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
教案按照教學過程的步驟編排,讓教師能夠清晰地了解整個教學流程,有利于教學的有序進行。這里給大家分享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方便大家寫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時參考。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鞋子的設計和制作使學生獲得一些工藝制作的方法和技巧,養成耐心細致的工作習慣。
2、把繪畫和工藝制作結合起來,全使學生初步了解美術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會動手制作鞋子,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白紙、彩色卡紙、膠水、剪刀、彩筆、各種材料制作的鞋子、錄相一段、課件
學具:各種制作材料、工具。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10月25日——10月27日
活動一:
請同學們看看教室軟木板上裝飾的各種各樣的鞋子,說說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書課題《有趣的鞋子》。
活動二:
提問: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時候發明的嗎?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樣子的?
放錄像:
鞋子最早出現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為了取暖和保護腳不受傷害,原始人用獸皮和麻片、草繩將腳包裹起來。
提問: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動三:
下面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欣賞多樣的鞋。(課件)
1.包子棉鞋
2.滑輪鞋
3.皮鞋
4.靴子
5.花盆底的鞋
6.景泰藍做的鞋
7.綜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導學生一屏屏欣賞,說說各種鞋的材料、花紋和制作的特色。
活動四:
課件展示
不同季節要穿不同的鞋,(學生說說不同季節穿什么鞋)這是根據季節設計的鞋。
運動時要穿運動鞋,休閑時要穿休閑鞋,這是根據不同功能設計的鞋。
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穿的鞋子也不同。
你還見過什么有趣的鞋?
鼓勵學生說說自己從電視上、網絡上見到的有趣的鞋子。
布置學生帶材料下節做鞋子。
札記:從網上下了一個課件,里面關于鞋子的歷史講得很清楚,這個課件可幫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謝網絡的便利。
第二節
施教時間:10月28日——10月29日
活動一:
教師展示老師制作的鞋子,讓學生進行點評教師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導學生對鞋子制作的方法產生不同的想法:從材料上、造型上、裝飾上)
教師板書:鞋子的制作要點:材料上、造型上、裝飾上
活動二:學生分小組討論
小組制作鞋子的創意構思(材料上、造型上、裝飾上)
1、教師為學生分小組(四人小組),并請學生打開課本《有趣的鞋子》一課,通過欣賞課本中美麗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組成員討論一下本小組制作鞋子的創意構想。教師在學生討論時進行巡視聽取各種意見并參與討論。
2、教師播放鞋店員工制作皮鞋的一段錄相請學生注意觀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過觀察鞋子的制作過程,請學生進一步討論,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雙美麗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鞋子的結構和制作程序,如鞋面與鞋底與裝飾,并形成小組分工協作)。
4、請各小組有疑問的請提出來在全班進行討論,教師幫忙引導并討論、總結。
活動三:學生小組制作鞋子的活動:
學生四人小組開始制作鞋子,教師巡視輔導。教師在輔導中注意以下幾件事:
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樣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
2、裝飾時的制作應細致,教師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圖案讓學生參考資料。
3、鞋底可用自己的腳來做樣式并略擴大一點,如果材料不夠可以按比例來進行縮放。
活動四:學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組進行交流并互相點評、幫助,最后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2、全班學生分小組對自己的作品自評并展示。
3、教師在學生的自評活動中注意給予一定的鼓勵和參考意見。
教師為本節課的學生活動進行總結。(學生在課后注意班級衛生的整理)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真正了解健康的意義,知道健康的含義以及應注意的方面。運用以前學習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綜合性活動。
2、鼓勵大家積極參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激發學生關注健康的、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3、通過此項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公眾傳播意識,良好的社會實踐能力,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制作健康卡、記健康日記、制作海報宣傳。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動腦筋做出有創意的作品。
教學用具:
鉛筆、記號筆、圖片等。
教學課時:
2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會唱《健康歌》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動一動好嗎?
