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化學教案 >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

時間: 龔鍇 化學教案

在教育從業者啟動教學流程之前,教案的使用是常態,它是執行教學的核心參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我們來探討教案的編寫方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僅供參考。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1)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蓋斯定律的意義,能用蓋斯定律和熱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自學、探究、訓練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蓋斯定律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蓋斯定律的應用和反應熱的計算

【學習過程】

【溫習舊知】

問題1、什么叫反應熱?

問題2、為什么化學反應會伴隨能量變化?

問題3、什么叫熱化學方程式?

問題4、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注意事項?

問題5、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化學方程式

熱方程式

相似點

不同點

【學習新知】

一、蓋斯定律

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什么叫蓋斯定律?

問題2、化學反應的反應熱與反應途徑有關嗎?與什么有關?

【練習】

已知:H2(g)=2H(g);△H1=+431.8kJ/mol

1/2O2(g)=O(g);△H2=+244.3kJ/mol

2H(g)+O(g)=H2O(g);△H3=-917.9kJ/mol

H2O(g)=H2O(l);△H4=-44.0kJ/mol

寫出1molH2(g)與適量O2(g)反應生成H2O(l)的熱化學方程式。

二、反應熱的計算

例1、25℃、101Kpa,將1.0g鈉與足量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晶體,并放出18.87kJ熱量,求生成1moL氯化鈉的反應熱?

例2、乙醇的燃燒熱:△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燒放出多少熱量?

例3、已知下列反應的反應熱:(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ΔH2=-393.5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試計算下列反應的反應熱:

2C(s)+2H2(g)+O2(g)=CH3COOH(l);ΔH=?

【思考與交流】通過上面的例題,你認為反應熱的計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課堂練習】

1、在101kPa時,1molCH4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H2O,放出890kJ的

熱量,CH4的燃燒熱為多少?1000LCH4(標準狀況)燃燒后所產生的熱量為多少?

2、葡萄糖是人體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葡萄糖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800kJ/mol葡萄糖在人體組織中氧化的熱化學方程式與它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相同。計算100g葡萄糖在人體中完全氧化時所產生的熱量。

【本節小結】

【作業】

1.由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1mol水蒸氣放熱241.8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若1g水蒸氣轉化為液態水放熱2.444kJ,則氫氣的燃燒熱為________kJmol-1。

2、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CO(g)+O2(g)===CO2(g);ΔH=-282.9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時放出113.74kJ的熱量,同時生成3.6g液態水,則原混合氣體中H2和C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2∶1B.1∶2C.1∶1D.2∶3

3、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燃燒的主要化學方程式依次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

現有一套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今改為燒液化石油氣,應采取的正確措施是()

A.減少空氣進入量,增大石油氣進氣量

B.增大空氣進入量,減少石油氣進氣量

C.減少空氣進入量,減少石油氣進氣量

D.增大空氣進入量,增大石油氣進氣量

4、已知CH4(g)+2O2(g)CO2(g)+2H2O(l);ΔH=-Q1kJmol-1

H2(g)+O2(g)===H2O(g);ΔH=-Q2kJmol-1

H2(g)+O2(g)===H2O(l);ΔH=-Q3kJmol-1

常溫下取體積比為4∶1的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11.2L(標準狀況),經完全燃燒后恢復到室溫,則放出的熱量(單位:kJ)為

A.0.4Q1+0.05Q3B.0.4Q1+0.05Q2

C.0.4Q1+0.1Q3D.0.4Q1+0.2Q2

5、已知熱化學方程式:

①H2(g)+O2(g)===H2O(g);ΔH=-241.8kJmol-1

②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

③H2(g)+O2(g)===H2O(l);ΔH=-285.8kJmol-1

④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則氫氣的燃燒熱為

A.241.8kJmol-1B.483.6kJmol-1

C.285.8kJmol-1D.571.6kJmol-1

6、已知下列兩個熱化學方程式:

H2(g)+O2(g)=H2O(1);△H=-285.8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1);△H=-2220kJmol-1

實驗測得H2和C3H8的混合氣體共5mol,完全燃燒時放熱3847kJ,則混合氣體中H2與C3H8的體積比是()。

A.1∶1B.1∶3C.3∶1D.1∶4

7、某短跑運動員的體重為72kg,起跑時能以1/7s沖出1m遠。能量全部由消耗體內的葡萄糖提供,則該運動員起跑時沖出1m遠將消耗多少克葡萄糖?已知葡萄糖緩慢氧化時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804kJ/mol

【學習反饋或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2)

一、教材分析: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和應用的科學。要研究物質的宏觀性質,必須從微觀粒子入手,才能尋找到原因。化學學科涉及分子、離子、原子、質子、中子、核外電子等多種微觀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結構,才可以進一步了解分子、離子結構,進而深入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了解化學變化規律。在初中,學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學物質的性質,因此有必要讓學生進入微觀世界,探索物質的奧秘。通過本節了解原子構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質子數、中子數和質量數間的關系,為后續周期律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明確質量數和AZX的'含義。

2.認識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

提高同學們辨別概念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原子結構的研究,激發學生從微觀角度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質量數和AZX的含義。

難點:認識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四、學情分析:

同學們在初中已經有了關于原子結構的知識,所以這節課原子表示方法比較容易接受,但對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識。

五、教學方法:學案導學

六、課前準備:

學生學習準備:導學案

教師教學準備:投影設備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案填寫,總結疑惑點(主要以學生讀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構成物質的微粒還有離子、分子等),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質的組成、性質和變化都都與原子結構密切相關,同種原子性質和質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構成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原子的幾個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結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帶正電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帶負電的電子繞核作高速運動。也就是說,質子、中子和電子是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帶正電荷,其正電荷數由所含質子數決定。

(1)原子的電性關系: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質量數:將原子核內所有的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整數值加起來所得的數值,叫質量數。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3)離子指的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帶正電荷的粒子叫陽離子,帶負電荷的粒子叫陰離子。

當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時,該粒子是陽離子,帶正電荷;

當質子數(核電核數<核外電子數時,該粒子是陰離子,帶負電荷。

(4)原子組成的表示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3)

教學重點: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與水解平衡移動。

2.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難點: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設計:

師生共同鞏固第一課時相關。

(1)根據鹽類水解規律分析

醋酸鉀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鋁溶液呈性,原因;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內在因素有哪些?

