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山水寫意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國畫山水寫意美術教案,希望你喜歡。
國畫山水寫意美術教案精選篇1
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創作的需要收集和選擇適當的圖片素材。特別是符合傳統繪畫特點的創作,注意融入自己對意境和形式美內容的認識和理解。鞏固對傳統繪畫美的認識和理解,鍛煉和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造
教學重點:在對意境和形式美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上,運用山水畫基礎知識進行創作。
教學難點:如何在選擇素材和創作中,融入自己對意境和形式美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二次備課
課前準備
提前向學生布置作業:結合自己對意境和形式美內容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搜集有關山水畫圖片資料,進行創作構思。教師出示預習提綱搜集各種山水畫圖片資料,根據教師所列提綱提前預習,并做好筆記增強學生對山水畫的認識和了解,收集合適的圖片素材進行構思。
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展示預習成果
1.復習上節課內容(意境和形式美),然后教師出示圖片并提出問題
a.這幾幅山水畫的構圖運用了哪種構圖方法。
b.分析一下這幾幅畫,畫家在筆墨處理和構圖上有什么特點,作品帶給我們怎樣的意境。
2.組織學生討論,或小組討論,教師點評,引出課題學生賞析圖片,展開討論,思考并回答問題激發學生對山水畫的學習興趣
探究新知
自主學習教師出示學習目標和思考題
a.讓學生自讀課文文字和欣賞圖片
b.“山水畫”的基礎知識:
①“三遠法”
③制作步驟④如何處理畫面空間
如何與自己的創作構思有機地結合運用。
教師巡視學生自學情況學生按照教師要求,自主學習,認真思考,通過查資料、觀察、分析、比較這些圖片并作出判斷,形成初步成果通過以上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
1.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2.對于疑難問題,由教師點撥、講解和演示
a.“三遠法”。“高遠”、“平遠”、“深遠”是古代山水畫的三種構圖方法,簡稱“三遠”。
(教師結合圖片作簡要講解)
c.畫在畫面的`空間處理上,在空白、虛實關系以及色彩等方面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法,創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以上問題由教師講解并做演示,
利用色彩調節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意境學生回答所學知識
學生認真聽講并做好筆記了解“濾鏡”的特色和可能達到的效果,如何與自己的創作構思有機地結合運用
鞏固學生綜合理解和綜合運用知識技能技巧的能力
嘗試練習
了解了畫“山水畫”的過程和方法完成一幅有獨特意境的山水畫。
教師巡視并作個別指導根據學生自己的創意,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創作給學生比較完整的創作時間,同時結合創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輔導
展示交流展示學生作品,鼓勵學生自評、互評學生展示自己的創作作品,并說明自己的創意,對作品進行自評、互評通過相互,認識自己的不足,引發更好的思路,保持興趣
拓展延伸
指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山水畫創作,并且能創作出體現自己對傳統繪畫意境和形式美感的作品。
讓學生談學習本課內容的收獲與體會,教師給予歸納、,并出示下節課預習提綱和準備材料
國畫山水寫意美術教案精選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中國花鳥畫“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學會用中國畫寫意的方法表現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體驗寫意畫的筆墨情趣的同時抒發自己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作品的賞析和評述、觀察和比較,教師進行示范,學生實踐練習,并評價總結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完成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中國畫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體會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藝術魅力,使學生的審美能力隨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中國花鳥畫“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學會用中國畫寫意的方法表現荷花的情趣;
2、教學難點:感受中國畫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體會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藝術魅力,使學生的審美能力隨之而得到提高。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齊白石作品《祖國萬歲》
1955年國慶的時候,齊白石老人以真摯的情感畫了這幅《祖國萬歲》,筆墨簡略但高度形似,色彩奪目,水分飽滿,有強烈的感染力。
問:畫面上畫的這株植物同學們認識嗎?
問:畫面畫的是一株生機勃勃的萬年青象征著欣欣向榮的新中國,希望祖國能像這株植物一 樣萬年長青。“祖國萬歲”四個篆書大字點明主題,表達了老人強烈的愛國之心。
今天,進入新課“借物寓意”。
(二)新課講授
中國畫的'“借物寓意”是指畫家借助表現值物本身的屬性,來寓意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氣 節。它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而是要善于抓住動植物與人的某種思想情感的聯系,加以藝術 的夸張,在表現自然、歌頌生命的同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給人以豐富的啟迪與聯想。
出示《蔬果圖》(吳讓之 清代) 我們看畫面畫的是什么?上方題:“士大夫不可一日無此味” 。柿子和白菜是生活中很常見的蔬果,氮化鎵就是借它們來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氣節的。
活動一:
賞析與評述
你認為畫家是怎樣運用蔬果的形象和筆墨表現情感和寓意的? 柿子寓意“事事”,白菜寓意“清白”,題款可了解作者通過蔬果來表達一種士大夫應具有的“安貧樂道”的清廉品質和精神。作品中運用勾勒和沒骨技法,設色輕松淡雅,行筆靈巧,體現了一種清新雅致的君子情懷。
出示王冕的《墨梅圖》,回顧元末著名詩人王冕,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請同學們感受這首詩的寓意是什么?
