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課件教案
中小學語文課件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會10個生字,認讀6個字。
2、體會有問號的句子的語氣,并讀一讀。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開展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懂得做事要全面調查。
教學重點:
1、會有問號的句子的語氣,并讀一讀。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3、開展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難點:
開展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書寫10個生字,含一個多音字。
2、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問號的作用。
教學重點:
生字的書寫:貌丑兇范
教學難點:
生字的記憶和書寫。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生齊讀課題)
讀完課題,你們發現了什么?課題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你能給它加上一個合適的標點嗎?
現在我們再來讀讀,讀出疑問句的語氣。
貓頭鷹為什么不能當勞動模范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一定要把字音讀準。
(1)自己讀。
(2)畫出生字。
(3)標出自然段。回到課文。
2、我請同學們來讀,誰愿意讀?你自己選一個自然段讀。
提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聽,聽一聽他們誰的字音讀得準,想一想這個故事主要說的誰?
3、解詞:師:剛才讀書的時候,老師發現一個詞語特別難理解,都把我給難住了,你么愿意幫幫我嗎?
課件:恥笑中的“笑”在課文中指什么?下面那個意思更準確?
(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出歡喜的聲音。
(2)怕人家看不起。
(3)大笑。
4、剛才我們讀課文時,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誰還記得是什么問題?(課文主要寫了誰?)
(1)學生答課件出示鳳凰、烏鴉、麻雀、貓頭鷹圖
(2)這里還有幾個詞語,讀一讀。
課件:推薦勞動模范調查
(3)能不能用上這七個詞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
5、你們有自己的看法嗎?(學生自由暢談)
6、老師給大家幾種選擇,請你們舉手選出你們的看法。
(1)當然能當
(2)就它能當
(3)調查后決定
(4)不能當
(老師了解學生選擇的情況,然后做決定)
看來同學們都有不同的選擇,那我們學完生字之后再說。
三、學習生字。
貓頭鷹的相貌又兇又丑。我們來學習貌、兇、丑三個生字。
自己說一說。
兇注意寫的時候,里面的兩筆位置靠上些,這個字才好看。
丑字要特別注意這個字的筆順。
作業:
抄寫生字。讀課文。
中小學語文課件教案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圖文結合,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臺灣蝴蝶谷的由來及每年春季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品味中國的語言文字,激發他們對祖國寶島臺灣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閱讀。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親身感受到蝴蝶谷里的美景,培養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2.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寶島――臺灣,盼望她早日回到祖國懷抱。
教學重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蝴碟谷景象的迷人。
教學難點
讓孩子進入課文描寫的情景中
教學準備
每組學生準備制作好的紙蝴蝶(五顏六色,金色……)、課件演示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臺灣的蝴蝶谷(出示課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臺灣”
【演示畫面:中國地圖】
師:看,這是我們祖國的地圖。臺灣在我國的東南沿海,是一個島。
【演示畫面:臺灣島閃爍】
師:臺灣也叫臺灣島,她是我國的寶島,也是世界上的“蝴蝶王國”。那里的蝴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色彩之艷麗名列世界之冠。
今天老師想和小朋友一起到臺灣的蝴蝶谷去看一看。想去嗎?那咱們就一起去——臺灣的蝴蝶谷!(讀題)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為什么臺灣是蝴蝶生長的好地方?
【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讀課文。指名回答)
師:你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回答嗎?
師:既然那么好,我們就應該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過渡: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朋友。是誰呀?(出示蝴蝶圖片)喜歡嗎?老師送你們每人一只,快貼在身上!現在你們也是一只只美麗的小蝴蝶了。讓我們趕快出發吧!
【播放蝴蝶飛向山谷的動畫】
師:你看到了什么?
圈點詞語:
1、一群群:
生:我看到很多很多蝴蝶。
師:你能說說哪些詞語表示數量多嗎?
這個詞語可以嗎?(出示:一群群)
你能讀好這個詞語嗎?
2、色彩斑斕:
生:我看到了很多種蝴蝶,顏色很美麗。
師:用哪個詞可以概括“顏色很多,非常美麗”?
生:色彩斑斕、五顏六色、色彩繽紛……
師:色彩斑斕!說得真棒!能通過朗讀告訴我嗎?
【還有哪些詞語和色彩斑斕意思相近?】
3、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
【第一種情況】
生:蝴蝶們飛過了花叢,樹林和小溪。
師:看得真仔細!作者在寫蝴蝶們經過的地方用了三個不同的動詞。
打開書本,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三個動詞?
