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案大全
教案是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中美術教案大全,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高中美術教案大全1
知識目標:學會有目的地選擇和運用色彩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從中品味繪畫色彩語言豐富的情感內涵。
能力目標:能夠結合生活中的色彩體驗并運用繪畫的相關知識欣賞評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現,在感知、領會、感悟作品的過程中,養成敏銳觀察、細致比較、層層分析的學習習慣。
情感目標:能夠通過豐富的色彩感受活動,激發通感體驗,并理解色彩心理屬性具有共同性與個體性特征,在色彩運用的實踐體驗中進一步深化色彩表現的色調知識,建構形象生動的色彩觀。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豐富的色彩感受活動,激發通感體驗,并理解色彩心理屬性具有共同性與個體性特征;
難點:選擇和運用色彩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能夠結合生活中的色彩體驗并運用繪畫的相關知識欣賞評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現。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題引入:上課前,老師被一個問題難住了,我想請同學們出出主意,你覺得今天這樣的場合,老師該打什么顏色的領帶比較適合?
其實,剛才我們談的話題跟今天所學的內容有關,讓我們一起來探究色彩與人的心理活動.
展示課題:第三課《光色心情》P31
二、課題一:看得見的冷、熱、酸、甜
設問:冷、熱、酸、甜能看得見嗎?我們知道冷、熱是觸覺,酸、甜是味覺。
引導:大家能不能分清橙汁與咖啡的味道?(課件展示圖片)。
讓學生講出色彩的通感。
1、比較作品:《藍色睡蓮》法國-莫奈;
《薩達克尋找湮沒的水域》英國-約翰馬丁
引導學生說出兩幅作品的感受,得到:一般來說,紅、黃、橙等色常讓人聯想到暖烘烘的太陽、火光,感到溫暖,所以稱為暖色;而青色、藍色使人聯想到天空、冰川、河流、海水等,感到寒冷,所以稱為冷色。
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常常會利用這種色彩的冷暖感,營造出畫面所需要的氣氛,突出作品的主題。(學生討論怎樣運用冷暖感創作作品,如“沙漠行人”這個畫面色彩組織。)
2、比較作品:《故宅》吳冠中
《浙東石城》陳偉南
導問“兩幅作品同樣是畫房子、墻壁,你覺得重量是否一樣?”
得到:色彩是有重量感的。在同類型、同一材質對象的情況下,明度較高的色彩,給人的感覺較輕;相反,明度較低的色彩,給人的感覺較重。
3、圖片導出什么是色調:
課件展示:《天使無言》楊國辛;
讓學生說出每一個小圖的主要色彩,導出什么是色調:每一個畫面的色彩,都有其主要特征和基本傾向,稱為色調,也常被稱為“主調”或“基調”。
繪畫色調從明度上有高調與低調之分,對比欣賞《鬧房》、《E地風景之六》。
低調的畫面往往使人感覺厚重、深沉、壓抑等;
高調的畫面色彩明度高,往往給人以輕柔、明快、理性的感覺。
比較《天使無言》中四幅作品,讓學生談談不同的畫面色調帶給我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色調是畫家傳達作品主題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課題二:畫筆抹出的喜怒哀樂
1、欣賞《都市紅茶》(現代)周剛
青春、熱血、生命、興奮、激動以及活力是不是你從畫面中感受到的?分析是什么因素讓你感受到這些?
將作品《都市紅茶》變成藍灰色調以后感覺有什么不同嗎?