二、新課
“健康”是現代人最重要的財富。健康每一天從小事做起.你能說一說哪些是健康的習慣嗎?學生小組討論:不挑食,愛吃蔬菜,早晚刷牙都是好習慣。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壞處。我們今天就來制作一些漂亮的健康卡來時刻提醒我們和家人來關注健康。
1、學做健康提示卡
1)欣賞各種形式的健康提示卡
2)探索學習書中的立體卡的制作步驟和方法。
3)自己設計一張新穎的健康提示卡,材料選擇要豐富、色彩要醒目跳躍,提示語要簡潔。
2、畫健康日記日記畫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讓大家輪流去做記錄,通過圖文形式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小組合作做海報海報有大標題、生動的插圖、和健康提示語。
4、制作宣傳服飾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些有趣的道具
5、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在校園或社區開展健康宣傳。小組成員合理分工。
三、小結
健康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只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美好的將來,才能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請大家行動起來,健康每一天吧!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3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各種色彩現象,并能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藝術內涵。
教學難點
欣賞生活中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色彩現象,體驗文化藝術內涵,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感受和運用色彩的能力。
教學手段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并合理運用音樂欣賞的激情作用。
課前準備
彩筆或油畫棒,水彩紙,裝飾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實例。
教學方法
教法:激發引導、創設情境、鼓勵發現
學法:合作學習、探究感知、增知實踐
一、音樂切入
師:同學們,我們能感受到生活的豐富與美好,感覺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豐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色彩、體驗色彩。
(音樂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學們齊唱,旨在激發興趣,調動學生情緒,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學們的情緒得到充分調動,興趣得到激發,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二、熱身練習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感受到的事物表現出來,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現。(放輕音樂)
生:(學生活動:有的小組以詩歌的形式;有的小組以繪畫的形式;有的小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親自動手感知,初步體會了色彩的獨特魅力。
三、實例展示
師:同學們,能將你們課前收集的實例展示出來嗎?(要求在展示的過程中,談談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還不夠好,是不足的?并說出成功與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談成功與失敗,講出自己的感受,將自己收集的各種實例(包括絲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從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體驗色彩的不同感覺。
四、分析范例
師:播放課件中的優秀案例,并和同學們共同評價。
生:(廣泛發言,談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學們在評價欣賞中產生了對色彩的想象力,增強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重點裝飾打扮二到三個同學,體現合作性。)(輕音樂)
效果:同學們合作學習,練習色彩搭配,進一步對色彩搭配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試做時裝模特,進行走臺練習。
(學生參與表演,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體現了綜合性)
師:播放課件中的音樂及畫面。
七、師生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學習了色彩的知識,增強了對色彩的感染力。
生:這節課很開心、快樂,在“玩”中“學”,在“學”中“得”,體驗了色彩帶來的樂趣。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恰當的表現手法,表現吃辣椒時的情景,學會用色彩來表現不同味道的感覺變化
2、培養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具有良好的感知與表現能力
教學重難點:用構圖和色彩來表現辣味的表情特征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以視頻導入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視頻,播放人的表情表演視頻,通過視頻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辣的表情的欲望。
2、賞析探究,激發欲望
請同學們回憶酸甜苦辣的表情,并進行分析闡述,教師引導大家談談酸甜苦辣的表情特征,并進行模仿。在暢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觀察能力,進一步鞏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創作欲望。
用課件請同學們觀察酸甜苦辣的色彩體現,并讓學生了解靚麗的色彩一般用來表現開心、愉悅的心情,灰暗的色彩用來表達難受、郁悶的情緒,通過自由想象,大膽發言,為下一步創作奠定基礎。
3、發揮想象,創作作品
這一階段,學生以小組合方式用繪畫的手法,創作你的表情,教師進行輔導,并與大家探討先畫什么,再畫什么,鼓勵大家大膽創新。
當遇到問題時,如畫面的節奏感、線條和色彩等問題時,教師引導大家共同分析、解決,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創作時我會播放音樂及圖片,作參考,尋靈感。
4、欣賞交流,感受成功
請大家將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并進行簡短表述,如自己畫的是什么,最滿意的地方等,使學生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物體的基本形體,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間概念。
2、能根據物體的特征,用線描的方式畫出物體的基本形體。
3、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
如何讓學生懂得為熟悉的故事配畫。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時:2課時
教具學具: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范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讓學生帶一件生活用品獲圖片,請學生說一件你喜歡的生活用品,說出喜歡它的理由,從造型特征、色彩、功能等方面談。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二、新課
1、看一看,說一說
我們現在的生活用品琳瑯滿目、美觀又實用。它們都是具有長、寬、高的立體物。如:
方體柱體球體
找一些生活中美觀的生活用品,觀察一下它們都是什么形體。有什么特點?與哪個基本形體相似?
