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美術實操課教案
在美術實操課中,老師要大膽放手讓幼兒自由創作,遇到問題讓他們學會自己解決,鍛煉了他們動腦的習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幼兒園美術實操課教案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幼兒園美術實操課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倉前的魚米文化,激發幼兒織漁網的興趣。
2.嘗試利用本土材料麻繩大膽的編織漁網。
3.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編織活動的樂趣。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
5.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重難點:
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編織疏密、大小不同的漁網。
教會幼兒編織、打結的方法。
活動準備:
實物漁網一張;麻繩若干;事先畫好的各種水里動植物圖片;回形針一包;各種捕魚撒網的PPT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播放捕魚撒網的PPT圖片)小朋友,這些人在干什么?他們是用什么來捕魚的?你知道漁網有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2.師小結:我們倉前是個魚米之鄉,以前住在運河邊的人就是靠捕魚來生活的。捕魚要用到各種各樣的漁網,今天呀,我們就要一起來織漁網。
二、欣賞圖片
1.引導觀看各種漁網的圖片。
2.啟發幼兒本土材料麻繩編織各種疏密、大小不同的漁網。
三、學習織漁網的方法。
(出示實物漁網),快來看看,老師這里有一張網,是怎么織出來的?請一名小朋友上來一起和老師合作織漁網。先把麻繩的一端用手拿住,任意將每根麻繩兩兩打結,距離大小差不多。等第一層全部打完后,接下來的每一層要交叉兩兩打結,一直打完。最后打開就是漁網的形狀了。
四、幼兒制作
鼓勵幼兒利用麻繩兩兩合作進行編織活動,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
五、欣賞評價
將作品布置在特色區墻面上,將事先畫好的各種水里的動植物用回形針張貼在漁網上,引導幼兒相互欣賞。
活動反思:
編織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今天的美工活動中我們的孩子是第一次嘗試接觸編織。因此,活動前,我進行了大量的鋪墊活動。比如:安排了語言活動《京杭大運河》、生活活動《系鞋帶》等,同時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幼兒各種打結的方法,以及和幼兒講述一些以前倉前運河邊人們捕魚的情景?;顒右婚_始,孩子們編織漁網的興趣很濃,也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但到了兩兩合作操作的環節中,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由于個體差異,有的孩子不怎么會打結,有的在打結的過程中把線理錯了,漁網變成了一個個大洞,總是織不出滿意的效果。時間一長,有的孩子就失去了耐心??吹胶⒆觽兊谋憩F,我索性鼓勵他們說,剛才你們的漁網其實很好呀,我們可以另外找線把大的洞補起來呀。于是,我把孩子們的半成品先張貼在墻上,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去編織,并掛上各種事先由他們自己畫好的水里的動植物。由于美工活動比較費時間,一節課的時間總是來不及,所以我將活動延伸到區域活動中。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發現總有孩子圍在漁網前看看補補,或是再去添畫、做幾條魚。一個看似挺難的活動,就在這么不經意間成型了。
小百科:顧名思義漁網是捕魚用的網,古代人使用粗布加上麻作為原料,通過捆卷的方法制成漁網。
幼兒園美術實操課教案篇2
目標:
1、對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認識。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準備:
房子、膠水、紅、黃、藍、綠4種不同顏色的門和窗若干。
過程:
1、帶幼兒到顏色王國去玩玩。
(1)講故事,讓幼兒初步感知4種不同顏色。
(2)進一步認識4種不同的顏色。
2、游戲:找朋友。
(1)介紹游戲規則。
(2)讓幼兒為顏色寶寶找朋友。
3、幼兒操作活動:顏色匹配
(1)為房子裝上相同的顏色的門和窗。
(2)幼兒活動講評。
4、為教室外面的顏色寶寶找家,結束活動。
幼兒園美術實操課教案篇3
【設計意圖】
帽子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物品,并且對它都很熟悉,無論從它的造型還是它的顏色都各具特點。所以本節課主要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并喜歡參與藝術活動。活動是幼兒在互動中體驗到裝飾的快樂,促進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能用彩色紙片或紙團裝飾帽子。
2、愿意將自己的作品拿給其他小朋友看。
3、體驗創造的樂趣和成就感。
【活動準備】
1、欣賞各種漂亮帽子的圖片。
2、做好的帽子范例一個(參照幼兒用書第2冊第16-17頁《會變的小碗》)。
3、寶寶人手一個紙桶帽(大碗方便面紙筒做帽筒,圓形紙殼做帽沿,將大碗面桶插入扣好的圓形紙殼中)彩色紙片或小彩色皺紋紙團。
4、每組2個盛好膠水的塑料小盤,擦手毛巾或海綿等。
5、適合時裝表演的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欣賞漂亮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欣賞圖片中帽子的各種樣式、顏色及圖案,選擇自己喜歡的帽子圖片。
2、展示漂亮的帽子,激發寶寶的制作興趣。
教師戴一頂提前制作好的漂亮帽子展示給寶寶。“我的帽子好看嗎?也給寶寶戴戴看?!薄懊弊犹倭?,不夠分的,我們也來做一頂漂亮的帽子吧!”
