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
一代代人民英雄和愛國志士為我們鋪就了一條通往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以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中華民族的脊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精選篇1
陶行知先生說:"國是大家的,愛國是個個人的本分。"國家國家,先有國才有家,"國家"這個概念,是中國獨有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別的國家,其實只有"國"的概念,而沒有"家"的概念。
正是深入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家國概念,才讓愛國成為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愛國,為什么要愛國?只有深入的思考才會發現,中國與我們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不愛國就是不愛自己,愛自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那么愛國自然也是一件當然的事。
當國家遭受外族欺凌的時候,當外族侵略者橫行霸道,無所不知的時候,受到傷害不只是國家,更是人民。愛國就是愛人民,人民與中國是不可分割的,是命運共存的。歷史上,有許多外族侵入我們華夏大地的事發生,多少英雄好漢,民族豪杰挺身而出,迎難而上。前有大將軍衛青,霍去病逐匈奴于千里之遠,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后有岳飛率領岳家軍所向披靡,殺金人一個落花流水,正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滿江紅》的報國熱血仍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還有抗擊倭寇,保護一方人民安康的戚繼光。中國人的愛國之情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是任何時候都抹滅不了的。
愛國不僅僅只是驍勇善戰,武藝高強的武將,還有運籌帷幄,滿腔報國熱血的文人。無論是"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與國共存亡,毅然決然跳入汨羅江;還是即使身處破屋,徹夜都無法入睡,處境十分困難卻仍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偉大宏愿的杜甫;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又或是"醉里挑燈看劍"的辛棄疾,他們都是華夏大地無數愛國者的一員。正是因為這些愛國者的無私奉獻,中國才能傳承至今,才能有輝煌的今天。歷史已經向我們證明,愛國并不是一句空話,他是踐行在每一個中國人心底的深厚的感情。
愛國不僅僅只是古代,在現代愛國之情更是散發著無比璀璨的光輝。疫情期間,多少無私的愛國者挺身而出、前赴后繼,不管是年入耄耋,卻仍不辭辛勞,來一線視察研究疫情最新情況的鐘南山院士,還是率先發現問題,警醒世人,不顧自身安危的"吹哨人"李文亮,還是廣大醫護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都紛紛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持武漢,幫助國家。愛國,多么樸素平凡的一個字眼啊,卻飽含了多少中國人的真情,它是如此的沉重而偉大。
愛人者人自愛之,愛國者人益愛之。身為一個中國人,愛國我們義不容辭。
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精選篇2
愛國,是一種堅定的民族精神,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我們青少年要用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繪祖國未來的宏圖,將一片丹心獻給祖過。讓我們一起向著“心系祖國,健康成長”的目標前進吧!我深深地愛著您,我親愛的祖國。
秋風,送來收獲的呼喚,也詮釋著豐收的一年;陽光,播撒下溫情的種子,也奉獻著愛的乳汁;祖國,取得輝煌的成就,更尋求著長足的發展。
地球似一葉扁舟,蕩漾在浩瀚無垠的宇宙,在這蔚藍的生命之舟上,在它古老的東方,生存著這樣一個國度,它叫中國。
巴比倫的銷聲匿跡,天竺國的日漸衰落,尼羅河谷地的名不見經傳,似乎讓人們忘卻了那四大文明古國。然而,隨著歷史長河的流淌,還有一個并沒有衰落,它就是中國。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幾代人的精心努力,又有多少殷紅的鮮血,才換來今天強盛的祖國。
五千年,風風雨雨;幾世紀,浴血奮戰,多少朝代,興衰進退;多少智慧,成就了文明的深遂。我的祖國地大物博,我的祖國幅員遼闊,我的祖國有長江、長城,我的祖國也有黃山、黃河。
我愛我的祖國,愛你形如雄雞的土地,愛你挺拔如脊梁的巍巍昆侖,愛你廣闊平坦的呼倫貝爾草原,也愛你波瀾壯闊的洞庭湖畔。
因為祖國,我有了家;因為祖國,我有了快樂;因為祖國,我學到了知識,得到了收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北雁南飛,是因為家的誘惑;落葉歸根,是因為風兒的吹過;游子灑淚,是因為祖國在眼前掠過。
因為祖國,我們才有強大的凝聚力,我們心系祖國。
奧運賽場,我們因看到紅旗飄飄而熱淚飄落;入世會議,我們因聽見一錘定音而心潮磅礴;上海世博,我們因此看到了騰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電視機旁,我們因看到飛船升空而歡呼雀躍……
我們深深地愛著您——我親愛的祖國。不論她曾貧窮落后,也不管她曾飽經屈辱、壓迫與折磨。我曾領略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大氣磅礴,飽覽氣魄,聆聽長江三峽的嘹亮贊歌……無處不在歌頌偉大的祖國,歌頌她壯美的山川,也歌頌她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
我驕傲、我自豪,只因為我是炎黃子孫,我的祖國是中國。
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每個龍的傳人永恒的心愿!祖國啊、祖國,愿您永遠年輕,永遠快樂。
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精選篇3
沒有國哪里會有家,雖然從小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卻生活得幸福美滿.沒有建國初期60年代的大饑荒,沒有新中國成立前的戰火紛飛,也沒有生活在黑暗的階級壓迫統治里.比起世界上許多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民來說,我們也是無比幸福的.感恩我的母親,感恩我的祖國.