2、了解線描共10頁,當前第1頁12345678910
師:老師把我喜歡的一件生活用品畫出來了,你們想看一看嗎?這種表現方法叫線描。線描是一種簡便而美觀的表現方法。它要求線條簡練、刻畫細致,表現出物體的具體特征。
3、學習繪畫方法
我們的生活用品越來越豐富了,他們的種類和形狀紛繁復雜,我們該怎么畫才能又輕松又簡單地畫出物體呢?
1)首先我們要觀察物體,把它歸納成一個基本形體,如照相機是方形體、豆漿機是柱體、足球是球體等或形體組合。
2)按一定的次序細致描繪物體。抓住物體的主要特征,使物體造型生動。
注意:一定要先畫基本形,不要一開始就畫細節,抓住物體的主要形體和特征。
4、學生實踐活動。
根據物體基本形體,畫一兩件你熟悉的生活用品。
5、作業展示評價。
學生互相評價,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作品的優點和不足。
展示優秀作品,分析出色的地方。
三、小結
我們的生活用品實用美觀,我們同學們要留生活用品獨具匠心的設計,分析其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可以嘗試一下自己設計你喜歡的生活用品。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細心觀察各種植物枝葉生長的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以和枝杈的前后交叉變化。
2.能運用不同大小的點,流暢富有變化的單線條來寫生各種植物,并將點與線結合添加上背景使畫面的構圖更完整。
3.通寫生培養同學熱愛生活,發現美,表示美,鍛煉同學的觀察力,感受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實施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在教室里擺幾盆盆栽,再準備一些用不周資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2.同學準備學具:繪畫工具資料。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引導考慮,是什么把我們的學校裝點的如此美麗。培養同學能從身邊尋找美,發現美,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室里分別擺放幾盆盆栽,請同學觀察,植物的枝葉是怎么生長的?葉片或花瓣什么形狀?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間如何交叉的?得出畫畫前要先仔細觀察對象的認識。
2.發展階段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個性特征,有的莖干粗壯,有的根細弱,有的葉肥厚。教師引導同學講植物枝葉的結構,葉片或花瓣的形狀特征。如八月菊的葉子是橢圓形的,邊緣還長著許多小齒,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鋸子。葉子有大有小,良莠不齊。有的時子還垂下來。等同學心中有數了,再下筆去描繪。這時要注意畫面的構圖與盆栽外形有整體感覺,從什么地方畫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葉,枝杈的形態畫出來,后面的花葉枝可根據前面的特征進行添加與加工。
三、教學拓展
1.出示用其它資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同學欣賞。
2.啟發深長用紙和其它資料通過剪,折拼貼等方法制作成立體或半立體的花卉,美化教室。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7
課題我的美術“百寶箱”
課題做個存錢罐
課型設計應用
教法觀察法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能夠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設計制作一個富有特色的存錢罐。
2、在構思和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美德。
教學過程
一、激趣
讓學生將自己的存錢罐拿到課堂上,引發存錢罐的話題:
1、存錢罐的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何特點?
2、存錢罐的取放是怎樣設計的?
3、你帶來的存錢罐適合什么樣的人使用?