3、教師示范,指導寶寶制作漂亮的帽子。
教師示范,選擇彩色紙片或小紙團蘸膠水粘在帽筒或帽檐上進行裝飾。寶寶選擇材料制作,教師進行指導。
“小紙團粘粘牢,壓一會兒”“小紙團不要粘在一起,有點距離才好看?!?/p>
戴上帽子和寶寶一起展示,表演。
寶寶戴自己制作的帽子,隨音樂自由表演。
幼兒園美術實操課教案篇4
活動目標:
學習沿邊線有規律地裝飾傘面,能大膽地表現不同的花紋圖案。
教學準備:
不同花紋的花傘、水彩筆、蠟筆、剪刀、手工紙、縐紙、各種裝飾物、毛絨球、彩色珠片、各種紐扣、雞毛、麥關燈、幾幅有規律排列的花紋圖案,大小不同的傘面底版。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觀賞“傘的世界”師說:“看到這些傘,你有什么感覺?你最喜歡哪一頂小花傘?”幼兒觀察討論。
二、基本部分:討論、演示。
1、出示幾幅有規律排列的花紋圖案:“看看這些花紋是怎么排隊的?”
2、學習裝飾傘面:“傘面的邊線仔哪里?”
3、請個別幼兒演示用有規律地排隊的方法裝飾傘面邊線:重點一個挨著一個沿邊線有規律地畫花紋。
三、幼兒操作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1、介紹其他材料,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制作;
2、鼓勵幼兒能表現出與教師范例不同的花紋。
活動結束:
展示作品: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傘的世界”中展示,共同欣賞。
幼兒園美術實操課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制作愛心卡,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感受節日的感恩之情。
2.教育幼兒關心媽媽,培養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心形的各色卡紙(數量與幼兒數量相等)
2.蠟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1.小朋友,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你們知道嗎?
2.今天是感恩節,我們要感謝幫助我們的人。特別是我們的媽媽和奶奶,媽媽平時照顧我們可辛苦了。每天要做飯給我們吃,還要幫我們洗衣服,陪我們玩游戲,講故事給我們聽。讓我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對嗎?
3.那小朋友愛你們的媽媽嗎?
(二)出示賀卡
1.我要感恩我的媽媽,我給我的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你們想看看嗎?
2.你們想感恩誰,你們想送一份禮物給你們的媽媽嗎?
3.那小朋友要看仔細哦,老師是怎么制作禮物的哦!
(三)老師教幼兒制作禮物
1.一邊制作一邊講解。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來制作禮物。將愛心卡對折,在愛心里畫上自己要感恩的人喜歡的各種物品以及食物。
2.幼兒制作,教師巡視。根據幼兒的制作情況進行指導。
(四)評價幼兒作品
你覺得誰的漂亮?
活動反思
“感恩”這兩個字對于小班孩子來講,是陌生的。可以說,是在他們的記憶中從來沒有過的詞匯,當然也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所以在開展本次活動初期,本班的孩子一臉茫然。于是我們首先組織的活動是向幼兒介紹感恩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感恩”的意思。讓幼兒的心里萌發“感恩的心”,學著感知父母的艱辛,體會父母的厚愛,嘗試著關愛和尊敬長輩。在整個活動進行中,我們和孩子一起制作了感恩卡,通過畫爸爸媽媽喜歡的東西,讓孩子切身參與到感恩活動中。在感恩節當天,把準備的感恩卡送給爸爸媽媽,讓孩子知道原來感恩是這樣的,感謝是這樣的!
