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語教學教案
高一英語教學教案都有哪些?以培養語言技能為主的外語教學第一階段,以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為主流的第二階段,以培養多元化、多層次的創新型外語人才為目標的第三階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一英語教學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英語教學教案(篇1)
一、 說課標
新課程標準的三維教學觀,具體到英語學科就是要整合發展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素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指出:“教師在教學才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本課的設計重點是: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掌握閱讀的一些基本技巧,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學有所得。
二、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高一必修模塊1第4單元的閱讀課型,這單元圍繞earthquakes這一主題開展聽、說、讀、寫多種教學活動。Reading設計為本單元的第2課時。本課型是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環節,為學生的語言學習、語法學習提供了載體,并且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Readi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具體描寫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震中和震后。本篇文章詞匯量大,運用了大量的動詞、復雜的數字,出現許多定語從句,篇幅較長,并且采用一些修辭手法,對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文章的結構較明顯,較容易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
(二)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目標:
a)使學生了解自然災害的相關詞匯,并掌握復雜數字的表達法。
b)學習掌握與地震相關的詞匯,如:shake,well,rise,smelly,pond,pipe,burst,canal,steam,ruin,injure,destroy,brick,dam,useless,steel,shock,quake,rescue,electricity,disaster,army,organize,bury,coal,mine,shelter,fresh,percent等,以及 right away, at an end, dig out, give out, thousands of以及一些優美句子的賞析。
2. 語言技能目標:
a)閱讀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克服生詞障礙,通過略讀,歸納出文章的大意;通過細讀,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通過查讀,捕捉文章的重要細節,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b) 讓學生復述課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c) 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詞匯、知識,通過采訪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形式進行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創造性交流的能力。
a)學會有關地震的知識,并能通過學習討論懂得地震時的應急逃生,地震后如何科學救人和有關地震的形成和減少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等一般知識。
b)懂得地震無情人有情,即使發生了多么可怕的災難,國家和解放軍兵都會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培養學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友愛精神。
c)了解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破壞性后果,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d)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e)欣賞課文中優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語修辭手法,使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后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靈的愉悅和升華。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重點
1)讓學生了解唐山大地震,了解地震的成因、預兆、地震造成的損失,地震時的應急救生以及震后的救援。
2)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側重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性結構的把握和挖掘作者寫作的意圖,突出培養學生以下3個方面的能力:
a.文章段落中心詞把握能力。
b.根據主題快速捕捉文章重點細節的能力。
c.總結歸納能力。
3)重點掌握有關地震的詞匯,特別是shake, burst, ruin, injure, destroy, shock, quake, rescue, disaster, army, organize, bury, shelter。
4)欣賞并理解課文中優美句子,讓學生掌握一些英語修辭用法。
2.難點
1) 如何使學生養成科學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
2) 如何使學生學會提取、篩選和重組文章中的信息,并靈活運用于語言實踐中,達到語言實踐能力的擴展與提高。
三、 說教學方法
1、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任務型語言教學認為:人們使用語言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成各種各樣任務的過程。任務型學習要強調通過“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本課組織學生四至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進行一次就地震后幸存者的訪問。該設計基于課文內容,但又不局限于課文的范疇,旨在貫徹“做中學”、“學中做”策略,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并通過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完成任務,體會、掌握語言的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直觀法(視聽教學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播放影視剪輯,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圖片、圖表等直觀手段,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降低學習難度,突破重難點。
3.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活動,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動活動。合作學習教學法有利于改善課堂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良好非智力品質的發展,調整學生的語言焦慮感。因此,本課打破傳統的教師單向灌輸,采用“四至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的課堂教學結構,來組織教學,旨在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為積極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互相交流,降低語言焦慮感,獲得愉快的學習經歷,從而對學習本身和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感。
四、說教學過程
STEP1 導入 lead-in
在課堂開始,我會給學生播放一段有馮小剛導演拍的-《唐山大地震》的片段節選,讓學生能通過-能理解和體會到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讓后直接導入今天的課題。這個能激發學生去了解這篇文章的興趣,積極加入課堂。 Step2 pre-reading 讀前
在這個環節我會在學生在讀這篇文章之前給出幾個問題。但是并不要求學生馬上給出答案。而是要求在下一環節的閱讀中找出答案。
Step3 while reading
在這個環節當中我設計了3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 activity1 fast reading
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后讓學生快速閱讀這篇文章,并找出在讀前所給題的答案,在讀完文章之后,讓幾個同學來進行回答。
第二個活動 activity2 scanning
放錄音,讓學生跟隨錄音快速閱讀,并要求學生找出每一段落的中心句,并在讀完之后,要求得出這篇文章的整體大意。并讓學生起來進行回答
第三個答案:acrtivity3 task 在這一環節當中我會設計一個任務。任務類型為知識的搶答。
首先我會將整個班級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有七到八個人。并選出小組長。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十個對錯題,(true or false),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搶答。并作出得分記錄,最后還要評選出第一名。在搶答過程當中,我并不只單單是以游戲的形式來完成這一任務,只是簡單的完成對錯題,我會要求每組在搶答的過程當中,要對他們所選的答案進行解釋說明為什么。讓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真正玩有所得。
Step 4 post-reading
這一環節我會把我們所讀的這篇文章設計成一篇閱讀題的模式,設計五道選擇題,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并讓學生進行選擇。題目的設計會以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一些細節作為試題。這讓學生能在這一環節當中對剛剛已經學習知識進行鞏固。
Step5 summary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整堂課做一個簡短的總結,并再一次強調本次課的重難點。讓學生明確本課的重點,再一次明確課堂目標。和引導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情感態度進行升華。
Step6 homework
作業:
1、要求學生背誦本次課的重點詞匯和短語
2、要求完成相應聯系。
3、要求學生課后通過各種途徑查到關于地震的常識,并去了解一些 逃生的小常識,下節課來全班同學一起分享。
高一英語教學教案(篇2)
一. 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
(一)直接引述別人的原話,叫做直接引語;用自己話轉述別人的話,叫做間接引語。間接引語一般構成賓語從句。直接引語必須放在引號內,間接引語則不用引號。直接引語改為間接引語時,除將引語部分變成賓語從句外,還必須對直接引語中的人稱、時態、指示代詞、時間狀語、地點狀語等進行改變。
1. 時態的變化:直接引語變為間接引語時,通常受轉述動詞said, asked等的影響而使用過去化的時態,即把原來的時態向過去推,也就是一般現在時變為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變為過去進行時,等等。例如:
Tom said to me,“My brother is doing his homework.”