【講解】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

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堿性就越強,越高。

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堿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強,越低。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講解】

(1)溫度: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水解程度增大。

(2)濃度:鹽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鹽濃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堿能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加入堿,就會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則抑制水解。

【設疑】如何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

【講解】根據鹽的組成及水解規律分析。“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作為常規判斷依據。

分析: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酸堿性的相對強弱?

【講解】“越弱越水解”

例題:分析溶液與溶液的堿性強弱?

∵的酸性比酸性強。

∴水解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堿性強于溶液堿性。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

【講解】電解質水溶液K存在著離子和分子,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定量關系,也存在量的大小關系。

(1)大小比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據多元酸分步電離,且越來越難電離分析。如:在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鹽溶液,根據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溶液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離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影響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比較,要進行綜合分析,要考慮電離、水解等因素。

(2)定量關系(恒等式關系)

①應用“電荷守恒”分析:

電解質溶液呈電中性,即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如溶液中,陽離子有和,陰離子有,,,根據電荷守恒原理有:

②應用“物料守恒”分析。

電解質溶液中某一組份的原始濃度(起始濃度)應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濃度之和。如:晶體中,在溶液中:

總結、擴展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及其影響原理。

2.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3.擴展

泡沫滅火劑包括溶液(約1mol/L),溶液(約1mol/L)及起泡劑。使用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溶液和溶液的體積比約是。若用等體積、等濃度的溶液代替溶液,在使用時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若用固體代替溶液,在使用時也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泡沫滅火器內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鋁溶液,鐵筒里盛碳酸氫鈉溶液,不能把硫酸鋁溶液盛在鐵筒里的原因是。

板書設計:

1.水解的一般規律

(1)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可作為鹽溶液性質(酸性或堿性)的常規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堿越弱,對應陽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強,對應弱堿陽離子濃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陰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堿性越強,對應酸根離子濃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強不水解。

2.外界條件對鹽水解的影響

(1)溫度(實驗1)

(2)溶液的酸、堿性(實驗2)

3.鹽類水解利用

(1)應用水解知識,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溶液。方法:加酸,抑制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溶液中混有雜質。方法:加熱,促使水解,使生成除去。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理解離子反應及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根據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對比掌握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能力培養: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分析、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觀察的化學現象及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律的方法。

科學品質: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對反應現象的觀察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

科學方法:觀察、記錄實驗;對反應事實的處理及科學抽象。

重點、難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復分解反應能夠發生的條件是什么?并對應舉例說明。

【評價】給予肯定。

【指導實驗】全班分為三大組,分別做下面的三組實驗,并觀察記錄:

一、硝酸銀溶液分別跟鹽酸、氯化鈉、氯化鉀的反應;

回答:復分解反應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這類反應必須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難電離的物質三者之一才能發生。

例:(1)在反應里生成難溶物質。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應里生成氣態物質,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應里生成弱電解質,如:水、弱酸、弱堿等。

NaOH+HCl=NaCl+H2O

分組實驗,并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復習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訓練學生實驗觀察能力,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實驗結果引起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鹽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三、硝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追問】分別討論三組實驗,參加反應的物質不同,為什么每一組會產生同樣的現象?在筆記本上完成其化學方程式。

【講解】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水的作用下能電離(強調離子表示方法)。這些電解質在溶液里發生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間反應。

【練習】書寫如下電離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書】一、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

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屬于離子反應。如:復分解反應和在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等。

【過渡】用什么式子來表示離子反應呢?前面已經通過實驗證明AgNO3與NaCl、HCl、KCl均能發生反應,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請同學分別寫出上述實驗的化學方程式。

二、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三、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思考并討論、猜想。

回答:復分解反應均是在溶液中進行的,溶質在溶液中大多數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雖然反應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離子。比如鹽酸、氯化鈉、氯化鉀在溶液中均電離出氯離子,跟AgNO3電離出的Ag+結合,所以均產生白色沉淀氯化銀。

練習: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練習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復習鞏固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化學教案《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解】先把溶液中易電離的物質改寫成離子的形式,把難溶的物質仍寫成化學式。反應前溶液中大量存在著四種離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結合成難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減少,反應向右進行。把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H+和NO3-即實際沒有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刪去就寫成了“離子方程式”。

【板書】2.離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

子方程式。

【練習】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應的實驗現象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設問】通過完成AgNO3分別與HCl、NaCl、K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你們發現了什么?

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有以下兩個方面。

【板書】2.意義

①能揭示反應的實質;

②不僅表示某一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提問】Ag++Cl-=AgCl↓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講解】怎樣書寫離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寫、改、刪、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為例分析。

領悟。

模仿。

板書練習: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發現反應物雖不同,卻都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可見離子方程式的意義與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間進行的反應,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銀鹽進行的一類反應。

反應的實質是離子間相互交換的過程,探究反應的實質,引出本節的知識點。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書】3.書寫步驟

(1)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師生同時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凡是難溶、難電離、氣體等均寫成化學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質仍寫其化學式)。

(3)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將系數化成最簡整數比。

(4)查:檢查書寫的離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①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是否相等。②方程式兩邊電荷數是否相等。

【練習】鹽酸跟Na2CO3、K2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義是什么?

【練習】請學生在筆記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驗證兩同學回答是否準確。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鹽跟強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類反應。

分析離子反應如何運用了質量守恒定律;通過對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則的練習,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一重要的化學用語的基本功。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請寫出固體氯化銨與固體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問】有同學將此反應寫出離子方

H2O請討論此寫法是否正確?

【評價】對后一組的發言,給予高度的評價。指出,固體物質間的反應,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

【設問】請寫出實驗室制氯化氫的化

學方程式。此反應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嗎?

