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斯樂理基礎知識
薩克斯是現在非常有名的樂器之一,那么你知道薩克斯的樂理知識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薩克斯樂理基礎知識,歡迎閱讀!
薩克斯樂理基礎知識:薩克斯的基本含義
樂器本調:bB( 高音,次中音),bE( 中音,上低音)
應用譜號 :高音譜號,根據樂器本調移調記譜
實用音域 :兩個半八度
結構組成 :金屬制拋物線性圓錐管體,與單簧管類似的哨頭,波姆體系音鍵系統. 除bB高音薩克管和bE高音薩克管外,均彎成煙斗型。
使用材質 :銅制 (也有鋁制)最新泰國研制的塑料薩克斯和一些純手工制作金銀或木制薩克斯。
樂器特色 :音色豐富,高音區介于單簧管和圓號間,中音區猶如人聲和大提琴音色,低音區像大號和低音提琴。
典型應用 :現代流行輕音樂中大量使用,拉威爾(法),《波萊羅舞曲》中有一段變奏。
此樂器用單簧片吹奏,開閉音孔的構造與雙簧管差不多,音域與雙簧管相似,應屬木管樂器,但管體是銅制的又可屬銅管樂 器。它上細下粗音口向上,很像低音單簧管。從低音到高音有許多種薩克斯管,而且全是移調樂器。薩克斯管音色異常豐富迷人,強吹奏時類似銅管,弱奏時類似木 管,是一種管樂器類最好的合作伙伴。
法國作曲家比才、圣桑、威爾弟等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薩克斯管。薩克斯管又是爵士樂隊小號樂隊中不可缺少的樂器。
常用的有四種薩克斯管:降B高音薩克斯管(Soprano saxophone)。降E中音薩克斯管(Alto saxophone)。降B次中音薩克斯管(Tenor saxophone)。降E上低音薩克斯管(Baritone saxophone)。
幾種薩克斯管的指法完全相同,全都是移調樂器,用高音譜表記譜。
法國作曲家柏遼茲曾經寫到:“薩克斯的主要特點是音色美妙變化,深沉而平靜,富有感情,輕柔而憂傷,好像回聲中的回聲、在寂靜無聲的時刻,沒有任何別的樂器能發出這種奇妙的聲響。”
薩克斯還被譽為“無與倫比的風流樂器”。
薩克斯管不但能出色地演奏古典音樂,而且更善于演奏爵士音樂、輕音樂,人們提到爵士樂時, 第一個想到的樂器便是薩克斯管。爵士樂的
最大特點是即興演奏,在演奏中使強弱拍倒置,采取連續切分音的手法,使節奏變化無窮,音色上富有戲劇性,既激烈狂 燥又安鎊深沉,既滑稽又富于傷感。薩克斯管在音色上,在演奏滑音;顫音、吐音;超吹的特點方面,便適應了爵士樂即興演奏的最大特點的需要。因此,即興演奏 也成為薩克斯管演奏者所追求的演奏特點。
薩克斯管是金屬制作的,強弱幅度大,在聲音的力度上可與其它銅管樂媲美,也是其它木管樂器所不可及的,在音質上又有木管樂器的特點,并帶有金屬的明亮度。
在演奏上,由于它的結構是采用波姆式長笛科學原理設計的。因此,它的機械系統比較合理,機件運用靈活。所以,它能和長笛、單簧管一樣地演奏高難度的樂曲。同時,它與其它木管樂器相比,在演奏滑音、顫音、吐音、超吹方面,又有它獨到之處。
薩克斯樂理基礎知識:薩克斯的構造與音域
1.構造
薩克斯由主管
各部分構造
脖管、笛頭、哨片、哨箍、蓋帽、掛帶七部分組成。除笛頭、哨片外其余全為銅制,因此既有木管的特點又有銅管的亮麗,薩克斯管體上端呈圓錐形(上細下粗),下端管體呈圓柱形(上下一致)喇叭口向上彎曲,與低音單簧管相似。
在此,我要提及兩家非常有名的薩克斯附件生產公司。法國的彎德利(VANDOREN)公司和BG公司(BG)。這兩 家公司生產的薩克斯附件(笛頭、哨片、哨卡、掛帶、修刀、哨夾等)得到全世界諸多奏家的首肯和贊譽。雖說只是附件,但這些附件對我們的演奏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音域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使薩克斯產音域從原來的兩個八度和一個五度的基礎上,又向上擴展了一個八度和一個四度(擴展音域屬于超吹部分,沒有一定的基礎很難向上吹奏)這使薩克斯能夠對更多的樂曲加以完美展現。
學習樂理必須知道的基礎知識
1. 四種性質: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
2. 振動不規則,音的高低聽起來不明顯,叫做“噪音”
3. 樂音體系:音樂中所使用的基本的樂音的總和
4. 音級:樂音體系中的各音(專指樂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關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樂音體系中,音高關系的最小計量單位
