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
中華民族正是因為有了優良的家風,民族才有未來,民族才有希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1)
當好優良家風傳承人說起這家風家訓,聽老一輩們講,勤儉節約可是我們家代代相傳的傳家寶。雖在21世紀的今天,物質條件相較于老一輩們那時的生活的條件好太多,但是我們全家人仍然謹遵傳家寶的教誨,從不鋪張浪費。
勤儉節約的家風,源于我的祖輩,尤其是我已過世的爺爺。聽媽媽說,爺爺的一生坎坷。七八歲時便給地主家放牛,新中國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法,使他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從此,爺爺就把這土地當作自己的命根子,播種、耕種、收獲,樣樣精掐細算,舍不得浪費一滴糧食。直到過世時,還依舊恪守著節約的美德。爺爺曾教育我: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以前艱苦的生活。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爺爺雖然不在了,但勤儉節約的精神永遠存在我心中。
爸爸媽媽這一代便傳承了爺爺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節約不僅只體現在糧食上,更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完電腦或看完喜歡看的電視劇后不關閉電源,是一種罪過;不隨手關閉水龍頭,放任水龍頭中的水流,似乎就是犯了彌天大錯;還能穿的衣服扔掉就是罪惡滔天。像面包這樣的零食就好像是奢侈品一般,從來不會出現在我的家里。我曾無數次抱怨爸爸媽媽的摳門,爸爸媽媽總是笑而不語。長大后才明白爸爸媽媽的做法,其實是一種勤儉家風之美。在爸爸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勤儉節約仿佛是一股無形的力量一般,早已深入我心。每當我浪費之心開始作祟時,我總能記得爸爸媽媽的教誨與爺爺那句語重心長的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作為勤儉節約家風的傳承人,更應把勤儉節約的美德發揚光大。我因此大聲倡議:讓節儉成為習慣,讓節儉成為生活方式。讓我們一起肩負發揚這一美德的使命,讓節儉深入人心,讓我們一起當這優良家風的傳承人!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2)
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就猶如一棵樹生長的過程。家長需要精心教育與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孩子們的缺點與不足,不是來源于他自己,而是來源于家長。對于這些缺點與不足,家長不能對孩子進行粗暴的打罵,而是先糾正家長本身的錯誤,從而再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走。面對那些誤入歧途的孩子,大多數是由于外界因素與家庭因素造成的,不良的家庭壞境會給孩子造成了負面的影響。這時候,家風、家訓與家教的好與壞就是最有利的證明。
首先,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它是精神一層表面的教育,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理念。家風是一種正面的、積極向上的行為準則。它在于內化心靈,而外化行為。所以,孩子的家風教育不只停留在表層的行為教育上,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因此,家訓對于孩子的精神教育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家訓是中國自古流傳的一種家庭傳統,至今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強烈的影響。對于家風來說,家訓更為具體、易懂。它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要求與警示,能夠更確切地指出孩子的不對。將家規熟記于心,每當孩子做事時,都會以家規為準,符合則為之,不符合則拒之。無形中,起到了警告、監督的作用。其實,家訓也可以理解為在家風的基礎上加以補充,達到內外要求,共同形成的目的。
我認為,家風與家訓的主要體現還是在家教。家教是由父母雙方共同對孩子的親身教育。這種教育是其他教育不能代替的。總而言之,家風與家訓都屬于家教。所以,家庭壞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當然,家教是否成功,也能夠直接反應你是不是一名合格的,負責任的家長。孩子在初始階段,他們所有的認知標準都來源于父母對孩子的引導,在這段時間內,父母能否讓孩子正確地認識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這些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次改變。因此孩子的一生與家庭教育的質量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家長必須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壞境與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風不是說說而已,家訓也不是背背也罷,家教就更不是簡單粗暴的那種打罵教育。家長對孩子做得夠不夠、好不好、嚴不嚴,就體現在孩子的未來。千萬不要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才開始后悔當初對孩子教育的懶惰與放縱,要從現在就開始對孩子教育,擔負起自己作為家長的責任,百分百地投入到教育中去,嚴格地要求孩子,以高標準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就人生最美好的未來。
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教,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無法忽視的話題。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好家風,好家訓,好家教中幸福成長。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3)
自古,我國就有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自小從我們上學開始,老師先教會我們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學會獨立,長大以后更能真正體會理解它的含義。