使學生認識到設計師將造型與實際應用巧妙地結合,使他們感受到,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方便我們的使用。
二、探討
指導學生分析教材上的師示范作品:
1、這些作品用了怎樣的材料?
2、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適合用來制作存錢罐?
3、它適合給誰使用?
分析討論的話題逐漸轉到:
如何將自己的設想轉化成實際的物品呈現出來?
三、操作
進行必要的技法指導,如:怎樣在紙盒上開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等問題。
四、實踐
在學生制作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分層次指導。
五、延伸
在制作完成后,提出問題:
對于學生不正確的回答予以積極正確的指導。
課后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有關存錢罐的發展歷史、民俗和文學作品來增強本課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用幾何形方方圓圓進行概括事物的方法,并運用這一方法認識、觀察表現各種事物和人物。
2、初步體驗運用幾何形造型樂趣,用方形、圓形、三角形組成美好畫面,表達自己的感受,發展學生運用幾何形這一繪畫語言進行表現的能力,使學生從感受生活的樂趣中,發現圖形的美。
3、學會更好的用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拓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課業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重點:
學習用簡單的幾何形觀察事物,并用添加或減少的方法夸張、概括地造型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由幾何形展開的想象。
教法學法:繪畫法、演示法、游戲法、觀察法、故事法等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具準備:范畫、方方圓圓的幾何形、生活實物、彩筆等。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啟發導入。
1、故事引入:“從前有兩個小朋友,它們的名字叫方方和圓圓,有一天,它們發生了爭吵,都說自己的本領大、朋友多,圓圓說:“我的本領可大了,圓形的物體可多了:太陽是圓的,星球是圓的,皮球是圓的......”;方方說:“我的本領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們看:電視機、房子、盒子......;方方和圓圓一直在爭辯誰的本領大......”到底它們誰的本領最大呢?
2、請你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方方的,圓圓的?
3、揭示板書課題。
二、游戲體驗,理解感知。
1、游戲感知——用兩個個袋子裝著兩種不同形狀:方形、圓形,請學生摸一摸,分辨形狀,并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2、找朋友——出現包含兩種形狀的圖片(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圖畫),請學生從上面找出各種形狀。
3:對比找不同——用實物照片和用幾何形概括了的圖畫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它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學習用幾何形來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種形狀,便于掌握簡單、概括的繪畫語言)。
4、說說你在生活中見過的動物,還有哪些的外形分別近似于方形、圓形。(七星瓢蟲、刺猬的外形與圓形想死,牛、羊等動物的外形與方形相似,等等)
5、用幾何形概括事物的外形,有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外形特征。
三、欣賞評述,自主探究。
1、欣賞大師繪畫作品和學生的繪畫作品,看看畫面上是怎么用幾何形狀表現主題的、表達思想的。
A、欣賞黃永玉的國畫作品《羊》:
B、欣賞黃永國的國畫作品《烏龜》,與真實烏龜圖片進行對比:你能找找畫與真實的動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C、黃永玉的水墨畫《貓頭鷹》。
2、了解動物特征:動物們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請猜猜這些圖片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局部。
3、仔細觀察圖中的動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與它們近似的動物。畫動物時,在概括的外型上添加動物們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們準確的描畫動物。
四、嘗試概括,方法總結。
1、嘗試小練習:選擇圖中的一種動物,快速的描繪出它的局部特征。描畫動物時,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2、說說動物的哪些特征必須添畫,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3、采用同一物體不同表現形式的比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圓形、三角形等造型??進一步啟發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知識面。)
4、教師示范,總結板書。
板書設計:
(1)用幾何形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夸張表現外形。
(2)添加事物的典型特征。
(3)調整構圖,添畫背景。
五、大膽造型,創作表現。
1、作業要求:你見過哪些動物的外形近似圓形或者方形?用減或添的方法,夸張、概括地將它們描畫下來!