表露畫家淡泊名利,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活動二:
觀察與比較
將畫家作品與實物照片比較,說說在造型上有什么區別,其特點是什么?
教師總結:全畫雖只用淡墨,卻能將梅花的姿態表現的清新悅目,畫家并沒有畫出整個梅樹 和所有的花朵 。而是只將最能表達意境的一枝梅花進行特寫式描繪,使枝干和花朵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也就是說作者在畫梅花時候,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情感,把生活中的形象進行了提煉,得出了畫中藝術形象。正所謂“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畫面體現了中國畫的一種特殊的構圖形式,空白的運用,給人一無限的想象空間。
(三)教師示范
中國畫還追求筆墨情趣,正所謂“有筆有墨謂之畫”。中國畫的繪畫技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被歷代文人墨客譽為“花君子”。 出示朱耷的《荷花水鳥圖》筆墨精練,含蓄蘊藉,自成一格,取枯枝敗葉,孤影怪石,表現他心中那種高傲、冷漠和仇視現實的精神狀態。
齊白石的《荷花》此作是齊白石90歲時所作,筆墨簡約,意蘊豐厚,是典型的“紅花墨葉”風格。綠葉用墨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綠色相互映照。兩葉之間,用胭脂紅涂出荷花。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畫中的荷葉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塘底的漣漪以細勁的線條繪出。下半部的橫向線條起伏變化,給人一種微風吹動、水波蕩漾的感覺。
教師示范寫意荷花的基本畫法,邊示范邊講解
“法無定法”同樣是畫荷花,不同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想必同學們也想描繪生活中的花卉蔬果來表達情感,一定也是各有千秋。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國畫的“借物寓意”吧!
活動三:
體驗與練習
課堂臨摹荷花,教師講解步驟。
一、用大筆在清水中濕潤后蘸中墨,側峰畫出荷葉的前展部分。
二、按照荷葉的結構,依次以向心聚攏的筆法,由外向內運筆,畫出荷葉的后部分。
三、畫側面的荷葉。
四、畫葉梗,花蕾和花朵。
五、畫水草和浮萍。
六、落款。
(四)評價總結
請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談談再作畫實踐中的收獲和體會,并對自己的作品作出評價。請同
學們發表見解后,教師點評。
小結:
通過同學們的體驗可以看出,大家對中國花鳥畫“借物寓意”的繪畫理念已經有了理解和掌握,而在造型上,中國畫重視神思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與不似之間”,以便更好的抒情、言志,同時體現畫家自己的藝術個性。希望同學們以后除了能用文字抒發自己的情感外,也能用畫筆表達胸中逸氣。
(五)課后拓展
請課下查閱清代畫家朱耷的資料,以便更深層次的理解中國花鳥畫的“借物寓意”!
國畫山水寫意美術教案精選篇3
一.教學對象
初中二年級八班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對中國山水畫有一定的了解,能進行簡單的欣賞。
2、技能目標:讓學生嘗試著山水畫的畫法,掌握一定的筆墨技巧。
3、情感目標: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悟中國山水畫的能力。
三、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學生在觀賞作品時體會作品的內涵。
2、學生在審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維上有一定的邏輯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賞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體會,并通過自我實踐感受山水畫。
四、教學時間
一節課(40分鐘)
五、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1、教學內容:(1)通過作品展示激發學生興趣。
(2)通過現實的景物與圖片對比分析,感悟山水畫家的內心思想。
(3)通過不同畫家的畫面,學會畫家的繪畫技巧。
2、重點:如何分析山水畫的構圖、筆墨技巧、體會意境
3難點:如何進行樹的畫法。
六、教學學具
山水畫作品
七、教學過程
課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畫。 1導言:
先欣賞掛在墻上的山水畫,由此引入新課,觀賞書上的山水畫圖片,對畫家簡單的介紹,體會畫家感情。介紹樹木是山水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畫好山水畫先學會畫樹。
(1)樹木的結構:
樹木的種類繁多,形狀也千差萬別,但每株樹都是由枝、干、根、葉構成,它們的生長規律是:主干粗、枝干細,枝干越分越細。 (2)樹干、樹枝的畫法:
畫樹的順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點葉。
作畫步驟:
以一棵樹為例,邊畫邊講解。
畫主干。由上起筆向下用中鋒畫主干(也可先下后上,個人決定)運筆要加強頓挫轉折,用墨宜稍淡,畫成之后,用濃墨在背陰處略加破醒,樹的精神就出來了。畫枝干
畫枝干,一要注意穿插關系,樹枝交叉的最小單位是三根枝條,這三條枝構成的狀態以不等邊三角形最美。落筆時,從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層層生發開去自可收到“齊而不齊,亂而不亂”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關系,有收有放,才有風致。
用墨要前枝濃,后枝淡,適當地把空間距離拉開。 (3)畫樹葉
樹葉的表現法雖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即:點染法和雙溝法。點葉。
點葉從樹端點起,注意疏密、濃淡及樹冠的造型。畫完后,還可在后面添加叢樹和遠樹。 2作業要求
臨摹一棵樹或多棵樹。
要求線條流暢,墨色有濃淡變化,以體現前后關系。 3歸納總結課堂的'內容,同時對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
八、教學策略及設計思路
1、教學策略: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充分地進行圖畫展示來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好奇心,通過集作品、樹的圖片和現場示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中國山水畫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畫樹的技巧。
九、教學總結反思:
本課通過講解,達到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其對中國山水畫有一定的了解,并體會樹的塑造。考慮到中國山水畫并不是一下就能學會,所以教師在上課時不能著急,對于學生意象思維的開發重在培養,過度的干涉、強迫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輕松的課堂會讓學生的學習更具主動性,通過作品圖片引導,老師示范會更容易接受。教學中,要求教師必須有耐心和較強的專業技能。
國畫山水寫意美術教案精選篇4
一、先讓學生看利用多媒體圖片結合輕松音樂來導入中國山水畫的欣賞課題,了解畫家創作激情。
二、帶著問題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國畫。
1、什么是中國畫
2、中國畫有那些類型?