家是溫暖的港灣,只有在一個家庭平等、相互團結、相互諒解、懂得包容中,才會營造出完美的自己。課堂上,我們上了感恩教育課,課上,老師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懂得付出,老師的演講是我們深受感動,每一個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在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什么是感恩。
“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好家訓要做到,好家風要創造”,劉奇葆曾說:“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孩子的心靈。家風就是一種由家庭所引起的風氣,家庭不一樣,風氣不一樣。一種好的家風,不是一兩天養成的,而是靠教育。平常的積累所得。所謂的家風的好壞,不僅代表著一個人、一個家庭、一種責任。
家訓就是人活著就要自立、自強,超越社會、超越自己、敢于擔當,做事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做人要做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無論做什么事,發生什么問題,都會有解決的辦法,人一定要自信,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無論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微笑著去面對,良好的解決問題。
每個人都想成功,都想出人頭地,告訴你光想是沒有用的,一定要用實際行動證明看。我一直端正自己的家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和睦、包容、理解享福美滿的一個好的
家風。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端正自己的家風,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4)
國有國法,家有家風。家風、家訓是什么?爸爸告訴我,家風和家訓就是一個家的全貌,伴隨著我一生的成長。好家風好家訓塑造我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天我就來談談我家的家風和家訓——以孝為先,勤懇做事,誠信勇敢。
從小爺爺就告訴我我家最重要的家風是孝,“百善孝為先”。在家中要孝敬父母長輩,在外面要孝敬師長,尊老愛幼。我時刻牢記著爺爺的話,所以每次坐公交時我看到老爺爺和老奶奶我都會給他們讓座,踐行著爺爺從小教育我的尊老愛幼的美德。
勤懇做事。爸爸的工作非常忙,一周只能回來兩三次,即使回來了,也經常是在家熬夜加班,有時候夜里我睡醒了起床上衛生間,還能看到爸爸在工作。可是爸爸他從來沒叫過苦叫過累,總是認認真真的做著每一件事。從爸爸的身上我學到了做事要勤勤懇懇,就像那句名言說的一樣——業精于勤荒于嬉。我也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誠信勇敢。誠信做事,用于擔當,誠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誠實做人,自己做的事情要用于擔當,不能向別人推卸責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要言出必行。爸爸媽媽教育我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守誠信,答應了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要做一個勇于擔當的孩子。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家風和家訓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我要好好牢記長輩們的教誨,在好家風和好家訓中學習與成長,成為一個優秀的對社會有用的人,做到以實際行動來為弟弟樹立榜樣,真正把好家風、好家訓傳承下去。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5)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沒錯,這就是我家傳承了幾千年的家風。他告訴我們:天下的基礎是國,國的基礎是家,家的基礎是個人。家風的好壞,不但關乎家庭興衰、個人成長,還關乎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
是的,父親也常常這樣教導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有一次我跟小伙伴們吹牛說我長大了要賺好多好多錢給爸爸媽媽花,還要報效祖國。正巧父親從屋里走出來,聽見了我說的那些話,立刻神情嚴肅,狠狠的批評了我:“人不能只說空話,要實現遠大的夢想,只有不斷努力,否則只會被別人譏諷和嘲笑。”末了,父親語重心長地說:“這也是我們的家風,我希望你能夠像我說的那樣,先從自身做起,將來為祖國作出貢獻。”
從那時起,我就把家風牢牢的記在心里,不管多小的一件事:把路上看見的廢紙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中;給口渴的過路人一碗水喝,為他們消除夏日的炎熱;還是多漫不經心的小事:把老師每天布置的回家作業認認真真的完成;為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務,我都不會敷衍,因為我知道這是代表我的家族的家風,是千百年來的傳承。好家風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養成的,也不是在一朝一夕起作用,它是“潤物細無聲”。
我覺得好的家風不僅貴的傳承還需要主流媒體的正面宣傳和大力引領。弘揚好的家風,既需要家庭的發力,也需要社會的鼓勵。各級宣傳部門、新聞媒體應花大力氣挖掘以及宣傳基層群眾的好家風,借助新興媒體擴大宣傳,讓一個個家庭的好家風如春風吹蕩城鄉角落,春雨化雨滋潤人們的心靈。
如今,我的家庭的家風:“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使我的家人不斷的進步,我的家鄉以及社會也在飛一般的發展著。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牢記這句話,我們的祖國會日漸強盛起來,帶領我們走向世界的巔峰!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6)
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它滋潤萬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 “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要說起家風,我家也有很多家風呢!