→Tom said to me that his brother was doing his homework.
2. 人稱代詞、指示代詞、時間狀語、地點狀語等等的變化: 根據意義進行相應的變化,例如:
She asked Jack,“Where have you been?”
→She asked Jack where he had been.
He said,“These books are mine.”
→He said that those books were his.
(二)直接引語改為間接引語時,都使用陳述語序,但是因為原句的句式不同,所以變成間接引語時所用的連詞會有所不同。直接引語如果是一般疑問句,用連接詞whether或if;如果是特殊疑問句,則用疑問詞引導間接引語。轉述的動詞一般用asked,可以在其后加上一個間接賓語me, him, her, us等。如:
She said,“Is your father at home?”
→She asked me if/whether my father was at home.
“What do you do every Sunday?”My friend asked me.
→My friend asked me what I did every Sunday.
直接引語如果是祈使句,改為間接引語時,要將祈使句的動詞原形變為帶to的不定式,并在不定式的前面根據原句的語氣(即請求或命令)加上ask, tell, order等動詞,如果祈使句為否定式,則在不定式前加not。其句型為:ask / tell / order someone (not) to do something. 例如:
She said to us,“Please sit down.”
→She asked us to sit down.
He said to him,“Go away!”
→He ordered him to go away.
He said, “Don’t make so much noise, boys.”
→He told the boys not to make so much noise.
二. 各種時態的被動語態
被動語態概述
被動語態的概念:它是動詞的一種形式,表示主語與謂語之間的執行或被執行關系。主動語態表示主語是謂語動作的執行者,例如:They saw the little boy crying by the river. 被動語態表示主語是謂語動作的承受者,例如:The little boy was seen crying by the river.
被動語態的構成
被動語態的形式是由“助動詞be+動詞的過去分詞”構成。助動詞be隨著主語的人稱、數、時態等的不同而變化。幾種常見時態的被動語態形式如下:
1. 一般現在時 am/is/are + 過去分詞
例如:Rice is planted in the south of China.
2. 一般過去時 was/were + 過去分詞
例如:These trees were planted the year before last.
3. 一般將來時 will/shall + be + 過去分詞
例如:A sports meeting will be held next week in our school.
4. 現在進行時 am/is/are + being + 過去分詞
例如:Your radio is being repaired now.
5. 過去進行時 was/were + being + 過去分詞
When he got there, the problem was being discussed.
6. 現在完成時 have/has + been + 過去分詞
His work has been finished.
Has his work been finished? Yes, it has. / No, it hasn’t.
7. 過去完成時 had + been + 過去分詞
注意:
1.除了be之外的其它系動詞如get, stay等也可以和過去分詞構成被動語態。例如:Their questions haven’t got answered.
2. 含有情態動詞的謂語變成被動語態使用“情態動詞+ be + 過去分詞”結構。例如: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old in this country.
This work can’t be done until Mr. Black comes.
3. 含有“be going to”, “be to”等結構的謂語,其被動語態分別用“be going to + be + 過去分詞”和“be to + be + 過去分詞”。例如:
The problem is going to be discussed at the next meeting.
All these books are to be taken to the library.