生:飛,穿,越。
【第二種情況】
生:蝴蝶們飛過了花叢,穿過了樹林,越過了小溪。
師:說得真好!你在說蝴蝶們經過的地方用了三個不同的動詞。誰來告訴我,他用的是哪三個動詞?
生:飛、穿、越。
師:小蝴蝶們,張開你們的翅膀,讓我們也飛起來!瞧,眼前是一片
低矮的花叢,花兒向我們露出了笑臉,我們輕松的就可以從上面——飛過!眼前是一片茂密的樹林,我們要小心地從樹林中——穿過,可不要讓樹枝劃傷了我們!呀,前面有一條小溪,瞧,溪水濺起多高,讓我們飛高一點,從小溪上——越過去!
師:小蝴蝶們,你們飛得可真棒!作者用詞也多么準確啊!
師: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出示: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
師:剛剛我發現你飛得特別快,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哪個詞說明蝴蝶們的心情很迫切?
生:趕。
師:是呀,有誰不想早早地去哪美麗的蝴蝶谷呢!
誰來讀讀句子,告訴老師,你是最想去參加聚會的小蝴蝶!
【出示第二自然段】
過渡:讀得真好!誰能把第二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
其他同學思考:為什么人們把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你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回答嗎?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渡:這么多蝴蝶都飛到山谷里了,那將是怎樣的景象啊!
師: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思考:蝴蝶谷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讀完后,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
(生自由練讀課文,指名說。)
師:蝴蝶谷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用文中的一句話說說嗎?
生: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
師:蝴蝶谷的景象迷人在哪里呢?請小朋友再認真讀讀,找一找。
指名說。
師:還有呢?
指名說。
師:把兩個句子連起來念念,體會體會你覺得哪個景象更迷人?你更欣賞哪個?
A、黃蝶谷
師:誰來讀這一句?
指名讀
師:你覺得這樣的蝴蝶谷迷人在哪里?
圈點詞語:
金光燦燦:
師:你見過金光燦燦的情景嗎?
生:……
師:黃蝴蝶在陽光的照耀下,也發出了絢麗奪目的光,多么漂亮呀!
能讀好這個詞語嗎?
【出示:金光燦燦】
壯觀:
師:在陽光的照耀下,在花草樹木間,山石溪水畔,黃蝴蝶一只挨著
一只,一片連著一片,浩浩蕩蕩,金光燦燦。這種景象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壯觀)
師:這個詞語誰來讀?
【出示:壯觀】
師:想看看這迷人的景象嗎?
【媒體演示】
師:小朋友自己練練,把你體會到的迷人景色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指名讀。
師:讀得好不好?
你怎么會讀得那么好?是不是一邊讀,一邊好像看見了黃蝴蝶?
邊讀邊想師一種非常好的讀書方法。
小朋友,你也用這個方法練練,試試,自由讀讀。
指名讀。
小結:全是黃蝴蝶的山谷多迷人啊!那么有好多種蝴蝶的山谷是不是更迷人呢?
B、彩蝶谷
范讀,出示句子
師:小朋友們閉上眼鏡,一邊聽,一邊想:你覺得這個蝴蝶谷又迷人在哪兒呢?
圈點詞語
五彩繽紛:
師:文中哪個詞語和它很接近?(五彩斑斕,五顏六色)
見過各種顏色的蝴蝶嗎?想看看嗎?(媒體演示)
上下飛舞:
師: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誰能做做動作?
像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顏六色的花瓣:
師:蝴蝶和花瓣哪里像呀?
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
師:五彩繽紛的蝴蝶像撒下的花瓣那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多迷人呀!
師:請小朋友們邊讀邊想象,還可以配上動作。把你剛才體會到的迷人景色朗讀出來,還可以配上動作。
指名交流,評議。
師:哪些地方念得特別好?
小結:讀到這里,你覺得又好多種蝴蝶的山谷美不美呀?黃蝴蝶的山谷的景色呢?
所以書上一開始說——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引讀:有的山谷里——,有的山谷里——。
師:小朋友們采用你們喜歡的方式練讀。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聽了你們的介紹,我和大批中外游客,都被吸引到這里。小蝴蝶們。你們打算如何歡迎客人呀?
師:真是一群好客的小精靈!