【評價】答案正確。指出學習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質。

【投影】課堂練習

一、完成下列離子方程式

1.氫氧化鋇跟稀硫酸反應

2.鐵跟稀鹽酸的反應

二、判斷下列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實驗室制氯氣:

寫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討論后回答:

一組代表回答:按上述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

另一組代表回答:雖然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但反應物都是固態,反應物沒有發生電離,怎么來的離子方程式?我們認為是錯誤的。

討論后回答:

在無水參與的情況下,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發生電離,因此不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完成練習: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確,雖然元素原子個數守恒(即遵守了質量守恒)但反應前、后電荷數不等,違反了電荷守恒原則。

4.不正確。不符合反應事實,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時生成Fe2+。

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及時反饋,進行調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續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總結】離子反應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一定物質間的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可揭示反應的實質。要熟練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寫法。

5.正確。此題是氧化還原反應,除了要遵循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外,同時還應遵守電子守恒。

【隨堂檢測】

1.H2S通入NaOH溶液中,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鐵跟稀硫酸反應:2Fe+6H+=2Fe3++3H2↑

(B)碳酸鎂跟稀硫酸反應: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銅與氫氧化鋇反應:Cu2++2OH-=Cu(OH)2↓

第1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如何表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第2題考查學生利用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則判斷正確結果。

附:隨堂檢測答案

1.(C)2.(B)、(D)

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5)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初中學習金屬的置換反應以及金屬的活動順序、鎂等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鈉、鋁等活潑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對比,掌握越活潑的金屬越易與氧氣反應的規律。

二、教學對象分析

1.在初三階段學習了一年的化學知識,對金屬的活動順序、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過金屬是否能發生置換反應來判斷金屬的活動順序。

2、能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在“通過實驗探究獲得關于物質知識”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本中的圖片、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鞏固和加深初中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知識和規律

2、通過觀察了解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其保存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能力,掌握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

3、通過實驗了解活潑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歸納出活潑金屬易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知識,了解金屬氧化膜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培養學生習慣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身邊的物質和發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況下,通過對比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條件難易、劇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屬活動順序的思維方法

5、通過實驗進一步熟悉和規范藥品的取用、酒精燈的使用等基本實驗技能

四、教學策略

1.舉例身邊的金屬材料和回顧初三化學知識,引入新課,通過對比鎂、鋁、鐵分別與氧氣反應引出“鈉與氧氣怎樣反應”的問題。

2.以實驗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索鈉的物理性質、鈉在空氣中存放所出現的問題以及實驗鈉與空氣中的氧氣的反應,并分析其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產物;通過鋁在空氣中加熱的現象分析得出金屬氧化膜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

3.通過四幅金屬與氧氣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圖片,結合金屬活動順序表,歸納出金屬活動性和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劇烈程度有關

通過圖表歸納出鈉、鋁、鐵、銅與氧氣反應的有關知識,使知識系統化。

五、教學過程

[引入]在實驗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屬制成的,在家里呢?

[學生回答]水龍頭、鐵凳、鐵窗筐,鐵架臺……

[引言]大多數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態形式存在,說明大多數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今天我們再來進一步學習有關金屬的化學性質。

[板書]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根據書本圖片,回顧初中階段學習過的反應,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提出問題]這些反應都表現了金屬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歸納復習]金屬與鹽反應金屬與酸反應金屬與氧氣反應

[板書]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投影]鎂、鋁、鐵分別與氧氣反應的圖片。

[設問]是否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都需要加熱呢?

[引言]今天我們來認識金屬鈉與氧氣的反應又是怎樣的

[板書]1、鈉與氧氣的反應

[學生活動]分組①觀察存放在試劑瓶中的金屬鈉

②把金屬鈉從試劑瓶中取出觀察其物理性質、表面的氧化膜。

[歸納并板書]金屬鈉的物理性質與存放方法。

[板書]常溫下4Na+O2====2Na2O

白色固體

[提出問題]金屬鈉放在空氣中易被氧化,那么對金屬鈉進行加熱又將如何?

[學生實驗]鈉的燃燒。

[學生活動]描述實驗現象

[設問]生成物是氧化鈉嗎?

[學生回答]不是,生成物呈淺黃色,而氧化鈉是白色固體

[講解]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鈉的另一種氧化物---過氧化鈉(淡黃色固體)

[板書]2Na+O2ΔNa2O2

淡黃色固體

[投影]過氧化鈉的特殊用途-----潛水艇供氧劑。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4Na2CO3+O2

[板書小結]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與空氣中的氧氣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要求學生寫出鈉在不同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分析氧化劑、還原劑)

[引言]初中我們學習過鋁在氧氣中的燃燒,若鋁在空氣中加熱,又有什么現象呢?

[板書]2、鋁與氧氣的反應4Al+3O2點燃2Al2O3

純氧中:

空氣中:

[學生實驗]用坩堝鉗鉗住一塊鋁片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輕輕晃動

[描述實驗現象]逐漸熔化,失去光澤,但不滴落

[講解]鋁的熔點為665℃氧化鋁的熔點為20__℃,鋁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鋁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態鋁不會落下。

[引言]如果我們去掉氧化膜再加熱,有什么現象呢?

[學生實驗]用坩堝鉗鉗住一塊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片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輕輕晃動

[描述實驗現象]熔化的鋁仍不滴落

[師生共同分析原因]磨去氧化膜的鋁片在空氣中很快又形成一層新的氧化膜

[板書小結]鋁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穩定存在于空氣中

[回顧]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圖片、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設問]能否看出金屬的活動性和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條件、劇烈程度有什么關系?