4. 被動語態與系表結構的區別:“連系動詞+用作表語的過去分詞”構成的系表結構,與被動語態的形式完全一樣,所以應注意它們的區別。被動語態中的過去分詞是動詞,多強調動作;系表結構中的過去分詞相當于形容詞,多強調狀態。前者通常可用by 引出動作的執行者,而后者則不可以。例如:
The map was changed by someone.(被動結構)
That custom remained unchanged for many centuries.(系表結構)
系表結構中的過去分詞通常可被very修飾,被動語態中的過去分詞往往要用much修飾。
例如:
He was very excited.(系表結構)
He was much excited by her words.(被動結構)
5. 主動形式表被動意義。有些動詞的主動形式有被動意味,如 open, read, sell, shut, wash, wear, write等。此時句子的主語一般是物。例如:
These books sell well. 這些書很暢銷。
The door won’t shut. 這門關不上。
The clothes wash well. 這些衣服很好洗。
高一英語教學教案(篇3)
(1)課題:Friendship
(2)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友誼”,幾乎所有的內容都是圍繞這一中心話題展開的。Warming Up部分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間發生的真實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Pre-Reading部分的幾個問題啟發學生對“友誼”和“朋友”進行思考,使學生明確不僅人與人之間可以做朋友,日記也可以成為人們的朋友;Reading部分Anne’s Best Friend以日記形式講述了猶太女孩安妮的故事;Comprehending部分通過連句、多項選擇和問答形式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細節進行更深入的理解; Using about Language 部分教學本課重點詞匯和重點語法項目。
(3) 課時安排:The first period: Speaking: Warming Up and Pre-Reading The second period: Reading
The third period: Grammar
The forth Period:Listening
The fifth period: Writing
(4)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Practise talking about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giving advice and making decisions; Use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Learn to write an essay to express and support an opinion.
②過程與方法:本單元在讀前階段就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是不是只有人與人之間才能交朋友,然后在閱讀中通過安妮的日記向學生說明我們也可以與動物及無生命的日記交朋友。在深刻理解、充分訓練的基礎上,可以再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幾個與本單元話題有關的問題:1.描述朋友; 2. 結交網友;3. 觀點交流;4. 善不善交朋友; 5. 朋友的重要性。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完本單元后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主要評價自己在本單元中的學習情況。對書中的內容是否感興趣,有哪些收獲,解決了什么問題。使學生加深對友誼、友情的.理解,以及如何正確交友,處理朋友之間發生的問題等。
(5) 教學重點和難點:
詞匯:add point upset ignore calm concern cheat share reason list series crazy nature purpose dare thunder entirely power according trust suffer advice situation communicate habit
短語: 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go through hide away set down on purpose in order to face to face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join in
重點語法項目: 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互相轉換
難點:Understand the real meaning of friends and friendship;
Discuss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Reading);
How to teach the Ss to master the usage of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Statement and Questions).
(6) 教學策略: Discussion, Student-centered vocabulary, learning, listening, pairwork, teach grammar in real situation
(7) 教學煤體設計: A projector and a tape recorder.
(8) 教學過程:
Period One:Speaking (Warming Up and Pre-Reading)
Aims
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Practise talking about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Step I Revision
Ask some of the students to read his / her composition for the class, describing one of the problems between friends and how it is solved. Then give some comments.
T: Now, let's check up your homework for last class. I'd like some of you to read his / her composition for the class, describe one of the problems between friends and how it is solved.
Step II Warming up
T: / think most of us have some good friends. Do you know why people make friends with one another?
Step III Talking(WB P41)
First get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what a Canadian say about making friends. Then ask them to discuss the two questions.
T: Now we're going to listen to what Leslie Clark, a Canadian has got to say about making friends. After listening, please talk about the two questions in groups of 4. Try to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1 Do you agree with her?
2 What do you think of people from foreign countries?
Agreement Disagreement
I think so, I don't think so.
I agree.I don't agree
That's correct.Of course not.
That's exactly my opinion. I'm afraid not.
You're quite right. 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Step IV Speaking(B P6)
First, get the students to think of four situations among friends in groups of 4 and design a questionnaire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friends their classmates are. Second, try it out on their own group, checking the questionnaire through and adding up their score and see how many points they can get. Ask them to fill in the form prepared before class. Show the instructions and decide what kind of friends their classmates are. Third, ask each student to stand up and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to make a survey on four of other classmates. Show the instructions and decide what kind of friends other classmates are. They can share your questionnaire with one or two other groups and try each other's questionnaires.
At last, show the instructions to help your classmates to know how to improve his or her skills of making good friends with others if necessary.
T: Friends come in many flavors. There are best friends, school friends, fair-weather friends, forever friends and many more.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kind of friends your classmates are? Now let's make a survey. First, please think of four situations among friends and design a questionnaire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friends your classmates are.
1. Your friend borrowed 100 Yuan from you last week and hasn't returned it. You will
A. ask him / her to pay back as soon as possible; or you'll end the friendship.
B. ask him / her to pay back if he / she has.
C. tell him / her not to return it.
2. Your friend said your bad words behind you. You will
A. ask him / her to say sorry to you , or you'll stop your friendship.
B. excuse him / her and forget it.
C. ask others to tell him / her that he/she is wrong.
3. You promised to meet your friend at five o'clock but your parents ask you to do homework at home. You will
A. tell him your parents ask you to do homework at home.
B. tell him / her a lie that you are ill.
C. say sorry to him / her and plan to meet him / her another time.
4. You borrowed a bike from your friend, but you had it stolen. You will
A. buy a new one which is the same as his / hers.
B. just tell him / her you had it stolen.
C. say sorry to him/her and buy him/her an old one
After they finish choosing the answers, show the scoring sheet on the screen.
Instructions:
2-5 A fair-weather friend
Only like them when they are happy and popular. If they are feeling down, or if they are having a problem, you don't want to spend time or talk with them. You don't help your friends when they have problems. You are always thinking about yourself.
