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教案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探究各種樂器的發生原理,了解樂器的基本組合和制作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設計草圖來制作一件樂器,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動手制作的能力。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體會制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探究樂器的發聲原理,并設計制作一件樂器。
教學難點:將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設計,使樂器聲音動聽,外觀精美。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自制樂器。
學生:能制作樂器的鐵盒,竹筒紙等多種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看視頻“另類樂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2.看了這段視頻,你想不想自己也動手做一件樂器呢?出示課題《我做的樂器》。
二、發展階段
1.選擇材料
(1)聽一聽
引導學生聽打擊樂演奏。樂曲中出現的樂器你認識嗎?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稱。
(2)看一看
圖示打擊樂器。老師出示自制樂器,一邊出示一邊演示演奏方法。像這樣能打、敲、搖、刮響的樂器都是打擊樂器。
(3)選一選
你覺得什么材料適合做打擊樂器?并說明理由。
現在老師再添加幾種新的材料:網線、顆粒狀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鈴鐺、鐵環等),你能不能再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剛才的材料組合構成一件打擊樂器?
(4)試一試
嘗試組合,并在小組內交流組合方式。
小結: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樂器音質是不同的。選擇材料時,先敲一敲、打一打、聽一聽音質,再根據需要選擇材料。還可以嘗試把幾種材料組合到一起制作樂器。
2.外形設計
樂器王國里除了節奏明快的打擊樂家族,還有一個重要分支,那就是聲音柔美、動聽的弦樂家族。
(1)聽一聽
引導學生聽弦樂曲。視頻中出現的樂器你認識嗎?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稱。
(2)看一看
圖示弦樂器。老師出示自制樂器——豎琴。請學生觀察用橡皮筋做的弦是怎樣繃上的。還可以怎樣繃弦?
(3)想一想
①弦樂的音質和什么有關呢?
②弦樂的外形與它的發聲有沒有聯系呢?
(4)試一試
①嘗試撥響幾件粗細、多少、松緊不同的弦板,體會弦樂音質的變化。
②嘗試撥響帶回音箱和不帶回音箱的弦樂及不同大小孔洞的弦樂,體會音質的變化
小結:各種樂器獨有的外形并不是隨便設計出來的,樂器的外形是為了發出更動聽的聲音而精心設計的。弦樂是通過改變弦的粗細、多少使音質產生變化。弦樂還通過改變孔洞和回音箱的大小形狀來改變音質。
3.排列組合
(1)聽一聽
管樂是利用嘴唇把氣流吹入,引起樂器的發聲部分產生振動而發聲的樂器。教師演示吹瓶子口,但這個瓶子還不能稱為樂器,現在把形狀相同、大小不同的幾個瓶子組合在一起,吹奏起來有音階的變化,就成為一件樂器了。
(2)看一看
欣賞利用排列組合的方式形成的樂器。學生觀察排列組合的方法。
小結:把形狀、質地相同的物體按大小相接,順序排列就能組合成一件樂器了。
(3)試一試
收集挑選形狀、材質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組合,并試著演奏。
4.裝飾
(1)欣賞各類裝飾獨特的樂器,啟發學生思維。
(2)裝飾的方法多種多樣,要根據樂器的材料選擇適合的裝飾方法。
三、創意制作
1.設計草圖。
2.根據草圖選材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四、展示評價
1.獨奏并請學生介紹為了使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做了哪些設計。
2.組織學生按不同種類樂器分組合奏。
五、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各種工具、材料。
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廢舊物品再利用的意義,提高環保意識。
2、嘗試廢舊物品利用,用多種廢舊物品進行有意義的制作,讓學生養成保護環境、愛惜資源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動手與探究能力。
3、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有創意的制作,感受美、創造美。
教學重點:根據廢舊物用品的外形、材質等特點,展開聯想。
教學難點:用各種廢舊物品制作有創意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看圖片,了解我國險峻的環保狀態,垃圾山,河面漂浮物、景點垃圾……嚴重破壞環境衛生,這里面有易拉罐,包裝盒,飲料、礦泉水瓶,舊衣服,舊畫報……
想一想,這些東西真的毫無用處,只能走進垃圾場嗎?
2、欣賞生活中的廢棄物品創作的圖片
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出示課題——《廢舊物的“新生命”》
二、新課教學
1、出示課件,欣賞廢棄物制作的簡單工藝品。
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說說它們是用哪些廢舊材料創作出來的?欣賞時思考:這些廢棄物變成藝術品用了哪些方法?
2、小組討論廢棄物的加工方法及使用工具
方法:剪,卷,貼…… 工具:剪刀,雙面膠……
3、廢舊材料分類
想一想,該如何給我們帶來的廢舊材料進行分類呢?
學生歸納回答,說說各種廢棄物自身的材質。
(1)紙質類:紙盒、紙板…… 色彩豐富易加工
(2)金屬類:鐵絲、易拉罐件…… 規整光潔
(3)塑料類:飲料瓶、光盤…… 透明美觀
4、出示制作要求
以瓶、杯、盒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形體特征,通過聯想,制作一件特征突出的工藝品。
5、各小組討論制作方案。
6、領取材料,進行制作
7、作品展示,學生自評和互評。
提供評價建議:
(1)作品是否有創意 (2)是否把廢棄物的價值體現出來。
(3)色彩搭配是否和諧 (4)做工是否細致
(評出創意獎、搭檔獎、色彩獎、細心獎各一名,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8、教師小結
三、課后延伸
1、同樣的材料你還能創作什么?
