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格式
優秀的教案是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學科相關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實質和價值及明確的應用方向。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格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格式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各種食用或藥用真菌的形態。
2.識記青霉、曲霉的形狀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青霉、曲霉的形態、顏色,及新鮮蘑菇的形態,提高觀察能力。
2.通過制作孢子印,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激發學生樹立生態學的觀點,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真菌的形狀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1.怎樣識別青霉和曲霉
2.如何制作孢子印
3.真菌的繁殖方式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教師:用談話法與學生共同簡要復習七年級有關真菌的知識。有哪些同學知道饅頭、面包的發酵需要哪一種菌類?
學生: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類,是一類單細胞種類。
教師:根據你們查閱的資料,知道真菌還有哪些種類,看誰知道得多,并及時給予鼓勵。
學生:蘑菇、木耳、靈芝、猴頭。
學生:還有青霉、曲霉等。
教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營養價值很高的真菌;但我們也經常為桔子長毛、饅頭長毛、衣物發霉而苦惱;這些令我們既愛又恨的真菌分別有哪些形態結構特點和特征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探討的內容。
(幾種真菌的投影)
[創設情境,展開新課]
(學生活動)
觀看、認識、討論、說出名稱
有木耳、牛肝菌、香菇、靈芝、銀耳、口蘑、猴頭菌等。
教師:同學們認得很對,有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有哪些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呢?
學生:例如香菇,它含有人體必需的7種氨基酸,蛋白質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多,還含有鈣、鐵、錳等人體必需的礦質元素。
學生:在古代,傳說靈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種使人長生不死的靈丹妙藥,這當然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但它的藥用價值確實很高。
教師:太棒了,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我們查資料,上網知道的。
教師:很好,課外資料能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既然我們知道這些真菌對人類大有益處,就多吃一些諸如常見的木耳、香菇、銀耳等來增強體質。
[觀察實驗,突出重難點]
教師:下面我們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培養皿中培養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它們的形態與顏色并思考下列問題。
1.青霉和曲霉在形態和顏色上有什么不同?
2.它們又有什么共同點?
組織同學分組觀察,檢查學生教具準備情況,給予評價,引導學生發揚集體互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精神。
(學生活動)
1.分組觀察本組準備的培養皿中培養好的青霉和曲霉。
2.自學課本63頁青霉、曲霉結構圖。
每組派代表介紹各組的觀察結果,推選最好的一組做總結發言。
學生:不同點
1.青霉的孢子體排列成掃帚狀,而曲霉的孢子體排列成球狀。
2.青霉是青綠色的(如桔皮上的毛),而曲霉有黃色、橙紅色、黑色(如饅頭上的毛)。
相同點:
1.都是多細胞的生物。
2.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3.都是由菌絲集合而成的。
教師:這位同學語言準確,觀點明確,說服力強,口頭表達能力、歸納分析能力很強,大家給他掌聲鼓勵。
(師生活動)
教師:前面我們已知道蘑菇的營養價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更容易采到?
學生:在潮濕陰暗的地方,雨后更容易采到。
教師:你們現在分組觀察準備的蘑菇,觀察它們的形態。
學生:用放大鏡觀察,小聲討論。
教師:你們看蘑菇的外形像什么?
學生:很像一把張開的傘。
教師:根據你們觀察的結果及查閱的資料,大家來總結一下蘑菇的組成。
學生:整個蘑菇是由子實體和菌絲兩部分組成的。
學生:子實體又由菌蓋、菌褶和菌柄組成。
學生:還有它的孢子生長在菌褶上,依靠菌絲來吸取營養。
教師:非常好,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資料準備得也很全面,你們填寫下面圖片:
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及綜合剛才所學知識,我們發現,不管是青霉、曲霉還是蘑菇,它們都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輕,能隨風飄散到各處,它們遇到合適的環境,就能發育成新個體,所以,我認為真菌是靠孢子來繁殖后代的。
教師:你分析總結得很對,真菌確實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但是它們的繁殖是需要合適的環境的,這環境是指什么?
學生:首先要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次是陰濕的環境,兩者缺一不可。
教師:很好,你們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比如夏天,受潮的糧食、衣服和皮鞋常常發霉長毛;而干燥的糧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長毛。
學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濕的樹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教師:這都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
學生:這說明真菌適于生活在溫暖、潮濕,有機物豐富的環境中。
教師:你們能不能從真菌的生活習性推測它們的營養方式是屬于哪一種?