3、你了解中國山水畫有多少?
三、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區別于‘西洋畫’)。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
四、了解中國畫是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稱為古畫。
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于西方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依照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趨向及因此而產生的藝術手法而創作。
五、中國畫有那些類型?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六、中國山水畫的發展
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或彩墨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于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骕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營,認真描繪,使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于紙上,其脈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七、山水畫的組成包括:
山、水、石、樹、房、屋、樓臺、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云、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征等。
八、19世紀以后
在政治、經濟(特別是商業、文化發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1949年后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臺地區。今全國大多數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個中心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的中心 ,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九、鑒賞中國畫的角度:
1、畫的作者介紹和時代背景。
2、畫面的意象、色彩、意境。
3、表達的主題思想。
4、以及繪畫技法。
十、以傅抱石、關山月合作作品為例,讓學生來分析:
《江山如此多嬌》這幅中國畫;隨后將本人曾經在太行山寫生回來創作的作品《觀景》談一我在畫畫時的感受,這樣有利于中國畫的理解。1、畫的作者介紹和時代背景。畫面的意象、色彩、意境。表達的主題思想。以及繪畫技法,鑒賞中國畫的各個角度。
十一、用陸滿松作品講解國畫寫生過程:
20__年市教育局美術教研活動去河南學習考察,幾個老師去順便去太行山寫生到畫成國畫的一過程。講給學生聽:用實物太行山的照片談談太行的險峻和當時的心情,思想創意。用陸滿松的國畫《觀景》來講解創作過程:國畫講究筆墨,這幅作品主體物中間的大山和近山,所以用了干畫法,遠景和云用了濕畫法,人不能畫的太大否則表現不出太行山的氣魄。國畫講究意境,淡雅、空靈、勁遒,透出別樣的清新和淡泊,一幅好的國畫欣賞一首優美的詩篇,就是在享受一首動聽的歌!那讓我們好好的品味國畫神韻吧!
十二、20__年
盧治浩同學在廣東省書畫比賽獲特等獎的山水畫作品,讓他點評自己的獲獎作品,談談學生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十一、作業:
請回家后在報紙或雜志找一幅中國畫,分析與理解你對中國畫的認識。
國畫山水寫意美術教案精選篇5
小學美術《中國畫—山水》教案分析
第二課中國畫------山水(2課時)
第1課時:樹木畫法
課型:綜合課
教學方法:欣賞、講解、示范與練習相結合。
教學目的
通過樹木畫法的教學,增加學生對中國畫山水的了解,提高學生對中國畫山水樹木畫法的技法與欣賞水平。為以后學習山水畫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樹木的結構和中國畫畫樹的特有的表現手法。
難點:樹木的穿枝插葉。
教具與學具準備
教具:
中國畫山水畫二至三幅。
樹木結構圖一幅。
樹枝、樹葉分類掛圖各一幅。
學具:國畫工具-——筆、墨、紙、硯。
教學步驟
課前,在教室前面掛出寫意山水畫二至三幅。
導言:
先欣賞掛在墻上的幾幅山水畫,由此引入新課,并介紹樹木是山水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祖國的傳統藝術,我們要十分珍愛并發揚光大。
2樹木的結構:
樹木的種類繁多,形狀也千差萬別,但每株樹都是由枝、干、根、葉構成,它們的生長規律是:主干粗、枝干細,枝干越分越細。
3樹干、樹枝的畫法:
畫樹的順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點葉。
古人有“樹分四枝”之說。意思是指畫樹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現出一棵樹的立體感。再則,畫樹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達到簡化,同時在畫面的樹干時,多用濃墨,畫后面的枝干時,多用淡墨來表現,使其具有遠近關系和層次。古人經過長期的觀察、提煉,把各種樹木的種類和各種樹枝的生長規律和形態概括為兩種基本形態。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條上挺如鹿角狀,兩枝交接處的內角多為銳角,也有成鈍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條下屈,如蟹爪。(棗、柿等樹,大體屬于這一類。)