2、能用其他廢棄物制作有特色的造型藝術。
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初步認識線造型的藝術特點,并能運用正確的技法進行線造型的創作,鍛煉學生手腦協調能力,使健康和諧地發展。
2.能力目的:掌握硬質線材的表現手法,學會用曲卷、折疊、連接等手法進行線造型的創作。培養學生初步的立體造型能力和多維空間想像能力。
3.感覺線造型的藝術特點,體會線造型結構帶來的審美趣味,培養學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學會用金屬線材創作一個藝術造型。
難點:線造型的創意表現。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軟材與硬材。
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上課所備的工具材料情況。
2.教師從教學知識說起,引導學生認識“線”。線:兩點之間作連接,便是線。
3.教師拿實物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軟材,什么是硬材。點明本課學習硬線造型。
導入本課,板書課題。
二、欣賞認識線造型
1.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上的線造型作品和學生作品中,認識線造型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特色。
2.引導學生線造型作品。
三、學習線造型的表現方法。
四、實踐操作,練習創作線造型。
五、作業展示,共享創作成果。
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流色轉印的的常用方法,學習利用水與油不相溶的特性,轉印出不同肌理的畫面。
2、通過自覺教材及老師的演示講解,掌握流色轉印的方法并展開聯想再創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表現能力。
3、制作過程中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培養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裝著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顏色,水粉紙等。
學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紙張(水彩紙、生宣紙等)裝著清水的敞口容器、汽油。
重點:利用水與油的不相溶的性質,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練習。
難點:根據制作過程中沒水變化的節奏及畫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同學們,你們知道都有什么東西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嗎?你們猜猜看,這節美術課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么呢?畫怎么能在水上漂浮呢?
演示吸附的方法。
2、欣賞作品:說一說,你們感覺欣賞的作品像什么?有何感受?
二、發展階段
1、自學教材,嘗試探究
小組內討論,嘗試制作: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隨后滾入和滴油漆,讓學生觀察油漆和水之間的變化。
小結:
(1)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還有的在水中漂浮。
(2)總結制作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
2、作品展示,匯報交流
學生提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師生討論解決。
3、深入探究,講解演示。
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淺)——快速攪拌——把紙平放在水面進行吸附印制。
三、創作階段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選用任意顏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品。
四、評價階段
1、分析并展示作品,采用自評或互評的方式進行交流評價活動。
2、學生針對自己喜愛的作品異形豐富的聯想與想象。
五、課后拓展
干透后,壓平,根據肌理圖案運用刮線或剪圖形等方法,創作一幅有主題意義的作品。
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山水畫的藝術特點,感受山水畫的藝術魅力。
2、能用中國畫的方法,大膽表現出有遠近層次的中國山水畫。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習用中國畫的表現形式,畫出有遠近層次的山水畫。
教學難點:如何控制水墨的濃淡,表現出遠近層次的景色。
課前準備:
毛筆、墨汁、顏料、學生用紙、調色盤、水桶等。
教學活動:
一、欣賞導入:自然風光與中國山水畫的結合欣賞,感受中國山水畫的獨特藝術魅力,導入課題并板書《山水畫》。
二、新課講授:
1、名家作品對比欣賞。
感受畫家的不同表現技法帶給人不同藝術視覺效果。
2、賞析畫家作品找變化。
①感知發現近景、中景、遠景不同表現方法。
學生欣賞,感受,談談自己的看法??尚〗M討論分析。
小結:近景畫得具體,遠景簡略;近景墨色濃,遠景墨色淡些。
②了解墨色濃淡、深淺變化。學生結合范畫分析討論,如何表現畫中的濃淡干濕?
濃淡干濕主要是通過筆中水和墨的多少來控制的,需要多嘗試,多練習??炊嗝襟w圖片,看教師示范,嘗試跟老師一起來做,體驗一下。3、實踐、探究:
①學習中國畫用筆方法??唇處熓痉?,什么是中鋒,什么是側鋒,效果有何不同。跟教師一起做,嘗試,體驗。②體驗墨色濃淡的變化。
4、教師示范并講解:
(1)學會概括表現山水畫的近景、中景、遠景。
(2)掌握中國畫中表現山水景物的幾種基本技法:勾、皴、點、染。
(3)教師示范山石的畫法畫石頭時要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間。注意勾、皴、點、染幾個步驟。
三、學生練習,教師輔導練習步驟:
1、先勾出山石的外輪廓,注意大小相間,前后關系明確。
2、根據山石的結構,皴山石,表現其結構和體積。
3、在前一步的基礎上擦出山石的結構,使其三面分明,表現出質感和體積感。
4、根據需要點苔,在淡墨皴擦基礎上渲染出石頭的結構,然后罩染赭石色,根據需要用花青分染石頭。五、作業展示,小結
六、欣賞中國傳統山水畫皴法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