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錄音基礎知識之并軌
將前次錄制的數據混到一個單軌或一對立體聲軌上。這是常需要做的工作。這個過程叫做并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講什么是并軌。
關鍵要明白,并軌是一個錄音過程。不是將現場樂器或人聲錄制在一個或多軌上,而是將前次錄制的音軌內容錄制在其它軌上。
做并軌的原因
將幾個單軌上的音頻組合為較少的軌;用均衡設置錄制已錄過的音軌內容;將效果與源軌一起復制在一個軌上。并軌有很多好處。例如,如果您將8個獨立的鼓音軌并到一對立體聲軌上,最后得到一對立體聲鼓的混音,聲音與原8個軌一樣,但僅僅用了兩個軌。您可以使用原來那8個軌錄制其它樂器。另外,有時可能需要在歌曲中加入比您的音頻設備中的效果還要多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將一軌或多軌并到已使用效果的其它軌上。源軌內容及各自效果都錄進去。效果錄入后,效果器就可以用在其它軌上了。
并軌時,一定要在并軌前將電平、均衡、效果等設置調整好。各軌一旦被并軌,源軌被覆蓋,您只能調整這些軌的混合版。例如,如果您將8個鼓音軌并到一組立體聲軌上,就無法將混響只加在大鼓上,而其余鼓上不加。如果您需要并軌,就可能想用一種能讓您在并軌后仍保留源軌內容的錄音機。您可以有空余軌用于并軌錄音,同時又能保留對源軌的個別控制。這個概念通常稱為“虛擬軌”,下章我們將詳細介紹虛擬軌。
什么是虛擬軌?
過去,大部分專輯的錄制都是在錄音室用昂貴的多軌磁帶錄音機來完成的。為了保留幾種不同版本的主音或吉他獨奏,藝術家通常需要許多軌。有時他們要在不同軌上留下幾個背景人聲用于后期的混音。他們需要大量的音軌的原因是不想扔掉他們錄制的任何樂段。我們前面提及的并軌,可以騰出空軌來錄制其它內容內容。但是為了錄制附加軌,只有覆蓋源聲軌。然而現在,對“我的音軌總不夠用”這個難題有了新的解決辦法,這就是虛擬軌。
虛擬軌使您能夠在并軌后仍然能保留源軌,以備將來對比、編輯或混音用。
虛擬軌的工作原理
就象電腦里的文件夾一樣,它也是一層層地向上疊落,下面也有幾層。虛擬軌的工作方式與之相同。每軌都有一個選擇的虛擬軌。可以聽錄在該軌上的內容或在該軌上錄制新的樂段。在一個虛擬軌上錄音不會抹掉在其它虛擬軌上的內容。
您可以選擇任何虛擬軌來進行播放。實際上,甚至可以將多個虛擬軌縮混為一個單軌。最適合制作音響較豐富的弦樂聲部或加厚人聲音軌。虛擬軌最適用于新的靈感的嘗試。
下面是在錄音過程中,虛擬軌的幾種用法:
用虛擬軌錄制吉他獨奏
錄制吉他獨奏時,試著在吉他軌中的不同虛擬軌上錄入獨奏的不同樂段。不必刪除上一個樂段,也不必刪除其它軌,只是改變虛擬軌以錄制每個樂段。這種過程有助于保留錄制中的創作意識流。其后,您可以決定選用哪個獨奏(或獨奏聲部)。
用虛擬軌錄制背景人聲
在一個播放軌之內的不同虛擬軌上錄入背景人聲的幾個樂段。錄音后,將這些虛擬軌暫時指定到不同的播放軌。使您能同時聽到所有軌。將一軌開至錄音狀態,然后按需要調整其它各軌的電平,再將其并到準備錄音的軌上。由此,在一個音軌上為您提供了所有背景人聲樂段的“混合版”。現在,您可以調出用新背景人聲軌播放的源虛擬軌的內容。如果您需要調整原始樂段,不用擔心,它仍安全地保存在虛擬軌上。
用虛擬軌同時錄制干聲和處理后的吉他聲
試著分離您的吉他信號,以便將吉他輸出接到一個輸入端,再將效果處理器的輸出輸出連接到另一個輸入端。然后,將吉他聲部錄入兩個不同的軌。錄音完成后,將“干聲”和“濕聲”隨意混合,再并到一個空的虛擬軌上。這樣,如果將來您想體驗不同的吉他效果,可以調出“干聲”吉他軌,將新效果加進去。
音軌管理之并軌
用出色的音軌錄音設施錄音,通常將每種樂器或人聲分別錄在單軌上,以便為各軌加入不同的均衡、效果、聲像和音量。這種工作大多是在縮混中完成的。目的是將所有樂器混在一起,制作立體聲母帶錄音,達到理想的聲音效果。
對于錄音工程師來說,他們沒有完美的多軌錄音設施。盡管現在確實有64軌甚至是128軌錄音設施,但一般在大型專業錄音中才可以看到。而且費用在每小時400美圓以上。因此我們多數日呢使用的錄音系統音軌數還是有限。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制作不出具專業音響水平的豐富的多層式錄音制品,只是我們要提前做好計劃。為各樂器和人聲制作音軌計劃的過程稱為音軌管理。如果您不提前做此工作,就可能出現音軌不夠用或沒有足夠的選擇余地來完成您的曲子。
