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表格式教案
時間:
冰純2
五年級
教學策略是為實際的教學服務的,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目標是教學整個過程的出發點。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表格式教案,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表格式教案1:獵人海力布
學校: | 年級:四 | 班級:3 | 人數:34 | |||
學科:語文 | 課題:獵人海力布 | 教師: | 日期: | |||
一、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酬謝”、“再三”等的詞義并積累。? 2.能讀懂海力布為救百姓不惜犧牲自己變成石頭的故事,分清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練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簡要復述故事。? 3.領悟海力布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民間故事的一般特點及感染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1.讀懂海力布為救百姓不惜犧牲自己變成石頭的故事。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難點:領悟海力布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民間故事的一般特點及感染力。 三、制定依據: 1、教材分析 《獵人海力布》是一則在內蒙古自治區流傳的民間故事,故事描寫了善良、誠實的海力布,為了拯救鄉親們的生命,不惜自己變成一塊石頭。人們因此世世代代紀念他。這則故事雖然篇幅較長,但語言通俗易懂,圍繞海力布“舍己救鄉親”的中心事件,層層鋪墊,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給人強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創造性復述課文。從編排的意圖來看,作為第三單元首篇課文,其用意在于體現“學結構,用結構”長程兩段式教學策略。再從教材本身看,本課有以下特點:一是課題表明寫人;二是情節生動,語言通俗易懂;三是想象力奇特豐富。 2、學情分析 本學期為止,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生能通過預習了解文章大意。其次,學生也具有在語境中理解、辨析和運用詞語的能力。學生已了解了一些復述的方法,并對轉述有所了解。這些都是我們學好課文的有利因素。但不足的是: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還不夠強,列小標題部分同學還有一些困難,復述課文往往抓不住重點,很容易等同于背誦課文內容,復述過程中有條理不清,言語不簡潔的毛病。這也是我應該考慮的實際問題。 | ||||||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自主認識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酬謝”、“再三”等的詞義并積累。? 2.能讀懂海力布為救百姓不惜犧牲自己變成石頭的故事,分清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練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簡要復述故事。? 3.領悟海力布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民間故事的一般特點及感染力。 | ||||||
教學過程 | ||||||
教學環節及目標指向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及評價關注點 | |||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對應目標1 |
| 齊讀課題 | ||||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對應目標1、2 | 1.昨天已經預習過課文,先來檢查一下預習的情況 (1)讀音:狂風怒號(háo) ;淹沒(mò) (2)字形、筆畫:酬 2.海力布是一個獵人,怎么會變成一塊石頭呢?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讀后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出來。 3. 交流歸納: 板書: 起因:海力布救龍女得寶石 經過:海力布救鄉親變石頭 結果:鄉親得救紀念海力布 4. 根據板書,說說課文的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 指名交流 | 通過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用簡短的話概括起因經過結果 | |||
