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
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將師生活動和教學資源事先加以計劃,以便實施教學的具體方案。寫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下載,供大家參考。
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知道愛護指甲的重要性。
2.通過討論和觀察,知道如何愛護指甲。
3.讓幼兒知道為什么要常剪指甲和如何剪指甲,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故事內容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導入
二、分段講述。
大眼貓是個不愛干凈的孩子,不愛洗手也不愛洗臉,還喜歡留長指甲,指甲里還有黑黑的東西,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不喜歡他。因此媽媽很是頭疼,正想著該如何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呢?
媽媽想,先幫他把指甲剪掉吧。可是大眼貓非常不愿意媽媽給他剪指甲,他就是想留長,那樣抓起人來可帶勁兒了,小朋友們都會怕他,可威風了!
大眼貓喜歡玩玩具,毛茸茸的兔子、笑瞇瞇的小豬、軟趴趴的小狗,每一個都是他喜歡的,抱著它們可好了。可是有一次,他在和那些玩具玩的時候,發現它們身上都有一些小傷痕,這是怎么回事呢?
大眼貓抱著小豬去找媽媽,“媽媽,媽媽,為什么我的小豬全身是傷痕?”媽媽說:“因為你的指甲長呀,指甲把娃娃刮壞了。”“我不信,我那么喜歡它們,才不是我刮的。”大眼貓氣呼呼地走了。
有一次,有只灰老鼠來偷他的玩具,看見大眼貓的時候,不但沒有害怕,反而還把他當成了同伴。這令大眼貓非常詫異,于是又跑去問媽媽。媽媽說:“因為你的指甲又黑又長啊,和灰老鼠的一樣,他就把你當自己人了。”
這次大眼貓終于知道錯了,高高興興地讓媽媽把指甲剪了。
三、經驗遷移。
1.幼兒園小朋友為什么不喜歡大眼貓。
2.大眼貓的玩具上為什么都有一些小傷痕?是怎么產生的?3.小朋友,你有留長指甲嗎?你知道指甲有什么用嗎?
四、總結
小朋友有吸吮手指和用手直接拿東西吃的習慣,手指甲縫里的臟東西吸進嘴里后,往往會引起消化道疾病和寄生蟲病。因為長指甲中不僅隱藏著許多小小的細菌,危害健康,而且很容易劃傷他人。小朋友們一定要定期剪指甲,養成衛生好習慣。
活動反思: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知道愛護指甲的重要性。通過討論和觀察,知道如何愛護指甲。讓幼兒知道為什么要常剪指甲和如何剪指甲,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什么是新冠狀病毒及其危害。
2.大膽學念兒歌,掌握保護自己的方法。
3.感受病毒無處不在,激發其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前期幼兒對新冠狀病毒有一定了解。
活動過程
一、了解什么是新冠狀病毒
1.小朋友們,這個新年你們是怎么過的呀?跟往年有什么不一樣?
(原來是有一種很厲害的病毒在找我們,我們只能躲在家里過年,它就是新冠狀病毒。我們看不到它,但是在放大鏡下,科學家發現這個新病毒的形狀好像皇冠狀的.病毒,一直寄生在野生動物身上。)
2.偶然的機會,人接觸了野生動物,所以這個病毒就跑到了人們的身上。你們知道人與人之間是怎么傳染的嗎?(觸摸、唾液的飛沫等)
二、了解新冠狀病毒的危害,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所感的生活經歷。
1.你們知道它會對我們造成多大的危害嗎?
(人的身體難以抵抗這種病毒的感染,就會生病,會發燒、咳嗽、呼吸困難,有的人會病得很重,甚至危及生命)
2.人們都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你見過爸爸媽媽都用過哪些方法?(待在家里、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運動.....)
三、學念兒歌,掌握保護自己的方法。
這個病毒很壞,愛跟我們躲貓貓,小朋友們可要待在家里保護好自己和家人,被它找到就麻煩了。老師給你們編了一首兒歌,掌握了兒歌里的方法,病毒就很難找到你們啦!
兒歌里的方法你們學會了嗎?趕快去告訴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吧,雖然我們不能出門,不過還可以通過電話、視頻等多種方式告訴更多的人哦!