[小結]可以看出:金屬的活動性越強,與氧氣反應就越易進行(如鈉露置空氣中就氧化);金屬活動性越弱,與氧氣發生反應時反應條件較高(如鐵在空氣中不能被點燃),俗語說“真金不怕火煉”就說明金在加熱條件下不與氧氣反應。

[總結]請學生根據今天所學習內容填寫下列表格:

六、板書設計

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

[板書]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金屬鈉與氧氣的反應

鈉的保存及其物理性質

常溫下4Na+O2====2Na2O加熱2Na+O2ΔNa2O2

白色固體淡黃色固體

小結: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與空氣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鋁與氧氣的反應

4Al+3O2點燃2Al2O3

純氧中:

空氣中:

[小結]鋁的化學性質活潑,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穩定存在于空氣中

[總結]鈉、鋁、鐵、銅與氧氣的反應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6)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化學、必修二、專題二、第一單元《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學過程、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通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了解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質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首先取決于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即內因,外界條件如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念,此時,通過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了解化學反應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

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并能用于說明有關問題。

2、認識可逆反應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達到化學平衡狀態。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于我對本節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難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在實際生活生產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學反應速率問題,所以把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定為本節重點。而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學習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據具體外界條件的變化,造成反應速率變化,通過實驗分析比較。便成為突破難點的關鍵。

【教學展開分析】

一、教法設計本節課以培養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目的來設計教學,采用發現,探究的教學模式,其主要過程設計為:

創設情景、引導發現、探索問題→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題目→組織探究學習活動、收集信息→概括→實際應用→完善體系。

二、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說服力。教學時,應及時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三、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雖然屬于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但并不枯燥。在進行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預測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再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最后再回到生產、生活,利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同學們以前所學的化學反應知道,不同的反應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應需要加熱或使用催化劑等問題進行設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興趣。密切結合學生已有的化學反應知識,從“問題”直接引入新課題,使將要學習的內容一目了然,從實驗探究入手創設學生積極探究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

第一、化學反應的快慢的教學

【情景設計】讓學生列舉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學實驗中的一些化學反應速率有快有慢的實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討論】在物理上用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那么在化學上怎樣定量的表示化學反應進行得快慢呢?運用物理知識引出化學反應的速率的概念加強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

【自學】學生閱讀課本,歸納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表達式及單位。通過自學對3個要點的總結,對學生掌握知識起到了一個循序漸進的作用,培養了學生自學和總結的能力。

【練習】解答習題,鞏固化學反應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通過習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難點。

【總結】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上述化學反應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

2.無論濃度的變化是增加還是減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學反應速率一般為正值。第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的教學

可從化學反應的快慢主要取決什么?一個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它們是如何影響的?來進行質疑。從幾組實驗比較得到結論: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溫度、濃度、表面積等。

第三、化學平衡的教學

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是重點。教學過程中,先利用學生熟悉的“溶解一結晶”現象,復習溶解結晶平衡認識平衡的特點,從教學的模式,采用直觀的圖示認識平衡,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學習變得直觀、易懂。通過邏輯分析、化學實驗等遷移至化學。

板書設計

一、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2、表示方法:

3、表達式:v(B)=△c(B)/t

4、單位:mol/(L?s)或mol/(L?min)

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因:參加反應的物質本身的性質

2、外因:

〔1〕溫度的影響

〔2〕濃度的影響

〔3〕壓強的影響

〔4〕催化劑的影響

〔5〕接觸面積的影響

三、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的概念

2.化學平衡的特征

3.化學平衡的標志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7)

【教材內容分析】

在必修2中,學生已初步了解了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離子鍵、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等知識。本節內容是在介紹了分子晶體和原子晶體等知識的基礎上,再介紹金屬晶體的知識,可以使學生對于晶體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也可使學生進一步深化對所學的知識的認識。教材從介紹金屬鍵和電子氣理論入手,對金屬的通性作出了解釋,并在金屬鍵的基礎上,簡單的介紹了金屬晶體的幾種常見的堆積模型,讓學生對金屬晶體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理解金屬鍵的概念和電子氣理論

2、初步學會用電子氣理論解釋金屬的物理性質

【教學難點】

金屬鍵和電子氣理論

【教學重點】

金屬具有共同物理性質的解釋。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大家都知道晶體有固定的幾何外形、有確定的熔點,水、干冰等都屬于分子晶體,靠范德華力結合在一起,金剛石、金剛砂等都是原子晶體,靠共價鍵相互結合,那么我們所熟悉的鐵、鋁等金屬是不是晶體呢?它們又是靠什么作用結合在一起的呢?

【板書】

一、金屬鍵

金屬晶體中原子之間的化學作用力叫做金屬鍵。

【講解】

金屬原子的電離能低,容易失去電子而形成陽離子和自由電子,陽離子整體共同整體吸引自由電子而結合在一起。這種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就叫做金屬鍵。金屬鍵可看成是由許多原子共用許多電子的一種特殊形式的共價鍵,這種鍵既沒有方向性也沒有飽和性,金屬鍵的特征是成鍵電子可以在金屬中自由流動,使得金屬呈現出特有的屬性在金屬單質的晶體中,原子之間以金屬鍵相互結合。金屬鍵是一種遍布整個晶體的離域化學鍵。

【強調】

金屬晶體是以金屬鍵為基本作用力的晶體。

【板書】

二、電子氣理論及其對金屬通性的解釋

1.電子氣理論

【講解】

經典的金屬鍵理論叫做“電子氣理論”。它把金屬鍵形象地描繪成從金屬原子上“脫落”下來的大量自由電子形成可與氣體相比擬的帶負電的“電子氣”,金屬原子則“浸泡”在“電子氣”的“海洋”之中。

2.金屬通性的解釋

【展示金屬實物】

展示的金屬實物有金屬導線(銅或鋁)、鐵絲、鍍銅金屬片等,并將鐵絲隨意彎曲,引導觀察銅的金屬光澤。敘述應用部分包括電工架設金屬高壓電線,家用鐵鍋炒菜,鍛壓機把鋼錠壓成鋼板等。

【教師引導】

從上述金屬的應用來看,金屬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呢?

【學生分組討論】

請一位同學歸納,其他同學補充。

【板書】

金屬共同的物理性質

容易導電、導熱、有延展性、有金屬光澤等。

⑴金屬導電性的解釋

在金屬晶體中,充滿著帶負電的“電子氣”,這些電子氣的運動是沒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電場的'條件下電子氣就會發生定向移動,因而形成電流,所以金屬容易導電。

【設問】

導熱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它必然是物質運動的結果,那么金屬晶體導熱過程中電子氣中的自由電子擔當什么角色?

