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勞動教育
小學教案勞動教育篇1
一、課題:
愛勞動、愛集體
二、本課目的:
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認真值日是愛勞動的表現,也是對班集體盡職盡責,教育學生當好值日生。
三、過程設計
1.激發興趣引入活動:
①同學們,你們看一看我們教室的環境怎樣,你感覺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干凈整潔的教室。在這樣的環境里上課,心情舒暢,感到很愉快。)
②今天哪幾個同學值日?你們給大家說一說是怎樣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對工作負責嗎?(同學們討論后,引導學生說出:值日生同學愛勞動、對工作認真負責,關心班級,不怕臟和累,為班級盡職盡責。)
③小朋友們猜一猜今天班會活動的主題是什么?:“當好值日生”)
2.怎樣當好值日生:
①出示掛圖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有的灑水、有的掃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擺桌椅??)
②這些事怎樣才能做好呢?(a.學生動手實踐,老師指導。b.討論說出全小組同學齊心合力,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
3.談體會明道理:為什么要每天值日而且輪流當值日生呢?(引導學生說出:值日是為了同學們能在干凈的教室里學習,值日勞動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動手做,每個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都應該當好值日生。)
4.辨是非升華認識
①下雨了,小明兩腳都是泥,就進了教室;
②玲玲掃地時,滿教室都飛著灰塵;
③小剛拖完地說:“強強咱倆去倒臟水。”強強說:“我是擺桌椅的,我不去。”小蘭跑過來說:“我去。”
④今天冬冬當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學他就回家了;
⑤手工課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紙都弄到了地下。
5.夸夸這些值日生
①各小隊討論選出優秀值日生,并組織大家說一說他們是怎樣當值日生的。
②給優秀值日生贈小紅花,并發小獎品。
四、活動總結:
通過這次班會活動,同學們都懂得了勞動最光榮的道理,知道了我們都是班級的小主人,值日勞動是我們應該做的,值日就應該以主人翁的精神認真負責地做好,把教室和周圍環境打掃干凈并保持整潔,使同學們能在干凈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生活。我提議:人人爭當值日生,做一個愛勞動、關心集體的好學生,好嗎?
小學教案勞動教育篇2
教學目的:
學會做簡單的家務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增添生活情趣。
工具、材料:
高壓鍋或電飯鍋,水、米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動手煮飯的興趣。
二、學學做做
(一)高壓鍋煮飯:
1、揀米、淘洗、加水。
2、檢查密封圈、排氣孔后加蓋。
3、先用旺火燒煮,沖氣后調成小火燜3——5分鐘。
4、待鍋冷卻,鍋內氣壓下降后,才能旋開鍋蓋。
(二)用電飯鍋煮飯:
1、注意電飯鍋內膽與外表面要抹干凈。
2、插電時要注意安全。
三、想想練練
1、淘米時,是不是淘洗的次數越多,洗得越干凈就越好呢?
2、回家練習煮飯,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做媽媽的好幫手。
小學教案勞動教育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七巧板、十五巧板的來歷,了解這種傳統民間游戲深受人們喜愛,是老少皆宜的好玩具。
2)認識幾種常見的平面幾何圖形,用它們可以拼接成許多復雜有趣的圖形。
2、能力目標:
1)比較熟練地使用紙工工具。
2)能夠用七巧板、十五巧板拼出幾種簡單的人物或自然現象。
3)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七巧板、十五巧板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業精神。教學重難點:
1、制作十五巧板。
2、用十五巧板拼接圖形。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投影儀、十五巧板示范作品
2.學生準備:直尺、剪刀、膠水、和勞動制作材料02號,另備方形或圓形紙板。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1、為激發學生制作十五巧板的興趣,可以先從學生比較熟悉的七巧板、寶高拼裝玩具等人手。讓學生說一說七巧板等,進而引導學生了解十五巧板。
2、講故事:七巧板的故事
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一一請客吃飯的桌子。后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則拼成三角形一人則拼成四方形,6人則拼成六邊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很好。后來,有人把宴幾改變為七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
