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法制教育案例
法制教育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生法制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中學生法制教育案例一
網絡成癮,走上犯罪。
網絡在青少年犯罪中起著催化劑作用。當前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下列幾個特點:一是在網吧實施犯罪。主要表現是,經常在網吧打架斗毆、尋釁滋事等實施犯罪行為;在我市一家網吧就多次發生打架斗毆事件,老板不讓上網就對老板動刀子。二是通過網絡選擇作案目標。主要表現是,利用在網上聊天的機會,有目的地詢問網友的財產情況以及聯系方式等,等待時機成熟,便以見面交友為由,將網友約出來,然后實施詐騙、搶劫等犯罪活動。
廣西賀州市某鎮中學初中一年級學生李某,年僅十六歲,他迷戀網吧后,把父母給的零花錢,以及伙食費全都耗盡在網吧里。一天晚上,他獨自在縣城商業街散步時,發現前面有一個女青年單獨行走,就產生了搶劫念頭,即沖上前用手勒住女青年的脖子,將她拉進一條小巷內,即拿出小刀指著女青年說,不要喊,喊我就“一刀捅死你。”李某便對女青年進行搜身,搶走了現金200元錢,后被法院以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最新科學研究發現,長期沉迷于網絡游戲,不僅會遏制兒童左前腦的正常發育,而且特別影響兒童的早、中期智力開發。日本科學家對成百上千名玩“任天堂”游戲與其他只做簡單、重復性算術題的學生腦部活動水平的檢測分析發現,計算機游戲只刺激了與視覺和運動有關的那部分腦的活動,而算術則刺激了負責學習、記憶和情感的大腦額葉左半球和右半球的活動。我國醫務工作者對部分7至18歲學生進行的腦像圖分析,也得出了類似結論。
怎樣做一個守法的好學生
要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制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從源頭上遏制、減少青少年犯罪。預防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根本,就是要針對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加強對自身的思想品德及法制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崇高的思想信念、健全的人格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質、自學抵制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和腐朽思想的腐蝕。要從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做起,從小事做起,即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養成學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習慣,從而增強依法自我保護的能力和辯別真偽、抵制誘惑的能力;要注重責任意識的培養,從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想中脫離出來,樹立起對自己、對家庭、對學校、對社負責的意識。
2、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的誘惑。首先是交友要慎重,拒絕不良交往。交往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適當的社會交往對青少年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反之,不良的交往會成為青少年實施越軌行為和犯罪行為的直接原因。不良交往往往是有劣跡、不軌行為或不良品行的青少年結合在一起進行不良的社會娛樂活動,他們逛街、下飯館、抽煙喝酒、打牌跳舞、尋釁滋事、打架斗毆、追求低級趣味等等,同時社會上一些有前科、有劣跡的成年人利用青少年好奇心強、社會經驗缺乏、辨別力、控制力薄弱等特點,以物質引誘、暴力威脅等方式,傳播犯罪思想,教唆作案手段,以使青少年誤入歧途。
中學生法制教育案例二
小王與小顧是同校同學,小王讀初三,小顧讀初一。一天二人發生口角,小王順手打了小顧一下,不當一回事就揚長而去。不想小顧人小氣盛,當晚就約了幾個小哥們找到小王家,要給小王給一點顏色看看,由于王不在家,就在外面砸門吵鬧一陣。王回家知道后,第二天連續三次找小魏幫助,小魏自認為是小兄弟的頭,欺侮小兄弟就是給他小魏難看,所以一口答應,當即叫了一個朋友,準備了一把長砍刀,到校門口等候,當顧放學剛走校門,上去對準顧就是一刀。顧經搶救雖脫離危險,但顱骨骨折,構成九級傷殘。
魏家境貧困,母親體弱,魏犯罪后其母舉債請律師,到處奔走,勞累、憂郁成疾,在魏判刑后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其父說:“這不爭氣的兒子一刀下去,活活追去了他母親的命,弄得我家破人亡”。王是獨生子,家庭不僅要承擔請律師、經濟賠償等難以承受的負擔,而且案發前正值王初中畢業面臨中考,在他進監獄的時候,職高的錄取通知書也寄到了家中,他的犯罪斷送了自己的學業、前途,也毀掉了家庭的幸福。顧也是獨生子,受害致殘,今后一輩子怎么辦,父母整日以淚洗臉。魏的一刀不止毀了小顧一人,而是一刀毀了三個家。
中學生法制教育案例三
一條圍巾撕裂6個家庭 杭一女高中生命喪同學之手
昨天,記者接到熱線:杭州蕭山區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隨后這一消息被警方證實。截至昨天上午,5名加害者悉數被杭州警方抓獲。令所有人驚異的是:他們竟是死者的同學。記者獲悉案件大致經過:被害者阿紅,17歲,就讀于蕭山某高中。因一點小矛盾,阿紅與同學阿潔發生吵架。2月17日那天,懷恨在心的阿潔,糾集其他4人,將阿紅騙至阿華家中,用圍巾將阿紅勒死,并支解,隨后棄尸野外。
這起命案不僅毀了6個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戶家庭,也再一次引起人們對于青少年犯罪的關注。目前,杭州警方正對案情進一步調查。驚聞噩耗家長掩面而泣.
昨天下午,記者了解到,當其中一位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女兒是5名行兇者之一后,掩面而泣。與其余4名行兇者家長一樣,面對被害者家屬,他們將承受一輩子的痛苦,遭受無以言盡的精神折磨。
其實早在半年前,杭州蕭山區一名高二男生,也為一件不起眼的小碰擦,將一名素不相識的女學生殺害。而這名出身貧寒之家的女學生受害時,剛參加完高考,即將成為一名大學生。
這兩起兇殺案中,死者和加害者都是處于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十幾歲的孩子為什么會拿刀殺人,而且殺的還是自己的同學?十幾歲的孩子心里究竟有多大的仇恨,使得他們必須把解決問題的方式全都歸于暴力? 這樣的青少年犯罪令人震驚.
一位辦案多年的資深警官對記者說,殺人分尸,且出自按理看連殺一只雞都害怕的青少年之手,讓人震驚。這位警官認為,青少年犯罪是一直存在的老問題。過去一般比較常見的是以大欺小、偷盜、搶劫、打群架等等,類似這起集體將同窗殺害并支解的惡性事件應是社會轉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新問題。
在一般人眼里,女生往往與暴力絕緣。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5名行兇者中,4人竟是女生。警官說:“女孩子在犯罪中表現出的暴力程度,大體可以反映出目前一些青少年對暴力的一種心態。”當文靜、柔弱的女孩子,開始用暴力來解決問題時,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