從心理反應來說,藍、綠等色被稱為冷靜色,相反,紅、黃等色,使人熱血沸騰或煩躁不安導致心理亢奮,則屬于興奮色。
2、色彩的聯想
其實,色彩給我們的聯想是非常豐富的,同一種色彩,能使我們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感受。
下面我們做一個色彩聯想的小測驗:
色彩聯想感覺情感經驗
黃秋葉枯萎衰敗
紅
白
針對學生的答案:設問為什么同一種色彩有些同學的感覺完全不同?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生活經驗的人,會對色彩有不同的感受。色彩的感受會因性別、年齡、種族、風俗習慣而有個體與群體的差異。(學生討論)
另外,不同的形狀、肌理、構圖、空間也會對色彩的表達形成制約。(展示圖片)
3、對比欣賞:《云飄來云飄去》胡冰;
《云卷云舒》劉欣
與人類的個性一樣,色彩也具有明朗與陰郁的區別,可以用來表達人的感情。
明度高、對比強、色度偏純且色性偏暖的色彩給人以明朗的感覺,而明度低、明度對比弱以及純度偏低且色性偏冷的色彩往往給人以陰郁之感。
4、思考與交流
將畢加索《少女像》改變色彩以后,你能結合人物形象談談每一幅作品的色彩所表達出的不同情緒嗎?
四、拓展
1、借助色彩和形狀(包括肌理和筆觸等)畫一組小畫,表達自己近階段的心情。
2、在生活中尋找紅色,如:紅喜字、紅燈籠、紅花、鮮血、警告牌、火焰等等,提取需要的元素,畫一幅用紅色表現情感的作品。
附:色彩的聯想測驗表格
色彩→聯想→感覺→情感經驗
黃秋葉枯萎衰敗
紅
白
高中美術教案大全2
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基本的作畫步驟,構圖知識,美術術語的基本含義
重點、難點、及措施:重點理解構圖知識和美術術語的含義
教具:幾何石膏、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舉生活中的生動圖片。
二、素描的含義;
1、用單色的點、線、面的結合表現物體的形體,色調明暗層次等造型因素的繪畫。
2、寫生素描從內容上分為靜物,動物,風景,人像及人體素描等。
3、工具可分為鉛筆、炭筆、鋼筆、毛筆、水墨、粉筆。
4、作畫時間可分為長期素描,速寫,默寫。
5、從繪畫傳統的角度分為;中國傳統的素描(白描)、西方寫實傳統的素描。三、素描的表現語言
1、線條、色調。對于初學者,首先學會用線條表現形象,即學會用線條打準輪廓及把握比例,透視關系等。
2、初學者注意表現形體的明暗和色調的深淺。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決于三個方面;
1、感覺能力
2、知識(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
3、技巧:勤,練。
五、觀察能力:在動筆作畫之前,應該用足夠的時間觀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堅持多看,多分析,不斷深化認識和理解的程度,如觀察表現。
1、首先分出兩大明暗體系。
2、用比較的方法分出兩大體系中不同色調的變化。
3、在比較不同的色調時,要時刻注意形體結構的變化和周圍環境的關系及形面,在色調的處理上,有些地方要細膩柔和,有些地方要簡練,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圖得當。
2、造型準確。
3、質感空間感強。黑白的關系,近實遠虛,近大遠小。
七、素描考試指導:構圖定整。結構明確。層次分明,刻畫深入,總體感強,注意形象(局部)。
八、靜物寫生:
1、構圖,上下左右均衡。
2、切點定形。
3、形體分析。
4、鋪大調子。
5、深入刻畫(整體-局部-整體的素描原則)。
6、整體調查。A、形體比例處理。B、形體色調表現。C、形體背景有空間感
D、物體質感。
九、教師從總體上進行總結,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
十、課后作業: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臨摹一幅石膏素描。
高中美術教案大全3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具有悠久歷史的青銅器有所了解,培養欣賞古代工藝美術的能力,提高藝術欣賞水平。
教學重點:
1.從工藝美術的種類來講,重點應放在青銅器方面,因為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繼彩陶之后又一個最燦爛的篇章。
2.從掌握知識和掌握欣賞方法來講,重點應放在掌握欣賞方法上。
教學難點:
主要是一些專業名詞和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準備:教材、圖片、錄象帶(L49)。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常規)
二.引入新課:
在中國古代早期的工藝美術中,如果說陶器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期的象征,那么青銅工藝便可成為奴隸社會工藝美術的典型代表。
這一講,就向同學們介紹青銅工藝的產生與發展及主要藝術特征。(出示課題)
人類經歷了原始公社時代的漫長跋涉之后,進入了奴隸制社會。在中國,作為奴隸社會文明標志的,是青銅工藝。史家把奴隸制時代稱為“青銅時代”。
青銅器的發達的鑄造工藝充分體現了中國奴隸制社會時期高度發展的生產力水平,它的豐富多彩的造型和紋飾,集中反映了中國勞動人民杰出的藝術創造。
1.什么是青銅器
青銅是銅和錫鉛的合金,因為紅銅(純銅)的熔點很高(1083C),而硬度較低,加入錫,可以降低熔點(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應用上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人類在使用鐵器以前,廣泛地使用青銅鑄造各種器具。
2.青銅器的分類
青銅器的范圍非常廣泛,從功能上大體可分為四類:
(1)禮器:商周時期,一些日用青銅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禮時的陳設而被賦于特殊意義,成為青銅禮器。如鼎、鬲、尊等。
(2)樂器:到春秋時期,樂器在祭祀和典禮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謂“鐘鳴鼎食”即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如饒、鐘、鈴、鼓等。