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宮中的人經常用它來慶賀節日和娛樂。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故宮博物院至今還保存著當時的七巧板呢!l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外國人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地玩它,并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由于這種玩具簡單到可以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紙板制作,而玩起來的無窮趣味足以使成人為之著迷。所以流傳極廣。在此同時,不少七巧板的玩家還編寫專著,公布自己的拼圖成果,現在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里,就有《七巧新譜》藏本。相傳拿破侖在流放生活中,也曾以拼合七巧板作為消遣。20__年8月20日至28日在中國舉辦了國際數學家大會,會上:展出了七巧板、魯班鎖、九連環等古典游戲。清代童葉庚對古代七巧板和蝶幾形圖進行研究后,產生¨環規為圓,合矩成方·千變萬化,十色五光的方案。制成十五巧板。取名益智圖。
二、制作十五巧板。
1、介紹制作過程:
首先沿最外圍的剪切線剪下兩塊相連的大正方形,劃山線,將它們相對粘貼(圖案在外),再按照圖剪切出大小三角形4塊,梯形2塊,平行四邊形1塊,半圓形2塊,折尺形2塊,不規則圖形4塊。
2、投影儀下老師演示制作過程,學生仔細觀察。
3、學生自己制作,可小組互助。
三、運用十五巧板拼圖,開展活動:
(1)獨立拼圖,然后在組內與同學交流,介紹自己所拼的圖形。
(2)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在一起拼,發揮每個組員的聰明才智,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3)拼圖后。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向老師、同學們說明所拼圖形的意義。
小學教案勞動教育篇4
一、指導思想
勞動是生活的基礎,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個人走向成功和輝煌的惟一途徑。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我校少先隊通過開展以“紅領巾愛勞動”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學校、家庭、社區三個層面參與不同類型的勞動,培養少先隊員積極勞動的熱情,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并能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活動主題
紅領巾愛勞動。
三、活動時間
__年__月__日——__年__月__日。
四、活動范圍
五年級全體學生。
五、活動內容
1、了解2個全國勞模的名字和他們的事跡;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鋪床、疊被子、整理書桌、打掃自己的房間等);
3、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洗菜、淘米、洗碗、掃地、拖地等;
4、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小區清理花壇內、廣場等處的垃圾;
5、在父母的協助下,會蒸米飯,學會做一道菜等。
六、成果展示
將勞動成果拍成照片,并和父母一起將反饋表填充完畢,以班級為單位將成果于5月3日之前上交學生處進行評比存檔。
小學教案勞動教育篇5
教學目的:
讓學生學會做酸泡菜,增強生活實踐能力。
工具、材料:
盆、刀、泡菜壇、蘿卜、鹽、蒜球、花椒、辣椒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學學做做
學做酸蘿卜:
(一)洗菜、涼曬
1、洗凈蘿卜,挖掉破爛的地方。
2、切塊(條)、晾干。
(二)調制泡壇水
1、洗凈、晾干壇子
2、往壇中加入半壇冷開水,并加適量的鹽
3、加入大蒜、辣椒和花椒等
4、可加少許糖
(三)腌制
1、將蘿卜夾住放入壇中
2、加蓋,放陰涼處,并將托盤中加入水。注意不要讓生水落入壇中。
三、想想練練
1、酸泡菜要制作和取食時,都要講究衛生。請你想想這是為什么?
2、說說圖中的做法對不對,為什么?(見書)
小學教案勞動教育篇6
一、通過聽《海娃的歌》、《勞動歌》,唱《不再麻煩好媽媽》、《種玉米》,理解勞動的喜悅與歡樂。
二、認識字母譜f、s,并能準確地唱出。
三、能主動投入編創歌詞、編創動作、填充字母譜、編創旋律等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學唱歌曲并理解勞動的喜悅與歡樂。
教學難點:填充字母譜、編創旋律。
教學方法:聽唱法。
教具準備:鋼琴、錄音機、教學磁帶等。
總課時:三課時
教學內容:表演《不再麻煩好媽媽》。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一首歌人人都會唱、喜歡唱,每一次聽到它,讓人們想到一個人——媽媽。讓我們用最美、最動聽的歌聲表達對媽媽的愛!(教師起前奏,學生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二、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
同學們唱的.真好,讓我們聽一聽小朋友對自己親愛的媽媽用歌聲道出了哪些心理話。(多媒體播放歌曲)
1、說一說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夸一夸自己的媽媽?