師:自由讀讀課文,找找,哪些詞語說明蝴蝶們非常好客?(立刻,團團圍住)
三、拓展,延伸
師:臺灣的蝴蝶谷如此迷人,蝴蝶又如此好客,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想親自去看看)
師:很遺憾,現在臺灣和祖國大陸還沒有統一。我們盼望著臺灣早日回歸,這樣,我們就可以親自到臺灣的蝴蝶谷走一走,看一看了。
不過,現在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收集資料圖片,說不定,你會發現,有的山谷里還有更迷人的景色呢!各小組把你們收集的資料辦一張小報,到時候,可以作為我們去臺灣旅游的指導手冊呢!
四、生字教學:
1、出示生字:季、景
2、指名讀
3、說說這兩個字的共同點
4、師范寫,生描紅
中小學語文課件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我的舞臺》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以“我”的成長為線索,圍繞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引力,
敘述了我在藝術和生活舞臺上成長的故事,反應了在藝術和生活的舞臺上,勇氣和毅力讓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時含蓄地闡述了老實做人,認真演戲的道理。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夠初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能體會全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感方面的作用。他們雖然對藝術已經有初步的認識,但是感悟還不夠深切透徹。所以,我采用緊扣題眼,感悟舞臺,層層展開,將文章的思路,我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讓學生主動,愉快的參與學習。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開火車讀達到認讀本課生字與新詞的目的。
2、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用比較快的速度讀懂課文,感受“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
體會作者學藝的艱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感受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重、難點與關鍵
1、引導學生感悟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2、體會在藝術之路上,人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學法提示
在讀熟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課題,勾畫重點句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邊讀邊想象,體會“我”學藝的艱辛和在舞臺上煉就的勇氣和力量,感悟舞臺藝術的神奇魅力:
1、勾畫出課文描寫“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在學習成長的路上得到的鍛煉和力量。
教具準備
文字、圖片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同學們請讀出老師所寫的字。(板書:舞臺)你認為什么是舞臺呢?
2、本文題目是《我的舞臺》,(板書:我的)面對這樣的題
目你有什么要問的嗎?(我的舞臺是誰的舞臺?我的舞臺是怎樣的舞臺?)
3、誰來回答他提出的問題?(我的舞臺是本文作者吳霜的舞臺;每個地方都是她唱戲的舞臺。)誰來介紹一下吳霜?(學生介紹吳霜,課件2補充。)
吳霜,吳祖光、新鳳霞之女,歌唱家。劇作家。早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父女驚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吳霜看人》等作品以及電視劇《新鳳霞傳奇》等。
二、整體感知
1、看來同學們在課下下了一凡功夫,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誰來挑戰字詞。(課件3)
2、誰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是呀,舞臺成就了吳霜,煉就她的勇氣和毅力。請速讀課文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a吳霜對舞臺有著怎樣的情感?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橫線劃出。(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
b請簡要概括文中哪些事情可以表明她對舞臺的感情?(板書5件事情)(想好后在小組內交流。)
三、細讀品味
課文用了5個事例展現了“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下面我們再細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能表現“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的相應語句加以簡要分析。想好后可以在小組內交流。
1、我還沒有出生,就和舞臺接下了不解之緣。
(1)你從哪里看出舞臺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
(2)讀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時,“我”就“登臺唱戲”;一出世,就亮開嗓門唱;這些精彩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我”的藝術天分。
2、一次,小花貓看得興起,竟躥上了床。我為趕它下“臺”,腳下沒留神,一個倒栽蔥,摔下床來,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沒緩過勁兒來。
