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二年級美術教案
二年級美術老師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你有在美術課后寫二年級美術教案?來學習它的寫法吧。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蘇少版二年級美術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蘇少版二年級美術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民間美術的簡單知識和特點
2、體驗感受花樣形式的魅力
3、大膽描畫或剪貼圖案花紋
教學重點:花樣圖紋的賞析
教學難點:自主表現花樣圖紋,激活審美情趣。設計的花樣適合物體
教學準備:教學用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說花樣
1、課件演示:民間美術中有許多花樣,它們的造型大方質樸,手法生動自如,形象逗人喜愛。
2、經歷了漫長歷史形成的民間美術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是祖國面族文化的結晶。
二、欣賞——賞花樣
1、師:花樣是民間美術的結晶。在很多方面都有應用,如:刺繡,陶瓷,剪紙,房屋等。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上臺來電及電腦上的各類各種花樣,進行欣賞。
2、師問:這話樣是畫、繡還是剪的?是什么內容?有什么感覺?有什么特點?
3、小結:內容主要是自然之物,樸實,溫馨。表達了美好的意愿。色彩或單一,或和諧。
三、給花樣命名(課件)
1、課件出示范例,如何命名:如:二龍戲珠等等。
2、生:給花樣命名。討論。
四、找花樣游戲(課件)
(1)出示剪紙花樣(圓形適合紋樣),問:漂亮嗎?
(2)師小結:花樣應適合被裝飾的物品。將圓形適合紋樣放置在方形的物品上,讓學生糾錯。
(3)做花樣適合游戲。將花樣與相適合的器皿物品對應起來。
五、自主表現
1、生自由選擇瓶、扇或者盤,衣服的外形進行裝飾。
2、師出示范圖:要求適合,和諧。范圖:瓶的裝飾,衣服裝飾等。
六、作業展評。
蘇少版二年級美術教案篇2
目錄:
1水墨游戲2重重復復3曲曲直直4平平穩穩5感受聲音6迷彩服
7彩色玻璃窗8我的同學9家鄉的橋和塔10我設計的一本書11絨線繞繞
12甜蜜的夢13金色的浮雕14變幻無窮的形象15我們的節日16二十二世紀的建筑
17電腦美術18會飛的玩具19保護珍稀野生動物20民間玩具
第1課水墨游戲
(1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中國畫的工具材料,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用法
2學習簡單的筆墨技法,嘗試和感受筆墨的變化
3培養學生對國畫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在嘗試和實踐中理解墨色的變化和用筆的變化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靈活用筆用墨,盡情感受筆墨的豐富效果
課前準備:師生共同準備國畫用具,師再準備一些傳統的墨條和硯臺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出示國畫作品及其他美術作品,請學生觀察比較,發現畫種的不同,請學生說說這是什么畫
2認識國畫的用具材料(可請班上學過國畫的同學來介紹)
師對同學的發言進行補充說明
毛筆:筆鋒柔軟程度視所用的毛的質地,硬的有狼毫,軟的有羊毫,軟硬適中的叫兼毫
墨汁:加水后可調深淺,能在紙上體現出豐富的變化效果
宣紙:有一定的吸水性能,分為生宣熟宣和夾宣,古代也有用絹代替宣紙的,是畫國畫專用的紙
硯臺:是古時候人們用來磨墨用的,質地好的硯臺可使磨出的墨很細很滑,畫出的畫能保存很長時間現代人為了方便,用墨汁代替硯臺
3這些用具有一個很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就是它們是中國人發明的,是中國畫專用的,體現出我們國畫的特點
二發展階段:
1同學們對這些用具中的哪一種最感興趣?你們想不想親自感受一下它們的功能?
2師帶領學生嘗試,感受墨色的變化,認識:焦濃重淡清五種墨色
3學生實踐用不同墨色進行隨意書畫
4請學生思考:在畫的過程中,是否發現用筆的變化
小結:用筆鋒的尖端(中鋒)畫得出細的線,用筆鋒的側面(側鋒)畫可得寬粗的面
5學生結合筆鋒墨色變化再練習
三小結:
1在這節課中,你學到什么知識,你打算如何運用它們
2拓展:回去用學到的筆墨技法臨摩一幅國畫
第2課重重復復
(1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認識什么叫重復,并理解圖形重復排列的美感
2學習用繪畫剪貼等方法將一個單一的圖形進行重復排列,感受不同排列帶來的變化
3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圖形重復排列給人的感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將同一圖形用不同的方法方向順序排列出來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注意圖形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造
課前準備:師收集有重復圖案的各種實物,生活中各種形狀相同的單個物體如火柴膠圈瓶蓋等,以及彩色卡紙剪刀膠水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師出示有重復圖案的物體,請生觀察,找出是由哪個單一圖形排列而成
請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物品,說說其中哪個是單一圖形
2看書中作品,這些圖形在排列過程中產生什么變化?
師提示:如圖形的方向順序數量等
3小結:圖形在排列過程中有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就叫重重復復
二發展階段:
1回憶:在生活中,什么物體可以作為單一的圖形進行重復排列?