You should care more about your friends. If you continue to be self-centered and don't consider others' feelings, you won't make more friends and keep friendship for long.
6-11 A school friend
You see each other in school. You just study and play with them together in school. You may not know everything about each other. You take things smoothly. You seldom hurt your friends with your benefit considered. You'd better add more affection to your friends. Friendship is about feelings and we must give as much as we take.
12-17 A best friend
You do everything together with your friends: study, read, watch TV, surf the Internet, play sports and listen to music. If either one has a problem, the other is there to help. You know your friends very well. You understand and yield to each other. You help with each other and improve together. You have a lot of common benefit. Your friendship is good to both of you. You are mutually beneficial.
18-21 Forever friend
You will always listen to your friends and try to help them, even if you disagree or if you are having a problem. Whenever they have any difficulty, you'll try your best to do what you can to help them without hesitation. You devote yourself to your best friends. You are willing to lose what you have, even your life.
課后反思:本課教學設計容量和密度較大,但難度適中,大部分學生都能接受。體現全面照顧大部分學生的教學理念。注意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的信心。
高一英語教學教案(篇4)
1.讓學生了解地球的形成和發展
2.讓學生體會并掌握各種閱讀技能和技巧
3.通過文章學習使學生認識地球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增強保護地球的意識。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1,通過閱讀了解地球的發展歷程
2,掌握不同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
Let students do a puzzle ---------the earth
A puzzle
It looks like a ball but you can’t play,
It is our home but so big,
It is round but we usually think it is flat.
It moves anytime but no one feels.
設計說明:展示該謎語,并讓學生齊讀,然后猜出答案--地球。利用齊讀的方式使學生精神振奮,通過猜謎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Step 2 Pre-reading
A. Let students enjoy the beauty of the earth.
B. Questions:
1, How did the earth come into being?
2, In China, there are some storie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life.
Do you know?
設計說明: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地球,產生熱愛地球家園的體驗,同時讓學生產生了疑問,地球是怎么形成的,順利過渡到下一部分。
Step 3 Fast-reading
1, Let students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According to the text, how did the universe begin?
(2) What is the 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3) Where did life first begin, on the land or in the sea?
(4) Which kind of animal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animals on the planet today?
設計說明:設計幾個較為簡單卻有關全局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搜索所需信息,鍛煉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脈絡,為接下來的仔細閱讀活動打下基礎。
2,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then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
Para1 a,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Para2 b, the important of water
Para3 c, the most important animals on the planet
Para4 d, the formation of the Earth
Para5 e, the “Big Bang”
設計說明:在上一活動的基礎上,通過此連線題進一步考察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把握語篇大意和各段中心大意的能力。
Step 4 Careful-reading
1, Analyzing read the text and fill in the blanks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設計說明:在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后,用圖表的方式讓學生重新構建文章的主要內容。形式簡單、明了,便于知識的掌握和系統化。
2, Reading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was the earth different from other planets?
2. Why did the plants grow before the animals came?
3. Why is it wrong in films and stories to show dinosaurs and people together?
4. What problem is caused by human beings?
Step5 Consolidation
Retell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according to key words
高一英語教學教案(篇5)
(一)單元背景分析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經一度被忽視的環境已日益為人們所關注,從某種程度上說,環境的優劣已成為衡量生活質量高低、社會進步程度的標志。相對文物而言,其環境的優劣同樣影響文物存在的質量。然而,在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的今天,文物環境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
文物保存環境是指文物所在的空間及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文物保存的各種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在我國,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自然環境質量的惡化,加上人文環境的影響,文物劣化速度不斷加劇,由于環境造成對文物毀壞的例子屢見不鮮,如石質文物風化、金屬文物腐蝕、紙張酸度增加、壁(彩)畫褪色等等。
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日用品壞了,可以再生產制造,文物卻不同,它不能再生產,再生產出的東西不是文物,是仿制品或贗品,是沒有任何文物價值的。文物一旦損壞,就永遠不能復原。沒有眾多的文物史跡,文明古國也就名存實亡,失去其傳統的風采和內涵。文物受損后再修復是被動性的保護措施,而主動性的保護就是創造良好的文物保存環境,防治文物受損才是上策。保護文物環境,實際上就是保護文物古跡本身。整治環境不是一件小事,保護文物環境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惟其艱難,需要文物部門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時也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更多支持。所以,我們要好好愛護文物。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單元話題——文物古跡(Cultural relics )歷來是全世界較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尤其是在伊拉克戰爭中,大量代表古人類文明的文物、古跡慘遭破壞,甚至毀滅!本單元所采用話題構成了一個現代意義十足的時尚理念,能夠充分喚起學生的參與欲望。單元內容極具生活化,富有活力,體現了本套新教材的一個重要特征,即緊扣時代脈搏,富有時代氣息。Listening 開門見山向我們介紹三個cultural sites,并要求根據所聽內容熟悉各自的重要性,以及人們為保護這些文物古跡所采取的措施;Speaking則要求我們制作一個即將被送入太空的、內含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五件物品的“cultural capsule”,讓學生成為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思維、展示他們無限的想象力;Reading通過對俄羅斯城市——圣·彼得堡有關史實的介紹,以“A City of Heroes”為標題謳歌了圣市人們為保護歷史文物和重建家園所作的一切;Writing進一步要求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致信報社編輯,反映當地文物古跡遭損受毀的情況,呼吁全社會行動起來,為保護人類文明遺產盡一份力。整個單元自始自終圍繞保護代表人類歷史與文明的文物古跡這一主線。話題反映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向學生滲透人文理念和注重對學生文化意識的熏陶”要求,非常具有現實教育意義,教師利用素材不但可以傳授英語知識,而且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滲透的方式將文物保護知識有機地滲透于每堂課的課堂教學之中,培養學生愛護人類文明、保護文物古跡、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品德。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Functional Items:Ways of giving advice or making suggestions.
