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親子教育教案
人生成功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堅持不懈和堅定不移的行動。培養孩子凡事都能做到最后,不半途而廢的性格特征,以及應對挫折和困難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孩子親子教育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孩子親子教育教案篇1
活動意圖:
1.魚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幼兒對魚的外形特征已有足夠的了解。
2.泥工可以鍛煉幼兒手指的靈活性、還可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目標:
1.在觀察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塑造物體的主要特征。
2.鞏固團、搓、壓、捏等技能。
活動準備:
1.各色的橡皮泥,泥工板,剪刀、藍色卡紙、牙簽。
2.PPT
3.教師制作的范畫一副。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以兒歌《三條魚》的律動導入,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引起興趣。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是誰呀?(小魚)讓幼兒進一步感受魚的特征,并重點引導幼兒觀察魚的形狀、色彩以及身上的花紋等。觀察后讓幼兒描述魚的外形特征。小結:魚的外形特征主要是身體較大,比較扁,有尾巴,身上有魚鰭和魚鱗。
2.今天老師也帶來了魚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PPT你們發現魚寶寶是用什么做成的嗎?
3.“今天,老師要變魔術,一起來念口訣:魔術魔術變變變!”教師手藏身后,變出一條魚寶寶)(出示范例)激發幼兒制作的興趣。這是老師做的小魚,小朋友想不想也做一只小魚呢?
4.教師示范制作魚選擇一塊橡皮泥捏軟,做魚的身體。另選一樣不同顏色的橡皮泥一分為三做魚的尾鰭,背鰭和腹鰭。用白色和黑色橡皮泥做魚眼睛。做魚的身體時先把泥搓成橢圓形,再壓扁分別貼上尾鰭、背鰭、腹鰭和魚眼睛。再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搓成長條做出魚身上的紋理就可以了。最后用你喜歡的顏色做出泡泡,用綠顏色做水草。
(三)幼兒制作: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橡皮泥、剪刀、工具、泥工板。你可以制作與老師不一樣的魚,比比誰的魚最漂亮,和別人的不一樣。
2.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示、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將作品擺放在展示臺上,師生共同進行評析,鼓勵幼兒自己介紹作品,并評出好作品。
孩子親子教育教案篇2
一、目標:
1.學習用雙三角的折法,制作小魚。
2.使用的記號筆、蠟筆、水彩筆等美術工具和材料,對小魚進行裝飾。
二、準備:
小魚范例若干、大小不同正方形紙若干、背景圖魚池一張、膠棒三、過程:
1.教師出示范例,激發幼兒折紙興趣昨天晚上老師折了許多小魚,我們來看看吧。
我們給這幾條小魚找些朋友好嗎?
2.教師示范并講解折法幼兒學折小魚,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折雙三角。
折好后給小魚穿上漂亮的衣服,之后把小魚送到魚池去玩。
3.幼兒折紙,教師個別指導。
4.活動結束今天小魚們玩的很開心,我們去給他們找個家好么。
反思:
我通過看老師折紙-跟老師折紙-自己折紙三步走。活動中,幾個中班年齡的幼兒在跟著老師折紙之后基本能折出雙三角形來,部分能力強的小班幼兒在老師的反復指導能完成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個別幼兒都出現了折錯、亂折的情況,但是我想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應該允許幼兒犯錯,同時我也發現,我們班孩子對折紙是很感興趣的,但是對他們來說還是有難度的,是要反復練習的。
通過這個活動中我發現,在折紙活動中我們應注重幼兒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通過相互交流,孩子可以從同伴那里得到許多新信息、新經驗,會發現和重新認識同伴的許多長處和價值;通過交流可以對原有的經驗進行綜合、豐富和充實,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能促進幼兒不斷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構建新觀點。
孩子親子教育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能大膽選擇色彩用印章印畫,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2.初步會互相欣賞作品,并用語言描述。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幅大的畫有小魚的背景圖。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蓋等作印章,顏料若干盤,護衣,抹布。
3.《小魚游》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幼兒隨《小魚游》音樂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2.出示小魚圖,激發幼兒印泡泡的興趣
(師)小魚寶寶們,你們真可愛!一邊游水一邊還會吐泡泡!圖上的這些小魚它們也會吐泡泡,可是它們的泡泡在哪兒呢?