兒歌《趕走病毒春滿地》
冠狀病毒是魔鬼,絕不讓它亂藏匿。
小朋友們齊努力,病毒就會遠離你。
不走親來不訪友,不去人多熱鬧地。
爸爸媽媽來陪我,親子時光好愜意。
蔬菜水果要多吃,運動提高免疫力。
打噴嚏,流鼻涕,切莫粗心和大意。
遮好口鼻講衛生,七步洗手需牢記。
咳嗽發熱和無力,及時上報早隔離。
每日通風和消毒,趕走病毒春滿地!
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去海邊游玩的相關準備內容。
2.能結合已有生活經驗準備材料。
3.體驗情境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手提包》游戲卡和去海邊所需物品的小粘貼(見幼兒操作包)。
◎帳篷、一盆沙、玩沙用具、去海邊的用品。
【活動過程】
☆操作
在粘貼頁找到去海邊需要帶的物品,粘到《小手提包》游戲卡上。
師:想一想,去海邊應該帶些什么東西?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小背包,還有很多小粘貼,請你找到去海邊需要帶的東西,然后粘到小背包上。
☆講述
1.展示小背包,請幼兒講一講去海邊準備帶的物品。
師:小朋友,你都想帶什么東西去海邊?帶這些東西有什么用?
小結:去海邊的時候,要帶很多東西,如游泳衣、游泳圈、遮陽傘、太陽鏡、遮陽帽、防曬霜、玩沙用具、水、食物等。
2.了解去海邊游玩的安全。
師:你們和誰去過海邊玩?在海邊都做了什么?
在海邊游玩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小結:我們在海邊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能一個人亂跑,游泳時要戴上泳圈,要有大人陪著。
☆體驗
教師將活動室創設成海邊的情境,請幼兒想象自己在海邊,模仿穿泳衣、涂防曬霜的動作,一起玩沙、模仿游泳等。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穿上泳衣,再涂點防曬霜,一起去海邊玩吧。
◆活動建議:
本活動結合了大連海濱城市的特點,通過讓幼兒準備去海邊的所需物品、講述物品的作用,創設海灘游玩的情景,體驗去海邊游玩的快樂。
在活動的講述環節,教師要重點引導幼兒講述選擇這些物品的原因,了解這些物品的.作用,充分喚起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還要重點讓幼兒了解海邊游玩的安全。在體驗環節,教師可在教室的一邊支起一個帳篷,另一邊放沙盆和玩沙用具,其他地方裝飾成大海,創設海邊游玩的情景,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如果幼兒園室外有沙池,教師可以在沙池中創設海邊的情景,讓幼兒在沙池中體驗海灘游玩的快樂。此活動可以延伸到家庭活動,讓家長帶幼兒到海邊親自體驗在海邊玩耍的樂趣。
游泳圈、遮陽傘、太陽鏡、遮陽帽、防曬霜、玩沙用具、水、食物等。
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篇4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法:故事啟迪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為什么要常剪指甲和如何剪指甲。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核心要素:手指甲勤修剪既衛生 又美觀
剪完后把手洗臟指甲要清理
活動準備:指甲刀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的小手小腳,上面長著的圓圓的.東西是什么?看看指甲里都藏著什么東西?爸爸媽媽經常用指甲刀幫我們做什么?為什么要剪指甲》
(二)關鍵步驟:
1.教師:小朋友,你自己會剪指甲嗎?知道怎樣剪指甲嗎?來說一說。
2.教師:看一看老師是怎樣剪指甲的?之后再描述。
3.兒歌:指甲刀,張開嘴,咬住指甲不松開。小小手,來幫忙,用力按下指甲斷。臟東西,露出來,清潔衛生不忘掉。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你自己會剪指甲了嗎?以后我們自己可以剪指甲了,我們都要做講衛生的好孩子。
家園互動:
1.家長可以在平時引導幼兒關注自己的指甲,養成勤剪指甲的良好習慣。
2.幫助幼兒練習剪指甲的技能。
注意事項:
教師和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女士不要留長指甲,也不要染指甲,為幼兒樹立榜樣。
活動反思:
1.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么?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里?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雨具,能說出它們的名稱,知道雨天要帶上或穿上雨衣。
2、學習雨具的安全使用,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從家中帶一把兒童傘,一雙小雨鞋或雨衣等;
2、布置四個場景;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入,激發興趣。
師: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東西?
一朵花真有趣,晴天不開雨天開。(雨傘)
師:下雨啦!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東西可以幫助我們不被雨淋濕?
二、參觀“雨具展”。
師:你們看,活動室有很多的寶貝,你們認識它們嗎?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把你認識的雨具告訴好朋友。
提出參觀的要求
師:小朋友在參觀的時候不能搶東西,聽到老師的指令要把東西放回原位,馬上回帶座位上。
提問:你認識哪些雨具?它是什么時候用的?
