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小編帶來音樂教學活動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歡。
音樂教學活動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歌曲《渴望春天》學習,并在反復的練唱中體會6/8拍子活潑輕快的特點;通過對散文《春》的朗誦,使學生感受音樂與文學的密切關系,審美內涵。
2、情感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歌曲《渴望春天》,引導學生體驗春天的無限美好,真正理解“一年之計在于春”的道理;同時啟發學生珍惜時間,發奮學習,健康活潑的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材。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唱好歌曲《渴望春天》,體會6/8拍子活潑輕快的特點。
2、了解弱起小節、不完全小節的相關知識。
教具準備:
電子琴、音響設備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學生感受音樂與文學的密切關系,審美內涵。
二、活動與體驗——歌唱《渴望春天》。
(一)新課引入
剛才同學們欣賞朱自清的散文《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歌曲——《渴望春天》。
(二)歌曲范唱
1、聽第一遍錄音,回問題:
聽完這首歌曲,試著發現歌曲的特點: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句?幾個樂句中有哪些相同的旋律片斷?總結:歌曲的結構圖式。
2、聽第二遍錄音,重點從第一句入手,讓學生能簡單的讀出節奏。了解弱起小節、不完全小節的概念。
(三)學唱新歌
1、學生先在教師的伴奏中輕唱。(多次反復練習)
處理第一段:聲音的技巧(氣息)、情緒的表現(強弱的控制)等,要求:盡量用純凈的聲音唱出藝術歌曲的感覺。
2、隨電子琴唱詞。(體會這是一首旋律清新歡快,充滿了天真、童趣的歌曲,具有典型的德奧民歌風格)
3、難點突破:在反復的練唱中體會6/8拍子活潑輕快的特點。
4、情感體驗,激發興趣:
要求學生通過這首歌曲的學習,逐步明白春天是美好的,是一年的開始,是播種的季節,所以有一年之計在于春的說法;我們中學生也象春天一樣美麗,現在正處于打基礎,認真學習的時候,我們要健康活潑的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材。通過情感升華,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演唱好這首歌曲的興趣。
5、分組齊唱:將全班分成三組,分別齊唱這首歌曲。教師對各組進行鼓勵性的點評。
三、反饋與小結——齊唱《渴望春天》
(一)學生齊唱歌曲,教師伴奏。
(二)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愉快地學習了《渴望春天》這首歌曲,學到了許多音樂知識,認識到了熱愛春天、熱愛美好事物的重要性;我們要從小認真學習,健康、活潑的.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材。
四、結束課業
在歌曲《渴望春天》音樂中學生走出教室。
音樂教學活動教案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語詞與律動感應曲式。
2、初步學習看曲式圖譜,運用樂器敲奏。
3、運用塑料袋進行音色探索。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感應曲式
活動難點:音效探索活動
三、活動準備
奧爾夫音樂VCD碟一張、掛圖P2、鼓和吊镲各一個、水中生物圖卡若干、銅碰鐘、飄帶、啦啦彩
球、紗巾、水袖、塑料袋(均與幼兒人數相等)。
四、音樂分析:
這首樂曲選自《動物狂歡節》中的<水族館>。整首樂曲優美愜意,曲式為A間A間B尾。在主奏樂
