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教案
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要怎么寫中班健康教案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中班健康教案,供大家參考。
中班健康教案篇1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根據(jù)教學需要,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興趣,引出課題――學習故事,感知內(nèi)容――講述故事,遷移主題――品嘗水果,加深理解――創(chuàng)造表演,鞏固延伸。
第一、激發(fā)興趣,引出課題
1、請幼兒拿出自己帶來的水果,與同伴自由交流。
引導幼兒與同伴說說自己帶來的水果的名稱、形狀及自己喜歡它的原因。
2、幼兒討論:經(jīng)常吃水果的好處。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注意引導幼兒運用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討論、講述,為下一步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教學的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第二、學習故事,感知內(nèi)容
1、教師有感情的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jù)幼兒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wěn)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yōu)美的音樂來表現(xiàn)故事,講完后,提問簡單的問題:
(1)故事的名稱(2)故事中有誰?(3)愛吃水果的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2、結合掛圖分段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1)出示滿肚子都是水果的牛的圖片,引發(fā)幼兒興趣,引導幼兒說說:這是什么動物?它的肚子里都有什么?
(2)分段講述故事,提出問題:
A、在長滿各種果樹的樹林里住著一頭愛吃什么的牛?
B、一天晚上刮起了涼風,主人和鄰居怎么了?
c、主人生病了,愛吃水果的牛怎樣做得?
(3)討論:為什么多吃水果不容易生病?
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懂得水果富有營養(yǎng),多吃水果身體健康又強壯。并且通過討論,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第三、講述故事,遷移主題
1、幼兒看圖片講述故事《愛吃水果的牛》。
此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指導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內(nèi)容。
2、遷移主題:幼兒欣賞故事,教師根據(jù)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
(1)愛吃水果的牛為什么不會生病?
(2)它是怎樣幫助生病的主人和鄰居的?
(3)你喜歡愛吃水果的牛嗎?為什么?
愛吃水果的牛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健康,你可以和好朋友分享什么呢?
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愛吃水果的牛又一顆愛心,幫助生病的人獲得了健康,獲得了快樂。這個環(huán)節(jié)重在揭示思想內(nèi)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第四、品嘗水果,加深理解
教師把幼兒帶來的水果洗好、切好,請大家共同品嘗,共同分享。
幼兒邊吃邊討論:愛吃水果的牛都吃了哪些水果?你都吃了哪些水果?它們長的什么樣子?是什么味道的?有什么營養(yǎng)?你愿意和誰一起分享這么好吃的水果?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使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水果,并且了解常見水果的基本特征:顏色、形狀、味道等。依據(jù)幼兒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本環(huán)節(jié)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并使幼兒有了行動的愿望,促進幼兒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第五、創(chuàng)造表演,鞏固延伸
1、引導幼兒吃完水果玩“變水果”游戲,鼓勵幼兒自己或與同伴合作,共同表演水果造型。
2、畫一畫自己喜歡的水果。
本環(huán)節(jié)中以游戲的形式,鞏固幼兒對水果基本特征的認識,并進一步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發(fā)展了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并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
整體來看,整個活動的設計我都遵循教育和主體性教育的特點和原則,結合使用觀察法、直觀感知法、嘗試法等教育方法,注重活動趣味性、發(fā)展性。教師不是直接灌輸知識,而是運用多種適當?shù)姆椒ǎ佑|和引導幼兒,讓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學習和表達,教師只作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參與活動。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與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中班健康教案篇2
拍蒼蠅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2、鍛煉幼兒的反應潛力,增強幼兒手腕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幼兒的跳躍潛力。
活動準備
1、畫好的蒼蠅若干(吊起來幼兒可跳起來拍、幼兒可用線拖拽)。
2、蒼蠅拍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
1、教師拿蒼蠅拍,小聲跟幼兒說:噓!那邊有只蒼蠅,我要去打蒼蠅了。
2、教師啟發(fā)幼兒一齊尋找蒼蠅。
3、找到蒼蠅,教師示意幼兒安靜別把蒼蠅吵跑了,之后教師打蒼蠅,并把打死的蒼蠅用紙包起扔到垃圾桶里。
二、談話交流
1、教師:我們?yōu)槭裁匆焉n蠅打死?
