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元宵節教案2022年最新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幼兒園小班元宵節教案2022年最新,歡迎參閱。
幼兒園小班元宵節教案一
設計思路:
當前,文化的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單純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這種形勢下,我國的民族文化面臨著如何生存、發展、創新的問題。時代賦予了幼兒教育擔負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兒教育應當豐富幼兒的知識,引導其盡早接觸祖國傳統文化并對其有粗淺的了解,從小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其中了解祖國的傳統節日是幼兒學習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通過談話,幫助幼兒了解元宵節的習俗,第二環節通過做元宵,體驗節日氛圍,第三環節吃湯圓,與同伴互相送祝福,體驗到團團圓圓的節日氣氛。
活動目標:
1、在猜謎、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的快樂。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活動準備:
干米粉、小盤子、大盤子。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通過猜燈謎的游戲形式導入本次活動。
共同來猜謎:請幼兒介紹謎面,讓同伴猜。
二、說一說——在說一說的過程中體會元宵節的熱鬧。
1、你知道什么節日要玩猜謎嗎?(元宵節)
2、元宵節還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結: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燈、猜燈謎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過自己親手操作體驗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過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請老師介紹元宵的做法。
3、幼兒分組制作,提醒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凈。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盤子里,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
四、做燈籠
——通過自己親手制作燈籠體會元宵節的習俗。
五、延伸活動(嘗一嘗)
——通過品嘗自己親手做的湯圓體會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小班元宵節教案二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花燈節。了解相關的民俗文化。
活動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么節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
2.觀看錄相元宵節。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么。
3.講解元宵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征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為了讓節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為了增添娛樂的情趣,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復雜,每年過節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節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的樂趣。
3.請幼兒觀看傳統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么樣的花燈,吃過什么餡的元宵。
備注:
關于元宵節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說。元宵節起源于漢朝。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后,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恒為帝,即漢文帝。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說,教師了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幼兒園小班元宵節教案三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內容,感受歌曲詼諧有趣的氣氛。
2.嘗試用多種身體動作表現賣湯圓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賣湯圓》的碟片。
活動過程:
1.交流對湯圓的認識,激發活動興趣。
★指#教案# 導語:你知道湯圓是什么嗎?你認為該怎么樣賣湯圓呢?
2.觀看碟片,感受歌曲所表現的愉快和有趣的氣氛。
(1)欣賞碟片,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旋律。
(2)交流欣賞感受。
★指#教案# 導語: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3.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傾聽歌曲《賣湯圓》。
★指#教案# 導語:
①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②你覺得哪一句不太懂或比較難記?
③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助你很快地記住歌詞?
(2)幼兒嘗試將歌詞填入到旋律中,說唱歌詞。
(3)運用多種形式演唱歌曲。
4.嘗試隨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賣湯圓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緒。
(1)隨著音樂自由創編身體動作。
(2)自由結伴,表演賣湯圓的情景。
幼兒園小班元宵節教案四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元宵節,理解兒歌意思,學習完整地朗誦兒歌。
2、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二、活動準備
油泥、玩具小碗、根據兒歌內容繪制的圖標。
三、活動過程
1、老師演示搓元宵,談話導入元宵節。
老師:老師拿的是什么?變變變,我用油泥變出了什么?
一碗香噴噴的元宵來啦!元宵節里人們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節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學習兒歌。
老師示范朗誦兒歌《鬧元宵》。
3、理解兒歌意思老師: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節日?
4、看圖標跟念兒歌。
分析理解“團團圓圓”、“鬧元宵”的意義。
老師:誰知道“團團圓圓”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來了,很多親戚朋友在一起。)兒歌叫《鬧元宵》,為什么要說“鬧”?(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熱鬧、很開心。)
5、完整朗誦兒歌。
幼兒完整學習,朗誦兒歌2~3遍。
四、附:兒歌《鬧元宵》
元宵節,真熱鬧,
看花燈,吃圓子,
小牛燈,哞哞哞,
小狗燈,汪汪汪,
小龍燈,飛的高,
小兔燈,跑得快。
幼兒園小班元宵節教案五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及主要習俗。
2、觀賞各種花燈,了解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
3、知道元宵節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布置環境的活動。
二、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幼兒觀賞元宵燈會。
2、收集各種花燈的照片、圖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兒一個。
三、活動過程
1、討論導入
(1)元宵節是什么時候?
(2)元宵節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習俗。
(1)幼兒觀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討論:元宵為什么制作成圓的?
(2)教師小結:元宵表示團圓,表達了人們希望年年團圓的美好愿望。
(3)幼兒品嘗元宵,進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種花燈,引導幼兒觀賞,描述。
(1)提問:這是什麼?你最喜歡其中那一盞花燈?
(2)引導幼兒講述元宵節觀賞燈會的感受.
如:看到各種各樣花燈,你的心情怎樣?元宵節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樣地?人們為什要掛這么多花燈?
(3)教師小結: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后一天,人們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樂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掛出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花燈,還在燈上貼出謎語,組成燈會,吸引大家。
4、游戲“元宵節,鬧花燈。”
幼兒分為8-10人一組,隨著兒歌變化隊形,比一比哪組隊形看。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附兒歌:
我們排著隊兒走,燈兒變成一條龍;
我們圍著圓圈走,燈兒變成一朵花;
我們背靠背兒走,燈兒變成一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