三、深入學習,研讀課文。對應目標2 | (一)學習“得寶石”部分 ,從海力布選擇寶石,感受海力布熱心助人的品質。 1.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小白蛇跟海力布說了些什么呢?海力布聽后是怎么想的?自讀3-6節。 2.交流、隨機理解、指導朗讀。 (1)指名讀,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酬謝”。 (小白蛇說要把家里的珍寶、還有能聽懂鳥語的寶石送給了海力布,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這種用禮物答謝別人的方式就叫——酬謝。) (2)指導朗讀,讀出感激之情。 (3) 體會海力布熱心助人。 ①師述:海力布并不在乎珍寶,當他聽到小白蛇要送他一顆能聽懂動物語言的寶石時,他想那太好了。“好”在? ②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2、7節內容說具體。 3.海力布還聽小白蛇說了什么? (1)讀兩個句子,了解使用寶石的條件。 (2) 初步感受民間故事的特點:寶石具有神奇的功能,民間故事中往往都有這樣神奇的寶物,但是使用的時候是有條件限制的。 (3)引讀,理解“再三叮囑”, 感受條件的重要與苛刻及海力布可能面臨的險情。 (二)學習“變石頭”部分 ,研讀海力布面對災難時的語言,體會他舍己為人的品質。 1.海力布得到了寶石,有了寶石以后,他分給大家的獵物就更多了,但是有一天他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 2.海力布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他是如何跟鄉親們說的。 3.交流、理解、指導朗讀。 (1)指名讀,說說海力布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交流,板書:著急 焦急 鎮定 (2)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句子,體會海力布產生不同的心情原因。 ①引讀:消息令人震驚,大山要-----,大地要------,不知道要-- !聽了消息后海力布也大吃一驚,難怪他要急忙對大家說:“------------!” ②當時情況十分緊急,鄉親們不相信,從“急得掉下了眼淚、發誓、懇求”中感受他 “焦急”的心情。 ③學習與老人的對話,揣摩海力布的想法,體會海力布的舍己為人。 師述:海力布焦急萬分,可鄉親們就是不相信,有個老人對海力布說:“海力布,你是我們的好鄰居,我們知道你從來不說謊話。可是今天你讓我們搬家,你總得說清楚哇。咱們在這山下住了好幾代啦,老老小小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3)分角色朗讀9—10小節 4.當時,海力布是怎么原原本本的告訴鄉親們呢?請你根據板書上的提示,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這個民間故事的主要內容。 (1)指導復述,一是說出寶石的來歷;二是說出寶石的作用和使用條件;三是說出搬走的原因。 (2)自由準備,指名復述。 5.引讀第11節,感受人們對海力布的懷念、尊敬。 | 指名說。 | ||||
四、復習鞏固 | 1.總結課文 《獵人海力布》是一則在內蒙古自治區流傳的民間故事,故事描寫了______、_____的海力布,為了拯救鄉親們的生命,不惜自己變成一塊石頭。人們因此____________。課文先寫了海力布平時___________,然后寫他救了_________ ,龍王贈給他__________,最后寫海力布從動物口中得知_________,________的消息,為了挽救鄉親們的生命,不惜犧牲自己,說出真相。人們得救了,海力布卻變成了____________。 2.復述練習 | 小組完成復述作業 | ||||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
| ||||||
附板書: 8獵人海力布 救龍女???受感謝???????熱心助人?????????????? 得寶石???知災難??????????????????????????????? 救鄉親???變石頭???????舍己為人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表格式教案2:牛郎織女(一)
學校: | 年級:五 | 班級: | 人數:34 | |||
學科:語文 | 課題:牛郎織女(一) | 教師: | 日期: | |||
一、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在默讀理清課文脈絡,抓住課文主要情節的基礎上精讀課文,著力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牛郎、織女及老牛之間的真摯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學重難點: 抓住課文主要情節的基礎上精讀課文,著力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制定依據: 1、教材分析 《牛郎織女》是一個民間故事,具有傳奇色彩。作者在情節安排上曲折盡致:牛郎孤苦伶仃,幸逢織女,組成家庭,過上美滿生活,這是一喜;王母勃然大怒,抓回織女,拆散家庭,踐踏人間美好,這是一悲;牛郎織女隔河相望,化為牽牛星和織女星,而喜鵲相助,搭起鵲橋讓他們能有一年一度的相會,這兒又悲喜同在了。在這樣的曲折情節之中塑造人物,更顯形象鮮明,感人至深。文章透過平淡的語言,反映了人物豐富的精神內涵。? 2、學情分析 本學期為止,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生能通過預習了解文章大意。其次,學生也具有在語境中理解、辨析和運用詞語的能力。學生已了解了一些復述的方法,并對轉述有所了解。這些都是我們學好課文的有利因素。但不足的是: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還不夠強,列小標題部分同學還有一些困難,復述課文往往抓不住重點,很容易等同于背誦課文內容,復述過程中有條理不清,言語不簡潔的毛病。這也是我應該考慮的實際問題。 | ||||||
