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培智語文教案
《培智學校語文課程與教學》對目前常用的培智學校語文教材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培智學校語文教材編寫的理念、原則和流程,以及選用教材的注意事項等。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有關五年級培智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培智語文教案1
[教材簡析]
《日月潭》這篇課文是全日制培智學校教科書(試用本)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日月潭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寶島臺灣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課文語言文字優美,是培養智障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知識能力差距大,大致可分為三類:
A類:能積極投入課堂教學,能識記并書寫生字和新詞,并能理解課文意思,根據課文表達的感情朗讀課文。
B類:能投入課堂教學,能識記并書寫生字和新詞,能大致理解課文意思,通過示范后能帶感情朗讀課文。
C類: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不容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識字能力、理解能力、朗讀能力都較差。
[目標預設]
1.識記本課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比喻句及比喻句的作用,A類學生能造簡單的比喻句。
2.運用多媒體圖片展示日月潭的美麗景色,使學生主動、快樂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培養學生聽、說、讀的綜合能力;結合圖片,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文字敘述內容,從中體會日月潭的美,并能讀出日月潭的美麗。
3.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日月潭的景色和朗讀課文優美的文字,體會日月潭的美麗,培養學生熱愛日月潭,熱愛祖國寶島臺灣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
[教學難點]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和朗讀課文,能理解課文文字敘述的內容,感受都日月潭的美麗,并能通過朗讀將美麗朗讀出來,培養學生熱愛日月潭,熱愛祖國寶島臺灣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智障學生想象能力較差,根據課文內容理解體會能力差,所以在教學設計時,首先給學生直觀的圖片信息,直觀地領略日月潭的美,然后再回歸文本,理解課文內容,細細體會日月潭的美麗,最后能通過朗讀將美麗朗讀出來,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設計思路]
第一環節:復習舊知
智障學生記憶力較差,在開始新課時時復習已學的生字詞是非常重要的。在復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集體朗讀和個別朗讀的方法。個別朗讀時,不僅要求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還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給學生解釋詞語(A類生)、給生字組詞(B類生)等不一樣的要求,全面鞏固學生對字詞的學習情況。
除了對生字新詞的復習,還要對課文內容的復習。教師用“談談日月潭給你留下的印象”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說出詞語“美麗”,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也是為接下來課文內容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
第二環節:精讀課文
在教學設計中,當智障學生說出“美麗”的詞語時,可以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地朗讀課文,將課文中描寫日月潭景色的句子劃一劃,這對學生閱讀教學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在找出描寫日月潭景色的句子后,通過展示與句子內容相匹配的景物圖片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日月潭的美麗,并將美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第三環節:拓展說話訓練
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日月潭的美麗后,讓學生說一說學習《日月潭》這篇課文后的感受,這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復習,也是對學生說話能力的訓練。由于智障學生語言表達、理解能力較差,特別是對“為什么”這樣的問題不知道要怎樣回答,所以在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時,主要訓練“因為……所以……”的句式。
[教學準備]FLASH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1. 出示生字新詞,個別朗讀,A類生能給生字組詞并能解釋重點詞語的意思;B類生能給生字組詞;C類生能正確認讀生字新詞。
2. 通過提問“日月潭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說出詞語“美麗”。
二、 精讀課文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將描寫日月潭景色的句子劃一劃,教師注意巡視,并重點對BC類學生進行指導。
2. 同學讀一讀劃出來的句子,并進行分句講解,引導學生按照課文描寫的順序進行朗讀。
五年級培智語文教案2
《景陽岡》導學案
年級:五年級 學科:語文 本周訓練重點:展示互動 傾聽認真
課題:景陽岡 主備人:白艷紅 學習小主人: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體會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一、正確讀文,掃清字詞障礙
1、初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字詞,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
如何: 但凡: 豈不: 恥笑:
踉踉蹌蹌: 請勿自誤:
2、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挑 ( )( )折( )( ) 行( )( )
( )( ) ( )( ) ( )( )
二、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能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并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四部分,寫出每部分的自然段,并用倆個字概括四部分的大意。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2、本文重點了武松( )和( )這兩個故事情節。
3、課文寫一二部分的內容和打虎有什么關系?
