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美術教案
關于小學美術教案篇1
課時:
2課時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知識:通過各種扇子的欣賞,了解祖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
2、技能:嘗試運用山水或花鳥畫技法作扇面繪制的練習,讓學生掌握扇面作畫的特點及步驟。
3、情感:通過學習、欣賞,了解我國豐富的扇文化,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體驗扇子的實用性,增強學生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1、通過各種扇子的欣賞,走近祖國傳統扇文化,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種不同形式。
2、扇面的構圖與布局。
教學難點:
1、了解扇面畫的裝飾作用,體會扇面畫之美
2、用水墨技法繪制扇面,注意扇面的構圖與布局,題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紙質和宣紙吸水性不一樣的特點。
教具學具準備:
課前收集各種各樣的扇子。筆墨紙硯、國畫顏料、裁紙刀、剪刀等工具。(可帶造型各異的白坯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設計意圖:繞口令和謎語是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通過繞口令比賽和猜謎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內容——扇面畫。)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繞口令,咱們來一個比賽,看誰讀得最順暢。
出示繞口令:“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
學生在小組間內展開讀繞口令比賽。
2、師:這段繞口令實際上是個謎語,你知道它說的是什么嗎?(扇子)
雖然空調、電扇早已面世,可是扇子因其經濟實用、小巧玲瓏、攜帶方便,更因扇文化的歷史悠久及扇面畫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人們所喜愛。
3、揭示課題:
咱們今天就一起來體會扇面畫的魅力。(板書課題)
(二)新授:
1、交流討論,了解扇子種類。(設計意圖: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交流,引導學生比較、發現扇子多樣的外形與材質。)
師:同學們,請將你自己帶來的扇子拿出來在小組里交流一下,看看扇子的形狀、材質、畫面有什么不同。
每組選一位代表代前面來介紹。
我們常見的扇子有這么三種形狀:
(1)折疊扇面形
(2)圓扇面形
(3)鵝毛扇面形
師總結:中國扇文化起源于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隨手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后來的扇子取材廣泛,有竹、木、紙、草編等等。
2、聽故事,了解扇面畫的裝飾作用。(設計意圖:通過聽故事,了解扇面畫的裝飾作用。)
(出示空白的和繪畫的扇面)
師:同學們,這兩把扇子的大小、形狀、材質完全一樣,扇出的風也一樣涼爽。如果要你選擇,會要哪一把?為什么?
師:中國古代的文人、藝術家也喜歡在扇面上畫畫、寫字,即用來美化、裝飾,又可抒發自己的情感。有一個故事還與扇文化有關呢,現在老師就給大家講一個《題扇橋》的故事:
傳說在王羲之家門前東邊有條小河,河上有座石頭砌的拱形小橋。這一天,天氣很熱。王羲之經過這座橋回家,看見有位頭發花白的老婆婆抱著一大包扇子在橋上叫賣。走近一看,是一大包制作粗糙質量低下的紙扇。雖然便宜,但沒人買。老婆婆站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滿臉是汗,愁眉苦臉地叫著:“要扇子嗎?買扇子嗎?”王羲之見了很同情,問道:“老婆婆,你這扇子賣幾文錢一把呀?”老婆婆說道:“三十文,少兩文也賣給你。”王羲之聽了,向旁邊店家借來一支筆,就站在橋頭,把扇子一把一把都題上字,說道:“老婆婆,這題上字的扇子,要八十文一把,少了你不要賣?!蹦臅缘眠@時橋上已擠滿了看熱鬧的人,大家一看王羲之題字的扇子,人人爭著要,一下就賣光了。
請問:為什么沒有王羲之題字的扇子賣不出,而被王羲之題過字的扇子出高價都有人買呢?