課時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在默讀理清課文脈絡,抓住課文主要情節的基礎上精讀課文,著力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牛郎、織女及老牛之間的真摯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
教學過程 | ||||||
教學環節 及目標指向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及關注評價點 | |||
一、揭題 | 1、直接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民間故事《牛郎織女》。? 2、(出示)民間故事:是由勞動人民集體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它們大都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自由讀、師讀)(板書:民間故事)? 3、這個故事是以兩位主人公的名字來命名的?一個是(牛郎)一個是(織女)。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這故事又表達了勞動人民什么思想感情呢? | 生交流 齊讀 | ||||
二、初步感知 指向目標1、2 | 1.自由朗讀課文。 (1)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2)學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學情,及時糾正字音。 2.開火車讀文,相機正音。 | 生讀文 開火車讀 | 識字課文重在識字,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印象更加深刻。 | |||
三、初讀全文,知情節。 指向目標1、2、3 | 1、自由讀,要求:(1)讀準、讀通(2)思考:課文講了牛郎織女什么故事?這故事表達了勞動人民什么思想感情??2、交流主要內容:? (1)同桌交流:牛郎和織女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指點(板書:相識???結合??)? 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與織女相識,并結為夫婦,過上了美滿(男耕女織)的生活。 (3)這就是故事的情節,多么曲折(真是一波三折)。(板書:情節)? 3、在這個故事中,還有哪些人對情節的發展影響很大?(板書:老牛、王母)?在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中,動物、植物往往也會說話、有感情,被“人化”了。文中的老牛在我們心目中就是一個人。 蘇教版第十二冊語文教材? 他們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隔著天河遙遙相望。最后他們化成了牛郎星和織女星,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鵲橋相會。? (3)這就是故事的情節,多么曲折(真是一波三折)。(板書:情節)? 3、在這個故事中,還有哪些人對情節的發展影響很大?(板書:老牛、王母)?在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中,動物、植物往往也會說話、有感情,被“人化”了。文中的老牛在我們心目中就是一個人。?? 三、再讀課文,知形象。? 1、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鮮明的特點。(板書:形象)咱們先看看牛郎、織女各是怎樣的人?自由讀§1~5,找一找句子,分別用不同的符號,牛郎【】,織女△,圈圈詞語,寫寫感受(關鍵詞)。?2、交流1,知牛郎:? (1)可憐、孤苦伶仃:孤兒;哥嫂待她不好:吃剩飯、穿破衣、天不亮就上山放牛;連名字都沒有。? (2)心地善良:(1)照看老牛很周到:總是、挑最好的草地、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喝最干凈的溪水。(讀句子)(2)“也很親密”因為牛郎對老牛好,所以老牛也把他看成自己的親人。(側面襯托)(可以不說)(3)盡管只是一頭牛,但牛郎把它當成親人來悉心照顧,心眼多好!(4)能否結合§1,再來說說牛郎的心地善良?(放牛是哥哥嫂子派給他的活,他們對牛郎好嗎?面對哥嫂的虐待,他不抱怨,不懷恨,不偷懶,吃苦耐勞,把活兒干得很出色。這不也是心眼兒好的表現嗎?(齊讀)?3、交流2,知織女: (1)織女是個怎樣的人?(勤勞能干或心靈手巧、善良勇敢)? (2)勤勞能干:織得一手好彩錦、織的彩錦裝飾天空就是燦爛的云霞(心靈手巧)?(3)有沒有注意§5中的這句話,再讀讀,覺得織女怎樣?(出示5兩句話自由讀)?(4)學生交流: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看中牛郎心眼好、能吃苦、留下來做他的妻子,很善良。? (5)引導:①牛郎什么身份(凡人、可憐的孤兒,身份卑微的放牛郎、窮困潦倒)而織女什么身份?(天上的仙女、王母娘娘的外孫女、高貴的公主)一個是人間的窮小子,一個是天上的仙女、高貴的公主,兩人身份多么懸殊。但織女不嫌棄,反而看中他的勤勞善良,這說明織女很善良。(善良)? (5)重點引導“勇敢”。①再讀“決心”句:還讀出什么?(勇敢)?②變紅“決心”:說明意志很堅定,不可動搖。? ③你們知道留在人間與牛郎在一起意味著什么嗎?(背叛:身份懸殊、天上人間、違犯天規、受嚴厲的懲罰;受苦:放棄天上的錦衣玉食、榮華富貴,與牛郎同甘共苦,歷盡艱辛。)?(引讀)但織女還是決心(留在人間,做牛郎的妻子)。? ⑤在織女眼中,榮華富貴不重要,受到懲罰也不怕,她向往什么?(自由、愛情)?天庭冷漠、不自由,連下到人間也是趁王母喝醉酒后偷偷下來的。? 她更向往人間的自由與真情,哪怕吃苦與受罰,她也要大膽追求,多么勇敢!