2. Topic:Talking about cultural relics, including ways of protecting them.
3. Word-formation:“re + V.”(eg. rebuild, replaced, recreate).
4.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select, represent, in history, be kept as, give in(up), in ruins,
in pieces, bring … back to life, etc
5. Structure (Grammar):The Passive Voice (I) —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6. Writing:Write a letter to the editor on a certain cultural site, suggesting ways of
protecting the cultural relics.
【 “現在完成時”是中學階段英語語法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不過學生在初中階段已學過現在完成時和被動語態,本單元可以作為一個語法復習鞏固來處理。】
總之,本單元通過語法、功能項目與新話題的有機結合,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之要求。
二、教學目標
(一)語言知識目標
本單元要求學生除掌握必要的單詞、詞組和句型外,同時要求學生掌握一定量表達“提建議或勸告”的交際功能用語,以及現在完成時的被動語態。
(二)語言技能目標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的技能,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情景中的一些類似問題,并能結合所給任務,綜合運用新舊知識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地根據各自的語言基礎與能力,有個性地解決問題,就如何最有效地保護文物古跡提出獨特的見解。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并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勇于嘗 試;體現課堂教學“主體者”的身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各環節,成為學習的主人;具有個性,培養創造能力。
2)培養同學之間日常融洽相處的感情,樂于合作,善于與人分享喜好,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3)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習慣,具有文物保護意識。
(四)教學策略
1)開放式教學策略。以有限的課堂為載體,帶學生進入廣闊的知識天地。
2)引趣激趣策略。創設多種情景(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讓學生真正有了參與的欲望,才能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
3)任務型活動策略。在做中學,在做中練,在做中鞏固,往往會使課堂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4)循序漸進和尊重差異策略。由簡到繁,由難及易,為有困難的學生搭好梯子,讓有能力的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五)學習策略
1)課前認真預習,利用互聯網或其他媒體收集國內外文物古跡以及有關文物保護信息,課后能及時復習。
2)上課勤思考,多動腦,掌握所學詞匯,熱情、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上各種活動。
3)注意學習方法,及時提問并注意傾聽他人意見。
4)確立“學用英語相結合”的思想,用英語開展思維,分析(復述)課文、發表個人看法、提出獨到的見解等。
(六)文化意識
1)了解文物古跡所折射出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特殊文化內涵。
2)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樹立文物保護意識。
三、教學原則
(一)以任務型教學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作為課堂教學設計之理念,具體采用情景教學法(Situational Approach),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整體語言教學法(Whole Language Teaching)等教學方法。從一定程度上說,人們使用語言是為了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而任務型的教學活動就是讓學習者通過運用所學語言來完成各種各樣的交際活動。學習者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形式來學習和掌握語言,實現目標,感受成功。
(二)在教學中突出交際性,注重讀寫的實用性;同時適時進行情感與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任務為基礎”的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教師應扮演自身作為“設計者,研究者,組織者,促進者,協調者”的角色。
(四)貫徹“教中學,學中用”策略,真正使學生學以致用。
四、教學總體設計
(一)創設情景,營造氛圍,體現語言教學的真實性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根據語言本身的交際性原則,本單元教學緊緊圍繞3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教學環節,充分運用情景教學法、交際法、啟發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展示其所學知識。如針對本地區旅游業的不斷開發給文物古跡保護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要求學生用英語表達如何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等。
(二)采用“任務型”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
本單元每堂課采用任務型教學,模擬真實生活中的任務,任務的設計注重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并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同時多樣化的任務又由課內延伸至課外,不僅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經常性地開展pair work、group work、class performance,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
五、評價手段與操作方式
我國外語教學的評價方式過多地依賴于終結性評價,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家長,更多地是以學生的外語考試成績評判學生外語學習能力的高低。這種不科學的評價方式使相當多的學生喪失了學習外語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極大地降低了外語學習的效率;同時也造成了課堂教學幾乎完全圍繞考試內容來進行,語法教學、題海戰術充斥外語課堂等不正常的現象。《課程標準》則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同時“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因此,教學評價既要關注效果,又要關注過程,應是兩者的結合,既行為評價(也稱非測試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也稱測試性評價)相結合。
