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中班課堂活動教案
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為老師,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覷的。首先在編寫教案的過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參和作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中班課堂活動教案,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教師中班課堂活動教案1
一、設計意圖
在過去的與幾何形體相關的活動設計中,我們慣于呈現一個個完整成型的幾何形體讓孩子觀察辨認,在預想的多種感官參與(看看、說說、摸摸等)中、多種形式操作活動(找找、拼拼、剪剪等)中,讓孩子們獲得我們自以為的對某種幾何圖形的充分認識。然而,對于這些幾何形體從何而來、還有什么樣的圖形等具有開放性、延展性、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老師鮮有思考,也極少能從數學活動這一平臺讓孩子獲得相應的思考引領。
其實,在孩子們辨識的平面圖形中,從最簡單的三角形到各種不規整的多邊形,它們都是幾條"線"圍成的封閉狀圖形,其中"線"的數量差異給這些各不相同的圖形命名帶來便利:有幾條邊(線),就是幾邊形。而"線",又是從"點"出發的某個方向的延伸。當我們嘗試從源頭處厘清這些有關平面圖形的知識鏈時,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引導孩子通向圖形王國的自發、可持續性探索的數學活動平臺:連點成線變圖形。
二、活動目標
1.在連線活動中,增進對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特征的認識。
2.嘗試對連點成線所圍成的圖形進行命名,了解多邊形的命名方法。
3.用"連線"方式探索多邊形與三角形之間的轉換,初步感知圖形之間互相轉換的內在規律。
4.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
1.背景音樂《雪絨花》、《的士高》,相機。
2.情境創設:藍色塊狀星空圖(藍色展板為底,其上零星粘貼適量黃色小圓點作"星星")圍成一片,成"星空"狀情境;另備1塊"星空圖",置于黑板上用于示范性操作,或制作相應ppt課件進行操作。
3.油畫棒人手1份。
四、活動過程
(一)星星的"三步舞曲"——三角形特征再探秘
1.傾聽音樂《雪絨花》,感受音樂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提問:這首曲子聽上去怎么樣?這是一首幾拍子的曲子?聽到音樂你想干什么?
2.示范操作:連點成線變三角形。
導語:小星星們也喜歡這首曲子,看,它們跳起舞來了呢!
示范:教師在《雪絨花》的音樂背景下,按音樂節奏在星空圖上連點成線變出一個個三角形。
提問:小星星跳出了什么樣的舞蹈?它們是怎么跳出來的?(三顆星,連成三條線,圍成三角形。)追問:老師聽說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誰能從圖上的三角形里指給我們看嗎?
小結:三條邊,就是三個點(星)連成的三條線;三個角,其實就是三顆星和它們旁邊的兩條線夾起來的地方。
3.尋找和探索:身體上的"角"和"三角形"。
例如,引導幼兒用手指的開合,感受"角"的大小;再引導幼兒用雙手手指配合構造三角形,并從所構造出的三角形中,結伴辨識三個角、三條邊,強化三角形"圍成"的封閉造型特征。
三角形的出現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孩子在暗示性的三拍子音樂背景下,在老師有節奏有規律的連線過程中,自然體會到了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圍成(實則是對圖形封閉狀態的一種形象的解釋)"等的形狀特征,這為孩子日后可能的圖形創作畫提供了直接經驗。另外,在身體中"角"和"三角形"的尋找和表現中,又幫助孩子矯正了原有的對"角"僅僅是"最尖的那一'點'"的認識,為后續的探索學習提供了經驗鋪墊。
(二)星星"迪斯科"——多邊形的連線探索
1.傾聽音樂,感受的士高音樂節奏特點,猜測星星們的"新舞蹈"。
提問:這樣的音樂,星星們聽了會跳出什么形狀的舞蹈呢?
嘗試操作:請一個幼兒用油畫棒在"星空圖"上操作。
評價討論:圍繞"圍成了一個新圖形了嗎",以及"圖形的中間有多余的線嗎"展開討論,并根據幼兒討論的情況,適當再次嘗試。
2.幼兒操作,連點成線變圖形,變出新圖形。
要求:我們一起來用"連點成線"變圖形的方法,幫小星星們聽音樂圍出新的圖形來,看看誰圍成的圖形最特別,而且這個圖形中間沒有亂糟糟的線。
操作:幼兒人手一支油畫棒,到星空情境中找"一片天",聽著的士高音樂進行操作。
教師觀察、指導幼兒的連線操作情況,并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把連線圍成的各種多邊形拍攝下來。
3.思考和討論:這是什么圖形。
引導語:我們一起來看看,星星迪斯科跳出了什么樣的圖形?教師把拍攝的照片上傳電腦展示給幼兒。
引導觀察:這個圖形上有幾條邊?幾個角?那我們應該叫它幾邊形?
