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安全課教案7篇
幼兒園里的活動一般分為:運動、游戲、學習、生活四大板塊,老師會用動靜交替的模式安排好孩子們在園里的作息時間。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幼兒園大班安全課教案,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幼兒園大班安全課教案篇1
不玩尖銳物品是中班下學期的目標,中班孩子充滿好奇心,對正確使用一些尖銳物品是一個盲點,常常把它們當玩具與同伴玩,而想不到后果。為了讓小朋友區分玩具和工具,懂的正確去使用它們,我設計了這節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懂的尖銳的物品,如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和別人。
2、學習使用剪刀、筷子、筆、刀、吸管、游戲棒等物品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準備若干尖銳物品,筷子、剪刀、筆、刀、吸管、游戲棒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了解尖銳物品,知道名稱,了解它的用途。
(1)在小朋友的桌上擺放著些什么東西?
(2)它叫什么名字,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處?
(3)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它們為什么要設計成這個樣子?
(5)你還知道哪些尖銳的物品?
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有些東西有著尖尖的頭,有的東西有著鋒利的邊緣,這些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幫了我們許多的忙。但尖利的東西卻容易傷人。
2、交流生活中使用尖銳物品不當造成傷害的體會。
(1)你在生活中用過哪些尖銳的東西?
(2)它有沒有對你造成傷害?
(3)為什么會弄傷?
使幼兒知道不正確地使用尖銳的物品會給我們帶來傷害。
3、討論正確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
(1)這些尖銳的物品使用不當會傷害我們,那我們應該怎樣來使用它呢?
(2)請個別幼兒示范正確的使用方法。
4、教師進行小結。
課后反思:
幼兒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當造成傷害的一些體會時,幼兒都積極的說了一些自己使用過的尖利的物品。有剪刀、針、圖釘、牙簽、大頭針、釘子等,幼兒的知識經驗較豐富,還說了很多發生在他們自己或者周圍人身上的一些傷害事故,從中不難看出現在的幼兒知識面還是比較廣的,他們都能對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評價,并進行分析,了解受傷的原因。
幼兒園大班安全課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不隨意在廚房玩鬧,觸碰危險物品。
2、能正確判斷多種行為,逐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電視機、電腦、視頻《不在廚房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孩子們,今天我這兒有一個小故事,請你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觀看視頻,交流討論。
1、播放視頻。
2、師:瑾兒做了哪些事?發生了什么事?媽媽對瑾兒說了什么?
師幼小結:我們家里有很多東西都有危險性,一個人可不能站在高處拿東西,萬一摔下來不僅摔疼,還有可能打碎東西受傷。拿不到東西可以請爸爸媽媽和其他大人幫忙哦。
3、師:為什么不能在廚房玩呢?
師幼小結:菜刀很鋒利容易割傷,煤氣開關也不能隨便打開,很容易引起中毒或者火災。大人做菜的時候鍋里的油會濺出來容易燙傷。
4、師:那你們知道廚房里還有哪些危險嗎?
師幼小結:插頭不亂碰,水壺也不能亂動哦。
三、判斷正確,鞏固經驗。
1、師:瞧,這些圖片你們看得懂嗎?是什么意思?這樣的做法正確嗎?
2、師幼小結:大事小事、在家在外,安全第一從我做起!
幼兒園大班安全課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了解簡單的防火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習火災自救的方法。
2、鍛煉幼兒遇事不慌、不怕危險困難的勇敢精神,能夠保護自身安全。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字卡圖片、火災場面范畫、自救圖解。
教學過程:
一、出示火字的字圖卡,請幼兒觀察:
1、提問:這是什么字?"火"
首先出示圖片讓幼兒觀看,其次讓幼兒用知道"火"字是象形字,能解它的筆順。那么火能燃著哪些東西?(布,木頭、汽油、酒精、蠟燭等)
2、知道了火能發光發熱,組織幼兒討論火的用途和危害。
(1)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火,請幼兒說出火的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2)火對人類有什么危害?(燒傷皮膚、燒毀財物、房屋、森林等)
二、組織幼兒討論并出示圖片:
(1)發生火災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亂丟火煙頭、在禁放區燃放煙花、用明火照明尋找物、亂拉亂接電線等)
(2)怎么樣防止火災發生?
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么樣做才能實現自我保護與逃生自救?