鼓勵幼兒嘗試選用大大小小的圓形材料印泡泡。
3.明確用瓶蓋等印泡泡要注意的事項。
出示瓶蓋與顏料,教師示范講解。
4.幼兒印畫。
幼兒隨著《小魚游》音樂自由地選擇瓶蓋與顏料印泡泡,提示幼兒在印的過程中注意瓶蓋每次只能蘸一種顏色,不需要該顏色時用抹布擦去。
5.相互欣賞并展覽幼兒作品。
同伴間相互欣賞泡泡的大小與顏色,分享集體創作成果的歡樂。
活動建議:
該活動可以延續到莢工區繼續進行,除瓶蓋外還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果蔬圖形印章供幼兒拓印泡泡;提供畫有圓形圖案的各色蠟光紙與有針眼洞的彩紙供幼兒撕貼泡泡;提供棉簽、油畫棒等材料供幼兒畫泡泡。
活動評價:
1.會用瓶蓋和顏料等印畫大大小小圓形的泡泡。
2.樂意欣賞同伴的印畫。
孩子親子教育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區分幾種動物外形的不同特征,學習用簡單的方位詞表述物體的位置關系。
2.喜歡觀察和表達,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3.激發了幼兒對動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①幼兒操作板;②多媒體設備及課件;③禮物筐;
2.情境準備:“動物園情境”、適宜玩捉迷藏游戲的場地。
3.經驗準備:幼兒已具備認識上、下、前、后等空間方位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尋找動物。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問題:動物園里的小動物和你們一起來玩捉迷藏的游戲,是誰藏起來了?
2.尋找辨別,大膽猜測。
提示: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對不同動物顯露出來的身體部位進行辨別,根據其局部特征猜測出動物名稱。
問題:①你猜一猜有哪個小動物藏起來了?
②你怎么知道是這個小動物呢?
③它藏在了什么地方?
3.確認方位,模仿動物。
提示:引導幼兒將躲藏的動物一一找出,并嘗試說出其躲藏的方位及動物某一部位在自身的位置。
問題:①請小朋友把發現的小動物找出來,看看你猜的對不對。
②你們找到了哪個小動物?(如:小兔子),兔子的耳朵長在兔子身體的什么位置?
二、鞏固認識。
1.課件再現、核對方位。
問題:①剛才有哪些小動物和我們一起玩游戲?
②它們都藏在哪里了?讓我們看看小朋友說得對不對。
提示:邊提問邊演示課件,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內容將知識進行回憶和再現。
2.材料操作、探究學習。
幼兒利用操作材料“調皮的小貓”,與課件進行互動,找出相同的方位圖案。
提示:關注幼兒是否能夠獨立找出相同的方位圖案,并將“小汽車”(按鈕)放到相應的位置上。
三、快樂游戲。
1.游戲表達、鞏固認識。
(1)全體幼兒躲藏起來,說出自己隱藏的方位,請老師來尋找。
(2)幼兒分成兩組,一組躲藏起來,一組進行尋找。
2.活動延伸、贈送禮物。
問題:
①我們還有一件東西沒有找到,那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
②你們在哪里找到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里面是什么?這些禮物應該怎樣用?(如發夾戴在頭上,椅墊坐在屁股下等。)
③請小朋友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禮物,送給會場里的老師,還要把它送到正確的位置上。
3.幼兒帶禮物,走出會場,活動結束。
孩子親子教育教案篇5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年齡小,動手能力差,特別是在撕紙方面表現的尤其突出,他們對撕紙力度及外形不會把握,因此我設計了撕貼“送傘”這一活動,初步發展幼兒的撕貼技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目標:
1、學會沿針孔輪廓撕蘑菇傘,掌握撕的技能。
2、激發幼兒相互合作,幫助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大背景圖一幅(圖下防有兔媽媽和小兔勞動的場面,圖上防畫有烏云雨點。)
2、兩張半幅圖(一張是陰天,一張是晴天,可覆蓋大背景圖的上方。)
3、帶有蘑菇傘針孔輪廓的大紙一張,帶有蘑菇傘針孔輪廓的幼兒操作紙若干、漿糊、抹布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音樂做律動進教室,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出示大背景圖(晴天覆蓋烏云和雨點)
1、提問:(1)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天氣怎么樣?
提問:(1)呀!一會天氣要怎么啦?
(2)小兔們淋了雨會怎么樣?
(3)那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能使小兔們淋不到雨呢?
3、教師小結幼兒的辦法,那我們一起來做傘送給小兔們,好不好?
(三)教師講解示范撕傘的方法。
(1)教師著重示范講解撕傘。
(2)傘撕好了,那怎樣送給小兔呢(啟發幼兒說出傘應送到小兔的頭上方)?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教師提出作業的要求(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衛生)。
(2)幼兒操作,教師注意個別指導。
(3)教師表揚鼓勵相互謙讓、幫助的幼兒。
(五)活動評價。
(1)小朋友們看,哪一把傘看?為什么?(幼兒評價,教師給予肯定,并提出建議和希望)
(2)剛才呀!小兔們得到了我們小朋友的幫助,他們非常高興,還說要謝謝我們小朋友呢!那平時別人有了困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對,不管是誰得到了別人的幫助都會很高興的,你們愿意幫助別人嗎?