(教師小聲播放歌曲旋律學生在音樂中談感受)
2、想一想這首歌我們應該怎樣唱才能表達小朋友對媽媽的真摯情感。(學生討論)
3、變換方式感受,跟唱學會歌曲。
4、創編(將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編成新歌詞演唱,也可以把歌曲中的媽媽編成其他長輩。)
5、師生用接龍的方式用唱名唱一唱。
(可以有老師唱詞,學生唱唱名,再反之。)
教學內容:聆聽《海娃的歌》;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導入欣賞《海娃的歌》。
同學們動聽的歌聲使一個住在海邊的小海娃沉不住氣了,聽,他也唱起了歌!(初聽)
1、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內容,小海娃給你怎樣的印像?
2、想一想,海邊會有哪些聲音?你去過海邊嗎?知道“趕海”嗎?(學生討論,互相交換知識和信息)
3、復聽歌曲(學生邊聽邊做動作表演)
二、編創與活動
1、教師帶著學生依次唱出五個音,讓學生動腦想一想還可以怎樣唱這五個音。
2、指導學生分組填寫唱名字頭,以小組為單位填充旋律,看哪一組填充的好、唱得準確。
2、分組練唱,評議。
三、課堂小結
教學內容:表演《種玉米》;凝聽《勞動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聆聽《海娃的歌》
引導談話:“這節課老師向同學們引見幾位勞動小能手,你們看他們在干什么?”
二、欣賞歌曲
1、(初聽)教師播放音樂動畫《勞動歌》,讓學生邊聽邊看。
2、引導學生回答,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3、老師發現同學們非常喜歡這首歌曲讓我們再一次欣賞。
4、引導學生回答看到、聽到后你是否想到一個非常著名的童話故事?把你想到的故事告訴大家。
5、同學們如果想聽《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那么請你動腦筋為這首歌曲設計動作為大家表演好嗎?
6、學生表演(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評價以鼓勵為主)
7、教師講故事
三、學習歌曲
1、談話導入:“同學們七個小矮人愉快勞動的情景感動了印度尼西亞的一位小朋友,他用甜美的歌聲號召我們也一起來勞動呢?仔細聽,讓我們都做哪些勞動?”
2、聽范唱《種玉米》(教師播放cai范唱)。
3、引導學生給歌曲起名并說出歌曲演唱的特點以及與《勞動歌》的歌曲相比較找出共同點。
4、(因歌曲有一定難度)用聽唱法學唱《種玉米》(默唱、輕聲唱、)在學習歌曲中遇到的難題讓學生說出來,然后以同學之間的互教互學、教師指導相結合解決歌曲中出現的難點。也可以按節奏讀歌詞的形式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5、用各種演唱形式復習歌曲。
四、課堂小結:
師:只有用辛勤的勞動才能換取豐碩的果實,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板書設計:cai課件
小學教案勞動教育篇7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聽《海娃的歌》、《勞動歌》,唱《不再麻煩好媽媽》、《種玉米》,理解勞動的喜悅與歡樂。
二、結合口風琴的鍵盤位置認識字母譜f、s,并能準確地吹奏。
三、能主動投入編創歌詞、編創動作、填充字母譜、編創旋律等音樂實踐活動。
教具準備
鋼琴、錄音機、教學磁帶等
教學過程
一、聆聽《勞動歌》
1、初聽前,教師可講述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學生聽音樂的興趣。
聽后提示:《勞動歌》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復聽時,自編動作表演,可分小組設計動作,尤其對“用力”的表現。使學生通過動作表現、理解勞動內容。
二、表演《不再麻煩好媽媽》
1、聽歌曲錄音或教師范唱感受歌曲。
2、啟發學生敘述媽媽對自己的呵護、辛勞,指導學生用柔和的聲音、真摯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媽媽可以理解為其他和輩,再將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編創成新歌詞演唱。
4、邊唱邊表演,看誰表演得好。
三、編創與活動
1、結合鍵盤圖認識字母譜,知道手的位置。讓學生看圖說出f用4指,s用5指演奏。
2、教師帶著學生依次吹奏五個音,讓學生動腦想一想,還可以怎樣吹奏這五個音,吹奏的方法有多樣。
3、在三個音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組填寫唱名字頭,以小組為單位填充旋律,看哪一組填充得好、唱得準確。
4、可以在教室里畫上格子,填上字母譜邊走邊唱。看誰唱出的旋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