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校園暴力主題教案
我國很多法律法規中都有關于“校園暴力”的規定,實施校園暴力可能會違反法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反校園暴力主題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反校園暴力主題教案(精選篇1)
時間:20__年x月x日
班級:五(2)班教室
內容:校園欺凌專項治理主題班會
校園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其他人員之間、師生之間發生在校園內及校園周邊的具有敵意的欺凌、體罰、傷害等性質的暴力行為。由于校園暴力行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數是青少年在校學生,并且暴力行為發生在校園內或校園周邊,因此大家習慣稱其為校園暴力。
對在校園里悄然“滋長”的校園暴力,我們該如何抵制呢?
【原創】校園欺凌專項治理主題班會方案及小結
一、抵制校園暴力,辨別是前提:
一些同學在遭遇校園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卻全然不知,以為校園暴力僅僅是不禮貌行為;另一些同學在目睹校園暴力時也無動于衷,以為只是同學間的“嬉鬧”。要抵制校園暴力,首先要具備對校園暴力的識別能力。
校園暴力包括行為暴力、語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為暴力在校園暴力現象中最為普遍。
行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毆、敲詐勒索、搶劫財物等一系列對人身及精神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
二、向校園暴力說“不”
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打破了校園里原本屬于我們的寧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這方凈土成為另一個“江湖”,為了不讓我們的“花季”變成“花祭”,我們要堅決向校園暴力說“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②不參與校園暴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堅決不充當校園暴力行為中的幫兇。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發展。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主動與他人溝通,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④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施暴者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無知,這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也要以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保護自己,關注他人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校園暴力的發生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同學間因口舌之爭或其他原因的肢體沖突。二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爭執、事端。預防爭執和事端應做好以下兩點:
①與同學友好相處。有的同學遇到矛盾時,不愿意吃虧,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只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我們應該寬宏豁達,不應為一丁點兒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計較,甚至拳腳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為施暴者的目標。我們平時不要隨身攜帶太多的錢和手機等貴重物品,不要公開顯露自己的財物。學校僻靜的角落、廁所或樓道拐角都是校園暴力的多發地帶,我們在這些地方活動時尤其要注意,最好結伴而行。
③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從校園同學間的交流中得到。為了保障我們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對我們打擊報復,我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匿名報告。預防暴力重于應對暴力,而這一切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2)應對暴力,臨危不亂
如果我們無法避免危險的發生,那么,在危險發生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驚慌!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是制勝的關鍵。我們應克服心里的恐懼,積極地去解決問題或者本能地保護自己。
①遭受語言暴力時的自救
應對語言暴力,我們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處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無畏回應。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調整心理。六是法律維權。
②遭受行為暴力時的自救
如果被攻擊者毆打,我們該怎么辦?
一是找機會逃跑。二是大聲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動作給自己尋找逃跑的機會。四是求饒。求饒不是懦弱的表現,是減少傷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擊者截斷,那么應雙手抱頭,盡力保護頭部,尤其是太陽穴和后腦。
在人身和財產雙重危險時,應以人身安全為重,舍財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傷害。
(3)及時報告,以法維權
由于校園暴力事件的隨機性,許多同學對其產生了恐懼和焦慮。一些同學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和老師,更不敢報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證,成為“沉默的羔羊”。忍氣吞聲往往會導致新的暴力事件的發生。
自己或發現他人遭遇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應對暴力,我們必須增強五個意識: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識。違法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第二,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識。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切記不能蠻干。
第四,要有見義勇為、見義智為、見義巧為的意識。
反校園暴力主題教案(精選篇2)
一、主題:預防校園暴力
二、時間:周一班會課(4月21日)
三、程序:
1、準備工作:
①、收集校園暴力案例。
②、整理我校現實情況。
2、主持人發言(分析校園暴力的存在及發生的原因。)
3、學習小組相互交流各自班級是否存在校園暴力安全隱患。
4、部分學生上臺匯報小組討論情況。
5、主持人總結發言。
6、主持人請班主任講話。
(1、校園暴力分類:軟暴力和硬暴力;2、巧對軟暴力,抵制硬暴力。)
友情提醒:附:
校園暴力產生的社會原因分析
當今社會的 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風氣較重,倫理道德被輕視,社會生活中出現以暴力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染。學校周邊地區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娛樂場所,不良風氣聚集,學生在離校后、到家暫時處于無人監護狀態,很容易進入這些場所而受到腐蝕和影響。同時,大眾傳播媒體有意無意地渲染暴力,過度或過細地再現犯罪分子的作案經過和具體情節,極有可能被青少年不當模仿。而且,目前社會上流傳的“江湖文化”“流氓文化”等亞文化也是校園暴力產生的社會原因之一。
附:
班會總結:
一、抵制校園暴力,辨別是前提
一些同學在遭遇校園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卻全然不知,以為校園暴力僅僅是不禮貌行為;另一些同學在目睹校園暴力時也無動于衷,以為只是同學間的“嬉鬧”。要抵制校園暴力,首先要具備對校園暴力的識別能力。
校園暴力包括行為暴力、語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為暴力在校園暴力現象中最為普遍。
行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毆、敲詐勒索、搶劫財物等一系列對人身及精神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
二、向校園暴力說“不”