比如,每天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么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好孩子; 不說謊話、不愛占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打架 ,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現在,我早已養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還是經常給我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她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如果樹立優良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傳遞 “正能量”,那么我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7)
這個寒假,德清許多家長都遇到有關家訓的提問。這是該縣教育局利用寒假在6萬學子中開展“尋家訓、明禮儀、傳家風”主題社會實踐活動中的一道必做的作業題。
“寒假是個好機會,一家人湊在一起,不僅能幫助家長搭建與孩子溝通的平臺,還能談談往事,讓孩子了解家里的過去,傳承家訓,一舉數得。”乾元鎮中心小學校長楊麗虹說。
“真、善、美是爺爺在我小時候就教我的。”讀小學的土家族姑娘楊宇飛第一次做這樣的寒假作業。作為一名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懂事的楊宇飛對家訓有自己的理解:“在我們那兒,過年要給長輩敬酒,雖然我不會喝酒,但禮數不能少,這也是尊重長輩的一種表現。我家的家訓就是尊重長輩、禮貌待人、以誠待人。”
放假第一天,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俞夢飛就纏著75歲的'外公問:“我們家的家訓是什么?”外公娓娓道來,13歲的俞夢飛不僅聽到了很多家族以前的美好故事,還知道太公傳下的家訓是:不賭博、不抽煙、不酗酒,要刻苦、勤讀書。“通過這次尋家訓作業,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俞夢飛說。
學生回家尋家訓,也讓家長們倍受觸動。一些家長反映,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受教育機會。德清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家風家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載體,在學生中開展尋家訓活動,可以更好地傳遞正能量、弘揚好家風。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8)
父親小時曾讀過幾年私塾,引以為傲,因此也特別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古書,說話特別喜歡引經據典。從小到大,就十分注意培養我們喜好讀書的習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的時候,父親在自己訂閱雜志的時候也給我們訂閱了許多的雜志。到上學的時候,老師要求每位學生都要訂閱一本雜志,父親便讓我把那厚厚的一摞訂閱單拿去給老師看,那種驕傲的感覺至今我都記得。
從兒提時代的聽話,到青年時期的抵觸,一直到現在自己也為人父的理解,終于知道了讀書的好處,終于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讀書,可以增長人的見識--秀才不出門,可知天下事;讀書可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會明白許多道理,可提高一個人的修養,可以陶冶性情;讀書可以使我們找到好工作,文憑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的;讀書可以使我們適應這競爭激烈的社會。總結起來,最能記住的最通俗的一句便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所幸,在頗有幼兒教育天賦的老婆的引導下,小小的女兒不知何時便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最愛纏著我和老婆給她看書講故事。現在我知道了,這就叫親子閱讀,閱讀是教育學習的起始,而親子是愛的本能,我想,我們會堅持親子閱讀,把讀書好習慣繼續帶給女兒。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9)
家庭是溫暖的港灣,家庭是成長的搖籃。我們在溫馨的家庭里漸漸變得羽翼豐滿,良好的家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在我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從小教導我做一個拾金不昧、不貪圖錢財的人。可我卻似懂非懂,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事件,讓我真正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
那是我六歲那年,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爺爺手里拿著一個黑色錢包,他說這是剛從馬路上撿到的錢包。爺爺打開一看,里面裝著兩部手機,還有一些錢。我說:“爺爺你今天可發財了。你正好沒有手機,這回省得你花錢買了。”可爺爺嚴肅地對我說:“傻孩子,我們不能貪圖錢財,拾到東西要歸還原主才對呀!”說完,只見他和奶奶一起商量著,怎樣找到失主。經過他們查詢手機的電話本,才知道原來這兩部手機是一對夫婦的。里面有他們父母的電話,爺爺立刻撥打了電話,可是打不通。又看到有一個房東的電話,就給房東打了電話,這次打通了。經過房東的轉告,最后終于把錢包歸還了失主。
