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心得體會2000字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寫心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人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好的疫情的心得體會2000字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疫情的心得體會2000字,供大家參考。
疫情的心得體會2000字篇1
當前,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其中,歸鄉的大學生志愿者成為抗疫隊伍的重要力量。海南日報記者近日了解到,我省眾多返鄉高校學子紛紛加入鄉村、社區疫情防控隊伍,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為打贏這場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投身戰“疫” 青春閃耀
海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胡莉琪家在東方市東河鎮廣壩農場。今年放寒假后,她每天都密切關注媒體上有關疫情的報道。2月4日,廣壩農場紅棉區五隊居委會號召大學生志愿參與疫情防控工作,胡莉琪二話沒說就報了名。“我爸爸是居委會成員,他們每天都要開展非常繁重的防控工作。看到他們這么辛苦,我也想參與進來,和他們一起并肩作戰。”胡莉琪說。
胡莉琪和一些大學生志愿者給居民發放宣傳手冊,宣傳防疫健康知識,叮囑他們在家要勤通風、勤洗手,外出要戴口罩,不要聚餐和聚會。此外,還負責當地通行證的發放和檢查,對進出車輛和人員進行排查和登記。
剛開展防控工作時,一些年紀較大的老人沒戴口罩就出門。胡莉琪耐心用當地方言向他們解釋戴口罩的原因和不戴口罩的風險。經過勸說,老人們外出都戴起了口罩,不再隨意出門。
2月初,東方市出現了新增確診病例。那段時間,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胡莉琪和居委會值班人員每天早上六點半上崗,晚上十點半才回到家,每個人每天要站崗4—5小時。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務后,他們會用酒精嚴格消毒后再回家,第二天繼續上崗。胡莉琪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希望疫情很快過去,人們能恢復往昔平靜的生活。
在這個“加長版”寒假,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孫成瀟也參與了家鄉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的防控工作,“作為一名黨員,我認為自己在疫情面前,應該為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月4日,看到文安縣人和路社區發布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后,孫成瀟第一時間報了名。她的日常工作包括協助街道干部統計街道回鄉人員信息,特別是從湖北等疫情地區返鄉人員的名單;對社區出入人員進行登記;協助統計、管理及定期公布善款、口罩、消毒物資和其他補給的基本情況;做好后勤工作等。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越來越多的‘95后’年輕人主動參與到志愿者隊伍中。當地商家給志愿者們送來了水果、牛奶和方便面。我們共同守護家園,擰成一股繩萬眾一心防控疫情。”孫成瀟說,“很多志愿者從大年初一開始一直忙到現在。他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讓我深受觸動,為我繼續參加防控工作提供了勇氣和力量。”
錄制視頻 助力戰“疫”
除了投入一線防控工作,許多大學生志愿者還通過錄制歌曲、視頻等方式助力戰“疫”。
“眾志成城齊奮戰,同心協力我們克時艱……”近期,一段題為《同心協力克時艱》的小視頻在海南師范大學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這是海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劉然在家鄉山東省臨清市為抗疫工作錄制的京劇。該視頻以京劇的形式普及防疫知識、歌頌先鋒模范,表達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阻擊疫情的決心和信心。
“我爺爺是京劇團演員,我從小就跟著爺爺學習京劇,希望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助力防疫宣傳工作。”劉然說。
日前,劉然又主動請纓,為當地電視臺錄制疫情防控通告。她說,“錄制前,我將通告內容讀了不下20遍。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最終順利完成了錄制。”這段通告錄制后在臨清市廣播電視臺播放,傳遍了當地的大街小巷。“希望戰疫勝利之時,我們能好好擁抱許久未見的親朋好友,好好逛逛我們所在的城市。”劉然說。
發揮特長 服務社會
據了解,日前,我省多所高校學子紛紛投入全國多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體現了當代青年的擔當和志愿服務精神。
據海南大學團委書記俞花美介紹,截至目前,該校已有3400多名大學生志愿者響應學校號召,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到防疫知識宣傳普及,分發口罩、酒精等物資,為車站乘客測量體溫等一線防控工作中。他們身體力行詮釋了大學生志愿者的責任和擔當,他們的戰“疫”足跡遍布海南、安徽、福建、山東、河南、云南、寧夏、陜西、內蒙古等地的城市和鄉村。
在特殊時期,大學生志愿者如何更好地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有關專家表示,志愿服務是行動,也是精神。在非常時期,大學生志愿服務有多種形式,高校學子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以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參與防控工作。