4樹葉的畫法:
樹葉的表現法雖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即:點染法和雙勾法。
點染法:
(1)胡椒法:為密集的圓形小點。最好用微禿的毛筆畫,落筆時筆鋒直擢紙面,有節奏地點下去。注意墨色的濃淡變化。
梅花點與鼠足點:由五點聚成一個小單位,其形狀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許多小單位交錯排列而成。梅花點下筆重;收筆輕;鼠足點下筆輕,收筆重。
松葉點:松葉又叫松針,由八、九筆或更多的筆畫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間一筆畫起,先左后右,每個小單位參差交疊構成一大片樹葉。
介字點與個字點:葉形下垂,每個小單位形如“介”字或“個”字。要注意參差交疊與濃淡變化。
雙勾法:
雙勾法,就是用勾線的方法畫樹葉。其組織排列規律也與點染法相似。根據樹葉的形狀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圓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寫實形的,如實的勾勒描繪樹葉的形狀。如梧桐葉、槐葉、棕葉等。
采用雙勾法,可以使叢林有變化,防止畫面的單調和沉悶感。(介紹樹葉畫法時,除掛圖外,還可采用邊講解,邊示范的辦法,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作畫步驟:
以一棵樹為例,邊畫邊講解。
畫主干。
由上起筆向下用中鋒畫主干,運筆要加強頓挫轉折,用墨宜稍淡,畫成之后,用濃墨在背陰處略加破醒,樹的精神就出來了。
(2)畫枝干。
畫枝干,一要注意穿插關系,樹枝交叉的最小單位是三根枝條,這三條枝構成的狀態以不等邊三角形最美。落筆時,從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層層生發開去自可收到“齊而不齊,亂而不亂”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關系,有收有放,才有風致。
用墨要前枝濃,后枝淡,適當地把空間距離拉開。
點葉。
點葉從樹端點起,注意疏密、濃淡及樹冠的造型。
畫完后,還可在后面添加叢樹和遠樹。
作業要求
臨摹一棵樹或多棵樹。
要求線條流暢,墨色有濃淡變化,以體現前后關系。
國畫山水寫意美術教案精選篇6
白描的概述
學習白描課程,是為了增強線條的繪畫能力,更好的把握線條的虛實,用線為體服務。加強對事物的描繪能力。白描畫法是指以墨線描繪物體,不著顏色的畫法。中國畫是線條的雄辯,尤其在白描畫中,線條的優劣是一幅畫成敗的主要關鍵。白描畫運筆宜以中鋒為主,用筆的壓度和速度要均勻,鉤出的筆線要有外柔內剛的效果,力量要涵蓄在內,不宜顯露於外;缺乏涵蓄的筆墨,不耐久看。鋒芒過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現出一種霸悍的氣象,有時尚可減低某些花卉、禽鳥的美感,故白描畫的線條要于剛建于婀娜中。欣賞白描畫,講解繪畫中線條的體現。工具介紹
筆、墨、紙、硯是工筆(白描)主要工具材料。
筆:勾線筆類是工筆的基本上用中鋒勾勒細而勻的線條。勾線多用筆挺 撥、富有彈性,故多選用狼毫這類細而尖的筆。
如:衣紋筆、紅毛筆、葉筋筆、點梅筆、羽筋筆、拖線筆等。染色筆:多運用吸水量較多的。如: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軟毛羊毫。選擇毛筆一般以“平”“園”“尖”“健”為佳,筆用完要洗干凈、整平、整圓,保養好。
墨:一般多用油煙墨個別地方甲松煙、油煙墨有光彩、松煙墨不會反光較 灰。墨色黑質細,墨身浸水時四邊平整不變形為佳。磨墨時壓力不可過大過 猛。用畢:勿泡在水中。目前大都用墨汁。(學生已集體購買一德閣墨汁)紙:一般工筆畫多選用熟宜或絹,更常用熟宜,如水雪宣、云母宜、蟬衣 宣、書畫箋等。其性能是不滲水,故適合于畫工整細膩的式筆直。可根據自己的習慣造用。
硯:好視一般質細膩,易不墨,不滲水,墨不易干等優點。介于教學方 便,可用白瓷碟。另外,還需筆澆和調色盤等。(不上色的情況就可以不用調色盤,梅花碟等)課堂示范 白描作畫過程
1選稿,白描的臨摹最好選擇印刷精致,細節清晰,有局部放大的傳統名作,比如我們欣賞過的一些古代工筆花卉。
2讀稿,這個環節十分的重要,就像我們在畫畫之前需要大量仔細的觀察一樣,讀畫也是十分重要的。觀察仔細,可以進一步的了解畫所體現的精神,帶著情緒入畫,通常對學習繪畫是很有幫助的。尤其是在畫線條。另外,也可以直接的觀察到花卉的生長特征,線條的走向趨勢。
3起稿,畫稿小必須放大,通過復印或投影用鉛筆將畫稿妨礙到素描紙上,要求力求與原作的線條接近,形狀比例準確,來龍去脈理順,不能馬虎。4過稿,通過拷貝箱(臺)將素描鉛筆稿復制到紙或絹上。
5描繪,用毛筆勾勒,勾時必須分析墨色濃淡。線條的粗細虛實變化。強調運筆技巧以及作畫者的心態。示范繪畫
白描線條的筆法變化來源于書法。每一條線在筆法上都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對起筆、處筆、收筆的要求,清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逆人、澀行、緊收是行筆要法。”所謂“逆人”是指起筆藏鋒,即欲右先左,欲歷先右,欲下先上,欲上先下,逆入平出,以使線條含蓄而勁力內斂。
“澀行”是指行筆速度要慢。行筆穩、速度慢,筆鋒的壓力才能均勻,壓力均勻線條才能均整。
行筆的過程中有兩種運動變化:
1.筆鋒平等的使轉變化。平等行筆比較簡單難在筆法的轉折者勾線的功力。2.筆鋒的提按運動。提按是指行筆中的壓力變化。“提”,筆鋒的壓力輕,線條變細;“按”,筆鋒的壓力加重,線條則變粗。行筆中途停頓略按“頓”,略提向回折為“挫”。轉折、提按、頓挫是行筆過程中最基本的筆法變化“緊收”是指收筆回鋒。線條結束時把筆鋒向來的方向收回稱為收筆回鋒。即書法中的“無往不收”、“無垂不縮”,使線的結尾緊收與起筆相照應,含蓄而不外露。起筆藏鋒、收筆回鋒是中國畫用筆最基本的法則,但在外形上也圓筆與尖筆的區別。起筆的圓筆是明顯的藏鋒方法。尖筆是指起筆的“切入”筆法,在行、草書多見。收筆的圓筆是明顯的回鋒筆法,如楷收豎畫中的“垂露”筆法相同。尖筆是指收筆時虛收成尖狀,則如楷書豎畫中的“懸針”筆法相同。起筆、收筆中藏鋒回鋒的圓與尖,其表現效果在白描中稱為“虛”與“實”,這種圓與尖即虛與實的變化稱之為線形變化。此外運筆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呆滯,務必要有「無往不回」之意,腕力氣力一定要送到頭,止筆向上提時,也不可輕率潦草。至於在花卉白描方面,依據吳學讓教授提供的示范有三種主要的線條,一為起筆停筆(一字描),適於畫葉梗、竹干等。二為釘頭鼠尾描,適於畫葉筋、葉片等。三為連續弧線描,適於畫花瓣。為了使筆鋒與紙面產生摩擦,勾每一條線都必須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動作:
1、起筆藏鋒:如起筆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鋒頓筆,然后再向右行,這叫與右先左,反之,則欲左先右。
2、行筆:行筆要穩,速度要慢,對紙面壓力要均勻。
3、收筆回鋒:每逢收筆都須向來的方向收回,所謂“無往不回”、“無垂不縮”,使線的結尾含蓄有力。以上講的都是鍛煉勾線的力感和快感,同時還要注意練習各種筆墨變化:如中鋒與側鋒、順鋒與逆鋒,以及頓挫、轉折、連斷、粗細、方圓、疾徐、光毛、虛實等用筆的變化,再加上濃淡、干濕等墨色的變化,達到白描用線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掌握工具運用及動作技巧
執筆的方法,一般是用大拇指上節按住筆管的后方和左方、食指上節壓住筆管的前方和右方,與大拇指合力挾住筆管,用中指上節貼近食指下面鉤住筆管的前方和左方,執筆的力量以這三指為主,然后將無名指背的上節甲肉相接處向外外抵住筆管的后方和右方,小指則緊貼無名指以輔助之,執筆一定“指實掌虛”才能使指法靈活而有力,手握住筆管的上下位置要視作畫大小而定,大畫握上些、小畫握下些。
運腕:所謂腕法是指運用腕、臂、肘的方法,一般畫小畫用枕腕法,使手腕虛懸桌面,用指力和腕力。畫中等畫用提腕法,用肘靠著桌面,有肘為軸心,腕則提起。畫大畫就要用縣腕法,腕、肘、臂不靠桌面,要憑空懸起。以臂為軸心。白描的技法(以花卉為例,使用白描花卉臨本)
學習畫花卉,除了要多觀賞及臨摹古今名畫以外,還要對 實際的花卉深入的觀賞與寫生,了解花的枯榮及霜晴雨露中的 情態,茲從花朵葉與枝干等各部位簡述其結構與生態.我們先從臨摹花卉的范本中來了解學習花卉的生長結構。以及線條的處理。花朵:花朵經常是畫面的主題,一般花朵包括花 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幾部份,花瓣有單瓣與重瓣(復瓣)之 分,花形有離瓣合瓣之別,牡丹薔薇花等是離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離瓣的單瓣,牽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單瓣,大部份的花卉都具有單瓣與重瓣的不同品種,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 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長短多寡的區別,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異株者僅有小蕊,或僅有大蕊,有的花蕊較明顯,有的較隱密,都需仔細的觀察,花萼亦因花的種類而異,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絲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長在一長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長,山茶萼像魚鱗等。葉:單葉植物從枝或莖長葉時,葉序有對生互生 輪生叢生等,復葉植物有的成羽狀掌狀鳥足狀,有的是二重復 葉,形式更為復雜,必先了解其生長的規律,才不致在繁雜中 發生錯誤,葉有葉柄與葉脈,形狀有尖圓長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莖枝:可分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木本枝干挺硬,有些相當粗狀,草本的莖大都較嫩,有的變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還長有須狀的攀緣莖。
以蘇百鈞的白描花卉臨本 《燈盞花》為例講解示范花卉的生長規律
如何臨摹這張白描作品。花:下垂的花朵,聚在一簇。淡墨,細圓線條,力度稍顯柔軟,輕盈。葉:葉子少,但很長。也很有質感。線條長,墨筆要比花的濃小許,線條硬挺,運筆時要稍快有力。線條也可稍粗一些,還有墨色要勻稱,不要干澀,看上去很有生命力。莖:燈盞花的莖比較硬直,很挺拔,因此畫的線條比較葉的來說更加挺直些,很有力度,但花莖是圓的,因此,線條的虛實、穿插很為重要。白描花果寫生技法