器——鋼片琴晶瑩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猶如許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戲。間奏是一組漸漸下行
的音階,猶如魚兒在吐著泡泡玩耍。
五、隊形
幼兒用軟墊半圓形就坐。
六、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正當玩得開心時,滋滋小蜜蜂飛來了,他也想玩泡泡。
(二)肢體造型:泡泡造型
幼兒發表各種泡泡的造型,老師伴奏幼兒隨音樂做泡泡造型的律動。
1、鼓聲:泡泡造型律動/泡泡房子、泡泡車、泡泡蝴蝶、泡泡魚……
2、吊镲:變換泡泡造型。
(三)故事引入:水族館里,魚兒也吐著泡泡玩游戲……
(四)語詞與律動:水底世界
1、水底生物律動模仿扮演。
全班分四組,以各式道具裝扮。如:飄帶章魚、啦啦球水草、沙巾水母、水袖金魚……
2、語詞與律動
(1)各組隨音樂扮演水中生物練習。
(2)配詞律動:學水中生物游泳、吹泡泡。
①A段語詞:我是一條金魚,我是一條金魚,水中世界多么美麗實在真有趣
②間奏:下行律動/由上而下滾轉雙手。
③B段語詞:泡泡吹得好高~,泡泡吹得好高~吸~吹~,吸~吹~,拍拍拍拍×2次。
④最后一句:下行律動/由上而下,站起轉圈,拍泡泡結束。
(五)圖形感應曲式:A---間奏—A---間奏---B---尾奏
1、老師畫出曲式圖譜,并教唱語詞。
(1)A段:畫樂句/隨音樂唱詞畫出短、短、長線條。
(2)間奏:下行泡泡。
(3)B段:旋律高低泡泡。
(4)尾奏:下行泡泡。
2、依序排列圖卡出現順序。
3、銅碰鐘
(1)A段語詞:唱詞并用銅碰鐘敲奏語詞節奏。
(2)B段語詞:同上。
(3)間奏和尾奏:銅碰鐘隨音樂強弱演奏拍子。
(六)音色探索:小魚吹泡泡
1、塑料袋音色探索。如:揉、捏、抓、拍……
2、塑料袋氣球
(1)音樂A段:以塑料袋當魚,舞動游泳。
(2)音樂B段:轉緊封口,以泡泡魚做律動。
(3)間奏和尾奏:模仿小魚游泳律動,感應高低旋律。
音樂教學活動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欣賞:“
落水天”“雨中曲”“雷鳴電閃波爾卡”“第六(田間)”
歌曲:
“水花花、泥巴巴”“水中”
創造:
創編旋律
第一課“水花花、泥巴巴”
教學目的
1、用活潑、跳躍地情緒來學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體驗雨中跑著勇敢的小娃娃。
3、欣賞我國民歌“落水天”,感受音樂,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唱準樂譜、欣賞教學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
二、聽音練習
1、老師先彈奏以出示的音,并認識音名。
2、老師完整的彈奏旋律樂句,學生仔細聽辨并能準確填寫音名。
3、把旋律完整的演唱。
三、學唱樂譜
1、學生先自己認識音名。并根據歌曲旋律音高來演唱樂譜。
2、老師把有難度的樂句提出來師生一起解決。
3、輕聲跟琴來演唱歌曲樂譜
5、分組來演唱歌曲樂譜。
四、新授歌曲
1、導入:從新課內容進行導入。
2、教師范唱
3、用聲勢感受歌曲旋律
4、師:這首歌曲是幾幾拍?二四拍,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二拍,強弱規律:強弱。
5、按節奏朗讀歌詞
6、跟琴學唱歌曲
五、創編動作
1、觀賞、體驗“小腳丫”在雨中跑的動作
2、根據歌曲集體創編動作,創設情景進行表演。
六、欣賞“落水天”
1、聽賞“落水天”歌曲,并跟著哼唱,體會歌曲的情緒
討論:1):在歌曲中你聽到了什么?
2):請你隨著音樂做動作。
第二課“雨中”
教學目的:
1、學唱歌曲“雨中”,用肢體動作表現雨點歡快地落下、區別類似雨聲的材料發出的不同聲音。
2、欣賞“雨中曲”
3、創造:用“do、re、mi、fa、sol”五個音旋律。
準備:塑料紙、聽雨盒、手指游戲、
教學過程:
一、熱身運動:小雨滴
老師:我們一起來做個小雨滴的游戲。(手指游戲)
二、感受雨聲、欣賞“雨中曲”
1、請你們聽賞一首“雨中曲”,并請說出有幾種雨聲?
