、引導幼兒觀察糧食的顏色,挑自己喜歡的糧食運回家。鼓勵小烏龜互相幫助、協調的往背上裝糧食。
五、運糧食回家。
1、烏龜媽媽:我們終于到了,我們把糧食放到家里去吧。引導幼兒把糧食送到房子里去。
2、吃餅干慶祝。
游戲活動簡短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2、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畫娃娃頭一個,眉、眼、耳、嘴俱全,只缺鼻子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
師:今天鐘老師帶來一個張畫,你們來看看這幅畫出現了什么問題,畫里是一個小娃娃,這個小娃娃少了什么呢?對了,所以就要請小朋友們來幫忙把它的鼻子貼上去呢?貼鼻子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哦!聽清楚老師講要怎么樣帖鼻子吧!
玩法:參加游戲的兒童站在3米外白線處,看好鼻子部位,再蒙上雙眼上前去貼。貼對者,得獎。
二、游戲進行。
在活動的時候,可是適當地給幼兒提示。
三、結束活動。
《貼鼻子》的教學反思:
1、在活動設計上,我體現了幼兒樂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2、在活動過程中,我設計了問題情境的進入激發了幼兒自主探索的興趣,從中激發幼兒想去、要去盲人的良好行為習慣。
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
1、沒能實行多樣化的活動方式。
2、幼兒沒能全部參與活動中。
游戲活動簡短教案篇5
活動來源:秧歌是我國特有的民間舞蹈,是中國民間藝術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參天大樹,它具有深廣久遠的歷史傳統,獨特而多樣的形式風貌,氛圍歡快熱烈,廣泛流傳于民間。紅綢舞是秧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它歡快奔放、淳樸熱情,能夠很好地詮釋人們在歡樂、豐收等重大場合中的喜悅心情。舞蹈選用的音樂是一首傳統民間音樂,節奏活潑歡快,變化豐富,能帶給人們歡快喜慶的情緒。本活動帶領幼兒走進‘‘紅綢秧歌舞",欣賞、感受它的淳樸熱情;參與、體會它的喜悅歡快;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豐富民族認知,激發幼兒對秧歌的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活動感受舞起紅綢扭秧歌的熱鬧氣氛,在已有直觀經驗的基礎上滿足幼
兒躍躍欲試的愿望,享受參與舞蹈的快樂。
2.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感知紅綢秧歌舞的表演形式與特點,豐富認知經驗。。
3.技能目標:在樂曲的伴奏下自由歡快地舞起紅綢,發展對樂曲的感知和運用身體動作進行藝術表現
的能力。
4.創造力培養目標:初步嘗試模仿和創編舞蹈動作,發展創造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活動前欣賞幾個“紅綢秧歌”舞蹈作品,了解秧歌歡快奔放、淳樸熱情的特點,豐
富動作語匯。
2.物質準備:豐收情景背景。
3.環境準備:多媒體設備、成品舞《紅綢秧歌》,錄音機,幼兒用《紅綢舞》音樂磁帶兩盤,教師用
《紅綢秧歌》音樂磁帶一盤,大紅綢子每人兩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一)師生談話,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
(二)欣賞秧歌舞蹈作品《紅綢舞》,初步了解紅綢秧歌舞的表演形式與特點,豐富幼兒動作語匯。
師小結:“紅綢舞"是我們中國民間流傳的一種秧歌舞蹈,音樂熱鬧、歡快、喜慶。每年秋天莊稼
豐收的時候,還有過大年、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時候,人們開心極了,就會聚集在一起手拿紅綢子跳起紅
綢舞慶祝節日,表達自己快樂、激動的心情。
二、展開
(一)初步探索學習在身體下方、兩側、頭上方舞動紅綢的動作。
1.鼓勵幼兒模仿、探索上肢舞紅綢的方法。
2.邀請3名幼兒逐一展示動作,引導其他幼兒觀察、學習。
(引導幼兒重點學習紅綢在身體下方、兩側、頭上方舞動等動作)
3.探索學習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練習。
(1)師:“在揮舞紅綢時,我們腳上還走什么樣的步子?這個套掌毳來參一爹攀澄幼兒園教育活動親
倒及評析動作叫踏步,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好嗎?”(教師哼唱樂曲,引導幼兒
練習)