(一)行為評價(非測試性評價):本單元通過對學生課堂回答教師提問情況、對話表演的參與程度及學生反應、話題表達(如討論利弊)的創新性及針對性、與他人的合作協作精神及學生個體的書面作業等行為,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團體合作精神及創新意識等做出過程性評價。這種評價有助于老師發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肯定、表揚,也可讓更多的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體現英語課堂教學的“全員”意識,利于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具體操作時,老師設計如下表格,對學生進行評定。
(二)終結性評價(測試性評價):通過單元檢測形式來了解學生在本單元中學習的實際程度,通過整體效果和個體效果的綜合分析,利于教師在下一單元教學中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高一英語教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旅游”,可以說這是一個世界性的時尚話題,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作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越來越被更多的人們所接受與喜愛。文中涵蓋了有關這一話題的許多內容,如:“人們在旅游中的交通方式”“旅游點的選擇”,還有新興的旅游方式----“探險旅游”、“生態旅游”等等。而所有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幾乎都是圍饒這一中心話題而設計的。而在上這一單元時,正趕上“十一”長假到哪去的話題,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Warming-up 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通過圖例可以看出人們旅游過程中發生的不文明行為;第二、三部分要求討論有哪些交通方式。主要目的在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引出話題,為后面幾堂課的討論做好熱身準備,是本單元的總動員。比如:第一部分的圖例內容與eco-travel聯系比較緊密,我就把它作為這一課(第六課時)的導入。
Listening提供了兩部分聽力資料。前面為三則飛機起飛前的廣播通知;后面是寫在五張明信片上的旅游者的自敘。目的在于通過輸入語言,掌握一些旅游中會碰到的常用表達法。
Speaking 提供的是關于“時光機器”的資料,幻想人們可以借助于這一神奇的交通工具,在過去、未來的時間長河里隨心所欲地暢游,文后設計了表格。這是一個比較開放性的話題,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結合學過的歷史、地理知識暢所欲言,能充分調動他們“說”的興趣。整個活動涉及了“聽、說、寫”多個技能,按要求完成一定的表格,使之“說”的時候更言之有物。
Reading 分為三部分:pre-reading, reading, post-reading. pre-reading提供了與閱讀材料相關的三個問題,啟發學生預測課文內容;reading 是一篇關于探險旅游的材料,其中介紹了hiking 與rafting,話題較新穎;post-reading設計了一些幫助學生檢測對課文作淺層、深層理解的鞏固練習。
Language study 分word study和Grammar兩部分。詞匯配對練習引導學生加深對新詞匯的理解與記憶;語法項目是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現在進行時表示將來的用法。同時要求學生掌握有關送行與表達美好祝愿的話語。我對word study的處理,除了聽寫、默寫等機械性記憶外,更多的是有意地把他們分散在每堂課的指令用語與話題里,讓學生在語境中學,在運用中學。而Grammar則滲透在reading與 writing里學,道理也同上。
Integrating skills 部分可以說是閱讀部分的延續,寫作部分的前奏。文中提到了“生態旅游”這一越來越時尚的熱門話題。以列表形式提供了兩個生態旅游區的資料,讓學生稍作了解這一新名詞的內涵后,完成文中的表格填寫,算是一種mini-writing。
Writing本單元的要求是寫信。以Sue的口吻給父母寫兩封信(分別寫于周六、周日),對旅游中已做的,正在做的,將要做的事情進行如實描述。考慮到學完第三單元,已經完成了本冊教學任務的四分之一,我在此安排了一大一小兩作文。
Tips 告訴學生寫作前要多作思考,不要急于動手。不失為一劑寫作良方。
Checkpoint 簡要地總結了本單元的語法重點,并提供了一些例句。
從內容的編排上可以看出,編者打破了原有教材每單元分課而設的框框,代之以聽、說、讀、寫四技能為側重點的幾大板塊。因此新教材旨在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在分別完成四技能的基礎上,形成較好的綜合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導向,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教師明確了這一意圖后,在引導學生進行四技能操練時就會有的放矢,做到內容、形式、技巧三者的有機結合。當然新教材對我們教師的自身素質、備課深廣度的挖掘以及學生想象力的激發都是一場不小的挑戰。還有詞匯,如本單元新增了hiking, rafting, eco-travel等新詞,相應地詞匯要求的級別高了,語言的地道性也有了提升。還有workbook, 簡直是又一本教材,里面提供了許多關于聽、說、讀、寫的材料與練習,一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翔實的資料庫,另一方面也許也增加了我們的負荷。這是我對新教材與本單元的一點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 本單元的生詞、短語
2. 有關旅游的一些表達法
3. 掌握游記與來往書信的寫法
4. 復習動詞的用法以及現在進行時用于將來的表達法
(二)難點
1. 動詞時態的綜合運用
2. 語法操練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有機結合
3. 一些開放性話題的實現
4. 課外查閱資料的能力培養
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與技能
1) 熟練掌握與話題相關的常用詞匯與表達法
2)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3) 使學生能就given topics較好地完成一些開放性話題
4) 培養學生使用圖書館、網絡查閱資料的能力
2. 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
1) 在有趣的話題激勵下,誘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
2) 在師生互動的活動中,加強教師的親和力,增進彼此的了解與溝通,充分發揮情感教學的優勢
3) 在共同完成一些調查、采訪、取長補短等任務的過程中,加強團體協作意識
4) 帶領學生領略世界風光之美的同時,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3. 學習策略
1) 興趣教學策略,其中包括對話、討論、表演等