適時追問:哪里還有五邊形?我們一起找找看看。除了五邊形,還有什么圖形呢?這是一個什么圖形呢?
小結:有幾條邊(幾個角),就是幾邊形。
4.游戲:找圖形。
游戲規則:教師發出指令(如找五邊形),幼兒根據指令到星空圖中找出相應的圖形,看誰找得又對又快。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師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性,引導幼兒在課堂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并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體驗成功快樂。
在活動中教師也出現了很多不足之處,如:在幼兒操作時,教師沒有及時給幼兒提出正確的要求導致幼兒在操作中出現課堂混亂的現象。幼兒拼出圖畫的內容不夠豐富,教師也沒有繼續為幼兒豐富圖畫內容,這個環節有所欠缺。在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時,教師的情緒不夠高漲,沒有和幼兒做到分享快樂。
教師中班課堂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運動能使身體健康。
2、知道做事要堅持到底。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能簡單復述故事。
活動過程:
一、引入
師:今天我想問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叫減肥嗎?
你們認識的人中有誰在減肥的嘛?他為什么要減肥?用什么方法減肥?
胖會給他們帶來什么麻煩?
師:胖有那么多壞處呀,所以這只胖胖兔也要減肥了,想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減肥的嗎?聽了這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二、理解故事。
1、教師口述故事:故事《胖胖兔減肥》
2、提問。
故事講完了,先問問小朋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我們一起說:《胖胖兔減肥》
那胖胖兔想用什么辦法減肥的呢?打籃球,恩,打籃球是一個很好的運動方法,可以讓胖胖兔變成了運動員小兔,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
可是他會打籃球嗎?當然不會了,他從來不運動怎么可能會打籃球呢?
后來是誰給胖胖兔想了個好辦法呀?袋鼠
聰明的袋鼠想了個什么好方法?先學習拍球。
可是胖胖兔連拍球都不會呀,拍著拍著就滾遠了,小朋友們在學拍皮球的時候是不是這樣的呀?是的。
那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解決的?
那故事里的小袋鼠想的是怎么樣的好辦法?
有了小袋鼠那么好的辦法,胖胖兔是不是聽了這個好辦法,就一下子就學會了呀?我請小朋友來告訴我她是怎么學會的?
原來要學會拍皮球那么麻煩呀干脆就不要學了,胖胖兔為什么還要堅持下去?
因為呀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堅持到底,如果說我們小朋友學習拍球,學到一半就跟老師說:“那么累的,我要投降了,不要練了”,那他就永遠學不會了,其他小朋友今天不會拍,沒關系,我們認真練,練多了堅持下來了就會了,等到其他小朋友我們都在玩皮球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就只好站在旁邊看別人玩了。就像故事里,胖胖兔每天堅持下來,后來成功沒有?成功了,胖胖兔變成了運動員小兔。
三、總結
我們小朋友像當胖胖兔還是運動員小兔呢?
那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減肥的?
有那么多好辦法,我們平時在幼兒園一定要積極鍛煉身體才能變成運動小兔,健健康康的。
活動反思:
1、引入環節較生活化,能引起幼兒共鳴,展開討論。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避免“瘦瘦的才好”之類的語言,一面誤導幼兒只有很瘦才健康。
3、結尾部分可以配合動作,如幼兒說“可以打羽毛球”,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來做做這個動作。后半部分幼兒注意下降,可以通過“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附:故事《胖胖兔減肥》
胖胖兔從來不運動,長得越來越胖,走起路來都呼哧呼哧喘氣。終于有一天,它要去籃球場運動運動。袋鼠奇怪地問:“胖胖兔,你來干嗎?”胖胖兔說:“學打籃球呀!”袋鼠說:“打籃球先要學會拍球。”“啊,這么簡單。”胖胖兔學著袋鼠的樣子拍起籃球來。可是,剛拍了一下,籃球就滾跑了。再撿起來一拍,籃球又滾跑了。袋鼠在地上畫了一個圈:“你站在里面,不許拍到圈外,每次連著拍10下。”“1、2、3,我累死了!”胖胖兔拍了三下,就拍得手發軟,腿發抖。第二天胖胖兔拍了5下,就累得坐在地上。胖胖兔站起來接著拍。拍著拍著,籃球聽話了,不會到處亂滾了。一下兩下三下,胖胖兔可以連著拍10下了。胖胖兔越拍越有趣,每天都來拍球。幾天以后,胖胖兔變成了運動員小兔,走起路來再也不會呼哧呼哧喘粗氣了。
教師中班課堂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以閱讀的方式,讓幼兒在看看、說說、做做中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初步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運用。
3、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PPT、圖片若干、牙簽、棉棒
活動過程:
(一)看PPT,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小朋友,看看圖片中有什么?哪一種圖形是最多的?是三角形最多。
2、看三角形圖片。
你們怎么知道他是三角形的呢?明確三角形概念,我們來一起數一數它有幾條邊,幾個角。
(二)觀看PPT,理解快樂的三角形。
圖片上有一個三角形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快樂,它非常喜歡幫助別人。
1、一天快樂去旅行,在路上看到熊貓寶寶在哭,快樂問"小熊貓,你哭什么啊?"小熊貓說:"我蓋房子,但是你看我沒有屋頂。"這時快樂寶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你們看三角形寶寶行到了什么好辦法呢?哦,原來三角形快樂變成了屋頂。
2、三角形快樂告別了熊貓寶寶繼續旅行,這時候看到一個小花狗正在河邊發愁,三角形快樂走過去問:"小狗弟弟你們怎么了?"小花狗說:"我想要搭一座橋過河的,但是你看,我搭不出來了。"三角形快樂靈機一動又想出一個好辦法。小花狗高興的過了橋。三角形快樂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呢?