“我”剛會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親“演戲”,“我”的觀眾無處不在,奶奶、爺爺,就連小花貓也成了“我”的觀眾。一個活潑可愛、熱愛藝術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現在讀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熱鬧,作者筆下的場景是多么生動有趣。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臺上去看,即使被擠在厚厚的幕布里,憋悶得滿頭是汗,也興味盎然。
“興趣盎然”指我看戲的興趣很濃,“憋悶”一詞寫出了“我”熱得難受。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評劇的鐘愛,不難看出“我”的成功離不開藝術的熏陶,母親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愛深深地影響了“我”,小小年紀就隨母親到處奔波,藝術的種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理,這是多么讓人感動的一幕。
4、六歲的小女孩柔弱的身體成了黑臉大漢手中的一塊生面團,翻過來、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為所欲為,奶奶看不過我被整得滿臉的淚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視地躲到里屋。
“抻”,從一側或一端托起沉重的物體,課文指師傅從“我”身體的一側托起我。“抻”,拉;扯。課文指師傅像拉面條一樣地拉“我”的身體。“目不忍視”,眼睛不忍看,形容“我”練功的樣子很可憐。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的成功除了家庭的熏陶,更離不開“我”常年不懈的努力。“黑臉大漢”指的是師傅給人以威嚴的感覺;“生面團”寫出了“我”身體的柔弱。“為所欲為”的意思是想怎樣干就怎樣干,大多指干壞事,這里反映了師傅對“我”的嚴格要求。
作者抓住這幾個動作,寫出了“我”學藝的艱辛。滿臉的淚水和汗水,使奶奶心疼,但是奶奶并沒有阻止師傅的“為所欲為”,而是“目不忍視地躲到里屋”,這并不是奶奶對“我”的無情,而是飽含著奶奶對“我”的厚望。在這里,我們體會到了作者的用詞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我”這個被寵壞的小公主的勇氣和毅力以及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5、過渡:
作者在舞臺上慢慢長大,憑著她的執著堅定,吃苦耐勞,師傅嚴格要求,母親一反嬌寵的常態和奶奶無情地躲進里屋,煉就了她無比的勇氣和頑強的毅力。讓我們一起讀最后的一句話。出示句子:
我在舞臺上慢慢長大,舞臺如一爐火,煉就了我無比的勇氣和毅力。
中小學語文課件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16個,會寫其中的8個。
2、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導學生做一個誠實的人。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難點:
理解內容。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磁帶、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播放大自然美麗風光,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播放錄音,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錄音,說說你聽懂了什么?
2、利用拼音,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中的生字。
三、認識生字,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面,學生試認。
2、教師領認,強調讀音。
3、用自己的方式記住生字讀音。
四、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1、觀察各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議一議,哪些生字需要注意。
3、教師指導難寫的生字的書寫。
五、學習生字,讀準生字。
1、出示認讀卡片。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2、學生試讀,齊讀,開火車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懂得大自然的美是要靠大家去保護,要有環保意識。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導學生做一個誠實的人。
教學重點:
理解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當著百靈鳥的面……我覺得羞愧”的意思。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磁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檢查,復習舊知
1、聽寫生字。
2、抽查認讀生字。
二、播放錄音,感知課文。
1、聽錄音,說說你聽懂了什么?
2、畫出本課生字新詞。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畫出課文中有多少個自然段。
2、讀第一自然段,說說本文中講了哪兩個人?
3、教師范讀2-4自然段,回答問題。
(1)他們到森林里去玩,帶了什么?
(2)他們聽到了什么?
4、默讀第5-8自然段,理解莉莉說的話。
四、讀讀課文,感悟升華。
1、你從課文中體會到了什么?
2、在今后,我們的行為舉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鞏固所學知識。
2、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導學生做一個誠實的人。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詞
教學難點:
理解內容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給下面的詞語注上正確的讀音。
撕碎()羞愧()