2) 開放式教學策略,如:brainstorm, role play, given situations 等活動
3) 任務型活動策略,在做中學,在交際中進行真實運用
為了有效地達到以上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以下六個任務:
1)The students are to discuss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2)The students are to describe a place they know
3)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know what an adventure travel is like
4) 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take a virtual travel
5) The students are to write a travel diary/letter
6) The students are to finish a proposal letter/make a survey report
我把本單元計劃為六課時,Warming-up & Listening(1課時),Speaking(1課時), Reading(一)(1課時),Reading( 二) (1課時),Grammar & Writing(1課時) ,Integrating skills (1課時),以任務為依托,分別對聽、說、讀、寫四技能進行訓練,各有側重,但又互相結合。注重指導語篇閱讀,逐步提高口頭表達,筆頭寫作能力。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倡導者認為,掌握語言的途徑是讓學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種任務。當學習者積極地參與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嘗試時,語言也被掌握了。當學習者所進行的任務使他們當前的語言能力發揮至極點時,習得也擴展到狀態。
高一英語教學教案(篇7)
二.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教材在本冊書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學生整體的知識結構中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品:早在建國初期,體育英語顯示了他重要的作用(乒乓外交);在現在,經濟發展和SARS的入侵,人人注重體育鍛煉,身體健康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重要話題(全民健身);在未來,北京舉辦2008奧運會,(志愿者)。
2. 教材重點的確立
重點為-----熱身 熱身一向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但我卻有著不同的觀點①引入本單元知識,帶學生進入一個豐富多彩的體育世界。②介紹有關體育的基礎知識,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對本單元知識學習的興趣③引入大量本單元有關體育的新單詞,為后面聽說讀寫個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礎(配課件圖——根基最重要)總之,是要通過以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補充必要和新的背景知識,以啟發學生對話題的思考,同時,還為學生歸納和總結已有的語言知識,并為其預測,了解和討論話題做了鋪墊。
3. 教材難點的確立
難點為----聽力
聽力歷來都是英語學習者很難突破的瓶頸 原因:發音部位和技巧的不同;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詞匯量的限制;練習機會較少
本課:體育賽事新聞 原因:語速較快;個人興趣影響(背景知識的限制)
4. 通過本課教材要達到的教學目標(與新課標結合
文化意識:了解體育和奧運的基本文化知識
語言知識:掌握有關體育方面的大量單詞及短語
能力策略:能從復雜的聽力材料中快速的獲取有效信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加強口語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加強學生對體育知識以及體育鍛煉的興趣;通過介紹2008北京奧運的知識,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
二. 說教學
1. 學法的指導
以“我”為心,注重能力,積極參與,總結分析
以“我”為心:在學習中不要以教師為中心,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日常生活中練習英語的機會較少,課堂教學就成了向學生提供可理解性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渠道,如果在這的渠道中還只以教師為中心,放棄了自己的學習機會,則無法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注重能力:讓學生注重能力的提高,而不僅僅是知識的記憶。目前很多英語課上教師講得過多,學生練的太少;學生也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英語應該是一門實踐課,是一種“技能”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獲取。我們應該盡可能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信息和溝通上,而不是使用語言的形式上。
積極參與: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并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在教師的指引下,多設置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知道,外語是自己學會的,練會的,而不是老師交會的。
總結分析:培養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后,學會自己總結所得到東西,使其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并總結學習方法。是與新課標所提到的學生自我評價體系相結合的過程。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設立自我評價的平臺,盡力將評價體系具體和量化。(話題:國際奧運委員會要來我校參觀,會詢問你一些關于我國的全民健身和申辦奧運的情況。)
2.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運用
①情景教學法:由我國特級教師李吉林創造。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一定的內心情感體驗,促進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并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②愉快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疑問,求美,成就的心理特點,從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出發。列舉趣味性的事例,提出引人入勝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求知欲望,提高學習效率。以興趣為突破口,化難為易。
③暗示教學法:又稱啟發式外語教學法。首先,要求教師要善于設置誘發學生學習潛力的外部環境,激發學生的動機。其次,適當的采用音樂,電影等藝術途徑,特別是發揮聲調,節奏,音樂的刺激與感染作用,加強教學的情感效果