(2)教師哼唱樂曲,引導幼兒由下肢動作自然過渡到上下肢配合練習動作。(如:做踏步揮舞紅綢)
師:“我們一起來做踏步,一二三四……紅綢子前邊甩,紅綢子兩邊甩。"
4.帶領幼兒完整表演作品,發展幼兒動作的隨樂性和協調性。
(1)教師哼唱樂曲,帶領幼兒完整做動作。(一遍)
(2)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做動作。(一遍)
(二)繼續嘗試創編舞動紅綢的其他動作。
1.邀請3個具有代表性動作的幼兒展示舞動紅綢的動作,帶領大家模仿學習。(引導幼兒重點學習
在體前舞∞字、在體側自下而上劃圓圈、在體前由外向里劃圓圈等動作)
2.探索學習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練習。
(1)師:“在揮舞紅綢時,我們腳上還可以走踏步,但是踏步的動作可以放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
好嗎?放慢走,一、二、三、四……”
(2)教師哼唱樂曲,引導幼兒由下肢動作自然過渡到上下肢配合練習動作。(如:做踏步在體前舞∞
字等)
3.帶領幼兒完整表演作品,發展幼兒動作的隨樂性和協調性。
(1)教師播放樂曲,帶領幼兒完整做動作。(一遍)
(2)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做動作。(一遍)‘
(三)鼓勵幼兒隨樂曲隨機、自由表演紅綢舞,體驗自由創編舞蹈的樂趣。
三、結束
(一)小結活動過程。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秧歌——紅綢舞,每位小朋友都自己編出了漂亮的舞紅綢的動作,.
真棒呀!”
(二)教師表演自編紅綢舞。
師:“今天呀,老師也編了一個漂亮的紅綢舞;小朋友想看嗎?’,
(三)延伸活動
師:“老師表演的紅綢舞,小朋友喜歡嗎?讓我們回教室繼續跳舞好嗎?"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通過課前和導入部分的舞蹈欣賞使幼兒充分感知紅綢秧歌舞的表演形式與特點,豐富動作語匯。隨后運用啟發談話、鼓勵表演、同伴模仿、整理提高等方法幫助幼兒調出以往欣賞積累的感知經驗,自由地進行創編表演。活動中幼兒充分體驗到自我表現、自由創編舞蹈的愉悅和成就感,較好地實現了教育目標。
專家點評“紅綢舞"歡快奔放、淳樸熱情。本次活動作為中班教材,重點立足于引導幼兒“簡單模仿和創編舞蹈動作"。因此,在經驗準備中必然要通過提前欣賞幾個相關舞蹈作品,感知它的音樂和動作特點,豐富動作語匯。教師在活動中創設出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引導幼兒感受舞起紅綢扭秧歌的熱鬧氣氛,在已有直觀經驗的基礎上躍躍欲試,享受參與秧歌舞蹈的快樂,體驗創編過程的成功喜悅。活動的結構分三個版塊:第一版塊是通過談話和幼兒表演,激發他們學習舞蹈的興趣,引導幼兒欣賞一段紅綢秧歌舞,再次讓幼兒調出以往欣賞積累的感知經驗,初步了解紅綢秧歌舞的表演形式與特點,豐富幼兒動作語匯,為解決活動重點做準備。第二版塊是引導幼兒嘗試創編舞綢動作,解決活動重、難大紅綢子舞起來蕊影懸琴鬻霧黲藿幼兒園教育活動親倒及評析點。在創編動作過程中,教師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引導幼兒探索嘗試創編舞動紅綢的動作。教師鼓勵幼兒根據自己對舞蹈和樂曲的理解自由表演紅綢舞,體驗自我表現、自由創編舞蹈的樂趣。在第三版塊.中,教師表演自編的紅綢舞,將紅綢秧歌舞歡快、奔放和淳樸、熱情的特點充分展示出來,將舞蹈活動的氣氛推向高潮。使幼兒進一步了解了紅綢秧歌舞的風格特點,豐富了動作語匯,,—達到對秧歌舞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游戲活動簡短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走迷宮體會成功的喜悅。
2、掌握走迷宮的一般方法,學會檢查。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幼兒會認讀數字1—7;2、幼兒用書,不同大的迷宮圖各一張
活動準備
1、讓幼兒復習數數
2、將幼兒進行分組
活動過程
一、感知了解
<一>接示課題。引發興趣
<二>引導幼兒復習了解走迷宮的方法
1、出示迷宮圖,讓幼兒感受迷宮的結構,讓幼兒數一下一共有幾條路
2、請幼兒上來先找一下入口和出口,再試著走迷宮
3、老師在幼兒嘗試的過程中啟發幼兒了解走數字迷宮的要求
4、帶領幼兒分析遇到岔路口高如何進行選擇
5、根據方法檢查幼兒是否走正確
<三>分組操作
1、教師介紹不同的迷宮圖讓幼兒根據興趣進行選擇。老師講解活動內容和玩法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能力較差的小組
二、交流歸納
1、展示結果,小組間相互交流檢查
