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教案小學
教案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體現了制作人對教育教學和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教育教學教案小學7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教學教案小學篇1
連 加
教學內容:教材第26頁例題一,“做一做”第一題,練習十二第1—6題及相關的擴展練習。
教學目的:使學生知道連加的含義,能夠正確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計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理解連加的含義,正確進行計算。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小雞圖、本課教學的自制課件。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 型:嘗試課。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練習。
2、聽算練習。(每人一題)
二、準備題:貼圖并出示題目。
原來有3只小雞,又來了2只小雞,一共有幾只小雞?
提問:A:圖里告訴了我們什么?求什么?
B:怎樣列式?等于幾?
C:為什么用加法計算?(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雞,就要把原有的小雞和又來的小雞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
三、導入 :再貼一只小雞。
提問:1、誰能說出圖意?
2、還是求一共有幾只小雞,只是比原來又多了1只,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誰能試著列出算式?
3+2+1=5(只)
3、誰會讀這個算式?全班齊讀。
4、這個算式與我們以前學習的加法算式不同,它有幾個加數?幾個加號?像這樣的算式就叫連加算式。
5、出示課題,板書課題“連加”。
6、誰能照例說出幾個連加算式?(舉不同的例子,包括多個數的連加。)
四、新授:
剛才教師沒講,但是你們都知道3+2+1=5,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將3只小雞與先跑來的2只小雞合起來,是5只小雞,再用5只小雞加上又跑來的1只小雞,一共是6只小雞。)
3+2+1=6 你們同意嗎?
5
五、二次嘗試:
請同學們擺小棒列算式。先擺3根小棒,再擺4根小棒,然后再擺2根小棒,一共有幾根小棒?
指名列式,并說出計算過程。
六、鞏固練習:
1、口算練習:
2、先說圖意再列算式
教育教學教案小學篇2
連加連減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和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教學目標 與策略方法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經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使學生感受到連加、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并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清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策略與方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與課時設置
投影片、小棒、三角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投影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圖意。
(設計意圖:以生動活潑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理解連加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二、探究體驗
1、學習連加
師:誰能說說你在圖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原來。。。先。。。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的思維,利于學生理解連加的計算順序。)
板書問題: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雞?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樣列式?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5+2+1=8
先用一只手遮住+1,讓學生算5+2=7(板書7),再用手遮住5+2,提示用7+1=8(板書8)。
說明象這樣連著加就叫連加。板書:連加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學習連減
師:小雞吃飽了,接下了又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看看圖吧。(繼續演示投影、72頁下圖)
讓學生自由觀察并自主說話。(原來。。。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圍繞“還剩幾只?”這個問題加以解決。使學生明確:先跑了2只用減法,又跑了2只還是用減法。
教師根絕學生的匯報適時板書:連減 8-2-2=4(自主探索連減兩次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歸納
象這樣用三個數(有時更多)連著相加或者連著減的.計算方法就是連加和連減。
(設計意圖:有利于學生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4、完成72頁的“做一做”
引導學生說清圖意,再讓學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圖片擺一擺,得出結果后,再填數。
三、時間應用
1、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連加連、連減呢?
學生自由回答,對敢說能說的學生要多表揚,對想說卻有顧慮的學生要多鼓勵。
2、完成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自主解答。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感受連加、連減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育教學教案小學篇3
《石頭書》教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書有關,題目是:22石頭書
2、看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⑴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不了解的詞語。
⑵會讀會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勘探奇怪聚精會神足跡礦物地殼刨根問底
2、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詞語,讓學生逐個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⑵指名解釋詞語:
⑶齊讀生字詞。
⑷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勘、探、叔、礦、刨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
4、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6、弄清脈絡,出示思考題:
根據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發現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著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隊員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了解了有關化石的知識。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三、精讀課文
1、引出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課文,思考:川川和磊磊這件事的過程中是在不斷變化,清在穩重畫出有關的詞語。
2、朗讀第1、2自然段。
3、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好奇的心情表現出來。
4、過渡:勘探隊員的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們,勘探隊員到底在干什么?下節課學習。
四、作業:
1、練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朗讀課文3、4自然段。
過渡:第1、2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回答后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較奇怪與好奇的異同。
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2、朗讀學習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么說自己在讀書?