垃圾()飲料()
二、識字加油站。
自+(心)=(息)-休息
()+少=()-
()+瓦=()-
米+()=()-
三、把下面的詞語歸類。
樹林、小山、休息、唱歌、蛋殼、停止、報紙
名稱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
動作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
中小學語文課件教案篇5
教學背景
這是一篇童話,人物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易懂,且聯想想象豐富,十分貼合初一學生閱讀。應發散學生思維,引導他們感受形象寓意,體味聯想想象的特點。還應啟發學生聯系實際,放飛思想,去描畫現實生活。本篇文章思路清晰,故事性強,又有很濃厚的趣味性,適宜學生自主閱讀,感知文章資料,理清故事情節;還就應讓學生講故事接龍比賽,以鍛煉學生說話潛力和合作潛力。初一學生天真活潑,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所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合作探究文章寓意,欣賞人物形象是最為有力的方法。學習寓言,要讓學生明白這種體裁的特點,到達舉一反三的目的。要真正“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教學目的
1、領悟作品的豐富內蘊
2、學習童話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主導課型:
品讀課
教學儀器:
攝錄機大屏幕
主導教法:
品讀結合法
教學設計:
教學分為以下幾個板塊
一、自主學習,感知資料
二、合作探究,賞析人物,品味寓意
三、拓展練習,發散思維
由于初一學生的人生閱歷及知識面的限制,對本文人物的代表性及文章寓意不能有深刻的理解。教師多點撥,多鼓勵,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聯系實際體察。本課的拓展練習,會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也給他們帶來一種學習的趣味,營造一種樂境氛圍,讓學生樂中學,學中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同學們,相信你們必須喜歡兒童文學,而作為兒童文學的一種的童話,你們必須也讀過不少,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海的女兒》等。這些童話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看屏幕。(出示“童話”的定義并讓學生齊讀)
師:這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諷刺童話《皇帝的新裝》,共同來領略一下童話的神奇魅力。
二、作者簡介:
師:下面,讓我們共同來認識一下本文作者,世界著名的藝術大師安徒生。(出示“你明白嗎”安徒生簡介及照片,指一學生讀)
師:了解了童話、作者,那么,在這篇童話中,作者是怎樣運用想象夸張的手法來構思情節,塑造人物的呢?這節課我們重點解決這兩個問題。(出示目標)
三、教學板塊一:自主學習,感知資料
1、師:下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邊讀邊完成兩個任務:第一標出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理解的句子;第二用自己的話概括故事情節,為下面故事接龍比賽做準備。
2、師生共同訂正第一個問題。
3、師:我們先聽老師講故事:從前,有一個皇帝個性愛穿新衣服,以致不管他的國家和軍隊,于是——(依次出示情節圖片,讓學生展開故事接龍比賽)
4、師:其實故事資料并不復雜,圍繞著“新裝”這一線索,同學們猜一猜有哪幾個情節呢?(學生回答后出示“故事情節”的資料)
四、教學板快二:合作探究,賞析人物,品味寓意
師:故事情節簡單清晰,但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同學們說其中刻畫的最精彩又最可笑的人物是誰呢?(生答師板“皇帝”)
分四人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你為什么認為皇帝最可笑?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刻畫皇帝的,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呢?皇帝又是怎樣上當受騙的呢?
(訂正:皇帝是最愚蠢的,他為了穿得漂亮些,不惜花掉所有的金錢,用盡所有的心思,且作者用了夸張的手法寫他換衣次數之多。夸張手法突出了皇帝的愚蠢。由皇帝受騙導出布料特點,并讓學生齊讀布料特點一句。從而得出皇帝的特點“昏庸愚蠢不稱職”并板書。)
2、皇帝不僅僅受騙,他還說謊騙了別人。那么他為什么說謊,當時是怎樣想的呢?
(學生找出21段中心理描述并朗讀,老師指導后再讀。)
3、皇帝為了保住皇位,上當受騙又說謊,且表演了一出裸體游行的丑劇,令人捧腹大笑。那么其他的官員又是為什么說謊呢?
(學生分主角朗讀6—17段,而后討論分析。可見他們的“自私,虛偽”的丑惡嘴臉。板書“自私虛偽”)
4、諾大一個王國里,為什么只有一個孩子敢說真話?
(表現孩子的天真,無邪。板書)
5、師:同學們,在短短的故事中,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明生動的形象,他們荒唐可笑,愚蠢虛偽,自私無恥。這樣典型的形象作者有無見過?用什么方法塑造出來的?
(引導學生分析想象和夸張的手法。)
6、故事的結局:光天化日之下,皇帝裸體游行,你對這個丑劇作何評價?
(學生分析后作補充:的確,現實中赤身裸體的皇帝不必須有,但皇帝揮霍無度,大臣們投機鉆營鉆營,獻媚取寵卻比比皆是,如中國的和紳,李蓮英。可見,本篇童話就是在真實的生活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合乎邏輯的想象和夸張不僅僅不會讓人感到虛假,反而感到更真實,更動人,而且更吸引讀者。)
7、理解寓意
作者創作這篇童話,僅想告訴人們一個可笑的故事嗎,有無更深的寓意?
(借童話諷刺了統治者的虛偽自私,同時也贊揚了兒童的天真無邪,愿人人持續一顆童心)
師:同學們,童話講完了,可故事并沒結束。讓我們攜起手,去做勇敢誠實的人吧,因為虛偽,謊言不會長久,而唯有真理才會永存!
五、教學板塊三:拓展練習,發散思維
1、師:下面,我們來個添枝加葉比賽:展開想象的翅膀,設想游行結束后,皇帝回到皇宮會怎樣辦?