三、出示課件,認識各種雨具。
師:老師也帶來了許多寶貝,你們看它是誰?
這是什么雨具?
教師小結:雨傘、雨衣、雨披、雨鞋等。這些用來防雨的工具都叫雨具。它們都是雨天的寶貝。雨具的本領可大啦!雨衣有兩只袖子,穿上它可以擋雨。撐開的雨傘也能擋住落下的雨。雨鞋能保護我們的小腳不被雨淋濕。
四、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雨具的安全使用。
師:你們已經認識了那么多的雨具,那你們會用雨具嗎?請個別幼兒示范。
小結:打開傘的時候要注意周圍,不傷及別人,看見旁邊的人要打開雨傘,自己要避開,注意不傷及自己。
五、幼兒玩捉迷藏的游戲。
1、認識場景。
師;這是誰的家?(雨衣、雨傘、雨鞋、雨披)
2、聽指令玩游戲。
師:請小朋友到雨衣的家里藏起來。(游戲反復進行)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選雨具并試穿。
【活動反思】
活動前教師在活動室布置了“雨具展”,孩子們看到多彩多樣的雨具很感興趣。活動一開始,教師以謎語引入,激發了幼兒興趣,第二環節參觀中,教師重點提出了參觀的要求而沒有很明確的提出探索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孩子都能說出雨具的名稱并嘗試使用雨具。在提問的`時候,有些孩子顯的迫不及待,這時的課堂氣氛有點活躍,都想搶著回答。在教師的提醒下,孩子們安靜下來了。在第三環節中,我把這一環境為重點環節,孩子們都掌握雨具的名稱。第四環節為難點環節,幼兒在試穿中,教師講的太多,應由幼兒自己說,教師起提升的作用。在游戲中幼兒玩的很開心同時也鞏固了雨具的名稱。
在活動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夠規范,提問要帶有啟發性,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思維。提問的范圍不限于幼兒能直接感知的內容,要進一步提一些能喚起幼兒想象和思維的內容。在安全使用環節,可重點討論,讓幼兒知道哪些是騎車用的雨具,哪些雨具騎車不能用。
對于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后后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鍛煉才會更好的成長。
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篇6
活動目標:
1.掌握意外傷害的簡單自救的方法,
2.積極配合成人的處理和治療。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28-29頁《自救小妙招》。
2.長毛巾一條,醫用棉棒一包,貼有消毒酒精、碘伏的小瓶個一個,創可貼一包,臉盆一個。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傷害?自己是怎樣做的?
2.引導幼兒學習簡單的自救方法。
(1)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自救小妙招》觀看幾種自救方法。
流鼻血自救:先坐下,頭稍微前傾,并用手指微微用力捏住鼻孔,持續幾分鐘,基本可以止住,或用冷毛巾敷在鼻子上加以冷卻,靜趟4-5分鐘。
異物入眼自救:用力、頻繁的眨眼睛,用淚水將異物沖刷出去。
撞包自救:千萬不要揉。把毛巾用冷水浸濕、擰半干,冷敷在起包處。
被水燙傷自救:及時用冷水沖洗或浸泡燙傷部位;求助大人進一步處理。
割破手指自救:傷口不大,用清水清洗傷口,用另一只手壓住傷口止血,請大人幫助包扎傷口或涂抹消炎藥膏;傷口較大要及時找大人及時去看醫生。
(2)小結:發生傷害時,有大人在場即時求助大人;大人不在場的&39;情況下,不要害怕,不要哭用學到的自救方法進行自救,同時馬上找大人幫助處理。
3.游戲:我是小小自救員。
創設情境,分別提供長毛巾、醫用棉棒、消毒酒精、碘伏、創可貼、臉盆等物品,請幼兒演示以上自救方法,鞏固自救小常識。
4.請幼兒說一說在生活、游戲或戶外活動中哪些是不能做,引導幼兒知道如何躲避危險,避免意外傷害發生。
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篇7
設計意圖:
托班的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顏色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我在設計這節課時,以游戲形式,在讓小朋友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同時認識顏色,并知道紅色、黃色和綠色于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關系。
活動目標:
1、認識紅色、黃色、綠色。
2、能在游戲中找到與之對應的顏色,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3、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請您等一等的交通規則。
活動準備:
1、紅綠燈圖片一張。
2、裝有紅色、黃色、綠色的球的三個袋子;用三個大紙箱做成的三色山洞。
3、環境布置十字路口。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紅綠燈眨眼睛的故事。
教師講述完故事后,提問:“故事中的小動物不認識紅綠燈,結果發生了什么事情?”“你們想認識紅色、黃色和綠色嗎?”
