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大班清明節教案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幼兒大班清明節教案,歡迎參閱。
幼兒大班清明節教案一
活動目標:
1.理解四季輪換,感知清明是春天的節日,產生進一步探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趣。
2.喜歡古詩、古畫等一些表達方式,在欣賞與體驗中加深對我國節日文化的了解與喜愛。
活動準備:清明上河圖、有關清明照片。
活動過程:
一、猜猜講講,理解四季輪換。
1.演示畫面一,看到這個圖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新的一年又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
2.演示畫面二,現在,你們又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們從春天開始,然后經過夏天和秋天,緊接著是冬天,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節就是這樣在不停的交替著。
3.演示畫面三,前些時候我們在日歷上發現了一些節氣,想一想,她們可能會在什么季節?
4.小結:一年從春天開始,過了立春,是驚蟄,過了春分,是______,過了大寒,又是立春,節氣能告訴我們季節的變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現在我們處在什么季節?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驚蟄、春分這些節氣,還有哪些節氣?(引出清明)
3.從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王老師準備了許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游園不值、清明時節等古詩)
5.小結:清明不僅是春天的節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春天溫和的氣候和萬物蘇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祖先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清明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僅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清明,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你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清明節的熱鬧場面?
2.幼兒欣賞《清明上河圖》。
3.提問:有什么感覺或?(幫助幼兒簡單理解畫面內容)
4.教師朗誦古詩進行小結: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珠楊柳屬柳鶯。
幼兒大班清明節教案二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的意境,學習在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愿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并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里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說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范朗誦歌詞,并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復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著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制圖畫: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
4、交流欣賞: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附古詩: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渾。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幼兒大班清明節教案三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增進其身心健康;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2、讓幼兒了解秋千的來歷。
活動準備:在幼兒園內用木頭、繩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貓蕩秋千”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熊貓蕩秋千”的掛圖,引出課題。教師邊出示掛圖邊問:“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清明節)
“節日里,動物園里的小熊貓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戲,它們在干什么?”(蕩秋千)
2、介紹秋千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秋千是我們的祖先借以攀樹取食和避獸宿息的一種工具。后來演化為秋千活動。
3、介紹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兒的興趣。組織幼兒蕩秋千。
①兩手握繩,坐或站在兩繩之間的橫板上。
②當站著蕩時,兩腿并攏,并屈膝前蕩;坐著蕩時可有人在后邊將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兒排成一路縱隊站在一旁,每人蕩2—3分鐘,蕩過的小朋友站至隊尾。教師邊指導邊表揚表現勇敢的小朋友,鼓勵膽小的幼兒。
4、命題畫:“小猴蕩秋千”。
畫出小猴蕩秋千的各種姿態。
幼兒大班清明節教案四
活動目的:
1、了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準備:
課前與家長聯系好參與本活動,PPT課件,實物:各種圖案的彩蛋、每幼兒一個熟雞蛋,彩筆、帖紙、橡皮泥、剪刀、膠水等。
活動過程:
1、用古詩導入活動內容: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清明節嗎?(4月5日清明節)
2、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3、課件:邊放課件教師邊講述,讓幼兒了解烈士的先進光榮事跡。
(1)出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課件同時播放毛主席樹立紀念碑的錄音,教師講述:毛主席為了讓后人永遠記住、永遠懷念這些英雄,決定于1949年9月30日在天安門廣場前樹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2)現代英雄: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衛國家生命財產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5、觀看課件:老師帶孩子們掃墓的畫面。
6、放哀樂、人民英雄紀念碑畫面,請家長與幼兒起立,向英雄們行禮、默哀,表示懷念。
7、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那些習俗?
運動習俗: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飲食習俗:吃冷食、吃雞蛋等。
8、出示彩蛋請幼兒觀察與自己帶來的雞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9、放彩蛋圖片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及制作興趣。
10、幼兒與家長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畫畫、涂色、剪紙粘貼、橡皮泥制作小動物等)。
11、幼兒到臺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雞蛋:請幼兒發揮想象力用雞蛋作出多種玩法(滾、轉、拋、立、碰雞蛋等),幼兒比賽看誰的玩法多。
幼兒大班清明節教案五
活動目標:
1.了解清明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大家一起尋找春天的氣息。
3.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在家了解一些清明節的風俗。
2.“春天來了”的ppt圖片。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清明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掃墓日子。
1.小朋友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清明節嗎?(4月4日清明節)
2.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教師: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國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又是傳統的掃墓日子,為了紀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親人,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掃墓。清明節也象征著春天的到來。
二、了解清明節的風俗:
1.清明節是我們紀念先人(自己的祖先)和革命先烈的一個節日。
2.在清明節是我們和家人一起去給先人清掃墳墓,也會去革命先烈的墓前緬懷。
3.清明節也是大地復蘇,春回大地的日子,我們也會去郊外踏青,感受春天的氣息。
4.清明節還要品嘗特殊的點心:青團。
青團是用一種植物艾草擠汁加糯米和豆沙制作的。
5.運動習俗: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三、觀看“春天來了”的ppt圖片
1.了解花、草、樹木的變化。
2.幼兒朗誦詩歌《春曉》。
幼兒大班清明節教案六
教案目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教案準備: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教案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么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你們說清明節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教師參考資料: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