(板書:勇敢)? (齊讀)所以織女見牛郎(心眼兒好,又能吃苦,便決心留在人間,做牛郎的妻子)。?4、體會愛情之美: (1)引讀:大膽追求的結果是——“從此,牛郎在地里耕種,織女在家里紡織,兩個人辛勤勞動,日子過得挺美滿。”? (2)老師這兒有一段黃梅戲的唱段,請同學們邊聽邊感受他們的美滿生活。(曲《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歌詞: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隨手摘下花一朵,我與娘子帶發間。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 你看他們一個耕田一個織布,日子雖苦心中卻甜蜜。三年過去了,他們又有了一兒一女。生活過得——挺美滿。(齊讀§6)?5、知老牛:? (1)牛郎織女的結合,還與一個人有關。(老牛)? (2)讀讀文中寫到老牛的片段,哪幾段?(§2、3、7)想想他具有什么特點??(3)交流:善解人意、忠心耿耿、知恩圖報(板書:知恩圖報)?§2老牛“親密句:(讀)溫和地望著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3老牛說話(讀):沒有老牛的指點,牛郎娶不到織女這樣好的妻子。老牛在這里,就是紅娘、月老、媒人。? §7:這張皮后來派上了大用場——牛郎披著它上天追趕織女。你們看,老牛至死都不忘報恩,真是忠心耿耿。 | 指名讀 生交流 學生自由回答 生劃出 生交流 生交流 |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文,并尋找顯性信息。 | |||
四、總結課文,知情感。 指向目標1 | 1.同學們,這就是民間故事。它體現了勞動人民愛憎分明的情感。(板書:情感)對封建專制者、對惡勢力的痛恨,對善良的人們的深深同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有情人終成眷屬,長相廝守。愿人們都能過上美好的生活。 | | ||||
作業設計:
| ||||||
附板書: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表格式教案3:語文園地
學校: | 年級:五 | 班級:3 | 人數:34 | |||
學科:語文 | 課題:語文園地 | 教師: | 日期: | |||
一、教學目標: 1、懂得將學到的民間故事和家人、同學進行分享,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2、體會兩組詞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練習將情節說得更具體。 3、學習《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是怎樣用簡練的語言將節日寫具體的。 二、教學重難點: 1.學會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2.學習怎樣把一個情節寫具體 3.學習《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是怎樣用簡練的語言將節日寫具體的。 三、制定依據: 1、教材分析 結合課文,繼續學習創造性地復述故事。學習《乞巧》,理解故事含義,學習用簡練的語言將節日寫具體。 2、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創造性的復述還存在困難,繼續學習創造性復述,多加練習。 | ||||||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懂得將學到的民間故事和家人、同學進行分享,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2、體會兩組詞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練習將情節說得更具體。 3、學習《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是怎樣用簡練的語言將節日寫具體的。 | ||||||
教學過程 | ||||||
教學環節及目標指向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及評價關注點 | |||
一、導入新課 | 1、本單元我們讀了特別有意思的民間故事,都有哪些故事呢? 2、讀到好的故事,同學們是不是忍不住要跟別人分享,講給別人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語文園地三。板書:語文園地三 | 生答:《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 | 回憶舊知識,引起學生興趣 | |||
二、交流平臺 | 1、民間故事流傳很廣,你想講的故事別人可能聽過了,為了讓故事更有新鮮感,同學們可以來點兒小創作。那么有哪些好方法呢?請大家齊讀p45交流平臺中的句子,再來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通過交流,學生明白有三種方法: (1)可用第一人稱來講; (2)可對故事情節進行“添油加醋”; (3)也可進行大膽想象,續編故事。 3、分小組討論,先確定要用哪種方法來講,在小組內說一說,互相提意見,教師巡視。 4、小組派代表上講臺復述自己喜歡的民間故事,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后評議。 | 學生交流 | 小組合作,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在評價時,要評價小組合作的方面,不單單評價個人 | |||