(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⑴川川和磊磊聽了勘探叔叔的話,為什么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頭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畫指的是什么?
⑶讀第12自然段,聯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么來判斷這里曾經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什么?這本書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據什么來推斷的?
3、朗讀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為什么高興?為么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這里的讀字應怎樣理解?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隨著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有關石頭里蘊藏了這么多知識。在大自然種,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究,去研究。我們現在應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哪些奧秘。
三、作業:
練習朗讀課文。
教育教學教案小學篇4
《石榴》教案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課文按時間順序描寫的方法。
3、學習本文作者的觀察方法,按時間順序寫一種果實的成熟過程。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石榴嗎?吃過石榴嗎?對石榴有哪些了解,誰來說一說?
二、自學指導:
要求:
1、聽老師范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學生輕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學檢查。
1、重音要讀準:
棗莊、郁郁蔥蔥、喇叭、子兒、瑪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說了什么,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
3、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春天葉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導精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齊讀第一自然段:
⑵教師教師棗莊
⑶馳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鄉聲名遠揚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⑷教師小結:家鄉的石榴聲名遠揚,這是作者愛家鄉的原因。
2、學習第2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問題:
①這一段寫了那兩個季節?石榴有說什么特點?
②作者用哪些詞來寫葉子,花的?
體會郁郁蔥蔥的意思。
彷佛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說明了什么?這樣打比方合適嗎?
⑵朗讀第2自然段,體會作者的寫作順序。
五、作業:
1、抄寫課后的詞語。
2、仿寫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個個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吹。
六、板書:
石榴
春天葉________
夏天花________
秋天果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
二、繼續精讀課文
1、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練習: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春、夏、秋)季石榴(葉子、花、果實)的生長情況。
2、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石榴的果實的?有什么變化?畫出表現石榴果實特點的詞語。
3、討論:作者按什么順序寫石榴的果實的?哪些詞語表現了這些變化?
4、指導朗讀:請同學們帶著高興的心情來讀這一段。
5、學習第4自然段。
⑴過渡:長得這么可愛的石榴,味道怎么樣?我們一起來看。
⑵輕聲自由讀課文,小組討論:課文從那些方面寫石榴子兒的?
討論有:顏色: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體會晶瑩的意思。
6、齊讀這一自然段。
7、教師小結:作者按時間順序,寫石榴果實的生長變化,還特別注意認真觀察了石榴果實的顏色變化與外形特點。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要學習這種方法。
三、作業:
1、背誦課文3、4自然段。
2、品嘗一種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寫一段話。
教育教學教案小學篇5
《山行》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用具】:小黑板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板題】: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簡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自由朗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5、小組匯報交流。
點撥:
(1)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2)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3)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4)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6)坐:因為。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7)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8)紅于:比……更紅——與“紅如”區別。
6、理解詩意:
(1)學生根據理解講解詩句內容。
(2)教師點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
(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么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想象漫游: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作業布置】:畫一幅秋_
【板書設計】:
山路綿長,山勢高緩
白云深處,人家居住
山行熱愛自然
喜愛楓林,難抑驚喜
點明原因,揭示中心
教育教學教案小學篇6
《鹿和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提”和“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擴大學生閱讀量。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懂得不僅要關愛、救助動物,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重點:
借助文中相關句子以及具體的數字,體會狼被捕殺前后,森林以及森林中鹿群的變化。
教學難點:
通過第四自然段的描寫,聯系上下文,理解森林被糟蹋、鹿群遭毀滅與狼被捕殺之間的關系,體會出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肯定都聽過或者讀過許多的童話故事,那么,在這些童話故事中,狼和鹿這兩種動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學生交流。
2、初讀課文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故事與同學們平時對狼和鹿的認識不太一樣,同學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那么,就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吧。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師:課文讀完了,誰來說一說課文里講了狼和鹿的什么事呢?
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3、再讀課文
師:同學們剛才說的都很好,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地學習一下這篇課文。下面,我想找同學讀一讀課文,誰想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教師找四名同學準備朗讀)在他們朗讀時,大家要認真聽,把你聽懂的部分畫出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與同學交流。
學生讀課文。
師:有了收獲與同學分享是最幸福的,相信同學們現在都有了很多的收獲,先和你身旁的小伙伴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同桌先解決一下,如果解決不了,再全班同學共同解決。
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回。
師:現在誰想把你的收獲和大家說一說?
