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健康教案大班
身體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卻很少有機會去仔細觀察它,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健康教案大班”,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幼兒園健康教案大班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食品的一些衛生常識,知道不講衛生和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
2、在搶答的活動中,區分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種類。
3、樂意吃一些比較有營養的綠色食品,并參與綠色食品游戲賽。
活動準備
1、一些和飲食衛生有關的圖片若干。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紅色彩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1、幼兒進行談話活動:
1)教師:你喜歡吃什么食品?為什么?
2)教師將幼兒說的各類食品一一貼在黑板上或快速地畫在黑板上,并進行分類。
2、通過觀察幼兒用書,了解注意飲食衛生的重要。
1)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想一想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2)觀察畫面,說說:這些小朋友怎么啦?他們為什么會生病?
例如:觀察拉肚子的小朋友,說說:為什么他會拉肚子?(吃蔬果不清洗,也沒有洗手。)……觀察一名肥胖兒童:他為什么會這么胖?(他吃的東西太多了、甜食吃多了、油膩的食物吃多了……)
3、引導幼兒參與討論:吃什么食品比較好?什么樣的食品要少吃,為什么?
4、請幼兒在紙上記錄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
教師請幼兒談論自己記錄的結果,并將記錄的結果進行總的匯合,找出最好的食品和最差的食品,并給以“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稱號。
5、食品搶答,教師報出食品的名稱,請幼兒說出垃圾或綠色食品。
1)教師:水果、蔬菜。 幼兒:綠色食品;
2)教師:薯片、妙脆角、炸雞腿。 幼兒:垃圾食品。
6、引導幼兒評選出2個綠色食品。
7、游戲“蹲一蹲”
教師請3位幼兒上來分別扮演3個綠色食品,并站成一排。
玩法:分別說出自己蹲和別人蹲,要接得快。例如:有綠色實物:黃瓜、西紅柿、青菜,第一個是黃瓜說:“黃瓜蹲,黃瓜蹲,黃瓜蹲完了青菜蹲。”青菜聽到后。
幼兒園健康教案大班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2、激發幼兒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3、鍛煉幼兒的腿部力量,提高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5、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學會用杭州話念民間童謠《馬蘭開花》。
2、材料準備:7根皮筋,一段跳皮筋的視頻,小鼓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熱身運動。
教師:小朋友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做做運動吧。
(二)通過游戲,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1、引導幼兒嘗試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皮筋,請你找個空地方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結合民間童謠《馬蓮開花》,練習單腳內外跳皮筋。(幼兒圍成圓圈,單腳撐皮筋,另一只腳練習跳)
3、結合民間童謠《馬蓮開花》,嘗試雙腳交替繞圈跳。
(1)幼兒看視頻,分組練習。
(2)請一組幼兒示范。
(3)跳皮筋比賽。
4、現在我們要進行跳皮筋比賽了,看哪組的小朋友跟著老師的節奏,跳的又快又整齊。
【活動反思】
本課教學主要是學生自編的跳躍方法的跳皮筋,學會基本的雙起雙落動作,加強同伴間的合作。在練習前的準備活動中,引導學生模仿動物的跳,充分活動學生的各關節部位,避免因活動不充分,導致跳躍時扭傷踝關節等意外事故的發生。本課主要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時特別注意了學困生,盡量將不同素質的學生分布到各個小組,達到互幫互學的教學效果。
但在練習中,還是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與同伴交流合作,表現出排斥同伴、強占練習次數、不架皮筋等不良行為,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細心做工作,多教育鼓勵學生,更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共同進步,體驗關心幫助他人的快樂。
跳皮筋是一項民間傳統的游戲活動,較為普及。經常參加跳皮筋游戲活動,不但能夠提高跳躍能力,同時也能發展協調性和靈敏性,跳皮筋的方法很多,有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以及單腳跳、雙腳跳、花式跳等。還可以自己創編一些跳躍方法來跳皮筋。
幼兒園健康教案大班篇3
【教學過程】
1.請幼兒觀看課件(一):《獅子拔牙》的故事,引出課題。
①.師提問:孩子們,看完這個故事,誰來說一說,獅子為什么會牙疼?
