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學做相框小班教案
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有關幼兒園學做相框小班教案,供大家參考。
做相框小班教案1
課題 自制小相框 課型 設計·應用 教學 目標
1、學習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新穎、漂亮的小相框。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設計制作小相框 教學難點 相框作品的新穎、美觀和實用 課前準備 范作、課件 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內容 教學設計 目標達成 組織教學 1' 導入新課3' 講授新課 10' 課堂練習 22' 課堂總結 4' 檢查學生的學習用品 1、學生展示搜集的相框 2、教師出示制作的相框:喜歡這些相框嗎?是不是很獨特?用什么做的? 3、板出課題 1、了解相框的組成 相框、背板、支架 2、結合范作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①這些相框的邊框是怎么做出來的?用了什么方法?裝飾時用了什么方法? ②背板有什么作用? ③從哪兒能取出照片?這說明設計背板時我們要考慮什么? ④相框是怎么擺放的?支架要如何來設計呢?
3、根據手中材料,討論一下如何來制作。
4、作業要求: ①自己或合作完成小相框的設計制作。 ②造型美觀,色彩搭配和諧。 ③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1、針對學生差異輔導。 2、學生為作品設計廣告語。 展示評比 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介紹相框的樣式與材料 學生回答: 用紙盤、雪糕棒、掛歷紙、彩紙、瓦楞紙等制作而成。 學生觀察、分析 學生看一看,動腦筋想一想得出結論:折、卷、粘、剪、捆綁、插接等方法制作,用畫、折紙、小花飾、小絲帶等裝飾。 固定照片 背板的一側、插接的縫隙等;我們要考慮如何裝入取出照片。 立在桌子上或懸掛在墻上;支架與相框成一定角度或制作底座。 小組討論、匯報 教師提出具體要求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互評、教師點評 做好學習準備 通過直觀欣賞引起學生的興趣 知道相框的結構 明確相框邊框的制作、裝飾方法 了解背板的作用 掌握設計背板的理念 了解支架的功用及設計方法 拓展思路,為制作做準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及注意事項 學生設計制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提高欣賞水平 板書 設計 課題 折 卷 粘 剪 捆 插
做相框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用圓球滾畫的方法來進行裝飾繪畫,感受無規則花紋的美感。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耐心認真的做事態度。
3、體驗創作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活動重難點】
掌握用“圓球滾畫”的方法,感受無規則花紋的美感、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活動準備】
1、紙制小衣服、方紙盒、小彈球每人一份。
2、紅、黃、藍、綠四種水粉顏料若干。
3、《天線寶寶》音樂,四個紙制天線寶寶衣服。
【活動過程】
一、邀請幼兒來擁抱老師,增進師幼感情,拉近師幼距離。
二、放《天線寶寶》錄音,引出“無色”天線寶寶。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邀請了大家非常喜歡的小客人!(放天線寶寶錄音),聽一聽,猜一猜誰來了?隨音樂分別蹦出四個扮演丁丁、迪西、拉拉、小波的幼兒。請幼兒和天線寶寶一起跳舞。
小朋友,今天的天線寶寶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天線寶寶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天線寶寶的衣服沒有顏色真難看)
請幼兒觀察自己衣服的顏色,增進幼兒對顏色的認識,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三、用表演魔術的形式引出本節活動的主題,學習“圓球滾畫”的方法。
師:今天教師來表演一個魔術,給天線寶寶變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教師出示彈彈球,顏料、紙盒、小衣服,示范滾畫的步驟:把紙制的小服放進紙盒;把彈彈球醮上顏料;把彈彈球放進紙盒滾動,并用小手帕擦手。
引導幼兒可邊滾動邊說魔語(滾一滾、晃一晃、小衣服、變漂亮)
四、請幼兒自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給每位幼兒準備了一份操作工具,請幼兒自由創作,提醒幼兒注意不能把顏料弄在衣服上,請幼兒多嘗試幾種顏色進行裝飾。
五、請幼兒把染好顏料的小衣服送給自己喜歡的天線寶寶。
六、活動延伸
做相框小班教案3
小班美工:魚兒游游
活動背景:教室的自然叫里總會飼養幾條小魚,它給孩子的活動室里帶來了生氣。孩子們每天都會在魚缸前,與小魚說話、喂食,所以我想,孩子們的探索活動可以從小魚開始。
活動目標:
1、喜歡魚,了解魚的外形特征;
2、用紙折魚(學習對角折),并調換各種顏色涂畫魚。
活動準備;
魚缸里養著的各種樣式的魚、空魚缸盛有一半水、正方形的各色彩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欣賞魚缸里的魚,說說它們的特征
老師:你喜歡魚缸里的哪條魚?為什么?
——在“喜歡”的情緒背景中,仔細觀察各種魚的外型特征。
幼兒:我喜歡這條魚,它是三角形的,很漂亮。(教師在很班上出示沒有上色的三角形的魚)
幼兒:我喜歡這條魚,它身上是紅色的。(老師出示紅色的魚鱗)
老師:這是魚身上的衣服,叫魚鱗。 幼兒:我喜歡這條,它的尾巴很漂亮。
老師:它的尾巴怎么漂亮了? 幼兒:它的尾巴很大,游起來的時候一動一動的。 老師:啊,是一甩一甩的。(出示大大的魚尾巴) 幼兒:我喜歡它的眼睛,大大的,和別的不一樣。 老師:對,這種長著大大的眼睛的魚叫水泡眼。(出示大眼睛魚) (此外,我還準備了魚的其他特征部分:魚鰭、圓身體的魚等,隨時準備將孩子關注的部位呈現出來讓大家分享。) ——在孩子的觀察過程中,沒有人注意魚的嘴巴,于是,老師引導:“你們去看看魚嘴巴 是怎么樣的?”孩子在觀察后紛紛邊模仿邊議論:“這樣一動一動的。” 老師(小結)魚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它們有的是……有的是……身上魚鱗的.顏色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它們還有漂亮的尾巴,游起來一甩一甩的;有的魚有大大的眼睛,它們的嘴巴一直這樣一動一動的(邊說邊模仿)… 二、折紙魚 1、老師:(出示一個盛滿水的空魚缸)這里一條魚也沒有,我們一起做些好看的魚,放在里面,讓這只魚缸里也有許多魚兒游。 2、制作紙魚 A、教師完整示范折小魚的過程 B、學習對邊折 C、折好小魚后,教師引導幼兒用不同顏色的油畫棒畫魚的魚鱗。 ——“這條魚這么漂亮是因為它的魚鱗有很多不同的顏色。” 三、讓魚兒游游 把自己做的“小魚”放在水缸里,互相欣賞,找一找哪些魚最漂亮,它們的魚鱗是什么顏色的。 活動評價與反思: 孩子們對自己的作品十分的滿意,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折的紙魚放進了魚缸里,快樂的與同伴一起介紹自己的作品,“我的魚是黃色的,我的魚鱗……但我發現有的孩子不舍得把自己的折魚放進魚缸,因為她知道小魚是紙做的,放進去后,一會就會讓水弄濕的,于是我提議那些孩子讓小魚在我為他們準備的活動墻上的魚缸里游。本次活動中,我得到了一點啟示: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應該在追隨孩子想法的同時,及時概括總結,讓孩子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