2、學生自主表現,播放相關素材和優秀范作。
六、作業展示,交流評價。
1、自主展示,生生互評。
2、教師點評,表揚鼓勵。
七、教學總結,拓展延伸。
仔細觀察生活中各類事物,用各種幾何形狀總結概括,并嘗試用減或添的方法,夸張、概括地將它們描畫下來!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9
類型:繪畫
課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運用各種線條元素進行重復排列,學習用疏密、長短、曲直的線條裝飾人物。
過程與方法——發現生活服裝中美麗的裝飾圖案。在組織線條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線條的裝飾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民族服飾,能發現民族服裝與我們日常穿著服裝的差異,感受各種圖案的裝飾效果。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線條的疏密表現深淺變化。
教學難點——疏密線條的組合。
作業要求:
基礎層面:練習用點線面重復排列而形成的花紋。能用疏密、長短、曲直的線條裝飾性表現生活中的人物。
拓展層面:人物的動態和表情生動有變化,適當添加背景等,整體形成裝飾感。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優秀作品、教師示范等。
學生——鉛畫紙、彩色紙、油畫棒、記號筆等繪畫涂色工具。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了解:
1)提問交流:你知道我國哪些少數民族的名稱?
2)欣賞圖片:出示部分民族服裝圖片,請學生欣賞。并對應出示民族的名稱。
請學生說說民族服裝的特點,以及與日常服裝的區別。
3)簡單介紹:教師簡單介紹民族服裝的相關知識。
二、發現與嘗試:
1)出示圖片:欣賞,并請學生觀察發現民族服裝上的`裝飾花紋。
2)嘗試繪畫:畫一畫找到的花紋并嘗試進行改變。
展示與交流
3)師生演示:把某一個花紋進行重復排列,比較不同花紋的組合效果呈現的深淺差異。
教師小結:不同花紋的組合排列會形成深淺不同的視覺效果。
4)欣賞圖片:發現更多樣的花紋。引導學生注意花紋疏密的安排。
5)揭示課題:疏密的花紋
三、想象與創作:
1)師生示范:了解繪畫步驟。
2)欣賞作品
3)提出作業要求:寫生身邊的人——形象生動、有動態變化
進行裝飾的線——用粗細、曲直的線條進行裝飾
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與組合
4)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示與欣賞:
1)作業展示:小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2)生生互評:從人物形象及線條裝飾方面發現他人作品中有特點、有創意的地方。
3)教師簡評:
4)課后拓展:欣賞圖片,了解其他國家、民族的傳統服裝。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10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各種色彩現象,并能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藝術內涵。
教學難點
欣賞生活中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色彩現象,體驗文化藝術內涵,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感受和運用色彩的能力。
教學手段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并合理運用音樂欣賞的激情作用。
課前準備
彩筆或油畫棒,水彩紙,裝飾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實例。
教學方法
教法:激發引導、創設情境、鼓勵發現
學法:合作學習、探究感知、增知實踐
一、音樂切入
師:同學們,我們能感受到生活的豐富與美好,感覺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豐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色彩、體驗色彩。
(音樂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學們齊唱,旨在激發興趣,調動學生情緒,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學們的情緒得到充分調動,興趣得到激發,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二、熱身練習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感受到的事物表現出來,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現。(放輕音樂)
生:(學生活動:有的小組以詩歌的形式;有的小組以繪畫的形式;有的小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親自動手感知,初步體會了色彩的獨特魅力。
三、實例展示
師:同學們,能將你們課前收集的實例展示出來嗎?(要求在展示的過程中,談談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還不夠好,是不足的?并說出成功與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談成功與失敗,講出自己的感受,將自己收集的各種實例(包括絲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從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體驗色彩的不同感覺。
四、分析范例
師:播放課件中的優秀案例,并和同學們共同評價。
生:(廣泛發言,談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學們在評價欣賞中產生了對色彩的想象力,增強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重點裝飾打扮二到三個同學,體現合作性。)(輕音樂)
效果:同學們合作學習,練習色彩搭配,進一步對色彩搭配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試做時裝模特,進行走臺練習。
(學生參與表演,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體現了綜合性)
師:播放課件中的音樂及畫面。
七、師生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學習了色彩的知識,增強了對色彩的感染力。
生:這節課很開心、快樂,在“玩”中“學”,在“學”中“得”,體驗了色彩帶來的樂趣。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真正了解健康的意義,知道健康的含義以及應注意的方面。運用以前學習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綜合性活動。
2、鼓勵大家積極參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動,激發學生關注健康的、熱愛生活的積極態度,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
3、通過此項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公眾傳播意識,良好的社會實踐能力,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制作健康卡、記健康日記、制作海報宣傳。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動腦筋做出有創意的作品。
教學用具:
鉛筆、記號筆、圖片等。
教學課時:
2課時
一、導課
同學們,你們會唱《健康歌》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動一動好嗎?