①發現火災迅速撥打火警電話119。報警時要講清詳細地址、姓名。
②家中起火,不要驚慌,迅速用滅火器進行撲救。
③穿過濃煙逃生時,使身體貼近地面,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④如果身上著火,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
⑤如遇火災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逃生。
⑥如果室外著火,不要開門,以防大火竄入室內。用浸濕的物品堵塞門窗縫,并潑水降溫。
⑦若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信號。
三、防火自救游戲:
小朋友站成一圈,選幾位小朋友頭戴福娃歡歡的火焰頭飾沿著圈外走,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朗誦防火兒歌,當兒歌停止后,戴頭飾的小朋友迅速抱住圈上任意一位小朋友,表示他們的衣服著火啦。"著火"的小朋友迅速想辦法自救,如就地打滾,脫掉外衣或假裝用水淋濕身體。做完后摘下頭飾,走到圈外,游戲從頭在做。游戲可重復進行。
防火兒歌
小朋友,不玩火,莫讓大家吃苦果;
是電器,都有電,手濕不要動電線;
不玩火,不動電,自我保護是關鍵;
發生火災不亂走,及時撥打"119"。
心不慌,意不亂,鎮定冷靜快疏散。
濕毛巾,捂口鼻,身體前屈頭伏地。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讓幼兒主動探索、尋找日常生活中不能隨便說的易引發火災的物品,并讓幼兒自主地說出不能玩的原因。體現《綱要》理念,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活動中,通過看火災錄相及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幾個片斷,使幼兒在大腦中形成表象,并讓幼兒通過觀察、思維、想象,自主做出判斷,豐富幼兒安全防火知識,從小培養安全意識,為幼兒一生可持續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最后,采用游戲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自救知識、技能。總之,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堅持面向全體,尊重、關注每個幼兒,給所有幼兒提供開放的環境,同他們一同探索,始終做幼兒的支持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豐富了幼兒防火知識,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當然,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對中班年齡普遍偏小的特點,把握不到位,活動難度稍有些偏大。在引導幼兒自主探索、互助合作方面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
幼兒園大班安全課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相關安全防護圖片的展示,使幼兒有初步的認識,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自己。
2、引導幼兒辨別哪些行為是危險的,哪些是安全的,并掌握遇到危險時的簡單自我保護和求救的方法。
二、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
1、安全有關的圖片。
2、水彩筆、記號筆、白紙等。
經驗準備:
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危險的事情和認識生活中的一些標志。
如小心觸電、小心滑倒、小心開水燙、注意安全等。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讓幼兒從心里明白這么做是危險的。
四、教學過程
(一)、利用身體語言,激發幼兒的興趣。教師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安全圖片上的意識,如小心觸電等。
(二)、利用講故事的形式對故事中出現的安全情況進行分析:
1、小朋友在上下樓梯時,你推我擠的現象,發生小朋友摔下樓的情景。
2、小朋友去碰家里或者幼兒園的插頭。
3、拿石頭和沙子扔過來,扔過去。
4、將珠子或者筆帽放入嘴里。
5、在教室里到處亂跑、追追打打。
(三)教師總結
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夠注意安全,學會保護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大班安全課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吃各種食物(果凍、魚、熱湯、水果等)時要注意的安全事項,學會正確進食方法、2、明白吃飯時不包飯和裹飯,細嚼慢咽才有利于健康,不要一邊吃一邊說話、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教師透過與幼兒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平時都愛吃什么東西呢?零食是我們小朋友愛吃的東西,你們都吃過哪些零食呢?
引導幼兒回答、
2、教師:剛剛小朋友都說了很多自我愛吃的零食,那除了零食以外,我們還要吃飯菜,小朋友,你們吃過的飯菜又都有哪些呢?
教師引導幼兒用心回答、
二、引導幼兒了解進食可能遇到的危險
1、教師:小朋友,你們明白嗎?飯菜可口,零食好吃,但是如果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不注意,也會很容易發生危險的哦!