三、仔細品讀,了解人物性格
1、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研讀下列句子,思考:這些句子刻畫了武松怎樣的性格?并填在括號里。
①武松拿起碗來一飲而盡,叫道∶“這酒真有氣力!主人家,有飽肚的拿些來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來。”( )
②武松敲著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來篩酒?”( )
③武松從身邊拿出些銀子來,叫道∶“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 )
④店家無奈,只好又給武松篩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
⑤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 )
2、默讀課文2、3自然段,我還能找幾句嗎?在課文中劃出,并批注,課上討論。
3、武松見了,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身下來,把哨棒拿在手里,閃在青石旁邊。那只大蟲又饑又渴,把兩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 ),從半空里躥下來。武松吃那一驚,酒都變做冷汗出了。說時遲,那里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 ),( )在大蟲背后。大蟲背后看人最難,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邊。大蟲掀他不著,吼一聲,就像半天里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接著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 )。武松一( ),又( )在一邊。
①按課文內容在括號里填上動詞。
②這一段文字是寫 的場面。“大蟲”的進攻主要有三招:( )、( )、( )。武松對付這三招的動作都是( )。這段話主要是對武松的 描寫,體現了武松 。
③四個“閃”可以換成“躲”嗎?說說自己的理解。
4、那只大蟲咆哮著,發起性來,翻身又撲過來。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遠。那只大蟲恰好把兩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蟲想要掙扎,武松使盡氣力按定,哪里肯放半點兒松!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那只大蟲咆哮起來,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兩堆黃泥,成了一個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蟲一直按下黃泥坑里去。那只大蟲叫武松弄得沒有一些氣力了。武松用左手緊緊地揪住大蟲的頂花皮,空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氣力只顧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蟲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鮮血來,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只剩下口里喘氣。
①這段文字刻畫的是武松 的畫面。
②在文中用“▲”劃出有關武松打虎的動詞。這些動詞讓我們體會到了武松
的性格。
③當景陽岡附近百姓得知為禍多時的老虎被武松打死時,請你展開想象,當地老百姓是怎樣表現的?(提示:從動作,神態,語言等幾個方面來寫。)
四、拓展練習,激發閱讀興趣
1、寫出《水滸傳》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至少3個,并說說他們的性格和武松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水滸傳》中,108位英雄人物都有自己的諢名,如“行者”武松,你還能舉幾個例子嗎?并寫寫諢名和人物性格之間的關系。
五年級培智語文教案3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由來。
2、通過朗讀理解劇本語言,體會廉頗知錯就改及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質。
3、學會閱讀劇本。練習排演小話劇。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藺相如為國家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簡單提示閱讀劇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過什么劇本?劇本的一般特點是什么?閱讀劇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劇本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劇本中的任務。劇始和劇中的方括號內主要交代舞臺布景及任務活動情況,劇中的小括號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一般都是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愛展示人物性格特點。閱讀時,要弄清故事情節,仔細品位任務語言,了解人物性格特點。)
2、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看了課題,你知道誰向誰請罪嗎?為什么請罪?請罪的結果怎樣?我們讀惡劣這個劇本就知道了。
二、自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讀,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邊讀邊思考揭題時所提的問題。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厲害:難以對付。
懼怕:害怕。
寬恕:寬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
1、理解“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
(2)誰向誰請罪?
(3)為什么要請罪?
此題不作過高要求。
(3)結果怎樣?
2、默讀課文,想一想:這兩幕劇講了什么?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什么?
2、廉頗是怎樣向藺相如請罪的呢?我們來看劇本第二幕。
二、精讀劇本第二幕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從這一幕中讀懂了什么?把讀懂的內容在書旁做簡單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集體交流讀懂的及不懂的。
3、指導歸納出不懂的幾個主要問題,再次默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說藺相如“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
(2)廉頗是怎樣的人?(知錯就改。從語言、動作可以看出。)
4、討論:
出示:“你真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義、寬容大度”。
(2)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表現在哪里?
(3)讀下面一組句子,比較一下哪種說法好?
你真實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個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劇本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刻畫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點,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們來看文中插圖,想像一下他們當時的神情、心理活動。
6、知道分角色朗讀。
三、作業
將劇本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分角色朗讀第二幕劇本。
過渡:在第二幕劇本中,我們認識了勇于改過的廉頗,對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臨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進一步了解藺相如,還得認真地讀讀劇本第一幕。
二、精讀劇本第一幕
1、輕聲讀這一幕,想一想;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體現在什么地方?
2、分組討論。
4、指名說。
(行動:在路上有意避讓廉頗的車子;好幾天不上朝,避免與廉頗見面。
語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國,是因為我們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跟將軍鬧翻了,后果將會怎樣?”)
5、深入體會藺相如的語言。
(1)指名說;藺相如避讓廉頗為的是什么?
(2)討論:假如他們倆鬧翻了,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3)指導朗讀這幾句話。
6、分角色朗讀這幾句話。
三、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
五、總結課文
學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
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對不住你 過去的事別提了 要是……
寬恕我
背荊條 扔在一邊 避讓
跪下 扶起
(勇于改過) (顧全大局)
為了趙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