二、新課
“健康”是現代人最重要的財富。健康每一天從小事做起.你能說一說哪些是健康的習慣嗎?學生小組討論:不挑食,愛吃蔬菜,早晚刷牙都是好習慣。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壞處。我們今天就來制作一些漂亮的健康卡來時刻提醒我們和家人來關注健康。
1、學做健康提示卡
1)欣賞各種形式的健康提示卡
2)探索學習書中的立體卡的制作步驟和方法。
3)自己設計一張新穎的健康提示卡,材料選擇要豐富、色彩要醒目跳躍,提示語要簡潔。
2、畫健康日記日記畫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讓大家輪流去做記錄,通過圖文形式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小組合作做海報海報有大標題、生動的插圖、和健康提示語。
4、制作宣傳服飾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些有趣的道具
5、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在校園或社區開展健康宣傳。小組成員合理分工。
三、小結
健康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只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美好的將來,才能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請大家行動起來,健康每一天吧!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12
知識要素
人物特征的表現與主題創意
技能要求:
用各種繪畫形成表現各年齡層次人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創意主題畫,用各種繪畫形式表現全家不同年齡的人物特征,以及全家人的活動場面。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與交流中學會觀察和比較的方法,發現不同年齡的特征,表現全家人的開心場面。
態度情感價值觀:通過說說父母關愛自己難忘的事,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家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親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征
教學難點
畫面人物前后關系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嘗試
1.欣賞父母、祖父母的照片,以及同齡人畫的有關一家人的作品等,使學生引起興趣。
2.運用媒體展示三代人的頭像,請學生講講他們不同的特征差異。
3、“夸夸我的一家人”,仔細觀察人物的不同特征,從而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作欲望。
4、通過現場教師的頭部寫生、講評,知道特征的深入刻劃對表現人物的重要性。
二.分析與交流
1.分析繪畫過程:從整體到局部。
先畫前面的人物,再畫背景,注意畫面的主次關系。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作能力。
2.小組討論:
①想象我的一家合照留影時的動作和神態。
②想象我的一家在什么地方留影?
三.繪畫與創作
1.讓學生說一說“我們一家人”的'故事,啟發主題畫創作的愿望。
2.欣賞同齡人作品(教材P40-41),簡單分析畫面內同,鼓勵學生表現熟悉的生活。
3.繪畫時每個人的位置應安排好,注意畫出我的一家人年齡、性別、特征并表現出家庭的親密融洽。
4、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室外景色,畫畫自己生活環境一角的立體感,表現不同家居的景物,如客廳、臥室、廚房等,注意表現出立體感與空間感。
四.展示與評析
1.作品展示。
2.自評:介紹自己作品中“我的一家”的故事,自我畫面。
3.互評:哪幅畫很生動?為什么?
4.教師并肯定學生的作業。
5、拓展:進行德育教育。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13
課題我的美術“百寶箱”
課題做個存錢罐
課型設計應用
教法觀察法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能夠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設計制作一個富有特色的存錢罐。
2、在構思和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美德。
教學過程
一、激趣
讓學生將自己的存錢罐拿到課堂上,引發存錢罐的話題:
1、存錢罐的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何特點?
2、存錢罐的取放是怎樣設計的?