2、教師說一說因為飲食不當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如:有些孩子因為吃果凍造成窒息,有些小朋友中午把飯含在嘴巴里面睡覺也造成窒息等等、
三、讓幼兒自我發現由于進食不當所產生的危險
1、教師:小朋友,此刻請你們說說你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就應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2、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我在進餐時有哪些不正確的方式,就應要怎樣樣做,才能夠避免危險的發生、
3、教師小結:吃飯時不能含飯在嘴巴里面,吃魚的時候就應慢慢吃,防止被魚刺卡到;湯太燙的話就應等一會兒再喝等等、只要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慢慢吃,多加注意,就不會發生這些危險、
四、出示掛圖,進一步了解進食時要注意的安全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這幅圖里面都有什么資料呢?圖上方是怎樣樣提醒我們在進食的時候要注意的事情呢?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畫,用自我的語言說一說、
3、教師小結:細細滑滑的食物要一小口一小口咬碎以后再咽下,我們在吃水果時要及時吐核,吃有刺的食物時要慢慢吃,過熱的食物要等到稍涼以后再吃、
五、教師引導幼兒回顧并總結這天活動的資料,期望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進食安全
幼兒園大班安全課教案篇6
【活動設計】
陽臺是家中伸向外面的平臺,很多家庭都會在陽臺上養花、養魚、曬衣服,有的人還喜歡在陽臺上曬太陽、乘涼、鍛煉身體等。對于幼兒,因為在陽臺上可以看到外面,所以更具吸引力。他們喜歡爬到陽臺的窗戶上往外看或把身體探出窗臺,這都是很危險的行為。因此,我們結合幼兒的生活設計了此活動,讓幼兒了解在陽臺上玩時要注意的事項,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目標】
1、了解陽臺的功能。
2、知道在陽臺上跑跳、爬窗,在窗邊嬉戲等行為很危險。
3、能用簡單的圖示制作安全提示牌。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資源,家中陽臺的圖片。
2、不同形狀的卡片、水彩筆,每位幼兒一套。
3、幼兒用書第6、7頁。
【活動過程】
1、通過互現介紹“我家的陽臺”,使小朋友了解陽臺的功能。
(1)請小朋友介紹自己家陽臺上有什么?家里人都在陽臺上干什么?
(2)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中陽臺的圖片。
小結:家里的陽臺功能很多,可以曬衣服、種花、乘涼、曬太陽。
2、教師講述故事《陶濤的頭卡住了》,使小朋友了解在陽臺上玩耍時要遵守的規則,知道攀爬陽臺、窗臺有危險。
提問:淘淘在陽臺上干什么?他那些行為有危險?
小結:小朋友在陽臺上玩耍時不鉆爬、不攀高,身體不能從護欄空隙穿過去,這樣的動作非常危險。還要注意不要從陽臺上往下扔東西,這樣會傷到別人。
3、制作陽臺上的安全提示牌。
引導小朋友選擇不同形狀的卡片,設計簡單、合適的圖案或符號,制成安全提示牌。畫好后可以帶回家掛在自己家的陽臺上,提醒家人注意安全。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找一找自己家的陽臺有什么危險,掛上安全提示牌。
2、請家長根據自己家的陽臺情況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活動反思】
由于幼兒的的年齡較小,獨自在家時會很害怕,沒有大人的看管易發生危險,幼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攀爬陽臺、窗臺的危險不了解。我們應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幼兒園大班安全課教案篇7
活動意圖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中的電器種類越來越多,為了便于電器的使用,各房間會有許多插座,插座上那黑黑的洞,最能引幼兒好奇,盡管許多家庭都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移動家具擋住插座、用透明膠帶封住插孔等,但還是時不時會有意外發生。幫助孩子認識電線和電插座存在危險非常重要。本次活動借助生動形象的小故事,讓幼兒看一看,聽一聽,畫一畫的過程中,了解簡單的安全用電常識,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目標
1、知道電線和插座藏著“咬人”的電,不能用手觸摸。
2、認識“有電危險”的標志。
活動準備
1、“有電危險”的標志。
2、電線一段,電插座一個。
3、自制幻燈片,故事 《會“咬人”的電》。
活動過程
1、播放幻燈片,欣賞故事《會“咬人”的電》。
(1)欣賞故事第一段,并理解故事進行簡單的提問:
猜猜故事里的“寶貝”是什么?
“寶貝”里藏著什么?為什么大家都喜歡這個“寶貝”?
(2)教師出示電插座請幼兒觀察并小結:
電插座是用來接電的,里面帶電,它能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2、欣賞故事第二段,根據故事內容提問:電插座可以碰嗎?狐貍把手伸進電插座后發生什么事了?
教師小結:電源插座是不能隨便碰的,尤其不能把手放進插座的插孔里,一旦碰到電,電就會“咬人”,是很可怕的。
3、欣賞故事第三段,請幼兒相互交流
以后狐貍還會亂動插座嗎?它會怎樣教育他的小狐貍呢?
4、教師出示電線,向幼兒介紹有關知識。
(1)這是什么?你在哪見過?仔細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教師介紹:這是電線,里面有銅線(或鋁線),能傳電。外面的塑料是保護層,包裹著銅線(或鋁線),如果沒了保護層,點就會傳出來,不小心碰到它,這位“電”朋友就會發脾氣傷人。
5、找找教室里的電線、電插座,知道生活中不能碰出這些危險的物品。
6、認識“用電危險”的標志,知道看見這些標志就引起注意,不能靠近。
活動延伸:
1、請幼兒數數家里共有幾個電插座,家長協助記錄下來。
2、自制“用電危險”標志,貼在家中有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