(說明扇面被賦予一定的藝術字跡或畫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藝術收藏價值)
3、通過欣賞體會扇面畫之美。(設計意圖:通過欣賞課件,引導學生注意扇面的構圖與布局。)
不少的藝術家也在扇面上落下了精彩的一筆,咱們現在就來欣賞一下大師畫的扇面作品。
展示四幅古代山水、花鳥扇面畫。
引導學生從扇面畫的作者、內容、造型、色彩、風格、構圖特點等方面展開討論分析,根據不同的扇面畫可以有所側重。教師鼓勵學生,并與學生交流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今天欣賞了這么多的扇面畫,你想不想自己設計一把扇子?你想設計一把什么形狀的,用什么材料來做?準備在扇子上畫什么?(討論匯報)
這節課我們先來完成扇子的制作,可將宣紙或圖畫紙裁成各種扇面形狀,并簡單的裝飾一下邊框。下節課我們來畫扇面畫。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白胚扇的制作。提醒學生下節課帶國畫工具。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展示完成的形狀各異的白胚扇。
這節課我們也來學學王羲之在扇面上作畫,讓我們的扇子也充滿藝術氣息。
2、教師指導
(1)根據扇面形狀構圖構思、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山水或花鳥水墨畫。
在不同形狀的扇面上,需要不同的構圖。
提出建議:折扇一般由左右兩條直線和上下兩條弧線組成四邊。在扇面上繪畫要考慮扇面的形狀,畫景物時可先在扇面上畫出淺淺的水平線,以免景物隨扇子弧線歪斜。但在特殊情況下,畫的景物隨弧線彎曲也別有風味。
(2)示范在扇面上作畫:
今天咱們都在提前準備好的白坯扇上作畫,需要利用扇面紙質和宣紙吸水不一樣的特點。如果想表現出國畫中洇開的效果,筆中的水分可適當多一點。
(3)在扇面上題字方式:通常在作畫完畢之后要提上詩文或畫名、作者的姓名,再加蓋印章。題字分橫豎題兩種:豎題依斜線斜寫;橫題則依弧線曲行。
(4)運用水墨形式創作扇面畫,不要將畫面安排得太滿,有時適度的空白也會產生豐富的效果。
3、欣賞多幅扇面畫作品。并請學生點評這些作品的精彩之處。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1、欣賞了這么多扇面畫,讓我們也來當一回小畫家,畫一畫扇面好嗎?
作業要求:
在上節課做好的白胚扇上,嘗試用國畫中的山水或花鳥形式畫扇面畫。
教師著重指導學生在繪制過程中注意扇面的構圖與布局,題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紙質和宣紙吸水性不一樣的特點。
2、現在大家都畫好了扇面,但是我們的扇子還不能使用,想一個辦法讓我們的作品具有實用性。各小組討論,也可以嘗試一下,怎樣讓不同形狀的扇子“動”起來。
教師總結:
扇形的畫面可以采用反復折紙的方式來做成扇子。(請一位同學做簡單示范)
團扇、其它形狀的畫面可以采用背后貼卡紙,中層插入冰糕棒的方法做成實用的扇子。
既然找到了方法,大家趕快動手做吧。做好的扇子請按不同的形狀放到老師給大家準備好的扇子架上,讓我們來開個“扇子博覽會”吧!
學生完成扇子的制作。
四、作業評價
我們的“扇子博覽會”還真吸引了不少收藏愛好者呢?,F在請每組評出你們認為最棒的作品放到這個“拍賣臺”上,請小作者來為自己的作品作一下“廣告”,也就是說說自己的作品好在哪兒。作為主辦者,我發給每位同學三張代幣券,在聽完介紹后,你希望收藏誰的`作品,就將代幣券放在這件作品前面。
1、各組推選出的學生以做“廣告”的形式進行自評。
2、其他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作品投代幣券。
3、評出得到代幣券最多的作品。并請兩位同學說說自己為什么選擇收藏這把扇子。
4、師評:選擇一把在小組內就落選的扇子,為它提出修改建議。
五、小結:今天我們用自己的巧手設計出了這么多漂亮的扇子,為我國的“扇子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設計元素。近年來也有許多的設計師將一些時尚的元素帶入了扇子的設計中。
六、拓展:在即將畢業之際,讓我們把親手做成的扇子當成友誼的見證物,在同學間互相贈送留作紀念吧!
