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案課件
幼兒園數學教案課件篇1
活動目標:
引發幼兒學習單數雙數的興趣。
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PPT,單數,雙數磁性字卡,紅包,1元硬幣一個,1元紙幣一張,1到6數字磁性卡片,黑板。
活動過程:
一,師幼問好
二,話題引入
教師出示紅包教師:這是什么?(紅包)是的,紅包,過年的時候長輩們都會給我們小朋友一些壓歲錢,有了這些壓歲錢,就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了,你想要買什么呢?
幼兒:__
教師:嗯,有想買__那我們上哪兒去買這些東西?。?/p>
幼兒:......
教師:是的,那小朋友有沒有聽說過兩元超市啊?(聽過或沒聽過)那你們想想,什么是兩元超市???(幼兒各抒己見)教師總結:超市里面有很多很多東西賣,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通通多少錢???(2元錢),這就是兩元超市。你們想不想和鄭老師一起去逛超市?。浚ㄏ耄┱故綪PT(5元代幣劵)老師準備了一張代幣劵,幾元的?。浚?元的)你怎么知道啊?(幼兒各抒己見)教師:像這種圓圓的,硬硬的,你知道它叫什么嗎?(硬幣)那這種軟軟的,紙的,叫什么?。浚垘牛┫襁@種圓圓的,硬硬的硬幣一共有幾個?(5個)那這張代幣劵就是幾元錢的啊?(5元)嗯,剛剛老師說了要帶小朋友一起去逛兩元超市的,那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么樣買東西的?
老師先用兩元買__再用兩元買__最后剩下幾元?還能買嗎?差幾個?
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幾張代幣劵(PPT課件),是一元到六元錢的,小朋友也想想,圈一圈,看看你的代幣劵能買到幾樣東西?可以和旁邊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看看你畫的和小伙伴畫的是不是一樣呢。
討論結果。收好代幣劵和筆。
1、哪幾張是兩元兩元的花剛剛好花完的?像這種兩元兩元的花,剛剛好花完的,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稱:雙數2,哪幾張是兩元兩元的花沒花玩的?沒花完的剩幾個?像這種還剩一個的它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單數。
小結:單數有哪幾個?雙數有那幾個?
三,游戲
今天我們認識了單數和雙數這兩個好朋友,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慶祝一下吧。老師把代幣劵上的數字寶寶請來和大家一起玩游戲。游戲規則:我出單數小朋友自己抱自己,我出雙數小朋友和小伙伴們抱一起。
四,結束
我們帶上代幣劵排好隊一起去逛超市吧?(播放PPT最后一頁)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以游戲開始,在游戲中結尾,整個活動貫穿于一系列動靜交替的游戲中,并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比較好的掌握了單雙數,豐富多樣的形式使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形象,讓幼兒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學習。
2、整個活動條例還是比較清晰。結合幼兒日常生活經驗來學習單雙數,并運用了觀察法,操作法,游戲發,歸納法,特別是操作法的運用,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效方法,幼兒可以通過自己親手操作,再加上老師的合理引導。達到了幫助幼兒整理經驗,明確概念的目的。
3、幼兒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游戲中,教具的運用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基本能獨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兒能自己動腦筋探索,獲得經驗,多種智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達成很不理想,第四個大環節,只有極少數幼兒能根據歸納出的單雙數規律,準確說出20以內的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直接運用卡片來判斷很抽象,幼兒不易掌握。應該還是先要投放學具讓幼兒操作。怎樣才能讓幼兒準確的掌握任意一個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是我下一步應該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幼兒園數學教案課件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5以內的序數的含義,會用序數詞“第幾”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次序。
2.能從不同方向確定物體的排列次序(從左到右、從右到左)。
活動準備
1.課件內容:《認識5以內的序數》PPT課件
2.紙面教具:“送小動物回家”“給小火車送貨”“停車”的游戲操作材料(下載打印可直接使用)
活動過程
認識5以內的序數。
熊貓奇奇和小伙伴們準備坐上小火車,去森林里參加跑步比賽。
——火車開來了,數一數火車有幾節車廂,不同顏色的車廂分別是第幾節車廂?
——熊貓奇奇和小伙伴們準備上車了,看看他們分別坐在第幾節車廂?
引導幼兒從右往左確定動物的位置。
到了比賽地點,熊貓奇奇和小伙伴們排好了隊。
——總共有幾只小動物?他們是怎樣排隊的?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你是從哪里開始數?
跑步比賽,鞏固序數第一到第五。
——有幾只小動物參加比賽?他們分別在第幾跑道?
——小動物沖過了終點線,看看誰得了第一名?誰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名?
動手操作,鞏固序數及序數的方向性。
1.送小動物回家:提供單層的動物房子底圖、小動物等,幼兒將小動物送回家。
2.給小火車送貨:提供5節車廂的小火車、送貨單,幼兒根據送貨單將食物送到相應的車廂內。
3.停車:提供停車場底圖(5個空位)、尾部有箭頭標志的小汽車5輛,幼兒根據小汽車尾部的標志找停車場。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關注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如數自己家的樓層、游樂園玩游戲排隊,自己排在第幾等。
幼兒園數學教案課件篇3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說出總數。
2、能根據自己的"車票"按照不同的圖示找到相應位置。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自制汽車5輛,每輛車上貼有不同水果圖片及圖示;幼兒人手一張畫有不同水果不同數量(1-5)的"車票";4張動物圖片(每種動物數量不同);4張公園風景圖;音樂《我們去郊游》。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乘車去郊游,瞧,那兒已經有幾輛車在等著我們拉,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輛車!(師幼一起點數)
2、請幼兒數數每輛車的座位數并說出總數。
3、師小結:原來每輛車都有5個不能移動的座位。
二、基本部分
1、按照水果坐座位
師:那你應該坐哪倆車呢?秘密就在你的車票里,趕快看看吧!