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利用好一些節日來進行教育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F在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于是家里的“”,身上免不了有些不良習性,只靠日常的教學活動,或者老師的言語教導來實施教育是不夠的,教育效益也不一定高,所以結合好的節日來進行,教育效益就大大提高了。而作為教師本身,要充分考慮利用的方式方法,以達到效果,同時通過每一次的活動,進一步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幼兒園美術實操課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是老師們的節日,了解教師工作的意義。
2.大膽嘗試用美工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愛戴。
3.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增進愛老師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一天與家長一起參與過幼兒園黃色橫幅上的教師節祝福留言活動。
2.物質準備:各色心形卡紙、水彩筆、蠟筆幼兒人手一份、黃色橫幅上祝福簽名的活動攝像。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1.引導幼兒觀看祝福簽名活動片段。
2.談話:剛才你們從錄像里看到了什么?你和爸爸(媽媽)參加了嗎?在那上面寫了些什么?這些祝福語是誰寫的?是寫給誰的?為什么要寫這些祝福語呢!
3.教師小結:9月10日是教師節,是老師的節日,老師工作很辛苦,所以每當教師節來臨時小朋友和家長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
二、做顆愛心給老師
1.昨天你在黃色的橫幅上給老師留下了什么祝福語,是誰幫你寫的?為什么需要爸爸(媽媽)來寫呢?。ㄒ驗槲覀冞€不會寫字)
2.今天是9月10日教師節,你們準備怎樣來慶祝老師的節日呢!
3.出示彩色心形卡紙,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讓祝福呈現在愛心上。
4.幼兒自選彩色卡紙,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裝飾愛心來呈現對老師的祝福。(如畫一朵花表示一個字,一句祝福語有幾個字就畫幾朵花等等)
三、送上甜甜的祝福
1.鼓勵幼兒把裝飾好的愛心送給老師,送上愛心的同時要大膽的說出自己“畫”的祝福。
2.教師把幼兒裝飾好的愛心一一呈現在主題墻上。
幼兒園美術實操課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沿著色紙上的心形輪廓撕出心形,并將小的心形貼在大的心形底圖上。
2.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和小肌肉靈活性
活動準備:
1.幼兒有撕紙的經驗。
2.大的心形底圖兩張。
3.小簍子,畫有心形圖案的色紙(用縫紉機給圖案打上細密的洞眼)、糨糊、抹布等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觀察制作材料,討論制作方法。
(1)出示大的心形底圖,這是什么?像什么?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愛心?(大大的、紅紅的。)
(2)尋找小愛心圖。
1.這個大的愛心就像媽媽一樣,寶寶的愛心在哪里?
2.藏在桌上的小蔞子里,大家找一找,找到了嗎?
3.在哪里?(一張方方的紙里面。)
(3)是什么樣子的?(小小的、紅紅的。)
2.討論撕紙的方法并進行嘗試。
(1)出示幼兒操作用紙。
1.怎么把這個愛心從方方的紙上取下來?
2.仔細看看愛心旁邊有什么?(輪廓線。)
3.要沿著這個線撕,你們會嗎?怎么撕?(小手捏著線的兩邊,一前一后慢慢撕。)
4.幼兒說,教師演示。
(2)幼兒嘗試自己撕。(多提供一操作用紙,給幼兒多次練習的機會。
3.經驗分享。
(1)哪個小朋友的愛心撕成功了?你撕了幾個?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撕的?
(2)再次嘗試,滿足部分沒有成功的幼兒需要。
4.愛心送給誰
(1)愛心送給誰?你想把愛心送給誰?(媽媽。)想對媽媽說些什么?(媽媽,我把愛心送給你。)
(2)操作。這是愛心媽媽,怎么把小愛心貼到媽媽的愛心上?(每個幼兒選擇一個愛心,抹上糨糊,將小愛心貼到大愛心上。)還要對媽媽說些什么?(媽媽,我把愛心送給你。)
(3)拓展。愛心還可以送給誰呢?(把剩余的愛心收起來,送給你心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