自己使用:自己綜合,補充完善-----兩點一線,四個方面
3.配合課件說明兩點一線,四個方面的具體運用(重點的突破和難點的化解,以及學生活動的組織)
總原則:兩點一線,四個方面
⑴ 兩點:將課本的知識點與師生的興趣點緊密結合
第一層面:著重使課本的知識點和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起來。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學習英語的習慣。作為教師應該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用興趣的火花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焰。
第二層面:教師自己興趣調動。言教不如身教,只有自己投入到教材中去,才能感染更多的學生。對與那些本身對體育感興趣的學生,知趣相投,更容易投入到課堂中來。(體育生)對于那些本身對體育不太感興趣的學生,要發揮教師本人和教學環境的感染力,去吸引他們投入到其中來。總之,教師全身心投入教材,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必要條件,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橋梁和潤滑劑。
下面是結合課件展示我是如何集體將課堂內容的三個部分與興趣點想結合的。
本課的知識第一部分為熱身訓練,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我采取的是利用興趣來突破重點。具體的方法是“兩個游戲,解決難題”。
首先是讓學生通過第一個游戲來進行自我測評即設計一些有關體育方面的選擇,判斷正誤,以及問答題,每答對一道題就會得到相應的分數,然后根據最后的總分來判斷自己對體育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從而讓學生大量的了解有關體育和奧運的知識,當然在選題方面要簡單并與學生的興趣息息相關,比如北京申辦奧運等。每道題都涉及到了一些本單元的新單詞,在答題的過程中學生就掌握了相關單詞,并激發了他們對體育和奧運的興趣。通過第一個游戲我也基本的了解了班里每個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水平(感染力),更加有利與用自己的興趣去感染學生。
由于本單元的單詞很多都是體育項目的名稱,學生在記憶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設計了第二個游戲,以學生一些耳熟能詳的體育明星為突破口,由此讓學生記憶他們所從事的體育項目。這樣就解決了一些新單詞的引入問題。
通過兩個游戲我即完成了熱身部分的教學任務,也完成了對教學重點的突破。
本課的第二部分時聽力,這一部分主要是提高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此能聽懂體育新聞及體育賽事的比賽結果。
聽力是英語學習中比較枯燥的部分,但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在課堂上是學生最容易忽視的部分。我依舊是通過調動學生興趣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難題的。具體的措施有兩點:①加強對每段聽力背景知識的介紹,尋找聽力內容與學生興趣的結合點。例如在聽NBA比賽之前,我先讓學生自己介紹他們喜歡的球隊。在這一部分學生有很多話可說,但用英語表達就顯的頗為牽強了,于是我介紹了一些知名球隊的英語表達法并介紹了一些有關籃球的專業術語(蓋帽,扣藍等),從而提升了他們對NBA的興趣,并擴展了知識和單詞量,也在無形之中將本段聽力的背景知識介紹給了學生。②加強聽力技巧上的指導。讓學生區別有效信息和干擾信息,盡力捕捉有效信息,例如聽體育賽事的新聞要注重球隊名稱,比分輸贏等。從而減少學生在聽力過程中的盲目性。
通過聽力背景知識的趣味性介紹和聽力技巧上的指導,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聽力部分的學習,并化解了本課的難點。
第三部分是口語練習。這一部分主要使學生能用所學的單詞和句型通順介紹自己喜愛的運動明星和運動。重點是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
有話可說主要是讓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于是我以NBA明星邁克爾?喬丹為例,讓學生能在自己最熟悉,最喜愛的明星身上找到共同話題,做到有話可說。但有話能說是對學生語言駕御能力的考驗,在這一部分我是在學生零星的發言基礎上,總結出對喬丹的介紹,并突出了其中的重點單詞和句型,讓學生在后面的發言中可以有所借鑒,使他們有話能說。
總之,在本課內容的各個部分我都加強了學生興趣點與課本知識點的結合,以興趣為突破口來帶動學生情緒,突破教學難點。并使學生整堂課都能被所學知識吸引,激發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并且學生活動的組織也是始終貫穿在其中的,突出了課堂的主體是學生。
⑵ 一線:就是讓體育和奧運的主線始終貫穿與課堂之上,聽說讀寫都以運動和奧運為主軸。做到由景生情,以情帶義(解釋)。這樣即突出了教材的連貫性,也創造了層層遞進的條件,使學生對此方面的知識更系統,更完整,此外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運動和積極從事體育鍛煉的熱情。
⑶ 四個方面:聽,說,讀,寫
從個體來看: 聽、說、讀、寫是語言學習不可缺少的四個方面,每一個各體在教學的過程中都必須涉及到。所以在本課之中,我盡力使學生在四個方面都有所練習,但由于本課是一節聽說課,那么在四個方面要有側重,以聽說為主,讀寫為輔。
聽和說已經在前面有所介紹,以下主要介紹我是如何將讀和寫兩個方面溶入我的課堂中的。閱讀主要是體現在閱讀聽力的背景知識以及說話練習的示范性總結中。而寫的方面我則布置成為了作業,讓學生寫一篇自己喜愛的運動明星的介紹。這既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延伸,也彌補了課堂時間上的不足,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的得到練習。
從整體來看: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有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每一個部分都不可能是單獨存在的,必將會涉及到其它的幾個方面。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突出更方面知識的連帶性,使學生全面的提高語言水平,斷不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這就是我整體的說課過程,其中還有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希望大家給與批評指正。謝謝!
三.說課件
1.課件制作原則:充分準備,合理選材,巧妙呈現,精心制作,正確把握
充分準備::
合理選材:選取材料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特點
巧妙呈現:多媒體的運用使呈現部分達到效果
精心制作:力求課件靈活多變,流暢自然,雅而不俗,賞心悅目
2.正確把握:正確把握多媒體在課堂中的運用,切記華而不實,反客為主
課件制作構想:輔助為先,兩個體現
輔助為先:課堂教學內容的輔助
兩個體現:1.體現“一線“
1. 體現三部分內容的自然過渡
課件主要是對課堂知識的輔助講解,但我在制作過程中努力使其體現我教材處理的原則。首先,使體現“一線”。用顏色和裝飾體現運動和奧運的主線。在顏色方面選擇了與五環旗相應的顏色,并用奧運和五環的圖標作為裝飾,充分體現課堂主線。其次,用自然的課件順序,使教材的三部分內容自然銜接,順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