⑵金屬導熱性的解釋

金屬容易導熱,是由于電子氣中的自由電子在熱的作用下與金屬原子頻繁碰撞從而把能量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從而使整塊金屬達到相同的溫度。

⑶金屬延展性的解釋

當金屬受到外力作用時,晶體中的各原子層就會發生相對滑動,但不會改變原來的排列方式,彌漫在金屬原子間的電子氣可以起到類似軸承中滾珠之間潤滑劑的作用,所以在各原子層之間發生相對滑動以后,仍可保持這種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也不易斷裂。因此,金屬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練習】

1.金屬晶體的形成是因為晶體中存在

A、金屬離子間的相互作用

B、金屬原子間的相互作用

C、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間的相互作用

D、金屬原子與自由電子間的相互作用

2.金屬能導電的原因是

A、金屬晶體中金屬陽離子與自由電子間的相互作用較弱

B、金屬晶體中的自由電子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可發生定向移動

C、金屬晶體中的金屬陽離子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可發生定向移動

D、金屬晶體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可失去電子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8)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有關知識,請大家回憶,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什么?

生:(思考)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

生:形成閉合電路;自發氧化還原反應。

二、新課講授

師:[投影顯示]如下圖所示。大家觀察實驗現象,并回答:電流表指針的變化。碳棒上有什么變化?在兩極發生了什么反應?

(生觀察現象)

生:1.電流表的指針發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紅色物質生成。

師:請大家是這寫出電極反應。

生:鐵為負極,碳棒為正極。

生:Fe:Fe-2e=Fe2+氧化反應;C:Cu2++2e=Cu還原反應;總反應方程式:Fe+Cu2+=Fe2++Cu

師:這里設計了三個實驗,請大家分組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準確記錄實驗現象,匯報實驗結果。

[投影顯示]1.將兩根碳棒分別插入裝有CuCl2溶液的小燒杯中,浸一會,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現象(圖1);2.用導線連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會兒,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變化(圖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兩根碳棒,分別跟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相連接,接通一段時間后,觀察兩極上的現象并用濕潤的KI-淀粉試紙檢驗所生成的氣體(圖3)。

師:在此過程中請大家一定要操作規范,注意安全。

生:前兩個實驗碳棒上沒有明顯變化;

生:第三個實驗通電一會兒發現,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紅色固體物質析出;

生: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的氣體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斷。紅色物質為銅,黃綠色使濕潤淀粉-KI試紙變藍的.氣體為氯氣。

陽極產物—氯氣(Cl2);陰極產物—銅(Cu)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提示]討論提綱

[投影顯示]

1.通電前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這些離子是如何運動的?

2.接通直流電后,原來的離子運動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3.有關離子在兩極發生了什么樣的反應?

生:(討論分析)

1.通電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動。

2.通電后帶正電的Cu2+、H+向陰極移動;帶負電的Cl-、OH-向陽極移動。

3.Cu2+在陰極得電子變成了單質Cu,Cl-在陽極失電子變成了Cl2。

師:[總結板書]

通電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動

通電后:陽極:2Cl--2e=Cl2↑氧化反應;陰極:Cu2++2e=Cu還原反應

總反應化學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記法,利用諧音。陽(極)—氧(化反應)

師:在電解過程中,電子是如何形成閉合回路的?大家請看看課本第64頁,歸納電子流動

方向。

生:電源負極→電解池陰極→電解質溶液→電解池陽極→電源正極

師:非常正確,我們一來總結一下。

師生:電子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從電源負極流出,流向電解池的陰極,陰極附近的Cu2+

在陰極得電子被還原為銅,溶液中的陰陽離子定向移動,陽極附近的Cl-在陽極失電子被氧

化為氯原子。氯原子結合形成氯氣分子,失去的電子從陽極流回電源的正極,從而形成了閉

合電路。

師: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與溶液的電離有什么關系?

生:先有電離,后有電解。電離不需要通電,電解建立在電離的基礎上。

師:現在大家一起來完成投影顯示的表格。

生:每位學生完成一項,共同填好此表。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9)

一、教學目標

1.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記住什么是布朗運動,知道影響布朗運動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運動產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的關系。

2.通過對布朗運動的觀察,發現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運動的原因;培養學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

從對懸浮顆粒無規則運動的原因分析,使學生初步接觸到用概率統計的觀點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結果。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通過學生對布朗運動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出布朗運動不是外界影響產生的,是液體分子撞擊微粒不平衡性產生的。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反映了液體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這一連串結論的得出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

2.學生觀察到的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但它又間接反映液體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特點。這是課堂上的難點。這個難點要從開始分析顯微鏡下看不到分子運動這個問題逐漸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氣體和液體的擴散實驗:分別裝有H氧化氮和空氣的玻璃儲氣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內盛有凈水、紅墨水。

2.制備好的有藤黃懸浮顆粒的水、顯微鏡用載物片、顯微攝像頭、大屏幕投影電視。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觀察兩個演示實驗: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與另一個玻璃瓶豎直方向對口相接觸,看到二氧化氮氣體從下面的瓶內逐漸擴展到上面瓶內。

2.在一燒杯的凈水中,滴入一二滴紅墨水后,紅墨水在水中逐漸擴展開來。

提問:上述兩個實驗屬于什么物理現象?這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上述實驗是氣體、液體的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一種熱現象。它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而且擴散現象的快慢直接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擴散現象加快。這些內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經學習過了。

(二)新課教學過程

1.介紹布朗運動現象

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發現花粉顆粒在水中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后來把顆粒的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布朗運動。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質加藤黃、墨汁中的炭粒,這些小微粒懸浮在水中都有布朗運動存在。