學生:不管是青霉、曲霉,還是蘑菇,在營養方式上的共同特點都是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物,所以真菌應屬異養。
學生:又由于它們是靠分解有機物來獲取營養的,所以應屬于異養中的腐生類型。
教師:很好,我們知道了真菌的營養方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親自動手栽培一些蘑菇。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格式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舉例說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其原因。
2、 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3、 說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參與一種珍稀動物或植物保護的辯論和協商活動,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公民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其原因。
教學難點:樹立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并能夠落實在行動上
教學工具
教 具:1、收集關于生物種類減少和瀕臨滅絕的宣傳片,以及珍稀動植物的圖片。2、制作CAI課件。
教學過程
回顧導入: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其實,在二十多年前我國的有識之士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創作了大量的文藝作品來宣傳保護意識,現在你們聽到的就是當年感動無數中國人的《熊貓咪咪》,畫面是我們的劉宏運同學制作的FLASH動畫(我國的瀕危動物和已滅絕的動物)。
生:(觀看,思考,回憶上節課內容)
師:上節課我們提到的,造成生物滅絕速度猛然增快的原因,有哪四點呢?
生1:有人類的活動、生物的入侵。
師:那么活動具體指的是什么呢?
生1:像偷獵等等的。
師:就是亂捕亂殺的行為,也就是說當人類的利益與生物發生沖突時,往往是傾向于人類的利益。很好,那么,還有沒有其他的方面呢?
生2:還有人類亂砍亂伐樹木,破壞生態系統。
師:對,這是第三方面。還有嗎?
生3:還有就是人類亂排放污水,污染環境。
師:那么綜合以上這么多位同學的答案的,歸結起來的4個方面就是:1、外來物種的入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物入侵者;2、人們為了利益對生態系統掠奪式的開發利用;3、生物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4、環境的污染。(屏幕顯示)
新課學習:
一、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師:請同學們看著背投上的這個問題(思考: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看看到底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樣的保護措施,去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呢?
生:(積極地討論)
師:剛才看到許多小組都討論得相當積極,應該有很多不錯的想法,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說說,你們認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生4:我們小組的討論意見是,我們的政府對那些惡意破壞環境,捕殺動物的人們要加大管治和懲罰力度,進行保護野生生物的宣傳,在人們的觀念中形成一個保護動物的思想,從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師:很好,也就是說,一方面是要政府加大力度去保護野生動物,另一方面就是要向人們做好宣傳工作。那么還有呢?還有什么好的建議或辦法呢?
生5:我覺得除了加大宣傳力度以外,還可以建立自然保護區,還應該從法律上做一個強制性的保護,就是制定一些法律條理去管理,這樣顯得更有法可依和更方便管理。
師:這里說了兩點,一是保護生物所在的生態系統,也就是就地保護。二是制定、完善相關的法律和政策。考慮周詳,還有沒有補充?
生6:我覺得對那些已經受到破壞的地方的物種,應該轉移到一個更好的地方去,不要一錯再錯,應該另找一個更適合它們的環境,讓他們更好地繁衍下去。
師:這里提到一個遷地保護問題,也就是必要時我們應該把一些瀕危動物遷移到另外一個對它們來說更好的區域。還有沒有呢?
(沒人繼續發言了)
師:剛剛同學們說了許多,現在就總結一下:(屏幕顯示)
1、 1、 就地保護;(珍稀物種)
2、遷地保護;(瀕危物種)
3、制定法律和政策。
4、開展生物宣傳和教育。
5、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種質庫)
(針對里面的每一種措施展開學習)
1、2略
3、制定法律和政策。
師:下面大家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執法人員,要去餐廳檢查是否有食用野生動物,你應該具備什么知識?
同學齊聲:法律知識和生物常識。
師:非常聰明,我們有什么法律武器?看看課本,一起回答。
同學齊聲:《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中國自然保護綱要》
教師:有了法律武器,當你去餐廳檢查時,找不到活的動物,只有一些吃剩的骨頭,就是屏幕上顯示的這三種足的骨頭,你能不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判斷這個餐廳到底有沒有違法銷售野生動物呢?
同學:(思考,積極舉手)
同學7:我認為是第一個。因為第一個的爪子十分鋒利,看起來是在野外生活的,需靠捕食別的動物而生存的動物,因此需要強而有力的爪子,因此我判斷第一個爪子是野生動物的爪子。
師:說得有道理,可以看到這些爪子是很鋒利的,是野生的。那還有沒別的意見呢?
