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中班端午節主題教案2022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教學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幼兒中班端午節主題教案2022模板,歡迎參閱。
幼兒中班端午節主題教案一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幼兒通過參加體驗和端午節相關的知識競賽、趣味游戲、品嘗美食等活動。
2、幼兒進一步豐富對端午節的理解認識,掌握端午節的相關傳統活動和習俗。
3、引導中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動關心弟弟妹妹,彼此間建立良好的情感,與弟弟妹妹一起感受體驗,快快樂樂過端午節。
二、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搜集端午節的資料并布置環境
2、師幼共同準備端午知識競答題、龍舟拼圖、端午食品頭飾等
3、師幼共同準備才藝展示節目
4、端午美食
三、活動建議
1、教師將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匯合一起,教師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的話題。
(1)大班、小班幼兒混合編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組,交代活動規則和要求。
(2)你們知道什么是端午節嗎?在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
幼兒中班端午節主題教案二
設計思路
農歷五月是賽龍舟的節日,兒童在報紙中或電視上均看到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資訊,包括吃子和賽龍舟。當老師提到龍舟競賽,兒童便興奮不已,七嘴八舌地討論,教師藉此機會與兒童共同認識賽龍舟,激發兒童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低班兒童能辨別音樂中的速度變化,他們喜歡隨著音樂的速度而改變自己的動作,同時也能感受到音樂作品中某些突出的感情色彩。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活動中加入了用肢體動作來為健兒們打氣的部分,希望兒童熟識節奏中的變化之外,也能用肢體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
音樂尾段和賽龍舟游戲,是給予機會讓兒童扮演打氣的觀眾和參賽健兒,兒童可以藉此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帶著自己的想像來一次激烈的龍舟競賽。
活動目標
1.通過演奏、表演等方式感受賽龍舟的熱烈情境,從而了解端午節的由來,感受劃龍舟活動的趣味。
2.嘗試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型,運用樂器為樂曲配伴奏。
3.能配合指揮的指示進行演奏,體驗師生合奏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1.讓兒童分別利用肢體和樂器去感受節奏的速度。
2.兒童存在個別差異,有些兒童需要較多的學習時間,才能理解當中的變化。
活動準備
1.教具:音樂光碟、端午節圖片、圖譜、龍舟頭飾
2.樂器:馬鈴、搖鼓、大鼓
活動過程
1.暖身活動:請兒童一邊念兒歌《過端午》一邊打節奏,兒童先圍圓圈盤膝坐,左手放在左邊膝蓋上,右手打出兩拍子的節奏,第一拍打在自己的左手上,第二拍打在右邊的兒童左手上。
2.基本部分:
2.1老師展示賽龍舟的圖片,提問:“他們在做甚么?”(劃龍舟)“旁邊的人又在做甚么?
”(打氣)“劃龍舟的活動會在那個節日舉行?”(端午節)
2.2老師告訴兒童:“端午節快到了,香港會有龍舟比賽,我們一起為這些運動員打氣吧。”
2.3請兒童聆聽音樂,數數有多少小節,老師在第一拍的位置拍手提示。
2.4老師提問兒童聆聽音樂后,會想到以甚么動作為運動員打氣。
教師出示的節奏圖譜,請兒童用
“海海海海海”唱出旋律并以相應的動作表現節奏。在音樂完結時,請兒童一同舉高雙手搖動為健兒們到達終點歡呼。
2.5老師把全班兒童分成兩組,然后指揮一組拍打前兩拍,另一組拍打后兩拍,根據圖譜上的節奏進行練習。
2.6老師展示馬鈴和搖鼓,介紹名稱和正確的手握姿態。教師指導兒童正確使用樂器。
2.7兒童分組進行樂器演奏,教師在間奏處利用大鼓進行敲擊,音樂完結時,兒童一同舉高樂器搖動歡呼。
2.8邀請做得好的兒童代替老師打大鼓,帶領其他兒童合奏。
3.舒松活動:請兒童分成兩組,每組排一直線坐在地上,扮演兩隊劃龍舟的健兒。每隊的第一位兒童戴上龍頭飾,聽到老師示意后,所有兒童便要向前移動,看哪一組能最快到達終點。
幼兒中班端午節主題教案三
一、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2、了解端午節有掛艾草以驅毒避蟲的習俗,有賽龍舟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5、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民俗民風。
2、自制自玩龍舟。
三、活動準備
粽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錄像或圖片。
四、活動過程
A、師讀兒歌、講講端午節的來歷。
(1)師讀:五月五,過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老師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包粽子、劃龍舟。
B、包粽子、看圖片。
(1)向幼兒介紹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糯米、線),示范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粽子”。
(2)幼兒看圖片,引導幼兒體會粽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4)吃粽子時,我們習慣蘸蜂蜜糖,或者白糖,這樣吃起來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師出示艾草,讓小朋友們觀看。在我們農村地區,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
(2)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D、制作龍舟。
(1)讓幼兒欣賞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制自玩的興趣。
(2)制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制作龍的頭飾。
E、劃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余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里,按鑼鼓節拍作劃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F、延伸。
通過學念《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的感受。最后,請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五月五,過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幼兒中班端午節主題教案四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節的傳說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
2、與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3、體驗中國民間節目韻味。
活動重、難點
端午節是陰歷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動準備
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粽子一個,長方形紙、彩色紙人手一份。
活動的過程
1、出示實物(粽子),引發幼兒興趣。
2、初步了解端午節。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幼兒互相交流,讓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重點引導幼兒端午節的時間。
3、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傳說。
給幼兒講《端午節的傳說》,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確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陰歷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為端午節。
4、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師:端午節那天,人們都有那些風俗習慣?
幼兒互相交流,讓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那天人們有很多風俗習慣,吃粽子、賽龍舟、制作香囊。
5、體驗包粽子。
(1)讓幼兒用長方形紙折成六棱形,然后用彩紙繞并進行裝飾,教師巡回指導。
(2)展示作品并評價。
6、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你們包的粽子都不錯,回家后把你們學會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給爸爸媽媽,好嗎?
幼兒中班端午節主題教案五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2、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1、了解民俗民風。
2、自制自玩龍舟。
教學準備:
粽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視頻或圖片。
過程:
一、講講端午節的來歷
(1)老師講述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包粽子、劃龍舟的意義。
二、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兒介紹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粽子”。
(2)幼兒吃粽子,邊吃邊引導幼兒體會粽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
三、制作龍舟
(1)欣賞龍舟大賽的視頻和圖片,激起幼兒自制自玩的興趣。
(2)制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制作龍的頭飾。
四、劃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戴龍的頭飾,其余幼兒排成一隊坐在龍舟里,按鑼鼓節拍作劃船動作。也可以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