二、認識紅色、黃色和綠色。
教師出示紅綠燈圖片,認識三種顏色。
三、游戲:猜猜摸摸。
師:老師這里有三個袋子,猜猜里面裝著什么?請你來摸一摸,并把它送回它的家。在回家的路上要鉆過一個和它顏色一樣的山洞,這樣才能到。
當摸到球的時候請幼兒說出它的顏色并把它送回家。
師:我把三種顏色的球都放在一個大袋子里,請小朋友們再幫幫它們,把它們送回家。
四、游戲:紅綠燈眨眼睛
師:在故事里三種顏色的燈都有它們的作用,紅燈代表停,綠燈代表行,黃燈代表等一等,我們也來玩一玩紅綠燈的游戲吧。
教師做交通信號燈,幼兒做小汽車,在事先布置好的馬路上玩紅綠燈的游戲。
五、活動延伸
在我們教室里面也有許多的紅色和綠色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篇8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懂得要講衛生愛清潔,才能防止和減少疾病。
2、養成講衛生,愛清潔的良好習慣。
3、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講衛生的好處。
二、活動準備:
盛有水的兩個盆
圖片若干
三、重點:
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培養講衛生的好習慣。
難點: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講衛生的&39;要求。
四、活動過程:
1、設入情景,導入活動。
出示圖片提問:
(1)這位小朋友怎么啦?
(2)他為什么捂著肚子?(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猜測肚子的原因)
2、談話活動。
(1)了解肚子痛的原因。
教師逐一出示“不洗手拿東西吃、吃沒洗干凈的水果、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等圖片讓幼兒了解肚子痛原因。
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肚子痛的感受和原因。
(2)生病了該怎么辦?(找醫生看病,按時打針吃藥)
(3)怎樣做一個愛干凈,講衛生的好寶寶?
小結:只要講衛生,愛清潔,肚子里就不會有蛔蟲,就能預防減少和疾病,身體才健康。
3、操作活動。
(1)出示兩盆水,幼兒分組檢查小手并洗手,老師及時指導幼兒正確洗手的方法。
(2)幼兒觀察不同兩盆水,說說洗過的水和干凈的水有什么不同。
小結:我們的小手有很多細菌,要勤洗手才能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
(參考教師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要講衛生,愛清潔,培養良好習慣。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樂于參與活動,尤其是在操作活動,孩子們在充滿興趣的氛圍中獲得知識,
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每個活動環節的設計循序漸進,過度語句做到了銜接,整個活動動靜結合,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使整個活動達到預定目標。在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今后我會改進,做得更好的。
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到中暑的原因及如何預防中暑。
2、加強孩子的角色體驗。在教學中金星角色扮演:中暑的人和小醫生。通過這樣的角色表演,學生能夠非常清楚的了解并掌握急救的一般方法。
3、注重孩子創造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到最后階段時,我建議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編首兒歌,然后小組間交流,這樣學有所樂。
4、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插入一些競賽和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重難點:
認識到中暑的原因及如何預防中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錄像
2、師問:找一找這段錄像中,這位同學身體怎么了?(生匯報)
3、師述:是的,天氣這么熱,這位同學有可能中暑了。(板書:中暑)
4、課前,我請同學們收集了關于中暑的資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談談中暑。
(二)中暑的癥狀
1、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大熱天在戶外運動行走的經歷呢?說說你當時的身體感覺。(學生根據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述說中暑時的反應,比如,惡心、頭暈、四肢無力、脈搏加快、血壓下降、暈倒等)
2、聽了幾個同學的介紹,老師就象被上了一堂醫學常識課。中暑的人反應有親有重,但通常來說,共同的反應有哪些?(老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惡心、頭暈、四肢無力、脈搏加快、血壓下降、暈倒)
3、那人一般在什么情況下容易中暑呢?(學生根據所收集資料匯報:長時間在戶外運動,缺乏水份,在悶熱環境下工作等)
(三)預防中暑
1、看來,要健康地度過一個夏天還并不容易,我們還得知道如何預防中暑。(板書完課題:預防)
2、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把你們課前所收集的資料與你們組的同學分享,一起想個好辦法,預防中暑。(生討論后,暢所欲言)
3、老師也給你們提供一個良方:按摩穴位。按摩內關、曲池、涌泉幾處穴位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中暑。
4、同學們,根據上面你們說的,預防中暑關鍵要做到哪幾點?