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打破了校園里原本屬于我們的寧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這方凈土成為另一個“江湖”,為了不讓我們的“花季”變成“花祭”,我們要堅決向校園暴力說“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②不參與校園暴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堅決不充當校園暴力行為中的幫兇。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發展。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主動與他人溝通,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④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施暴者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無知,這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也要以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保護自己,關注他人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校園暴力的發生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同學間因口舌之爭或其他原因的肢體沖突。二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爭執、事端。預防爭執和事端應做好以下兩點:
①與同學友好相處。有的同學遇到矛盾時,不愿意吃虧,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只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我們應該寬宏豁達,不應為一丁點兒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計較,甚至拳腳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為施暴者的目標。我們平時不要隨身攜帶太多的錢和手機等貴重物品,不要公開顯露自己的財物。學校僻靜的角落、廁所或樓道拐角都是校園暴力的多發地帶,我們在這些地方活動時尤其要注意,最好結伴而行。
③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從校園同學間的交流中得到。為了保障我們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對我們打擊報復,我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匿名報告。預防暴力重于應對暴力,而這一切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2)應對暴力,臨危不亂
如果我們無法避免危險的發生,那么,在危險發生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驚慌!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是制勝的關鍵。我們應克服心里的恐懼,積極地去解決問題或者本能地保護自己。
①遭受語言暴力時的自救
應對語言暴力,我們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處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無畏回應。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調整心理。六是法律維權。
②遭受行為暴力時的自救
如果被攻擊者毆打,我們該怎么辦?
一是找機會逃跑。二是大聲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動作給自己尋找逃跑的機會。四是求饒。求饒不是懦弱的表現,是減少傷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擊者截斷,那么應雙手抱頭,盡力保護頭部,尤其是太陽穴和后腦。
在人身和財產雙重危險時,應以人身安全為重,舍財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傷害。
(3)及時報告,以法維權
由于校園暴力事件的隨機性,許多同學對其產生了恐懼和焦慮。一些同學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和老師,更不敢報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證,成為“沉默的羔羊”。忍氣吞聲往往會導致新的暴力事件的發生。
自己或發現他人遭遇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應對暴力,我們必須增強五個意識: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識。違法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第二,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識。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切記不能蠻干。
第四,要有見義勇為、見義智為、見義巧為的意識。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他人實施救助。
第五,要有強烈的報告意識和證據意識。及時上報并注意搜集證據,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出示。
我們一定要記住:當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時不輕言放棄,當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盡自己所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反校園暴力主題教案(精選篇3)
一、向校園暴力說“不”
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打破了校園里原本屬于我們的寧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這方凈土成為另一個“江湖”,為了不讓我們的“花季”變成“花祭”,我們要堅決向校園暴力說“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②不參與校園暴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堅決不充當校園暴力行為中的幫兇。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發展。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主動與他人溝通,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④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施暴者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無知,這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也要以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保護自己,關注他人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校園暴力的發生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同學間因口舌之爭或其他原因的肢體沖突。二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爭執、事端。預防爭執和事端應做好以下兩點:
①與同學友好相處。有的同學遇到矛盾時,不愿意吃虧,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只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我們應該寬宏豁達,不應為一丁點兒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計較,甚至拳腳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為施暴者的目標。我們平時不要隨身攜帶太多的錢和手機等貴重物品,不要公開顯露自己的財物。學校僻靜的角落、廁所或樓道拐角都是校園暴力的多發地帶,我們在這些地方活動時尤其要注意,最好結伴而行。
③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從校園同學間的交流中得到。為了保障我們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對我們打擊報復,我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匿名報告。預防暴力重于應對暴力,而這一切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2)應對暴力,臨危不亂
如果我們無法避免危險的發生,那么,在危險發生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驚慌!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是制勝的關鍵。我們應克服心里的恐懼,積極地去解決問題或者本能地保護自己。
①遭受語言暴力時的自救
應對語言暴力,我們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處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無畏回應。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調整心理。六是法律維權。
②遭受行為暴力時的自救
如果被攻擊者毆打,我們該怎么辦?