2、你們為樂曲配上好聽的大雨、小雨的聲音,出示聽雨盒和塑料紙。
分發給每個學生一個道具,請演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不同聲音。
三、學唱“雨中”
1、聽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輕聲演唱歌曲旋律;視唱歌譜。
3、輕聲跟著鋼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學生能唱準歌曲的節奏,對一些歌詞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個字,不能含糊地帶過。
四、情景表演:下雨啦
1、我們用動作來感受雨中的情景,下大雨的時候雨點怎么跳的,到地面上怎么樣的?請你們模仿動作。
2、雨慢慢得下得小了,怎么跳?請大家邊唱、邊跳。
五、我的創造:按五音和同學合作一首“雨中曲”
六、小結
第三課聽賞《雷鳴電閃波爾卡》
教學目的:
通過聽《雷鳴電閃波爾卡》,感受打擊樂器在塑造音樂形象、渲染音樂氣氛和情緒上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難點:打擊樂器在塑造音樂形象、渲染音樂氣氛和情緒上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節音樂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許多寶貝(出示箱子)誰來猜猜,里面會裝些什么寶貝呢?(生猜3—4個)
(1)看來讓大家猜,是有些困難,還是讓老師取出來給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報紙、裝有沙子、豆的杯子)現在大家知道老師箱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了吧!
(2)哇!你真厲害哦,真有件這樣的東西。他們能發出聲音嗎?(能)
在老師看來,能發出聲音的這些東西都是寶貝。不信,大家仔細聽:
(師吹出空玻璃瓶,發出呼呼的風聲)發揮你的想象力,說說,這聲音像什么?(生說)
你能像老師這樣,吹出呼呼的風聲嗎?好,你上來試一試(演奏)。風呼呼的吹著,不一會就下起了蒙蒙細雨,象沙沙的雨聲嗎?誰也來演奏一下這沙沙的雨聲?(生演奏)聽那,雨是越下越大了,也請一位同學來演奏(生演奏)。雨落在樹葉上,發出了嘩啦啦的聲音,拿起你們手中的書,搖起來,聽聽象不象嘩啦啦的樹葉聲(生感受)。突然,一陣春——哦?該敲打什么來表現春雷呢?(生說,師評價)那我們就用這些聲音來表演一段“春雨雷電”的交響樂吧!(分角色演奏)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到出都是這樣的寶貝,用他們可以來表演很多聲音故事,怎樣,神奇吧!
二、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
1、整體感知
那現在我們來聆聽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雷鳴電閃波爾卡》管弦樂吧,聽一聽音樂大師是怎么來表現“雷鳴電閃”的?當你在樂曲中聽到“雷鳴電閃”時,趕快捂起你的耳朵!
這是一個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歡樂的人們正在慶祝豐收,載歌載舞。聽,天氣好象發生了變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們的興致卻是越來越高,他們仍然繼續歡歌,繼續舞蹈。
2、認識打擊樂器
樂曲中的“雷鳴電閃”的地方還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擊樂器來表現的呢?
介紹定音鼓和鈸
3、片段欣賞
那我們再來欣賞其中兩個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鈸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畫面?(生說)
(雷聲隆隆、傾盆大雨的景象)
片段二中,給你什么感受呢?
4、小結:
樂曲逼真的表現了電光閃閃,雷聲隆隆的景象,但人們仍然興高采烈、縱情起舞。再來欣賞下,用語言來描述一下你的感受,當然可以隨著音樂通過動作來表現。
那我想,現在大家可以完成書上的表格了!
三、實踐創作
我們感受了大師所創作的“雷鳴電閃”,現在我們也來創作,用這些寶貝來表現下面的四個主題。
(1、雷雨;2、清晨;3、課間十分鐘;4、廚房交響曲)
請小組長將寶貝拿回去,要迅速的選擇一個主題,充分發揮這些寶貝的作用,來表現你所選題的聲音。想一想,這些聲音可以用哪些寶貝來表現。
評價:你知道他們表演的是什么嗎?
在這個主題中,這個聲音是通過……來表現的!真棒!觀察的真仔細!
這些寶貝在你的手里真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四、欣賞
“第六(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這首樂曲又是什么器樂演奏的?