這件事深深的教育了我。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植物園花卉市場買花,剛走到門口,我就在地上撿了100元錢,爸爸媽媽問我怎么辦?我毫不猶豫地說等失主來認領。可是由于一直沒有人來認領。最后我只好在爸爸媽媽的引領下把錢交給了花卉市場保安管理處的負責人。爸爸、媽媽夸我說:“你真是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回家后,爺爺奶奶也夸我長大了!拾金不昧、不貪圖錢財的好思想,好家風,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了。
優良的家風伴我成長,它就像雨露陽光,滋潤著小樹禾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相信我會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更加茁壯,更加健康!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10)
優良的家風家教,可以使個人獲得進入社會的基本品質,在道德觀念上進行自我約束,尤其對于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樹立道德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獨特作用。
做好家風家教的宣傳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在新的歷史時期,這項工作也面臨功利主義思想在社會的蔓延和滲透,家庭結構變化導致的傳統家風家教資源流失,我國成年人教育傳統的缺失以及電子產品對家庭日常交流時間的擠壓等挑戰。因此,倡導和培育優良的家風,讓千家萬戶的日子越過越好,是最深層次的民生
今天,如何更好地培育良好的家風家教,應該特別注意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重視優秀傳統思想文化資源的發掘和轉化。應把家風家教看成一種重要的`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和發掘,在全國逐步建立起家風家教的文化研究體系;發揮各類先進家庭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
開展文明家庭、和諧家庭、學習型家庭等創建活動,結合城鄉文明建設帶動家風培育;抓好培育公民德行和成人、家長教育。以家風家教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點要放在培育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公民道德上;建立家風家教宣傳的長效、聯動機制。要運用各種方式,多方配合,建立相應的切實有效制度。
只有把城市的良好風氣融入到每個家庭的血脈中,不斷地規范做人做事的思維和方法,良好家風才能堅實并歷經風雨傳承下來。只有讓一座城市的良好風氣與千家萬戶共同價值追求相互融合、互為依托、共生共長,才能在全社會激發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11)
所謂“校有校風,班有班風”。而我們有家有家風,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四個字——“尊老愛幼”。
在我們家很重視尊愛幼,我們家風的來歷還是因為我。由于在一次吃飯時,我不懂事,搶了妹妹吃的東西,還自己占位先吃。媽媽說我不懂尊老愛幼,從此便立下了這個規矩。自此之后,在我們家里的人,都很遵守這個規矩。就比如在一次過年里,媽媽和爸爸都起得很早,忙得包餃子,下餃子。等餃子下完后,媽媽對我說;“把這一碗餃子,去給你的姥姥送去。”于是,我便端著餃子送到姥姥家。在晚上吃團圓飯時,媽媽總對我說要先讓爺爺姥姥坐下,等人都坐下后,在開始吃。我都勞記著媽媽的話,媽媽做好菜后,我端到桌子上,然后給姥姥爺爺讓座。所有人就為位后,要讓著弟弟妹妹,不要跟他們搶好吃的。
吃飯時,媽媽總給弟弟妹妹挾菜,而我要也學會尊老愛幼,所以我挾了幾個水餃給爺爺姥姥,姥姥和爺爺說我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大家想必也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在生活中,我們也要這樣做,有好東西,要拿出來給弟弟妹妹分享。就比如上一次,媽媽給我買了許多的玩具,我到家就藏了起來。媽媽說要給弟弟一起玩。我想到了媽媽的定的家風——尊老愛幼。于是拿出來,和弟弟一起玩得很開心。
尊老愛幼是我們家的家風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把這種傳統,我們要把這種傳統傳承下去,讓它發揚光大。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12)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有的是一句話,有的是幾個字,有的貼在自家墻上,有的寫進書中……這些長長短短的“家風”、“家訓”中,凝結著中國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從x年春節期間央視訪談“家風是什么”開始,“家風”這個話題就持續受到公眾的關注與熱議,而與“家風”有關的語文閱讀、作文話題也已進入了中考備考及日常考試的范疇。
“家風”這個詞,說起來嚴肅,其實細品下來就會發現,這個詞所包含的'很多內容,比如善良、勤儉、寬容、忍讓,再比如責任感、規矩,等等,往淺了說,就是單純的家教,往深了說,則是一種自律的信仰、一種傳承。