一是找機會逃跑。二是大聲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動作給自己尋找逃跑的機會。四是求饒。求饒不是懦弱的表現,是減少傷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擊者截斷,那么應雙手抱頭,盡力保護頭部,尤其是太陽穴和后腦。
在人身和財產雙重危險時,應以人身安全為重,舍財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傷害。
(3)及時報告,以法維權
由于校園暴力事件的隨機性,許多同學對其產生了恐懼和焦慮。一些同學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和老師,更不敢報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證,成為“沉默的羔羊”。忍氣吞聲往往會導致新的暴力事件的發生。
自己或發現他人遭遇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應對暴力,我們必須增強五個意識: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識。違法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第二,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識。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切記不能蠻干。
第四,要有見義勇為、見義智為、見義巧為的意識。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他人實施救助。
第五,要有強烈的報告意識和證據意識。及時上報并注意搜集證據,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出示。
我們一定要記住:當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時不輕言放棄,當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盡自己所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反校園暴力主題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校園暴力是一種違法行為。
2、面對校園暴力,能靈活應對,保證自身安全。 教學重點:認識校園暴力是一種違法行為,懂得靈活應對
教學難點: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有關暴力行為處罰規定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學姐對學妹施暴拍裸照
因不肯借游戲幣被同學毆打
女生因沒穿校褲被毆打
提醒同學打掃衛生遭群毆拍裸照
引導:到底是什么讓花季少年變成了對同學惡語相向、拳打腳踢的“惡魔”,又該如何去防范此類事件的發生呢?今天我們講一講“抵制校園暴力,營造平安校園”。
板書:抵制校園暴力,營造平安校園
二、什么行為是校園暴力?
1、認識: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由學生、教職員工或校外人員針對學生生理或心理實施的達到一定傷害程度的侵害行為。 這里我們要講述的校園暴力是指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以大欺小的侵害行為。主要表現行為有:(結合圖片認識)
拳打腳踢、掌摑扯發等暴力行為
用暴力脅迫弱小者,強索金錢或物品
在網上發布具有人身攻擊的言論
在網上發布關于個人隱私的視頻
用譏諷、侮辱性言語進行心理攻擊
拍裸照并上傳網絡,并以此要挾
2、提醒同學們注意:如果你正在對身邊的人實施上面的行為,說明你正在用暴力對待別人,需要馬上改正并道歉;如果你正在遭受上面的行為,說明你遭遇了校園暴力,馬上拿起有力的“武器”保護自己。
三、校園暴力是一種違法行為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百三十五條【過失致人重傷罪】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第二百六十三條【搶劫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 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 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 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罰金。 校園暴力是暴力行為的一種。只要這種暴力行為后果達到一定事實程度,觸及刑法的規定犯罪行為,就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現在還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犯罪也不用負刑事責任,我們知道,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校園暴力的施害人如達到法定年齡,則法院應對犯罪嫌疑人加以刑罰,以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
四、遭遇了校園暴力應該怎么辦?