(三分鐘后,學生口頭作文)
2、播放一段“皇帝悔過”的動畫片來拓展學生想象。
3、師生一起總結。(略)
4、布置作業:課下繼續讀一些安徒生的童話,真正體會童話特點
板書設計
皇帝的新裝
不稱職虛偽自私——諷刺
愚蠢天真無邪——贊揚
想象夸張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實行課改后所上的一節示范研討課,由于聽課人員比較多,學生有點拘束,所以開始上課時氣氛有點沉悶。我及時引導調整,使學生很快投入課堂。童話這種體裁比較適合初一學生口味,學生學起來興趣濃厚,因而整堂課學生都用心發言,真正到達了讓學生在樂中學的目的。我讓學生自主學習以理清情節,合作探究以賞析人物理解寓意,實現了真正好處上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為了發散學生思維,我放了一段“皇帝悔過”的動畫片。學生十分感興趣。我及時讓學生口頭作文:“想一想皇帝回宮后會怎樣辦?”雖然由于時間比較緊,學生的作文不太盡人意,但聯想想象是十分豐富的,這是難能可貴的。就是在理解寓意時,我總感覺學生有些疑惑。我自己認為這是由于初一學生社會閱歷不深,對故事背景了解甚少的緣故。我還覺得如果有時間讓學生表演一段皇帝回宮后的情景會更好。
中小學語文課件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歌曲:《我們的田野》旋律悠揚,富有歌唱性,歌詞也寫得很出色,猶如一幅絢麗的水彩畫描繪祖國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教學重點:
通過以上的演唱,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教學過程:
一、常規教學
1、師聲問好
2、發聲練習:進行氣息訓練------做數冬瓜的游戲。
二、唱一唱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三、感授新課
1、練習曲譜
1)第一樂句、653?5132
2)第二樂句、3566?6532-20__
3)第三樂句、3217615
4)最后、1233?3333251-
5)教師用鋼琴彈奏曲譜1.5段,(全曲較長,時間不允許一一彈奏)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2、練習歌詞
1)《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狀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2)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3)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4)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
5)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6)聽音樂
第一遍:邊聽音樂邊打拍子。要求學生能聽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著歌曲錄音進行邊聽邊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樂曲的韻味,能輕輕跟唱。分析歌曲的結構。理解歌曲的含義,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準備。
3、學唱歌曲
1)先學生自學歌曲,跟琴輕唱歌曲。
通過一遍學唱,把感到困難的樂句提出來。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難唱的樂句。可以通過聽音、聽唱、模唱等形式進行學唱。
2)再輕輕跟唱。
3)要求:
A:能唱準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聲準確表達歌曲中的連音和斷音,次聽音樂,進行比較。
4、鞏固練習
1)分組來演唱。2)分領唱齊唱進行表演。
四、小結
中小學語文課件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組有四篇課文和一個積累運用。本組內容側重反映我國古代文化和藝術,前兩篇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世紀寶鼎》是一篇說明文,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藝術創造力,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愿。《清明上河圖》相近的介紹了我國古代一幅極其珍貴的繪畫作品的內容、特點及其重要價值。后兩篇《古代寓言兩則》和《關尹子教射》以短小的故事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感受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精湛和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卓越,增強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和方法,獨立閱讀思考,與同學合作探究,進一步提高語文能力,為初中繼續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重點
感受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精湛和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卓越,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和方法,獨立閱讀思考,與同學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教參、字典、課外資料
課時分配
《世紀寶鼎》2課時
《清明上河圖》2課時
《古代寓言兩則》2課時
《關尹子教射》1課時
積累運用六2課時
作文3課時
總計共12課時
[精讀課文]
23世紀寶鼎
教材分析
本文通過對“世紀寶鼎”藝術造型和文化內涵的介紹,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藝術創造力,表達了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愿。
教學目標
學會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世紀寶鼎的精美藝術和深刻寓意,體會中國人民對聯合國和新世紀的美好祝愿。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領會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本文重點是對“世紀寶鼎”藝術造型和文化內涵的介紹。難點是領會表達方法。
教學構想
為了便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布置預習“鼎”的含義,導入新課后,首先通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整體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思路。精讀二、三自然段領會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世紀寶鼎的彩圖,各部分的放大圖片。收集各種鼎的圖片和帶“鼎”字的詞語。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通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整體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思路。
學生學習過程:
一、交流帶“鼎”字的詞語
1、教師示范寫“鼎”字,請學生注意字形、筆順。
2、說說帶“鼎”字的詞語。(如:三足鼎立、一言九鼎、鼎力相助、鼎鼎大名、人聲鼎沸。)
二、認識“鼎”,引入新課
1、誰知道“鼎”是什么?“鼎”是什么樣子的?(請學生說說,畫畫。)
2、今大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世紀寶鼎》,這是個怎樣的寶鼎呢?