介紹顯微鏡下如何觀察布朗運動。在載物玻璃上的凹槽內用滴管滴入幾滴有藤黃的水滴,將蓋玻璃蓋上,放在顯微鏡載物臺上,然后通過顯微鏡觀察,在視場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許多顆粒,仔細觀察其中某一個很小的顆粒,會發現在不停地活動,很像是水中的小魚蟲的運動。將一臺顯微鏡放在講臺上,然后讓用顯微攝像頭拍攝布朗運動,經過電腦在大屏幕上顯示投影成像,讓全體學生觀察,最好教師用教鞭指一個顆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點為點,讓學生看這顆微粒以后的一些時間內對點運動情況。

讓學生看教科書上圖,圖上畫的幾個布朗顆粒運動的路線,指出這不是布朗微粒運動的軌跡,它只是每隔30秒觀察到的位置的一些連線。實際上在這短短的30秒內微粒運動也極不規則,絕不是直線運動。

2.介紹布朗運動的幾個特點

(1)連續觀察布朗運動,發現在多天甚至幾個月時間內,只要液體不干涸,就看不到這種運動停下來。這種布朗運動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懸浮液不冰凍),永遠在運動著。所以說,這種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

(2)換不同種類懸浮顆粒,如花粉、藤黃、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運動,說明布朗運動不取決于顆粒本身。更換不同種類液體,都不存在布朗運動。

(3)懸浮的`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顆粒大了,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運動。

(4)布朗運動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釋布朗運動的原因

(互)布朗運動不是由外界因素影響產生的,所謂外界因素的影響,是指存在溫度差、壓強差、液體振動等等。

分層次地提問學生:若液體兩端有溫度差,液體是怎樣傳遞熱量的?液體中的懸浮顆粒將做定向移動,還是無規則運動?溫度差這樣的外界因素能產生布朗運動嗎?

歸納學生回答,液體存在著溫度差時,液體依靠對流傳遞熱量,這樣是浮顆粒將隨液體有定向移動。但布朗運動對不同顆粒運動情況不相同,因此液體的溫度差不可能產生布朗運動。又如液體的壓強差或振動等都只能使液體具有走向運動,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的定向移動不是布朗運動。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響不是產生布朗運動的原因,只能是液體內部造成的。

(2)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小顆粒受到液體各個方向液體分子撞擊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固體的微小懸浮顆粒,液體分子是看不到的,因為液體分子太小。但液體中許許多多做無規則運動的分子不斷地撞擊微小懸浮顆粒,當微小顆粒足夠小時,它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液體分子的撞擊作用是不平衡的。如教科書上的插圖所示。

在某一瞬間,微小顆粒在某個方向受到撞擊作用強,它就沿著這個方向運動。在下一瞬間,微小顆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擊作用強,它又向著另一個方向運動。任一時刻微小顆粒所受的撞擊在某一方向上占優勢只能是偶然的,這樣就引起了微粒的無規則的布朗運動。

懸浮在液體中的顆粒越小,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數越小。布朗運動微粒大小在10m數量級,液體分子大小在10m數量級,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現得越明顯,因此,布朗運動越明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越多,撞擊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現得越不明顯,以至可以認為撞擊作用互相平衡,因此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元素的存在,能說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的規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總結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達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元素,進一步認識物質的組成,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初步認識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的規律。

【難點】理解在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不變的規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圖片導入】課前展示幾張圖片,內容為“含氟牙膏”、“高鈣牛奶”、“碘鹽”、“加鐵醬油”等,請同學在觀看圖片的同時說出圖片中物品名稱并思考這里的氟、鈣、碘、鐵表示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元素。

【教師引導】沒錯,經過上節課對原子構成的學習,相信大家對于構成萬物的基本物質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并利用化學方法分析眾多的物質,發現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就是剛剛大家所說的元素,而元素其實有100多種。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解開元素之謎。

環節二:新課講授

內容一:認識元素的概念

【圖片展示】在多媒體上展示雞蛋殼、貝殼和石灰石的圖片,并介紹它們的主要成分均為碳酸鈣,而碳酸鈣是由碳、氧、鈣三中元素組成,同時請學生思考之前學習的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它們與碳酸鈣有哪些相同之處。

【學生回答】氧氣、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師引導】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內都含有8個質子,即核電荷數為8,化學上將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為8的所有氧原子統稱為氧元素,同樣的,將質子數都為1的所有氫原子統稱為氫元素,將質子數為6的所有碳原子統稱為碳元素。接著請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元素的.概念。

【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元素是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內容二: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

【播放動畫】向學生展示一段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微觀實驗動畫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思考動畫中在化學反應前后哪些量沒有發生改變。

【學生回答】在化學反應前后均含有氧元素和氫元素。

【教師引導】出示硫與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硫以及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的文字表達式以及化學反應式,請同學們再次進行小組討論,思考“在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發生變化,原子是否發生變化,元素是否發生變化”。

【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發生變化,原子種類不變,元素種類也不變。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引導】展示和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讓學生觀察二者結構上的不同。

【學生回答】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教師總結】在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種元素組成的幾千萬種物質都是由原子、分子或離子構成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目有關。

環節四:小結作業

【總結】請學生以談收獲的方式總結本節課的內容。

【作業】查閱資料,查找在地殼和人體中元素含量的大小比較。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1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化學是高中化學知識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學業水平測試中占有重要地位。"原電池"作為電化學知識的第一課,其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電池的組成和化學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學電源。第三部分是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在現代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電池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電池原理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從本質上弄清金屬腐蝕,特別是電化學腐蝕的原因,找到金屬防護的方法。即研究金屬的腐蝕與防腐,以解決延長金屬材料的使用壽命。可見原電池原理的學習意義重大。本節課融合了氧化還原反應、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等知識,并彼此結合、滲透。在學習過程中還涉及到物理中電學的相關知識,體現了學科內、學科間的綜合。

二、學生狀況分析與對策

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指南和學習評價的依據,根據教學大綱以及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立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技能: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理解原電池的基本化學原理,初步掌握電極判斷、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原電池構成條件。

2、能力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訓練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從而獲得科學研究能力和技巧。增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錯誤使用電池的講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重難點分析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既是本節課的知識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我設置了“關于電極作用、電解質溶液的作用、電流方向、能量轉化”等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探究,對問題逐一分析、探索。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一般都是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作為負極,負極向外電路提供電子。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作為正極,正極從外電路得到電子。在電池內部,兩極之間填充電解質溶液。放電時,負極上的電子通過導線流向用電器,從正極流回電池,形成電流。初步構建原電池工作原理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如何突破難點?