3、三角形快樂告別了小花狗,又繼續旅行了,這次他來到了海邊,他到一只小黃雞在海邊發呆,三角形快樂問:"小黃雞你怎么了?"小黃雞說:"我要去航海,但是我的木筏沒有帆,出不了海怎么辦呢?"這時三角形快樂靈機一動又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小黃狗開心的航海去了。三角形快樂做了什么?
4、三角形快樂他告別了小黃雞又繼續旅行了,這次他跑到了一位小朋友的身上,你們看他跑到了小朋友的哪里呢?
總結:三角形寶寶真實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寶寶,幫助了這么多好朋友。我們也要向他一樣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三)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說說還有什么地方時三角形。
三角形真是本領大,我們在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看到了三角形寶寶呢?
(衣架、自行車、蘑菇、金字塔···)
(四)做一做三角形
1、我給你們準備了牙簽和棉棒請你們用三根棉棒或者牙簽拼出一個三角形,拼好后請你們再拿一根棉簽看看怎么樣拼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幼兒操作。
2、請你也來試試用牙簽和棉棒搭出三角形的東西,這個東西一定要帶三角形,比一比誰搭的東西最多?給你五分鐘時間。
3、集體觀摩。你們做了許多三角形的東西,真不簡單。我們回家也來拼一拼,讓爸爸媽媽也來看看我們的本領吧!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設計我能夠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活動目標和活動形式。由于幼兒直覺行動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年齡特點,整個數學活動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動手的過程中親自感知、探索、總結。
中班幼兒在圖形認知方面僅限于簡單的圖形分割與拼合,因此在孩子們開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經驗基礎上,設計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動,進一步了解各圖形的分割與拼合。活動中采取游戲情景法引入數學活動內容,利用為喜羊羊過生日,結合了幼兒的興趣和已有經驗,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孩子們一看到喜羊羊等圖片,情緒十分高漲。針對中班幼兒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情境“給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樣能夠分得一樣大”,請幼兒集思廣益,幫助喜羊羊想辦法,孩子們操作的熱情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
通過兩次探索操作,幼兒充分感知正方形圖形二、四等分與拼合,感知和理解圖形間的關系以及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兩次操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并且教師結合幼兒的操作進行小結,幫助幼兒梳理經驗認識。孩子們到底是否掌握了對正方形圖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過一個“和圖形娃娃做游戲”的環節,引導幼兒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在游戲的設計中,我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小困難,引導幼兒能夠用所學到的知識經驗解決這些困難。
最終,幼兒將生活中的知識又運用到生活中,活動的設計比較完整。為了能夠突出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我重點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活動中提問的設計。在這次數學活動中,我設計的提問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既能夠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目標思考問題,又能夠激發每個幼兒求異的思維方式,為幼兒在思維上拓展了空間,鼓勵幼兒和別人想的不同,如進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問:怎樣能夠把蛋糕分成一樣大的兩(四)塊呢、還有別的方法嗎等。
第二,操作活動后鼓勵幼兒交流。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正是顯示思維差異性的時候,教師作為一名觀察者和指導者一定要了解幼兒的操作特點和思維特點,在操作活動后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進行方法和經驗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學到別人的經驗,這對每一名幼兒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而且教師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的思考,他們會努力展現自己的想法,與別人分享。
第三,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在教師的引領下,孩子們在一次教育活動中能夠學到一定的知識,而知識的作用正是“學為所用”,因此孩子們能將所學的知識得以運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動中設計了一個運用知識的游戲環節,鼓勵幼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此次數學教育活動只是拉開了圖形分割與拼合的序幕,我們還會相繼開展圓形、半圓形等圖形的分割與拼合活動,引領幼兒在圖形學習的領域里探索,為幼兒提供操作、探索與創新的機會,促進幼兒動手、語言和思維等各方面的發展。
教師中班課堂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途徑尋找三角形,鞏固認識三角形的基本形狀。
2、能動腦筋,發揮想象力,將三角形變成各種物體。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電腦課件、各種圖形的彩紙、各種圖形的即時貼、鉛畫紙、塑料紙、積木、玩具、大墊子、固體膠、水彩筆、皇 冠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找找三角形
1、電腦放映組:幼兒觀看教師自制的PPT,尋找“動畫片”中的三角形。
2、游戲組:在各種圖形寶寶中尋找三角形。
3、搜索組:在教室里尋找各種各樣的三角形。
T:我是三角形王國的國王,你們好!在我的王國里有很多三角形寶寶,今天他們在和櫻桃班的寶寶捉迷藏呢!請你們動動小腦筋把他們都找出來,行不行啊?