三、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讀,注意糾正讀音,指導讀好難讀的長句子。
3、說說初讀課文后知道了什么。(如:知道了世紀寶鼎的樣子,我國給聯合國贈送世紀寶鼎的意義。)
四、重點讀第二自然段。了解世紀寶鼎的樣子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對照圖畫,想想世紀寶鼎的樣子,有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2、提出不懂的語句,互相交流怎樣讀懂。(如:“三足雙耳,腹略鼓,底渾圓……”通過看圖弄明白;“鑄”、“銘文”通過或詞典弄懂;通過、聯系課文內容理解了“造型古樸”、“工藝精湛”。)教師相機引導看圖,理解,“紋飾”、“浮雕獸面”、“云紋填底”等。
3、練習朗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對世紀寶鼎的贊美
五、品讀課文,領悟表達方法
1、自己精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品味這兩段在說明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2、在自己品味的基礎上,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點撥:第二自然段說明世紀寶鼎的樣子,采用具體說明的方法,按一定的順序,列舉了計多具體教學,把寶鼎高矮、形狀、重量、雕飾銘文介紹得非常具體,使人如見其物;第三自然段則采用概括性的語句,說明寶鼎反映我國傳統文化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簡明扼要,使人易于把握實質。除此之外,文章語言準確、簡明,詞句工整優美。如“集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之大成,熔古代技藝與現代科技于一爐。”
六、從課文內容想開去
學生自由選做課后選做題:如果讓你為20_年北京奧運會設計一個吉祥物,你準備怎樣設計?說一說,畫一畫。
作業設計
畫出世紀寶鼎的樣子。
板書設計
23世紀寶鼎
世紀寶鼎的樣子
文化內涵
藝術價值
我國給聯合國贈送世紀寶鼎的意義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精讀二、三自然段領會表達方法。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圖畫,請學生指著圖介紹世紀寶鼎的樣子。
2、課文除了寫寶鼎的樣子,還寫了什么?
二、再讀課文,理解贈送寶鼎的意義
1、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同桌互相議議
2、討論交流。(重點弄懂“鼎”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的獨特地位,中國贈送寶鼎表達的美好祝愿和希冀。相機引導理解“鼎志昌盛”、“龍兆吉祥”、“它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希冀”等詞句。)
3、練習朗讀第三、四自然段,把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
三、瀏覽課文,領悟表達方法
提出要求后,讓學生自己瀏覽、體會,然后互相交流。
交流時,鼓勵學生的點滴體會和發現。如:介紹鼎的樣子,條理很清楚;用數字寫了鼎的高,還介紹了它的象征意義;許多詞語、句子寫得精練,表達了中國人民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等。
四、練習模擬贈送寶鼎
課后“思考·練習”的第2題提出:“假如讓你代表中國向聯合國贈送這一世紀寶鼎,你會怎樣介紹?”現在我們就準備模擬進行這一活動。
1、同學們討論一下:應該怎樣準備才能表演得好?引導點撥:要表演贈送世紀寶關鍵在于向外國人介紹寶鼎精美的藝術造型、文化內涵及其藝術價值,而妻介紹說明得好,就必須讀熟,甚至能背誦二、三自然段,把課文的書面語言變成自己的口頭語言。現在同學們抓緊準備,看誰準備得好。
2、學生個人熟讀二、三自然段,練習說明寶鼎的樣子和介紹它的文化藝術價值。
贈送寶鼎表演賽
1、小組演練贈送寶鼎
在每個人充分讀課文、練習介紹寶鼎的基礎上,分組演練。6至8人為一組,每組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學生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另一部分學生為聯合國總部成員。表演兩遍,第二遍互換角色。注意推選出本組最好的表演者,準備參加班級表演比賽。
提示:聯合國人員都是外國人,并不知道中國代表團贈送的是什么,也不了解贈送這個鼎的意義,作為中方代表應該怎么介紹?中國人民贈送了這么珍貴的禮物,作為聯合國人員,應怎么表示并說些什么?請各組同學認真研究,要表演得真實,有創意,有特點。
每個小組各找一個適當的地方,進行演練。
2、班級進行贈寶鼎表演賽。
(1)每組抽一名學生當觀眾評委。宣布評比標準:①參加表演人員身臨其境,舉止大方、自然、彬彬有禮;②中方代表介紹寶鼎內容完整,有順序,語句通順,并有表情和動作配合;③聯合國代表致答謝辭應熱情、得體。
(2)各組按順序表演。
(3)評委評議各組表演情況,教師參與其中,適當引導。
作業設計
你領會了哪些表達方法。仿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23世紀寶鼎
介紹鼎的樣子,條理很清楚;
用數字寫了鼎的高,還介紹了它的象征意義
許多詞語、句子寫得精練,
表達了中國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課后小記
[閱讀課文]
24清明上河圖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說明文,比較詳盡地評價了我國古代一幅極其珍貴的繪畫作品的內容、特點及其重要價值。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基本讀懂課文,讀中想象,感悟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內容、特點,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感悟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才能。
教學重點
感情朗讀描述畫面的部分,了解古畫的內容、特點。
教學難點
感悟古畫的歷史價值和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才能。
教學構想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觀察畫面后讀課文,深入對課文的理解,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討論交流得到其藝術價值、地位和歷史價值。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印刷晶(包括郵票)和光盤,準備有關掛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在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這幅圖到底畫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點?