7. 全音:一個全音等于兩個半音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級,(在中世紀已經形成,當時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級。現在發展到八十多個。鋼琴五十二個白鍵,一個音級到下一個的距離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變化音級:將基本音級加以升高或降低得來的音
10. 升級音: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級音
11. 重升音級:將基本音級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為重降
12. 音組:樂音體系中八十多個音用來區分音分為若干組,它的標記是用小寫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數字“1”來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組高的各組,由低到高名為“小字二組”、“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小字五組”。依次寫上數字“2”、“3”、“4”、“5”。比小字一組低的各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為“小字組”、“大字組”、“大字一組”、“大字二組”。小字組用小寫字母,大字組用大寫字母
13. 標準音: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高度是每秒鐘振動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組的a 為“標準音”。樂音體系中的各音級,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標準
14. 中央C:位于樂音體系總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組的c1。每秒振動約261次
15. 定律法:確定樂音體系中各音的絕對準確高度,人們在實踐中創造了各種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純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將一個純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記法和意義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這三個音在鋼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記法和意義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個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兩個等音
18. 復合音:平時聽到某一音,一般由許多個音組合而成的。它的產生是由于發音體(以弦為例)振動時,不僅全段振動,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時在振動
19. 基音:由全弦振動產生的音,聽的最清楚的
20. 泛音:由發音體各部分振動而產生,不易被聽出的
21. 分音:構成復合音的各音
22. 音域:從低音到高音,音列的總范圍
23. 音區: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據音色的不同分為高音區、中音區和低音區。小字組、小字一組、小字二組被認為是中音區,小字三,小字四,五為高音區,大字組,大字一組和二組為低音區。
猜你感興趣:
1.
2.
3.
4.
5.
>>>下一頁更多精彩“薩克斯學習方法”
p副標題e薩克斯學習方法
1.裝置笛頭哨片與脖管
將笛頭套上脖管,然后再將哨片裝上笛頭,把哨卡轉緊即完成組裝。
注意事項:
笛頭要套入脖管至兩公分左右的位置,套得太淺可能會有漏氣的問題。套的越深樂器音準越高,與其他樂器如鋼琴、吉他等合奏時,可以調整套的深淺來配合伴奏樂器的音準。
哨片前端位置與笛頭前端齊高,調整時盡量不要碰到哨片前端以免把哨片弄破。
哨卡的位置要在哨片切痕以下,太高會影響哨片振動。
如果哨卡很難套入脖管,可能是新樂器的軟木太干、太厚,可以涂些軟木油(凡士林,藥店有售),方便擦入。
2.含笛頭
含笛頭:牙齒放在笛頭上的位置大約距離笛頭頂端二分之一英寸。這個固定點應十分牢靠,保證牙齒在笛頭上不至于出現滑動的現象。頭部的重量應該落在此點上。嘴角應向里收,下唇提起,下齒和下顎下垂。