關于小學美術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觀察在學校,班級值日的情景。
2、掌握值日時人物的各種動態變化,通過繪畫表現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創作能力,培養學生做事的責任感。
教學實施
一、課前準備
1、引導學生回憶學校,班級的值日情景,并作簡單的描述。
2、教師幾幅供學生欣賞用的不同繪畫材料工具和不同風格所表現的學生正在值日的作品。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通過回憶,在學校,班級中你做過什么值日?值日時做些什么事?做值勤員時檢查同學的各項行為規范,如文明休息不奔跑,見到老師主動招呼有禮貌。做值日生時擦黑板,掃地,排桌椅……得出無論做什么事都應盡心盡力去完成,要有責任心。
2、發展階段
請幾位學生來前面演示值日時的各種動作,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人物的動態,能用基本形概括出每個動作的特征。
出示幾張同齡人的作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像,啟發他們思考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如手腳并用,一手擦黑板,一手擦窗,腳還可以掃地,讓機器人一起參與勞動,把自己變成個巨人站在校園里值勤等等。引導學生組織畫面,畫面中的人物不用很多,動作不宜復雜,只要表現值日時的一個情景,抓住人物的動作特征即可。
三、教學拓展
1、欣賞同齡人的繪畫作品
2、可以用水彩筆,顏料等各種繪畫材料,采取不同的繪畫形式如吹塑紙版畫,黑白線條等表現畫面的效果。
關于小學美術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節課就是用相機來記錄我們身邊的美。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知識:認識肌理,從整體和局部尋找美、體會美
2、技能: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情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構圖
3、從多角度發現事物的美。
教具準備:數碼相機,牙刷,吸管,水粉顏料。水粉筆墨水宣紙
學具準備:數碼相機,牙刷,吸管,水粉顏料。水粉筆墨水宣紙
教學過程:
活動一:
請學生欣賞一朵花照片、幾朵花照片和許多花的照片.(展示課件圖片一、圖片二和圖片三)
教師分別請學生談談對三張照片的體會
小結:一朵花明朗清晰、幾朵花重疊綻放,許多花絢麗多彩。
我們一起來《尋找美的蹤跡》。(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不同的數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美
活動二:
請學生欣賞長城的遠觀和近看的圖片。(展示課件圖片四、圖片五和圖片六)
教師再分別請學生談談對三張照片的體會
小結:近處的長城威嚴壯觀,遠處的長城宛如一條長龍盤旋在山間。
教師啟發學生:古代詩人杜甫曾有一首詩來形容廬山?!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币彩莵硇稳輳牟煌嵌扔^察事物的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遠近的不同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美
活動三:
請學生欣賞樹林、沙漠的照片(展示課件圖片七和圖片八)
提問學生:從這些自然的景色中,還隱藏著哪些美的蹤跡呢。
學生回答完后再欣賞課件九和課件十。
小結:這些景色都是我們平時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樹很美,片片的樹葉也美麗。無限的沙漠很美,顆顆的沙粒也很美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宏觀和微觀,整體和局部都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美
活動四:
教師請學生用這種排比句的形式表達自己找到的美麗。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麗,滴滴水珠也美麗。
我家的房屋很美麗,整齊的磚瓦也美麗。
我們的學校很美麗。
設計意圖:開拓學生思維,從不同角度發現美的蹤跡。
活動五:
請學生欣賞肌理圖片。自然界的肌理圖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圖片。(制作的肌理圖片表現點和線的各一張)(展示課件十一到最后一張)
在欣賞照片肌理現象中,提問學生:你覺得它們象什么?
在欣賞制作的肌理圖片中,提問學生: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制作肌理圖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葉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制作肌理圖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皺的紙張沾墨,然后打開后的效果。
學生討論
小結:線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紙渲染等方法點可以用牙刷、噴壺、水彩筆點等方法進行制作。
教師在學生回答時,演示其中一種到兩種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肌理現象,找尋肌理制作的方法。
活動六:
作業設計
學生作業提出要求,可以用數碼相機直接拍攝風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教師鼓勵學生用多種工具相結合的方法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作業,教師進行指導,并要求給作品起名字。作業完成后,學生相互欣賞,通過師生互評對作業進行評價。
關于小學美術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一)編輯指導思想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也是屬于本套教材中陶藝教學系列中的一課。陶藝的制作方法十分豐富,常見的有手工捏塑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借物成型、注漿成型、拉坯成型等。在這些技法中,手捏成型技法最適合創作泥玩具,適合小學生在課上學習、掌握。
泥玩具是民間流傳歷久不衰的工藝品,河南民間的“泥咕咕”、甘肅民間的泥馬、北京民間的兔兒爺、陜西民間的泥狗泥雞、廣東石灣窯的陶塑公仔等都是極有特色的作品。民間藝人的作品不僅造型質樸天然,色彩上也極具特色:用色濃烈鮮艷,紋飾簡潔質樸,別有一番率真、清新的美感。教材中選擇的民間泥塑玩具,不僅可以啟發學生發現制作、裝飾泥玩具的方法,還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到民間藝術的獨特美感與持久魅力。讓學生在捏泥涂色的真實體驗中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快樂地承擔起民間文化的傳承、交流之任。
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從圖書館或網絡中搜集一些民間泥玩具的圖片資料(生活在出產泥玩具地域的學生也可搜集一些風格各異的民間泥玩具),作為創作前的資料準備,既可以鍛煉學生尋找美、發現美的本領,還能夠拓展學生的創作眼界。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課教材共兩頁,其中第34頁中的圖片展示了祖國各地民間藝人制作的泥玩具,形象優美質樸,色彩絢麗明快。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激發學生自主發現造型、用色的規律,參考民間藝人的作品,大膽創作自己的泥玩具。
(三)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通過本課教學,體會中國民間泥塑玩具的天真質樸之美,了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點,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嘗試制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
應會:學會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愛的泥玩具。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捏繪泥塑玩具,了解祖國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了解中國民間藝術的繽紛特色與文化內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嘗試仿照民間藝人的風格進行創作。
難點:泥塑玩具的造型設計及捏塑技巧,著色時民間裝飾味的體現。
(五)學習材料
教師用具:泥玩具、實物投影儀、陶泥、顏料、民間泥塑玩具資料的課件。
學生用具:網上或書中搜尋的民間泥塑玩具圖片資料、陶泥、顏料等。
二、教學設計參考
(一)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方法
設計一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激情引趣小時候,你玩過哪些玩具?和同學交流,回憶童年時的玩具。貼近兒童生活,創造親切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資料交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們的祖輩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們想了解我們的祖先童年最喜愛的泥玩具嗎?1.沙盤:在我們祖國地貌沙盤上,按不同的省份地區,展示老師和同學們課前共同搜集的民間泥玩具。
2.資料:除了這些,你還找到或向爺爺奶奶問到了哪些關于民間泥玩具的資料?通過直觀的展示,欣賞祖國優秀的民間藝術瑰寶,拉進藝術與生活的距離,涵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分析探究。引導學生以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分析探究。分析比較:
我國民間泥玩具主要表現哪些題材?