請生出示找到的材料
2師出示示范作品,開拓學生思路
3要求:用手中的材料進行上下左右有規律地重復排列,形成一幅作品
輔導:沒有實物的可以用彩色卡紙剪出數個同樣的圖形進行排列
4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排列規律
5展示作品,說說自己的排列構思
三拓展:
1除了這些小物體,生活中有許多大的物體重復排列起來就會成為一座建筑或一道風景
2啟發學生討論,用身邊的立體物進行重復排列如書包桌椅甚至人等
四整理,下課
第3課曲曲直直
(1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樹立曲和直的概念,能區別自然界中的曲線和直線
2感受曲線和直線的美感,能運用不同的曲線和直線進行美術創作
3說說曲線和直線給人的感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大利運用自然物及人造物的曲線和直線進行美術創作
教學難點:創作時注意線條的排列和組合
課前準備:師準備能隨意彎曲變形的軟電線長紙條等,生收集生活中直線和曲線狀的材料,如吸管毛線等,帶上剪刀膠水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和一條曲線,請生對比,說說兩種線給人的感受
2小結,引導生讀書中的知識點
3思考問題:直線和曲線還有什么別的樣子?(師提示:折線漩渦線等)
請生上黑板分類畫出
二發展階段:
1引導學生看書,直線和曲線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請生舉例
2啟發:其實我們可以利用各種材料創作出各種直線和曲線,讓它們互相變化,互相襯托,師出示示范作品
3學生實踐:用帶來的各種線材料組成有直線和曲線的作品
教師指導
4評價作品
三拓展
利用直線和曲線制作立體的造型
四小結下課
第4課平平穩穩
(1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認識對稱與均衡的現象,并能說出生活中存在的對稱與均衡
2用剪紙繪畫等形式表現對稱與均衡的作品
3說說對稱與均衡現象給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對稱與均衡的含義,并對生活中及美術作品中對稱與均衡的現象作出準確判斷
教學難點:啟發學生靈活利用材料表現作品
課前準備:師準備表現對稱與均衡現象的活動教具(貼圖),或借一只天秤和收集對稱與均衡形式的范畫;生準備制作材料,百寶箱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師出示對稱形式的范作,復習對稱知識:左右兩邊的圖形色彩相同就稱為對稱請生說說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現象
2介紹新知:看書中的知識窗,認識多種形式的對稱:中心線對稱中心點對稱
3賞析書中的對稱范例,再請學生找找對稱的例子
二發展階段:
1師出示活動貼圖,在中心線或點的一邊擺放一個造型,請生選擇合適的造型放在另一邊,形成對稱形式
2師將其中一邊另換一造型,引導學生認識均衡
3賞析書中或師收集的均衡形式圖例,師再以紋樣骨格的方法演示對稱與均衡
4生說說生活中的均衡現象
5小結對稱與均衡的特點:給人整齊平穩的感覺
三學生創作:
1用剪紙拼貼繪畫等方式,小組合作或獨立完成一幅對稱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2教師輔導:強調對稱是兩邊或四周一樣,而均衡是視覺上感受平衡,造型和色彩不必相同
3展示作品,師生評價
四拓展:回家用立體材料進行對稱或均衡的創作
五小結
蘇少版二年級美術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和嘗試染紙的技術和方法;
2、在完成染紙的過程中體會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進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識;
3、喜歡染紙的過程,并能用染紙作品裝飾美化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學生學習和嘗試染紙的技術和方法。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初步體會染出的畫面效果與紙的折疊方法及用色之間的關聯。
三、教具學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紙作品裝飾的賀卡、染紙作品、電腦課件、染紙的工具材料。
四、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的基本脈絡:激發興趣、導入新課——欣賞感受、開闊視野——觀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實踐、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裝飾、培養設計應用意識——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欣賞感受
1、教師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導欣賞。
(1)教師簡單介紹扎染的特點和方法。
(2)學生交流發表自己的欣賞感受。
(3)板書課題——美麗的染紙
2、欣賞扎染、蠟染、染紙作品,開闊視野、激發探究欲望。
(1)教師演示課件,簡單介紹,引導欣賞。
(2)學生討論交流欣賞感受。
(3)激發學習欲望。
二、觀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觀看制作方法視頻。
(1)教師播放制作方法視頻課件。
(2)提問:制作美麗的染紙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運用了哪些方法?特別提示了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3)學生觀看視頻。
(4)討論、發言。
(5)教師小結。
2、探究發現折疊方法。
(1)教師出示染紙作品展板,提示紙張的基本折疊方法和形狀變化。
(2)分組探究折疊方法。
(3)學生代表到前面演示發現的多種折疊方法。
3、嘗試染紙過程。
4、欣賞撕染、剪染作品,啟發創新。
(1)欣賞課本里的撕染作品,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學生談自己的設計打算。
三、制作實踐、感受色彩魅力
1、學生染紙實踐,教師提醒注意事項。
(播放音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2、教師指導學生設計制作。
四、美化裝飾,設計應用
1、教師展示染紙畫裝飾的賀卡作品,引導欣賞,啟發思維。
2、學生討論發言。
五、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1、學生展示自己的染紙作品。
2、相互交流評價。
3.啟發學生制作出獨具特色的作品,并裝飾美化自己的生活。
4、合唱《幸福拍手歌》,盡情享受創作成功后的'樂趣。
六、作業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點染時膽子要大,心要細,每染完一張,要總結經驗,取長補短,不斷改進。
3。折紙、剪紙可以自己設計花樣。
七、板書設計:
美術的染紙
制作過程:折、夾、擠、染、展開。
種染法:浸染、點染、沖染、濃破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