(蒼蠅不講衛(wèi)生。)
2、教師為幼兒補充(蒼蠅會給我們帶來病菌和傳染病)
三、游戲體驗
1、教師把蒼蠅掛在高處
教師:孩子們,此刻有好多又大又可惡的蒼蠅在咱們的頭頂上飛來飛去,咱們就應怎樣做啊?
(我們要打死他們,把他們消滅掉。)
2、幼兒每人拿一個蒼蠅拍,對準懸掛的蒼蠅,進行拍蒼蠅游戲。
(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幼兒看準了再打,不能亂打,那樣就會把蒼蠅嚇跑。)
中班健康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人的身體需要水分,知道白開水是的飲料。
2、養(yǎng)成主動飲水的習慣。
【活動準備】
ppt、一桶溫開水,每人一只水杯。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剛鍛煉過,現(xiàn)在你的嘴里感覺怎么樣?
師:請你去倒半杯水,先觀察一下水是什么顏色的?嘗嘗水是什么味道的?
二、欣賞ppt。
1、師:請你欣賞完ppt后告訴我,兒歌里講到人們在什么時候最想喝水?
(口渴時、鍛煉后、勞動后、游玩時、洗澡后、起床時)
2、喝水有益健康。
(1)師:我們不感覺渴時要不要喝水呢?為什么?
(引導幼兒懂得,不管在什么時候,人們都需要補充水分,它可以幫助我們將身體里面的毒素通過小便排出體外,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2)師:小朋友,老師這里準備了很多飲料瓶,這些飲料你們喝過嗎?喜歡喝嗎?
(出示各種飲料的外包裝盒、瓶,向幼兒簡單說明只有白開水才是的飲料。)
【活動延伸】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多喝開水。
【活動反思】
在本次的集體生活當中,我讓幼兒知道了解,引導幼兒知道,天氣很熱,很容易出汗,那就要及時的補充水分,就是要多喝開水。
中班健康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五官的構成和用途,知道要愛護五官
2、能聽懂老師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了解保持個人衛(wèi)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同樣的人物頭像2幅,眼、耳、口、鼻的圖片各1幅
活動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出五官
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認識我們的頭部。請小朋友們認真的看一看老師的頭部和小伙伴的頭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張臉,一個鼻子,兩只耳朵,一張嘴巴,兩只眼睛)
二、游戲"找五官"
1、按教師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眨眨你們的小眼睛,指指你們的小鼻子,張張你們的小嘴巴,摸摸你們的小耳朵。
2、貼五官老師在小黑板上用粉筆畫一張臉,請小朋友將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圖片貼在臉部合適的位置。
三、說說五官的作用
1、我們的嘴巴有什么用?(說話、吃東西)
2、我們的鼻子有什么用?(呼吸、聞氣味)
3、我們的眼睛有什么用?(看東西)
4、我們的耳朵有什么用?(聽聲音)
四、看圖說話
老師拿出準備好的相同的人物頭像2幅,請小朋友觀看,并把其中的一幅貼在小黑板上,然后把另一張圖片的臉染成黑色,再把圖片貼在小黑板上,兩張圖片對比,讓小朋友說說哪張圖像好看?為什么?
總結:同樣的一張臉,如果弄臟了就不好看,所以請小朋友們要愛護自己的五官,同時也要注意不能弄臟別人的五官。
五、保護五官五官很重要,我們必須要保護它。怎樣保護它們呢?