五、總結下課
大家欣賞、表演的都很好!通過自己平時對生活的仔細觀察,模仿出各種聲音,相信大家積極的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聲音,去創造,也能成為像“約翰施特勞斯”一樣的音樂大師。
音樂教學活動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中能獲得積極、愉悅的體驗。
2、在聽、唱、演等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并能記憶《小夜曲》的主題旋律。
3、能聽歌曲《小夜曲》畫旋律線。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參與音樂活動能聽辨主題旋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問候歌》。
二、師講故事,激趣導入《小夜曲》。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一個多美的夜晚啊!彎彎的月亮已經掛在漆黑的夜空當中,星星眨著小眼睛,美麗的小天鵝在湖邊梳妝打扮,小草和小花在微風中起舞。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個美麗的夜晚。
(播放主題音樂a,師表演。)
師:你們覺得這段音樂帶給你們什么樣的感受?
生:安靜、優美。
師:說得非常好,下面請你們豎起小耳朵,聽聽在這段旋律里,有什么樂器參與了演奏?(播放主題音樂a。)
生:小提琴!
三、講解“弦樂四重奏”。
1、看弦樂四重奏視頻。
師:很好,聽到有小提琴的音色,除了小提琴,還有沒有別的樂器啊?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視頻。
(欣賞弦樂四重奏視頻,主題旋律a。)
師:你們來看這里面有哪些樂器參與了演奏?
生: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2、講解“弦樂四重奏”。
師:細心的同學有沒有觀察到,小提琴有幾把?很好,是有兩把,那這種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這四種弦樂器一起合奏的一種演奏形式叫做弦樂四重奏。師:老師想請同學來說說他們演奏時的位置是怎樣的?
生:扇形的,位置依次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四、了解《小夜曲》的演奏形式。
師:在這首樂曲里,除了聽到(哼唱一小句)由第一小提琴演奏的主旋律以外,還有沒有聽到別的聲音?
生:“蹦蹦蹦蹦”的聲音。
師:太棒了,你們聽辨音色的能力越來越強了,這就是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撥弦的方法來伴奏的聲音。
引導學生聆聽主題旋律以外的聲音,培養專注聆聽的好習慣。
五、用LU模唱主題旋律。
1、師:多優美的旋律啊!想不想跟老師學唱一下這段主題旋律啊?請你們跟著老師的琴聲,在心里默唱,用手指著旋律譜。
2、師:請你們用LU來模唱這段優美的旋律,老師要看看哪個同學的腰桿坐得最直的。師彈一句,生唱一句。
3、師:讓我們完整地來一遍吧。手指不能偷懶哦,要邊唱畫著旋律線,注意聲音要更輕柔些。
學生用LU模唱主題旋律,更進一步熟悉主題旋律,為后面總體表現,做好鋪墊。
六、分段聽旋律,并做律動,再總體表現。
師:一個個小天鵝表演得真出色!我最喜歡這個小天鵝了,跳得特別地投入!剛才小天鵝們在湖面上熱身了一下,見到了很多很久沒見的老朋友,熱情地來個大大的擁抱!當你們聽到音樂時而出現一個大距離的跳躍的時候,就是音樂一下子高了,請舉起你的手,老師看看哪個同學的反應最靈敏!(播放主題旋律b。)
生:當聽到大跳時,舉手。
師:老師發現這位同學對音高的辨別能力特別強,有著小小音樂家的潛質,繼續加油哦!主題音樂里出現了3次大跳,那小天鵝跟它的好朋友也擁抱了3次!
師:我們的樂曲出現了大跳之后,情緒更加活潑了,因為小天鵝見到老朋友了,邀請他盡情地舞蹈著。現在用你們的手來代替小天鵝的腳,你們的腿就是那寧靜的湖面,在上面盡情地舞蹈!