3、你帶來的存錢罐適合什么樣的人使用?
使學生認識到設計師將造型與實際應用巧妙地結合,使他們感受到,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方便我們的使用。
二、探討
指導學生分析教材上的師示范作品:
1、這些作品用了怎樣的材料?
2、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適合用來制作存錢罐?
3、它適合給誰使用?
分析討論的話題逐漸轉到:
如何將自己的設想轉化成實際的物品呈現出來?
三、操作
進行必要的技法指導,如:怎樣在紙盒上開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等問題。
四、實踐
在學生制作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分層次指導。
五、延伸
在制作完成后,提出問題:
對于學生不正確的回答予以積極正確的指導。
課后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有關存錢罐的發展歷史、民俗和文學作品來增強本課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14
課題我的美術“百寶箱”
課題做個存錢罐
課型設計應用
教法觀察法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能夠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設計制作一個富有特色的存錢罐。
2、在構思和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美德。
教學過程
一、激趣
讓學生將自己的存錢罐拿到課堂上,引發存錢罐的話題:
1、存錢罐的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何特點?
2、存錢罐的取放是怎樣設計的?
3、你帶來的存錢罐適合什么樣的人使用?
使學生認識到設計師將造型與實際應用巧妙地結合,使他們感受到,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方便我們的使用。
二、探討
指導學生分析教材上的師示范作品:
1、這些作品用了怎樣的材料?
2、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適合用來制作存錢罐?
3、它適合給誰使用?
分析討論的話題逐漸轉到:
如何將自己的設想轉化成實際的物品呈現出來?
三、操作
進行必要的技法指導,如:怎樣在紙盒上開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等問題。
四、實踐
在學生制作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分層次指導。
五、延伸
在制作完成后,提出問題:
對于學生不正確的回答予以積極正確的指導。
課后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有關存錢罐的發展歷史、民俗和文學作品來增強本課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最新篇15
教學目的:
通過觀察船的特征,了解船的作用、構造,能自己設計并用廢舊材料做一艘小船模型。
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注意如何合理、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懂得廢物利用。設計有創意、美觀的船模型。
教學用具:電腦、一艘自制船模型、剪刀、小刀、膠水、彩色紙等。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引出小船,先讓學生自己介紹平時看見的船,和坐船時都有哪些印象。
教師:總結剛才學生所講,播放幻燈片邊看邊介紹(傳統的木船、帆船、游艇、油輪、獨木舟、龍舟。)
二、揭示課題《讓我們蕩起雙槳》手工制作課。
今天,老師來教大家動手制作一個小船的模型。剛才我們都看見那一幅幅美麗的圖片,那就讓我們親手去做一做。
先來欣賞課本中一些小學生制作的模型,觀察造型和使用的材料(引導學生懂得廢物利用),簡單分析制作方法(由學生自己說)。
教師出示一艘自制的船模型,簡單介紹它制作的材料和步驟!
三、動手制作。
分小組合作,分工合作方式,同學之間互助一起設計制作屬于自己小組的船模型。
制作過程注意事項:(小黑板出示)
1、先構思設計一艘你們要制作的船模型,這艘船需要哪些材料?(學生說)
2、動手做時注意剪刀、小刀等鋒利工具的使用,避免誤傷他人與自己。
3、合理分工,很重要。這樣才能又快又好完成制作。
師:各小組巡視,并指導制作。
四、交流展示。
經過15分鐘左右的時間,看看哪個小組先做好。做好后,分別讓九個小組,小組組長上臺介紹:制作過程、材料使用、如何分工。
五、學生自評
評選小組作品活動:最具創意獎、最具美觀獎。(獎品:一顆大紅星)
六、課后拓展。
看~平時在我們眼中是廢品,可今天卻在我們的手中有了它的利用價值,制作船的模型。
只要我們懂得合理的利用,同樣可以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今后我們大家要有保護環境意識,懂得再利用。為我們居住的美麗家鄉獻出一份力量!