全班交流。
4、預設學生交流結果。
第一段:
(1)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美麗。
(2)鹿要時刻提防狼的暗算。
第二段:
(1)體會當地居民恨透了狼。
(2)居民們殺了很多狼。
(3)兇殘的狼到底該不該殺?
第三段:
(1)鹿群成災后森林的景色。
(2)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鹿的生存環境破壞了。
第四斷:
(1)為什么狼是“功臣”?
(2)為什么鹿是“罪魁禍首”?究竟是誰造成的?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依據板書,梳理整篇課文。
師:當地居民在慘痛的教訓中明白了這一點,但是在其他地方像狼和鹿這樣的悲劇還在不時地發生者。比如:人類用農藥殺死田里的害蟲,導致許多鳥類失去食物來源紛紛死去。還有人類濫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這樣就造成多處洪水災害。你們從中明白了什么呢?
學生交流。
7、總結:
沒錯,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其實自然界中生物之間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我們人類必須尊重生物界的這一客觀規律,來維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我們希望狼和鹿的悲劇不再重演,我們期盼所有的生命都能永久和平。課下請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講給其他人聽,讓他們也加入到保護生態平衡的隊伍中來,好嗎?
8、課后拓展:
課后搜集一些有關自然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資料,開展一次“不能破壞生物鏈”的主題班會。
教育教學教案小學篇7
《第八次》教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布魯斯王子屢戰屢敗的不懈精神。
【重點、難點】
1、理清課文脈絡,學習課文按事件發展的順序的方法寫一段話。
2、弄清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外國歷史故事,題目是“第八次”。
二、初讀指導,學生字詞。
⑴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⑵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⑶練習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抗擊幾乎失敗動員劫掠信心成功
⑷學生自讀課文。
⑸檢查自學情況。
①出示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②指名解釋下列詞語,教師相機點撥。
⑹齊讀生字詞。
3、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4、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理清課文脈絡
課文按事件發展的順序可以分成三個部分:起因、經過、結果。將課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段(1~2)寫布魯斯王子帶領軍隊抵抗外國軍隊,七戰七敗,自己也受傷,幾乎失去信心。
第二段(3~4)
寫布魯斯王子從蜘蛛八次節網獲得成功的啟發。
第三段(5)寫布魯斯王子重現組織力量,終于獲得勝利。
四、指導寫字:
⑴教師范寫;
⑵學生練寫
⑶評比。
五、作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和背誦課文。
2、練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指導:
(一)學習第一段。
1、讀第1、2自然段,想想抗擊是什么意思?
2、布魯斯王子為什么么抗擊國外劫掠軍?
說明了什么?重讀英勇,強調他的愛國行為。
3、結果怎么樣?(寫布魯斯王子帶領軍隊抵抗外國軍隊,七戰七敗,自己也受傷,幾乎失去信心。)
從哪兒可以看出來王子沒有了信心。
(二)學習第二段。
就在寫布魯斯王子,七戰七敗,自己也受傷,幾乎失去信心時,布魯斯王子看到了什么?
1、出示:
一只蜘蛛正在結網,忽然,一陣大風吹來,絲斷了,網破了。蜘蛛重現結網,又被風吹斷了。就怎樣重結了七次,直到第八次終于成功了。
⑴蜘蛛在結網遇到了什么困難?蜘蛛面對這一切表現的怎樣?(布灰心)
⑵引讀:直到第八次,他終于結成了一張網。
⑶終于說明了什么?你覺得蜘蛛怎么樣?
⑷指導朗讀課文,體會蜘蛛的頑強不屈的精神。
2、布魯斯王子從中受到什么啟發?(感動極了)
⑴為什么布魯斯王子會感動?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⑵指導朗讀:我也要干八次!
⑶蜘蛛第八次結網成功了,布魯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嗎?齊讀第五自然段。
默讀課文,說說布魯斯王子終于成功的原因。
三、指導朗讀課文,體會布魯斯王子的感情變化。
唉聲嘆氣——感動——恢復了信心——充滿了信心。
四、總結全文。
1、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2、從蜘蛛織網這件事上,你看到了什么?從布魯斯王子的事件上?
五、作業
1、憑借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布魯斯王子屢戰屢敗的不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