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主題教案設計
中秋節主題教案設計篇1
語言活動:
靜夜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3、喜歡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1、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么?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后有什么感覺?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并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么?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么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臺朗誦古詩。
建議:通過這節古詩欣賞活動,使幼兒對這古詩的意境有了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很快學會了這首古詩,建議如果配上ppt,效果會更好。
中秋節主題教案設計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了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欲望。
4、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5、交流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么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范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導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變化的呢?什么時候變細?什么時候最圓?什么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了.......到每個月的農歷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范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學反思
通過開展《中秋節》的活動,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了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例如:在活動時,有小朋友問:“老師,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狀。”
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并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中秋節主題教案設計篇3
設計意圖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月餅是中秋節最有代表性的食物,小朋友也熟知,但對于制作過程比較生疏。為了增加幼兒對月餅的了解程度,我設計了這堂課,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做月餅,掌握一些食品制作技能,從而發揮了想象力,體驗動手操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傳統習俗,體驗中秋節歡樂的氣氛。
2、了解月餅的制作過程,學習壓、團、切、劃等操作技能。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橡皮泥,幾個不同形狀、花紋的月餅。
2、塑料刀、尺子、花生、米、花瓣、樹葉等。
活動過程
一、用謎語引出中秋節這一主題
教師猜謎語:“又圓又方,又甜又香;平時少見,中秋用上”(月餅)讓幼兒知道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引起幼兒關于月餅的興趣。
1、每年的八月十五這一天是什么節日?(中秋節)為什么這個節日要吃月餅呢?(月餅圓圓的,象征著家家團圓的意思。)
2、中秋節快到了,今天,我們就來上一次美術手工課,學做好吃的月餅。
二、出示月餅范例,引導幼兒觀察月餅的形狀花紋等
教師出示已經做好的幾個“月餅”,幼兒先觀察制作月餅的材料,說說自己知道的一些做法,調動幼兒制作月餅的積極性。
師:大家看老師制作的這幾個“月餅”,仔細觀察一下它們的的顏色、形狀、用料等等。
這個月餅是用橡皮泥做的,圓圓的,上面有五顏六色的花紋;另外一個月餅是正方形的,周圍用米、豆、花瓣、樹葉等制作的花紋。
下面我們也學著做一做,看誰能制作出漂亮的月餅。
三、組織幼兒制作月餅
教師給幼兒發放橡皮泥及其廢舊報紙,帶領幼兒學習壓、團、切、劃等操作技能。
制作過程指導
(1)先將報紙鋪到桌子上,再將橡皮泥泥放在手中,用手心揉揉成一個球形,將球形泥放在報紙上,用手心使勁壓一壓,壓成一個扁扁的圓形。再用塑料刀在周圍邊緣劃出一條條小花邊。
(2)利用米、豆、花瓣等物品,發揮想象、創新的能力,嘗試制作多種花紋、形狀各異、美麗好看的月餅。
四、月餅展評
將幼兒制作的月餅進行展示,互相評價,制作好的進行表揚,評選出誰做的月餅最漂亮。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中秋節主題教案設計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月餅制作的過程,發展團、壓、切等技能。
2.學會利用工具創造性地裝飾月餅。
3.體驗中秋節做月餅的快樂情感。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橡皮泥、橡皮泥工具、蛋糕盤。
2.課件。
活動過程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又圓又方,又甜又香,平時少見,中秋用上。
在中秋的時候吃月餅是咱們的習俗,但是在平時的時候都很少吃。
2.為幼兒播放月餅的圖片,讓幼兒看一看月餅都有什么樣的花紋?然后總結在黑板上面,讓幼兒再想一想月餅還有什么樣的花紋?
教師小結:月餅的花紋有很多很多,有直線的、斜線的、波浪線的等等。
3.今天咱們一起來制作一個圓形的月餅,怎么來做呢?之后教師演示:先搓圓再壓扁,然后在泥面上畫花紋。
4.小組討論:咱們可以用小刀在上面刻花紋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花紋?鼓勵幼兒說出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方法。
5.幼兒利用各種道具創造性地制作月餅,教師巡回指導,對于做的好的幼兒要及時給予表揚,并隨時給其余幼兒展示,讓其余幼兒學習。
6.將幼兒做好的月餅放到蛋糕盤里面,放到前面的展示桌上,進行“月餅展示會”活動,讓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月餅?為什么?