寫生是為創作收集素材,如果是為了工筆畫的需要,就 必須作細致的描寫,有時我們在畫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寫生收集素材的時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側面的、斜 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葉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花蕾,也要有將綻的大花蕾。葉子也是如此,除了成葉外也要 有嫩葉及嫩芽,并注意陰陽向背,大小穿插。枝干也要有主干、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畫面上的姿態和疏密。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在針對目的寫生收集素材時,首先要注意到的問題。雖然花鳥畫不像山水畫常有移動視點的表現法,通常視角比較穩定,但我們觀察時可運用移動視點的方法,選取最美角度寫生,并注意花、枝、葉的大小比例。畫花朵可從花蕊花 瓣入手,通常先畫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擴展,花瓣 太復雜的可進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畫葉也是如此,除了注意葉序、結構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與疏密、前後葉的變化,最後畫枝干,大干還要畫出皮紋,如梅花的大干要蒼 老、皮紋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橫皴,松干皮要鱗皴,紫薇花干皮較光滑等不同種類的枝干特點。花卉的寫生,宜從折枝花卉開始,折取花葉易於入畫的一枝,插於花瓶中詳細觀察,花蕊被遮蓋的也可撥開,研究細部 結構。對於簡單的折枝熟悉後,可以選取整株花的一角來嘗試 或全株花的寫生,由于枝葉復雜,須選擇適當的角度,并做大幅度的刪減或調整。總之花卉的寫生并不是畫植物的插圖或說 明圖,需主觀的取舍與美化,并強調意趣的表現。
1、選擇入畫角度:畫什么花都要先選擇好入畫的花,但好花還得要選好入畫的角度。不是花好任何角度都好(當然有的花每個角度都不錯),在花叢中要多轉,多方向看,然后才坐下來畫。有的花宜于抑視,有的花宜于俯視,這要懂得看花人的習慣,比如下垂的花應該仰視,才不會垂頭發蔫,象倒掛金鐘垂絲海棠。比如玉蘭、荷花則宜于俯視才能看見它的花蕊(一般人看花都想看看花蕊),倘畫荷花采取平視,則花瓣左右上下平伸則不美,如俯視看見小蓮蓬的上面,則花瓣變化就多了。還有的花宜于正面和八、九分側面去畫,例如,喇叭簡狀的花不宜正面去畫,因為正面畫不出筒的深度來,如采用七、八分側面則容易畫出它的筒狀來。
2、寫生須注意的問題:(1)在寫生之前要多看古今名作,學習他人的表現方法和構圖方法,做到心中有效。再到生活中去,就會找入畫的姿態了,回來時在整理構圖的也比較容易,但也不能用他人的框框去硬套生活。(2)造型要求準確,要經得起檢查,不貪多求快(慢慢的畫不象用橡皮擦去再畫,以畫象為準),要九朽一罷。先看準選擇入畫的花的大輪廓是什么,然后由近及遠、由前至后,一個瓣一個瓣的細畫,畫完后再檢查每個瓣是否能結蒂連心,倘歸心不好就要擦了再改,以畫象為好,這樣既做造型練習又為創作搜集素材。(3)寫生要注意搜集三手材料和記錄顏色。先把一枝花由花到枝、葉、梗全認真地畫下來,既能認識它的生長規律又做了造型練習。搜集各種花頭的正面、側面、背面、花苞、葉子的不同形象,左右前后的各種不同姿態,做為整理創作的備用資料,在構圖時根據需要采用。畫縮小的各種大勢,用速寫方法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搜集不少構圖支架,結合起來上述兩手材料,就可創作出各種不同的構圖。
3、整理 寫生過后要經過一番整理過程,方能進行創作。提煉取舍,概括集中;抓住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東西,也就是抓住它的特點,方能傳神。工筆畫不是有紋必錄,而應刪繁就簡。比如葉子有許多葉筋,有的葉子中筋不突出就可以只畫主筋,而不畫復筋,如春天嫩葉;但有的葉子復筋很明顯,那就不能舍,如櫻花和梔子花等;有的葉子主筋分布不規律,如向日葵葉,它左右有數根側筋必須畫,方能顯出它與一般葉子之不同之處,也就是它的特點。整理步驟:寫生稿子要在記憶猶新的時候進行整理。將鉛筆稿勾成毛筆不能在原作上勾,要保留第一手寫生資料,最好用拷貝紙蒙在原稿上進行整理,勾出主要的東西,舍去次要繁瑣過多的枝葉,進行必要的藝術加工。整理時要特征具體,結構明確,不典型的要略加修改(如病態或蟲咬過的,不正常枝葉),不要自然主義地都勾出來。花和葉的大小比例要突出花,葉子不可過大過多,葉子畫大了相對比較花就顯得小。
4、創作 要有社會主義的時代氣息,方能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所喜愛。繼承傳統技法,要多看古今名作,畫花鳥畫,不僅要專門鉆研花鳥畫、山水和人物畫,也要多看多學,要學習他人的表現方法,各個時代的風格和特點,我們要多分析研究,不可因襲成規只學習其面貌,丟掉其實質,不要落在陳舊的窠臼中,要突破陳舊的程式。在表現手法上也要靈活,前面所講的各種技法,是我通過幾十年的學習和實踐所總結的心得體會,技法多種多樣,應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不可拘泥于一法,即古人所講的“法無定法”出新不只是題材內容要出新,在表現手法上更應有所創造,對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瓜果、蔬菜,我們要帶著熱愛生活的健康審美觀去描繪它們,取其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生動活潑的形神,舍去影響主題的不必要的繁瑣部分,所以對生活的再現,不是照相,而是有意識的有所夸張和剪裁,做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1)、立意。