不要把臟東西放到嘴巴里,不用手指挖鼻子,不揉眼睛,不掏耳朵,不把小東西放在口、鼻、眼、耳中。
六、教幼兒念兒歌這是我的眼睛,眼睛會看;這是我的鼻子,鼻子會呼吸;這是我的嘴巴,嘴巴會說話;這是我的耳朵,耳朵會聽話。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游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將個別示范與分組游戲、集體游戲相結合,可以根據(jù)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游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中班健康教案篇5
《我畫我家》
裴堅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顏色、形狀、圖案等內(nèi)容的自主安排設計自己想象的房子,并繪制出來;
2、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綜合運用畫圖工具
二、教學重點:
房子不同于大熊貓、五星紅旗,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色彩,它只是有一些特定的組織結構和要素,需要綜合運用畫圖工具。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出示“小房子”圖片,揭示課題,畫我的小房子。
(二)、繪制房子1.房子的設計
師:自己畫出一個小房子,需要設計哪些內(nèi)容呢?小提示:
A、課本中的表格提示學生畫房子需要考慮的設計元素,可以添加更多的設計內(nèi)容,如添加煙囪等,也可以多次使用某個設計元素,如畫一個房子畫兩、三個窗戶。
B、房子的外部環(huán)境設計的提示,給學生想象的發(fā)揮提供了一個更大的空間,花草、動物、山、水等等都可以裝飾房子的外部環(huán)境,讓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作更自由。同時,也使作品內(nèi)容豐富、畫面更美,使學生在繪制中逐漸熟悉各種工具的使用。2.畫房子
A學生上機操作,繪制圖畫。注意:
背景色和前景色工具使用的學習中,學生設置不同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然后選擇各種工具和工具狀態(tài)后,觀察前景色和背景色在畫面上的顯示效果。B、對于有能力、完成作品速度較快的學生可以繼續(xù)畫蘑菇房子,但不對所有學生做統(tǒng)一要求。C、欣賞作品
四、交流:
“你是怎么把小房子畫漂亮的”?
學生可以從很多方面,如房子結構、色彩以及整個畫面的構圖等方面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說得全面,只要能談出自己的體會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發(fā)言,認同學生的觀點,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觀點做最后的總結評價和進一步擴展。
五.拓展總結:
信息表現(xiàn)形式的認識:每個人看到的圖像、文字以及聽到的聲音是信息的載體,信息依靠載體傳遞,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信息和信息表現(xiàn)形式的關系,并會區(qū)分二者。
中班健康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牙齒的構造,知道牙齒不僅可以咬碎食物,幫助消化,還能幫助咬準字音,使我們說話清楚。
2、懂得牙齒的用處很大,要注意保護好牙齒。
活動準備:
1、每四個人一個蘋果,蝦條每人1~2根。
2、牙齒的模型一副。操作卡片《白白的牙齒》六張。
活動過程:
1、讓幼兒吃蘋果,初步認識牙齒的用處。
今天請小朋友吃點蘋果,請你們慢慢地吃,邊吃邊動腦筋想想看,你是怎么把蘋果吃下去的?
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體驗,知道是用牙齒幫助咬斷嚼碎蘋果,吃下去的。
2、讓幼兒認識牙齒的構造。
(1)、你們都有牙齒嗎?張開嘴巴讓我們們看一看牙齒是什么顏色的?
讓幼兒相互看一看,知道每人都有牙齒,牙齒是白白的。
(2)、出示牙齒模型(或看卡片1-4)并提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副白白的牙齒,讓我們來看看牙齒是什么樣的?它是什么地方一樣?什么地方不一樣?
教師講解并演示:牙齒有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是一樣的,前面的牙齒是扁扁的,旁邊的牙齒是尖尖的,后面的牙齒是方方的。
(3)、這些不一樣的牙齒有什么用呢?
請幼兒看卡片1—4討論,在教師的講解和提問的幫助下,知道扁扁的牙齒可以切斷食物,尖尖的牙齒可以撕拉食物,而方方的牙齒力量,可以壓碎食物,它們各有各的作用,共同幫助我們把食物咬斷嚼碎。
3、讓幼兒嘗嘗蝦條,再次體驗一下不同牙齒的作用。
4、討論:牙齒除了可以幫助我們吃食物,它還有什么用呢?