5、游戲:正話反說
中暑發生在夏季(NO)
中暑前喝水很多(YES)
中暑的人都會暈倒(YES)
6、編童謠:以小組為單位,把你現在了解的中暑的知識編個童謠。
(四)如何急救
但俗話說,防不勝防,如果一個人中暑了,你怎么辦?(生小組討論,匯報。擇優一組表演)
(把中暑的人先移到陰涼的地方,然后補鹽水,掐人中,服人丹,打120等)
(五)總結
今天,我們對中暑問題了解的非常清楚,我相信不管是我,還是你們,只要好好的預防,一定能遠離中暑。(游戲:大家來找茬。學生們找一找圖片中的人哪些行為是不對的。)
最后,我建議把我們剛才的那首童謠說給你現在最想說的人聽。
板書:
預防中暑
避烈日
常通風
少運動
多喝水
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篇10
一、活動內容:
預防陌生人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育幼兒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
三、活動準備
1、圖片1幅
2、課件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內容,
(1)這是誰?你認識他嗎?我們把自己不認識、不熟悉的人稱為陌生人。
(2)觀看課件,提問幼兒:一畫面中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小姐姐為什么擺手?
(3)教師進行小結: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東西,她怕陌生人會傷害她。
(二)學習兒歌《陌生人》
告訴幼兒老師有一首關于《陌生人》的兒歌,請大家一起欣賞。㈡教幼兒學習這首兒歌,鼓勵小朋友把這首兒歌說給小弟弟、小妹妹聽。
(三)引導幼兒討論:陌生人為什么會送禮物個小朋友?我們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東西?
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知道陌生人給小朋友禮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騙小朋友離開媽媽、爸爸;有的想騙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東西。教育幼兒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禮物迷惑,而上當受騙。
附兒歌:陌生人
陌生人給吃的,我不要陌生人領我走,我不去,陌生人送禮物,我不要,陌生人來敲們,我不開。
中班安全教案簡單的篇11
活動意圖
戶外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幼兒幼兒缺乏規則意識,在活動中很難對自己的行為有效地控制,自我保護和保護同伴的意識和能力比較弱,經常會出現絆倒、碰撞等現象,從而造成意外事件的發生。設計本活動,旨在教育幼兒知道在戶外活動時要關愛他人,遵守活動規則并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目標
掌握扶、撐、躲等自我保護的方法。
知道在戶外活動時要關愛他人,遵守活動規則。
活動準備
1、平衡木、沙包、墊子。
2、教學資源《小猴學本領》圖片。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傾聽故事并理解故事內容。
播放教學資源《小猴子學本領》的圖片,教師講述故事。
組織幼兒說一說:小猴子為什么要學本領?小猴子學到了那些本領?這些本領隊小猴子有哪些幫助?
2、引導幼兒學習扶、撐、躲等自我保護方法。
(1)組織幼兒學習扶、撐、躲等動作。
提問:我們在活動時會發生什么危險?有哪些本領會幫助到我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三種保護自己的本領。
教師重點示范:幼兒在站不穩時,可以用手扶墻或扶扶手,以保持身體平衡。在做撐得動作時,要手指向前,胳膊稍彎曲,兩臂用力,雙手掌著地,保護頭部。在學習躲時,教師采用扔沙包讓幼兒練習躲閃,并掌握要領。
(2)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在什么情況會用到這些本領?
小結:小朋友在一起玩時,特別是上樓梯或滑梯時,一定要用手扶著扶手;如果站不穩或快要摔倒時,要快速的用兩手撐住身體,保護頭部不碰到地面。
3、練習扶、撐、躲等自我保護的方法。
(1)獨木橋上走一走。
將平衡木放在李強比較近的地方,組織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提醒幼兒注意保持身體平衡。
(2)看看你會怎樣做。
幼兒圍在墊子周圍,教師讓幼兒向墊子傾斜,快要摔倒時雙手快速撐到墊子上,撐住身體。
(3)看誰反應快。
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選幾名幼兒站在圓中心,圈上的幼兒拿沙包依次向圈中心的幼兒投擲看誰可以快速的躲開投來的沙包。
活動延伸
教師與幼兒共同閱讀幼兒用書《小猴子學本領》,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學到了那些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