三、詞句段運用 | 1、先出示課本中相關部分左邊的詞語,讓學生讀一讀。再出示右邊的詞語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左右兩邊的兩組詞語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2、思考:左右兩邊的詞語表達的意思一樣,但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你喜歡哪一種?學生交流。(左邊的是六字或七字成語,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右邊的是四字成語,意思簡練。) 3、教師出示七字成語,讓學生猜四字成語。 打破沙鍋問到底(刨根問底) 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 心有靈犀一點通(心有靈犀) 知人知面不知心(口是心非) | 學生回答 | 積累成語 | |||
四、小結 | 同學們要想創造性講好民間故事,就要動腦筋多思考、多想象,把情節說得更具體。本節課學習的成語,讓我們領略到中國文字的豐富內涵,請大家課后多多積累這樣的成語吧!它會讓你的表達更精彩、生動哦! | |||||
作業設計: | ||||||
附板書 語文園地三 創造性地復述故事:第一人稱 添油加醋 續編故事 | ||||||
教學反思: | ||||||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懂得將學到的民間故事和家人、同學進行分享,創造性地復述故事。 2、體會兩組詞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練習將情節說得更具體。 3、學習《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是怎樣用簡練的語言將節日寫具體的。 | ||||||
教學過程 | ||||||
教學環節及目標指向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及評價關注點 | |||
一、回顧舊課,導入新課 | 1、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創造性講述民間故事的幾種方法,也了解了意思相同的幾組成語,體會到中國文字的豐富內涵。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另一個新的內容——如何把一個情節說得更具體。(板書:把情節說具體) | |||||
二、詞句段運用 | 1、教師先出示P46的第一個片段,學生先讀一讀,再說說這個片段講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師再出示課本中的第二個片段,全班齊讀后思考:這個片段講了一件什么事?對比這兩個片段,你有什么發現?生舉手交流回答。 (兩個片段都是寫狼把小羊吃了。第二個片段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把事情的經過寫得更加生動、具體。) 3、師小結:是的,我們要把一個故事情節寫得具體,就要充分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等,就能把事情的經過寫得更加生動、形象、具體。 4、練習:把牛郎和織女初次見面的情節說得更具體。四人一小組進行練說,互相補充。教師巡視、指導。 5、小組派代表講述,評出優勝者。教師及時表揚、小結。 |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 通過對比,注意到在寫作中加入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會使文章更具體生動。 | |||
三、日積月累 | 1、學生齊讀《乞巧》(板書:乞巧),師正音,指導朗讀(注意讀音:乞、霄、盡;區分“氣”和“乞”,“霄”和“宵”) 2、了解作者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詩人。福建人,自幼聰慧過人,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死時年僅十六歲。《全唐詩》存其詩兩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板書作者) 3、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個節日嗎?(七夕) 4、師: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 5、大家知道題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嗎? 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6、請同學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意思理解對即可。 7、齊讀全詩,感受詩人豐富的想象,想想這首詩要表達什么情感? 8、師小結:《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9、再次齊讀并練習背誦。 | 學生回答 | 學習《乞巧》,知題意,認識作者,明白故事的背景和意思。 | |||
四、小結 | 民間故事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故事情節曲折動人,而且大多都是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學們課后可搜集更多的民間故事,并且把故事和家人、朋友分享,盡量講得生動、具體、傳神。 | |||||
作業設計: 1.練習如何把情節說得更具體; 2.朗讀并背誦《乞巧》。 | ||||||
附板書 乞巧 看碧霄 渡河橋 追求幸福 穿紅絲 乞巧 學習巧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