(3)兵器:現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戰國時最多。有戈、鉞(yue)、矛、劍、鏃(zu)等。
(4)工具及車馬具:如犁、鋤、鐮、鏟、斧等。
此外,青銅日用器從用途上的主要分類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雜器四種。其中以食器、酒器為主。
3.青銅工藝在造型和紋飾的主要特征:
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突出成就,是豐富多樣的造型和紋飾,以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藝術風格。
中國的青銅工藝,以商、周兩代的青銅器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謂青銅禮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為由腹、足、耳三部分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揚火,耳可以穿杠搬運。鼎是青銅禮器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品種,它的實用意義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價值卻體現在對禮治的維護上。一般多用于奴隸主階級的祭祀和宴飲,具有區別尊卑貴賤的功能,是奴隸主統治權力的象征。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華麗,充滿了神秘、威懾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重的,它還有一段傳奇的經歷。1939年3月,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吳玉瑤家的農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動困難,人們便想鋸斷大鼎,然后運出,但僅鋸一足,便鋸不斷,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來。后來消息走漏,日本人來搜索未成,便出價70萬圓偽幣收購,當地人們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將此鼎留下。
抗戰勝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來補上),先存放于安陽縣政府。同年十月底,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60壽辰,當地駐軍將大鼎作為壽禮,用專車運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后來,國民黨政府曾想將此鼎運往臺灣,終因過于困難,才打消了這一念頭,建國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撥交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已成為鎮館之寶。
西周中期以后,青銅器的神秘色彩逐漸淡化,風格趨向簡樸,追求樸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偉凝重,紋飾簡樸。
春秋中期以后,青銅器逐漸變成供統治階級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銅器的造型趨向輕靈、奇巧,裝飾手法寫實,紋飾也易于理解。如,蓮鶴方壺》,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另外《曾侯乙編鐘》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編鐘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層。經檢測每件編鐘不僅都能發音,而且能發兩個不同的音,可以演奏各種現代樂曲,而且音質純正,音色優美。這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保留著原有音響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樂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來的最古老的12個半音的樂器。(錄象:曾侯乙編鐘)
秦、漢時期,由于鐵器和漆器比青銅器更方便,從而逐步取代了青銅器,青銅器便向輕便、精巧、實用的生活用器和觀賞器方向發展,它們往往以實用和美觀的高度統一而引人注目。(錄象:青銅工藝)
三.小結
高中美術教案大全4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的瓷器是傳統藝術中的瑰寶,它代表了中國在世界制瓷領域中高超的工藝制造水平,是中國偉大的發明之一。使學生了解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制瓷工藝、造型、裝飾及不同窯場產品的藝術特征,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觀賞陶瓷藝術。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情趣。
教學重點:
1.中國瓷器的生產和發展,瓷器與陶器的區別。
2.瓷器的造型、裝飾、色彩及藝術特色。特點。
3.主要名窯的產品特征。
教學難點:
主要是有關歷史知識和歷史背景,除了在教學內容資料作些簡要介紹外一些專業名詞和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準備:教材、多媒體課件、錄象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常規)
二.導入:
提問: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國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燈(貫耳瓶)
提問:這是陶器嗎?應是什么器物?