300多年前,16歲的少年民族英雄夏完淳在國家危難之時尚且挺身而出,保家衛國.而今18歲了的我已經不能像個孩子一樣依睡在祖國的懷抱里,本來,我也應該拿起武器,站在祖國的邊疆上,守衛著我們的國家.然而,今天國泰民安,民生需要發展,社會需要進步,國家需要人才.所以,我還在接受著國家的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將來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只是,我知道要認真讀書,提高成績,卻沒有用功努力.像我這樣的人,將來必定會被社會淘汰.社會的人才太多了,就業競爭壓力太大了.許多的學生,在校園一坐就是10多年的光陰,寒窗苦讀十余載,就像我們現在的高中,早上起來還可以看到月亮,晚上回到家里夕陽早已落去,白天要上八節課,晚上要學習九門科目.學而不精,勤而無力.縱有不少尖子學生脫穎而出,但畢竟平平之學生居多.苦讀了10多年,大學畢業走出社會連份普通的工作都不能保證,我寧愿回到男耕女織,社會安定的時代.
如果碰上個好的治世,打小跟著父母在田野中長大,就算要像朱重八那樣要放牛,更多的時候還是可以和伙伴嬉戲玩耍的.長大了娶媳婦,繼續過著父母的那種生活,偶耕爾織,子孫滿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只要沒有官府豪強的壓迫,只要沒有戰火的到來,盡管這樣的人生很呆板,無趣,但沒有煩惱,一生安樂,是千百年來無數先人共同的愿望.
但想法總歸想法,現實擺在眼前,不能違背社會的發展,歷史的潮流.我們還是要繼續讀書,然后走上社會,憑著運氣與實力,用雙手打造自己的人生.但是,我真的很不喜歡現在的教育制度,為什么一個學生要學習那么多門科目?高一以后的我不清楚,只知道可以減少些科目.但是現在讀高一的我們,晨起月尚在,晚歸夕陽盡,日學八節課,夜習九科書.物理,歷史,地理,生物,國文,英語,化學,數學,政治.每一科老師都在強調多么重要,每一科都說晚上要擠出一點時間來學習.書包總是那么沉重,桌面上的課本總是堆積如山.寫不完的作業,記不完的單詞,背不完的詩文,考試過后,大都忘記了.
如果不是還有下一場考試,我們可能會完全把這些知識拋掉.數學本來是很有趣的,許多人可以在書房里計算一道公式計算上好幾天,只為了中間那個探究的過程;歷史本來是很有趣的,古人總是捧著史書不斷地閱讀,就是為了把過去那些精彩的歷史全部在自己的腦海中重新洗禮.英語本來是很有趣的,有人日夜地請教別人這句漢語的英語怎么讀,那句英語是什么意思,為的就是能讓自己能與更多的人溝通.