師:小天鵝們跳得累了,都停下來跟著老朋友在說說悄悄話,流暢的歌唱性旋律響起來了。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
師:現在我們跟著音樂,把這三個情景的動作,連起來跳一跳。(播放主題旋律b音樂,跟師做動作。)
師:真是好樣的,你們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現在請小天鵝們把你們站在湖面上的精彩表演再表現一次吧,就是從之前的動作開始。(播放A段音樂,小天鵝在湖面上舞蹈。)
師:真了不起,老師為我們班有這么棒的小天鵝而感到驕傲!在月光的照耀下,岸上的景色更美,小天鵝們踏上了岸邊,走到花草叢里,在小花小草的包圍中,繼續舞蹈起來!我們剛才的音樂再重復一遍,小天鵝就從湖面到岸上跳著一樣的舞蹈。(播放全曲,完整表演。)
七、講解“小夜曲”。
師:在200多年前,奧地利人們也喜歡在夜晚來演唱歌曲或演奏器樂曲,這類的音樂稱為“小夜曲”。剛才我們學習的這首就是著名的奧地利音樂家海頓創作的《小夜曲》。
八、小結。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弦樂四重奏《小夜曲》。你們可以在晚上,伴著這美麗的月光,輕輕地哼唱這些美妙的旋律,再次感受月夜的美麗!
音樂教學活動教案篇5
活動目標:
愿意在情景中聽聽、做做、唱唱,感受歌曲旋律,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活潑、歡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物質環境準備:歌曲flash、小烏龜毛絨玩具。
幼兒經驗準備:幼兒在養殖角觀察小烏龜。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1、師:動物王國里的朋友真多,我們跟著鋼琴一起唱一唱好聽的《找朋友》吧。
2、邊唱歌邊表演。
二、感受旋律
1、(播放歌曲的音樂)你們的歌聲真好聽,有一個好朋友要來和你們做游戲了,看一看它是誰呀?
2、(再次播放音樂,師用“嗨”的聲音范唱)我們來和小烏龜打個招呼吧。
3、提問:小烏龜在干什么呀?(播放flash,完整欣賞歌曲)
4、師:原來小烏龜在爬山坡。它是怎樣爬山坡的?我們來學一學它的樣子吧。(教師范念歌詞)
5、師:小烏龜爬山坡真勇敢,我們一起拍拍手,給它加油好么? (更換肢體動作)
6、師:小烏龜一邊爬山坡,一邊還用歌聲給自己加油呢,你們聽小烏龜唱了什么給自己加油呢?我們也用“嗨嗨呦”給小烏龜加油好不好?(跟音樂有節奏的念歌詞的“嗨嗨呦”部分 )
7、小烏龜:謝謝你們為我加油,想不想和我一起來爬山坡呀?
8、師:剛才我發現有幾只小烏龜很厲害,能邊唱歌邊爬山坡,我們也像她們一樣好嗎?
9、師:山頂好高呀,我們要跟小烏龜一起加油哦。(幼再次演唱2遍后小烏龜爬到一半)
三、理解歌詞
1、師:咦?小小烏龜爬到一半怎么不爬了?
2、幼兒交流討論。
3、我們來一起問問小烏龜好不好?小烏龜,你怎么了?
4、小烏龜:我肚子好餓,爬不動啦。
5、肚子餓了,怎么辦呀?
6、師:聽一聽,小烏龜帶了什么好吃的東西?(小烏龜演唱)
_師用歌唱的形式補充幼兒的回答。
7、師:看一看,這次小烏龜有沒有爬到山坡上呢。(小烏龜演唱)
8、師:我們跟著小烏龜,一起帶著面包和牛奶去爬山坡吧。(幼兒演唱)
9、師:我看到有一只小烏龜本領真大,它是唱著歌告訴我帶了面包和牛奶的,我們也學學它好么?
10、師:小烏龜你為什么沒爬到山坡上呢?(小烏龜:你們帶了什么我沒聽到呀,當然爬不動咯)原來是這樣啊,那這一次,我們我們要加油了哦。
四、結束部分
小烏龜爬到山頂上,玩的很累了,我們爬下山回家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