2、展示個別幼兒的作業。
3、集體討論修正
三、討論歸納走迷宮的方法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孩子們都以極高的興趣在進行參與,通過活動幼兒能較好的掌握走迷宮的`一般方法,并且能正確的找到路線,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有極大的自由操作的空間和時間,并且在此過程中組內成員間學會了互相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功感,空間智能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會讓孩子們嘗試自己設計迷宮在和孩子們一起搭建迷宮并且培養幼兒學會檢查。
游戲活動簡短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疊杯游戲,提高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
2、發展幼兒專注力,游戲中與同伴協作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商量表達表現的形式,大膽表演。
4、體驗合作創編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杯子若干、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是來尋找超人寶貝的……”引入活動。
2、熱身操
幼兒在音樂伴奏與教師示范引導下,一起做熱身操。
3、主題游戲:一起比一比
游戲方式:
告知小朋友,疊杯口向下為“蓋起來”反之為“打開”;
每位小朋友將分得6只在身前“蓋起來”擺成一排;
當聽到教師口令“打開”,小朋友以最快速度將6只疊杯呈杯口朝上擺放;
當聽到教師口令“蓋起來”,小朋友則以最快速度將疊杯呈杯口朝下擺放。
4、變化游戲:小金字塔
游戲方式:
探索金字塔的搭建過程,師:小朋友們,見過金字塔嗎?今天,我們來用這6只杯子,搭個小金字塔,看誰像超人一樣最厲害。
小結:將6只疊杯依次向上搭起,第一排3只疊杯口向下擺放,第二排疊杯數量遞減依次向上搭起,依次類推。
5、歡樂游戲:超人寶貝
游戲方式:
(1)將幼兒分成男女兩隊,進行打開杯子和蓋住杯子的比賽。
(2)將幼兒分成男女兩隊,進行加蓋金字塔的比賽。
(3)將幼兒分成男女兩隊,進行設置障礙的比賽。
6、升華游戲:金字塔
幼兒學會協作共同搭建金字塔。
7、放松律動,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1.建構活動和體育活動的巧妙結合。小小紙杯具有輕便安全、可塑性強的特點,孩子喜歡用紙杯拼搭,所以我們通常是用在建構區。而毓芳老師此次將紙杯用作戶外體育活動的材料,通過豐富有趣的活動形式不僅促進了幼兒小肌肉動作的發展,也讓幼兒的大肌肉動作以及手眼協調等運動能力得到了提升。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2.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幼兒最不喜歡的是單調乏味的動作訓練,如何增加動作的趣味性?那創設游戲化的活動情境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此次活動通過搭建游戲、反應游戲、競賽游戲等多種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其中。幼兒在不斷延伸遞進的游戲情境中不知不覺地練習了基本動作,而且在這樣的游戲情境中,精神集中力、游戲積極性和挑戰精神被不斷地開發和挖掘。
3.設計合理。精心設計準備活動、不斷延伸遞進的游戲活動、放松運動等環節,符合幼兒的運動特點,活動從易到難,從單手延伸到雙手,從個體探索走向團隊合作,讓幼兒真正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并在愉悅的游戲中完成整個教學目標。
當然,任何一個活動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都有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師幼互動上,如何根據幼兒的現場反應進行有效的引導,還需要教師有更靈活的教育機智。
小百科:《疊疊樂》是一款經典的木制益智積木玩具,它的設計理念來源于古代漢朝的黃腸題湊木模,它簡單易玩,能鍛煉人的手眼協調能力及意志力,而且能培養平衡力,同時積木搭放的過程也能提高耐性和自制力,可鍛煉手部肌肉靈活應用,它適合成人使用,更可作為家庭游戲,來增進親子關系。如今,在普通家庭里,隨處可見,它還是世界各地酒吧的經典玩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