結合我校學生打架事件進行舉例:
1、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采取迂回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
2、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激怒對方。
3、暫時順從對方,按對方說的去做,為自己爭取時間。
4、在合適的時機,向路人、同學、老師呼救求助。
5、事后我們要及時地向老師或警方報告,拿起法律的有力武器保護自己。不要因害怕報復而忍氣吞聲,這樣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五、總結。
防暴力安全主題班會教案3
一、班會主題: 拒絕校園暴力,共建平安和諧校園;
二、班會目的:
1、通過觀看關于中學生不文明行為和校園暴力的圖片;例,引起同學們對文明的反思,進而重新審視自身及身;
2、知道怎樣正確解決同學之間的矛盾,不激化矛盾,;和解決學生之間糾紛的意識;
3、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的情況是應及時告知老師。 “告別不文明行為,拒絕校園暴力”主題班會
三、班會形式:
觀看PPT圖片、案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啟發式教學)
四、班會準備:
教師收集關于中學生不文明行為、校園暴力的視頻和圖片及相關資料,寫好班會案,做好PPT課件;以合作小組為分組單位,分組觀察并收集身邊的不文明行為事例。
五、活動流程:
1、導入:
導入:同學們校園暴力給我們的校園蒙上一層陰影,如何建立平安和諧校園呢?我們一起來想想。
2、找一找(學生發言): (1)校園暴力行為有哪些? (2)在我們的校園內或其他地方見過校園暴力行為? (3)如果你有產生校園暴力行為的沖動,你以后會怎么辦? 交流結束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談談本組成員的看法,要 求語言簡練,能表達清楚本組觀點看法即可。
教師總結學生看法,并做一些補充,使學生對暴力行為現象 的感悟以及背后的原因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刻。
3、看一看:陋習集中營 (多媒體出示各種不文明圖片)
4、引導學生尋找暴力行為,引起同學們對文明的反
思,自覺抵觸類似的不文明行為的模仿和傳播,,爭做潮氣蓬勃、高素質的中學生。
5、如何告別暴力行為。(“十個一,五個無,三個輕輕”)
6、小小訣竅:禮貌用語(集體朗誦中學生應當遵守的文明 禮儀規范及常用禮貌用語。)
7、轉入“第二講:拒絕校園暴力”
8、案例回放
9、思考并討論:什么是校園暴力?
師:剛才我們多次提到校園暴力,那么什么是校園暴力呢? 請同學們思考并和你的小同伴討論一下。(學生思考并討論) 師:誰能說說?
生1:校園暴力就是校園中的暴力行為; ?? 師:那罵人算不算呢?(學生各抒己見??)
師:其實大家說的都有些道理,到底什么才是校園暴力呢? 我們一起看詳細的定義。(師出示大屏幕上的內容,并朗讀出來) 【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的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其他成員之間、或師生之間的具有欺凌、體罰、傷害等性質的侵害行為。它包括行為暴力、語言暴力和心理暴力。其中,行為暴力是指打架斗毆、敲詐勒索、搶劫財物等一系列對人身及精神上的侵害行為;語言暴力是指使用謾罵、詆毀、污蔑、嘲笑等侮辱性的語言,使他人精神和心理遭受侵犯的行為;心理暴力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對學生的精神造成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由于這三種暴力行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數是在校學生,因此通常被稱為校園暴力。】
10、回顧不文明行為中的“校園暴力”范疇:
(1)語言暴力。——出口成“臟”、粗言穢語、互相謾罵、取外號 (2)行為暴力。——打架斗毆 (3)心理暴力。——歧視他人
11、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 (1)學生自身的原因 a、 學生身心發展不平衡b、 壓力c、不良交往d、法律意識淡薄e 、受害者忍氣吞聲或以暴制暴
(2)家庭的原因 (3)學校的原因 a、校風校紀b、應試教育 (4)社會的原因
a、暴力文化 b、現實的社會環境
12、思考與討論:
(1)剛才四個案例中校園暴力事件具有什么樣的危害? (2)你身邊有沒有校園暴力?
(3)如果是你在學校遇到類似的校園暴力事件應該怎么辦?