咬的位置:。咬太淺,聲音會聽起來悶悶的,太深則聽起來太爆。建議試試咬不同位置,聽聽看吹出來的聲音有何變化?也可試著找出自己在可以發出聲音的前提下,咬最多跟最少的位置。咬的位置因人而異,建議多試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位置。3.發音 ;
a. 將笛頭、哨片加脖管裝好,不加樂器。
b. 依以上原則做好嘴型,將笛頭包住。
c. 不考慮是否能發出聲音,對笛頭吐氣,并確定嘴型還是依照上列原則。
d. 吐多一點氣,試著發出聲音,但沒發出也沒關系,確定嘴型還是依照上列原則。
e. 吐氣,并試著施加多一點壓力(想著嘴巴把笛頭束的比較緊一點),試著發出聲音。
注意事項:
如果還是發不出聲音,檢查哨片是否裝好、是否置中。
哨片與笛頭的組合如果不對,也會吹不出聲音。大開口的笛頭需要配薄哨片才能吹得動,小開口的笛頭配厚哨片聲音才夠厚實。但初學者力量比較不足,通常會用小開口笛頭配薄哨片。關于笛頭與哨片的知識可參考薩克斯網相關內容:
4.長音練習
可以發出聲音后,盡量把聲音拉長。吹氣時丹田(約在肚臍下方三指的位置)用力向外頂,有助于維持吹氣力量的穩定,關于呼吸的方法可以參考呼吸技巧專題。吹的時候要注意聽自己的聲音:
a.音色:聲音要對,太尖銳的話可能是含得太深,聲音如果悶悶的則是含太淺。
b.音量:音量要平均,不可以忽大忽小。如果音量時大時小,是因為吹氣量的控制不均勻,要注意丹田的用力。
c.音準:音準要穩定,初學者可能聽不出音準的變化,最好買個調音器(商品連結),對著調音器練習吹長音。如果音準忽高忽低,是因為咬的松緊有變化,這時要注意咬合的穩定度。初學者因為嘴部肌肉還很弱,不容易穩定,經常練習長音即可改善。
薩克斯演奏方法
1.舌與氣速:運用舌吐音時,要形成穩定而激進的高壓氣速,吐音效果則能改善。反之,氣速不穩定,而以松散、無聚集力,無控制地呼吸,不是正確的胸腹式呼吸,沒有應用正確的氣息吹奏,即是運用舌吐音也不奏效。因此,必須讓學生認真練習呼吸,以及通過練習長音,對每個音形成適當、準確、穩定而激進的高壓氣速。
2.吐音時的舌頭狀態、位置、動作、起吹的發音原理:吐音時的舌頭狀態——松弛自然,微微抬起;位置——舍“尖”稍向上投,接觸哨片;尖”的下沿,接觸“兩尖”處的部位要小而少;動作——舌前半部的音尖,既是在微微什縮,又是在工下輕微地觸動哨片尖的下沿,發“突”或“都”音節。舌的狀態、位置、動作要反復琢磨,不斷苦練,才能使音頭在吐音時放松,舒適自然,吐音效果才能達到干凈清楚純美的程度。吐音要以慢練起,逐步達到快吐音,起火的發音原理——吐音時氣不能斷,氣壓始終保持在音尖周圍,當舌頭觸及哨片尖的下沿時,使氣流不能通過笛頭與哨片之間的風口進入笛管,舌尖阻止了氣流使哨片不能產生振動,發音也就終止了。
3. 吐音時的主要毛病:
第一,舌尖帶動舌根前后大動,不僅延緩音的動作,而互脖子、喉頭、雙唇、面部肌肉都動,過音效果發出“丟歐”(diu ou)或“歹哀”(dai),以及其它混雜聲音,破壞音樂風格,這是很糟糕的吐音。
第二,舌頭觸及哨片的面積過多、緊、重、猛,發出的聲音死硬,使聲音失常,破壞音樂效果。
第三,在連續的吐音中,每起吹一音斷氣一次吸氣一次,多此一舉造成唇部。兩腮、頸部也動,使起吹的音頭粗野難聽,破壞音樂效果。以上吐音毛病,必須按照前面講述的兩個問題加以糾正。
4.五種形式的吐音法:
第一,單吐法——采用三個音節吐音:“突”(tu)、“都”(du)、“啦”(1a)。“突”式吐音,經常采用于演奏干脆快速的樂段,這個音節在音頭吐音時,可以增進舌頭動作的穩定性,而且動作簡捷,所以這個音節稱之為“基本噸音”,使演各者發出各種表情變化和有特點的音樂效果。第二雙過法(又稱復吐法)—雙吐法用:突——庫”(tu—ku)或“特—卡”(tc—ka)兩個音節。雙吐需要交替使用兩種不同的起音和收音方法,一般采用音阻止哨片扳動和咽部切斷氣流兩種方式交替使用的方法。第三,三吐法——用“突——突——庫”(tu—tu—ku)或“特——特——卡”(te—tc—ka)三個音節。這種吐法可同雙吐法一樣奏出極快的樂力,特別適合三連音形式或三個不同音反復形式的樂勾結構。第四,氣吐法——用“夫”(fu)或“都夫”(du fu)音節的口型。這種吐音是薩克管在演奏輕音樂時常用的一種吐音法。練習時,盡可能少舍笛頭,上齒靠近笛頭前,下展盡量放松,做到上緊下松,哎音可直接由氣帶出“夫”(fu)聲,也可以音帶出“都夫”(dufu),此種過音多用于較慢的抒情樂曲。
第五,彈過法(又稱滾音)——記譜術語Frullato,彈過音用“突魯魯…”(tululu…)是用舌頭快速顫動的奏法。這種吐音在樂隊演奏中很少用,使用于特殊的音樂效果。
5.單吐法(也稱基本吐音法)——演奏者根據音樂表情變化的特點,可發出輕、重、長短等各種起吹效果,但“突”(tu)音節的發音原則始終不變。
猜你感興趣: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