在教學時,除了Zn—Cu原電池演示實驗外,還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實驗。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學習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畫的科學模擬演示,將微觀、抽象、不可見的電子的運動直觀化。將復雜的化學過程,變得清晰、形象、直觀。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疑問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去分析、去主動探究原電池的原理及組成條件,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為學生創設好學習、研究的環境:

⑴把時間留給學生。

⑵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

⑶把認知過程留給學生。

⑷把交流與評價的權力留給學生。

2、學法——實驗探索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有人曾恰當地用這么幾句話概括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我聽見因而我忘記,我看見因而我記得,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學生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是由自己去探索發現,因此,在課堂內增大學生的活動量和參與意識,每兩人一套實驗裝置,通過認真實驗,仔細觀察,自己分析銅鋅原電池的特點,歸納出原電池的組成條件,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評價,最后進行歸納與總結。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12)

教學目標

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用途。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律及性質的不同點。

能力目標

運用“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鈉的化合物很多,本節教材在初中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對于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的難點。

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的重點。

本節教材與第一節教材相類似,本節教材也很重視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實驗給學生以感性知識,然后再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實驗,具有探索和設計實驗的性質,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能力。

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定性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記憶知識,也有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材也重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教法建議

1.加強實驗教學。可將一些演示實驗做適當的改進,如〔實驗2-5〕可改為邊講邊做實驗。可補充Na2O2與CO2反應的實驗,把蘸有Na2O2的棉團放入盛有CO2的燒杯中,觀察棉團的燃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

還可以補充Na2O2漂白織物的實驗,以說明Na2O2的強氧化性。

Na2O2的性質也可運用滴水著火這一引人入勝的實驗來引入。

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可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表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

3.緊密聯系實際。

教學要盡可能地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系起來。對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據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學生說明在后面的`課程里將會學到。

4.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或參考有關我國純堿工業發展的史料,宣揚侯德榜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侯氏制堿法講座。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鈉的化合物

重點: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教學過程

[提問]鈉與非金屬反應,如Cl2、S、O2等分別生成什么物質?而引入新課

1.鈉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樣品,讓學生觀察后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

(2)演示課本第32頁[實驗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體的兩只試管中,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氣體(圖2-6)。

演示[實驗2-6]用棉花包住約0.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網上,在棉花上滴加幾滴水(圖2-7)。觀察發生的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分析出鈉的氧化物的化學性質。

①Na2O、Na2O2與水反應

2Na2O2+2H2O=4NaOH+O2↑(放出氧氣)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氣)

②Na2O2、Na2O與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O2↑(放出氧氣)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氣)

[討論]

①Na2O2是否是堿性氧化物

②Na2O2是否是強氧化劑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結論:

Na2O2與水作用除生成NaOH還有氧氣生成,與二氧化碳反應除生成Na2CO3外也還有氧氣,所以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由于與某些物質作用產生氧氣,所以是強氧化劑。

[補充實驗]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織物的漂白實驗,有色織物褪色。

②將酚酞試液滴入該溶液,酚酞開始變紅,又很快褪色。

[結論]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本質是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課過程中始終要求對比的形式進行比較氧化物的聯系與區別

2.鈉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①展示Na2CO3、NaHCO3樣品,做溶解性實驗。

演示實驗第32頁[實驗2-7][實驗2-8]

a.Na2CO3、NaHCO3與鹽酸反應,比較反應速率快慢

b.Na2CO3、NaHCO3、CO的熱穩定性實驗

通過觀察到的現象,將二者的性質總結列表。

②讓學生回憶將過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時的反應現象及有關化學方程式:

CO2+CaCO3+H2O=Ca(HCO3)2

[提問]: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外因條件變化時,二者可否相互轉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質:

Na2CO3+CO2+H2O=2NaHCO3

碳酸氫鈉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質:

③“侯氏制堿法”及碳酸鈉、碳酸氫鈉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學生閱讀課文后總結得出。

總結、擴展:

(1)總結

通過列表對比學習:鈉的氧化物;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以及連線法表示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可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及用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2)擴展

根據Na2O2的性質可知Na2O2與CO2、H2O反應,則可增加可燃燒氣體(如CH4、H2、CO……)與Na2O2共存于密閉容器,電火花點燃時反應以及酸式碳酸鹽與Na2O2共熱時的反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根據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轉化,不僅可掌握碳酸鹽、碳酸氫鹽相互轉化的一般規律,同時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態時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檢驗方法,在固態時,可用加熱法,在溶液中則需選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決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業:

1.補充作業

(1)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過量的CO2的現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鈉塊(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與水完全反應,生成氣體1.12L(標準狀況),將這些氣體引燃后冷卻到標準狀況,剩余氣體為0.0336L,求鈉塊中單質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與NaHCO3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堝中充分加熱至質量不變時,將殘留固體用足量的鹽酸溶解可產生標準狀況的氣體3.36L;若將28.2g原混合物與鹽酸反應則放出標準狀況下氣體4.48L,由此計算:①殘留固體質量,②n值,③NaHCO3質量

(4)今向100g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鹽的質量為13.7g時,通入多少克CO2?

(5)200℃時,11.6gCO2和H2O的混合氣體與足量Na2O2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3.6g,求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精選篇13)

目的要求:

1.了解有機物概念、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區別和聯系。

2.從碳原子的結構特征來了解有機物的特點。

3.介紹簡單有機化學發展史,了解有機物對發展國民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義。

重、難點:

有機物的定義和有機物的特點。

教學方法:

實例引導,自學閱讀,討論分析,對比歸納,認識實質。

教學過程:

引入:

學生舉出已經認識的有機物;講“有機物”一詞的來源及有機物的發展史。

CAI軟件:

思考討論:

1、什么是有機物?其組成元素有哪些?