各地的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
它們的造型都夸張了哪里?又概括了哪里?
它們的色彩有哪些特色?培養積極主動探究的精神,提高審美能力和表述能力。
技法學習教師展示一組作品,引導學生分析:
在這一組作品中,你能找到哪些我們以前學過的技法?
仔細觀察細節的表現,如羊角、小驢的尾巴、帽翅等小裝飾,運用了哪些技巧。
揉、捏、壓等
刻、擰,連接小鐵絲、彈簧等使作品樸拙中流露出俏皮。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造型訓練提出作業要求:
模仿民間玩具的造型和色彩,創造一個可愛的泥玩具。
教師巡視輔導,注意加強個性輔導,以點帶面。獨立或與同學合作,模仿民間玩具的造型和色彩,創造一個可愛的泥玩具。豐富想像,發散思維,提高動手能力。
展示評價展示學生作品,組織學生評價。組織學生評價:
你喜愛的作品抓住了形象的哪些主要特征?
從民間玩具的造型語言中你受到了哪些啟發?怎樣運用到你的作品中的?
你的作品又有了哪些創新?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和欣賞評述水平。
啟發學生大膽進行傳承與創新。
課后拓展展示欣賞其他種類的民間玩具。進一步欣賞、發現。延伸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保持激情,進行藝術間的橫向溝通與借鑒。
關于小學美術教案篇5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和區別對稱、不對稱(隨意)紋樣;學會對折一次剪紙的方法,剪出角花紋樣;培養學生手腦協調的能力和簡約、概括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1)對稱(對折后剪)與不對稱(隨意)剪的認識和剪貼方法步驟。
(2)角花的設計制作的步驟、方法
2、難點:
紋樣的簡約、概括、變化、虛實得當。
教學準備:
角花紋樣剪紙范品,。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開頭敘說。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于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后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松軟的混和體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板書課題)
二、插入新知。
教師傳授角花的折紙方法。
(1)指導學生看書自學,教師提問:制作單個、兩個、四個相同的角花分別怎樣折紙?
1、制作一個角花:
2、制作兩個角花:
3、制作四個角花:
(2)學習設計描繪花紋。
(3)剪制紋樣。
請看老師剪。(教師示范剪)
是不是很難?你們自己剪剪看。學生試剪,教師觀察,發現問題提請大家注意。針對學生在剪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邊講邊示范分解步驟:
(4)、貼。在考慮好構圖大小布局的基礎上開始粘貼。角花最好貼在有色底紋紙上。鼓勵同學們套色剪貼。
三、補充觀摩。
上教師將收集的圖案給學生看,稍加特色說明,引發學生的創作愿望。
四、隨后作業。
布置學生剪出大小形式各異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學可讓其粘貼在底紙上,提請注意底紙要盡可能把角花襯托明顯。教師巡行指點,并不斷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揚。
五、學生自評、師生互評作業,課堂總結。
關于小學美術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用黑色卡紙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藝術的特點。
3、增強對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了解。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皮影的圖片、文字資料。
2、準備黑色卡紙、針線、竹條、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選擇幾個傳統劇目或故事(民間故事、成語故事)。所選擇的劇目或故事,內容和情節應簡單、易懂。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學生之間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皮影的圖像和文字資料,談談他們所知道的皮影知識。
2、分組討論皮影戲中人物的造型特點。(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
3、指導學生
觀察教科書上的圖例、技法點擊欄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過程,想一想皮影該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針線縫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裝上木棍。
二、發展階段。
1、將學生根據劇目或故事,分成8組,分小組進行構思、合作創作。(提示學生要根據故事的內容和情節來考慮人物的造型特點。)
2、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3、未完成的可以在課后接著制作。
4、準備下節課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樣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