13、認識校園暴力的危害
(1)嚴重影響和干擾正常學習和生活
(2)不僅使受害者身體受傷,而且心靈受到創傷 (3)使人形成以強凌弱的暴力意識,演化為暴力犯罪行為 (4)學校紀律遭到破壞,法律法規尊嚴得不到維護
14、拒絕校園施暴 ,學生應該怎么做? (1)強化法律意識,做知法守法的好學生. (2)強化紀律觀念,約束我們的行為 (3)加強溝通,建立平等互信的人際關系
(4)不看有暴力色彩的影視節目,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戲 (5)正確面對挫折,主動關心有困難的人 (6)積極參加文體活動,舒緩壓力
(7)避免與社會青年的不正常交往,不搞小團體
15、(朗誦)口訣: 校園暴力可以防 方法掌握要適當 求助師長來幫助 16:全班在倡議書上簽字
反校園暴力主題教案(精選篇5)
珍愛生命,拒絕校園暴力班會總結
一、向校園暴力說“不”
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打破了校園里原本屬于我們的寧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這方凈土成為另一個“江湖”,為了不讓我們的“花季”變成“花祭”,我們要堅決向校園暴力說“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②不參與校園暴力。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堅決不充當校園暴力行為中的幫兇。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發展。要保持樂觀的心態,主動與他人溝通,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
④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施暴者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無知,這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我們要學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也要以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保護自己,關注他人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校園暴力的發生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同學間因口舌之爭或其他原因的肢體沖突。二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爭執、事端。預防爭執和事端應做好以下兩點:
①與同學友好相處。有的同學遇到矛盾時,不愿意吃虧,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只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我們應該寬宏豁達,不應為一丁點兒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計較,甚至拳腳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為施暴者的目標。我們平時不要隨身攜帶太多的錢和手機等貴重物品,不要公開顯露自己的財物。學校僻靜的角落、廁所或樓道拐角都是校園暴力的多發地帶,我們在這些地方活動時尤其要注意,最好結伴而行。
③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從校園同學間的交流中得到。為了保障我們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對我們打擊報復,我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匿名報告。預防暴力重于應對暴力,而這一切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2)應對暴力,臨危不亂
如果我們無法避免危險的發生,那么,在危險發生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驚慌!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是制勝的關鍵。我們應克服心里的恐懼,積極地去解決問題或者本能地保護自己。
①遭受語言暴力時的自救
應對語言暴力,我們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處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無畏回應。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調整心理。六是法律維權。
②遭受行為暴力時的自救
如果被攻擊者毆打,我們該怎么辦?
一是找機會逃跑。二是大聲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動作給自己尋找逃跑的機會。四是求饒。求饒不是懦弱的表現,是減少傷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擊者截斷,那么應雙手抱頭,盡力保護頭部,尤其是太陽穴和后腦。
在人身和財產雙重危險時,應以人身安全為重,舍財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傷害。
(3)及時報告,以法維權
由于校園暴力事件的隨機性,許多同學對其產生了恐懼和焦慮。一些同學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和老師,更不敢報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證,成為“沉默的羔羊”。忍氣吞聲往往會導致新的暴力事件的發生。
自己或發現他人遭遇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應對暴力,我們必須增強五個意識: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識。違法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第二,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識。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切記不能蠻干。
第四,要有見義勇為、見義智為、見義巧為的意識。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他人實施救助。
第五,要有強烈的報告意識和證據意識。及時上報并注意搜集證據,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出示。
我們一定要記住:當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時不輕言放棄,當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盡自己所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反校園暴力主題教案(精選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校園暴力是一種違法行為。
2、面對校園暴力,能靈活應對,保證自身安全。 教學重點:認識校園暴力是一種違法行為,懂得靈活應對
教學難點: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有關暴力行為處罰規定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學姐對學妹施暴拍裸照
因不肯借游戲幣被同學毆打
女生因沒穿校褲被毆打
提醒同學打掃衛生遭群毆拍裸照
引導:到底是什么讓花季少年變成了對同學惡語相向、拳打腳踢的“惡魔”,又該如何去防范此類事件的發生呢?今天我們講一講“抵制校園暴力,營造平安校園”。
板書:抵制校園暴力,營造平安校園
二、什么行為是校園暴力?