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精選篇4
今天九月一號我觀看了《開學課》,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課堂小結,其中他說道:“在前進的道路上,堅定的信念能推動我們的前進,也能指引我們的方向。只有認準目標,信念不疑,才能成功?!笔堑模@句話說得一點也沒錯,我們不僅要在生活上向老紅軍學習自力更生,在學習上更應該學習老紅軍的精神,要認定學習目標不輕易放棄,這樣才能學好。
其次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賀龍的女兒賀捷生奶奶,原因很簡單:賀捷生奶奶是當時最小的紅軍,才出生十八天就跟著紅軍參加長征了。而賀炳炎爺爺當時手中了子彈只能截肢,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沒有麻藥,情況又非常危急,于是醫生向當地居民借了一把鋸子,讓他含著一塊毛巾,就這樣拉開了手術的帷幕,活生生地鋸肢。在當時的戰爭時代,勇敢是不怕犧牲,敢于拼搏;現在,和平年代,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勇敢就是敢于面對困難,敢于挑戰自己。
國家的尊嚴,國家的榮譽要靠我們來繼承和捍衛。烈士們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要靠我們來傳承與發揚光大。我們現在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將來我們一定是祖國的棟梁!國家的明天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開學課》給我們上了生動的極具感染力的愛國教育。
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精選篇5
浩浩蕩蕩的黃河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從他那滔滔的波浪里,涌現出了一位位可歌可泣的英雄。譚嗣同就是其中的一位,正是這位性急而又敢做敢為的英雄,在中華民族的舞臺上演出一幕威武雄壯的悲劇。
譚嗣同出生在動蕩不安的社會,強烈的侵略者、清政府的無能、人民的流離所失,使他感到痛苦、絕望,也是他深深的感受到:只有變法維新才能救國。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引動緩緩拉開了序幕。然而,就在維新派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由于叛徒袁世凱告密,變法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知終。
今天,當我們緬懷這位英雄時候,是否聯想到我們自己?英雄們給了我們一個充滿光明的世界,我們應該怎樣安慰英雄們九泉之下的英靈呢?
讓我們看看今天,再回憶近幾百年中國遭受外強欺壓的情景,我們胸前的紅領巾已經賦予我們歷史和時代的重托。
滾滾的黃河水啊!就在幾百年前,你也曾為中華民族的命運擔憂,為炎黃子孫在世界的地位嘆氣。今天,你看到了吧?這條東方巨龍又重新站起來了!
譚嗣同和無數民族英豪已經長眠不醒,但他們偉大愛國的精神卻永遠舉著進步的旗幟。指引人們走向歡樂的天堂。
滔滔的黃河水一浪逐一浪,奔流不息,一直流向日出的地方,感謝你無私的奉獻,喚醒了大地,哺育著一代代炎黃子孫!感謝你,滋潤了大地,給我們帶來了希望和快樂。
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精選篇6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我和我的祖國,像海和浪花一朵……”每當聽到這首動聽的歌曲,我的心就像不斷跳躍的音符,搖晃顛簸。是的,祖國和人民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誰也離不開誰,就像魚和水,魚離開了水就沒有了生命,水沒有了魚就沒有生機,變為死水。
看著祖國日益強盛,每一個中華兒女都為之驕傲自豪。穿梭在城市間的羊腸小道轉眼間變成了寬大氣派的柏油馬路。一棟棟高樓,一個個旅游風景區滿載著中外游客……想起當年過的窮苦日子,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可是我們的同胞沒有就此停留,而是一往無前全力拼搏,才有了母親今天的昌盛繁榮。我們只想說:中國媽媽,我愛你!
想想祖國的過去,盡受屈辱。面對那些一直對中國這塊寶貝垂涎三尺的餓狼們,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清政府腐敗無能,把自己的土地一塊又一塊的分給他們。為什么?因為閉關鎖國使中國已經從世界上的發達國家變成了落后國家。政府是無能的,可是中國人的愛國之火是不息的!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堅持收復新疆的左宗棠……是他們用愛國譜寫的樂章讓祖國這首歌唱響了世界!
今天,我們不會再面臨生離死別,不會再面臨槍林彈雨,不會在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而是生長在肥沃的泥土里,有著辛勤園丁的修修剪剪;有溫暖陽光的照耀;甜滋滋的雨露;溫柔白云的遮擋……那我們要以怎樣的方式愛國?
無論是生活在最底層的工人農民,還是有優厚待遇的白領、工程師、領導,都可以用自己的心來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而我們能做些什么呢?我們只有像他們一樣做好我們自己。我們要從小就樹立起愛國意識,尊老愛幼,坦坦蕩蕩,誠實守信,珍惜時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至理名言永不忘記。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積少成多,水滴石穿。
其實愛國不需要豪言壯語,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簡簡單單,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相信我們不會愧對祖國這片沃土,讓自己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精選篇7
語文課上,老師問了我們這么一個問題:“‘熱愛祖國’是小學生守則的第一條,誰能說說熱愛祖國表現在哪里呢?”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下子說不出話來。一陣沉默之后,終于有同學舉手了:“愛國就是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為建設祖國作貢獻!”老師聽了點了點頭說:“你說得沒錯,但是,長大后建設祖國,那是將來的事情,我們現在講愛國,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請問升國旗時,我們應該如何做呢?”“在升旗儀式上要肅立,向我們的國旗敬禮!”“說得好!”老師話鋒一轉問道:“可是我們真的全做到了嗎?”同學們又一次沉默了,是呀,我們真的做到了嗎?當雄壯的國歌響起時,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時,不是還有個別的人在說話嗎?不是還有個別的人在左顧右盼嗎?