2、有機物與無機物是否為毫無關系的兩類物質?

3、有機物種類繁多的原因何在?

4、有機物有哪些特點?這些特點與什么密切相關?

5、有機物對發展國民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具有什么意義?

學生活動:

自學閱讀

師生活動:

學生回答、討論,教師評價、分析、講解,解決以上問題。

1、學生回答

2、舉例:尿素和碳酸分子結構對比;用氰制醋;2000諾貝爾化學獎的成果——導電塑料;說明有機物和無機物并無截然區別。

3、從碳原子結構分析其化學鍵;從碳原子間可形成碳鏈,即使相同碳原子數時,又可有支鏈,可成環。說明種類繁多的`原因。

4、分析:溶解性、熔沸點、導電性等物理特性與其分子極性和分子晶體有關;熱穩定性、可燃性、反應慢且復雜與其碳原子結構,以碳為主,共價鍵結合,分子復雜有關。

5、CAI展示化學將作為中心學科,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以及我國在高分子材料方面重點研究的項目等。

小結:

學生填表比較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性質不同點和導致原因。

練習:

1、課本64頁第3題的(2)

2、有A、B兩種有機物,它們都是碳、氫化合物,且碳元素的質量分數都是85.7%。A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是1.25g/L,B蒸氣的密度是相同狀況下氫氣的21倍。求A、B的分子式。

師生活動:

學生解答后,教師評價。師生共同歸納求有機物分子式的

一般方法和思路。

作業布置:

課本65頁第4題和73頁第3、4題

教后記:

1、本節課用自制的CAI課件上,學生興趣高,直觀。

2、注意挖掘了結構和性質的關系,為以后學習打下基礎。注意了結合練習介紹解題方法和思路

990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等离子空气净化器_医用空气消毒机_空气净化消毒机_中央家用新风系统厂家_利安达官网 | 磁力抛光研磨机_超声波清洗机厂家_去毛刺设备-中锐达数控 | 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合肥白癜风医院_[治疗白癜风]哪家好_合肥北大白癜风医院 | 知企服务-企业综合服务(ZiKeys.com)-品优低价、种类齐全、过程管理透明、速度快捷高效、放心服务,知企专家! | 电子厂招聘_工厂招聘_普工招聘_小时工招聘信息平台-众立方招工网 | 胶水,胶粘剂,AB胶,环氧胶,UV胶水,高温胶,快干胶,密封胶,结构胶,电子胶,厌氧胶,高温胶水,电子胶水-东莞聚力-聚厉胶粘 | sfp光模块,高速万兆光模块工厂-性价比更高的光纤模块制造商-武汉恒泰通 | 油冷式_微型_TDY电动滚筒_外装_外置式电动滚筒厂家-淄博秉泓机械有限公司 | 【铜排折弯机,钢丝折弯成型机,汽车发泡钢丝折弯机,线材折弯机厂家,线材成型机,铁线折弯机】贝朗折弯机厂家_东莞市贝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液压油缸生产厂家-山东液压站-济南捷兴液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中式装修设计_全屋定制家具_实木仿古门窗花格厂家-喜迎门 | 滑板场地施工_极限运动场地设计_滑板公园建造_盐城天人极限运动场地建设有限公司 | 压砖机_电动螺旋压力机_粉末成型压力机_郑州华隆机械tel_0371-60121717 | 聚合氯化铝_喷雾聚氯化铝_聚合氯化铝铁厂家_郑州亿升化工有限公司 | 贵州科比特-防雷公司厂家提供贵州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防雷接地,防雷设备价格,防雷产品报价服务-贵州防雷检测公司 | 利浦顿蒸汽发生器厂家-电蒸汽发生器/燃气蒸汽发生器_湖北利浦顿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上海盐水喷雾试验机_两厢式冷热冲击试验箱-巨怡环试 | 北京发电机出租_发电机租赁_北京发电机维修 - 河北腾伦发电机出租 | 【直乐】河北石家庄脊柱侧弯医院_治疗椎间盘突出哪家医院好_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医院_治疗抽动症/关节病骨伤权威医院|排行-直乐矫形中医医院 | 邢台人才网_邢台招聘网_邢台123招聘【智达人才网】 | 嘉兴泰东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_花箱护栏| 合肥通道闸-安徽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系统厂家-安徽熵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防水套管_柔性防水套管_刚性防水套管-巩义市润达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苏州防水公司_厂房屋面外墙防水_地下室卫生间防水堵漏-苏州伊诺尔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 杭州代理记账费用-公司注销需要多久-公司变更监事_杭州福道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游泳池设备安装工程_恒温泳池设备_儿童游泳池设备厂家_游泳池水处理设备-东莞市君达泳池设备有限公司 | 贵州自考_贵州自学考试网 | 湖南自考_湖南自学考试网 | 防腐木批发价格_深圳_惠州_东莞防腐木厂家_森源(深圳)防腐木有限公司 | 西安标准厂房_陕西工业厂房_西咸新区独栋厂房_长信科技产业园官方网站 | 环讯传媒,永康网络公司,永康网站建设,永康小程序开发制作,永康网站制作,武义网页设计,金华地区网站SEO优化推广 - 永康市环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手机游戏_热门软件app下载_好玩的安卓游戏下载基地-吾爱下载站 | 广州展览制作工厂—[优简]直营展台制作工厂_展会搭建资质齐全 | 武汉不干胶印刷_标签设计印刷_不干胶标签印刷厂 - 武汉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家 | 北京印刷厂_北京印刷_北京印刷公司_北京印刷厂家_北京东爵盛世印刷有限公司 | 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_测土配方施肥仪_土壤养分检测仪-杭州鸣辉科技有限公司 | 光泽度计_测量显微镜_苏州压力仪_苏州扭力板手维修-苏州日升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玻璃瓶厂家_酱菜瓶厂家_饮料瓶厂家_酒瓶厂家_玻璃杯厂家_徐州东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 深圳公司注册-工商注册代理-注册公司流程和费用_护航财税 | 卫生型双针压力表-高温防腐差压表-安徽康泰电气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