幼兒:因為它吃了很多糖,糖會損壞牙齒,所以它的牙會疼。
幼兒:吃完糖不刷牙,它的牙就會痛。
②.師提問:那我們的牙齒是什么樣的呢?
(請小朋友對著小鏡子笑一笑,露出牙齒,并用手指敲一敲感受牙齒的硬度)
幼兒:牙齒是白顏色的。
幼兒:牙齒敲起來感覺很硬。
2.請幼兒品嘗食物體驗牙齒的作用。
①.利用生活經驗講述牙齒的作用。
師提問:你們知道自己有多少顆牙齒呢?小朋友可以對著鏡子數一數。(幼兒對著鏡子數牙齒,并將結果告訴老師)
幼兒:幫我們吃東西。
師提問:怎樣幫我們吃東西?
幼兒:牙齒可以將食物嚼碎,嚼碎了我們才能將吃的咽進肚子里。
師提問:每顆牙齒都能將食物嚼碎嗎?
②.為幼兒提供食物,通過親身實踐體驗不同牙齒的作用。
體驗教學:請幼兒對照鏡子仔細觀察,咀嚼食物時,哪些牙齒作用最大?食物是怎樣被一點點嚼碎的?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觀察和體驗食物嚼碎的整個過程。)師提問:哪位小朋友介紹一下你吃的是什么?它是怎樣被嚼碎的?
幼兒:我吃的黃瓜、餅干,是先用前面的兩顆門牙咬斷,再用后面的牙齒一點點嚼碎的。
師提問:前面的兩顆門牙長什么樣子?
幼兒:扁扁的、直直的、平平的。
師提問:還有誰來講講你吃的食物是怎樣被嚼碎的?
幼兒:牛肉不好咬,我先用尖尖的牙齒使勁扯斷后,用后面的牙齒使勁才嚼碎的。
師提問:尖尖的牙齒長在什么位置?它挨著誰?
幼兒:(幼兒露出牙齒指給老師和小朋友看)它挨著門牙。
師提問:你們是用哪顆牙齒嚼碎食物的?
幼兒紛紛說:最后面的牙齒。
3.結合牙齒的作用認識牙齒的名稱。
①.觀看課件,掌握牙齒名稱和作用。
(演示課件(二)的第一部分:牙齒的自我介紹)知識儲備:上、下牙齒由中間依次向兩側為切牙、尖牙、磨牙。切牙的作用是將食物切斷、尖牙的作用是將食物撕裂,而磨牙的作用是將食物磨碎。
②.幼兒分組觀察牙齒模型,找出上下牙齒中切牙、尖牙、磨牙的具體位置。
③.幼兒對照鏡子觀察自己的牙齒、與小朋友互相觀察,再次確認三種牙齒的具體位置和名稱。
(教師分組指導,鞏固認識牙齒的作用。孩子們非常有興趣的在牙齒模型、自己的牙齒和小朋友的牙齒中比較著尋找著。)4.通過實踐,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
①.發現問題:食物殘渣留在牙齒上。
幼兒:因為牙齒和牙齒之間有縫。
幼兒:因為餅干有點粘。
②.查找原因:牙齒上有食物會怎樣
幼兒:太臟了!
幼兒:會變臭的,有的人嘴里有口臭就是因為這樣!
幼兒:我的牙齒變黑了,媽媽說是因為吃完東西不刷牙才會變黑的!