作畫必先立意,你選擇什么內容,如何去表現它,必須先要主導思想,“意”實際上就是作者在表現客觀的同時表現自己的感受,表現客觀所給予我的想象或聯想,表現作者對客觀的愛憎,以及其他的感情。這就是說你要畫什么,先要對你的畫的對象所理解、有所感受,然后有取舍的反映出來,再去感染別人。中國古典家具中的白描圖案,就是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體現幾千來中華民族的審美觀點,是幾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沉淀。花卉草蟲是自然屬性的東西,何帶著不同的情感去描寫它,就給這些東西披上了社會的屬性。因此,創作一幅要立意,還得畫出它的典型環境,就畫出意來。一張好的畫,不用文學說明,就引人入畫,這樣才算是有意境的作品。
(2)、朽稿 在創作之前要構思,要表現什么意境、采用什么內容、用什么方法能充分的表達出來,都計劃好了,一切圍繞你的計劃進行,總之思想要領先,技法緊緊跟上。在設想意境時應找你最熟悉的、最有感受,又曾經深入過生活進行過觀察體驗,并搜集了豐富的資料的題材,然后要根據你的構思進行構圖、制作。如何朽稿(朽稿即是用炭條起稿):先用炭條在透明的白紙上畫出主要東西的位置及次要東西的位置,把它掛在墻上看看,所布局的位置是否得當,如不合適,擦掉再畫,遠看近看都合適方才定稿,然后把所寫生經過整理的素材蒙在這透明紙下,把它詳細的勾出來,再掛起來看看,遠近看著都合適了初稿即成,最好將此初稿找良師益友再給看看,正反兩方面意見都要傾聽,尤其是批評指教的意見更要重視,認真去分析研究進行修改,改后再掛起來看看,這樣反復幾遍最后再定稿,即所謂“九朽一罷”。也就是反復推敲,多次修改,最后定稿的意思。(3)、制做 在把創作稿(包括色彩小稿)定了之后,落墨和染色之前,要意在筆先,有個通盤的設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達到你預想的效果。要多動腦了想一想,不可死模仿他人的面貌,應有所出新,要考慮采用那種表現方法方能表達出來你設想的意境,比如勾線的粗細濃淡(勾線要從物象出發,不能為線描而線描),色彩應濃郁還是要清淡,都要恰如其分。既便是畫同一種花,在不同的意境下要采用不同的表現方法,可以夸張,使它更突出,所以要應用夸張變形的手法,以增加畫的裝飾性、趣味性。
(4)、完成后的檢查六法中“氣韻生動”是第一條,那是從欣賞畫的人出發,看一張畫是否是“氣韻生動”,我們畫畫的是把一張畫畫好之后掛起來檢查,看看是否氣韻生動,那就得從全面檢查一番,看看構圖、用筆、設色等整體效果好不好,如:從構圖上檢查是否達到預其所想,如果未達到則還得增添一些枝葉或花朵,往往在沒過盛時不顯空,等完成后檢查,則層次不夠了,需要再增加一引起。空白留得好不好,除題款、蓋章外,還覺得空時,則應再加些東西,當然在開始構圖時就應考慮到,不要依靠題款蓋章外,還覺得空時,則應再加些東西,當然在開始構圖時就考慮到,不要依靠題款蓋章來補救,這樣才算比較完整的構圖。在整體畫面上倘太整太光,則應加些苔點或長草等附屬東西,以破畫面之整,如木本花大樹本和石頭太光太整,則加苔點以碎破整,如畫面花草太碎,則應用淡色地披或遠處樹林木石頭等把它聯接起來,以整破碎。最后再看看氣勢好不好,要近看有效果還得遠看也顯眼才行,工筆畫遠看如粗筆很有氣熱,近看結構嚴根本法、線條剛健婀娜,著色均濃淡適宜,不矯揉造作。要做到粗放處不亂,工細的不軟弱,所表現的花草蟲鳥形神兼備,生動活潑很有情趣,在構圖上有節奏而富于韻律達到引人入勝。白描靜物寫生
寫生練習更具學生的學習情況,安排了靜物寫生。
寫生要求: 1.造型準確,透視和空間都能較好的表達。2.結構清晰,穿插得當。3.能做到理解線條的來龍去脈,最后整理好線條,以線來表達形體。4.初具白描稿的樣子。
國畫山水寫意美術教案精選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性質、畫法、各種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傳統,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2、過程與方法:以提問的方式使學生著重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獨特的藝術傳統,教師堂上示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懂得如何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提高藝術欣賞能力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著重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獨特的藝術傳統。
三、教學難點 :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創造,既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重要藝術傳統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 (常規)
二.引入新課:
本課內容為中國古代山水畫欣賞。通過對典型的中國古代山水畫名作的賞析,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性質、畫法,各種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傳統。