您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就是“并軌”的過程。并軌實際上就是錄音過程中的小型縮混工作。例如,您在單軌上錄入鼓演奏時,占用了16軌錄音機中的8個軌,您可以將這8個軌的內容并為一組立體聲軌。由此,又騰出6個空軌。但并軌時您必須謹慎,因為在源軌上覆蓋錄音后,總縮混時將無法選擇單個音軌。
當然,在數碼錄音機上并軌比在模擬錄音機上更好,因為數字式并軌不會損失聲音品質。而且,一些數碼錄音機便于您錄制新軌而不會刪除前一次錄入的音軌內容。此概念一般稱為“虛擬軌”。它可為您提供豐富的并軌,而不會失去對獨立軌的控制。如果你使用模擬錄音系統,就要明白,每次并軌都損失一定的音頻質量。一般來說,對某一個軌做二、三次并軌后會造成噪音過大而失去其使用價值。
疊加音軌
另一個有用的技巧是在某個特定軌上錄入一種以上的樂器,稱為“疊加音軌”。例如,在您的曲子前奏中有一段鋼琴獨奏。在淡出時有一段吉他獨奏。您可以將上述兩種獨奏錄在一個軌上。因為兩者不會覆蓋。
疊加音軌時,記住要使用不怎么需要效果處理的樂器。或頂多使用處理類型相似的樂器,以便在縮混時您不必擔心變化太大。如果您在一個音軌中需要多一些效果處理,就要考慮隨音軌一起錄入效果處理,而不必在縮混時加入處理。另外,要選擇在曲子中盡可能隔得遠的樂器,以便您有足夠的時間在各樂器之間做需要的變化。
音軌表
至此,我們就會明白,這些復雜的音軌管理手段是應該提前想到的。多數工程師都使用音軌表。在這一張表格上,每軌各對應一個格,可以列出設定在該軌的樂器以及其它軌的注釋。您可以利用音軌表,事先訂出使用各軌計劃。如果您沒有音軌表,就要在做設定之前畫一張表。在整個工作開始之前投入這一點時間,會使您在錄音過程中節省大量時間,并避免許多麻煩。
非線性編輯
在模擬錄音編輯中,編輯磁帶上的音頻的唯一方法只有用刀切斷磁帶。這確實不是最有效率的編輯方法。萬一記錯了磁帶的位置,或接合不妥,這小小的失誤會使您多少小時的工作毀于一旦。
數碼硬盤錄音技術的使用,使上述問題迎刃而解。硬盤錄音機使用硬盤存入錄音內容,不使用磁帶。當您在硬盤上編輯音頻時,實際上您是在暫存緩沖器中進行編輯,并沒有改變原始錄音內容。這種編輯叫做無損編輯。這好比您在電腦的文字處理程序中做了一個備忘錄,幾天后您對備忘錄做了些改動。改動內容不會長期保留,除非您指示文字處理器將改動內容存入文件。無損編輯工作的方式與其相似,您可以做自己的編輯,聽其效果,然后決定保留編輯的版本還是恢復原版本。有些硬盤錄音機有多級還原功能(UNDO)。即使您保留了新版本,也能保留原版,比其它錄音機又先進了一步。
設置編輯點
數碼編輯聽起來簡單,但如果不懂基本要領,也會遇到一些麻煩。幾乎所有編輯都需要一個其始點和一個結束點。例如,如果您想刪除某一軌的部分內容,需要確認您想刪除的位置。在下面的例子中,其始點放在了人聲軌上,此處人聲進入過早。結束點放在錯誤段之后。當您進行刪除時,起始點和結束點之間區域的內容被刪除。而時值保持不變。
除了起始點和結束點外,有的編輯還需要附加編輯點。這些點通常叫做出發點和目的點(FROM和TO)。出發點和目的點與起始點和結束點一起使用。將音頻移動或復制到其它軌或其它時段的這類編輯,大多需要一個出發點和一個目的點。
做此類編輯時,起始點(Start)和結束點(End)用于選擇被移動或復制的音軌部分。而出發點(From)和目的點(To)用于確定音軌部分移動的方式和地點。換言之,To點就是Start點和End點之間的內容移動的目標。From點就是編輯后用To點連接的Start和End點之間的位置。在多數編輯中,出發點From就是起始點Start。
如果您有一個主要參照點(例如,一個小節的Downbeat,一個聲音效果等)不在您要編輯內容的開頭。您可以根據需要的時間用出發點與參照點連接。假如,您想將領唱人聲從第一個合唱復制到第二個合唱中,但領唱比合唱實際開始的時間提前了一點。下面的例子說明怎樣有效地使用出發點From和目的點To,以獲得恰當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