活動延伸:
(1)在美術區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不同形狀的輪廓紙,繼續提高幼兒嘶和貼的技能。
(2)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鼓勵幼兒相互合作、幫助。
孩子親子教育教案篇6
小小社交家——男孩和女孩
教具構成:男孩、女孩磁貼畫
教育目的:讓寶寶了解、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并樂意參與游戲活動。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男孩貼畫“今天,東東要來和寶寶一起玩,先請寶寶看看,告訴老師,她是男孩還是女孩?”如果寶寶不明白,教師可指出男孩的明顯特征:短短的頭發,穿著蘭色的衣服,蘭色的褲子。最后告訴寶寶,東東是個男孩子。
2.“請是男孩的寶寶上來和東東握握手,交朋友,告訴東東,我也是男孩。”
3.教師出示女娃娃圓圓,指出女娃娃的明顯特征:扎了長長的辨子,穿了花衣服,花裙子等。請是女孩的寶寶上來和圓圓交朋友,說說:“我也是女孩。”
4.給每個家庭發一份操作材料(男孩女孩磁貼畫),讓寶寶親自操作加深寶寶對男孩、女孩性別的認識。
孩子親子教育教案篇7
一、活動時間:20__年5月15日上午
二、活動主持人:徐艷
活動小組:中班班年級組及家長委員會成員
三、活動內容:親子趣味運動會
四、游戲項目:
1.親子游戲“坦克車”(集體游戲)
目的: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分工、溝通、創造;加強幼兒與幼兒,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配合;練習剪與粘的技能。
準備:報紙若干、剪刀、透明膠若干。
玩法:
(1)在規定時間內制作“坦克”鏈條:將報紙連成一個大圓。
(2)家長幼兒站在報紙上,手托起上方的報紙形成一個坦克鏈條。
(3)手腳同時移動鏈條向前走,先到者為勝。
2、親子游戲“抱孩子”(可選游戲)
目標: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體驗與成人合作的快樂。
準備:羊角球
玩法:幼兒從指定的點跳羊角球,家長跟在后面跑,到終點后,家長快速抱起幼兒跑回原點,拍下一個人的手,依次輪流。
3、親子游戲“套圈”(可選游戲)
玩法:在一定距離內,家長跟著孩子套圈,兩人做到終點椅子上為勝利者。
4、親子游戲“兩人三足接力賽”(可選游戲)
玩法:參加游戲者排成三路縱隊(孩子站在右邊),將中間的兩條腿分別用兩根繩子捆綁在一起。兩人三足向前行走繞過障礙物返回起點線。依次進行接力。
5、親子游戲“聽話的小球”(可選游戲)
目標:發展幼兒的腿部力量和控制能力。
準備:四條跑道、每個家庭一只皮球
玩法:爸爸或媽媽、小朋友分別站在場地的兩邊,游戲開始,爸爸用腳運球至小朋友處,小朋友接球后,爸爸或媽媽和小朋友背靠背,夾住皮球運至出發點,先到者為勝。
規則:爸爸必須用腳帶球走,不能用力踢球。
6、親子游戲“運氣球”(可選游戲)
目標:培養幼兒與成人的合作能力,發展幼兒的平衡感。
準備:未充氣的氣球若干,大箱子四只,跑道四條。
玩法:爸爸或媽媽和小朋友站在起點處,游戲開始,爸爸或媽媽用嘴把氣球吹鼓并打結(不可以小于氣球范樣),小朋友拿著氣球快速跑到指定地點,游戲反復進行,在規定時間內,以氣球數量多者為勝。
7、親子游戲“生命之旅”(集體游戲)
目標:體驗角色互動后彼此的感受;增強親子間的感情,學會信任彼此;幼兒通過語言提示家長下面的任務,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準備:蒙眼的眼罩,場地布置(大約15分鐘的路程,在旅程中設置不同障礙)
規則:家長蒙上眼,幼兒牽著家長的手,帶領他們越過障礙、期間家長不能取下眼罩,只能根據幼兒的語言和肢體幫助走完全程。到終點后家長在幼兒的帶領下坐到小椅子上,幼兒站在家長身旁,最后家長取下眼罩,所有爸爸、媽媽、幼兒手拉手同唱歌曲《感恩的心》,彼此最真誠地感謝親人、感謝同伴。
五、活動安排:
1.8:30—8:45入場,宣布第二屆親子運動會開始。中班幼兒律動表演。
2.8:45—9:00主持人宣布比賽規則。
3.9:00—10:15進行各項親子游戲活動。
4.10:15—10:30主持人、家長活動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