在過去,家風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情,往往會以“家訓”、“家規”的形式代代相傳,規范著家庭成員的品德行為。然而在現今這個時代,“家風”卻漸漸成為了一個不常被提及的冷僻詞,幾近淡化于無形。也正因為此,我們對“家風”的關注就顯得尤其重要。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一個個家庭的家風的存在,就仿佛是一棵棵參天大樹,它們從歷史中成長起來,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懷有強烈的道德感召,讓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啟示。我們感念歷史留給我們的深厚家風,我們也要不斷發揚民族的家國精神,讓家風這一棵棵大樹,最終成長匯聚為茂密的森林。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13)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道德標準,每個家庭的家風是不一樣的,歷史上“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都展現著良好的家風。
我從小在姥姥家長大,家里除了姥姥、媽媽和我,還有舅舅、舅媽,我的家庭是和睦的、溫馨的,充滿了親人間的愛、奉獻和包容。近幾年,舅媽陸續生了小弟、小妹,所以我也要像大家對我那樣,加倍對小弟、小妹好,心中有愛,我想這就是我的家風。
不僅如此,助人為樂、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的家風也充滿在我們的生活中。
媽媽是一個房屋銷售人員,因為媽媽講誠信,所以多年來媽媽擁有好多的客戶,業績一直做得很不錯。從小耳濡目染,我也成長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回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是陽光明媚的一天。但那天,我的心情卻有些低落,因為我在家里玩兒時不小心把家里的一個碗打碎了,一開始我想:“就不和媽媽說了吧,反正家里那么多碗,打碎一個媽媽是不會發現的吧。”但是媽媽平時教育我做人要誠實,糾結了很久我還是決定告訴媽媽,于是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磕磕巴巴地向媽媽敘述了事情的經過,最后十分真誠地向媽媽道歉:“媽媽,對不起,我不是故意要把碗打碎的。”沒想到媽媽不僅沒有責備我,還緊緊地抱住我,對我說:“沒事的.,寶貝,只要你誠實,你就已經很棒啦!”
直到今天我終于明白,是家人的言傳身教,塑造了現在的我,我也懂得了,擁有一個好的家風,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好的家風,是一個人行走世界最硬的底氣!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14)
家,是最溫暖的港灣。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好的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媽媽常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給了我們許多鼓勵。記得在第一次學自行車的時候,由于“負傷”,曾想過放棄。可一想到媽媽說的這句話,就繼續堅持了下來,直到學會了騎自行車;在我們因為一次成績考的不好而垂頭喪氣時,又是媽媽的這句話,鼓舞我們更加努力學習,終于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想過放棄時,依然是媽媽的這句話,讓我們迎難而上,堅持到了最后……
爸爸常說:“百善孝為先,什么時候都得有一顆孝心。”小時候的我們還不懂什么是“孝”,以為受到大人的關愛是理所當然的,偶爾幫爸爸媽媽做點小事還講著要“報酬”。有一次,爺爺生病了,媽媽和爸爸都沒日沒夜地照顧爺爺,直到爺爺恢復健康,他們才睡上安穩覺。那個時候我們才知道,“孝”就是感恩、就是回報。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也是一種義務!我想:我們現在要自己的事自己做,好好學習,少讓父母操心,這也算是盡了我們的一份孝心吧!
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在生活中把好家風傳遞給我們,就是這樣把好家風刻在我們的心頭。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把好家風傳遞到千家萬戶中去吧。
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征文(篇15)
人人都有夢想,我的夢想就是傳承優良家風。我常常聽到一個叫“家風”的新詞,通過多種渠道,我也知道了家風的意思:祖祖代代傳下來的好習慣。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做事勤勤懇懇,從無怨言;見到垃圾主動撿起來;不亂扔果皮紙屑;有陽光般的笑容。
我爺爺年今年已經70歲了,他經常去田地里干活,但從沒有一句怨言;我爸爸在建筑工地上班,雖然干活很辛苦,但臉上總是面帶笑容;我媽媽雖然知識不多,但她見到垃圾就馬上拾起來,而且還不亂扔果皮紙屑……
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帶我去大龍湖放風箏。到了大龍湖,我們見到草地上有一些垃圾,于是就給拾起來放進垃圾桶里了。一下午,我們一邊放風箏一邊拾垃圾,雖然放風箏沒盡興,但我們心里都很高興。
記得還有一次,爸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當時我還沒有睡著,看看他黑呦且清瘦的面容,我很心疼。但他依然面帶微笑,輕柔地問我在學校一天的情況。我心里暗暗地想:爸爸干活很辛苦,但他的樂觀向上的精神永遠影響著我。
我呢,就默默地學習他們,學習他們身上的好習慣。我成為了優秀的陽光般的'男孩。
我感謝我親愛的家人,感謝他們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好榜樣,可以讓我天天向上,快樂成長,我也會把這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