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韻板的簡介
韻板,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敲擊體鳴樂器,傣語稱敢、臘敢、姐借、抵遞。當?shù)?漢族稱韻板、云磬、云板、銅片鐘等,流行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德宏、臨滄等地區(qū)。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樂器韻板的相關知識吧!
樂器韻板的簡要介紹
韻板,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敲擊體鳴樂器。傣語稱敢、臘敢、姐借、抵遞。當?shù)?漢族稱韻板、云磬、云板、銅片鐘等。流行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德宏、臨滄等地區(qū)。
韻板屬體鳴樂器中敲擊體鳴樂器類。
樂器韻板的樂器構造
青銅鑄造而成,為等腰三角形板狀體,形似扁平的魚頭或壓扁的氈帽。上方鈍角正中有一圓 孔,用以拴系繩索吊掛架上或用手提攜,下面兩個對稱銳角向上翹起,底邊向外微弧,板體 兩面鑄有線紋、云紋等多種紋飾。板體大小不等,規(guī)格較多,最大者寬60厘米、高50厘米、厚3厘米~4厘米;最小者寬10厘米、高7厘米、厚1厘米。板體下面兩角稍厚,兩角中間略薄 ,兩個角為敲擊部位。棰用鐵棍、龍竹根或木制。竹或木制者棰頭長21厘米、直徑10厘米,棰柄 長27厘米演奏時,左手扶繩,右手執(zhí)棰敲擊,它可借助敲擊慣性旋轉,聲浪繚繞、余音不絕。
樂器韻板的樂器用途
韻板主要作為小乘佛教法器,用于佛事活動中。大者懸掛于佛堂中,凡開經(jīng)、誦經(jīng)、段落終止、收經(jīng)等都要敲擊數(shù)聲;在開壇、收壇等儀式中,大韻板是領奏樂器,然后鼓、忙、镲、海螺等才能齊鳴。當僧侶 起居、餐飲、上下佛堂時也要作為信號敲擊。不使用時,將其拴在佛堂內(nèi)柱上。小韻板用于大佛爺上街、進寨等場合,小和尚隨行邊走邊擊,以示意行路婦女迅速避讓。沙彌化緣時也 敲擊小韻板作為信號。韻板只用于佛教寺院。
在小乘佛教寺院的佛堂中,還有一種圓形韻板,傣語稱鎘丹,形狀似鑼、但無邊框,中央微凸,較鑼稍厚的圓形板狀體,吊掛于三角形韻板旁。每當大佛爺誦完一段經(jīng)文,就要敲擊數(shù)聲,發(fā)音明亮,音色純凈、清脆,余音長,傳聲遠,使佛堂充滿莊嚴、神秘的宗 教氣氛。這種圓形韻板還用于傣族、布朗族民間打擊樂合奏中。
猜你感興趣: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