7.給幼兒展示各種不一樣的月餅圖片,比如:小魚的、憤怒的小鳥的、多啦A夢的。
教師小結:月餅的形狀還有很多很多,回家的時候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還可以做出什么不一樣的月餅做出來,帶到幼兒園我們一起來欣賞。
中秋節主題教案設計篇5
活動背景:
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它代表著團圓、吉祥。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他們并不完全知道中秋節的意義與傳統禮節。
我班就設計了“快樂的中秋節”主題系列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們主要以“快樂”為中心點,開展中秋節的活動
以此讓他們體驗幼兒園這個小家庭的團圓與快樂,激發他們樂意上幼兒園、愛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選擇色彩印畫“月餅”,并展開想象,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了,感受團圓、快樂的節日氣氛。
活動準備:
1、藍色背景圖(長卷)、大蘿卜切片做印章、黃色圓盤(后面貼兩翅膀)。
2、各色顏料、薄海綿、冰盒、美工服;
3、有關中秋的歌曲,電腦。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我們要做些什么的?”(賞月,吃月餅)
二、展示背景圖
師:“藍色的夜空靜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圓盤,“月亮在這里呢!月亮你快飛到天上去吧!”
打開圓盤后面的翅膀,演示飛到背景圖上。“中秋節月亮寶寶一個人在天上好孤單,她想請圓圓的月餅陪她一起玩。月餅在哪里?你們知道月餅在哪里嗎?”
三、教師示范用蘿卜蘸顏料印月餅
師:“月餅月餅在這里”(用蘿卜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一起說:月餅月餅在哪里?月餅月餅在這里。
師:“小朋友們的月餅在哪里呢?我們也來印月餅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色時顏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勵孩子交換顏色印畫。
伴奏:《爺爺為我打月餅》
五、想象添畫
1、師:“這么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我們怎么讓它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幼兒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師簡筆畫出。說到長翅膀時,教師演示雙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點:翅膀要印在“月餅”的兩側。
2、幼兒添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用畫或印的方法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六、展示作品
1、將幼兒作品布置在主題墻飾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2、“‘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亮寶寶好開心啊,她給小朋友們送來了月餅感謝。”
出示圓圓的月餅,讓小朋友聞聞,一起切月餅,分享。
活動評價:
孩子已經融入了主題,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還有圓圓的月餅,他們參與活動是快樂的,自由的。
對色彩是敏感的。用印章蘸色印畫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拿起“月餅”就印滿了畫紙,似乎也過于投入自己的作畫游戲而忘記了還有更多漂亮的色彩等著他們去碰觸。
尤其在讓月餅“飛起來”時,讓雙手蘸上喜歡的顏色,印在圓圓的“月餅”上,讓孩子的快樂達
到了高潮。通過這個活動,我也更加體會了目標為教學、為孩子服務的意識,什么才是適合孩子的,有利于孩子發展的,生成孩子喜歡的活動內容。教學內容是要我們去選擇的,根據本班孩子的特點,有意識的設立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豐富課程內容,更好地為孩子服務。
活動反思:
一個完整的活動不是老師一個人的操作過程,而是包含了很多前期的觀察和了解,對孩子的觀察,對孩子能力的了解,設立一個可行性的目標,適合孩子才是正確的。在一個活動中,孩子獲得了什么發展是在老師的預設之內的,也有是預設之外的,這才是活動本身帶給我們的&39;思考。
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是我們圍繞的中心,只有關注了孩子,才能發現活動的價值。本次活動可以說是較完滿的,在幼兒示范印畫時可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相信孩子。
中秋節主題教案設計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與同伴友好協商,提高與同伴交往的能力,引起吃中秋月餅的興趣,并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感到親切。
2、初步學會念兒歌,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兒歌內容,各種月餅的圖片
【活動過程】
指導語:8月15是什么節日?中秋節大家都要吃什么?今天我們幼兒園過中秋節,大家一起吃月餅,好嗎?
1、相互介紹月餅的名稱。
2、欣賞兒歌《味道好極了》
老師朗讀并提問:什么樣的月亮空中掛月亮下坐著幾個胖娃娃?四個娃娃叫什么名字?
3、幼兒討論:他們是怎樣吃的?
指導語:每人都把自己的月餅切成四份,大家就都能嘗到各種說服月餅的味道了。這個辦法最好。
4、交代任務。
指導語:兒歌里的四個小朋友想出了好辦法,吃到了各種味道的月餅,你們想一想,可以請誰和我們一起吃月餅?
5、吃月餅
大家分享吃吃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