同學8:我覺得其實三個都是,而第一個像剛剛的同學所說的,是比較兇悍的野生動物。而第二個呢,它上下的爪子都是倒勾的,應該是一些長期在樹木上生活,需要抓緊樹木的鳥類,像啄木鳥一類的。而第三個呢,這個爪子很長,就是那些入水抓魚的鳥類的。
師:說得很好。留意第三個,大家看看這里,除了很長以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它上面有什么?
同學齊聲:蹼
師:那么歸結起來呢,第一個,是猛禽類的足,第二個是攀禽類的足,第三個是涉禽類的足。大家都答對了,看來大家還是懂得不少生物常識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用得到。
4、開展生物宣傳和教育
師:接下來,我們講講有關開展環保宣傳活動的問題。其實在這方面,中國還是做得比較好的。剛剛我們聽到的《熊貓咪咪》,在當時可是響遍中國的大江南北。而在90年代,也有一首歌謠,叫“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的黃越同學做了一個有關這首歌謠的環保宣傳動畫,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中)
師:看完這個動畫,我相信大家也會受到感染,并為之感到有點傷感和惋惜吧。其實人類和動物是能夠和諧共處的,學完這一課,以后保護生物界中物種的重任,就交到在座各位同學的手上了。在這里我希望大家都能形成一個保護自然,與別的生物和諧共處的思想。這些歌曲,不僅教育了我們這一代人,今天的你們也受到了感染,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宣傳的重要性。
5、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種質庫)
師:好,那么現在說的是第五方面,也就是剛剛同學們都沒有想到的,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這個大家沒有想到,也不怪大家。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科學研究與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方面有什么聯系呢?首先我們回憶一下,上節課所說的,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實質是保護什么?
同學齊聲:基因的多樣性!
師:很好。那么基因的多樣性,跟科學研究的關系就不言而喻了。每一個生物的種類,實際上就是一個獨特的生物基因庫。有這樣一個基因庫,就可以讓它們更好地生存下去。
師:翻開課本96頁,這里科學研究的例子,就是建立種質庫。種質庫對于動物來說,就是精子庫,而對于植物來說呢,就是種子庫。還記得俄國那四名科學家嗎?
同學聲:記得!
師:他們情愿餓死,也不愿去吃種子庫里的種子,這種精神是十分令人感動的,可見他們對這個種子庫,是多么地重視。因此,保護動物的最好辦法就是保存物種的基因庫,也就是建立——
同學齊聲:自然保護區。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格式3
教學目標
1、了解脊椎動物的分類及分類依據;
2、知道一些代表性脊椎動物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脊椎動物分為五大類及其各自的特點
難點:各類動物具有的特點
教學過程
回顧: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每中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都有各自的特點,主要是因為適應各自的生活環境;我們還學習了生物的基本特征。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生物的類群(種類)。
我們為什么要對生物進行分類呢?
請同學們看課本142-143。
怎么給生物分類?
請看展示的圖片中的動物,你能否對他們進行歸類呢?
大家這樣分類的理由是什么呢?
對,大家和科學家們的想法一樣,科學家們對生物進行分類就是根據它們的共同特點來分的。
科學家們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什么是脊椎呢?
脊椎動物又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五類。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們各自有哪些特點(生活習性、環境、身體結構、生殖方式、體溫特點、是否要冬眠等方面)。
魚類:多媒體展示幾條常見的魚。
補充學生落下的內容
兩棲類:請同學說說對青蛙的了解,歸納兩棲類動物的共同特點。多媒體放映大鯢片段
爬行類:比較龜、鱷、蛇有哪些共同特點?
鳥類:視頻展示鳥類的空中生活,展示幾種鳥,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征。
哺乳類:圖片展示,特點:身體有皮毛,磁性有乳腺,胎生,用乳汁哺育后代。
介紹食肉類、有蹄類、嚙齒類、靈長類
同位之間討論歸納總結脊椎動物中各類動物的特點,完成表格。
展示部分學生討論完成的結果。
根據學生完成的表格情況進行課堂總結
作業本中本節的內容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格式4
教學目標
1、 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2、 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3、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認同動物的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養成在運動時注意自我保護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難點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社會行為的特征、事例的判別及群體內信息交流的方式
教學過程
播放錄像片段。
動物所進行的這一系列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的行為(animalbehavior)。
提出問題:請列舉動物有哪些運動方式。
運動方式:如蚯蚓的蠕動、魚的游泳、鳥和昆蟲的飛行、哺乳動物的行走、奔跑、跳躍等。
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
引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動物的運動器官是怎樣完成各種動作的呢?讓我們以哺乳動物為例來探究。
運動系統的組成:
向學生展示探究實驗提綱,指導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組織下,有計劃地進行探究和討論。
(請你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動作,想一想,這個動作是靠哪些結構完成的?如果肘關節受傷了,還能正常完成這些動作嗎?為什么發生骨折或肌肉拉傷后,相應的部位不能正常運動?)