讓幼兒練習發(fā)音如:“師”、“四”、“字”,等教師著重強調發(fā)這些音時上下牙齒分開、并攏等情況。知道牙齒還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發(fā)音,使我們講話清楚。
5、師生共同看操作卡片5-6
討論并小結:牙齒有很多用處,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白白的牙齒呢?飯后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吃糖和其他東西、不吃過硬的東西等等,牙齒才能不發(fā)黃,不發(fā)黑,讓我們的牙齒一直是白白的,天天為我們服務。
活動結束:
1、結合進餐活動,讓幼兒談談怎樣用牙齒吃牛肉,芹菜等難嚼的食物,不包、不吮飯菜,養(yǎng)成正確使用牙齒進食的習慣。
2、利用日常活動,讓幼兒談談這些問題:你的牙齒為什么發(fā)黑了?為什么你的牙齒爛掉了?這樣有什么不好?讓幼兒懂得牙齒清潔整齊,不但美觀,而且能減少疾病。
中班健康教案篇7
(1)我運用原有的教學方法,巧用游戲、學玩結合的方法設計了“回憶感知”環(huán)節(jié),通過游戲“猜謎語”引導學生積極回憶各種水果,教師與學生同游戲,同感知,在游戲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水果的認識與回憶。
(2)運用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的教學方法設計了“欣賞感受”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欣賞、分析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直觀了解水果的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
在以往的教學中,通過以上兩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便解決了教學的內(nèi)容與重難點,學生便可以進行創(chuàng)作,但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畫面內(nèi)容單一,表現(xiàn)形式呆板,缺少創(chuàng)造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在原有的基礎上運用“刻意求新、相機誘導”的教學方法設計了“觀察思考”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將真實的水果帶入課堂,大家坐在一起品嘗水果,讓學生觀察其他人吃水果的動作和表情,學生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表現(xiàn)水果的好吃不單單是把水果畫的形準、色鮮這一個途徑,通過描繪吃水果的`人,他們的動作和表情也可以表現(xiàn)出水果的好吃,(如:人物表情——吃甜水果,眉眼彎彎地笑,酸水果眉眼會擠在一起。人物動作——吃好吃的水果會大口大口地吃……)這樣就會使學生多了一種表現(xiàn)“好吃的水果”的途徑。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延伸,啟發(fā)誘導學生將吃水果的真實感受帶入作品創(chuàng)作中,將各種水果賦予人物的感情,水果也可以有各種喜悅的表情,甚至可以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水果運動會”、“水果演唱會”等等,使學生又多了一種表現(xiàn)“好吃的水果”的途徑。
通過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學生會從表現(xiàn)水果的單一途徑中跳出來,絞盡腦汁創(chuàng)造各種不同的表現(xiàn)水果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態(tài)度,將創(chuàng)新思維轉化成創(chuàng)新技能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完成了教學中的隱性目標與內(nèi)容,解決了教學難點。
中班健康教案篇8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在參觀過程中觀察價格,并初步學會認讀價格。
2、幼兒在親歷買賣的過程中,了解錢幣與購物的關系。
3、幼兒嘗試制作價格表,進一步認識價格的結構。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經(jīng)驗:對錢幣面額已基本認識;能認讀十位、百位數(shù)。
2、聯(lián)系參觀超市的有關事宜。
3、已制作好的價格卡若干,小卡片、筆等。
4、發(fā)動家長給幼兒每人五塊錢,以便他們到超市進行自由購物。
三、活動過程
活動一:超市里的購物體驗
(一)尋找、認識價格
1、教師出示多種價格卡,幼兒由淺入深地學習認讀百位、十位、帶小數(shù)點的價格。
2、幼兒到各種商品前練習認讀價格。
(二)體驗買賣過程
1、由教師帶領,幼兒自由選購商品及付款,教師給予指導。
2、幼兒相互交流,分享自己購買的商品。
活動二:制作價格卡
(一)總結購物情況交流自己購買的商品,并展開討論,鞏固對價格的認識。
(二)分組制作價格卡
1、幼兒給班級物品制作價格卡。
2、將制作好的價格卡放到相應的物品上,進行買賣游戲。
四、活動延伸
1、交給幼兒每人幾張小卡片,請其在家與爸爸、媽媽制作大件物品的價格卡,如電器的價格卡。
2、將制作好的價格卡帶回園講述,鞏固對價格的認識。
3、教師總結,幫助幼兒理解金錢與勞動的關系,讓幼兒體驗父母的辛勤勞動,并養(yǎng)成正確的消費觀。
五、設計評析
現(xiàn)代的孩子很早就能認識一元、五元、十元面額的錢幣,但對于錢幣與價格的關系依然比較模糊。此活動在現(xiàn)實、輕松的情景中,幫助幼兒獲得這些知識,讓幼兒體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中班健康教案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結構和功能,了解五個手指的名稱。
2.幫助幼兒理解,體會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3.簡單了解保護手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手的圖片。
2.五個指偶。
3.操作材料:
繪畫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老師簡單介紹操作內(nèi)容和材料,請幼兒操作,讓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來做這些事的?"