教師小結:牙齒上殘留的食物殘渣,如不及時清除,會引起蛀牙,牙齒變黑、變爛。
幼兒園健康教案大班篇4
設計意圖: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的身體充滿了好奇,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們在衛生間好奇地探討有關便便的問題,比如:“為什么我的便便的顏色和你的不一樣?”,“為什么我的便便里會有西瓜籽呢?”等等。為了幫助孩子了解便便形成的過程,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在有趣的故事中學習食物在自己的身體里旅行的過程,認識幾種形狀不同的便便,了解自己便便形成各色各樣的`原因,從而引發他們對身體健康的關注,注意飲食和營養均衡,知道保證便便的健康,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活動目標:
1、了解食物在體內被消化吸收并轉化成糞便的過程。
2、認識幾種不同形狀的便便,知道便便與健康相關。
3、懂得營養均衡的重要性,能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活動準備:
ppt,背景音樂,繪本《便便是怎么來的》
活動重點:
了解食物在體內被消化吸收并轉化成糞便的過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便便為什么是黃色嗎?
在這里,我們得先知道便便是怎么來的呢。
二、基本部分
1、講述繪本《便便是怎么來的》
大家好,我是一坨便便,有些人也稱我為”屎”或者“粑粑”。雖然我的氣味聞起來令人有點不愉悅,但我可以作為莊稼的有機肥料。很多小朋友都很想知道便便是怎么形成的,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食物在人體的旅程吧。
早晨,丁丁洗漱好之后。……就這樣,在丁丁身體里轉來轉去的小玉米粒,終于結束了漫長的旅行。那顆小玉米粒呢,碰到別人就要講起它在人體內的神奇的旅行。(完整講述故事內容)
2、什么樣的才是健康的便便?
小朋友們,你們現在知道便便是怎么來的了嗎?
如果吃多了或吃了不好的東西,小腸和大腸還來不及吸取營養和水分,它就變成爛稀稀的便便了;
如果不喝水、不吃蔬菜水果,想便便的時候不馬上去,就會便秘,拉出干巴巴的、呈顆粒狀的便便;
香蕉形狀的便便是無可挑剔的好便便。
小朋友們,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喝一杯水,吃飯要細嚼慢咽、不挑食,還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還有想便便的時候要馬上去,這樣就會拉出健康的便便。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知道了便便是怎么來的了,那么,便便為什么是黃色的呢?
肝分泌的膽汁是消化液的一種,膽汁存儲在膽囊里,如果食物進入體內,就會流出。黃色的膽汁與消化完成的食物一起排出,因此,便便的顏色通常是黃色或者黃褐色。除了膽汁以外,吃下的食物也會對便便的顏色產生影響。
如果吃胡蘿卜的話、便便會呈現橙色;如果吃芹菜的話便便會呈現綠色;如果吃肉的話,便便會呈現深褐色。如果吃白色食物的話,便便會是什么顏色呢?
幼兒園健康教案大班篇5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初步了解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2.運用身體各部位積極參與活動,感受身體的重要性。
3.體驗游戲的樂趣,萌發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初步的認識人體的經驗。
物質材料準備:10個呼啦圈,一塊大布,每人一張拼圖,三首奧爾夫音樂。
活動過程:
一、韻律導入,認知身體
"小朋友,你知道我們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嗎?"(有腳、頭、肩膀……)"讓我們一起再來認識一下它們,從頭開始吧!"