參與學生小組活動中,注意及時發現問題和只當觀眾,不要告訴學生答案。引導學生一起探討,交流。
(觀察與思考)P28—29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組成的。
思考:1、關節對骨的運動有什么意義?
2、觀察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圖,注意看一組肌肉的兩端是附著在一塊骨上,還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這對于運動有什么意義?
討論:1、大吊車的哪些部位相當于動物體的關節?
2、除哺乳動物外,其他脊椎動物的骨骼也有關節嗎?
3、蚯蚓體內有肌肉,但是沒有骨骼,這是它不能快速運動的一個原因嗎?
4、人體都有哪些部位有關節?進行體育運動時,哪些關節容易受傷?應當怎樣保護?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觀察:屈肘動作的產生和伸肘動作的產生
家兔等哺乳動物的運動也是這樣產生的。當然,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哺乳動物靠四肢支撐起身體,骨在肌肉牽引下圍繞著關節運動,使軀體能夠完成各種動作,從而具有發達的運動能力,有利于覓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模擬制作:制作肌肉牽動骨運動的模型。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格式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2、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
(三)情感目標
1、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成員的觀點。
2、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工具
教材,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展示“頤和園的觀鳥活動”的圖片。現在觀鳥活動在全國各地盛行,吸引了廣大市民的參加,其中有很多中小學生。那么,我們為什么喜歡參加這類活動呢?學生討論發言:觀鳥能增長知識,培養愛鳥護鳥的意識,讓更多的人關注環境保護。
生物圈中已知的動物約有150萬種,鳥類只是其中一部分,我們從參加觀鳥活動中就可體會到鳥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動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呢?
(二)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學生分小組討論:每組一個情境話題,結合問題進行討論,討論后展示結論。
資料1 麻雀啄食和糟蹋農作物,曾被列為主要的害鳥。20世紀50~60年代,我國開展了“剿滅麻雀”的運動。據有關資料記載,上海市曾在5天內就消滅麻雀686172只,獲得雀卵265968只。現在,有關專家發出了保護麻雀的呼吁,這是為什么?
資料2 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過去那里有許多狼,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為了保護人畜的安全,當地牧民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狼的活動。但隨后野兔卻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加速了草場的退化。想一想,野兔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資料3 某種金合歡有大而中空的刺,螞蟻棲居其中,并以金合歡嫩葉尖端的珠狀小體為食。螞蟻“侵食”金合歡,這對金合歡的生長有害嗎?下表是用金合歡幼苗進行實驗研究的結果。
金合歡幼苗生長狀況
沒有螞蟻生活的金合歡
有螞蟻生活的金合歡
資料4 北戴河最近掀起一場保護6000畝松林、消滅“森林殺手”天牛的生物護林戰役,10萬只“護林衛士”腫腿蜂作為“特種兵”,被有關部門分批投放到聯峰山景區。據北戴河園林局負責人介紹,此次以蟲治蟲生物護林的戰役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其作用卻是其他方法無可比擬的。它不但安全,也是最經濟的殺蟲護林手段。為什么這種方式安全而經濟呢?
資料5 河北省北部地區,在麥收時節,據統計,每畝麥田約有50~100只青蛙,一只青蛙一天可食20~200只害蟲。因此,依靠這種天然的“除蟲劑”――青蛙,基本上可以控制害蟲,保證小麥的收成。近年來,由于人們大肆捕捉青蛙,不到幾年,該地區蛙類幾乎瀕于絕滅,結果導致害蟲大肆繁殖,造成小麥等農作物受害。這就是人們出于眼前的利益捕捉蛙類,切斷了小蟲類之間的食物鏈,結果害蟲四起,造成農作物減產的嚴重損失。后來使用農藥,產量獲得一些恢復,但隨后繼續大量減產,這又是為什么呢?
(1)通過對以上資料的分析,你認為人類能否隨意滅殺某種動物?為什么?
(2)你認為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種動物的數量能不能無限增長?為什么?
(3)你從上述資料中得到哪些啟示?