《清明上河圖》這篇課文作了具體的介紹。課文文筆優美,描寫生動,大家一定會喜歡的。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提示”,帶著問題快速閱讀,找到問題答案,然后小組交流。這幅畫到底畫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點?(這幅畫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繪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寫繁忙的汴河碼頭,第三部分描寫熱鬧的街市。繪畫的規模宏大,場面繁雜,而且狀物畫人,筆筆精到,一絲不茍,達到生動明確、惟妙惟肖的境界。)
三、賞讀,展開想象(張貼掛圖或播放光盤《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圖美,文也美,課文生動地表達了畫面的內容,請同學們再讀課文,一邊讀課文,一邊看圖畫,并隨著課文展開想象。學生讀文、看圖、想象。
四、美讀,表達情感
我們要通過朗讀,把《清明上河圖》的美表達出來,你最喜歡圖的哪一部分就讀哪一部分,先自己讀,然后讀給其他同學聽。(朗讀“市郊景象”這部分內容,開始時語調宜舒緩;朗讀“汴河兩岸”語氣漸趨熱烈,“繁華街市”更為熱烈。)
作業設計
上網查找清明上河圖圖片,了解畫中的內涵。
板書設計
24清明上河圖
第一部分描繪市郊景象
第二部分描寫繁忙的汴河碼頭
第三部分描寫熱鬧的街市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小組合作,專題探究,領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尾段導入,了解意義
課文最后一段點明了《清明上河圖》的學術意義,不僅在我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請同學們把課文最后一段讀一讀,想想這幅圖畫在哪些方面,為研究我國宋代社會各方面情況提供了有價值的形象資料。學生讀書、思考。
二、小組合作,專題探究
接下來分小組學習,每個小組自定一個專題,如“風俗人情”,又如“橋梁硅筑”、“道路交通”、“人際關系”等,然后從整幅的《清明上河圖》上認真地查找,用心分析畫面上的內容,把符合專題的內容一一找出來。教師播放的光盤,供學生查找。
三、班上交流,適時指點
班上匯報時,老師要給予適當指點,特別是學生容易忽視的部分,老師要給予補充;學生分析判斷錯的,老師要予以糾正。
風俗人情:一是游戲活動,如野臺戲、耍猴戲、僧侶拳擊、說書、走鋼絲繩、打花鼓、和尚雜耍、斗百草、傀儡戲、相撲等;二是清明活動,如打秋千、放紙鳶、插柳、春游野宴、掃墓、軍中射柳;三是市招類,如,特別標志(酒簾、飯鋪晃子、接骨店、香蠟鋪、筆墨店、鞋店、雜貨店),又如,飲食類市招(官鹽、糖房、糟熏海味、蜜餞、羊肉、茶點、小吃店),又如,公家機關市招(官廳、狀元府)。
橋梁建筑:茅屋、瓦屋、華屋、殿宇、廟、攤子、戰臺、橋(八字型、拱型、平板硬橋)、墻、牌坊。
道路交通:船(帆船、畫舫、游艇、木筏、渡船、官船);車(獨輪車、雙輪車、四輪車);轎子(二人小轎、花轎、駁轎、官轎);駱駝。
人際關系:做生意的商賈,騎馬的官吏,看街景的士紳,叫賣的小販,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問路的外鄉游客,聽說書的街巷小兒,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
四、按專題習作
以《{清明上河圖}中的風俗人情》或《{清明上河圖}中的橋梁建筑》,或……寫一篇介紹清明上河圖的短文,也可寫讀了課文或欣賞了這幅名畫的體會。可以個人寫,也可小組合作寫。寫后互相讀一讀。
作業設計
完成一篇介紹清明上河圖的短文。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