二、摸摸猜猜,學說兒歌
過渡:"小朋友真棒,身體的各個部位:頭、手、腳都協調地動起來了。現在先請小朋友坐下,我們來玩個猜猜看的游戲。"
1、幼兒觸摸,進一步認識身體。
"這塊大布下藏著一個人,我們來摸一摸,猜猜你摸到他身體的哪個部位。"
2、揭示人體部位名稱,學說"我的__"。
3、完整說兒歌。
三、呼啦圈游戲,協調動作
"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玩一個呼啦圈游戲。"
1、介紹游戲規則。
2、聽音樂(奧爾夫——開始、停止的音樂。)玩游戲,適當增加難度。
四、模仿想象,遷移經驗
過渡:我們認識了身體的這么多部位,好能干啊!你的身體平時都干些什么事,誰能表演一下?(洗臉、刷牙、打電話……)
1、模仿生活動作。
2、歸納提升保護身體的辦法,升華愛惜身體、珍愛生命的情感。
幼兒園健康教案大班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人體的興趣,初步了解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名稱及其主要的功能。
2、引導幼兒知道養成良好的生活。
活動準備:
人體模型圖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教學掛圖引出主題。
教師出示觀察掛圖,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瞧,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種關于什么的掛圖?(人體模型的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了解主要器官的位置,并相應地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到它的位置。教師:我們來看看這幅掛圖是關于什么內容的?教師小結:這張掛圖是指我們身體內的各部分器官,我們的身體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器官。有肺、心臟、胃、肝、小腸、大腸、腎等。(邊說指向相應的部位)
二、教師逐一介紹身體各部分器官。
1、認識人體器官——肺。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個就是人體的肺,你們知道肺有什么作用。(讓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小結:肺是人們氣體的交換站,它位于人體胸腔左右各一片。如果沒有它人就無法呼吸了。(教師將模型中的兩片肺取下讓幼兒觀察并加深印象。
2、認識器官——心臟。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的形狀怎么樣?(心臟就像桃子,我們的心臟就只有我們自己的拳頭那么大,位于我們的胸腔中部偏左)(出示心臟)你們知道心臟都有什么功能嗎?(讓幼兒講述)教師小結:心臟能維持血液循環,它把人體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血液輸送到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吃飽喝足。
3、認識器官——-胃教師:你們知道我們每天吃進去的東西都跑哪里去了嗎?我們每天吃的東西都通過腸道運到了胃里。你們知道胃有什么功能嗎?(教師出示胃)教師小結:我們吃的食物都是在胃里被磨碎的。磨碎的食物的事物就更容易被小腸吸收。大腸不能吸收營養,人體的大便是在大腸內形成的。
4、認識器官——肝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個就是人體的肝,肝的作用是什么呢?教師小結:肝對人體可重要了,肝可以分泌膽汁把人體一些有毒的變成無毒的,防止它們危害身體健康,而且肝還可以吞噬、細菌、病毒保護其器官免受傷害。
5、認識器官——腎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哪個人體器官嗎?(出示器官腎)教師小結:腎是人體的清潔機,它擔負著清楚廢物,毒物等重要而危險的工作。我們的內臟都很重要,我們都要好好的愛護。
三、讓幼兒說說怎么樣保護自己的內臟。
教師:剛才我們都介紹了人體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人體器官這么重要,平時我們要怎么樣來保護呢?(讓幼兒自由表達)
教師小結:人身上的器官就像一個機器不停的運轉,各個器官就像機器的零件,當有零件出現問題的時候,機器就運轉不好,這時候身體就會感覺不舒服。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內臟,它們才能正常工作,任何一個器官出現問題就容易生病。所以平時我們要講衛生、不挑食、常鍛煉身體這樣我們的身體內的器官就不容易生病。
幼兒園健康教案大班篇7
目的要求:
1、初步認識身體外部主要部位,知道頭、手、腳的主要作用。
2、積極參加活動,能迅速指出相應的身體部位。
活動準備:
1、可活動的玩具娃娃一個。
2、人體拼圖若干。
內容與指導:
1、教師出示玩具娃娃,師幼共同觀察玩具娃娃。
(1)、教師以娃娃的口吻:小朋友好,我是娃娃。“很高興見到你們,你們告訴我,我和你們長得一樣嗎?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娃娃,并以娃娃的口吻教幼兒從上到下認識娃娃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也請幼兒在自己身體指出相應部位。
師:我有一個圓圓的頭,我有大大的軀干,我有兩條手臂,我有兩條腿。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原來娃娃和我們一樣,身上豆油頭、軀干、手臂、腿和腳。
2、教師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頭、手、腳的作用。
(1)、師:小朋友、頭、手、腳有什么用?可以干什么?
(2)、幼兒一起說一說、做一做。
(3)、師:我們的頭可以動,會思考問題;小手可以做許多事情,如吃飯、畫畫等;小腳也很有用,會跑步、踢球等等。
3、教師和幼兒共同操作。
4、教師總結:人有頭、軀干、手臂、手、腿和腳,因為有這些,我們人才能干、漂亮。
5、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