“熱愛祖國”這不只是一個空空的詞,做為一名小學生,熱愛祖國,就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升國旗時,我們肅立、敬禮,這是愛國;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場所不擁擠,不喧嘩,這也是愛國;愛護公物,不在桌椅上亂涂亂畫,這也是愛國;愛護我們的校園,愛護我們的環境,愛每一棵小草,愛每一朵鮮花,這,也是愛國。祖國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對祖國的熱愛無疑就像一種規則,它無時無刻不約束著我們的一舉一動。
同學們,現在你一定知道了,愛國就是在我們生活的細枝末節中,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做祖國合格的小公民!
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精選篇8
春去秋來,忘卻幾度悲傷花開又謝,空留一片唏噓?!}記
歷史有多少令人心酸的過去,它給予了我們太多的想象。文天祥他是勇敢的詩人,愛國的志士。他走過的地方,留下一片嘆息。文天祥在被元軍俘虜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留下了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人生觀是豪邁的,他有著堅貞不渝的信念,在他看來,人的一生有一個志向足矣!那便是報效祖國,在他看來,為祖國而死是光榮與驕傲的;在他看來,人死后一世輪回又是一條好漢,何必做兒女之狀,自己的忠心永垂史冊由后人鑒證,那豈不美哉,快哉!他把自己的性命與孤獨一并拋向了零丁洋。任憑風吹雨打,千轉輪回,他對祖國的忠心猶如海誓山盟,即使日月被磨盡了光華,萬物不再充盈生機,他的心也永遠不變!愛國是一首歌,它的曲需要像文天祥一樣的愛國志士來譜;愛國是一組詩,他們之間需要像文天祥的愛國志士來銜接。文天祥把愛國的春風灑滿天涯海角。
文天祥不像陶淵明那樣,逃避現實,他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在我看來,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敢與不敢”的問題。文天祥明知官場的黑暗,但他挺身而出了!即使他沒有挽救國家,但是他努力了,努力就有意義,因為他不畏縮,因為他有過人的膽識和魄力。文天祥離我們很遠,但我們的心卻很近,因為他的愛國思想早已存活在萬物之間,充盈于天地之中。
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精選篇9
暑假里,我讀了《200個小故事》,其中《愛國健兒》這本書最讓我感動。
這個故事主要是寫:“1932年是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地悲壯軍里程碑,因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派出體有代表團參加運動會,而團里只有一名運動員,他就是劉長春。
讀了這個故事后,作者的心情不能平靜。當劉長春回大連探親時,他發現自家屋里有人監視。他一面讓妻子籌路費,一面和東北大學的同學換衣服,趁夜潛出并乘船抵達北平。雖然劉長春遇到了不大的麻煩,但他也很勇敢的克服了困難,擺脫監視潛往北平,多么讓人佩服??!這說明他并沒有把艱難和危險放在心上,表示了他真摯的愛國之心。
我覺得他贊頌的就是劉長春這樣的人,他的愛國之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征文精選篇10
當你呱呱誕生之時,你便成為了祖國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作為其中的一份子,祖國便是我們要報答的對象。
中國古代,有許許多多的愛國人士,因為古代戰亂頻繁,似乎成了家常便飯,所以不少的人寫下了永垂不朽的愛國詩篇?!八廊ピf事空,但被不見九州同?!边@是陸游在臨死之前,期盼著祖國統一發出的感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在監獄中為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感而寫下的,這首家喻戶曉的詩,這首千古傳唱的愛國古詩!像這樣的愛國詩篇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李白吧,李白作為“詩仙”,不光是只會飲酒作詩就得到的稱號,而是他也擁有者一刻熱愛祖國的心。
古詩《行路難》就是“詩仙”李白寫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人生總有理想,從事中不難體會到李白的理想既是想當官,報效國家。但因為自己當官的理想未能實現,因此,面對著美味佳肴,卻讓人難以下咽。想當官而無“伯樂”的賞識,便聯想到姜太公和伊尹能被朝廷所重用,心情便多云轉晴?!伴L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北磉_了作者樂觀向上和對理想實現的信心。
因此,這句話便成了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受到了挫折,缺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心的一句千古名句。始終處處流露出詩人的愛國情懷。祖國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中國古代已經擁有了這些愛國人士,那么,作為21世紀的人,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同樣擁有這種愛國情懷么?
“天生我材必有用?!彼?,今天的我們,不一定要在學堂中,成績高高在上,只要你有一技之長,懂的做人,愛國便不是什么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