二、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提問:
1.剛才你做了什么?是用什么做的?
2.除了剛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還會做什么?(個別回答,與旁邊的幼兒交流)老師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可以做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為什么會這么能干呢,手上有些什么呢?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細地看一看。
三、觀察認識手
1.幼兒觀察手提問:你的手上有什么?(手指)
2.認識手指名稱。
(1)介紹手指名稱。
出示圖片,分別介紹五個手指的名稱。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讓幼兒伸出大姆指表揚表揚小朋友,也表揚表揚自己,最細最小的叫小指,讓幼兒伸出小指;中間最高的是中指,讓幼兒伸出中指;中指和大姆指中間的叫食指,請幼兒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間的叫無名指,幼兒伸出無名指。
(2)鞏固認識手指。(戴指偶游戲,教師和幼兒互動)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教師將五個指偶戴在其手上,然后教師說出手指名稱,讓小朋友對應指偶拿下來。熟練之后,多找?guī)讉€小朋友來互動,也可以讓底下的小朋友說出名稱,臺上的小朋友給出相應的答案。
3.認識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長在哪里?(手掌)(2)手還可以怎樣分?(手心、手背)老師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兒。
四、幼兒討論:如果沒有手會怎樣?怎樣保護手?
討論后請個別幼兒回答,老師小結: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不玩刀和其它尖的東西,以防觸傷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護膚品等。
五、引導幼兒想想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幼兒多動手,勤動手。
1.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
2.如果什么事都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做,小手會不會很能干?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要什么事情都去麻煩爸爸媽媽。
中班健康教案篇10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相互間的合作意識。
2、鼓勵幼兒積極的參與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繩子一條,貼畫若干,計時器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熱身活動
讓幼兒一起伸伸手――彎彎腰――蹦蹦跳
二、游戲部分
1、教師為幼兒分隊,每兩個幼兒為一組。
今天,我們要來玩一個好玩的體育游戲--貼貼樂。現(xiàn)在請小朋友去站好,相互檢查站對了嗎?
2、教師為幼兒說明游戲規(guī)則以及玩法
規(guī)則:
(1)貼畫只能貼在臉上。
(2)小朋友不能超出線外。
玩法:兩個孩子一組,兩組便可開始游戲。每組兩個孩子分別背靠背被一條繩子套住,另外兩個幼兒分別站在自己好朋友對面的一條線后,游戲開始,被綁的孩子使勁往自己好朋友那一邊靠攏,當一方孩子靠近自己好朋友的線上時,被綁的孩子給自己的好朋友臉上貼上貼畫,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哪個小朋友臉上的貼畫多,就為最后獲勝者。
三、結束部分幼兒做放松活動。
秋天來了,老師帶小朋友去秋游啦,拉著好朋友的手,大家排隊走(繞圓圈走,放松腿部)。走啊走啊走,我們看到樹葉都變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飄落下來(雙手合十,慢慢舉過頭頂)。蹲下身來左邊撿一片樹葉,右邊撿一片樹葉,(活動手部)。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這個游戲是不是很好玩呀!那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哦!
活動反思:
這個戶外活動簡單有趣,孩子們玩的時候興趣很濃,在游戲過程中有個別幼兒沒有遵守游戲規(guī)則,看到自己的合作伙伴夠不著自己的時候會越過線,讓自己的伙伴給貼貼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