海南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專職教師劉人瑞認為,大學生從事志愿服務活動既可以服務社會,又可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高校學子參與志愿服務的動機更強烈,更有使命感,更能激發個人潛能,促進個人成長。
面對疫情,一些人會出現恐慌、焦慮等不良情緒。劉人瑞表示,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對于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也有一定幫助,可以避免出現替代性創傷。此外,參與防控工作的大學生志愿者,能在社會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榜樣作用,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志愿服務工作中。
劉人瑞提醒,大學生志愿者要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從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志愿服務工作超出個人能力范圍,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一定壓力。
疫情的心得體會2000字篇2
中國力量 中國速度 中國奇跡皆源于愛與責任
題記:所謂的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奇跡,不過是一群凡胎肉體心中凝聚的愛和責任,這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樸實情懷,猶如萬川江水匯聚成海,凝聚成磅礴的力量,讓我們在這場疫情中,勇往向前無怨無悔,是愛與責任讓我們看清中國人的心和祖國的情。
這個世界哪有什么Superman,有的不過是一群凡胎肉體用血肉之軀筑起的“銅墻鐵壁”。這個春天我們沒來得及掛上紅燈籠、沒來得及放響鞭炮,沒來得及和家人一起團圓共賀……在悄無聲息中,一場前所未有的疫情席卷華夏大地,一群有一群的人沖向了戰場,他們是基層干部、他們是醫護人員、他們是志愿者、他們是“碎片人”……無一例外,在接到黨中央的命令下,全國各地紛紛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果斷決策武漢“封城”,各省各地區最頂尖的醫療隊伍、41600多名醫護人員火速馳援湖北共同抗擊疫情;9000萬的共產黨人舉起拳宣誓,向著祖國需要的地方沖鋒;數以萬計的基層干部走村入戶當起了“守門人”;成千上萬的志愿者匯集到一起,自發為武漢人民和醫護人員提供物資;我們普通的民眾將自己僅有的口罩捐到最需要的“前線”,自己則緊衣縮食呆在家中盯著手機、電視,只要需要他們就發揮螞蟻搬家之本領,將所有物資傾力送往“前線”。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血肉之軀,以其無私無畏的精神,和點滴行動匯聚成巨大能量——這便是中國力量。
這個世界哪有什么所謂的超級速度,有的不過是世人眼中的萬千“螻蟻”與時間的賽跑。1月23日,武漢封城,醫院告急,病床告急,醫護告急,生活不便。封城當天,火神山拔地而起,總建筑面積3.39萬平方米,十天后,順利交付使用。又過了六天,總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的雷神山,面積翻了2倍,卻用13天,再一次如期交付。疫情發生后,僅用3天,13座方艙醫院陸續改造完成,提供救治床位13348張。我們數以萬計的基層干部,全副武裝,挨家挨戶,走訪登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數據的采集和病例的采集。我們年輕的醫護人員在請戰書寫道:“想要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驗,到前線去戰斗。”我們的骨干力量寫道:“我有數十年的臨床經驗,前線需要我。”當我們全國最厲害的四大王炸醫院會師武漢,3萬多名最核心的醫護人員,傾舉國之力,從四面八方往疫區沖的時候,香港的6700名醫護人員直接“辭職”罷工;當海外也采購不到口罩的時候,中國的車企連夜自造生產線,造口罩,造防護服,無償支援一線;當我們說床位不夠要建醫院的時候,成千上萬的建筑工人年也不過了,三班倒地沖進了武漢;當武漢醫療物資全面告急,世界各地的中國人,組團攻陷了超市,藥店,網店,再由機場的華人自愿托運回國……他們都是平凡的人,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叫中國人。他們在這次戰疫中,以忘我的情懷、拼搏的精神、頑強的意志與時間賽跑,又一次創新了中國速度。
這個世界哪有什么所謂的奇跡,有的不過是一群凡夫俗子舍生忘死與死神的抗爭。想必很多人都記得“鉆石公主號”事件,在面對新冠病毒時日本用了近半個月的時間對3700多人進行排查,在這半個月里,游艇上2666名旅客和1045名船員在這半個月里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煎熬,確診人數從10人飆升到691人,感染人數暴漲了70倍! 而早早在“鉆石公主號”出事以前,中國已經悄無聲息地向世界交出了一個滿分答卷——申請停靠天津港的“歌詩達賽琳娜號”乘客比“鉆石公主號”還要多上一千人,先后15人出現發熱癥狀,其中包括2名兒童和10位外籍船員。此時,距離武漢封城剛剛過去了39小時,全國都在部署疫情防疫,民眾的衣食住行都需要重新安排。天津政府積極應對,連夜開會,把各種可能都做預案,在1月25日凌晨1點疫情專家和醫務人員登船采樣,快速調查郵輪疫情現場情況;凌晨3點,岸上的工作人員為登船檢測做最后準備,同時緊急調度的54輛大巴已到指定位置預備接送乘客;凌晨5點半,18名工作人員全副武裝登船檢測,分組對船上的4806人加速排查,然后用17分鐘時間用直升飛機將樣本運送到塘沽機場……在這場戰疫中無論是醫護人員、直升飛機,還是轉運車、警車,都是搶占分秒,有4806人的“歌詩達賽琳娜號”郵輪,天津用24小時,完成檢測、疏散、安置。
一場重則危機5000人性命的超級難題,中國用了一個晚上解決了,處理得實在太快、太迅猛,甚至沒來得及給媒體記錄和報道的時間,世人都說這是一場奇跡。可世上哪來什么奇跡,有的不過是中國肩上扛著對世界一視同仁的責任感,有的不過是中國政府對人命的敬畏,有的不過是中國人民對同胞的深情。我們不是超級英雄,我們也不是鋼筋鐵骨,我們沒有風火輪沒有跟斗云,我們有的只是凡胎肉體,我們有的只是拼死抗爭,我們有的僅是滴水穿石的堅守,這便是——愛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