T:瞧,電腦的圖片里藏著許多三角形寶寶,請你們用你們的火眼金金把他們都找出來。
在圖形王國里也藏著各種各樣的三角形寶寶,也請你們把他們找出來,然后送回到我的王國里。
在教室里還有許多玩具、積木,你也可以在里面找找三角形藏在哪里了?
T:準備好了嗎?好,出發吧!
二、幼兒操作尋找三角形,教師巡回指導
三、分享交流
1、T:大家都找到三角形寶寶了嗎?來趕快到我這里來休息一下吧!
2、T: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的王國里的三角形,你們都找對了嗎?
都是三角形嗎?它到底是不是三角形?
3、T:原來三角形寶寶都是有三條邊三個角的。
4、T:你們還在那里找到了我的三角形寶寶呢?
四、游戲:變變變
1、T:寶寶們,你們真棒!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哦,我的三角形寶寶本領可大呢,他們會變魔術!不信我開給你們變幾個魔術,你們可要看仔細了哦!
2、播放PPT
3、T:變、變、變,變出什么了呀?
4、T:怎么樣,我的本領大吧!你們是不是也想試一試?這里有許多材料,請你們動動小腦筋,做個小小魔術師吧!記住哦,如果你變好了,請你把它放到這里給大家欣賞一下哦!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學反思
我上這節數學課,就是讓孩子們認識三角形,在這教學過程中,通過讓他們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了1、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2、三角形的三條邊可以不一樣長,三個角可以不一樣大。
教師中班課堂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嘗試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和節奏表現故事角色的特點。
2、體驗和同伴合作配音表演的快樂。
3、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不同種類的樂器若干、節奏圖譜
活動提示:
一、回憶故事(價值分析:在回憶故事中,拍拍故事中相應的節奏,為以下選節奏圖譜做鋪墊。)
1、引出:前幾天我們聽過一個什么故事?(出示課件)
2、提問: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獅子、小馬、小鴨、小鳥、老鼠)這些小動物出來玩和逃走時的走路聲、叫聲是怎么樣的?(幼兒模擬動物聲音、拍拍節奏)
小結:把小動物出場和離開的聲音節奏型做一個總結。
二、探索嘗試(價值分析:通過探索,嘗試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和節奏表現故事角色的特點。)
1、一一出示節奏圖譜:接下來,我們和這些小動物們一起做個配圖游戲。
誰來試著拍一拍,你們覺得這張節奏譜上的節奏像故事里哪個小動物的叫聲和腳步身?(一起拍拍節奏,出示相應的動物圖)
2、出示各種小樂器:這里有哪些打擊樂器?想想哪種小樂器的聲音像大獅子(馬、老鼠、鴨、鳥)的叫聲和腳步身?(一一敲敲小樂器來驗證一下)
3、分組探索:給音樂節奏故事里的動物配音(配音游戲)
(1)提出要求:我們一起請小樂器幫忙,給故事里的動物配音。看看故事中有幾種小動物?那么幾個人一組?每組的5個朋友先要互相商量好自己想做哪種小動物,再去選一種適合這個小動物聲音的小樂器,最后每組的5個朋友一起試試用樂器給故事里的動物配音。
(2)把幼兒分成三組,各自選擇樂器和相應的節奏型進行練習。
三、配音表演
(價值分析:利用配圖、配樂游戲,嘗試根據故事的角色特點,選擇合適的節奏型及打擊樂器來表現故事內容,并體驗和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我們一起學做小小演奏家來配音表演。
1、請一組幼兒合作配音表演:讓幼兒根據自己選擇的樂器和小動物相應的節奏型給故事中的小動物配音。
2、全體幼兒進行合作配音表演選擇同一種動物的幼兒分別在一起,集體給故事中的小動物配音。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用樂器模仿小動物的聲音講故事,那還有什么故事可以用樂器來配音呢?等你們發現了告訴老師,我們再來一起演奏。
教師中班課堂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