1.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性質和它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古代繪畫習慣按傳統分成人物、山水、花鳥三個畫科。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主要描寫對象是自然風景。它不但表現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與社會審美意識,甚至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 中國山水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科比人物畫晚,但它在中國繪畫史上得到了突出的發展,并且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多種畫法和藝術風格。主要的有:青綠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青綠山水——青綠是指中國畫顏料中的石青和石綠,用這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稱作“青綠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筆少,著色濃重,如《千里江山圖》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略施青綠兩色,如《游春圖》。
淺絳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
水墨山水——以渲染為法,用筆簡練奔放,強調水墨效能的發揮。
北宋的山水畫,雖然在所描繪的自然景物中包含著畫家對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還是以客觀地描寫自然物為主。代表人物是范寬、郭熙和王希孟。
范 寬《溪山行旅圖》 絹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占據畫面約三分之二,聳立在中的主峰,右側有深谷瀑布,另一邊矮小的側峰。中景與主山間,被云氣阻絕,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氣勢。這幅畫構圖并不復雜,細部的描寫卻很仔細,顯 示出畫家有高度觀察能力和寫實的工夫。描寫的手法也極其生動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規律。 范寬運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顫動的筆觸,畫山石的輪廓和皴紋,分出巖石的塊面,然後用濃淡層不同,雨點般的短線,順著石塊組織的方向,逆筆皴擦,產生明暗深淺的立體感,而且加強了由皴紋引導的山石的動勢,賦予山石強韌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圖 》中,山的地位遠遠超過人物,它顯示了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滅,人類則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暫停留的過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南宋的山水畫與北宋的山水畫有明顯的不同,突出表現在追求詩的意境。許多南宋山水畫的標題就很富有詩意,如寒江獨釣、風雨歸舟等。著名的山水畫家有馬遠、夏圭等。
從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畫家善于運用空白的藝術手法,稱之為“以白當黑”。南宋的山水畫盡管題材、場景、畫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極力追求詩的意境,善于進行大膽的藝術概括,運用以少勝多 的藝術手法,作品的意境更為濃厚、鮮明,顯示了中華民族美學傳統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畫在意境的創造上更強調主觀抒發與個人風格的創造。代表畫家有倪贊、王蒙等。
2、 其次,中國古代山水畫在空間的處理上,采用“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畫家自己看作是一個巨人,面對自然,就象人觀盆景狀。這樣,千里江山也可盡收眼底,或用長卷的形式表現,如《千里江山圖》,長達11米。或以中國畫特有的高遠、平遠、深遠的構圖方法,畫十分繁復的山嶺,如《溪山行旅圖》、《早春圖》、《青卞隱居圖》等,其空間處理突出地體現了中國山水畫獨特的構圖方法。中國古代山水畫創造的這種獨特的處理空間關系的藝術手法,既體現了中國畫家獨特的觀察自然的方法,同時也蘊含著中國民族的審美胸襟,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
3、此外,中國山水畫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表現程式。
如表現各種山石就有各種皴法,什么披麻皴、雨點皴、荷葉皴等。在這些表現程式的應用上,主張靈活運用,不斷有所發展。在山水畫的筆墨技法上,也更為豐富多變,如筆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種皴法和點苔法等;墨法中濕者為“染”,干者為“擦”,還有“破墨”、“積墨”等等。可見,中國古代山水畫也同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傳統和體系。
三.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