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關于清明節的教案
小班關于清明節的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
2.根據歌曲情緒嘗試用甜美、連貫和活潑、跳躍的不同方法唱歌。
3.體驗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幼兒外出散步,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
2.春天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引導幼兒說說春天的特征,知道春天天氣暖和,衣服穿得少,花開了,小樹發芽綠了,小動物們出來了。
師:在公園你看到了什么?小樹變成了什么顏色?
(2)總結幼兒體驗的經驗,引出歌曲。
2.學唱歌曲。
(1)教師邊范唱歌曲邊根據歌詞有序地出示圖片。
(2)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按節奏朗誦歌詞。
(3)幼兒輕聲跟唱。
提示:引導幼兒用輕柔、甜美、連貫的聲音唱前兩句,用活潑、跳躍的方法唱后兩句。
3.歌表演。
(1)鼓勵幼兒邊唱根據歌詞的意思表演動作。
(2)幼兒自由進行唱編表演。
小班關于清明節的教案篇2
小班音樂活動:
《跟著我來走走》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開始與結束。
2、在幼兒熟悉音樂的基礎上進行歌詞創編。
3、體會與同伴、老師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常見動物頭飾、圖片(小兔、小魚、小鳥、小狗),森林動物園背景圖,場景布置:在地面上布置一棵大樹,一條小溪,一片草地。動物入門貼若干
2、會唱跟著老師走走歌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師:今天,老師請你們坐上小火車去森林動物園看看
2、教師隨歌曲分別3次邀請幼兒上火車,感受音樂游戲的快樂。
二、用不同的動作表現歌曲:
1、師:小朋友快看,森林動物園到了!(出示動物園背景圖:河流、草地、大樹、天空)你們知道動物園里都有什么動物嗎?
幼兒自由回答。
2、請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戴上頭飾在規定范圍內隨音樂表現。
要求:不可以撞到其他小動物。
三、歌詞創編并表演:
1、師:森林里的小動物都有自己的家,我小兔子的家在哪里?(教師扮演小兔子,幼兒回答:草地上)那就到小兔子家做做客吧。
2、幼兒創編更多的歌詞。游戲結束后提問:“森林里的動物可多了誰還能唱出更多不一樣的動物來?你還會得到相應的入門貼,可以繼續玩這個游戲到更多的小動物家。
活動反思:
音樂活動《跟著老師走走》這是一首有趣的歌曲,既可以讓孩子學習歌曲又可以讓孩子們間進行互動小游戲,使孩子們更加的熟悉親近。我們班的孩子本身就比較活潑好動,所以對于學習這首歌曲他們很感興趣,也很積極的參與。對于小班的孩子而言他們的注意就在短短的15分鐘。所以在教學中我得抓住15分鐘的黃金時間,更加注意時間的掌控,以便更好地調動,調節孩子的情緒,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小班關于清明節的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愿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4、參與節日游戲。
5、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二、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并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三、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里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示范朗誦歌詞,并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5)幼兒跟著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制圖畫
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4、交流欣賞
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小班關于清明節的教案篇4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萬物凋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在清明節期間,組織幼兒系列教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掃墓等活動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通過吃雞蛋、畫雞蛋、玩雞蛋、踏青春游、蕩秋千、放風箏活動,了解傳統風俗,鍛煉身體,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1、了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課前與家長聯系好參與本活動,電腦課件,實物:各種圖案的彩蛋、每幼兒一個熟雞蛋,彩筆、帖紙、橡皮泥、剪刀、膠水等活動過程:
1、用古詩導入活動內容: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小朋友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清明節嗎?(4月5日清明節)
2、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3、課件:邊放課件教師邊講述,讓幼兒了解老革命烈士的先進光榮事跡。
4、(1)出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課件同時播放_樹立紀念碑的錄音,教師講述:_為了讓后人永遠記住、永遠懷念這些革命英雄,并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門廣場樹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2)現代英雄: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衛國家生命財產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5、觀看課件:老師帶孩子們掃墓的畫面。
6、放哀樂、人民英雄紀念碑畫面,請家長與幼兒起立,向英雄們行禮、默哀,表示懷念。
7、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那些習俗?
運動習俗: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飲食習俗:吃冷食、吃雞蛋等。
8、出示彩蛋請幼兒觀察與自己帶來的雞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9、放彩蛋圖片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及制作興趣。
10、幼兒與家長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畫畫、涂色、剪紙粘貼、橡皮泥制作小動物等)。
11、幼兒到臺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雞蛋:請幼兒發揮想象力用雞蛋作出多種玩法(滾、轉、拋、立、碰雞蛋等),幼兒比賽看誰的玩法多。
請幼兒把彩蛋給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賞并與朋友們一起玩,在音樂伴奏下走出活動室。
小結:通過以上這次活動相信幼兒對清明節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同時也讓他們體驗到了活動帶來的樂趣,如果只通過單單講解的話,孩子根本就沒有多大的興趣,可是經過實際操作的話,幼兒的興趣以及印象都會加深,更能促進對該活動的意義性。
小班關于清明節的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愿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并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
2、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三、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里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說是比較難以領會的LiU_uE86.CoM,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范朗誦歌詞,并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復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著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制圖畫
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
4、交流欣賞
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小班關于清明節的教案篇6
小班活動教案《清明節》適用于小班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了解清明的來歷和有關習俗,大家一起尋找春天的氣息。
活動目標:
1.了解清明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大家一起尋找春天的氣息。
3.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在家了解一些清明節的風俗。
2.“春天來了”的ppt圖片。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清明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掃墓日子。
1.小朋友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清明節嗎?(4月4日清明節)
2.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教師: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國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又是傳統的掃墓日子,為了紀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親人,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掃墓。清明節也象征著春天的到來。
二、了解清明節的風俗:
1.清明節是我們紀念先人(自己的祖先)和革命先烈的一個節日。
2.在清明節是我們和家人一起去給先人清掃墳墓,也會去革命先烈的墓前緬懷。
3.清明節也是大地復蘇,春回大地的日子,我們也會去郊外踏青,感受春天的氣息。
4.清明節還要品嘗特殊的點心:青團。
青團是用一種植物艾草擠汁加糯米和豆沙制作的。
5.運動習俗: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三、觀看“春天來了”的ppt圖片
1.了解花、草、樹木的變化。
2.幼兒朗誦詩歌《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