三.講授新課:(出示課題)
我國是瓷器的故鄉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國傳統的工藝美術,其工藝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1.瓷器與陶器的關系
陶瓷工藝是陶器工藝和瓷器工藝的總稱。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區別。
(1)燒制的原材料不同;
(2)燒制的溫度不同;
(3)陶器質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質地密實不透水。
2.瓷器的發展
商代出現原始瓷,東漢至三國是我國瓷器發展極為重要的時期,三國以后到南北朝,瓷器進入了一個輝煌的發展時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時期是我國瓷器的一個重要的成長時期,這時瓷器普遍用較高的火候燒成,胎質較硬。瓷器在社會生活中日漸受到重視。唐代開始有了“窯”的專稱,它象征著瓷器產量的增長。宋代瓷器產量高且質量好,為明清瓷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元代,我國瓷器大批量行銷海外。明清是我國制瓷業的鼎盛時期,造瓷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胎釉細膩,色澤鮮明移植琺瑯彩和創造粉彩是當時杰出的成就。
3.我國瓷器在造型和裝飾藝術上的特色
從東漢到南北朝,我國青瓷逐步成熟起來,但這一時期的瓷器無論是造型還是紋飾都與青銅器有聯系,這時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與當時人們的審美愛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體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強,顯得秀氣。
(2)罐類器形一般為短頸、直口、圓腹。
(3)器物為小平底,底下有圓餅狀實足。
隋代瓷器的紋飾常見的有幾何紋、花卉紋、動物紋、人物紋,色彩也比較豐富。(重點介紹《白釉象首龍柄壺》)
唐代燒制瓷器的地域擴大,產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藝的水平。唐代瓷器作為商品廣泛流傳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窯名”,這種傳統習慣一直沿用的現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裝飾更加豐富,采用手法有繪畫、刻花、印花、捏塑等,內容包括日月、花草、樹木、動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時期繼承了唐代的制瓷風格并有所發展,其中密色瓷為當時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時期一些重要的瓷窯體系基本形成,如定窯、耀州窯、磁州窯等。
宋代制瓷業比唐代規模更大,名窯眾多,工藝水平超越前代,達到繁榮的新階段。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它的主要標志是全國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窯體系。影響的是被后世稱為五大名窯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
“汝窯”的窯址在今河南省臨汝,宋代屬汝州,故稱汝窯。
“官窯”一般指官方辦的窯廠。
“哥窯”是因相傳南宋時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龍泉燒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燒制的瓷器稱“哥窯”弟所燒制的瓷器則稱“弟窯”。
“鈞窯”的窯址在今河南省禹縣,古代屬鈞州,因而得名。
“定窯”的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古代屬定州,故稱“定窯”。
宋代的瓷器不僅創造了許多優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運用上,為陶瓷美學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國的瓷器仍不斷有所發展。白地藍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為明、清兩代瓷器生產的主流。
四.放映錄象
五.本課小結。
高中美術教案大全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美 術范疇,建立“大美術” 觀念。
2、 使學生了解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應用該方法進行鑒賞練習。
教學重點:掌握鑒賞方法
教學難點:應用該方法進行練習。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討論、合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已經學過9年美術,你最喜歡哪幅美術作品,請說說原因。
美術和藝術的關系?
板書:造型藝術 美術
二、新授
美術的范疇
板書 繪畫 工藝
美術 雕塑 書法
建筑 篆刻
各種類型請學生舉一作品。
美術史、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
小組討論:
⑴歷中外有大耳朵英語首頁哪些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這些的畫派在藝術特征和風格上有何差異?
學生簡單表述,結合圖例
《放牧》古代巖石畫
《宴樂采桑狩獵交戰紋壺》戰國
《人物馭龍圖》戰國 最早的主題性繪畫
美術鑒賞的方法
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板書)
學生自學過程,進行簡單練習。
選擇一插圖作品進行鑒賞,強調個性。
小結
美術鑒賞的過程是能提高個人審美能力,在鑒賞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質,為了更好鑒賞必須掌握美術史、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它的方法一般為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
三、布置作業
書一次函數圖像后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