1、認識:校園暴力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由學生、教職員工或校外人員針對學生生理或心理實施的達到一定傷害程度的侵害行為。 這里我們要講述的校園暴力是指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以大欺小的侵害行為。主要表現行為有:(結合圖片認識)
拳打腳踢、掌摑扯發等暴力行為
用暴力脅迫弱小者,強索金錢或物品
在網上發布具有人身攻擊的言論
在網上發布關于個人隱私的視頻
用譏諷、侮辱性言語進行心理攻擊
拍裸照并上傳網絡,并以此要挾
2、提醒同學們注意:如果你正在對身邊的人實施上面的行為,說明你正在用暴力對待別人,需要馬上改正并道歉;如果你正在遭受上面的行為,說明你遭遇了校園暴力,馬上拿起有力的“武器”保護自己。
三、校園暴力是一種違法行為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百三十五條【過失致人重傷罪】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第二百六十三條【搶劫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 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 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 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罰金。 校園暴力是暴力行為的一種。只要這種暴力行為后果達到一定事實程度,觸及刑法的規定犯罪行為,就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現在還有些學生認為自己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犯罪也不用負刑事責任,我們知道,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校園暴力的施害人如達到法定年齡,則法院應對犯罪嫌疑人加以刑罰,以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
四、遭遇了校園暴力應該怎么辦?
結合我校學生打架事件進行舉例:
1、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采取迂回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
2、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激怒對方。
3、暫時順從對方,按對方說的去做,為自己爭取時間。
4、在合適的時機,向路人、同學、老師呼救求助。
5、事后我們要及時地向老師或警方報告,拿起法律的有力武器保護自己。不要因害怕報復而忍氣吞聲,這樣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五、總結。
反校園暴力主題教案(精選篇7)
“構建和諧校園,抵制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學設計
一、活動主題:構建和諧校園,抵制校園欺凌
二、活動目的:
通過觀看關于中學生校園暴力的圖片、視頻案例,更好地認識什么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危害性,如何預防和抵制校園欺凌,能與校園欺凌做合理有效的斗爭,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沖突,防微杜漸。
三、班會形式:
觀看PPT圖片、案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啟發式教學)
四、班會準備:
教師收集關于中學生校園暴力的視頻和圖片及相關資料,寫好班會案,做好PPT課件;學生每四個人一個小組(前后桌,選好組長),分組觀察并收集身邊的校園欺凌事例。
五、活動過程:
(一) 認識校園欺凌
1.利用多媒體出示校園欺凌的定義。
【部分學生對校園暴力欺凌這一詞語還很陌生,或理解不準,所以,首先讓學生明確何為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暴力欺凌。其主要表現是身體強壯的學生欺負弱小的學生,令其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復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因此,惡性循環導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2.教師講解,【與學生進行了面對面的分享】“什么是欺凌?為什么要反欺凌?”
所謂欺凌,簡單來說就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于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并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要嚴厲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
(二)校園欺凌常見的形式有哪些?
直接欺凌、間接欺凌、網絡欺凌、言語挑釁、玩笑過度、惡作劇、報復,比賽沖突、敲詐勒索、團伙暴力
(三)觀看校園欺凌圖片及視頻,對案例進行分析
多媒體出示近年校園欺凌事件。
【學生可以更直觀的感受校園校園欺凌的惡劣性質,進而討論校園欺凌的危害】
(四)提出問題“校園欺凌有哪些危害?”
校園欺凌首先給受害者的身體帶來傷害;其次是更為嚴重的心理上的傷害,使受害者產生不安全感,產生恐懼和焦慮。
(五)抵制校園欺凌
此環節設置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分別是:
1、同學間發生矛盾時,作為當事人,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2、矛盾一時難以解開,如何有效扼制校園欺凌的發生?
3、一旦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如何應對?
【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從學生間出現矛盾時、校園欺凌發生前、校園欺凌發生中三個不同階段提出的,能夠讓學生思考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處理矛盾,并盡可能的避免校園暴力的發生,一旦發生校園欺凌,也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傷害,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
(六)總結提升
【反思:學生再一次認識到校園欺凌的傷害性,讓學生明白】
1.暴力欺凌解決不了問題,只會造成惡果,于人于己都沒有好處,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包容理解,發生矛盾時及時找老師解決,讓學生懂得從自身做起,拒絕校園欺凌。
2. 慎重擇友。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對已經受到暴力欺凌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動或煽動其找人來報復,以免引起更大的爭端。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頻頻出現的校園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讓我們遠離校園欺凌,做個健康陽光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