請幼兒觀察自己的車票,然后按照自己車票上畫的水果坐到貼有相應水果圖片的車上。
播放音樂《我們去郊游》,師幼一起律動。
2、出示公園風景圖,請幼兒觀察
師:公園到了,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
3、根據車票上的水果數量按照1-5的順序坐座位
師:逛完了公園,老師想帶大家去逛動物園,可是司機叔叔給小朋友提了一個要求,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圖示一,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了解圖示表示的意思。
師:這是司機叔叔要求大家按照第1、第2、第3、第4、第5的順序來坐座位,也就是說你的車票上有幾個水果就坐這倆車的第幾個座位。
請幼兒數數自己車票上的水果數量,然后根據車票上的水果數量按照1-5的順序找到相應座位。
播放音樂《我們去郊游》,師幼一起律動。
4、出示動物圖,幼兒觀察
師:動物園到了,你看到了幾只什么小動物?
5、根據水果數量坐車
師:逛完了公園,逛完了動物園,現在我們要回幼兒園了,可是司機叔叔又給小朋友出難題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圖示二,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了解圖示表示的意思。
師:這些圖片上的點子表示數量,也就是說你的車票上有幾個水果,就坐幾個點子的車,不管是什么水果都可以。
請幼兒數數自己車票上的水果數量,然后根據車票上的水果數量找到相應的車。
播放音樂《我們去郊游》,師幼一起律動。
三、結束
師:幼兒園到了,請小朋友一輛車接一輛車地下車!
幼兒園數學教案課件篇4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認知的匹配,讓幼兒互相交流一下。
活動準備:
1、購買好4種以上水果若干(如蘋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龍果等等)。
2、果盆4個。
3、水果獎章數個。
4、圖片,卡片。
活動過程:
1、出示蘋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貼有蘋果、梨、香蕉、桔子圖案的果盆各一個。
3、讓幼兒自選一個水果,跑到相應的果盆前將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
4、每次都放對的幼兒獲得水果獎章一枚。
指導重點:
1、根據實物水果的形狀、顏色與果盆上水果圖案進行認知匹配。
2、讓幼兒學說水果名稱。
活動結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然后一起聽音樂,吃點心。
幼兒園數學教案課件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能辨別、區分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能將同樣的圖形放在一起。
2、培養幼兒到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圖形若干。
2、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胸卡。
3、一段音樂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媽媽》(目的:復習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認知)
1、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引導幼兒說出名稱。教師引導幼兒游戲:“圖形媽媽來了,它們是誰?”
2、幫圖形媽媽找寶寶教師引導:“圖形媽媽的寶寶們出去玩了,媽媽找不到它們的寶寶了,怎么辦?”(鼓勵幼兒找)要求:每人找一個圖形寶寶。
3、感知圖形特點教師引導:“你找到的是誰?請你輕輕的把它送回媽媽那里!”教師引導:“為什么把它送回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媽媽這兒?”(鼓勵幼兒說出:它們一樣,都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二、游戲《找朋友》
1、教師出示胸卡,請幼兒自選教師提問:“你是什么寶寶?”(鼓勵幼兒說出:我是__寶寶)
2、幼兒“找朋友”教師引導:“還有許多和你一樣的圖形寶寶在外面玩耍,請你快把它們找到?!?/p>
(要求:只找和一樣的圖形寶寶做朋友,看誰找的對又快。)
三、游戲《好朋友來跳舞》(目的:通過游戲為圖形分類)
1、教師引導:“找了這么半天,現在讓我們來輕松一下跳只舞吧!”(要求:聽到音樂響,找和你一樣的圖形寶寶跳舞,音樂停止結束。)
2、互換胸卡游戲;自然結束。
反思:
上完這節課后,我總體的感覺還是有收獲的。因為對一些問題我又有了更深的認識與理解,從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來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課前的預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對本節課的教與學進行了反思:
1、活動剛開始通過一個故事導入,不僅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還復習了故事中的圓形、三角形、長方形,讓幼兒進一步掌握了圖形。但不足的是故事只放了一遍,小班幼兒只講一遍故事的話,他們對故事的情節還不是很熟悉,接著我又連續問了好幾個問題,致使大部分幼兒都眨巴眼睛看著我好像在向我求助。
2、第二個環節是圖形寶寶來做客,我在圖形上畫上眼睛、嘴巴、鼻子,是他們變得很可愛,看上去就像是真的娃娃。這樣的話我一出示,孩子們的目光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來的活動就更容易開展了。另外,我還做了各種形狀的“餅干”,在請圖形寶寶吃餅干的情境中又加深了對圖形的鞏固。
3、最后一個環節——請幼兒為圖形寶寶做禮物,通過讓幼兒想象圖形寶寶會喜歡什么樣的圖形項鏈并請幼兒制作出來,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動手能力。通過這次活動,我對小班幼兒終于有了一些實踐性的了解,這也是我教師生涯中的有一點進步。
幼兒園數學教案課件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沙?
二、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
兩人一組輪流運沙,并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
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
(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
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則。
(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三、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統計運沙次數
2、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
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四、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計數據
4、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
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五、教師小結
教師: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六、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