2.師生共同總結:生物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食物鏈。而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當食物鏈中一種生物的數量因捕殺或疾病等原因而大量下降的時候,往往其天敵的數量會隨之下降,而被其捕食的生物數量會因天敵減少而繁殖增多,就會對其他生物產生影響,如植食性動物數量過多會使植物數量大量減少,嚴重的時候甚至會破壞生態平衡。所以,保護動物就是要保障既不能隨意消滅,也不能任其肆意繁殖,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管理,對害蟲害獸要科學防治。
【設計意圖】學生明確保持生態平衡、使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確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類自身的觀點。看問題要多角度把握動物的作用,而不能以偏概全,目光短淺。
(二)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干草堆放久了,會被分解者逐漸分解,如果被羊吃了,會在羊體內分解,你認為這兩種方式哪種分解更快呢?學生很快得出結論:羊吃的草更能促進草的分解。
2.草中的有機物被羊體內的細胞吸收后是通過什么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二者如何能返回無機環境中?教師復習呼吸作用的反應式,展示碳的物質循環示意圖。引導學生說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過動物的呼吸和排泄返回到無機環境,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可以糞便形式排出體外,由分解者進一步分解。同時,動物的遺體也會被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無機鹽等返回無機環境,再進一步供植物利用產生有機物。
3.師生共同總結:動物直接或者間接地以植物為食,是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動物可以促進二氧化碳、無機鹽等物質回歸自然界。
【設計意圖】從現象出發,不斷深入探尋原因,最終揭示原理。通過畫圖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動物可以促進二氧化碳、無機鹽等物質回歸自然界的作用。
(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1.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圖片或教師播放《動物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的視頻,思考:如果沒有動物參與,植物的繁殖會不會受到影響?學生能很快說出植物的繁殖會受到影響,但是理解不深入。
2.教師舉例:毛里求斯島上有一特有樹種――卡伐利亞樹,也稱為大顱欖樹。這是一種高大的熱帶喬木,樹高可達100英尺,樹圍14英尺。該樹木質堅硬細密,曾經是島上大量出口的優質木材資源。幾百年前,它們的蹤跡遍布全島,而今卻已寥寥無幾,且都是百年老樹。
1982年,科學家在島上對卡伐利亞樹作了幾個月的深入研究發現,盡管此樹年年開花結果,卻沒有一顆種子發芽,這種現象已持續了幾百年。據記載,20世紀30年代,一些當地的植物學家擔心卡伐利亞樹會滅絕,曾采集這種植物的種子,用各種方法處理種子,試圖促使它們發芽。
可是,一切努力都失敗了。人類眼看著這種珍貴樹種走向滅絕,不知道究竟是為什么。后來,經科學家細心地測定了大顱欖樹的年輪后發現,卡伐利亞樹果核的發芽依賴于渡渡鳥的腸胃;渡渡鳥滅絕了,卡伐利亞樹也因無法繁殖后代而走向滅絕。現在,毛里求斯已采用科學方法磨薄卡伐利亞樹的果核或者讓吐綬雞來吃下大顱欖樹的果實,以取代渡渡鳥。此后,這種樹木終于絕處逢生。由此,學生更能體會到動植物的息息相關。
3.師生總結:動物幫植物傳粉,使植物能順利繁殖后代。動物幫植物傳播種子,有利于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但當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危害植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動物為植物傳粉、播種的現象初步理解動物對植物生長繁殖的作用,同時,利用典型實例讓學生深入理解動植物之間密切的相互依存的關系。
(四)總結和提升
1.教師展示資料:據報道,福州閩江公園沙灘岸邊密密麻麻地散落10多厘米長的黃鱔,已全都死掉。當前市民在閩江放生魚、龜等活動較多,但是被放生的動物被捕撈、死亡的情況也比較嚴重。我們如何對待這個問題?學生討論認為保護動物是應該的,但是放生動物不能盲目,而要選擇適合的自然環境,并要考慮水溫、其他生物的分布等情況,否則,被放生的動物不能生活,或將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2.師生總結:動物不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也可以幫助植物。但是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所以,我們要全面地認識動物、愛護動物,科學合理地管理和防治動物。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思考正確保護動物的方法,樹立用科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提升生物科學素養。
課后小結
本節教學從一開始的小品展示,諺語討論,練習比賽,嘗試建立食
物鏈與食物網,
整節課老師語言少,
學生互動多,
學生在有事干,
愿意干,
在干得好中完成了學習,學習氣氛輕松愉快。對經典諺語中孕含的生物學
知識的剖析是本節的亮點之一,以比賽的形式進行練習是本節的另一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